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押别尔纳普氏菌

仪器信息网摩押别尔纳普氏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摩押别尔纳普氏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摩押别尔纳普氏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摩押别尔纳普氏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资料

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论坛

  • 普氏岩石硬度系数知识

    由俄罗斯学者于1926年提出的岩石坚固性系数(又称普氏系数)至今仍在矿山开采业和勘探掘进中得到广范应用。岩石的坚固性区别于岩石的强度,强度值必定与某种变形方式(单轴压缩、拉伸、剪切)相联系,而坚固性反映的是岩石在几种变形方式的组合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1. 普氏系数又称岩石的坚固性系数、紧固系数,数值是岩石或土壤的单轴抗压强度极限的1/100,记作f,无量纲。   f=Sc/100,式中:Sc的计量单位为kg/cm2。   2.因为在钻掘施工中往往不是采用纯压入或纯回转的方法破碎岩石,因此这种反映在组合作用下岩石破碎难易程度的指标比较贴近生产实际情况。岩石坚固性系数f表征的是岩石抵抗破碎的相对值。因为岩石的抗压能力最强,故把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极限的1/10作为岩石的坚固性系数,即   f=R/10   式中: R是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f是个无量纲的值,它表明某种岩石的坚固性比致密的粘土坚固多少倍,因为致密粘土的抗压强度为10MPa。岩石坚固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简洁明了,f值可用于预计岩石抵抗破碎的能力及其钻掘以后的稳定性。 根据岩石的坚固性系数(f)可把岩石分成10级(见下表),等级越高的岩石越容易破碎。为了方便使用又在第Ⅲ,Ⅳ,Ⅴ,Ⅵ,Ⅶ级的中间加了半级。考虑到生产中不会大量遇到抗压强度大于200MPa的岩石,故把凡是抗压强度大于200MPa的岩石都归入Ⅰ级。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客观性质。但它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1) 岩石的坚固性虽概括了岩石的各种属性(如岩石的凿岩性、爆破性,稳定性等),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属性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 普氏分级法采用实验室测定来代替现场测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因应力状态的改变而造成的坚固程度上的误差。极硬(f=20)、 很硬(f=15)、 坚硬(f=8~10)、较硬(f=5~6)、 普通(f=3~4)、 较软(f=1.5~2)、软层(f=0.8~1)、 松软(f<1)等8类。

  • 【分享】你知道“普氏硬度”吗?

    表示矿岩的坚固性的量化指标.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有些岩石不容易破坏,有一些则难于破碎。难于破碎的岩石一般也难于凿岩,难于爆破,则它们的硬度也比较大,概括的说就是比较坚固。因此,人们就用岩石的坚固性这个概念来表示岩石在破碎时的难易程度。 坚固性的大小用坚固性系数来表示又叫硬度系数,也叫普氏硬度系数f值)。 坚固性系数f=R/100 (R单位 kg/cm2) 式中R——为岩石标准试样的单向极限抗压强度值。 通常用的普氏岩石分及法就是根据坚固性系数来进行岩石分级的。 如: ① 极坚固岩石 f=15~20(坚固的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等) ② 坚硬岩石 f=8 ~10(如不坚固的花岗岩,坚固的砂岩等) ③ 中等坚固岩石 f=4 ~6 (如普通砂岩,铁矿等) ④ 不坚固岩石 f=0.8~3 (如黄土、仅为0.3)

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方案

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资讯

  • 朴实纳米学人,力促亚洲纳米科学共繁荣的践行者——访韩国汉阳大学李海元教授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对于韩国汉阳大学李海元教授(Haiwon Lee,以下简称“Lee”)的第一印象是在去年青岛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decoration: none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1020/473398.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76, 240) " AsiaNANO 2018大会开幕式 /span /a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上,Lee教授携手刘忠范院士、Masatsugu Shimomura教授,三位大会发起人分别作了开幕致辞。机缘之下,仪器信息网编辑此次有幸走进汉阳大学OTFL实验中心,近距离采访了Lee教授。这位纳米学人朴实、善谈,容易让人亲近,短短的下午时光,Lee教授为笔者分享了他与纳米科学的不解之缘、他眼中的纳米科学,以及对未来纳米科学的看法。篇幅有限,以下将交谈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与大家分享,共同走进Lee教授与纳米科学的那些故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bf0ee5c-5ff3-4fca-b237-7bf938fcf6aa.jpg" title=" IMG_5648_副本1.jpg" alt=" IMG_5648_副本1.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韩国汉阳大学李海元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情怀篇——出身农民家庭,力促亚洲纳米科学的共同繁荣 /strong /span /p p   1950-1953年,三年的韩国战争结束后,韩国面临被战争破坏的不毛之地及众多与贫穷抗争的人口。在此历史背景下,1954年,李海元教授出生在一个拥有八七个兄弟姐妹的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为养育八个子女,辛劳工作,倾尽所有在子女的教育上,在父母强大不懈的支持下,八个子女中培养出4位博士,以及其中3位成为了教授。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Lee谈到,“我十分幸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无限的爱。虽然父母已经过世,但父母在生活和为人处世方面给予的言传身教是我一身生的财富,我很想把得到的这些分享给大家,把得到的幸运和爱分享给别人。”于是,感恩回报便成为Lee学业初期埋在心底的一个愿望。 /p p   1980年,Lee在韩国西江大学化学系完成获得学士学位后,留学美国,1986年,在美国休斯敦大学与德克萨斯大学物理化学系完成硕士及博士学位,后又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担任助理研究员2年。1988年正式回国,开启曾经感恩回报愿望,先后在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KRICT,1988-1993年,高级材料司首席研究员)、汉阳大学(1993年-至今,化学系教授)从事教育与科研工作。关于归国这31年,Lee表示:“当时在美国,学习了美国式的先进教育与生活工作方式,自己想把亚太地区的文化与西方的先进模式相结合,回来多做一些事情,所以选择了回国。回首这31年,曾经的付出看到了许多成效,自己也从未后悔当初的决定”。Lee的学生们,包括来自中日韩印尼等,他们回顾道,李教授时常为大家分享一句话,“做人最重要是要有一颗爱国心,首先对自己的国家热爱、忠诚,然后是其他国家,这样才能为更多的人带来和平。”Lee也始终坚守在并践行着自己当初的愿望,感恩回报,为和平发展多做一些事情。 /p p   感恩回报,结合自身纳米科学专业,充当亚洲纳米科学共同发展的“搭桥”人。这份热心,除了教育事业,积极组织亚洲范围纳米科学高端学术论坛活动也是一例。目前,Lee已经成功创立或参与发起的国际会议包括:IC ME& amp D会议(于1990年创立,2019年成功举办了第30届会议)、NANO KOREA会展(于2001年创立,2019年成功举办了第18届)、AsiaNANO会议(于2002年,由刘忠范院士、Haiwon Lee教授、Masatsugu Shimomura教授发起,两年一届,2018年第九届会议在青岛举办)等。这些会议经过十余年甚至二十余年举办积累,获得了亚洲纳米科学学者的广泛认可,并成为国际间学术交流、友谊联络的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71c3a9fe-f27f-4e9d-bc8c-db84702e9a49.jpg" title=" IMG_5720.jpg" alt=" IMG_5720.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Lee办公室一角与部分友谊交互的见证 /span /p p   对于多年来热心奔走的这些会议,Lee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那就是参会背后的“友谊”,尤其是在十年、二十年时间维度上建立起来的“友谊”。Lee举例道,比如,在AsiaNANO 2002上,北京大学当时的一个博士在会上发表报告让我们相互得以认识,十六年后,在AsiaNANO 2018上,我们再次相遇,他会给我打招呼:“ Lee教授您好,我现在已经成长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了”,“ 我也会感到非常开心,就像我自己的学生一样,这种友谊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会议,多年的朋友再次相遇,相互拥抱,彼此开怀畅聊,无所避讳,这比会议本身内容更加有意义”。 /p p   Lee回顾道,21世纪初前后,韩国呈现留学热潮,许多到欧美的学子,最终归来的只有不足30%,出现大量人才流失,亚洲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现象。在此背景下,亚洲人民就更加需要团结起来,共同促进亚洲圈的科技繁荣。组织和发起亚洲范围内的纳米科学学术活动,也有这样的初衷。个人成果成就的实现,只需独自发表成果,但共同的科技进步,大家友谊互助便更显珍贵。“友谊互助在亚洲文化中有着先天优势,通过这些线下活动,也是期望能将亚洲文化融入到先进纳米科学的快速发展之中。如此,便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友谊网,更是机构与机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谊网。政治有国界,但学术无国界,希望亚洲国家的学者能够互爱互助,协力合作,在无间友谊的基础上实现纳米科学的共同繁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科研篇——与OTFL的26年:创建、成长、不舍 /strong /span /p p   1988年,Lee回到韩国,首先在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部(KRICT)任首席研究员,5年后,1993年,正式加入汉阳大学。同时,意识到薄膜技术的广泛应用潜力及前景,Lee创立了OTFL研究中心(Organic Thin Films Laboratory)。OTFL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分子自组装,电子和光子学的有机材料,纳米制造,光刻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碳纳米管合成与应用、半导体光刻技术等。OTFL创立26年来,共培养了包括研究生101位,博士10位,由于研究课题与应用结合紧密,完成毕业的学生多数走进了三星、LG等全球知名企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53904124-fbec-402c-983a-9d37a6eddee5.jpg" title=" IMG_5715.jpg" alt=" IMG_5715.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OTFL历史照片墙一角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c820af7-8555-48ec-bd3f-d5d5a3387565.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920134916.jpg" alt=" 微信图片_20190920134916.jpg" width=" 450" height=" 33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访问OTFL合影 /span /p p   采访间隙,Lee带着笔者参观了这所陪伴了自己26年的OTFL中心,从最初三星集团赞助整栋实验楼的建设,到前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诺奖获得者、白春礼院士、刘忠范院士等重要来访人物曾经留影纪念的实验室合影一角,到每一个实验室与对应研究内容,到每一个仪器设备,再到墙上挂满的研究成果与一幅幅留下历史印记的照片。实验室的每一个细节,Lee都如如数家珍,就像介绍着自己的一位位老友。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一张论坛会议的合影,这是2013年,汉阳大学为纪念Lee教授来校20周年而举办的论坛,合影中有Lee的来自中日韩等地的学生、全球纳米学术届好友、还有Lee自己的一家人,照片的欢乐气氛让笔者感受到生活与工作的亲密融合与温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6d4cf0b-21ba-4f88-8169-72e50b1e529a.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920134845.jpg" alt=" 微信图片_20190920134845.jpg" width=" 60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纪念Lee教授来校20周年论坛欢快合影 /span /p p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科研道路上的必备工具,Lee对OTFL配置的科学仪器有着特殊的理解与热爱。OTFL围绕材料合成、表面改性、表征和传感器应用等配置了Thermal CVD、PECVD、ALD、自组装,以及应用于光刻技术的AFM、DUV、EUV、电子束、X射线、FIB等。其中,应用比较多且比较重要的是Thermal CVD、PECVD、AFM,分别配置了两台。Lee在交流中重点介绍了实验室配置的AFM及应用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61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8893a67-2448-4045-ab05-fddcbaee886c.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450" height=" 61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OTFL中心部分仪器设备 /span /p p   由于原子力显微镜(AFM)不同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不需要样品表面导电,且相比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具有允许以亚纳米分辨率对材料表面、纳米颗粒进行3D表征等优点。Lee对于AFM有着独特的钟爱。Lee使用AFM集中进行一系列研究,要追溯到1998年,那时Lee主要围绕AFM光刻技术展开。控制AFM探针针尖释放的微量电子,作用于对光电子敏感的高分子光刻胶薄膜表面,在纳米尺度,完成精密图案的刻蚀研究,相关研究也正是半导体工业晶圆光刻技术的基础。Lee将此研究过程做了一个比喻:“假如面前桌面这个大概100cmx60cm的区域是要研究的基底,我们要观察测绘这桌面上大概一本书范围内厚度约2-3cm的凸起的形貌图案。然后将整个长宽尺度缩小1000万倍,此时,cm单位变成了nm,人的肉眼已无法观察到,此时,AFM就充当了我们的眼睛和操纵的双手”。当时,OTFL利用AFM光刻技术,获得了一系列些列比较好的成果,这些成果都离不开AFM这项优秀的微观表征手段。由于当时,OTFL从事这项研究在韩国差不多是最早的,实验室安装了5套AFM设备,在当时韩国所有相关研究中心中堪称“豪华配置”。5套AFM也基本涵盖了当时的几个主流品牌,到目前,实验室还在使用的是2套韩国帕克AFM。Lee表示,除了经久耐用与扫描快速精确,喜欢帕克AFM的另一个原因是其xy轴与z轴的三轴分离技术,这项技术促成了AFM的非接触扫描模式,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原子间作用力控制扫描间距,避免了接触模式或轻敲模式的“盲人摸象”,大大减小了大量检测过程中对AFM探针针尖的磨损以及对样品表面的损坏,而这对探针寿命以及表征结果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246f773-bc85-4237-9945-632cee741a97.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实验室中的帕克原子力显微镜XE-100(左)与NX10(右) /span /p p   同时,对于AFM技术的未来发展,Lee也给出高度评价——“Game Change”。并以纳米科技走在前沿的半导体工业领域应用做了举例说明。随着半导体制程的不断提高,对半导体表面的检测技术要求更精密、更快速、更高质量,而纳米级的制程,以往光学显微镜手段已经逐渐不能满足需求,此时具备快速扫描功能的AFM便登上历史舞台(主流AFM品牌在近几年也逐渐加大了对快速AFM技术的研发投入),时下,帕克AFM产品已经逐渐开始在韩国三星、LG、SK hynix等世界领头半导体企业使用。相信不远的未来,在更多的主流半导体集团,将会在行业引领效应下,逐渐将AFM技术引入到半导体生产线,而当AFM技术被应用之后,在半导体行业的替代可能性很大。因为欧美、中日韩等半导体企业已经在尝试将AFM应用于生产线,此后一两年时间内,针对AFM的研究也会增加,当相关研究成果形成一定量级效应后,AFM的“Game Change”时代便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p p   参观完OTFL中心,Lee言语间流露出些许不舍,因为Lee刚刚达到了韩国规定的退休年龄,退休仪式已于采访前一日举行,陪伴了自己26年余载余的OTFL中心也即将关闭。不舍之余,Lee也补充道,距真正退休还有一段时间,自己的研究生涯暂时还不会停止,OTFL的相关研究也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 strong 展望篇——纳米科技交叉发展,美日中韩四国格局 /strong /span /p p   交流最后, Lee谈了对自己一直所从事的纳米科技的看法。 /p p   首先,Lee从宏观到微观与微观到宏观两个角度解释了纳米科技的定义。宏观到微观方面,比如我们使用的手机的像素,从之前的几千到目前的几千万像素,随着单位面积上像素单元数目的不断增多,像素单元的划分被逐渐细化,单元面积也逐渐变小,从宏观到微观逐级细化划分过程便是纳米科学的一种呈现形式。微观到宏观方面,比如从细胞的分化,到大的分子基团、到功能器官,再到生物个体,此过程则是纳米科学呈现的另一种形式。这两种形式下,纳米科学的研究范畴则包括大的物质是如何由小的物质组成?分子到基团是如何转变的?人类大脑组成的网络是如何具体工作的?等等。 /p p   纳米科学的重要意义,除了其广泛应用,还有一点重要原因便是其与其他多学科的高度融合交叉,当下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都与纳米科技息息相关,都不能独立存在,这也体现了纳米科技的重要性。比如,时下各个国家都在关注的人类脑科学,其中通过纳米科技研究脑电路就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环境雾霾研究,需要纳米科技的滤膜技术 近来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其电池研究需要用到纳米科技研究其实现高效储能的微观机理 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物联网技术,为实现更快的交互速度,纳米技术就可以协助研究出更快更灵敏的各类传感器等等。 /p p   纳米科技对于人类发展如此重要,时下纳米科技全球发展格局如何呢?Lee介绍道,随着全球对纳米科技领域的重视,各国家都在积极加大投入布局,并逐渐呈现头部国家优势明显,各自分领域优势突出等特点。总体而言,10年前,全球纳米科技综合实力的排名,依次是美国第一,日本第二,韩国第三,中国第四 而当下,中国通过在10年里在材料科学等优势领域的快速发展,排位升至第三,韩国则变成第四,其他不变。各个国家充分结合自身发展优势,也逐渐发展了各自纳米科技领先领域。美国主要在生物-纳米科技领域发展领先(简称BT-NT领域,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近来在BT-NT领域也有显著的快速发展) 日本在环境-纳米科技领域优势突出(简称ET-NT领域) 中国在材料科学-纳米科技领域优势明显(简称MT-NT领域) 韩国则在信息化-纳米科技领域最为强势(简称IT-NT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96bd15b-6bcf-42ca-b25a-cd8c68c81357.jpg" title=" IMG_5656_副本1.jpg" alt=" IMG_5656_副本1.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李海元教授受访中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font-size: 18px " strong 采访后记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采访交流不觉中持续到了下午五点,从战争年代出生,到美国求学,到归国回馈家乡,再到热爱的纳米科学事业、与OTFL中心26年的朝暮相处& #8230 浏览着一张张老照片,3个多小时,仿佛穿过Lee教授数十年与纳米科学之间的那些精彩瞬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谈到即将从汉阳大学退休,亲手创建的OTFL中心即将关闭,“您可以生活稍微放慢一点节奏,放松一下了”,“不,今年我已经为新的事业做了一些准备,预计在10月份开一家公司,虽然不容易,但希望能结合以往纳米科学研究成果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产品出来”。这位热爱纳米科学的Lee教授的脚步还未停下来,他与纳米科学的故事还在继续。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10px margin-top: 15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附:李海元教授简介 /strong /span /p p   Prof. HAIWON LEE /p p   李海元 教授 /p p   1954年7月7日 出生于韩国首尔市 /p p    strong 学历 /strong /p p   1973-1980 西江大学化学系(学士),韩国 /p p   1981-1985 休斯顿大学化学系(博士),美国 /p p    strong 职历 /strong /p p   2018年至今 韩国国家工程院成员院士(Member,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of Korea) /p p   2017年-2018年 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兼职教授(KRICT) /p p   2015年-2017年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KIST) /p p   2014年至今 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MSIT)国际合作促进委员会主席 /p p   2014年-2016年 韩国纳米技术研究会会长 /p p   2011年-2014年 导师,韩国领导指导网络,韩国学生援助基金会 /p p   2012年至今 韩国亚洲研究网络主席 /p p   2012年-2015年 亚洲纳米论坛财务主管 /p p   2011年-2014年 韩国纳米技术研究会执行副主席 /p p   2011年-2017年 韩国国家工程院候选成员 /p p   2011年至今 Park Systems总监 /p p   2009年-2012年 国家荣誉计划主任 /p p   2009年-2010年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副主编 /p p   2008年至今 汉阳大学HYU杰出教授 /p p   2008年-2010年 汉阳大学融合技术中心主任 /p p   2008年-2010年 汉阳大学自然科学学院院长 /p p   2008年-2010年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化学系兼职教授 /p p   2006年至今 亚洲研究网络项目主任 /p p   2006年-2008年 汉阳大学大学研究院院长 /p p   2006年-2008年 汉阳大学产学合作基金会主席 /p p   2004年-2012年 汉阳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p p   2003年-2005年 汉阳大学纳米技术项目主任 /p p   2002年-2003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p p   2000年-2007年 前沿研究系统,研究顾问 日本物理和化学研究所(RIKEN) /p p   1997年 德国Max-Planck高分子研究所客座教授 /p p   1996年 日本物理和化学研究所(RIKEN)前沿研究员 /p p   1993年至今 汉阳大学化学系教授 /p p   1988年-1993年 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KRICT)先进材料部首席研究员 /p p   1986年至1988年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系研究员 /p p    strong 获奖与荣誉 /strong /p p   2019年 韩国纳米技术研究会表彰 /p p   2016年 Doyak奖章,韩国政府的科学技术勋章 /p p   2008年 汉阳大学HYU杰出教授奖 /p p   2005/2010年 优秀奖,NANOKOREA组委会 /p p   2004年 汉阳大学Paiknam学术奖 /p p   2001/2007 汉阳大学杰出教授奖 /p p    strong 学术活动 /strong /p p   2016年-2018年《Nano Convergence Journal》主编 /p p   2014年至今 亚洲科技创新论坛主席 /p p   2011年至今 韩国国家工程院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 /p p   2010年-2015年 韩国-印度联合研讨会主席 /p p   2010年 研讨会项目主席,IEEE NANO 2010 /p p   2007年至今 德克萨斯州-韩国纳米技术研讨会联合主席 /p p   2007年 “2007年SPM,传感器和纳米结构”大会主席 /p p   2003年-2004年 研讨会项目主席,NANO KOREA 2003,2004 /p p   2011年-2015年 NANO KOREA研讨会主席 /p p   2004年 至今 联合主席,亚洲研究网络研讨会 /p p   2002年至2013年 AsiaNano会议联合主席 /p p   2002年 第一届美韩纳米加工研讨会大会主席 /p
  • 牙膏虽已注“国标” 大家仍旧难辨别
    根据国家规定,2010年9月1日起,所有上架的牙膏必须执行《功效性牙膏标准》。记者近日来走访广州各大超市时发现,大部分9月1日后生产上架的牙膏都已标注了“国标”,但是消费者对“国标”的含义一头雾水,大部分广州市民表示无法通过标记辨别牙膏的功效。   记者走访了多家大型超市,发现上架销售的牙膏大部分是今年9月1日后生产的,包装盒上均印有“GB8327”或“QB2966”字样。但这个执行标准的标注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没有多大的指导作用。   到超市购物的范小姐说,她不知道牙膏有两个不同的执行标准,更不知道这两个标准代表什么,有什么不同。除了生产日期,范小姐并不会多家留意包装盒上的信息。“我选择什么牙膏一般都是看广告吧,哪个牌子广告做得好就买哪个。”范小姐坦言。   不仅是消费者对牙膏执行标准一头雾水,超市的售货员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记者在多个超市询问了近十名售货员,没有一个能回答出“GB8327”和“QB2966”表示什么意思。“这些字母数字其实就是批号,没什么特殊的含义。”好又多的一名售货员对记者说。   据了解,国家颁布的《功效型牙膏标准》在经过30个月的缓冲后,于2010年9月1日起强制实施。按照该标志:普通牙膏执行“GB8327”标准,并在外包装上标示。而所有符合标准的功效型牙膏都要在包装上标注“QB2966”标志,其功效作用须委托大学和医院做临床试验。消费者可以依据上述标志,判断牙膏是否具有减轻口腔问题的功效。   根据上述定义,市面上的牙膏被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清新口气的普通型牙膏。另一类是能减轻某些口腔问题的功效型牙膏,比如防龋、抑制牙菌斑、抗菌、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有关问题、消除或减轻口臭、除渍增白等。
  •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Erin Baker副教授获2022年美国质谱年会Biemann奖
    ASMS美国质谱年会组委会公布了2022年的ASMS各大奖项的获奖者名单,其中Biemann奖章的获得者是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Erin Baker副教授.该奖项是授予其职业生涯早期的个人,以表彰其在基础质谱或应用质谱方面的重大成就。Baker博士是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化学副教授,因其在新型离子淌度技术( IMS-MS )开发和该技术支持的各种贡献而获奖,她的创新科学贡献的包括:(1) 新的 IMS 技术和方法的开发以及对改进的漂移管 IMS (DTIMS) 平台的重大贡献; (2) 改进的 IMS-MS 平台与固相的耦合萃取和 LC 分离以实现高通量 IMS 测量并提高灵敏度,并用于代谢组学、脂质组学、蛋白质组学和暴露组学应用; (3) 创造第一碰撞横截面 (CCS) 数据库,包含 500 多种代谢物和异生物质,以实现大规模IMS技术的代谢组学和暴露组学研究; (4) 化学信息学工具箱的开发称为基于结构的连接性和组学表型评估 (SCOPE),以实现评估环境和临床研究中脂质组学关联的可视化。此外,baker博士建立了“女性质谱女者 (FeMS)”这一组织,并建立了一个全球网络(也包括男性,跨性别者参与),为教育、合作和研究指导提供频繁的线上交流机会。仪器信息网于2021年与Erin Baker副教授以及FeMS组织携手举办了“第一届女性质谱学者国际研讨会”,共邀请了FeMS共同创始人Anne K Bendt教授、FeMS委员会成员Erin S Baker教授、FeMS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斯克里普斯研究所John R Yates III教授、FeMS成员/威斯康星大学李灵军、葛瑛教授、北京大学黄超兰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叶慧副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张莹教授和多位优秀的青年学者分享精彩的报告。学术内容聚焦质谱在多组学研究的技术应用进展,而与其他学术研讨会不同的地方是,多位报告嘉宾积极分享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质谱研究之路,以及在科研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并且还特别对后浪科研工作者提出了一些平衡工作与生活等方面的建议。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Erin S. Baker副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多维特征分析实现高可信度质谱检测》的报告。Baker教授团队应用离子迁移谱与质谱 (IMS-MS)、多组学分析和大数据评估来推动创新的质谱技术、系统生物学评估、新的软件功能以及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报告介绍了该团队近期基于IMS-MS开展的研究进展以及接下来的研究计划。

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仪器

  • 分析物检测难题 所有单一液相色谱(LC)检测器均无法提供理想的结果。通常,一种分析物的响应会比另一种分析物更高或根本没响应。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准确测量各种各样的分析物,并得到一致的响应。赛默飞电雾式检测技术(CAD)是一种可改变您对每个样品检测方式的革命性技术。不论是何种化学结构,这种技术均可对不同组分提供一致的响应,并在更宽的动态范围内表现出更强的灵敏度。呈现隐藏的峰 在从离子到蛋白质等很宽的分析物范围内,面积百分比的响应准确、一致。由于电雾式检测器具有在分析和研发方面所需要的灵活性和高性能,也具有工厂QC/QA所要求的操作简单和系统稳定的特点,所以电雾式检测器可应用于药物(大分子、小分子)、生物燃料、食品饮料、特种化学品和聚合物的分析。电雾式检测器为研发和常规分析开创了新的机会——是各实验室理想的检测器。电雾式检测技术提供与样品中分析物含量成正比的信号。这些信号源自对以扩散方式转移至分析物颗粒表面的电离氮分子所产生的电荷的测量。该技术可量化吸引该电荷的分析物颗粒,包括不能电离发色团或不含发色团的颗粒。不论分析物是何种结构,结果均为准确且一致的响应。采用电雾式检测技术,您可测量任何非挥发性和大部分半挥发性分析物。 认识电雾式检测技术 赛默飞 Corona? Veo? 检测器提高了性能并拓展了电雾式检测技术的优点。Corona Veo电雾式检测器综合了电雾式检测技术(CAD)的所有益处,可用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的高速和高分辨分离,并改善了微流液相色谱低流速时的性能。该检测器拓宽了使用液相色谱条件的范围,以利于采用最先进的色谱柱技术。? 操作简单、直观? 增强的线性动态范围? 亚纳克灵敏度? 扩展了流速范围,优化的流速范围为0.01~2.0 mL/min Corona Veo电雾式检测器采用先进的共轴雾化器设计,便于使用更多种类的流体和洗脱液:? 方便使用,正常运行时间最大化? 优化了微流液相色谱流速? 设计用于简单的毛细管接头 电雾式检测技术之演变 Corona Veo电雾式检测器可整合到任何制造商提供的任何液相色谱系统上,不论是HPLC还是UHPLC。其结构坚固、可以堆叠,因此可放置在系统内任何位置。其还可为赛默飞Chromeleon?变色龙色谱数据系统(CDS)及其他如ChemStation?、EZChrom?、OpenLab?和Empower? 2、3等软件提供软件驱动器。 UltiMate 解决方案 Corona Veo电雾式检测器与赛默飞UltiMate? 3000液相色谱系统结合使用,即使在无法提供标准品的情况下,也可为获取相对分析物浓度的近似值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通过与紫外检测器或质谱(MS)配对、提供正交互补解决方案,可拓宽检测可能性的范围。该方法也可使一次分析运行所获得的化合物数据数量最大化。 易与任何液相色谱系统轻松整合 新型生物惰性1/32 ”毛细管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Viper?接头系统可在高达1250 bar以内的任何流速下为任何色谱柱提供真正零死体积的连接。Viper设计可确保轻松将任何液相色谱系统的所有液流接引至Corona Veo电雾式检测器。 灵活检测多种分析物 电雾式检测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无需复杂的优化,即可提供可预测的结果。有助于迅速生成数据。该检测器适用于从基础研究到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应用。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与油,含有各种结构特性的分子,可在很多产品和产业中找到。使用传统检测技术通常难以表征这些脂类。由于电喷雾检测技术所作出的响应与结构无关,因而成为脂类分析的有效工具。药物制品表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亲水作用液相色谱(HPLC-HILIC)和Corona Veo电雾式检测器可同时分析反离子及其母体化合物。该方法有助于加速选择最终产品配方。 灵活检测多种分析物工业水处理 聚丙烯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聚合物,同时也是一种有毒试剂,可在循环水系统中用作防结垢抑制剂。其含量较低时,采用标准方法难以辨别。以下图例显示的是通过CAD法对含量较低的聚丙烯酸的检测情况。糖类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PLC-RI)或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与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PAD)进行的糖类分析,仅限于等度法,需要采用专门的仪器和复杂的方法。Corona Veo电雾式检测器提供了在任何液相色谱系统上进行分离的反相梯度和HILIC模式的灵活性,并且稀释和进样操作简单。幂函数法——线性化增强 当采用电雾式检测技术时,幂函数法(Power Function)可提供多种好处。使用该内置功能可提供色谱分析中未分辨组分的定量结果,并简化校正曲线,以改进质量平衡测定。
    留言咨询
  • 技术特点无可能被挡住的可移动部件不受运动底床的影响不受GPS信号的影响高精度,精度高于1%测量时间在5-20分钟提供精确的底床形状检测非常适于有陡坡的狭窄区域全封闭系统,可用于各种天气三体船外部无突出部件,重心低,不受外界波浪影响使用PDA操作,蓝牙有效范围大,操作人员不必站在河内直接计算流量测量原理OTT Qliner2适用于测量小型和中型天然河流以及人工渠道。通过PDA进行方便有效的控制,可以迅速测量河流定点流速、断面流速分布以及断面流量。Qliner2本身作为一个小型声学多普勒测流系统,通过小船上的超声波传感器在河道中进行断面流速测量,操作人员使用PDA通过蓝牙连接传感器,数据可以即时分析并存储。传感器采用四个声学波束进行断面流量的监测。如下图所示,波束1和波束2分别与竖直方向成25度夹角,用于测定垂线上的流速,波束4竖直向下,用于测定底床所在位置及水深;波束3用于浅水流速的补偿。 Qliner2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首先确定河流断面的垂线,利用绳索拖动小船沿确定的路线行驶,并在每条垂线停留30秒至1分钟,以便得到稳定准确的测量结果,通常的断面测量可以在5-20分钟内完成,精度高于1%。应用范围中、小型河流的流量测量明渠流量测量有桥梁的断面流量测量传统测流方法的的替换在线流量监测系统的律定技术指标流速流速量程 ±10 m/s精度 1%读数或0.5 cm/s最大采样率 1 Hz波束频率 1 MHz 2 MHz深度量程 20m 10m测量单元长度 0.3 – 4 m 0.1 – 2 m最小盲区 0.2 m 0.05 m最大测量单元数目 40 40温度量程 -4 – 40 ℃精度/分辨率 0.1/0.01 ℃软件(用于掌上电脑)操作系统 Windows Mobile,中文操作软件功能 布置计划、数据修复、ASCII转换、在线数据收集、图形显示软件(用于普通PC) 功能 查看数据、数据存储和导出无线连接频率 2.4 GHz类型 蓝牙有效范围 150 m电池类型 可充电电池组电压 12 V DC持续时间 1天小船材质 玻璃纤维尺寸 940×470×223 mm重量 11 kg (包括传感器)环境操作温度 -5 – 40 ℃存储温度 -20 – 45 ℃防震等级 IEC 721-3-2防护等级 IP 68订货指南 OTT Qliner2走航式多谱勒流量计 22.405.001.2.0 包括:四波束多普勒传感器、小船、蓝牙通讯、可充电电池、连接电缆、两条30米长的绳索、掌上电脑、掌上电脑防水外壳、操作软件、操作手册、备件箱
    留言咨询
  • 冷热辨别工具套装 400-860-5168转4032
    SammonsPreston 温度觉测试-冷热辨别工具套装,用来评估温度觉的一个简单、准确和可量化的工具,适合儿童使用。SammonsPreston 冷热辨别工具套装快速、无痛、易使用。每个套装组件包含两个探测器,分别用于高温和低温,以及一个温度计来确定水温。每个探测器上的温度计可指示整个热到冷的范围内的精确温度,以便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报告。该产品适合专业科研、临床机构使用,并有摄氏和华氏二种温度标识可选。额外的温度探针可单独出售。通过简单、准确、量化的方法来评估对温度的辨别力。每个套装包含两个可探测冷热温度的探针,和一个测定水温的温度计。在每个探针里的温度计能指示整体热冷范围的准确温度,以便准确评估和报告。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人体热敏测试仪:NTE-2A 发热探头是一种复杂的非侵入性设备,用于临床评估神经病变和评估短纤维神经功能。将单个阈值与统计平均值进行比较。这些结果为追踪小纤维神经功能的慢性变化提供了准确的手段。它也可用于疼痛研究和任何需要可变的、精确控制温度刺激的应用。NTE-2a 常与Vibratron-II 联合使用,用于评估周围神经病变。产品特点:• 周围神经病变或热痛阈值的无创评估• 方便的手持发热探头• 四秒响应时间• 计算机控制选项该设备包括一个手持式笔形探头,在一根5英尺长的导线上有一个直径13毫米的光滑扁平尖端,一个可数字设定的温度控制单元和一个带有组合水箱的循环泵,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它来冷却探头。发热探头利用珀尔帖半导体热泵提供高于和低于室温的温度刺激。发热探头的温度范围从0℃到50℃,对温度阶跃变化的响应时间非常快,在加热和冷却模式下均不到4秒。数字控制单元包含了比例反馈,以将精确的温度控制保持在0.1℃以内。控制温度的设置是使用三个旋钮来完成的,提供5、1和0.1的切换步长,覆盖大约20℃和±20℃的基础温度范围,可在20℃和30℃之间设置预设。前面板上的数字显示以0.1°的分辨率显示探头尖端的温度。附件D/A卡和软件程序,TPC-WIN热分布控制器,可使用户通过电脑在软件控制下改变探头温度,并创建可从中调用的复杂温度曲线。该设备可提供110-120伏或200-240伏交流电。订货时请注明NTE-2热敏感测试仪这个仪器类似于NTE-2A,除了它有两个控制器和两个46毫米×48毫米的固定温度计。它在需要比NTE-2A更复杂算法的研究中是有用的。20℃-30℃(初始设定调整)主要技术参数:控制器发热探头探头设置20℃-30℃ (初始设定调整)尺寸探头为6.5"长,电缆的总长度为6' 范围和20.5℃设定值的任意一侧,可切换0.1 ℃步长重量0.5磅控制精度0.1℃温度控制区直径13 mm数字读数分辨率0.1℃精度0.1℃温度范围0-50℃注意:持续暴露于46℃以上的温度会导致烧伤。该设备不适用于温度超过45℃。环境温度范围15℃-45℃引线长度5英尺设定值用平头螺丝刀连续调节响应时间加热或冷却时间小于4秒输入功率要求100-120V AC,60Hz,100W,200-240V AC,50Hz,100W其他功能内置反馈传感器,T型,铜-康铜热电偶。自密封水连接器。尺寸8"×7"×15"(H×W×D)泵和储罐单元:PTU-110A重量28磅尺寸15"×15"×6.5"(L×H×W)其他功能设定点的弹簧加载开关指示。在热电偶传感器损坏、冷却水不足或电子故障等故障情况下,安全关闭,并发出声音警告和闪光灯。自密封水接头,以防止泄漏。辅助110V交流线路开关输出。重量10磅(未填充的)电源110VAC 60Hz 100 Watts(220VAC 50Hz available to special order)水连接器快速释放自密封型冷却热探头中的热电热泵所需的供水由自备泵和储罐PTU-110A 提供。储水箱可容纳3加仑水,泵为磁力驱动振荡式。使用快速释放自密封配件进行水连接,以避免意外的水溢出。泵和油箱单元的电源由控制单元背面的开关电源插座提供,这样控制器一打开,电源就会被激活。 请关注玉研仪器的更多相关产品。 如对产品细节和价格感兴趣,敬请来电咨询!
    留言咨询

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耗材

  •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 ATCC7953 50片/包 菌株特点: 1、 该菌为需氧芽孢杆菌,细菌繁殖体G兰氏染色阴性呈紫色,细菌芽胞孔雀绿着色。其细菌繁殖体对培养基要求低,在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生长良好,表面粗糙呈米黄色。 2、 最适生长繁殖湿度为56-65℃,培养24h即可形成菌落,37℃下24h看不到菌落。 3、 本生物指示剂载体为高级滤纸片,染菌量为5× 105-5× 106cfu/片(6mm× 12mm/片),封装在小纸袋内,热死亡时间为121℃,3.9 min阳性,19 min阴性;D10值1.3-1.9 min,符合美国药典第十一版规定标准。 4、 该菌无毒,热抗稳定,在冰箱内4℃下保存一年抗力无明显下降,在常温(20℃左右)可保存1个月。 使用方法: 1、 该芽孢菌片使用时将装有菌片的小纸袋放在被灭菌的物品中心部位(每锅放置菌片数按卫生部规定)。 2、 灭菌后,再无菌操作下取出小纸袋中的菌片,放到溴甲酚紫培养液管中。同时将未经灭菌的菌片投入别一管培养基中作对照。 3、 56℃-60℃培养,48h观察结果,对照管为米黄色;若灭菌片培养液颜色不变仍为淡紫色,为阴性(-),表示灭菌彻底;如变黄为阳性(+),表示灭菌不彻底。 注意事项: 1、 防止指示剂中酒精挥发而使溴甲酚紫含量过高(溴甲酚紫含量过高后可抑菌生长); 2、 菌片灭菌后应及时取出培养; 3、 禁止菌片接触任何消毒剂及放射源以免影响抗力。 规格:50片/包
  • 蜡样芽胞杆菌测试片
    蜡样芽胞杆菌的测试片检测方法方法编号:CDC-5046 1 适用范围:用于各类食品以及人体体检样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检测。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检测需要。2 方法原理:采用一种商品化的一次性培养基产品,含有高选择性培养基、吸水凝胶和特异酶指示剂等重要成分,培养15~24小时就可确认是否有目标菌的存在。3操作方法3.1样品处理:取样品 25 mL(g)放入含有225 mL灭菌生理盐水的取样罐或均质杯内,充分振摇或置均质器中制成1:10的样品匀液。3.2接种:将测试片置于平坦实验台面,揭开上层膜,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样品匀液慢慢均匀地滴加到纸片上,然后再将上层膜缓慢盖下,静置5 min使培养基凝固,最后用手轻轻地压一下。每个样品接种2片。3.3 培 养: 将测试片叠在一起放回原自封袋中,透明面朝上水平置于恒温培养箱内,堆叠片数不超过12片。培养温度为36℃±1℃,培养15~24h。3.4结果判别: 对测试片进行观察,蜡样芽胞杆菌产生典型的蓝绿色点,而大部分非目标菌如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阪崎肠杆菌等均被抑制。4 附加说明4.1 本法还可应用于从业人员体检、中毒样品和物体表面的检测,用取样棉签涂抹被测物体表面,放入装有3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摇晃10s,然后取1mL接种到测试片上。 4.2注意使用过的测试片上带有活菌,需及时按照生物安全废弃物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4.3出现阳性菌落的样本,最好用其他更为可靠的方法进行验证,没有条件的话至少再取样重复检验一次。
  • 美国Hygiena海净纳单增李斯特菌快检拭子
    InSite L.Mono Glo单增李斯特快检拭子李斯特菌属和单增李斯特菌的环境表面筛选试验货号:ILMG050 (50次测试)该测试试剂盒的性能由AOAC研究所进行了审查,许可证号# 061802。AOAC研究所已经验证了该检测拭子对环境表面(塑料、陶瓷、不锈钢)李斯特菌属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说明/预期用途:InSite L. mono Glo是一种对李斯特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 mono)的筛选试验,旨在用于清洗后的食品加工环境中的环境监测。培养基的颜色从黄色/琥珀色变化到灰色/黑色被认为是李斯特菌种类的假定阳性。在紫外(UV 395 -400nm)光下显示绿色荧光的样品表明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假定为阳性。原理:InSite L. mono Glo含有抗生素、生长增强剂和变色化合物的专有配方。抗生素抑制大多数非李斯特菌微生物,而生长增强剂提供恢复营养,以支持亚致死损伤李斯特菌的生长。指标化合物利用李斯特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将肉汤由黄色变为黑色。由于诊断酶磷脂酶C的存在,通过紫外光下的绿色荧光来验证单增李斯特菌。预期使用人:经过标准微生物学实践培训的实验室人员有资格使用InSite L. mono Glo。所需材料(未提供):▘ 可提供37±1℃的培养箱▘ 长波(395 -400nm)紫外线检测灯▘ 自密封胶带、塑料膜或石蜡膜▘ 紫外线安全眼镜使用方法:1.采集样品时,请务必采用无菌技术。请勿触摸拭子或拭子内部,紧握拭子管,旋转并将拭子顶部从管中拉出。拭子管的内部若有冷凝液属于正常现象。棉签头是预先润湿的,便于尽可能多的采集样本。对于典型的平坦表面,应充分涂抹 10 x 10 cm (4 x 4 in.) 的标准区域。在采集样本时旋转拭子,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拾取样本,并施加足够的压力,在拭子轴上产生弯曲。对于不规则表面,请确保每次测试所使用涂抹方法的一致性并涂抹足够大的区域,以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2.在擦拭完所需的测试区域后,将拭子放回拭子管中旋转拧紧。提示:用胶带或自封膜包裹住接口处,避免意外溢出。3.激活拭子:紧握拭子管并用拇指和食指通过前后弯曲球阀将 Snap-Valve 阀折断。挤压球阀3-4次,将球阀内的液体沿着拭子杆向下全部排出。4.挤压试管3次,轻轻捏试管底,然后摇晃3秒。这将有助于从拭子中释放细胞并取代气泡。5.在37 ± 1°C下孵育24-48小时。观察介质颜色的变化,并参考下面的结果说明。在样品孵育48小时之前,结果不能被认为是阴性的。结果说明:▘ 48小时后培养基颜色无变化,表明样品中李斯特菌种类为阴性。当介质在48小时后保持为琥珀色/黄色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照射。▘ 灰色/黑色的变化表明了李斯特菌的种类。为了验证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存在,将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管底部的侧面。如果可见绿色荧光,则推测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提示:◎减少环境光可提高荧光可见性。◎如果荧光不清楚,则翻转拭子。因荧光化合物与管材料结合,当管底部的观察区域没有介质时,荧光不明显。 ▘ 灰色/黑色培养基的变化和绿色荧光的存在都表明样本为单增李斯特菌的假定阳性。 类李斯特菌:某些细菌的数量很高,如肠球菌,会使介质变黑。在环境中检测这些“类似李斯特菌”的微生物可以表明,需要改善清洁和卫生设施,样品现场的条件可能有利于李斯特菌的生长。当测试地板和排水沟等高度污染的表面时,可以预期的假定阳性率更高。为了验证假定阳性样本中是否存在李斯特菌,Hygiena建议用更具体的方法检测Insite装置的培养培养基,如PCR、ELISA或lateral flow。确认: 假定的阳性样本可以通过适当的参考方法来确认,例:▘ 美国FDA细菌学分析手册(BAM)▘ 美国农业部FSIS微生物实验室指南(MLG)▘ 加拿大卫生部的分析方法纲要▘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假定的阳性样本也可以通过Hygiena的BAX® 系统PCR检测对李斯特菌属或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属进行确认。详情请访问hygiena.com/service-lab.html。任何确认结果都应按照适当的规定进行处理。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 冷藏保存(2 - 8 ℃)  ▘ 拭子的保质期为 12 个月。请检查标签上的有效期。废品处置:处置前应进行消毒。拭子可以通过高压灭菌、焚烧灭菌或将未密封的拭子浸泡在20%漂白剂中1小时进行消毒。然后,它们就可以被放在垃圾桶里了。或者,拭子可以丢弃在生物危害废物处置设施中。安全注意事项:当按照本说明中的标准实验室规范和程序使用拭子时,不会造成任何健康风险。使用过的拭子并应按照良好实验室规范和健康和安全法规进行安全处置。▘ InSite L. mono Glo可用于清洗后的生产表面和环境表面。▘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 mono)是一种人类病原体。在处理可能含有单增李斯特菌的样品时,应格外小心含有InSite设备的孵育样品。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和孕妇特别容易暴露于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不应允许进行近距离检测。▘ 当使用紫外线灯或手电筒时,请佩戴适当的防护眼镜。Hygiena 的法律责任:与任何培养基一样,InSite的结果并不构成对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测试的食品、饮料产品或工艺的质量的保证。Hygiena 公司对用户或其他任何人由于使用本拭子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偶然或从属发生的任何损失或损伤,均不承担责任。若证实此产品存在缺陷,Hygiena 公司的唯一责任是更换产品或酌情退还货款。若发现疑似缺陷请于 5 天内及时通知 Hygiena 公司并将产品退还Hygiena 公司。有关退货授权号码,请联系客户服务部。联系方式: 如需更多信息,请登录 www.hygiena.com 查询或以下列方式联系我们: InSite L.Mono Glo单增李斯特快检拭子 李斯特菌属和单增李斯特菌的环境表面筛选试验货号:ILMG050 (50次测试)

摩押别尔纳普氏菌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