未来科学大奖

仪器信息网未来科学大奖专题为您整合未来科学大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未来科学大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未来科学大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未来科学大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未来科学大奖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未来科学大奖相关的资讯

  • 中国科技界成立未来科学大奖
    p   由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领袖发起的未来论坛2016年1月17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正式成立了被称为中国民间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该奖项2017年将首度颁给生命科学领域的获奖者,奖金金额达100万美元。 /p p   未来论坛成立于2015年,发起人为中国领先的科学家和科技领袖,包括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等。 /p p   在以“人类认知新百年”为主题的2016年会上,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未来论坛科学家委员会委员饶毅指出,在学术界面临公信力危机和社会存在诚信危机的今天,我们建立未来科学大奖,相信其意义将超过科学界、学术界,希望一百年以后人们会说,未来科学大奖对于中国的进步起了良性的作用。 /p p   未来论坛首届轮值主席、金沙江创投总经理丁健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这一代人不应该只满足于做人类文明的受益者,中国的科学家更不应该仅仅在低端加工和山寨模仿中苟且,”他指出,未来论坛希望向世界表达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的决心,我们要携手走进世界未来文明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的行列。 /p p   在主题为“中国如何引领全球创新”的演讲中,李彦宏表示,中国创新具有两大优势:巨大的市场和先行先试的理念。今天发布的未来科学大奖将奖励那些在中国做出创新的人才,这会对各种人才产生吸引力,以把不同领域优秀的企业家、科学家等人才聚集起来,加深沟通,产生更多创新。 /p
  • 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揭晓 卢煜明和薛其坤获颁两项大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24px height: 30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ef885632-f95d-4bf5-8a1e-941ffc442b50.jpg" title=" 1.jpg" height=" 301"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24" / /p p   1月15日晚,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未来论坛2017年会现场举行,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共同出席颁奖典礼并正式领受大奖荣誉。此外,典礼现场还宣布设立了“未来科学大奖·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这一全新奖项。 /p p   包括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成员、未来论坛理事会代表、未来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诺贝尔奖得主代表在内的科学、产业、投资、传媒及艺术等各界嘉宾在现场见证了颁奖典礼的举行。 /p p   未来论坛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丁洪致欢迎辞。丁洪表示,评选委员会一致认为大奖结果代表了大中华地区的最高科学水平,委员们对于大奖将得到世界的认同并经受住时间考验充满信心。 /p p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以及物质科学奖捐赠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正式将大奖奖杯交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手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J. Georg BEDNORZ及Klaus Von KLITZING在内的在场人士向获奖者表达了敬意与祝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f10bb06f-3ada-4b45-8738-630828200a38.jpg" title=" 2.pn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从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丁健、李彦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沈南鹏、张磊手中获得大奖奖杯 /strong /p p   卢煜明在获奖致辞中表示,在中国众多卓越的科学家中,未来科学大奖选择了自己,感到非常荣幸。“我遇到了很多善良的导师。”卢煜明说道,“基因检测这项工作给了我无限的启发,让我能够在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302e6678-10f7-40cc-b5b8-908723e57c26.jpg" title=" 3.pn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从物质科学奖捐赠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手中获得大奖奖杯 /strong /p p   薛其坤在获奖致辞中回顾了自己从山东沂蒙山区出发后所经历的科研历程。薛其坤深情地说道,中国科学正处在黄金时代,其本人就是黄金时代的幸运者,未来科学大奖也在中国科学发展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p p   在本次颁奖典礼上,未来论坛科学委员会委员李凯及田刚教授,与大奖捐赠人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一道,共同宣布未来科学大奖·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正式设立。 /p p   未来论坛发起人及秘书长武红女士在讲话中特别感谢了所有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科学委员会成员以及一直以来支持并参与未来论坛科学公益活动的社会公众。武红表示,我们必须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的能力,未来论坛将继续给热爱科学事业的人们带来希望、带来信心。 /p p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单项奖金100万美金,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被称为“中国的诺贝尔奖”。2016年9月19日,大奖公布了首届获奖人名单。 /p
  • 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院士荣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
    8月21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公布了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院士因其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的成就获得“物质科学奖”。   自从Eyring和Polanyi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以来,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多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并多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杨学明开发了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在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化学反应共振态、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量子干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展了量子态分辨的后向散射谱学技术,通过高分辨的散射实验与精确理论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多类化学反应共振现象,大力推动了在量子水平上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此外,他还发展了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成像技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自旋—轨道共振分波之间的量子干涉现象。   杨学明的科学研究和他研发的新一代分子束科学仪器为反应动力学领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他的新发现将化学动力学领域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7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2022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李文辉研究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为香港大学莫毅明院士。

未来科学大奖相关的方案

未来科学大奖相关的论坛

  • 中医药的荣耀——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奖

    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 当日,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中医药看到希望了,高兴....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9/24/122081933_11n.jpg

  • 第六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奖赛活动章程

    第六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大奖赛活动章程大赛概述2013年7月1日,由科学仪器专业门户网站仪器信息网举办的“第六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奖赛”将正式启动。这是仪器信息网继成功举办前五届原创作品大奖赛之后,再次举办该项活动。我们也将继续秉承“促进仪器分析人员交流,提高行业整体应用水平”的宗旨。为广大科学仪器工作者搭建切磋技艺,互相学习的平台。本次大赛共分质谱、色谱、光谱及X射线、电镜、样品前处理、食品检测、药物分析、环境检测、材料测试、实验室建设及认可、仪器采购与评测、综合共十二个赛区。征集作品类别:仪器维护维修、仪器使用经验、图谱解析、分析方法开发与应用、实验室管理方法与建设、仪器选型、采购交流等多方面。大赛时间征文时间: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 月度评选时间:每月1日-10日 年终大奖评选时间:2014年1月20日—2月28日大赛主办、赞助及支持单位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 支持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大赛评委大赛邀请行业内专家、仪器工程师、及一线资深用户作为评委,为保证大赛公平公正性。团队参赛要求1、仪器信息网论坛中级以上用户可申请创建团队,但每个用户仅可创建一个队伍。若以单位名义组建团队需联系相关客服人员开设,且每个单位也仅可创建一个队伍,团队初始规模最大为10人(含队长);当积分达到一定高度后人员上限可增加。2、参赛选手可申请加入自己喜好的团队,并由该队发起人审核是否同意添加。选手加入团队后则不能加入其它团队,且所有参赛作品均归属所在团队;队长有权踢除未发表文章队员。3、团队排名以积分进行排列,每获得一篇作品入队即可计入10积分,如果团队作品获得月度奖励,即追加积分,一等奖获得作品追加奖励30积分、二等奖追加20积分、三等奖追加10积分,另外,还将根据参赛作品贴子的活跃度额外加分。参赛要求1、参赛作品确系作者本人所创作,文责自负。如有转载内容应当注明出处和原作者,其中转载内容不得超过作品篇幅的四分之一,否则该作品将被取消参赛资格;2、参赛作品必须为作者首次发布,不得将已发表作品发表参赛;3、参赛作品发表时间须在此次活动的时间范围内;4、参赛作品字数不得少于500字,图文并茂尤佳。专区负责人职责1、负责所管辖的专区(具体的版区)宣传工作,撰写赛区参赛帮助,引导更多版友写原创作品;2、发现优秀作品却未参加大赛及时联系作者本人鼓励其参加原创大赛;3、不符合规则的作品及时通知作者进行修改编辑;4、及时更新、审批自己负责的专区参赛作品帖子;评审专家职责本次大赛邀请论坛中相关行业专家担任每月评审评委;年终大奖将邀请业界资深专家、行业编辑等进行评选;评委职责:1、监督每月参赛作品原创性,发现非原创作品及时向专区负责人举报;2、各评审需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每篇参赛作品打分,分数为0-100分之间的自然数;3、在次月5号之前向各版区活动负责人提交上月每篇作品的分数(以邮箱形式发送);4、专家评审团内的评委也可参加大赛,但需回避为本人作品打分。大赛流程1、各类赛区每月评奖一次,根据作品数量按比例评选获奖作品,每月奖品不同,惊喜不断;2、每月评奖采用版友投票与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模式,按照总分排名先后获得奖项;3、月评奖流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041409_449362_2646159_3.gif4、本次大赛将从2013年12月20日开始从每月入围的作品中评选出年终大奖获奖作品;5、年终奖评选流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041410_449363_2646159_3.gif大赛规则1、比赛过程中严禁恶意拉票、刷票行为,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未来科学大奖相关的资料

未来科学大奖相关的仪器

  • 色谱、质谱、数据管理和实验室工作流程的一体化平台沃特世UNIFI科学信息系统平台突破性地将LC与高性能MS数据(四极杆和飞行时间质谱)融合入一套解决方案中,数据采集、处理、浏览、报告生成和可配置的法规依从性工具完美整合在一个网络化的实验室工作组内。 简省培训并增强合作UNIFI科学信息系统专为满足分析研究人员、QC分析人员、QA/QC评审员和IT部门的共同需求而设计。平台创建自一个可扩展的软件架构,能够满足未来内部和外包功能的需求,同时可应对多种需求:采集、处理、报告、存储以及对UPLC/MS和UPLC/MS/MS系统生成的复杂科学信息的权限限定访问。 充分满足您的发展需求UNIFI软件可部署在工作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中,它将与您的实验室同步发展,可支持多用户、基于服务器的工作组完成LC、LC/MS和LC/MS/MS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UNIFI可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共享,能够大大提高您的协作效率。此外,其开放式结构可实现与沃特世仪器和软件系统的完美衔接,UNIFI的打印和文件捕获功能则可以将不同的科学信息进行兼并整合。 最大限度提高系统使用效率鉴定复杂样品的关键在于通过正交检测方法、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分析样品。流程中的多个分析方法需要一个集成的工作流程,使分析人员能够通过这个流程采用常规方法可靠地采集全面的分子鉴定信息。UNIFI解决方案的创新功能可应对日常实验室中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软件管理分析方法和分析工作时,即使在用户退出登录的情况下也可在活动工作区中保留正在进行的工作。 定制化工作区“我的工作”是一个用户保护型活动工作区,可以临时保存正在进行的工作,与自动备份相似。临时的信息独立地保存在科学信息系统中,直到用户执行一个数据点或操作。通过该工作区可对日常任务、最近查看的项目、仪器系统和工作流程通知进行快速访问。 分析方法UNIFI保存了采集、处理和报告数据所用方法的全部参数。此功能解决了其他软件中存在的方法管理问题:使用其他软件时,用户必须分开记录使用的色谱、质谱、处理方法和报告方法。 完整分析UNIFI将分析任务视为一个完整分析,或一个自定义的独立集合,它包含全部结果、分析方法和所有审计追踪,可在分析中进行数据和结果的浏览,并可进行数据的再分析。用户可方便地进行数据共享、查看或生成报告。同时,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登陆的时间,地点及浏览或生成的分析的内容,满足实验室管理、故障排除或法规要求。 数据可追溯性适用于研究和GXP实验室UNIFI使用嵌入式关联数据库架构对所有的系统数据进行安全管理,实现数据追溯功能。所有的原始数据、结果、报告和方法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只有通过登陆用户帐户才能进行访问,有效阻止其他用户通过操作系统进行访问,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UNIFI软件可根据GLP、GMP、法规或要遵循的其他质量标准进行配置。UNIFI软件的“验证中心”,可帮助科学家们确定仪器、计算机和软件是否满足厂商的指标,同时可对仪器及电脑的维护进行记录,并且可显示仪器验证状态。这些GxP管理工具有助于实验室对法规性问题做出快速反应,并使对数据和记录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留言咨询
  • 瑞士万通云学堂——云端学习,智绘未来!瑞士万通中国--云课堂专业线上学习平台,让您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反复学习课程,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一键连接线上工程师团队解疑答惑。课程特色从“零”开始讲解操作步骤,让您操作仪器无烦忧。从“根”指导问题排查及处理方法,让您维护仪器有参考。视频与图文相结合,让您学习起来有趣味。专业线上工程师答疑解惑,让您掌握知识无难度。模块化设计,助您高效规划学习之旅。热门云课堂:卡尔费休水分仪/卡式水分仪电位滴定仪离子色谱仪
    留言咨询
  • iF Design Award (iF国际产品设计大奖)由德国IF (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 汉诺威国际论坛设计有限公司主办,诞生于1953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悠久历史。它以振兴工业设计为目的,提倡设计创新理念,每年都会召开国际性竞争大赛,被公认为全球设计大赛最重要、最具公信力的奖项之一,在国际工业设计领域更素有“设计奥斯卡”、“汉诺威的诺贝尔”的美誉。非凡的品质 杰出的设计 PDA-5000是岛津公司最新开发出的一款落地式光电直读光谱仪,集岛津光谱仪精华及最新分析技术于一身,凭借其可靠的结构和智能化软件,保证了产品的突出性能和操作便捷。适用于在日常生产控制、质量管理中,为您提供快速准确的分析结果,确保您的产品质量。 主要的应用领域及材料:钢铁、铸造、机械及汽车汽配相关领域,常规分析产品如■ 碳素结构钢:曲轴、齿轮、活塞等汽车零部件■ 铸铁:汽车发动机、泵阀等■ 高铬铸铁:耐磨材料■ 不锈钢:食品、药品和石油等的输送设备材料■ 轴承钢:高铁滚轴、航空发动机■ 高速工具钢:各种复杂刀具窗体底端 金属材料元素分析的最理想选择■ 全新的数字激发光源l 全新设计的数字激发光源,无辅助电极,免维护设计; l 激发能量、激发频率灵活可调,可组成多种激发光源条件,全面应对不同金属材料。■ 稳定巧妙的真空系统设计l 分光室采用精密稳固、膨胀系数小的特殊铸铁材质,确保全年365天不间断工作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l 采用连续式抽真空方式,防止真空度波动影响分析结果,提高分析稳定性且故障率低;l 光室采用防震式水平放置,恒温控制(38±0.1℃)且无需氩气吹扫,经济适用;■ 独特的火花台设计l 采用滑动式封闭激发台设计,降低了炉前恶劣条件下粉尘的影响,同时能够精确测量任意尺寸的样品;l 采用特殊不锈钢材质的大形试样板,便于操作的同时,提高了耐久性;l 通过选配线材及小样品分析用具,可直接测量各种不规则样品。■ 标准化自动判定功能l 定时标准化与根据分析结果自动判定标准化相结合,提高分析稳定性■ 良好的扩展功能l 独具特色的工厂校正曲线与现场校正曲线相结合,确保仪器最佳的分析精度及准确度;l 可根据客户要求,现场添加通道,进行各种拓展应用,满足未来分析需求。■ 操作简单便捷 l 全方位从运行、诊断和维护保养进行管理监控,实现人性化的操作维护。
    留言咨询

未来科学大奖相关的耗材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