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智能版仪

仪器信息网侠智能版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侠智能版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侠智能版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侠智能版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侠智能版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侠智能版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侠智能版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侠智能版仪相关的厂商

  • 400-877-9578
    夏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福州,是一家以高端生化检测装备为核心的高科技平台型企业。夏芮智能用感知分析技术与数字化管理持续守护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公司业务涵盖智慧公安、智慧应急、智慧军工、智慧医疗等领域,为公安、应急、消防、军工、生命科学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高端生化检测装备、大数据行业应用、运维检测服务、咨询服务等创新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夏芮智能秉承“科技基因、研发基石、产业支柱、行业深耕"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成为“高端生化检测装备民族品牌领军企业”。坚持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构筑多领域技术平台及创新应用,同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发展趋势。未来,夏芮智能将继续秉持创新与匠心精神双轮驱动,始终与时代共呼吸,以自主可控的高端生化检测装备产品、技术服务于各行各业,共夯科学仪器强国之基,拥抱科学仪器新未来!
    留言咨询
  • 宁夏隆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智能化计量产品和信息化测控技术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信息化测控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运营商。多年来始终坚持“诚信立业”的经营理念,科技进步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的产品理念,以不断领先的技术产品与不断完善的系统服务,在水、热、电计量与能效管理方面为所有客户创造最优价值为追求。近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线及检测设备,建立了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和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拥有一流技术研发团队,在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国情,针对我国采暖系统和水质,自行开发研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分户计量水表、热计量表、采暖计费控制阀、电能表等上百种智能计量仪表以及机井计量检测设备、地下水监测设备、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供热远程控制系统、室内温控系统、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系统、通断时间面积法等一系列电子式高科技仪表及其配套系统。
    留言咨询
  • 北京华夏谱创仪器有限公司(简称“华夏谱创”),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璀璨明珠,傲立于科学仪器行业的潮头,是集科学研究、智能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领航者,作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核心成员,携手业界精英,共谋行业发展新篇章。 秉承“诚信筑基,品质立命,创新致远”的核心理念,华夏谱创深耕科学仪器领域,致力于自主创新,旨在打破进口依赖,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力。我们的研发团队汇聚行业精英翘楚,凭借二十余年的深厚积累与不懈探索,持续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引领行业技术革新。 产品应用领域广泛,覆盖生态环保、水务管理、水文海洋、石油化工、质检海关、公共卫生及科研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凭借卓越的性能、可靠的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我们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赞誉与信赖,彰显了华夏谱创品牌的强大实力与市场影响力。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双重典范,我们拥有丰富的核心专利与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通过ISO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权威认证。我们始终将产品品质视为企业的生命源泉,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依托严谨的管理体系与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件产品均能达到卓越与稳定的双重标准,因此荣获国家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殊荣。 浙江科谱仪器有限公司(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华夏谱创的科学研究与智能制造核心基地,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依托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强大的科研智造能力,配备先进生产设备与智能化制造流程,为产品的卓越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与完善产品线,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智慧物联仪器仪表生态链,成功推出“水质监测分析仪器、油品化验分析仪器”两大系列,涵盖几十余种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展望未来,华夏谱创将继续秉承初心,聚焦客户需求,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技术创新。我们致力于提供更加先进、专业、高效的科学仪器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科研合作,推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华夏谱创诚邀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共创辉煌未来! 北京华夏谱创仪器有限公司浙江科谱仪器有限公司
    留言咨询

侠智能版仪相关的仪器

  • Axia ChemiSEM 智能型钨灯丝扫描电镜【产品描述】全新一代Axia ChemiSEM扫描电镜,采用独特方法进行样品成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展示;依托先进镜筒技术,保持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可聚焦样品采集数据,随时提供高质量图像;采用全开门式设计,耐用性和灵活性更高;可搭载多款扫描电镜软件实现多种自动化功能;简约化设计,全方面性能出色,可表征各种不同类型材料,提供最全面的信息。其成像平台即时可用,集成独特的实时定量能谱面分析功能,成像即刻并融合成分信息,专为快速分析而设计,操作轻松自如。【特点与应用】实时成分信息:同步扫描获取多种信号时执行能谱分析,实时检测形貌与元素信息;成像平台即时可用:只需关注数据采集,不必忧虑电镜条件设置;更快获得数据:多种成像和扫描策略,优化图像采集效果并提升系统处理能力;灵活的样品台设计:全开门式设计,大样品可轻松加载到样品仓内,最大样品10 kg;卓越的成像性能:提供低真空模式和电子束减速模式用于消除荷电效应。【技术参数】发射源:预对中钨灯丝分辨率:高真空成像3.0 nm@ 30 kV(SE);8.0 nm@ 3 kV(SE)高真空下减速模式7.0 nm@ 3 kV(BSE)低真空成像3.0 nm@ 30 kV(SE);4.0 nm@ 3 kV(BSE);10 nm@ 3 kV(SE)放大倍数:5 ~ 1,000,000×(宝丽来相纸放大)加速电压范围:200 V ~ 30 kV 探针电流范围:最高可达到2 μA,连续可调低真空范围:高达150 PaX-Ray工作距离:10 mm,EDS检出角:35°样品室:内宽280 mm,端口10个样品台:五轴全自动马达驱动X=120 mm,Y=120 mm,Z=55 mm,T=-15o~90o,R=360o (连续旋转)最大样品尺寸 240 x 280 x 128 mm3最大样品承重 10 kg探测器系统:高真空二次电子探测器ETD 可伸缩式背散射探测器BSED样品室内红外相机CCD图像导航彩色光学相机Nav-Cam+™ 具有ChemiSEM技术的TrueSight X EDS 探测器控制系统:操作系统:Windows 10图像显示:24寸LCD显示器,最高显示分辨率1920×1200支持用户自定义的GUI,可同时实时显示四幅图像软件支持Undo和Redo功能
    留言咨询
  • DB026C型冷热板测量仪 DB026C型冷热板测痛仪是对急性疼痛镇痛药物的筛选实验开发的仪器,甩尾反射实验或动物足底触痛照射实验,但这些都是动物正常的刺激反应阈值,属于一种生理疼痛。生理性疼痛与病理性疼痛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生理性疼痛是一种为生存进行自我保护的一套报警系统,而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妨碍生存的疾病。由于两种疼痛的表现与发生机制不同,其对于镇痛药物的研究实验方法也不同,如有些镇痛药物对生理、病理性疼痛均有其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有些药物只对生理性疼痛有作用,所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可筛选出作用点不同的药物。DB026C型冷热板测痛仪是一种能将生理性疼痛实验与病理性疼痛实验在同一台仪器上完成的仪器,。当DB026C型冷热板测痛仪板面温度设定为4℃时,对造成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动物,受试药物能很明显地改变其在冷板上的抬足时间和次数,当板面温度设定为55℃时,对动物的生理性痛阈的高低能进行准确的测量,以此判定受试药物的镇痛类型和效果。该实验方法的优点是动物是在无约束状态下进行测试,避免了人为干扰及对动物的伤害,因其操作的简单方便、指标的明确及能更准确反映动物的痛觉行为而受到实验人员的喜爱。该仪器除有设定温度宽(-10℃~80℃),温控精度高(±0.2℃),计时误差小(误差0.01秒)的基本要求外,并有液晶屏中文显示、自带微型打印机、USB微机接口和动物盛装快捷,数据显示齐全、观察动物方便,自动累计抬足时间和抬足次数等优点。是一种真正一机两用的镇痛药物实验仪器。技术参数:1、适应动物:大鼠、小鼠、豚鼠2、观察透明动物围笼:直径240mm×290mm3、冷热盘尺寸:直径200 mm(圆)4、温度显示方式:液晶显示5、温度设定方式:按键6、温度设定范围:-10℃~80℃,调整步长0.1℃7、温度控制误差:<±0.2℃8、时间控制方式:面板按键,脚踏开关、手揿按钮9、时间显示: 0.01秒~1999.99秒10、计时误差:0.01秒11、升温时间: 2分钟左右(环境20℃时0℃升至55℃时)12、降温时间:5分钟左右(环境20℃时0℃降至-10℃时)13、存置环境温度: ±10℃~50℃14、使用环境温度:25℃±10℃15、使用环境湿度: 20%RH~75%RH16、内嵌时钟可连续动行10年17、时钟时间误差:0.001秒/小时18、打印方式:即时打印和存储打印(标准)19、最大内存数据:10组20、微机联机接口:RS232或RS232转USB数据上传21、电源要求:220V,50Hz22、输入功率:480W23、体积:450mm(长)×320mm(宽)×480mm(高)24、重量:13KG智能热板仪、大小鼠智能冷热板智能热板仪、大小鼠智能冷热板智能热板仪、大小鼠智能冷热板智能热板仪、大小鼠智能冷热板
    留言咨询
  • 上海楚柏是松下冷链产品(超低温冰箱,低温冰箱,药品保存箱,试剂保存箱,灭菌器,培养箱,雪花制冰机)的授权区域代理商。松下MDF-682S智能实验室超低温冰箱的特点:全新 ”再设计” 提升保存效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观察客户工作流程以及与专家合作 , 反复验证 ,将原有2ml冻存管改成1ml冻存管,并重新设计冻存盒和冻存架。 在保证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更有效利用保存箱的内部空间,可实现5000人份以上分 子生物学样本保存。 样本管理具备完整的样本管理功能,可与集成管理PC进行即时通讯及数据共享用户可按照系统指示查找入库位詈、 出库样本,提供样本基本信息查卷、 出入库记录、 样本转移、 样本整理等功能 智能诊断摒弃了行业现通用的警报代码提示,直接提供主要元器件的可视化数据及工作状态无需任何专业知识终端客户也可轻松掌握设备工作状态。 并通过提示灯可对元器件进行预警提示,便于检修延长主机使用寿命 参数设置改设备各项运行参数 变更状态醒目提示用户需凭密码修改参数 可—键恢复出厂默认参数 运行日志提供温度记录-提供运行温度记录及标准配置第三方独立探头的监控温度。 监控温度记录可即时网络上传实现远程监控管理.样本出入库记录系统自动记录出入库履历,可细化至几点几分操作人操作内容,实现了高度的样本管理追踪功能 物联网提供多种标准通讯接口,可与样本管理信患系统、 温湿度监控系统互联、 个人信息终端互联 智能密码锁用户可以在系统中预先进行角色设定 ,使用权限设定设备管理者可翻阅智能诊断及运行日志而无法开启密码锁,无法进行样本操作。样本操作者-密码身份识别后智能锁开启 方可依据系统提示进行出入库操作,彻底保证样本的安全性 能存储触手可及13寸超大操作触屏菜单功能l 设定温度l 环境温度l 独立传感器温度l 运行温度l 常用状态l 警报信息l 警报、 系统消息l 管理编号l UPS电池更换提示l 过滤网清洁提示l 冻存空间使用状态l 管理信息松下MDF-682S智能实验室超低温冰箱的技术参数:温度范围-50°C~ -86°C(环境温度10°C~30°C)有效容积603L外箱尺寸(WxDxH)1030x875x1990mm内箱尺寸(WxDxH)770x600x1280mm净正310kg额定输入功率1160W(220V,50Hz)外部材料电渡锌钢板聚酷树脂粉喷涂内部材料电踱锌钢板、聚酣树脂粉喷涂外门l扇内门2扇门锁智能密码门锁、外门锁扣(可配外门挂锁)测定孔2个, 17mm (背部、左下角)压缩机全封闭型(输出功率1100Wx2个)制冷剂R404A环保型)/R508环保型)安全装置高/低温报警断电报警、远程报警接点传感器异常自我诊断报警压缩机保护机能标准配置钥匙1套,白钢搁架3层、除霞铲1个
    留言咨询

侠智能版仪相关的资讯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印发 提及仪器仪表
    p   近日,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共同组织制定并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以下为指南全文。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8470e18-f993-4f54-a1ef-41d090899ded.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工业和信息化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工信部联科〔2018〕154号 /span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有关单位: /p p   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指导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现予印发。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工业和信息化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8月14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8年版) /span /strong /p p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标准先行”,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p p   为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交叉重复等问题,落实“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15年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p p   按照标准体系动态更新机制,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装备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pan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一、总体要求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指导思想 /strong /span /p p   进一步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针对智能制造标准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立足国内需求,兼顾国际体系,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等三类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快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深化智能制造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标准对制造业的整体支撑作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二)基本原则 /strong /span /p p   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中提出的“统筹规划,分类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国情,开放合作”原则,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全面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修)订,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全面推广。同时,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开展标准互认,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建设目标 /strong /span /p p   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制定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基础共性标准,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等智能工厂标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人工智能应用、边缘计算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无线通信、工业有线通信等工业网络标准,机床制造、航天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带动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工作。推动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 /p p   到2018年,累计制修订15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p p   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二、建设思路 /strong /span /p p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明确智能制造对象和边界,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叠关系 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到智能特征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strong /span /p p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指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p p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三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活动、装备、特征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对象和范围,指导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9e999c9-14b7-45ea-b883-8b32d12690b4.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 生命周期 /strong /span /p p   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原型研发开始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可进行迭代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等特点,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 /p p   (1)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所有约束条件以及所选择的技术来对需求进行构造、仿真、验证、优化等研发活动过程 /p p   (2)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创造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p p   (3)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p p   (4)销售是指产品或商品等从企业转移到客户手中的经营活动 /p p   (5)服务是指提供者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回收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 系统层级 /strong /span /p p   系统层级是指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组织结构的层级划分,包括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 /p p    strong (1) /strong strong 设备层是指企业利用传感器、仪器仪表、机器、装置等,实现实际物理流程并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层级 /strong /p p   (2)单元层是指用于工厂内处理信息、实现监测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层级 /p p   (3)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的层级 /p p   (4)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 /p p   (5)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过程的层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 智能特征 /strong /span /p p   智能特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制造活动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层级划分,包括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等五层智能化要求。 /p p   (1)资源要素是指企业对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及其数字化模型所在的层级 /p p   (2)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装备之间、装备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相互连接及信息交换功能的层级 /p p   (3)融合共享是指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的层级 /p p   (4)系统集成是指企业实现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过程的层级 /p p   (5)新兴业态是企业为形成新型产业形态进行企业间价值链整合的层级。 /p p   智能制造的关键是实现贯穿企业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工厂层、协同层不同层面的纵向集成,跨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不同级别的横向集成,以及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端到端集成。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二)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strong /span /p 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等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19fcc1f-42e0-461b-92c0-cc146bea2988.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p p   具体而言,A基础共性标准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大类,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底层,是B关键技术标准和C行业应用标准的支撑。B关键技术标准是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特征维度在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所组成的制造平面的投影,其中BA智能装备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BB智能工厂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和系统集成,BC智能服务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BD智能赋能技术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融合共享,BE工业网络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互联互通。C行业应用标准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A基础共性标准和B关键技术标准进行细化和落地,指导各行业推进智能制造。 /p 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明确了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具有映射关系。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块化设计规范为例,它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B关键技术-BC智能服务中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它位于生命周期维度设计环节,系统层级维度的企业层和协同层,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其中,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三个维度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映射关系及示例解析详见附件2。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strong /span /p 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由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向下映射而成,是形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73eeadb-c50e-41c5-a66b-b231643b6a2f.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3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p p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 三、建设内容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基础共性标准 /strong /span /p p   基础共性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解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个部分,如图4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8dfce4d-fac0-40e0-bedf-99ae0b46c421.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4 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 通用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元数据与数据字典、标识等四个部分。术语定义标准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参考模型标准用于帮助各方认识和理解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元数据和数据字典标准用于规定智能制造产品设计、生产、流通等环节涉及的元数据命名规则、数据格式、数据模型、数据元素和注册要求、数据字典建立方法,为智能制造各环节产生的数据集成、交互共享奠定基础。标识标准用于对智能制造中各类对象进行唯一标识与解析,建设既与制造企业已有的标识编码系统兼容,又能满足设备互联网协议(IP)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智能制造标识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 安全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和人因安全三个部分。功能安全标准用于保证控制系统在危险发生时正确地执行其安全功能,从而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系统功能失效而导致生产事故,包括面向智能制造的功能安全要求、功能安全系统设计和实施、功能安全测试和评估、功能安全管理等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用于保证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信息系统及其数据不被破坏、更改、泄露,从而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地运行,包括软件安全、设备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防护及评估等标准。人因安全标准用于避免在智能制造各环节中因人的行为造成的隐患或威胁,通过合理分配任务,调节工作环境,提高人员能力,以保证人身安全,预防误操作等,包括工作任务、环境、设备、人员能力、管理支持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 可靠性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技术方法两个部分。工程管理标准主要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可靠性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与监督,包括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对象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管理、综合保障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等标准。技术方法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系统及其各系统层级开展具体的可靠性保证与验证工作,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分析、可靠性增长、可靠性评价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 检测标准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主要包括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两个部分。测试项目标准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科学排序和有效管理,包括不同类型的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一致性和互操作、集成和互联互通、系统能效、电磁兼容等测试项目标准。测试方法标准用于不同类型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的测试,包括试验内容、方式、步骤、过程、计算分析等内容的标准,以及性能、环境适应性和参数校准等。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 评价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指标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实施指南等四个部分。指标体系标准用于智能制造实施的绩效与结果的评估,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能力成熟度标准用于企业识别智能制造现状、规划智能制造框架与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水平提供过程方法论,为企业识别差距、确立目标、实施改进提供参考。评价方法标准用于为相关方提供一致的方法和依据,规范评价过程,指导相关方开展智能制造评价。实施指南标准用于指导企业提升制造能力,为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提高生产力提供参考。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二)关键技术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和工业网络等五个部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 智能装备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识别与传感、人机交互系统、控制系统、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设备、智能工艺装备等七个部分,如图5所示,其中重点是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标准。主要规定智能传感器、自动识别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信息模型、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接口、集成和互联互通、优化等技术要求,解决智能生产过程中智能装备之间,以及智能装备与智能化产品、物流系统、检测系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之间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问题。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aa8a32a-4026-41f2-bb3f-10cec1a98bf8.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5 智能装备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识别与传感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 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标准 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 智能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主要用于在测量、分析、控制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非接触式感知设备自动识别目标对象、采集并分析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解决数据采集与交换过程中数据格式、程序接口不统一的问题,确保编码的一致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人机交互系统标准 /span /p p   主要包括工控键盘布局等文字标准 智能制造专业图形符号分类和定义等图形标准 语音交互系统、语义库等语音语义标准 单点、多点等触摸体感标准 情感数据等情感交互标准 虚拟显示软件、数据等VR/AR设备标准。主要用于规范人与信息系统多通道、多模式和多维度的交互途径、模式、方法和技术要求,解决包括工控键盘、操作屏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交互模式,语音、手势、体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设备等多维度交互的融合协调和高效应用的问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控制系统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 控制设备集成、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主要用于规定生产过程及装置自动化、数字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等相关标准,解决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控制方法、通信、集成等问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增材制造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典型增材制造工艺和方法标准 设计规范、文件格式、数据质量保障、文件存储和数据处理等模型设计标准 增材制造设备接口标准 增材制造材料、设备和零部件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 增材制造服务架构、服务模式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增材制造相关技术、方法,确保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各环节、要素的协调一致及效能最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工业机器人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 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 编程和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接口标准 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主要用于规定工业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人机协同等通用要求,确保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规范性、协同作业的安全性、通信接口的通用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6)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用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成与协同标准 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数字程序控制进行运动轨迹和逻辑控制的机床及设备,解决其过程、集成与协同以及在智能制造应用中的标准化问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7)智能工艺装备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成形工艺和方法标准 工艺术语、工艺符号、工艺文件及其格式、存储、传输、数据处理标准 成形工艺装备接口标准 工艺过程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标准 工艺装备状态监控、运维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智能制造系统中铸造、塑性成形、焊接、热处理与表面改性、粉末冶金成形等热加工成形工艺装备相关技术、方法、工艺,确保成形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协调一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装备标准建设重点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识别与传感标准。 /strong /span 标识及解析、数据编码与交换、系统性能评估等通用技术标准 信息集成、接口规范和互操作等设备集成标准 通信协议、安全通信、协议符合性等通信标准 智能设备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管理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控制系统标准。 /strong /span 控制方法、数据采集及存储、人机界面及可视化、通信、柔性化、智能化等通用技术标准 控制设备集成、时钟同步、系统互联等集成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工业机器人标准 /strong /span 。集成安全要求、统一标识及互联互通、信息安全等通用技术标准 数据格式、通信协议、通信接口、通信架构、控制语义、信息模型、对象字典等通信标准 编程和用户接口、编程系统和机器人控制间的接口、机器人云服务平台等接口标准 制造过程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生产线、机器人与生产环境间的协同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数控机床及设备标准。 /strong /span 智能化要求、语言与格式、故障信息字典等通用技术标准 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物理映射模型、远程诊断及维护、优化与状态监控、能效管理、接口、安全通信等集成与协同标准 智能功能部件、分类与特性、智能特征评价、智能控制要求等制造单元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工艺装备标准。 /strong /span 成形工艺和方法标准 工艺术语、工艺符号、工艺文件及其格式、存储、传输、数据处理标准 成形工艺装备接口标准 工艺过程信息感知、采集、传输、处理、反馈标准 工艺装备状态监控、运维标准。 /p p    strong 2. 智能工厂标准 /strong /p p   主要包括智能工厂设计、建造与交付,智能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集成优化等部分,如图6所示,其中重点是智能工厂设计、智能工厂交付、智能生产和集成优化等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设计、建造和交付等建设过程和工厂内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及其系统集成等业务活动。针对流程、工具、系统、接口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过程规范化、系统集成规范化、产品制造过程智能化。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d35ea79-85e2-4bba-b8e6-d2e7cfa91494.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6 智能工厂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智能工厂设计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智能工厂的基本功能、设计要求、设计模型等总体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物联网系统设计、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等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虚拟工厂参考架构、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生产过程模型和组织模型等系统建模标准 达成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要求所需的工艺优化、协同设计、仿真分析、设计文件深度要求、工厂信息标识编码等实施指南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的规划设计,确保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智能工厂建造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建造过程数据采集范围、流程、信息载体、系统平台要求等建造过程数据采集标准 满足集成性、创新性要求、促进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建造过程项目管理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通过智能工厂建造过程的控制与约束,确保智能工厂建设质量、建设周期、建设成本等预定目标的实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智能工厂交付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数字化交付标准 智能工厂各环节、各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竣工验收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工厂建设完成后的验收与交付,确保建成的智能工厂达到预定建设目标,交付数据资料满足智能工厂运营维护要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智能设计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参数化设计、专业化并行/协同设计、基于模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定义MBD、制造和检验)标准以及产品设计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试验方法设计、试验数据与流程的管理、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试验结果反馈等试验仿真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仿真,以及产品试验验证过程仿真的方法和要求,确保产品的功能、性能、易装配性、易维修性,缩短新产品研制和制造周期,降低成本。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智能生产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计划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排产、动态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 作业文件自动下发与执行、设计与制造协同、制造资源动态组织、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控与反馈、生产绩效分析、异常管理等生产执行标准 质量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和预警、质量档案及质量追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质量管控标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维护、基于知识的设备故障管理、设备运行分析与优化等设备运维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制造环境下生产过程中计划调度、生产执行、质量管控、设备运维等应满足的要求,确保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6)智能管理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供货商评价、质量检验分析等采购管理标准 销售预测、客户关系管理、个性化客户服务等销售管理标准 设备可靠性管理等资产管理标准 能流管理、能效评估等能源管理标准 作业过程管控、应急管理、危化品管理等安全管理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危害项目指标等健康管理标准 环保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能力描述、环保闭环管理等环保管理标准 基于模型的企业战略、生产组织与服务保障等基于模型的企业(MBE)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企业生产经营中采购、销售、能源、工厂安全、环保和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模型和管理要求等,指导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益化。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7)智能物流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物料标识、物流信息采集、物料货位分配、出入库输送系统、作业调度、信息处理、作业状态及装备状态的管控、货物实时监控等智能仓储标准 物料智能分拣系统、配送路径规划、配送状态跟踪等智能配送标准。主要用于规定智能制造环境下厂内物流关键技术应满足的要求,指导智能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确保物料仓储配送准确高效和运输精益化管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8)集成优化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的集成、业务间集成架构与功能、集成的活动模型和工作流、信息交互、集成接口和性能、现场设备与系统集成、系统之间集成、系统互操作等集成与互操作标准 各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与控制的优化、销售与生产协同优化、设计与制造协同优化、生产管控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系统与业务优化标准。主要用于规定一致的语法和语义,满足通用接口中应用特定的功能关系,协调使能技术和业务应用之间的关系,确保信息的共享和交换。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智能工厂标准建设重点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工厂设计标准。 /strong /span 智能工厂参考模型、通用技术要求等总体规划标准 智能工厂信息基础设施设计、物联网系统设计和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等工厂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虚拟工厂设计参考架构、虚拟工厂信息模型和虚拟工厂建设要求等虚拟工厂设计标准 达成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要求所需的仿真分析、工艺优化、工厂信息标识编码和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等实施指南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工厂交付标准。 /strong /span 交付内容、深度要求、流程要求等数字化交付标准 智能工厂各环节、各系统及系统集成等竣工验收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生产标准。 /strong /span 计划仿真、多级计划协同、可视化排产、动态优化调度等计划调度标准 作业文件自动下发、协同生产、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可视化监控与反馈、生产绩效分析、异常管理等生产执行标准 质量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和预警、质量档案及质量追溯、质量分析与改进等质量管控标准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设备维修维护、基于知识的设备故障管理、设备运行分析与优化等设备运维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集成优化标准。 /strong /span 虚拟工厂与物理工厂的集成、业务间集成架构与功能、集成的活动模型和工作流、信息模型、信息交互、集成接口和性能、现场设备与系统集成、系统之间集成、系统互操作等集成与互操作标准 各业务流程的优化、操作与控制的优化、销售与生产协同优化、设计与制造协同优化、生产管控协同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系统与业务优化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 智能服务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和网络协同制造等三个部分,如图7所示,其中重点是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和运维服务标准。主要用于实现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各自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协同,解决了综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资源,提供各类规范、可靠的新型服务的问题。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0685663-9aef-47ef-af5d-bfc4038d52f0.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7 智能服务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 /span /p p   主要包括通用要求、需求交互规范、模块化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实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以模块化设计为基础,以接近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运维服务标准 /span /p p   主要包括基础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知识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开展远程运维和预测性维护系统建设和管理,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远程监测和健康诊断,实现对复杂系统快速、及时、正确诊断和维护,全面分析设备现场实际使用运行状况,为设备设计及制造工艺改进等后续产品的持续优化提供支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网络协同制造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实施指南、总体框架、平台技术要求、交互流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企业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通过高度集成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相关技术方法,实现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增强柔性配置水平。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服务标准建设重点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 /strong /span 通用要求、需求交互规范、模块化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运维服务标准。 /strong /span 基础通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知识库、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网络协同制造标准。 /strong /span 实施指南、总体框架、平台技术要求、交互流程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工业云、边缘计算等部分,如图8所示,其中重点是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和边缘计算标准。主要用于构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态体系,提升制造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41f5cf5-1a95-47e7-b9e6-0f6b321ae332.jpg" title=" 9.jpg" alt="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8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人工智能应用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场景描述与定义标准、知识库标准、性能评估标准,以及智能在线检测、基于群体智能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协同研发群智空间、智能云生产、智能协同保障与供应营销服务链等应用标准。主要用于满足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的智能化发展需求,指导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环节中的应用,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工业大数据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平台建设的要求、运维和检测评估等工业大数据平台标准 工业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可视化和访问等数据处理标准 数据质量、数据管理能力等数据管理标准 工厂内部数据共享、工厂外部数据交换等数据流通标准。主要用于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中,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水平。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3)工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业软件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产品、工具、嵌入式软件、系统和平台的功能定义、业务模型、技术要求等软件产品与系统标准 工业软件接口规范、集成规程、产品线工程等软件系统集成和接口标准 生存周期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配置管理、可靠性要求等服务与管理标准 工业技术软件化方法、参考架构、工业应用程序(APP)封装等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主要用于促进软件成为工业领域知识、技术和管理的载体,提高软件在工业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营销服务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指导工业企业对研发、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业软件的集成和选型,帮助工业企业开展工业技术软件化,对工业知识进行有效积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工业云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业云资源和服务能力的接入与管理等资源标准 能力测评规范、计量计费、服务级别协议(SLA)等服务标准。主要用于构建工业云生态体系,指导工业云平台的设计和建设,规范不同工业云服务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业云服务的设计、实现、部署、供应和运营管理水平,指导开展各类工业云服务的采购、审计、监管和评价活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5)边缘计算标准 /span /p p   主要包括架构与技术要求、计算及存储、安全、应用等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创新,解决制造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用于智能制造中边缘计算技术、设备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建设重点 /strong /span /p p   人工智能应用标准。场景描述与定义标准,知识库标准,性能评估标准,以及智能在线检测、基于群体智能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协同研发群智空间、智能云生产、智能协同保障与供应营销服务链等应用标准。 /p p   边缘计算标准。架构与技术要求、计算及存储、安全、应用等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5. 工业网络标准 /strong /span /p p   主要包括体系架构、组网与并联技术和资源管理,其中体系架构包括总体框架、工厂内网络、工厂外网络和网络演进增强技术等 组网与并联技术包括工厂内部不同层级的组网技术,工厂与设计、制造、供应链、用户等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互联技术 资源管理包括地址、频谱等,但智能制造中工业网络仅包括工业无线通信和工业有线通信,如图9所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bdbbbf4-685a-40d3-b754-6d1914a40033.jpg" title=" 10.jpg" alt="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9 工业网络标准子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工业无线通信标准 /strong /span /p p   针对现场设备级、车间监测级及工厂管理级的不同需求的各种局域和广域工业无线网络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工业有线通信标准 /strong /span /p p   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布缆的工业有线网络标准。 /p p   工业网络标准建设重点 /p p   工业无线通信标准。针对现场设备级、车间监测级及工厂管理级的不同需求的各种局域和广域工业无线网络标准 /p p   工业有线通信标准。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布缆的工业有线网络标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行业应用标准 /strong /span /p p   依据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同时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优先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并逐步覆盖智能制造全应用领域。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如图10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e36eb49-21b3-4cb8-bdd3-35383350d62b.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0 行业应用标准子体系 br/ /p p   发挥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中的指导和支撑作用,优先制定各行业均有需求的设备互联互通、智能工厂建设指南、数字化车间、数据字典、运维服务等重点标准。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行业特点,制定行业亟需的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射频识别标准等。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的机床制造和测试标准等。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复杂装备云端协同制造标准、航天装备数字化双胞胎制造标准等。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的大型船舶设计工艺仿真与信息集成标准、海洋石油装备互联互通和运维服务标准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标准、车载信号系统标准、高速动车组智能工厂运行管理标准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运行系统标准等。电力装备领域的存储管理标准、数据智能采集标准、监测诊断服务标准等。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农机装备智能工厂平台化制造运行管理系统标准等。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医疗设备质量追溯标准等。其他领域的标准包括:家电行业空调产品信息集成数据接口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标准,纺织行业智能装备网络通讯接口、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标准,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智能工厂标准,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行业高端工程机械可靠性仿真与协同制造标准等。 /p p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机械、航空、汽车、船舶、石化、钢铁、轻工、纺织等制造业领域标准体系之间不是从属关系,内容存在交集。交集部分是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行业应用标准。例如,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用于指导船舶相关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修理管理和工程建设等,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船舶行业相关标准主要涉及到船舶制造环节中的互联互通等智能制造相关内容。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0, 0) color: rgb(255, 255, 255) " strong 四、组织实施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加强统筹协调。 /strong /span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及规划。充分利用多部门协调、多标委会协作、军民融合等工作机制,凝聚各类标准化资源,扎实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实施动态更新。 /strong /span 实施动态更新完善机制,随着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和行业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智能制造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两年滚动修订《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加快标准研制。 /strong /span 基于“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完善智能制造标准绿色通道,加快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推动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加强宣贯培训。 /strong /span 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培训、宣贯工作,通过培训、咨询等手段推进标准宣贯与实施。用标准引领行业实现智能转型。 /p p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办智能制造标准化国际论坛,组织中外企业和标准化组织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等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供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成果。 /p p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p p   附件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映射及示例解析 /p p   附件3: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p p br/ /p
  • 限时免费!安捷伦发布智能仪器维护助手Smart Alerts 中文版
    现今科技飞速发展,智能助手、智能家电我们已不再陌生,小米小爱、天猫精灵、苹果Siri、微软小冰等众多智能助手已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对话,帮助我们控制智能家电。如今分析仪器领域,也有了自己的仪器智能助手——安捷伦智能仪器维护助手Smart Alerts 中文版正式上线。“12345” 快速了解Smart Alerts无论是单台或众多仪器的实验室,一旦仪器出现故障,Smart Alerts可第一时间知晓并快速预警,协助仪器操作人员快速解决问题,避免宕机产生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更避免了样品和消耗品的浪费。一套管理软件:Smart Alerts是一款基于本地部署浏览器/网页的预警工具,用于计划和优化仪器的管理、使用和容量。该应用程序可以监测来自整个实验室仪器的早期维护反馈 (EMF) 和使用情况数据,并与对应的标准(可定制)进行比较,及时反馈有关预防性维护 (PM) 状态、仪器是否处于故障状态或何时更换关键消耗品的通知/警报。智能预警旨在通过为实验室系统维护和系统故障预警提供基于使用情况的及时建议,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尤其适用于高通量实验室中的高使用率仪器。 两种获取方式:客户自订阅使用模式工程师安装服务模式三类软件兼容:安捷伦单机版工作站软件,包括Openlab CDS和Openlab Chemstation安捷伦网络版工作站软件非安捷伦工作站,包括Waters empower工作站四个预警类型:邮件实时提醒桌面实时警告面板实时显示定期汇总报告 五大功能特点:检测消耗品使用并提醒更换预设维护计划时间表并提醒捕获仪器硬件的故障并报警一键在线报修远程技术支持定制化备件管理功能和购买
  • 喜讯 | 夏芮智能获批成为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建站单位!
    此前,根据《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关于开展创新组织体系建设项目的通知》(科协组函组字〔2023〕272号)、《福建省科协办公室关于做好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建设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闽科协办组〔2024〕1号)等文件精神,夏芮智能成功申报并获得了“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建站单位”的认证殊荣!“博士创新站”是指以企事业单位和建站博士团队为主体,以创新需求为导向,以长效合作为特征,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促进建站单位和建站博士团队双向共同成长的科技创新服务载体。 夏芮智能牢记“持续守护人类生命安全与健康”的使命,以“公共安全快速检测与智能识别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为研究主题,联合多学科领域博士研究团队,开展“毒/品毒物快检分析技术”、“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安全防爆技术”等相关课题。在此次项目合作中,夏芮智能充分考虑公共安全领域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不充分的现状、国内外亟待建立全方位安全防范监测体系的需求,以自身技术实力与行业经验为基础,整合相关领域技术力量,填补领域空白。建立高效、灵敏、无损、准确的公共安全快速检测防范体系,为福建省的社会安全建设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此次,夏芮智能获批成为省级“博士创新站”,标志着公司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创新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公司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再次肯定。当前,夏芮智能正是坚持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不断攻克“卡脖子技术”,构筑多领域技术平台及创新应用,为公安、应急、消防、海关、高校等众多行业提供高端生化检测装备、大数据行业应用,以及智慧侦查、检验鉴定等服务。下一步,夏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以“博士创新站”等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深化构建自主技术研发体系,主动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切实提高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推动服务与产品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侠智能版仪相关的方案

侠智能版仪相关的资料

侠智能版仪相关的试剂

侠智能版仪相关的论坛

  • 人工智能下的智能温压双控微波消解仪好与坏

    在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仪器制造带来什么好于坏呢?就拿[url=http://www.xo-china.com]智能温压双控微波消解仪[/url]来说,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1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广泛,使得人类解放了很多;2、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繁荣;3、人工智能可以给人带来方便;那么人工智能带来的弊端呢?1、人工智能为了你的工作而来,让你从此失业变成终生假期;2、机器没智商,不能完成所有人类可以完成的事;3、人工智能使得人类远远落后,在智慧上大大超越人类;4、人工智能安全性,因为今天的计算机漏洞百出,使得人工智能安全让人怀疑。这些的这些都说明了虽然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还是有着很多问题,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更加成熟的情况下,这些的问题一定会很好的解决的。

侠智能版仪相关的耗材

  • EyouLab 易优智能色谱数据系统(网络版)
    EyouLab 易优智能色谱数据系统(网络版) 全面的数据安全与法规依从全面提高您的实验效率 新一代 EyouLab 易优智能色谱数据系统,基于数据库技术的高效全面管理,全面符合FDA 21 CFR Part 11、GMP、GLP等法规适从性要求,拥有丰富且强大的仪器控制功能,并已延伸至样品前处理和精准医疗领域,通过数十项专有技术,使所控仪器交互智能、流程精炼,且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有效引导客户通过简单操作就能确保所需数据能有效、准确地完成。 EyouLab提供包括单机版、企业网络版、云服务版等的多版本部署,能极大提升客户应用实验室整体能力,通过可视化看板,实现数据监控与管理、在线诊断与维护、方法库交互调用等。智能易用、降低误差、提升实验室整体效率。 满足电子数据物理安全性 全面符合法规适用性要求 每个采集端可以控制4套仪器 安装启动运维简单 简便的远程访问控制 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检索 自由访问的网络分析系统 基于先进的网络版架构Enterprise Edition 企业网络版,全面解决数据安全性,法规依从性问题,使企业实验室管理更安全高效,并降低营运成本与风险随时随地访问所有仪器和数据的能力,客户端和采集端独立运行灵活的网络部署,支持远程访问与控制数据与方法集中保存,安全的备份与存档管理集中的设备、用户权限、审计追踪管理在网络连接异常或者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仍然可以独立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保存,待网络恢复正常、服务器恢复正常,采集端数据会自动更新上传到服务器
  • 科诺美 EyouLab 易优智能色谱数据系统
    EyouLab 易优智能色谱数据系统 全面的数据安全与法规依从全面提高您的实验效率 新一代 EyouLab 易优智能色谱数据系统,基于数据库技术的高效全面管理,全面符合FDA 21 CFR Part 11、GMP、GLP等法规适从性要求,拥有丰富且强大的仪器控制功能,并已延伸至样品前处理和精准医疗领域,通过数十项专有技术,使所控仪器交互智能、流程精炼,且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有效引导客户通过简单操作就能确保所需数据能有效、准确地完成。 EyouLab提供包括单机版、企业网络版、云服务版等的多版本部署,能极大提升客户应用实验室整体能力,通过可视化看板,实现数据监控与管理、在线诊断与维护、方法库交互调用等。智能易用、降低误差、提升实验室整体效率。 满足电子数据物理安全性 全面符合法规适用性要求 每个采集端可以控制4套仪器 安装启动运维简单 简便的远程访问控制 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检索 自由访问的网络分析系统 智能易用、无限扩展集成归一化窗口,简约的交互界面,化繁为简,易用便捷图形化的监控界面,可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便捷易用的报告编辑,模板随时调用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提供多达25种积分功能和计算方法,支持噪声和漂移计算先进的自动峰宽、自动阈值算法,自适应采集数据,自动调节算法达到最佳积分效果
  • 实验室智能石墨消解仪 多孔批量处理加热均匀
    D4智能石墨消解仪采用高纯石墨材料作为加热体,包裹式加热,效率更高,温度均匀性更好。多孔设计,轻松实现样品的批量处理,是您样品消解的好伴侣。产品特点1、无线蓝牙技术,控制更智能使用mini平板(PAD)蓝牙控制技术,真彩触摸屏,仪器内部无需任何接插件和开关,便可轻松的实温度控制,让您的工作充满时尚、自由和畅快。2、均衡、包裹式加热,消解效率更高高纯石墨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为所有样品提供均匀的热量,消除了加热盲点。立体包裹式加热,热量损失更少,效率更高,弥补了电热板加热的不足。3、多孔设计,处理量倍数于微波消解批量处理,整体时间大大缩短;标配39孔,一次可处理3900ml液体样品;可定制49孔、64孔或81孔,处理量倍数于微波消解仪;常压式消解仪更安全更快捷。4、高品质工艺,维护操作简单石墨体表面喷涂特氟龙涂层,易清洁、耐腐蚀;聚四氟乙烯台面,整机外围无金属部件,可在强酸强碱等恶劣环境中放心使用。5、安卓系统,时尚,功能强大采用先进的专家PID温控系统,独特的可视化监控,用户可通PDA界面清楚的看到整个消解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消解时间、保持时间、当前温度等,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样品自行编辑并保存消解方法。6、真实的样品温度可选配外置温度探针,保证了样品的真实温度,使样品消解更加到位。7、完善配件,更贴心可选配聚四氟乙烯消解管、回流盖、双层支架、单层支架、单层钢架、聚丙烯消解管、长短玻璃消解管等等,使用更贴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