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厂家
暂无
暂无
如题,因工作需求需要测定某成品中甲胺盐酸盐含量(含量很低,估计只有千分之几)的测定方法。经过文献调研,决定采用酸碱滴定的方法,首先拿较纯的甲胺盐酸盐(含量约90%),考虑到成品中该物质含量很低,所以将滴定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配的也很低,经标定后,氢氧化钠滴定标准溶液浓度为0.01mol/L。然后拿这个滴定液去滴定,分别采用了酚酞指示剂(变色范围8.0-10.0)和百里香酚酞指示剂(变色范围9.3-10.0)做指示剂,变色点都比化学计量点提前好多。本来计算着滴定液需要22ml的,实际滴3ml就会变色。。。。推测原因,是甲胺盐酸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甲胺,溶于水后呈碱性,使终点提前。然后,不知道怎么办了?换指示剂?还是怎么地?同样别人的参考文献是测甲氧胺盐酸盐的,同样的方法,用的是0.1mol/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和酚酞指示剂,文章表明该方法很好。。。为什么甲胺盐酸盐和甲氧胺盐酸盐差距会这么大呢?求高人指教!有没有其他的测量方法?多谢,拜托~
现在很多目标物买的标准品都是对应的盐酸盐,除了标品制备更稳定外,还出于什么目的?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中目标物和对应的盐酸盐为何保留时间无区别,另外如果在质谱中,盐酸盐的标品和目标物是否会有区别
[color=#DC143C]所在地区:陕西西安,从事行业:药物研发分析,分析的物质名称:某胺类物质(涉密,具体名字省略)[/color][color=#00008B]方法名称:胺类盐酸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析方法(自己研发) 企业标准[/color]前些日子,接到一个新项目,要对一个胺类盐酸盐进行纯度分析,该样品为科研新研发的项目,以前从未做过类似的工作,对我来说也是开天辟地了,觉得有点难度。首先拿到反应工艺,了解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下:盐酸盐,无紫外吸收,极性大,反相不保留 加上客户更看重GC结果,经过严重的思想斗争后认为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比液相容易点(盐类物质在反相上不保留),着手准备!由于是做纯度,因此面积归一化法足够了,要求不高,无需校正,再说了,新研发的样品中未知杂质太多了,也无法一一校正!1.样品预处理 盐酸盐由于难以汽化无法直接进样分析,需要前处理,必须把盐酸破坏掉,把有机物提取出来,进样分析,相关的文献报道不是很多,自己摸索吧,做成了,皆大欢喜;失败了,也不是很丢人,毕竟对我来说是个尝试,大致思路出来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1.1预处理过程参数的简单选择 (1) 用什么来破坏盐酸盐呢?碱!回答的很正确!备用选项:NaOH水溶液、NaOH的甲醇溶液、甲醇钠、氨水,考虑到水可能会对柱子的固定液有伤害,排除掉含水的三种,分别用NaOH的甲醇溶液、甲醇钠对样品进行处理,两者的破坏效果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是后者配制起来危险性较高(不知道有没有用过甲醇钠,用金属钠加到甲醇中,金属钠属于危险品,尽量少用),因此采用NaOH的甲醇溶液作为处理的溶液;由于NaOH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有限,因此选用的浓度是2%(m/m)。 (2)pH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pH值过小的话,样品可能破坏的不完全,并且样品在低pH值时的稳定性也较差(相对高pH而言),pH值过高担心柱子耐受不了,经过一番实验发现pH值在9时分析结果较让人满意。 (3)样品破坏后的稳定性实验 样品从盐酸盐破坏为胺后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较差(容易被氧化,后来经过GC-MS确认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了),很难保证数据的精密度,因此预处理过程中要对样品进行通N2保护,使数据的精密度得到了保证。 样品经过破坏后,用0.45um滤膜滤掉盐类及部分不溶物,进样分析。2.色谱条件的选择 手头的仪器就是14C,2010,2014C了,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选择柱子,能选的柱子包括DB-1,DB-17,DB-FFAP,Rtx-5Amine(新买的,专门做胺类物质的,5000多块大洋哦,蛮心疼的),检测器只有FID,没有优化的空间了;能进行选择的只有柱子了,FFAP一般是用来做挥发性脂肪酸的,这个是胺,大方向都不对,直接排除;DB-17柱子只有两根,怕弄坏了领导怪罪,排除;DB-1超多,随便找一个将要淘汰的先试试(由于样品有碱性,怕对柱子不好,不敢先用好柱子做),Rtx-5Amine胺基柱专门做胺类物质的,可以和DB-1做个对比,看哪个效果好,对比结果如图所示,胺基柱的优势是相当的明显,DB-1排除。经过简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仪 器:GC-2010分析柱:Rtx-5 Amine(30m*0.32mm*1um)载 气:He检测器:FID分流进样(SPL=30)温度参数设置:INJ 280度,DET 300度,COL 100度起,10度/min升温至280度,停留20min;DB-1做的结果:[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6/200906111455_155052_1621482_3.jpg[/img]Rtx-5Amine做的结果:[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6/200906111456_155053_1621482_3.jpg[/img]用到的装备:[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6/200906111456_155054_1621482_3.jpg[/img]3.0小结 于如期完成了,说不上圆满,因为有些地方还不完善,比如预处理过程有点繁琐,稳定性也有优化的空间等。这个项目结束后,铺天盖地的胺类物质都送过来做GC,超级郁闷!道路还很漫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各位专家、版友积极指出方法中的不足和错误地方,作为当事人,不容易发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