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

仪器信息网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资料

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食用菌猴头菇的研究概

    [b] 食用菌猴头菇的研究概况1.1 食用菌简介[/b][align=left] 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者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sup][/sup],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自古素有“山珍”之称。据估计全世界有食药用菌140,000种,目前已知的约14,000种[sup][/sup]。我国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利于各种菌类繁殖生长,已知的可食用真菌有1500~2000种[sup][/sup],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木生菌典型品种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种、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一段是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着“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寥寥数字说明菌类入馔的特点。1100多年前唐代苏恭所著《唐本草注》记述:“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耳。”即为人工栽培木耳的方法。800多年前在浙江西南部就采用“砍花”种香菇,并创造了“惊蕈”等技术,《广东通誌》记载了200多年前草菇的栽培在广东韶关起源,后由我国华侨传入东南亚[sup][/sup] 。[/align][b]1.2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b][align=left] 食用菌不仅质地柔嫩,风味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sup][/sup],含量占鲜重的3~4%,干重的30~40%,介于肉类与蔬菜之间,其蛋白质为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人体更易吸收和利用,是国际上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还富含有纤维素、多种维生素[sup][/sup],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维生素C 、维生素D 原等。食用菌含有包括硒元素在内的人体必需的几乎所有矿物元素[sup][[/sup][sup]8][/sup],磷的含量是黄瓜、白菜等蔬菜的5-10倍。香菇、黑木耳中铁含量约为一般蔬菜含量的100倍,还包含了20余种生物酶、多糖体、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对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最科学饮食营养中提到每餐应当为一荤+一素+一菇的搭配。[/align][align=left]食用菌含有的活性成分如真菌多糖、β-葡萄糖和RNA 复合体、天然有机锗、核酸降解物、cAMP 和三萜类化合物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lign][align=left]1、抗癌作用:食用菌中的多糖体能刺激癌细胞抗体的形成,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并增加多种化疗药物效力。据研究,银耳孢多糖对小鼠H22肝癌和lewis肺癌有明显抑制,可减缓环磷酰胺导致的体重增长减慢现象[sup][/sup];董海影[sup][/sup]、贾巍[sup][/sup]等证实姬松茸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吞噬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赵凯[sup][/sup]等研究表明,竹荪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有一定抑制效果。[/align][align=left]2、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自由基会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器官组织的损伤,张俊会[sup][/sup]、盛伟[sup][/sup]等研究发现杏鲍菇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均能清除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align][align=left]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许多食用菌能改善心脏血液流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如银耳、黑木耳、猴头、冬虫夏草等;香菇中的腺嘌呤衍生物和酪氨酸氧化酶都有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陈伟强[sup][/sup]等研究显示,灵芝可明显降低血液中TC及TG含量,提高HDL-C密度。[/align][align=left]4、免疫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雷萍[sup][/sup]等人研究发现,灰树花提取物可通过调节Bcl-2与Bax比例增强 NK细胞杀伤活性,从而提高脾虚小鼠的免疫功能。虫草中的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SOD等活性物质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理功能[sup][/sup]。[/align][align=left]此外,食用菌还可起到预防艾滋病、美容减肥、增智益寿的作用,对胆囊炎、急慢性肝炎、呼吸系统疾病也具有一定疗效。[/align][align=left]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造成资源和粮食短缺,据统计,全球约有超过5亿人口蛋白质营养不良,人类急需增加食物供给。而食用菌栽培不占用耕地,可利用农林副产品及废棉、废纸、酿造废渣等工业废物进行生产,其废渣还可进行三次利用,具有良好的环保生态效应,是人类优质高蛋白食物的重要来源,是造福现在功在未来的 “万年青”产业。[/align][b]1.3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b][align=left] 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978 年全国食用菌产量不足10 万吨,产值不足1 亿元, 201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22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而到2014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超过3400万吨,产值超过2300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食用菌产量第一大国,在食用菌国际贸易中,中国的贸易量已占到了亚州的80%、全球的40%[sup][/sup],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副产品。2012年全国在建和已建成投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达到 788家,同比增长了21%[sup] [/sup],其规模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而居第六位。食用菌产业也已成为我国很多地方的“再就业工程”、“奔小康工程”、“富民强县工程”首选项目,被誉为21世纪新型的“白色农业”、“生物农业”[sup][/sup]。营养专家建议人均应日消费250g菌类,而实际消费量约66g,因此未来食用菌行业的发展依然前景广阔,保守估计,到2020 年我国食用菌产量将达到5000多万吨。[/align][align=left] 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目前约60多种,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的国家,主要有香菇、金针菇、平菇、风尾菇、秀珍菇、竹荪、黑木耳、银耳、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等,其中香菇、双孢菇产量较大,达到上百万吨[sup][/sup]。一些珍稀品种,如蛹虫草、大球盖菇、灰树花也已驯化栽培成功,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国际食用菌市场[sup][/sup]。[/align][align=left] 我国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和四川等省,从业人员约为2000多万人。其中福建和浙江为食用菌出口老产区,主要栽培银耳、木耳、香菇等。河南、河北、山东为出口新区,主要有滑菇和反季节香菇山双孢蘑菇和真姬菇。云南、四川的松茸、牛肝菌、羊肚菌为野生菌出口区。[/align][align=left][color=red] [/color]食用菌产业是我省特色的农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近20年来,我省食用菌业发展迅速,产量、产值、出口连续12年全国前列。据统计,2012年福建省食用菌总产量达220万吨,鲜种食用菌产量居全国第四,形成了独特的支柱产业和突出的优势。 [/align][b]1.4 食用菌产品的开发现状[/b][align=left] 当前我国大部分食用菌仍以初级的原料性大包装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品少[sup][/sup],主要是采用新鲜的子实体生产食品、饮料和调味食品等[sup][/sup]。[/align][align=left] 1、休闲食品是以食用菌为原料制成的各式小食品。贺荣平[sup][/sup]等人采用现代负压真空渗糖工艺,研制出猴头蛋白糖,是集绿色、天然、营养、保健于一体的特色小食品;采用传统果酪加工工艺制作成的猴头菌丝核桃酪,细腻甘甜、富含菌丝多糖,对人体大有补益。以食用菌子实体中提取多糖制成的食用菌多糖片,能增强淋巴细胞活力,诱发肌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性。类似产品还有盐渍品[sup][/sup]、糖渍品[sup][/sup]、饼干、蜜饯[sup][/sup]等,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align][align=left] 2、食用菌饮料、罐头:食用菌保鲜较为困难,制成干品后损失了大量的营养及鲜味物质,通过加工成饮料、罐头,既能长期贮存,又能保持食用菌的风味。唐三定[sup][/sup]研究了大球盖菇盐水罐头的生产工艺,张信仁[sup][/sup]研究了杏鲍菇软罐头加工工艺,田龙[sup][/sup]等以长根菇为原料,配制出一种营养、保健、绿色的食用菌饮料。[/align][align=left][color=red] [/color]3、调味食品:食用菌子实体经粉碎、过筛,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混合而成;或将食用菌子实体浸提液经浓缩、干燥后与其他调味料混合而成。常见的产品有香菇、平菇酱油,蘑菇醋,香菇方便面汤料,金针菇、凤尾菇酱菜等。[/align][align=left] 我国利用大型真菌类加工的保健食品已进入商品化生产或尚在试验阶段的产品有500种之多,主要有营养口服液类、保健饮料类、保健茶类、保健滋补酒类、保健胶囊类等5个系列的产品,部分食用菌还可作为农药制品和观赏制品[sup][/sup]。[/align][b]2 猴头菇与猴头菇产品的开发2.1 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2.1.1 形态结构 [/b][align=left] 猴头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为白色,培养初期生长较慢,呈散射状,后变浓密,在木屑培养料基质中呈白色或乳白色,其菌丝细胞壁薄,有分枝和横隔,直径10μm~20μm。子实体呈块状,扁半球形或头形,肉质,新鲜时呈白色,干缩后变成淡黄色或黄褐色,直径5~15cm,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表面密布长刺状的菌刺,菌刺下垂,较发达,长1~3厘米,外周生有子实层,整个子实体形似猴头,因而得名。[/align][b]2.1.2 理化环境 [/b][align=left][color=black] [/color] 猴头菇的生长发育与营养、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相关,除了碳源和氮源外,还需要一定量的钾、镁、钙、铁、铜、锌等矿质营养。适合在潮湿温和的环境中生长,最适湿度一般为85%~90%,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26℃,子实体属低温结实型和恒温结实型,最适温度为16℃~20℃。在酸性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最适pH值为4~5,生长不需要直射光,只需要有散射光[sup][/sup]。目前,国内外猴头菇的人工栽培有瓶栽法和袋栽法。[/align][b]2.2 猴头菇的营养价值[/b][align=left][b][color=red] [/color][/b]猴头菇又名猴头、猴头菌、刺猬菌、山伏优菌、花菜菌、对脸蘑、阴阳蘑等,因外形酷似小猴子的头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它与熊掌、海参、鱼翅齐名,被列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菜”之一,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猴头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粗纤维、微量元素、酰胺物质等,营养价值与目前人工栽培的其他食用菌相比居第一、二位[sup][/sup],民间流传:“多食猴头,返老还童”。[/align][align=left]2002版的中国食物成分表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食品安全所出版),摘录了猴头菇的主要营养数据,详见表1-1。[/align][color=red] [/color] 表1-1猴头菇(罐装)主要成分分析表 Tab.1-1 the main component analysistable of [i] Hericium erinaceus[/i][align=center] [table][tr][td=1,1,121] [align=center]成分[/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含量[/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成分[/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含量[/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成分[/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含量[/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蛋白质(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2.0[/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核黄素(μ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0.04[/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P(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37[/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脂肪(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0.2[/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尼克酸(m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0.2[/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K(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8[/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碳水化合物(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4.9[/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VC(m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4[/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Na(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175.2[/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膳食纤维(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4.2[/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VE(m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0.46[/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Mg(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5[/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硫胺素(μ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0.01[/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Ca(m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19[/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Fe(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2.8[/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Zn(m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0.40[/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Se(μg)[/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1.28[/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Cu(mg)[/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0.06[/align] [/td][/tr][tr][td=1,1,121] [align=center]Mn(mg)[/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0.03[/align] [/td][td=1,1,90] [align=center] [/align] [/td][td=1,1,85] [align=center] [/align] [/td][td=1,1,87] [align=center] [/align] [/td][td=1,1,88] [align=center] [/align] [/td][/tr][/table][/align]注:以每100g可食用部分计[b]2.3 猴头菇的药用价值[/b][align=left] 猴头的药用价值极高,据《现代中药学大词典》等文献记载,猴头味甘、性平、无毒、入肝、胃二经。能利五脏,助消化、可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能滋补、抗癌、治疗神经衰弱等,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sup][/sup][color=red] [/color]。[color=red] [/color][/align][b]2.3.1 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b][align=left]刘重芳[sup][/sup]等人对猴头菇药效学的初探研究表明猴头多糖能显著增加免疫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胸腺、脾重量,提高白细胞作用。陈国良[sup][/sup]等人对猴头菇药效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具有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加速血液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肿瘤细胞核酸代谢和体外毒杀肿瘤细胞的能力,治疗胃、肠溃疡、各种胃炎有效率达87.7%,胃、食道癌有效率69.3%,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率达76.9%,研究成功的猴菇菌片于1977年上市应用。杨焱[sup][/sup]等人对猴头菌子实体中提取的猴头菌多糖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表明,猴头菌多糖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发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夏尔宁[sup][/sup]等从猴头菌丝体干粉中提取猴头多糖,发现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吞噬指数提高4.5倍,吞噬百分率提高0.77倍。彭瀛等观察猴头菌多糖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 H22 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猴头菌多糖抑瘤率均高于26%,显著提高胸腺指数,提高血中TNF-α和IL-2的水平,降低实体瘤组织VEGF的水平。Yim[sup][/sup]等发现猴头菌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来发挥抗肿瘤活性。实验证明,癌症术后及化疗患者,多吃猴头菇可延长生存期,缩小肿块[sup][/sup]。[/align][b]2.3.2 降“三高”[color=red] [/color][/b][color=black] [/color][color=black]杜志强[/color][sup][/sup][color=black]、张文[/color][sup][/sup][color=black]等实验发现,猴头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有降血糖疗效,且当猴头菇多糖剂量达到100mg/kg时,效果优于格列本脲。Keun[/color][sup][/sup][color=black]等发现猴头菌的液体培养物中有一种胞外聚合物,其分子量小于40kDa,蛋白质8.8%,含糖量91.2%,具有优异的降血脂效果。[/color][b]2.3.3 抗衰老抗疲劳[/b] [color=black]张鑫[/color][sup][/sup][color=black]采用动物负重游泳实验对东北猴头菇多糖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性进行评价,表明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体内肝糖原的贮备量较多,降低机体血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可以提高机体运动耐力,延缓体力疲劳。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能增加小鼠LDH活力,降低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增强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还能明显降低果蝇心肌褐脂质含量,增强飞翔能力,起到抗疲劳的作用[/color][sup][/sup][color=black]。对衰老的痴呆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发现,猴头菇可有效改善记忆力障碍和脑部病理改变[/color][sup][/sup][color=black]。[/color][b]2.3.4 抗氧化[/b] [color=black]自由基被证实与衰老有关, 任大明[/color][sup][/sup][color=black]等人对猴头菌丝多糖的抗氧化功能试验研究中发现,高剂量猴头菌丝多糖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SOD,CAT的含量;高、中、低不同剂量猴头菌丝多糖对小鼠血清中MDA的水平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表明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起到抗衰老的作用。Mau[/color][sup][/sup][color=black]等人的研究发现猴头菇提取液浓度为40mg/ml时,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0%;张虎成等[/color][sup][/sup][color=black]采用DPPH法证实猴头菇提取物具有抑菌能力、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color][b]2.3.5 其他作用[/b][align=left]猴头菇还能治疗慢性肝功能不全或肝硬化,对食欲不振也有一定的疗效[sup][/sup],还具有消炎抑菌、抗辐射等作用。[/align][b]2.4 功能性保健饮料概述 [/b] GB10789-2007《饮料通则》中对于功能性饮料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主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国际饮料行业中多把具有保健功能作用的饮料作为功能性饮料的定义[sup][/sup]。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解渴功能的传统饮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功效,如降火解毒、增强免疫力、补充矿物质的功能性饮料应运而生[sup][/sup]。据欧洲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报道,2003年全球功能性饮料销售额达260亿美元[color=black]。[/color]2005年,功能性饮料在日本的销售额达到13000多亿日元,成为日本健康相关产品市场上发展最迅速的一类产品[sup][/sup]。我国功能性饮料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最初是80年代健力宝公司的碳酸型运动饮料风靡全国,而后90年代“红牛"首次提出功能饮料的概念,目前已占据了市场上70%以上的份额。第二时期,“脉动"、“尖叫”、“激活”等添加维生素的运动饮料品牌纷纷浮出水面。第三时期是以清凉降火的凉茶饮料为主导,典型代表是“王老吉”,2008年其销售额达140亿元[sup][/sup],[color=black]功能性饮料成为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的又一方向,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color][sup][/sup][color=black]。[/color]目前我国功能性饮料人均年消费量为0.5kg,与全球人均7kg的消费量相距甚远[sup][/sup],可以预测,未来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sup][/sup]。[color=red] [/color]市面上的功能性饮料品种繁多,按原料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植物性提取饮料:包括水果、蔬菜、谷物、茶叶等。实验证明,竹汁中含有丰富的VC、多糖、氨基酸和锗,能清除羟自由基,具有消炎、抗衰老和抗肿瘤的功效[sup][/sup]。谷类研制的非乙醇性饮料,如麦茶、薏米仁茶等,有利尿、消炎、镇咳等作用[sup][/sup];[color=black] 2[/color][color=black]、中草药型:以[/color][color=black]中草药的浸提液,如人参、黄氏、何首乌、灵芝等为原料经发酵制得的保健饮料。[/color][color=black] 3[/color][color=black]、维生素、矿物质类:[/color]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铁、锌、钙、硒、铬、铜、碘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改善骨质疏松,有效抗疲劳[sup][/sup]。龚复俊等人[sup][/sup]以富硒玉米须、富硒银杏叶为主要原料制得固体饮料,通过测试小白鼠学习成绩,表明饮用富硒饮料能明显提高电击反应。[color=black] 4[/color][color=black]、真菌类:如虫草、灵芝等适宜体弱人群使用的饮品[/color][color=black]。[/color][color=black]潘继红等[/color][color=black]采用云芝菌深层培养滤液制成云芝酸乳,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此外,还有以灵芝发酵液做基料的“山帝”饮料,[/color][color=black]能防止血栓生成和动脉硬化[/color][color=black].[/color][color=black] 5[/color][color=black]、其他功能性饮料:如益生菌、藻类饮料等也有其相应的消费市场。[/color][b]2.5 猴头菇产品的研究与利用[/b][align=left] [color=black](1)[/color][color=black]临床应用:猴头菇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color][sup][/sup][color=black],主要产品有猴菇菌片、猴头菌颗粒、[/color]复方猴头冲剂等,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肿瘤等。[/align][align=left] (2)食品加工应用研究: [/align][align=left] 1、猴头菇饮料: 指采用猴头菇子实体、菌丝体或培养液经浸提、发酵或直接加工而成的一类产品[sup][/sup]。王红连等[sup][/sup]以猴头、灵芝、北虫草水提液为主要原料,添加功能性能量因子D- 糖制作新型运动保健饮料,为食用菌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魏跃臣[sup][/sup]等人以猴头菇、黑木耳、灵芝和小萝卜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复方猴头菇饮料”,并证明该饮料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黄良水[sup][/sup]等选用猴头菇、绿茶为主要原料制成袋泡茶,保持了猴头菇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此外,还有猴头菇葡萄汁饮料[sup][/sup]、猴头菇胡萝卜汁保健饮料[sup][/sup]、猴头菇大豆复合饮料[sup][/sup]、猴头菇果醋饮品[sup][/sup]等。 [/align][align=left] 2、休闲食品:陈梅香等[sup][/sup]用传统工艺制得猴头菇蛋糕,达到了“荤素搭配”的效果。[color=black]王卫[/color][sup][/sup][color=black]以西式熟制型色拉迷香肠工艺开发出一种携带方便、常温保存、开袋即食的功能保健食品--猴头菇迷你肠。[/color]王秋萍[sup][/sup]以猴头菇为原料研制的猴头 脯,既营养又有利于健康。此外,还有[color=black]猴头菇牛皮糖[/color][sup][/sup][color=black]、猴头菇面包[/color][sup][/sup][color=black]等产品.[/color][/align][align=left] 3、调味食品:[color=black]沈子林[/color][sup][/sup][color=black]在传统母子酱油生产过程中添加猴头菇和甘草等材料,既保持了其传统特色,又增加了营养保健功能。王广耀[/color][sup][/sup][color=black]、邵伟[/color][sup][/sup][color=black]等人采用发酵工艺都生产出兼具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的猴头菇保健醋。韦玉芳[/color][sup][/sup][color=black]采用固态低盐加辣发酵法制成猴头菇香辣酱,所制香辣酱色泽鲜亮,有猴头菇和辣酱独有的风味。[/color]赖建平等[sup][/sup]研制了猴头菇甜罐头的工艺参数,确定了其最佳配方。赵凤臣等[sup][/sup]研制出猴头菇、香菇肉香型调味剂,不添加化学防腐剂,长期食用可以增强体质、益寿延年。[/align][align=left] 4、其他食品:[color=black]张鑫等[/color][sup][/sup]选取猴头菇蛋白多糖为主要原料研制口含片,并检测该产品每片的总抗氧化能力达2733.4个单位。王世强等[sup][/sup]采用普通酸奶的制作工艺生产出凝乳均匀、淡淡菇香的猴头菇酸奶。邹东恢等[sup][/sup]以芦荟、猴头菇为原料生产出风味独特的保健酒,成品酒精度为20度。[/align][b]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b][color=red] [/color]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无节制、营养不合理、环境污染及工作压力等原因,造成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具有天然活性成分的、能够健康养生的产品的开发与利用,食用菌饮料就是其中一种,它不仅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还具备了独特的食用菌风味。在日本已有多种食用菌饮料进入市场,实施了特定的保健食品制度,在日本及欧美的销量均较好[sup][/sup]。 猴头菇是珍稀的药食两用真菌,具有消化道系统保护、调理和修复功能,可助消化、益肝脾,解饥解渴、消除宿毒等;同时还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sup][/sup]。人们已利用猴头菇菌丝体提取物制成各种剂型的药物,用于医治消化不良、胃溃疡、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肠癌、贲门癌等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猴头菇在保肝护肝,抗衰老,降血糖、血脂、血压等方面也有显著疗效[sup][/sup],但猴头菇带有苦味,要经过洗涤、涨发、漂洗和烹制4个阶段,直至软烂如[url=http://www.xiangha.com/caipu/s-doufu][color=windowtext]豆腐[/color][/url]时苦味才能祛除,营养成分才完全析出,日常家庭食用较为繁琐。且猴头菇的保鲜复杂,鲜货保存期不长,干制品又丧失了其肉嫩、味鲜的风味[sup][/sup],如开发成猴头菇饮料,不仅能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还能增加商业价值,提升产品科技含量[sup][/sup],具有生产成本低、饮用方便等特点,充分满足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对养生和“食补”的需求。目前市面上鲜有以猴头菇为主要原料的饮料产品,多出现在文献报道中,可见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本文对猴头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以水为介质,从猴头菇子实体中提取多糖的生产工艺,并配制成饮料,产品进行了微生物检测、糖含量、重金属检测及功能性验证试验,为进一步开发猴头菇饮料奠定了基础,有一定的商业前景市场。

  • 基于药材四性茯苓培养方式沿革的探讨与展望

    [font=宋体]茯苓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font][i]Poria cocos [/i](Schw.) Wolf[font=宋体]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效[/font][sup][1][/sup][font=宋体]。茯苓被誉为中药四君八珍之一,是方剂配伍的要药及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在[/font]2019[font=宋体]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案中,由茯苓配伍的多个中药组方疗效显著[/font][sup][2][/sup][font=宋体]。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分别占菌核干质量的[/font]70%[font=宋体]~[/font]90%[font=宋体]和[/font]0.3%[font=宋体],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其药理活性较为丰富,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增强免疫和镇静等疗效[/font][sup][3-5][/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此外,茯苓在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相关产品均有[/font][font=宋体]应用,且市场需求较大。[/font] [font=宋体]茯苓需以松属植物的根部或木段为寄主完成生命过程,但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松木资源的过度消耗形成严峻矛盾,因而推动了茯苓代料栽培和液体发酵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的培养方式对茯苓产量、药材品质和推广应用均有不同的影响,目前未见对茯苓培养方式全面科学的评价论述。基于此,笔者提出药材“四性”特征,即临床疗效“三性”(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及经济性,用于综合评价药材种植、药材品质和临床药效。其中安全性是中药材用于临床治疗的前提,指按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使用药材及相关产品过程中或使用后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程度,而培养过程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环境障碍因子会影响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则是药材及相关产品存在、应用和优劣的根据,即在药品规定的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条件下,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生理机能的性能;质量可控[/font][font=宋体]性是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切实控制达到药品内在质量的一致,不同培养方式下药材的质量可控性差异较大;经济性则代表了药材及其相关产品在达到相同治疗[/font]/[font=宋体]保健等效果时的利润空间,涉及培养时期的成本投入、相关产品的推广应用等。因此,本文以茯苓药材“四性”特征与供需关系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培养方式的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总结了不同培养方式对茯苓“四性”特征的影响情况,对缓解菌木矛盾、促进茯苓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font] 1 茯苓的应用历史及现状[font=宋体]茯苓最初以“服零”载于战国时期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与半夏、白附子、牡蛎等配伍治疗痰症[/font][sup][6][/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后载于《神农本草经》[/font][sup][7][/sup][font=宋体],谓:“气味甘、平、无毒。主胸胁气逆,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至东汉时期,《伤寒论》所载茯苓相关的方剂共计[/font]15[font=宋体]首,以利水消肿、健脾渗湿、宁心安神功效为主。至唐朝时期,茯苓的临床应用愈加普遍,《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载茯苓方剂达[/font]465[font=宋体]首[/font][sup][8][/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根据[/font]2022[font=宋体]年对全国[/font]18[font=宋体]个省份共约[/font]43[font=宋体]万张汤剂处方的数据统计分析得知,在常用的临床汤剂中药饮片排名中,茯苓位列第[/font]2[font=宋体],仅次于甘草,素有“十药九苓”之说。在常用的中药方剂中,茯苓配伍率高达[/font]70%[sup][9][/sup][font=宋体];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font]100[font=宋体]首古代经典名方中,以茯苓为原料的经典名方占[/font]24%[sup][10][/sup][font=宋体]。茯苓的药用价值高、复方制剂适配广。此外茯苓是我国著名的食药两用真菌,于[/font]2002[font=宋体]年列入卫生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font][sup][11][/sup][font=宋体],已逐渐被开发为保健品、面食、饼干、酸奶、保健醋、保健型饮料等,茯苓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对其培养要求亦相应提高。[/font]2 茯苓资源市场现状[font=宋体]随着茯苓从临床应用拓展到食品、保健品、药膳等多元化的产品,茯苓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也推动了茯苓种植的发展。目前全国茯苓种植面积约有[/font]1.2[font=宋体]亿[/font]hm[sup]2[/sup][font=宋体],年产量达[/font]4[font=宋体]万[/font]t[font=宋体],并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全国[/font]10[font=宋体]余个省已建立了[/font]150[font=宋体]多个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国内的茯苓供给已难以满足需求,自[/font]2019[font=宋体]年起,欧洲和朝鲜半岛成为我国茯苓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进口省份是我国吉林、辽宁、安徽、江苏和河北[/font][sup][12][/sup][font=宋体]。中国乃至全球对茯苓的需求量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伴随着对松木消耗的大幅增长,茯苓培养方式的深入研究及变革势在必行。[/font]3 茯苓培养方式的沿革[font=宋体]茯苓药材最初依赖于野生资源,受气候、地域及无序采挖等因素影响,茯苓收获不稳定、品质差异大,且随着药用需求的增加,野生茯苓资源逐渐枯竭,遂开始了人工培养茯苓的探索。南北朝梁代的《本草经集注》记:“彼土人乃故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font][sup][13][/sup][font=宋体],揭示了茯苓常以松木蔸或木段为寄主生长,开创了茯苓人工培养的先河。此培养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期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技术逐渐规范化,产量和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在现阶段茯苓栽培中仍占有主导地位。然而该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松木资源,约每生产[/font]1 t[font=宋体]茯苓需要消耗[/font]20 m[sup]3[/sup][font=宋体]的松木。[/font]2005[font=宋体]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出台了限制砍伐森林原木的条例,茯苓生产与保护森林资源形成相互制约,菌林矛盾凸显。为缓解资源矛盾,协同发展,现代化培养技术逐步得到关注,如以木屑和各种农副产品为培养基开展茯苓的代料培养。该培养方式能大幅度减少对松木的消耗。但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茯苓产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在此两难之际,微生物发酵技术被引入茯苓生产,相较于茯苓固体培养技术易受环境和人为操作影响导致茯苓质量稳定性较差的缺点,液体发酵技术具有制备菌种周期快、菌龄齐的特点,制备得到的发酵茯苓质量稳定性高等优势;同时在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茯苓菌丝体和次生代谢产物,有利于茯苓功能型产品的开发,并较好地解决了茯苓质量稳定性差的难题。至此,茯苓的培养方式经历了野生培养、传统人工培养、现代培养(代料栽培和液体发酵)[/font]3[font=宋体]个重要变革阶段(图[/font]1[font=宋体])。如今茯苓固体栽培技术和液体发酵技术仍需深入研究,二类技术的共同发展,既能较好满足茯苓市场需求,又能保护松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font]3.1 [font=黑体]野生培养[/font][font=宋体]我国幅员辽阔,松木资源丰富,生态多样性形成了优质的茯苓种质资源。其中黄河以南的安徽、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四川、河南、浙江、山西、陕西等都有分布[/font][sup][14-16][/sup][font=宋体]。初期,茯苓药材完全依靠于采挖野生资源,但其野生资源分布零散,采收不宜;同时野生资源的无序开发导致其资源几近枯竭,无法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南宋时期,江苏一带开始对茯苓进行人工培养的探索。明代中期,浙江一带开展茯苓林下仿野生人工培养。经过长期探索,成功将野生茯苓转为家种,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至此,茯苓结束了源于野生资源的历史。[/font]3.2 [font=黑体]传统人工培养[/font]3.2.1 [font=宋体]传统人工培养的应用[/font] [font=宋体]人们对茯苓人工培养的探索始于《本草经集注》,发现松树是茯苓的重要寄主。其中郁洲即今江苏连云港云台山一带,描述了人们砍伐松树,开展人工培养茯苓的场景,但该方式生产的茯苓产量低、品质差。宋末元初《癸辛杂识》载:“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渗入于内,然后择其地之沃者,坎而瘗之”,出现“肉引”培养的雏形,开始了小范围的茯苓种植,但培养技术尚不成熟。茯苓人工培养虽有[/font]1 500[font=宋体]多年的历史,但直到[/font]19[font=宋体]世纪中后期,其人工培养技术才逐步成熟稳定,至此,茯苓才完全转变为人工培养。目前,茯苓的传统人工培养模式主要有段木培养和树蔸培养[/font]2[font=宋体]种形式[/font][sup][2,17-18][/sup][font=宋体]。湖北等地区主要以段木培养为主,即以松木段作为培养基,将人工培育的菌种接种于木段上,入窖后菌丝可在段木上结苓,此方法为“菌引法”。向亮[/font][sup][19][/sup][font=宋体]发现段木培养一般每窖[/font]15[font=宋体]~[/font]20 kg[font=宋体]段木采收鲜茯苓[/font]2.5[font=宋体]~[/font]15.0 kg[font=宋体],高产可达[/font]25[font=宋体]~[/font]40 kg[font=宋体],折干率为[/font]50%[font=宋体]左右。云南和四川等地区主要以树蔸培养为主,树蔸培养茯苓是利用松木砍伐后遗留的松树蔸培养茯苓,即直接将菌种接种在树蔸上结出茯苓菌核。廖盛祥[/font][sup][20][/sup][font=宋体]采用直径[/font]23 cm[font=宋体]以上松树蔸培养茯苓,年产茯苓可达[/font]7.5[font=宋体]~[/font]50.0 kg[font=宋体]。菌核质量因培养模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以段木窖栽为主。[/font]3.2.2 [font=宋体]传统人工培养的现状[/font] [font=宋体]茯苓段木培养方式存在松木消耗量大(约每生产[/font]1 t[font=宋体]茯苓需要消耗[/font]20 m[sup]3[/sup][font=宋体]松木)、茯苓菌种质量差异大、生产周期长和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等不足,导致茯苓产量较低,品质不稳定。同时随着茯苓栽培需求增加,对松木资源的损耗也同比增长,从而引发松木过度砍伐、森林生态失衡、水土流失、连作障碍等问题。为解决松木资源保护与茯苓资源开发间的矛盾,现多地采用耕种[/font]1[font=宋体]年、休耕[/font]3[font=宋体]年,及松木林间伐等措施,既能解除连作障碍,又能给松木生长提供时间空间。但松木生长常需较长的时间,随着茯苓需求与日俱增,菌木矛盾仍旧凸显,严重地制约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探寻新的培养技术。[/font]3.3 [font=黑体]现代化培养[/font]3.3.1 [font=宋体]代料培养[/font] [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代料培养的应用:为缓解茯苓人工培养中的菌木矛盾,[/font]21[font=宋体]世纪初人们尝试开展代料培养。茯苓代料培养以松木屑及其他粮食废料为培养基,将菌种接种于代料进行室内培养,结出茯苓菌核。食用菌和药用真菌所需营养主要是氮源和碳源。氮源可从麸皮、谷糠等有机氮和硫酸铵等无机氮中获得;由于茯苓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碳源,其碳源全部来自于有机碳源,如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有机物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脂素和果胶等高分子有机物。松木屑、木块等工业边角余料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脂素和果胶等物质。代料培养过程[/font][sup][21-24][/sup][font=宋体]主要是:代料制作[/font]→[font=宋体]苓场的选择和整理[/font]→[font=宋体]接种[/font]→[font=宋体]下窖与覆土[/font]→[font=宋体]管理[/font]→[font=宋体]采收。已有较多研究针对茯苓代料配方及其培养效果进行了探讨(表[/font]1[font=宋体]),多以菌丝存活率和产量作为基本指标,并比较了代料培养茯苓与段木培养茯苓活性成分(如总三萜、多糖等)的含量,发现代料培养方式有望替代段木培养。[/font][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代料培养的现状:代料培养所需培养料均属于工业边角余料和农副产品,如松木屑、玉米芯和麸皮等,廉价易得;且进行代料室内培养不需要占用土地,其生长发育过程不受外界天气影响,有利于茯苓快速生长,也避免了连作障碍的发生。相较于传统人工培养,该法减少了松木消耗,简化了种植方法,提高了松木利用率。但由于目前茯苓的代料培养技术尚不成熟,其所培养的茯苓产量较低、成本较高,目前该培养方式还难以推广。[/font]3.3.2 [font=宋体]液体发酵[/font] [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液体发酵的应用:液体发酵技术兴起于[/font]20[font=宋体]世纪[/font]80[font=宋体]年代,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种,指将培养物料制备成液态培养基灭菌后,再将微生物接入而产生的生物反应。该技术兴起之初主要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技术逐渐融入到食用菌和药用真菌产业中,其产业模式和效益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由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组成[/font][sup][28-31][/sup][font=宋体]。碳源主要包括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甘油等;氮源分为蛋白胨、酵母浸粉等有机氮和[/font]NH[sub]4[/sub]Cl[font=宋体]、[/font](NH[sub]4[/sub])[sub]2[/sub]SO[sub]4[/sub][font=宋体]等无机氮[color=red]二[/color]类。碳氮比是药用真菌生物发酵过程的关键因素,不同种类药用真菌的最适碳氮比不同,同一种类药用真菌在发酵的不同时期适宜的碳氮比也有所差异。培养基中[/font]K[sub]2[/sub]HPO[sub]4[/sub][font=宋体]、[/font]KH[sub]2[/sub]PO[sub]4[/sub][font=宋体]、[/font]MgSO[sub]4[/sub][font=宋体]、[/font]NaCl[font=宋体]、[/font]KCl[font=宋体]等无机盐和磷、镁、钠、钾、铁和硫等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真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及相关蛋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液体发酵过程中除了菌丝及其孢子大量增殖外,还可产生三萜、多糖和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且部分活性成分高于传统培养茯苓[/font][sup][32][/sup][font=宋体]。其发酵过程主要是:液体种子培养基的制备[/font]→[font=宋体]接种[/font]→[font=宋体]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制备[/font]→[font=宋体]接种[/font]→[font=宋体]发酵[/font]→[font=宋体]发酵茯苓。[/font][font=宋体]邵伟等[/font][sup][33][/sup][font=宋体]使用单因素实验优化茯苓液体发酵条件,发现茯苓液体发酵的适用温度为[/font]26 [font=宋体]℃,摇瓶装量为[/font]150 mL/500 mL[font=宋体]三角瓶,摇瓶转速为[/font]100[font=宋体]~[/font]150 r/min[font=宋体],培养基初始[/font]pH[font=宋体]为[/font]5.0[font=宋体]~[/font]5.5[font=宋体]。课题组前期也通过响应面优化技术获得了茯苓液体发酵最适培养基,即葡萄糖[/font]-[font=宋体]酵母浸膏[/font]-[font=宋体]蛋白胨[/font]-K[sub]2[/sub]HPO[sub]4[/sub]- MgSO[sub]4[/sub]7H[sub]2[/sub]O[font=宋体]为[/font]30.0[font=宋体]∶[/font]3.9[font=宋体]∶[/font]5.1[font=宋体]∶[/font]1.0[font=宋体]∶[/font]0.5[font=宋体]([/font]w/w[font=宋体],[/font]1 L[font=宋体]);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font]26 [font=宋体]℃,摇瓶装量[/font]60 mL/250 mL[font=宋体]三角瓶,转速[/font]150 r/min[font=宋体],培养基初始[/font]pH[font=宋体]值[/font]5.5[font=宋体],液体菌种菌龄[/font]2 d[font=宋体],液体菌种接种量[/font]6%[font=宋体],摇瓶培养[/font]7 d[sup][34-36][/sup][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液体发酵的优势[/font][font=宋体]:[/font]①[font=宋体]培养基成本低、来源广泛。工业葡萄糖和工业蔗糖等工业原料可作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黄豆饼粉、蚕蛹粉、麸皮粉等农作物废料可作为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氮源。木材水解液、各种农作物深加工废水等工业废水也可作为代用品,其原料来源相当广泛。[/font]②[font=宋体]菌丝体生长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茯苓菌丝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发菌点多、萌发快,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分裂迅速,培养周期为[/font]7 d[font=宋体]。而固体培养时间较长,段木培养一般需要[/font]240[font=宋体]~[/font]300 d[font=宋体],代料培养一般需要[/font]180[font=宋体]~[/font]240 d[font=宋体]。[/font]③[font=宋体]短时间可积累大量代谢产物。茯苓菌丝体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能充分接触和吸收营养物质,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菌丝体和茯苓多糖、三萜类等活性代谢产物。[/font]④[font=宋体]液体发酵工艺易于控制,菌龄整齐。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可全程适时动态控制茯苓菌丝体所需营养物质和发酵参数,且液体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分布均匀,培养得到的茯苓菌丝体菌龄较齐,有利于提高茯苓质量可控性。[/font][font=宋体]综上,茯苓的液体发酵技术具有培养周期短、工艺易调控、可有效减轻菌种退化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势。相较于茯苓的固体发酵(树兜、段木、代料培养),液体发酵的优势体现在生产周期较短、获得的茯苓产品品质稳定可控,不受环境气候影响等优点,可有效解决野生茯苓资源逐渐枯竭和固体培养过程中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难题,减少茯苓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液体发酵方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font]4 基于药材“四性”不同培养方式茯苓的综合评价[font=宋体]为满足茯苓逐年增长的市场需求,研究者开展了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但目前尚缺少对中药材科学且全面的评价体系,笔者提出了药材“四性”特征概念,即临床药效“三性”(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及经济性,[/font][font=宋体]用于对茯苓培养过程、药材品质、临床药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font]4.1 [font=黑体]安全性[/font][font=宋体]安全性是中药材药用、食用的前提。药食两用物质因使用量和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药材,其安全问题更应被关注。茯苓在野外人工培养过程中,常因白蚁危害等问题喷洒毒死蜱、吡虫啉和氰戊菊酯等防白蚁低毒农药,而导致农药残留问题突出[/font][sup][37-40][/sup][font=宋体]。同时,茯苓加工厂为杀灭微生物和增加茯苓饮片的美观度[/font][sup][41][/sup][font=宋体],在炮制加工时会对茯苓进行硫磺熏蒸,而过度硫磺熏蒸会导致茯苓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而液体发酵工艺易于控制,培养过程完全转变为工厂化生产,可规避白蚁危害,能有效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无菌操作,严格控制微生物限量,可避免微生物污染等情况。 [/font]4.2 [font=黑体]有效性[/font][font=宋体]有效性是中药材及相关产品优劣的直观指标。研究发现茯苓中活性成分包括三萜类、多糖类、甾醇类、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主要发挥活性的成分为三萜和多糖,其中三萜类化合物约有[/font]80[font=宋体]种,多糖类化合物有[/font]60[font=宋体]余种[/font][sup][5,42-46][/sup][font=宋体]。茯苓中多糖成分主要存在于茯苓的细胞壁中,具有较强的调节免疫、抑制肿瘤、抗炎和保护肝脏等作用[/font][sup][47-48][/sup][font=宋体]。根据茯苓多糖溶解度的不同,又将其分为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主要成分为葡聚糖,由主链[/font]β-1,3-[font=宋体]葡糖聚及少量支链[/font]β-1,6-[font=宋体]葡糖聚组成[/font][sup][49-51][/sup][font=宋体]。茯苓三萜类成分广泛分布于茯苓皮与菌核中。茯苓三萜类成分以羊毛甾型三萜为主,如茯苓酸、茯苓新酸和依布里酸等[/font][sup][52-53][/sup][font=宋体]。其中,茯苓酸为茯苓特有成分,是评估茯苓质量的化学标志物。[/font][font=宋体]杨祺等[/font][sup][54-55][/sup][font=宋体]开展了代料茯苓与传统松木培养茯苓质量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代料茯苓总多糖和总三萜含量普遍高于传统松木培养茯苓。刑康康等[/font][sup][56][/sup][font=宋体]发现室内袋料培养茯苓的产量、结苓率、茯苓多糖含量等多项测定指标优于段木培养茯苓。[/font]Wang[font=宋体]等[/font][sup][57][/sup][font=宋体]研[/font][font=宋体]究报道菌丝体中的水提多糖和三萜类物质显著高于茯苓菌核。课题组前期在粉末显微特征、三萜类、多糖类、灰分和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对液体发酵茯苓和天然茯苓展开研究,发现发酵茯苓的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天然培养茯苓[/font][sup][58-61][/sup][font=宋体]。在研究中发现[/font]4[font=宋体]种培养方式茯苓的总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代料茯苓、段木茯苓、野生茯苓和发酵茯苓,发酵茯苓总多糖显著低于其他[/font]3[font=宋体]种茯苓;水溶性多糖和三萜类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发酵茯苓、代料茯苓、段木茯苓和野生茯苓,其中发酵茯苓含量较其他培养方式茯苓含量均高出数倍,代料茯苓和段木茯苓成分含量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在于野生茯苓、段木茯苓和代料茯苓均为固体发酵,药用部位为菌核;而液体茯苓的培养基与其他[/font]3[font=宋体]种培养方式的培养基显著不同,且其药用部位为

  • 【原创大赛】农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原创大赛】农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农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食用菌的农药残留问题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目前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施药技术不到位,设备落后,施用农药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污染环境和作物;二是选用农药的种类、剂量、安全间隔施药不合理,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三是不在安全间隔期收获农作物,从而威胁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本文研究了农药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影响,探索了安全使用农药的方法,对食用菌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农药种类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的2.5%溴氰菊酯乳油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10%氯氰菊酯乳油 山东圣鹏农药有限公司的10%联苯菊酯乳油 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的20%甲氰菊酯乳油 江苏苏州佳辉化工有限公司的480克/升毒死蜱乳油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77.5%敌敌畏乳油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的70%可湿性粉剂 江苏扬农化工有限公司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1.1.2 菌种试验食用菌有5种,分别为真姬菇、黑木耳、双孢蘑菇、平菇、白灵菇,均为福建省主栽食用菌的品种,菌种由*******菌物研究中心提供。1.2 方法1.2.1 PDA培养基的配制去皮切块处理马铃薯,称取200 g,加蒸馏水1L煮沸,滤去土豆残渣,再加20 g葡萄糖和15~20 g琼脂煮沸,趁热充分溶解后纱布过滤定容,分装三角瓶,冷却后贮存备用。1.2.2未灭菌的农药对五种食用菌菌丝的影响农药浓度配置:农药对真姬菇、黑木耳、双孢蘑菇、平菇、白灵菇生长影响的试验中,每种农药设5个浓度处理(表3-1),共21个处理,包括一个空白对照。每个处理水平设3个重复。所用的农药在实验室预先配好母液,存放备用。农药对真姬菇、黑木耳、双孢蘑菇、平菇、白灵菇的生长影响:将农药(农药在高温下会分解,故而不高温灭菌)经过滤菌器后(粉剂不过滤)添加至已灭菌的PDA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按照表2的处理水平配置成含有农药的培养基后倒平板,冷却待用。用直径为1 cm的无菌打孔器打孔母种的培养基,挑取统一生长情况的母种块接种于上述农药浓度水平处理平板中,以纯PDA平板作为空白对照组,置于23-25℃下培养,待空白对照组菌丝生长至平板的三分之二,结束实验观察,测量各个处理水平菌落半径的大小。[img=,622,43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301423_01_2903169_3.png[/img]2 结果与分析2.1农药对五种食用菌菌丝的影响2.1.1 九种农药对真姬菇的菌丝生长影响[img=,660,51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301423_02_2903169_3.png[/img]从表2可知,敌敌畏与溴氰菊酯对真姬菇的菌丝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和低浓度有极显著差异,在浓度为0.2mg/kg时候,菌丝生长速度和0.1mg/kg、0.4mg/kg相比有显著差异。在0.1 mg/kg~0.4 mg/kg真姬菇生长速度增加,在浓度0.4mg/kg时,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在0.6 mg/kg~1.0 mg/kg真姬菇生长速度减小。百菌清在0~0.4mg/kg浓度范围内,菌丝生度速度显著差异随着浓度繁升高,真姬菇生长速率不断减慢。甲基托布津添的空白组与高浓度有显著差异,其他浓度之间在5%水平无显著差异,即在0.1 mg/kg~1 mg/kg之间,真姬菇菌丝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氯氰菊酯在0.1 mg/kg~1 mg/kg之间会促进真姬菇生长,甲氰菊酯在0.4mg/kg浓度与其它处理有极显著差异(除1.0 mg/kg的水平浓度外)。联苯菊酯浓度为0.1mg/kg与空白组、中、高浓度有极显著差异,且菌丝生长速度最大,随后生长速率逐渐降低。毒死蜱的添加浓度不断增加时,真姬菇的菌丝先增加后减小,在添加浓度为0.01mg/kg与0.1mg/kg时,生长情况有极显著差异,浓度为0.05mg/kg时,真姬菇菌丝生长最快。2.1.2 九种农药对黑木耳的菌丝生长影响 [img=,624,47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301424_01_2903169_3.png[/img]由表3可知,敌敌畏、溴氰菊酯以及联苯菊酯对黑木耳的菌丝有抑制作用,联苯菊酯在浓度高于0.1mg/kg时会抑制黑木耳生长。多菌灵在浓度高于0.2mg/kg时会抑制黑木耳生长。百菌清在浓度为0.2mg/kg与1mg/kg水平浓度有极显著差异,与其他浓度无极显著差异。甲基托布津在浓度为0.2mg/kg与空白组无极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的浓度有极显著差异,甲基托布津浓度为0.2mg/kg时,黑木耳菌丝生长最快。当氯氰菊酯的添加浓度由低升高时,黑木耳的菌丝生长先增大后减小,当浓度是0.2mg/kg时,与其这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浓度的甲氰菊酯处理,结果有极显著差异,甲氰菊酯浓度是0.2mg/kg,黑木耳菌丝生长最快。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菌丝生长情况不相同,当浓度为0.2mg/kg时,菌丝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同时和其他浓度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2.1.3九种农药对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影响 [img=,636,47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301424_02_2903169_3.png[/img]从表4可以发现,敌敌畏与溴氰菊酯抑制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多菌灵在添加浓度为0.6mg/kg时候,菌丝生长最快。百菌清六个处理培养双孢蘑菇,所有处理水平之间无极显著差异。百菌清的在0.2mg/kg时,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甲基托布津、甲氰菊酯的添加浓度为0.2mg/kg与添加浓度为0.4mg/kg的处理组分的结果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说明甲基托布津、甲氰菊酯的添加浓度是0.2mg/kg时,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率达到最大。在氯氰菊酯添加浓度不断增变大的过程中,双孢蘑菇生长先变大后减小,在浓度达到0.4 mg/kg时,生长速率最快,同时该组分处理与其他组分处理呈极显著差异。联苯菊酯浓度为0.2mg/kg~0.4 mg/kg与空白组和最高浓度的结果有极显著差异,在0.2mg/kg浓度水平,双孢蘑菇生长达到最大。毒死蜱的浓度为0.01mg/kg时,双孢蘑菇生长达到最大,与空白组无极显著差异性,与其他组分处理有极显著差异。2.1.4九种农药对平菇的菌丝生长影响 [img=,628,45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301424_03_2903169_3.png[/img] 由表5可以看出,敌敌畏与溴氰菊酯对平菇的菌丝有抑制作用。对平菇在多菌灵的六个浓度中生长速度进行显著分析,0.2mg/kg~0.4 mg/kg的处理水平对空白组分、0.1 mg/kg的处理组份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在浓度0.2mg/kg~0.4 mg/kg时候,菌丝生长速度达到最大。百菌清在0.2mg/kg处理组份与其他组份有极显著差异,当百菌清添加浓度由低至高时,平菇生长速度先增加最大后减小。甲基托布津在浓度为0.2mg/kg~0.4 mg/kg时的结果与其他处理水平有极显著差异,在甲基托布津在浓度为0.2mg/kg时,平菇生长最快。随着氯氰菊酯的浓度不断变大,平菇的生长速度不断减小,中、低浓度组份生长情况与高浓度的有极显著差异。低浓度处理组份的甲氰菊酯对平菇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处理组份抑制平菇菌丝生长。在联苯菊酯的处理组份为0.2mg/kg~0.4 mg/kg与空白组、高浓度处理组份有极显著差异,故而在0.2mg/kg浓度时,平菇生长达到最大。在毒死蜱处理水平不断增加时,菌丝生长先增大后减小,在0.01mg/kg~0.05mg/kg生长到最大,且与其他组份浓度生长情况有极显著差异。2.1.5九种农药对白灵菇的菌丝生长影响 [img=,636,44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301425_01_2903169_3.png[/img] 由表6可知:敌敌畏、溴氰菊酯以及联苯菊酯对白灵菇的菌丝有抑制作用。当联苯菊酯的添加浓度大于0.1mg/kg时对白灵菇有抑制作用。多菌灵在浓度为0.2mg/kg时(除空白组外)与其他水平处理有极显著差异,菌丝生长速度先增大都减小。当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添加浓度为0.4mg/kg时,试验结果与其他水平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即菌丝生长速度先增大都减小。从表可以看到低浓度对白灵菇生长情况有促进作用,在浓度0.1mg/kg之后生长速度减慢。在甲氰菊酯在0.2mg/kg时,与其他水平处理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在0.2mg/kg浓度白灵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值,生长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当毒死蜱的浓度有小变大的过程中,白灵菇的生长速度先变快后减慢,当浓度为0.5mg/kg时,生长速度与其他水平处理有极显著差异。3小结与讨论采用PDA平板法,研究了9种农药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农药会在高温中消解,故农药直接加入PDA培养基,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气味,可以清晰观察到添加的农药种类的不同时,对五种食用菌的生长菌丝的生长影响明显不同。当PDA培养基中所添加的农药浓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部分菌丝生长所受到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敌敌畏以及溴氰菊酯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大,敌敌畏对真姬菇、黑木耳、双孢蘑菇、平菇、白灵菇这五类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100%,联苯菊酯使得平菇、双孢蘑菇的生长减慢,当联苯菊酯浓度大于0.5mg/kg时,黑木耳和白灵菇不生长。毒死蜱的浓度增加时,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逐渐减慢。对照空白组分,当甲基托布津的浓度不断变大时,白灵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的生长趋势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同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影响不大,所以在真姬菇菌丝生长过程中,可以使用该农药。多菌灵、氯氰菊酯对平菇、黑木耳生长有抑制作用。而百菌清对真姬菇和白灵菇生长有抑制作用,故而在食用菌菌丝生长过程中慎用对应的农药。

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方案

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资讯

  • 变异链球菌的菌落特征与使用范围及培养方法!
    变异链球菌的菌落特征与使用范围及培养方法! 变异链球菌属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类,菌体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成双或以短链状排列,革兰染色呈阳性。它在胰蛋白胨培养基中和含有95%氮气及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一、菌种简介平台编号:Bio-53150规格:冻干物拉丁属名:Streptococcus Mutans菌株名称:变异链球菌其他编号:ATCC700610培养基编号:116或114,5% CO2 or 厌氧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 小时用途:对红霉素、利福平、利福霉素AMP、壮观霉素、链霉素敏感。血清型C。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保藏条件:斜面菌种和安瓿瓶冻干菌种应在 2-8°C 保存。西林瓶菌种请置于-20°C 保存。甘油请置于-80°C。 二、培养基TSA+5%脱纤维蛋白羊血(血琼脂平板) 三、菌落特征变异链球菌在血平板培养基上呈旺溶血,菌落较小,呈灰白色、圆形,表面突起,菌落质地较硬,有嵌入培养基内生长的趋势。 四、菌种的培养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 菌种制备。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6、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五、使用范围(1)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培养效果好,所以常被采用。 (3)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六、注意事项1)冻干首次活化,干粉要全部用完,不能预留,用无菌吸管吸取 0.3ml 的培养液(即以上建议的培养基配方,不加琼脂)或者无菌水,滴入冻干管中,轻轻振荡至其溶解。吸取全部菌悬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建议不超过 2 支平板);2)经过冷冻干燥保藏,菌种处于休眠状态,复苏培养时可能会延迟生长,这时需较长的培养时间; 若您收到的是已复苏的培养物(非冻干菌),则可以直接用于您的实验,或根需要转接培养;如有不明白之处,请务必先咨询我单位技术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次接种量要多,固体斜面培养基水分要少才能让菌体长得比较明显,液体培养要静止培养;3)微生物菌种应保藏于低温、清洁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4)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转种完毕,应经灭菌再做丢弃处理;5)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转接,冻干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2-25 年;6)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和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联系;7)如若有菌种复苏不活或者污染等情况,请在收到菌钟后 2 个月内联系,逾期不予受理;8)打管操作需由专业微生物技术人员在相应的防护设备中进行,生物危害程度为三类的菌种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打管时冻干管应远离面部,保护眼睛;9)安瓿瓶开封:用浸过 75%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安瓿管,用火焰加热其顶端,滴少量(2-3滴)无菌水至加热顶端使之破裂,用锉刀或者镊子敲下已破裂的安瓿管顶端并将冻干管开口处在火焰上过一遍,并保持在火焰旁操作;10)甘油管使用: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运动发酵单胞菌运动亚种的特点与优势及培养方法!
    运动发酵单胞菌运动亚种的特点与优势及培养方法! 运动发酵单胞菌运动亚种是Zymomonas属的微生物,原产地为美国。G-,细胞具有圆端的短杆状,丛生鞭毛运动,单个或成对排列。主要用途为研究,具体用途为用于细菌发酵酒精的研究。 一、菌种简介平台编号:Bio-66722提供形式:冻干物拉丁属名:Zymomonas Mobilis Subsp. Mobilis中文名称:运动发酵单胞菌运动亚种属名:Zymomonas种名加词:mobilis subsp. mobilis其它中心编号:ATCC 31821来源历史:←北京工商大学化工学院(31821)收藏时间:2008.10.31原始编号:WAY资源归类编码:15131139101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主要用途:研究具体用途:用于细菌发酵酒精的研究特征特性:G-,细胞具有圆端的短杆状,丛生鞭毛运动,单个或成对排列。利用葡萄糖、蔗糖或果糖产乙醇和CO2,利用山梨醇,不发酵麦芽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接触酶阳性。 生物危害程度:四类致病对象:无培养基:葡萄糖 100.0g,酵母膏 5.0g,(NH4)2SO4 1.0g,KH2PO4 1.0g,MgSO4?7H2O 0.5g,琼脂 20.0g,蒸馏水 1.0L, pH7.0。培养温度:30℃资源保藏类型:培养物保存方法:真空冷冻干燥法实物状态:有实物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用途:研究;用于细菌发酵酒精的研究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产品特点1、菌种功能明确、品种稳定、应用 2、产品仅限用于科研本品芽孢含量高,稳定性好、耐高温和挤压 3、繁殖能力快、定植能力强、易存活、耐受低pH值环境 4、复活迅速,可在短期内成为优势种群 5、本品安全高效、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 6、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可与低浓度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同时使用。 三、产品优势1、产品质量稳定,是为科研和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服务的专业平台。2、国内首创封闭管包装,冻干后的菌株使用时添加配套的复苏培养基后迅速而完全溶解。针对不同的菌株提供八种不同的培养方法,保证菌种的复苏质量。3、严格的质检程序,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4、该类产品广泛使用到食品、药品、化妆品、水产品、化工等行业,疾控中心、质检局、出入境、药检局等等,得到广泛好评。 四、菌种的培养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 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菌种制备。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 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6、如果有些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五、保藏方法1、传代培养保藏法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后者作保藏厌氧细菌用),培养后于4-6℃冰箱内保存。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3、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4、寄主保藏法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5、冷冻保藏法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6、冷冻干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曼陀罗叶中药材质量标准发布
    近日,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中药材曼陀罗叶的质量标准,自2021年01月04日起实施。曼陀罗叶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的叶。具有镇咳平喘,止痛拔脓之功效。常用于喘咳、痹痛、脚气,脱肛、痈疽疮疖。胃肠及胆道绞痛后,用开水冲服叶片粉末,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目前,多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曼陀罗叶即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需谨遵医嘱注意用量,如过量摄入,会有中毒危险。具体中药材质量标准如下: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质量标准(云YNZYC-0032-2005-2021) 曼陀罗叶 MantuoluoyeDATURAE STRAMONII FOLIUM 【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的干燥叶。7~8月采摘,干燥。【性状】本品呈灰绿色至深绿色,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菱状卵形,长8~20cm,宽4~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齿端渐尖,两面均无毛。质脆、易碎。气微,味苦、涩。【鉴别】取本品粉末0.2g,加50%乙醇20ml,浸泡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去乙醇,加水10ml,用氨试液调pH值至8~9,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两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曼陀罗叶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硫酸阿托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四部附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与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0: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四部附录)测定,不得过10.0%。总灰分 不得过13.0%(《中国药典》四部附录)。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1.0%(《中国药典》四部附录)。莨菪碱限度 取本品粉末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50%乙醇100ml,称定重量,浸渍1小时,超声处理20分钟,放至室温,称重,用稀乙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挥去乙醇,用氨试液调pH值至8~9,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20ml、20ml、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定容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四部附录)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四部附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3.0%。【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四部附录)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含0.035mol/L磷酸钠和0.0087mol/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0.5%磷酸,0.15%三乙胺)(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6nm;理论板数按氢溴酸东莨菪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氢溴酸东莨菪碱和硫酸阿托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氢溴酸东莨菪碱0.08mg, 硫酸阿托品0.2m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入2mol/L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5kHz)30 分钟,滤过,残渣和滤器用2mol/L盐酸溶液25ml分五次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用浓氨试液调PH至9,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流动相溶液溶解,转移至5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计算含量。按干燥品计算,本品含硫酸阿托品((C17H23NO3)2.H2SO4)不得少于0.13%,含氢溴酸东莨菪碱(C17H21NO4• HBr)不得少于0.04% ,含硫酸阿托品与氢溴酸东莨菪碱之和应为0.17%~0.40%。【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心经。【功能与主治】平喘止咳,散寒止痛。用于喘咳,脘腹疼痛,痛经,寒湿痹痛。【用法与用量】0.3~0.6g。外用适量。【注意】青光眼忌用。【贮藏】置干燥处。

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仪器

  • Prostak 框式系列生产规模超滤系统耐有机溶剂 Prostak 框式膜堆Prostak MF 膜 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细菌、菌丝体细胞的收集,乳液和胶体悬浮液、其它高固体悬浮液、蛋白沉淀的澄清(耐高温灭菌的聚偏二氟乙烯材质 Prostak MF 可以耐受126℃、60分钟高温灭菌,至少20次)Prostak UF 膜 用于蛋白浓缩和纯化,以及小分子产品除热原(耐强有机溶剂的再生纤维素材质的 Prostak UF 膜可耐受乙醇、乙氰、二氰呋喃、乙酯、丙酮等有机溶剂,可用于有机溶剂的透析及从有机溶剂中提纯多糖和多肽;聚醚砜材质的超滤膜可耐受广泛的pH范围(pH1-14),并且具有很高的通量)· Prostak 膜堆采用热熔法将膜热熔在聚丙烯支撑层上,然后4层、10层、或20层膜熔合成膜堆· 不使用任何粘合剂,只有膜和聚丙烯组成,具有耐强有机溶剂和耐高温灭菌的独特性能· 聚醚砜、再生纤维素、聚偏二氟乙烯三种材质,膜面积分别为0.39m2、0.93m2、1.9m2· Prostak UF 超滤膜堆和 Prostak MF &ldquo 开放孔道&rdquo 微孔膜堆两种类型,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
    留言咨询
  • ProstakTM 膜堆采用热熔法将膜热熔在聚丙烯支撑层上,然后将 4 层、10 层或20 层膜熔合成膜堆,不使用任何粘合剂,只有膜和聚丙烯组成,具有耐强有机溶剂和耐高温灭菌的独特性能( 耐高温灭菌的聚偏二氟乙烯材质 ProstakTM MF 可以耐受 126°C、60 分钟高温灭菌,至少20 次)。 ProstakTM MF 膜堆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细菌、菌丝体细胞的收集,乳液和胶体悬浮液、其它高固体悬浮液、蛋白沉淀的澄清。 了解更多:
    留言咨询
  • 数字化中药材标准 400-860-5168转3905
    简介 《数字化中药材标准》1.0版数字出版物由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科迈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发行。 作为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国家药品标准的实现形式和集大成者,《数字化中药材标准》作为全数字化中英文对照出版物,旨在为海内外广大用户系统使用及研究包括《中国药典》在内的各级中药材质量标准提供数字支撑平台。国家药品标准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药品标准阅读系统《数字化中药材标准》软件系专为国家药品标准所开发的专业数据服务平台,其由数字标准阅读系统、数字谱图查询系统、药品标准协调系统、国家药品标准数据库检索系统等4个分系统组成。软件的整体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美观大方、功能丰富、操作简便,支持面向专业用户的阅读、查询、比对及本地化语言等丰富功能。 为提高用户体验,《数字化中药材标准》特别针对手持移动设备及触摸屏手势操作进行了优化设计,这其中包括: ● 支持触控和手势操作 ● 支持超高分辨率视网膜屏幕; ● 具有动画效果的操作过程,如:翻页、放大、缩小、拖动,图文切换等; ● 针对不同持握方式,提供无滚动条的自适应屏幕尺寸的页面显示方式,从而保证顺畅的阅读体验,等等。国家药品标准阅读系统数字谱图查询系统《数字化中药材标准》收载了丰富的数字化药典补充内容,其中包括药材原植物照片、药材及饮片性状照片、粉末及组织显微照片、薄层色谱鉴别图谱、高效液相图谱、化学对照品结构式等各类专业数据。这些内容图文并茂,携带信息量大,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与使用药典。 ● 中药材原植物图集浏览模式 原植物来源照片给出了对应的原植物科名以及拉丁种名 ● 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别图集浏览模式 药材及饮片性状照片标示了比例尺,并在文字说明部分给出了对应药材品种名称、药材拉丁名及原植物名 ● 中药材粉末及组织切片的显微鉴别图集浏览模式 药材粉末及组织切片显微照片的文字说明部分对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在图中标示出对应特征的编号 ● 中药材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图集浏览模式 高效液相含量测定色谱图标示了一个或多个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积分信息,以及每个定量化合物的名称 ● 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集浏览模式 薄层色谱鉴别图谱中标示了展开温度、湿度、原点位置、溶剂前沿、样品轨道编号,并在文字说明部分提供了成像模式、样品来源以及备注部分的说明 ● 化学对照品结构式浏览模式 化学标准品结构式在文字说明部分提供了结构式、分子量(根据同位素丰度校正),以及美国化学文摘化学物质登录号(CAS)信息数字谱图查询系统药品标准协调合作 为服务于日益加深的各国药品标准间协调合作、中药及天然药物术语标准化工作,以及协助药典的全球读者更全面的获取、了解及掌握药典增修订动态等需要,《数字化中药材标准》提供了丰富的系列辅助分析工具。 ● 多国语言界面支持 ● 药典历史版本比对 ● 中英文版本比对 ● 正文繁体中文显示 ● 国外药典收载品种 ● 在线评议药品标准协调合作国家药品标准数据库 国家药品标准高级检索功能是在国家药品标准数据库引擎的基础上,为广大药典读者系统使用和研究药典所收载标准而开发的一站式检索平台。作为《数字化中药材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国家药品标准数据库可执行包括检索、统计、比对等在内的各类任务,其中关键词检索类别50余种。数据库支持对正文、谱图、性状照片、化学对照品、检测方法、药典修订内容,以及国外药典收载项目等各类专业内容的检索,从而充分满足信息化背景下不同药典用户的专业需求。 《数字化中药材标准》高级检索界面的设计简洁大方,功能强大。其界面由检索工具面板、结果输出窗口以及结果统计和导航面板等3部分组成。在首次进入高级检索界面时,系统将默认显示当前国家药品标准数据库收载内容的统计信息,以及当前数据库版本号和更新日期等内容收载范围数字化中药材标准数据库索引 I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II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英文版 III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 IV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 V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三增补本 VI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VII 中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上下册) VIII 中国药典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 IX 中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一二册) X 中国药典(一部)高效液相色谱图集《中国药典》2015年版科迈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留言咨询

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耗材

  • 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
    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 新闻资讯 众所周知,中药材的用途不再局限于医药领域,还成为养生食材、化工用品原料等等。中药材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 ,河南禹州这四大药都。现如今,中药材野生的资源是越来越少了,大多是人工繁殖,近几年中药材的种植用户也越来越多,相应的中药材的加工离不开干燥设备,这几年来咨询中药材烘干除湿机的的客户也比较多。  以前,的中药材大多数采用熏硫、摊晾、烘炕等技术烘干。熏硫干燥法虽然对中药材有较好的防烂效果,但是烟熏时除了要到处设置熏炉之外,还需要用到大量的硫磺。虽然硫磺本身属低毒危险化学品,但其蒸汽及硫磺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却对人体有剧毒。2016年的时候,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多家知名药企涉及其中。  摊晾法占用空间大,看天吃饭,遇上阴天或雨天,药材就全毁了,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看护 烘炕法便宜经济,以前张先生家的滇红花,就主要使用烘坑法进行烘干,但烧柴灰尘多、气味重,最为重要的是热度分布不均匀,火候难以掌握,一个不小心就会把高温区药材炕焦。  去年,为了响应中央号召,保护环境,安徽亳州省吹响了“煤改电”的冲锋号,要求到2017年止,除必要保留之外,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等污染、落后产能。为此,张先生听从一位当地中药协会中颇有声望的朋友介绍,只花了不到10万元就买了5台中药材烘干除湿机回来。  张先生向笔者介绍说,“这些机子(中药材烘干除湿机)蛮好用的,里面有全自动温湿度控制器。烘干全由微电脑控制,只需要设定好目标温度和湿度,烘干机就会自动运行进行烘干与除湿,自己完成烘干全过程。中药材烘干房用这机器来烘干,不但省心省事,产能也从过去一天只能产2500公斤到现在7500公斤,生产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20%。”  最后,张先生给笔者表示,以前每到收获季的时候,自己就忙得要死,不但要请人,而且经常一家老小都要上阵。现在好了,有了这些机子(中药材烘干除湿机)他不但可以轻轻松松的烘完基地里的药材,还可以为附近的小种植户提供药材烘干服务。  针对干燥室、烘干房节能除湿干燥的需求,正岛电器研发生产的正岛ZD-8240G中药材烘干除湿机及ZD系列升温加热烘干除湿一体机(适用于室内温度高于38℃低于55℃的环境下除湿)不仅可以快速去除烘干房内的湿气,在整个烘干过程中对烘干房内的湿度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选配相应功率的电加热辅助升温,从而大大加快烘干速度,有效的提高了烘干房的利用率和烘干的质量!欢迎您查询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的详细信息!  正岛ZD-8240G中药材烘干除湿机及ZD系列升温加热烘干除湿一体机技术参数:  烘干除湿一体机选型:根据实际的烘干房的总体湿负荷来选配适合的型号,具体的就是根据其面积,层高,以及烘干水分的蒸发量,初始湿度值目标湿度值,还有室内的密闭效果,散湿源,新风补给等综合因素来计算出制冷量,单位时间的除湿量等其它关键数据后才能正确的选出需要的型号。想要了解更多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的详细信息尽在:杭 州 正 岛 电 器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那么,中药材烘干除湿机取代传统的烘干方法,到底划算不?近日,安徽亳州中药材基地张先生,在面对前去采访的笔者时,开口称赞道:“经济帐很划算,生态帐更划算。”  新型环保中药材烘干技术带来一场改革,据了解,安徽亳州的一些中药材基地使用中药材烘干除湿机替代了传统熏硫、摊晾、烘炕等技术烘干,不但省时省力,还提高烘干效率为当地百姓寻求一条致富路。以上关于中药材烘干机,中药材烘干除湿机的全部新闻资讯是正岛电器提供的,仅供大家参考!
  • 2015版药典中药材分析二氧化硫专用气相柱
    2015版药典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分析毛细管色谱柱符合药典要求的专用柱§中药材使用硫黄熏蒸,是药材种植户对药材进行初加工的一种习用方法,目的在于防霉、防腐和干燥等。但是近年来,部分不法商贩为追求药材的外观漂亮、保存期长,用工业硫黄过量、反复熏蒸中药材,以旧充新,以次充好。 §一般来说,经硫黄熏蒸后的药材会残留少量的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类物质。 §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 §本法系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对于具体品种,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宜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订货请联系我们
  • 2015版药典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分析气相柱
    2015版药典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分析毛细管色谱柱符合药典要求的专用柱§中药材使用硫黄熏蒸,是药材种植户对药材进行初加工的一种习用方法,目的在于防霉、防腐和干燥等。但是近年来,部分不法商贩为追求药材的外观漂亮、保存期长,用工业硫黄过量、反复熏蒸中药材,以旧充新,以次充好。 §一般来说,经硫黄熏蒸后的药材会残留少量的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类物质。 §国家药典委员会规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 §本法系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分别作为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测定经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对于具体品种,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宜方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订货请联系我们

猴头菌丝体对照药材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