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度影像仪

仪器信息网测度影像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测度影像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测度影像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测度影像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测度影像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厂商

  • 二郎神影像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二郎神目前有两大主打产品:工业级的X射线异物检测和公共安检系统。异物检测主要应用在鞋帽厂、服装厂、玩具厂、手袋厂、箱包厂、制药厂以及调料、糖果、面食、腌制速冻品、水产蔬菜等食品行业;公共安检系统主要应用在汽车站、火车站、学校、海关、博物馆、档案局、税务局、监狱、法院、国家科研机构、邮政、物流、航空快递、各种会场、旅游景点、大型会展、体育展馆、码头等公共场所。 二郎神影像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已通过IS09001:2009国际质量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认证、IS014001:1400环境体系认证、国际CE认证、最新国家标准《GB15208.1—2005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设备》检测。产品已通过公安部安全与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并取得所有型号的检验报告。 二郎神:以世界和谐为己任,一切只为您放心!
    留言咨询
  • 留言咨询
  • 留言咨询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仪器

  • PCB板翘检测仪,PCB翘曲检测设备,PCB翘曲度测度测试仪PCB板翘检测仪用途:该设备用于PCB成品板或覆铜板板弯、板翘检测,并 根据检测结果自动作出OK/NG判断并进行分选。 PCB板翘检测仪特征:1、精准:高精度CCD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板弯板翘值,稳定性高;2、智能、高效:①运用高速传输、精密平台、实时图像显示技术; ②模块化工程设计、在线检测速度可达12.5m/min、可自动判别 OK/NG并分别收料。 PCB板翘检测仪技术参数: 测量精度±0.1mm(量块测试)检测速度6.5m/min 12.5m/min (可选)对象①可测板厚0.5~5.0mm ②可测翘曲度0.5mm~3.0mm ③可测板尺寸:最小40mm×80mm 最大:480mm×500mm本机尺寸 3510mm×1160mm×1050mm(L×W×H)重量 450kg
    留言咨询
  • 测量范围::800~3000ppm; 有效氯:0-2000ppm 有效氯:30-80ppm 余氯:0-10mg/L 总氯:0-10mg/L (量程可定制) 测量精度:≤±3% 分辨率:0.001ppm 屏幕显示:LCD显示屏,直接显示浓度 波长范围:260-800nm 通讯方式:USB、蓝牙、RS485可选 数据存储:可存储80000组测量记录 防水等级:IP67 工作电源:USB供电 环境温度:0-50℃ ≤85%RH 仪器组成:主机、 移液枪、样品瓶、配套试剂①采用改良国标滴定法原理,剔除了各品牌消毒液中不同含量的过氧化氢对PAA浓度的影响,可准确测定PAA含量。②维护简便、稳定性高、检测度精准,可精确到0.001mg/L。③具有数据记录、数据上传及导出功能,储存历史数据可达到80000条以上。④仪器获得中国计量院出具的校准报告及测试报告
    留言咨询
  • 广东正业是生产影像测量仪厂家,所生产的影像测量仪包括:二次元影像测量仪以及三次元影像测量仪。其中二次元影像测量仪产品包括龙门式影像测量仪、全自动影像测量仪、手动影像测量仪等。二次元影像测量仪用于以二维测量为主,包括点、线、圆、矩形等几何元素和零件的长度、角度、轮廓、外形、表面形状等,增加探针可实现三维测量,可应用于应用于机械、电子、仪表、塑料、科研、品管等行业,可从视频捕捉卡上捕捉图像,快速测量待测物之尺寸,自动标注尺寸,操作简单方便。我司生产的二次元影像测量仪可根据客户的需要定制仪器制作,下面以二次元影像测量仪中的龙门式影像测量仪为主要介绍龙门式影像测量仪|二次元影像测量仪这款产品的特色所在:1、采用天然花岗石底坐和立柱,稳定性强,硬度高,不易变形;2、X、Y向采用空气轴承,花岗石导向,可长时间工作也保证了机械系统的精确稳定;3、工作台使用无牙光杆和磨擦传动;4、环形LED冷光源,使用寿命长,测量时不会产生热变形;5.光学系统品质优良,影像明亮清晰,图像还原性好;6、三轴采用日本松下伺服电机传动。 龙门式影像测量仪|二次元影像测量仪600*500技术参数测量行程:600× 500× 150 玻璃载物尺寸及承重:650× 550mm;30KG物镜工作距离:90mm物镜放大倍率:0.7X&mdash 4.5X物镜放大倍率:0.5X(可选配1X,2X)目镜放大倍率:0.5X(可选配1X,2X)龙门式结构,机台底坐和立柱材料:天然花岗石光栅尺分辨率:&le 0.001mm线性精度:3+L/200(L为被测长度)重复测量精度:&le ± 0.003mm整机尺寸(mm):1300× 1400× 1800龙门式影像测量仪|二次元影像测量仪700*600技术参数测量行程:700× 600× 150玻璃载物尺寸及承重:750× 650 mm;30KG物镜工作距离:90mm物镜放大倍率:0.7X&mdash 4.5X物镜放大倍率:0.5X(可选配1X,2X)目镜放大倍率:0.5X(可选配1X,2X)龙门式结构,机台底坐和立柱材料:天然花岗石光栅尺分辨率:&le 0.001mm线性精度:3+L/200(L为被测长度)重复测量精度:&le ± 0.003mm整机尺寸(mm):1400× 1500× 1800龙门式影像测量仪|二次元影像测量仪900*600技术参数测量行程:900× 600× 150玻璃载物尺寸及承重:950× 650mm;30KG物镜工作距离:90mm物镜放大倍率:0.7X&mdash 4.5X物镜放大倍率:0.5X(可选配1X,2X)目镜放大倍率:0.5X(可选配1X,2X)龙门式结构,机台底坐和立柱材料:天然花岗石光栅尺分辨率:&le 0.001mm线性精度:3+L/200(L为被测长度)重复测量精度:&le ± 0.003mm整机尺寸(mm):1450× 1700× 1800相关类产品:龙门式影像测量仪、全自动影像测量仪、手动影像测量仪
    留言咨询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资讯

  • 影响因子的前世今生
    伴随着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获取tenure职位、获得基金、评上国家奖或是当选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发表在哪家期刊比较好呢?论文发表后能得到较大的认同度和曝光率呢?如果你面临着科研选题,哪些期刊的研究情报才是最值得信赖的研究动态呢?一个可供你参考的答案那就是&ldquo 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rdquo ,这是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估的各项指标的概要,其中的一个核心指标就是期刊影响因子。   世界上的期刊成千上万,五花八门,要收录世界所有的期刊显然是不可能的,汤森路透期刊遴选目标是收录相对较为重要的期刊。因此,确保JCR和期刊影响因子有效性是遴选和维护所收录期刊的必要环节。JCR候选期刊除了需要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及其所包含的其他数据库所收录外,还需要通过一系列包括出版及时性、内容新颖程度、国际多元化、以及其他标准的评估。   根据汤森路透的初衷,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简称JIF)作为JCR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被认为代表着期刊的重要性。汤森路透认为,期刊影响因子所具有的优势是直接反映了科学家和学者自己对于最值得关注和有帮助的科学研究的判断。   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虽说是一本杂志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但它还能带来期刊甚至科学以外太多的东西,如教职、基金、奖励、学术影响力等。那么什么是期刊影响因子呢?   根据汤森路透的定义,期刊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中平均被引次数。例如,某期刊在2014年影响因子为4.25,说明这本期刊2012年和2013年发表的论文在2014年平均被引用了4.25次。   在汤森路透的一份如何正确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的声明中,他们认为:   汤森路透一直强调,作为衡量期刊影响力的常用指标,期刊影响因子应予以恰当的应用,而不是作为评估作者或机构的替代品。   期刊影响因子仅仅是单一数据点,必须严谨地并且联系实际情况加以考虑,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论文在不同学科中的引用情况。   让期刊影响因子作为评估论文本身或者作者的代替品并不合理。   当前,尽管很多人批评学术界对其滥用,但当前取消它,或者马上改革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今年6月18日,汤森路透公布了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今年的JCR报告涵盖了来自82个国家的237个大类的11149本期刊,其中自然科学领域收录了8618份SCI杂志。今年有272本杂志第一次被收录,与去年相比,53%的杂志影响因子增加。Ca-Cancer J Clin、NEJM以及CHEM REV再次包揽了榜单的前三甲,影响因子分别为115.84、55.873、 46.568。   在今年的JCR报告中,综合性期刊总共只有56个,其中Nature和Science分别位列第1和第2。值得注意的是Nature Communications已经超过了PNAS,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仅以9.674的影响因子排名第198位。 另外今年的排名新加了一个特征因子(Eigenfactor score)。这个数字是衡量一个期刊在其学科中的总体贡献,而一个学科的全部贡献值是100。比如下面的Nature, Science, 和PNAS的Eigenfactor score分别是1.5, 1.2 和1.4。总体来说影响因子和这个系数是高度相关的(r2 = 0.83)。   6月30日出版的PNAS发表了其主编Inder M. Verma的一篇吐槽文章&ldquo 影响力而非影响因子&rdquo ,显然是针对不久前的6月18日汤森路透公布2014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CR而有感而发。Inder M. Verma是一位来自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索尔克生物科学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于2011年11月出任PNAS主编,其职责是确保PNAS的水准得以维持,而大部分的论文审查和出版工作则仍将由PNAS的职员和编委会进行。他还在索尔克研究所自己的实验室里继续从事基因疗法、肿瘤遗传学和炎症的研究。他在文章中说:   当英国哲学家赫伯特· 斯宾塞1864年引入&ldquo 适者生存&rdquo 这个短语时,他万万没有想到可用来概括当前年轻科学家所处的困境。随着教师职位和研究经费竞争的持续白热化,今天的科研人员面临在高影响因子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巨大压力。但仅在几十年前的1970年代,当我作为一个病毒学家开始我的科学生涯时,我所在的领域普遍认同的是病毒学专业杂志。而只有跨学科的工作才会发表在那些迎合更多读者的期刊上。大多数研究人员阅读和发表论文时很少考虑传说中的所谓期刊自身的影响。教师任命、晋升以及科研项目的获取常常主要基于工作本身的未来可察觉的影响力,而不是依据其研究工作发表在所谓的&ldquo 高影响力&rdquo 期刊上。   不幸的是自那以后变化大潮势不可挡。美国科技情报所(ISI)(后来并入汤森路透)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引入了期刊影响因子(JIF)这一概念。其最初的想法是帮助指导图书馆员决定订购那种期刊,自那以后这一指标长期被用于科技期刊的排名。按照Garfield的说法,&ldquo 一份期刊的影响因子基于两个元素:分子是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计算年度被引用总数,分母是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论文和综述)&rdquo 。这一计算方法即便是用来测度期刊的科学影响力时也存在固有的不足。由两年的时间窗口的引用数来决定影响力可能会造成仅少数论文就会对期刊的总体影响力影响巨大尤其是在那些多产且快速变化的研究领域,占了绝大多数引用。(例如,最近在干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编辑领域的爆发性增长)。   反思这一缺陷,《自然》杂志在其2005年的一篇社论中认为其当时的期刊影响因子 32.2的89%可归因于有关时段发表的25%论文的贡献。正如Garfield自己所观察到的,从1900到2005年的3800万篇文献中仅有0.5%的论文被引超过200次,有一半论文没有被引用,并且四分之一并非原创性研究论文。此外,基于细微差别(有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影响因子对期刊进行排序,以增加标的外观精度和识别力。.   诚然,那种认为选择何种期刊发表论文不重要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那些激动人心的重要论文常常发表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但这种事实并不意味着科学界认为影响因子很有用处,特别是将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作为评价某篇论文质量的一个指标。例如,任职于任命/晋升/评估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如何将申请人的研究论文归入特定的类别:属于低引用的大多数还是高被引的少数?   当提及如何判断研究工作本身的质量和重要性时,没有更好的质量评价替代指标。只好反复使用影响因子,但它既不是一个论文层面的指标,也不是一个比较研究者学术贡献的指标。然而,许多机构的绩效评估非常看重这一数字,目前其对学者的科学生涯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大学的工作申请根本不考虑那些没有一篇作为第一作者的高影响因子期刊上论文的申请人。另外有的机构在给予tenure时考核申请人所发表论文的累积期刊影响因子是否达到一个阈值,如果达不到将会影响其职业进步。有的机构甚至提供巨额的奖励给那些在该影响因子期刊上所发的论文(传说有的按比例缩减!)。   诚然,科学界承担过多的责任,包括书写和评审项目申请和论文,教学,还要阅读成百上千的助理教授申请、tenure以及晋升。因此很容易的将高影响力工作等同于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但并不是所有高影响力论文发表或能够发表在这种期刊上。需要记住的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个特定工作最终对科学发展起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就PNAS来说,我们要求作者提交120字的工作重要性声明,来指出其在领域的影响力。其他机构和经费部门开始要求候选人陈述其重要论文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评审有帮助。   作为论文重要性和业绩的仲裁者,科学家不能专门依赖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可接受的指标应基于许多考虑,包括趋势分析和按学科领域分析。令人高兴的是科学界已注意到影响因子的负面影响,开始着手认真解决这一问题。&ldquo 科研评价的旧金山宣言&rdquo -这份2012年美国细胞生物学会提出的一系列指南,瞄准研究人员、出版商、经费组织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提倡对科研产出的合理评价。在这次会议上,有关不合理使用影响因子的对话已引起科学界注意这一问题。2015年4月在华盛顿举办的152届美国科学院年会上,由 eLife主编Randy Schekman组织了一个研讨会,更加深了上面提到的忧虑。持续的努力能帮助阻止对期刊影响因子的滥用,并减少科学界对其过分依赖。对正在庆祝诞生100年的PNAS来说,我们始终关注的影响力,而不是影响因子。   2013年5月17日,《科学》杂志还以&ldquo 影响因子曲解(Impact Factor Distortions)&rdquo 为题发表了社论。《科学》社论同《科研评价的旧金山宣言(DORA)》的观点一致,这一宣言是一些有识科学家于2012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年会之际开会的产物。为扭转科研评价中的曲解,DORA认为科学界应停止使用&ldquo 期刊影响因子&rdquo 来评价科学家个人的工作。宣言认为&ldquo 影响因子不能作为替代物用于评价个人研究论文的质量,也不能用于评估科学家的贡献,以及用于招聘、晋升和项目资助等评审&rdquo 。DORA还提出了以系列改进科研论文评价方式的行动,供基金资助机构、科研机构、出版商、研究人员以及评价机构借鉴。这些建议得到超过150多位知名科学家和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学》出版商)在内的75家科学机构签署支持。社论认为这样做的理由如下:   影响因子是基于某一期刊的论文平均被引次数而计算的数字,从未被规定为可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它仅是一个评价期刊质量的指标。但它正日益被滥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人们常常根据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对科学家进行排名。基于这一原因,在许多简历中,科学家都要标注其每篇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且一般会按照3位小数(例如,11.345)的降序排列。并且在一些国家,发表在影响因子低于5.0期刊上论文被官方认为是零价值。正如许多知名科学家多次指出,这种影响因子躁狂症没有意义。   影响因子的滥用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它鼓励期刊的指标赌博,(影响期刊出版政策),造成一些期刊不愿发表某些领域的重要论文(如社会科学和生态学) ,仅仅因为这些领域的引用较其他领域(如生物医学)要少。并且浪费科学家大量时间,他们不顾一切地为从评估人处获得高分,而滥投高被引期刊(如《科学》)。   但任何&ldquo 对研究者的质量自动打分&rdquo 方式的最具破坏性的结果可能是鼓励&ldquo 跟踪模仿&rdquo (me-too science)。任何评价体系如果是研究人员论文数量增加就带来某种纯粹数字或分数的增长,一般会成为从事高风险和潜在开创性突破的工作的极大的负面激励。因为建立新实验和新方法一般需要多年的努力,而这期间将不会有论文发表。这一指标进一步会阻碍创新,因为它鼓励科学家工作在已经高度热门的领域,因为只有这些领域才会有大量科学家引用别人的工作,而不管工作是否杰出。造成仅有那些十分勇敢的年轻科学家才会冒险从事一些冷门研究领域,除非取消对个人的自动数字评估。   DORA的建议对维护科学健康发展十分关键。作为一个底线,科学家领导人必须承担仔细周到分析其他研究人员科学贡献的完全责任。为了做好这个,需要实际阅读每一研究者少量精选论文,而这一任务不能交由期刊编辑去完成。   这里列出《旧金山宣言》中的具体评价建议全文,以供参考:   总体建议   1.不使用影响因子等评价期刊的指标作为评价单篇研究论文质量的代替指标,也不用来评价某位科学家的贡献,也不用于决定是否聘用、提职或经费资助的指标。   对资助机构   2.明确用于评价资助申请人科研生产力的标准,明确强调一篇文章的科学内容比刊载该篇论文的期刊的计量指标和知名度更重要,特别是对起步阶段的研究人员。   3.科研评价的目的,除了发表的论文外,还应考虑其他所有研究产出的价值和影响(包括数据集和软件等),此外,还应考虑采用包括研究影响力的定量指标在内的更广泛的影响力测度指标,如测度其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等。   对研究机构   4.明确用于决定聘用、tenure和提职的标准,明确强调一篇文章的科学内容比刊载该篇论文的期刊的计量指标和知名度更重要,特别是对起步阶段的研究人员。   5.科研评价的目的,除了发表的论文外,还应考虑其他所有研究产出的价值和影响(包括数据集和软件等),此外,还应考虑采用包括研究影响力的定量指标在内的更广泛的影响力测度指标,如测度其对政策和实践的影响等。   对出版商   6.应大大减少强调期刊影响因子作为促销工具,最好不推销影响因子,或只给出一些基于期刊评价的指标(例如,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SCImago,出版频次等,以便全面了解期刊的绩效。   7.提供一系列的论文层面的指标,鼓励转向到基于论文科学内容的评价,而非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出版指标。   8.鼓励负责任的作者署名,能提供每一作者特定贡献的信息。   9.无论期刊是开放获取还是订阅模式,应去除所有对论文参考文献列表的再利用限制,使其能按照&ldquo 公共领域贡献知识共享&rdquo ( the Creative Commons Public Domain Dedication)原则得以获取利用。   10.去除或减少对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的限制,合适情况下,应强制要求引用原创性论文而不是综述论文,以便让首次报道某一发现的作者(们)能得到认可。   对指标提供机构   11.使用来计算所有指标的数据和方法公开透明。   12.允许所提供的数能够不受限制地被再利用,并提供数据的计算步骤。   13.明确声明不能容忍对指标的不当操控行为 明确哪些属于不当操控,以及将采用的打击操控措施。   14.在使用、总计或比较指标时,应考虑文献类别(如综述 vs.研究论文)和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   对研究人员   15. 当参加一个委员会来决策经费资助、聘用、tenure或晋升时,应基于论文的科学内容而非所发表的期刊指标来做出评价。   16.任何时候最适当论文引用方式应是引用首次报道观察结果的原创文献而非综述,让原创作者实至名归。   17.采用一系列论文计量指标和个人指标/支持声明,作为某人所发论文和其它科研产出影响力的证据。   18.挑战不恰当地依靠期刊影响因子进行科研评价的行为,提倡关注特定研究产出的价值和影响的最佳实践。   影响因子在中国流行也是有它存在的土壤和原因的。由于科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各种评价也日益增多,面对种种科研不端行为,人们需要找到一种相对客观而又简单并且人为因素干预最少的办法。毋庸讳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响因子在科研评价中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期刊影响因子虽然不能作为研究水平的绝对和唯一的评价指标,在不同学科之间也是无法比较的。但它在同一学科内作为一般性评价指标还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一般来说同一学科内影响因子高的刊物的论文发表要求相对较高,文章的总体质量和平均水平也是相对较高的。虽然影响因子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水平,但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讲,同一领域内,发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文章的水平还是要普遍高于低影响因子杂志上的文章。在同行评议还不能做到完全客观和全面时,影响因子总体上还是能反映一些问题的。因此,影响因子评价虽然是有违科研精神的,但目前阶段还是一种较为公平的评价,大家在同一个游戏规则下也是平等的。   然而,影响因子只代表研究热点,不能直接代表研究水平(哪怕是同一个领域的), 因此,影响因子只能作为某种参考,不能唯影响因子是论,更不能赋予其太多的利益和好处。因为,在一些传统学科的老牌刊物,因为其综合性强,加之学科本身并不是十分热门,因而其影响因子并不太高,而一些新的学科其所推出的新期刊反而期刊影响因子很高,他们所发表的论文水平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更何况在同一高水平期刊中的论文还有好坏之分,有的甚至还会撤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期,汤森路透又推出了一些最新的期刊评价指标。包括期刊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期刊期望引文数等新指标。   期刊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JNCI)与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类似(关于这一指标,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介绍),其区别在于JNCI没有对研究领域进行规范化,却对文献发表在特定期刊上的被引次数进行了规范化。每篇出版物的JNCI为该出版物的实际被引频次与该发表期刊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的比值。一组出版物的JNCI值为每篇出版物JNCI值的平均值。JNCI指标能够提供某单一出版物(或某组出版物)与其他科研工作者发表在同一期刊(或同一组期刊)上成果的比较信息。这个指标能够回答,诸如&ldquo 我的论文在所发表期刊上表现如何?&rdquo 之类的问题。如果JNCI的值超过1,说明该科研主体影响力高于平均值,如果JNCI的值低于1,说明其影响力低于平均值。JNCI对于出版社评价论文发表后的影响力水平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它揭示出那些超过平均水平并提高了期刊被引频次的研究工作。 表:作者层面的CNCI与JNCI指标示例   表格列举了一个在作者层面应用CNCI和JNCI的例子。科研工作者D和科研工作者E的出版物数量与引文数均十分接近。他们的引文影响力也十分接近,h指数也是相同的。如果只从上表中的前四个指标,则不能区分两个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绩效。实际上,两位科研工作者可能在两个不同的科研领域进行研究,其论文发表的历史也可能完全不同(老论文与新论文)。使用CNCI和JNCI指标,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两位科研工作者与同领域、同文献类型、同出版年的同行的对比情况。从规范化的指标中,我们可以很快发现科研工作者D的CNCI(1.32)与JNCI(1.86)的值都超过了平均值(大于1)。发现科研工作者E的CNCI(0.45)与JNCI(0.72)的值均低于平均值(小于1)。应该注意到JNCI是一个相对的科研绩效评估指标。尽管在很多情况下,CNCI与JNCI可能正相关,但这并不是对所有情况都成立。例如,如果一个科研工作者的CNCI指标高于平均值,JNCI指标低于平均值,这可能意味着该科研工作者在其论文发表的科研领域获得了比平均水平更多的引用,但是这位科研工作者发表的期刊具有非常高的被引频次(例如《科学》或《自然》),因此他/她的论文被引频次低于这本期刊上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   期刊期望引文数(Journal Expected citations)是同一期刊、同出版年、同文献类型的论文的平均引文数。可以通过计算实际/期望引用值的比值,也就是用一篇论文的实际引文数除以该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数,来评估论文的表现。如果该比值大于1,说明论文的引文数高于平均值。例如,2004年,Circulation期刊的篇论文平均引文数为55.34,则期刊期望引文数即为55.34。如果某一2004年发表于Circulation期刊上的论文有30篇引文,则其实际引文数与期望引文数的比值为0.54,说明该论文表现低于平均值。事实上,在很多分析中,期刊实际/期望引文数的比值是一个累积的比值,也就是说,分母(期望引文数)是一组论文集发表的所有期刊期望被引频次的总和,而分子(实际引文数)则为该组论文集引文数的总和。   作者:贺飞 北京大学
  • 《科学》副主编: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于评价科学家。”近日,《科学》杂志副主编瓦尔达· 文森(Valda Vinson)在2018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期间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基于影响因子评判单个研究文献的质量,或评估科学家并作为其受聘、晋升的依据并不合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月2日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加拿大科学家唐娜· 斯特里克兰的相关论文发表在“不能用于职称评定的、低影响因子”期刊《光学通讯》上,使得人们对于通过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来评判科学家的“扭曲观念”进行了新一轮探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怎么算,能评价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的计算是有意义的。”文森解释,每篇论文都有可能被引用,因此人们计算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说明一篇论文对该领域研究的推动作用。“如果一篇论文被引用了很多次,那是好事。因为那意味着很多科学家愿意利用这篇论文的研究发现(或者基于该论文的研究发现)开展进一步研究,因此计算论文的引用次数是有意义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文森说,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她用极限情况举例解释道,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把扭曲的评判观念拽回“正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实却是,很多评价机制将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科学家晋升的依据、获取更多科研资源的“敲门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们从不宣传高影响因子的评价功能。”文森说,“而且我们支持DORA的努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DORA是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小组(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的简称,于2012年由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自发形成,其发表宣言建议,在考虑资助、聘用和晋升时,要停止使用基于期刊的计量指标,如期刊影响因子;要评估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基于研究成果所登载的期刊;利用在线出版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文森表示,降低影响因子非理性影响的工作已经在进行,她注意到一些中国院校取消了对高影响因子论文刊发的奖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是,彻底否认、摈弃现有的评判规则也不是好事。”文森提醒说,影响因子有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通过提升大家对它的理性认识、引入新技术等方式来削减对科研工作的负面影响等,可以通过共同商讨寻求让评价回归“初心”,但不应该停止影响因子的使用。 /p
  • 影响力持续上升 中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位居世界第二
    2020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一年一度的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如约而至。  自1987年以来,中信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产出整体分析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对中国科技期刊、专利产出、学术图书出版等情况的统计分析。由于相关宏观统计数据编入《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因此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应用。  作为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科技论文的产出情况如何?统计视角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中国科技期刊是否更好地融入了国际学术共同体?面对上述公众关切,来自中信所的专家在进行权威发布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解读。  高质量国际论文数排名世界第二  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科技部、财政部于2020年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鼓励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论文,包括发表在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作为原始创新的重要产出之一,科技论文在科技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应调整为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开展卓越论文评价研究,注重高质量科研成果的贡献和影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戴国强表示。  中信所经过调研分析,将各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次数同居本学科前10%,且每年刊载学术论文及述评文章数大于50篇的期刊,遴选为世界各学科代表性科技期刊,在其上发表的论文属于高质量国际论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867篇,占世界份额的31.4%,排在世界第2位 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中国有4所大学进入前十,分别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发表2420篇居第2位 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研究机构中,中国有5所机构进入前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发表492篇位居第1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377篇排在第3位,进入前十位的中国研究机构还有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8个学科领域的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在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首位,它们分别是: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和数学。  高被引论文数占世界份额23.0%  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被称作该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郭铁成介绍,2019年我国在155种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3068篇,比2018年增加1750篇,连续第十年排在世界第2位。“作为国际公认的享有很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2019年,《科学》《自然》和《细胞》共刊登论文6456篇,其中中国论文425篇,排在世界第4位。美国仍然排在首位,发表论文数为2562篇 英国、德国分列第2位、第3位。”  各学科论文在2010年至2020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属于高被引论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被称为热点论文。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9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7170篇,占世界份额为23.0%,数量比2019年增加20.9%,世界排名保持在第2位 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375篇,占世界总量的38.4%,数量比2019年增加30.2%,世界排名也保持在第2位。  为引导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从关注论文数量转向重视论文质量和影响,激励原始创新,中信所从2016年开始发布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报告。“中国卓越科技论文由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国内的论文共同组成。其中,国际部分选取各学科领域内被引用次数超过均值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加入高质量论文、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不同维度选出的国际论文 国内部分则取近5年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发表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且论文‘累计被引用时序指标’超越本学科期望值的高影响力论文。”郭铁成介绍。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8.73万篇,比2018年增加22.6% 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和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的卓越论文数量最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是卓越论文高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卓越论文产出前列的研究机构。  统计分析结果还显示,2010年至2020年(截至10月),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301.91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2位 论文共被引用3605.71万次,增加26.7%,也排在世界第2位。“2019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论文为13.01万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6.2%。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73.9%,合作伙伴涉及167个国家(地区),其中与美国合著论文占我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43.3%。”郭铁成强调。  此外,2019年我国作者参与发表的论文中,作者数超过100人且合作机构数大于50个的论文有784篇,比上一年增加201篇 涉及的学科有:粒子与场物理、核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跨学科的物理研究等 中国机构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有94篇。  科技期刊国际显示度增强  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未来五年,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科技期刊的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  中信所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进入世界本学科前列的科技期刊数量与影响力都在增加。2019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08种,比2018年增加21种 EI(工程索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23种 Medline(医学索引)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22种。其中,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有16种,比2018年增加1种 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有69种,比2018年增加19种。  为切实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宣传和利用我国的优秀学术成果,中信所利用科学计量指标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每年遴选5000篇优秀中文学术论文,建设“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以英文长文摘的形式集中对外展示和交流我国的优秀学术论文。“通过与国际重要信息服务机构和出版机构合作,将论文集中链接、推送给国际同行,为中文发表的论文、作者和中文学术期刊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提供高效渠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潘云涛指出。  目前,领跑者5000平台已获得692.3万次检索,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访问。“国际访问用户主要来自国外大学和科研单位,包括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劳伦斯利弗摩尔、橡树岭、阿贡国家实验室等。此外,领跑者5000平台还获得了包括《科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美国医学会杂志》等994家国际学术期刊的关注。”潘云涛补充说。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方案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资料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试剂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论坛

  • JZ 型激光测度仪的研制

    【作者】:【题名】: JZ 型激光测度仪的研制【期刊】:重庆交通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BDL802.016.htm

  • 进样管的影响

    我使用斯派克的AES.对蠕动泵的进样软管进行更换,但没对蠕动泵的废液软管进行更换,这样行吗?要同时更换吗?会对测度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呢?

  • 【分享】一些有用的概念

    分辨力、可读性、分辨率别名:最小的读数的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或探测度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刻度单位总是以测量单位报告:10经验法则有效分辨率对于一个特定的应用,测量系统对过程变差的灵敏性产生有用的测量输出信号的最小输入值总是以一个测量单位报告基准值人为规定的可接受值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定义作为真值的替代 位置变差准确度“接近”真值或可接受的基准值ASTM包括位置和宽度误差的影响偏倚测量的观测平均值和基准值之间的差异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稳定性偏倚随时间变化一个稳定的测量过程是关于位置的统计受控别名:漂移线性整个正常操作范围的偏倚改变整个操作规程范围的多个并且独立的偏倚误差的相互关系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

测度影像仪相关的耗材

  • 影像测量仪视频卡 其他配件
    影像测量仪视频卡SDK2000监控卡视频采集卡 AV S端子采集卡10MOONS SDK2000是一款专门针对系统开发商及电脑DIY发烧友的高品质PCI 视频卡。SDK2000具有高品质的视频采集性能,具备高速PCI总线,兼容即插即用(PNP),支持一机多卡。如果您是系统开发商,我们给您提供功能全面的二次开发包(以下简称SDK)。您可以选择VisualBasic、VisualC++等多种编程语言通过SDK进行开发,SDK中包含DLL动态库(VC使用),OCX控件(VB,Delphi使用)及其详细说明。您可通过SDK控制图像的输入端口,图像亮度,对比度,色度,灰度等输入信号,动态截取图像,以AVI格式进行录像侦测图像是否有移动目标等等。我们向您提供完善的二次开发技术支持,并可根据您的要求度身定做SDK。如果您是电脑DIY发烧友,我们SDK-2000为您准备了各种格式的静态图像捕捉存盘、快照、VCD制作、电子相册、网上可视电话、视讯会议等等各种应有尽有的功能。并且,您可以利用我们给您提供的二次开发包亲自编制视频应用软件。产品亮点◆视讯电话(NetMeeting)◆可视电话(VDOPhone,I-Phone)◆电脑监控,录像◆影音电子邮件(讯连PowerVCR)◆VCD制作◆网页制作◆远程教学,视讯会议(CU-Seeme)◆企业简报,广告短片(PowerPoint)◆制作贺卡,贴纸(Power Point)◆配合二次开发包,用于保安监控,医疗分析等方面的系统开发产品特性◆PCI总线,兼容Windows即插即用(PNP),安装简易◆显示画面流畅不间断,每秒可达30帧◆显示分辨率可达640x480、24位真彩◆影像窗口大小随意调整,可全屏显示◆动态捕捉影像以静态图像方式存盘,提供BMP,JPG,PCX,GIF,TIF,TGA等多种存盘格式◆提供动态AVI影像捕获,捕获存盘影像大小随意选择◆可连续动态捕捉影像以静态图像方式自动存盘,提供照片浏览和电子相册等功能
  • 影像仪校正标定玻璃板 其他配件
    校正片玻璃/影像测量仪专用校正片/二次元校正片|标定板|测微尺 专业用于测量仪器在测量的时候进行标准化校准,仪器校准后方可测量,得到准确的数值,对于PCB,五金电镀,2次元,3次元,显微镜,贴片机等测量,定位仪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专业用于测量仪器在测量的时候进行标准化校准。即仪器测量工件前对仪器进行校对,以此标准片作为标准样品,根据距离对应关系,来得到标准数值。仪器校准后方可进行测量,得到准确数值。对于PCB,五金电镀,二次元,三次元,显微镜,贴片机等测量,定位仪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特点:准确的标定,校验仪器的精度。规格:50mm*50mm、63mm*63mm(可订做)
  • 游离DNA保存管选不对,为什么会影响检测结果?
    在液体活检等需要使用游离 DNA 进行检测的临床应用中,样本的采集、抗凝剂的使用和保存不当都会影响检测的质量。特别是所采集的样本在长距离、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更增加了样本的不确定性,易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因此,如果保存采集样本的游离 DNA保存管如果选择不当的话,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游离DNA 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合适的保存管,可能会导致游离 DNA 的降解、聚集或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某些保存管可能无法有效抑制核酸酶的活性,导致游离 DNA 被降解;另外游离DNA 保存管材料的吸附性能也可能影响相关检测结果。其次,游离DNA 保存管的选择还会影响样本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如果保存管的密封性能不佳,可能会导致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保存管的材质和设计也会影响样本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活性,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度。最后,游离DNA 保存管的选择还会影响实验室操作的便利性和效率。一个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的保存管,可以降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相反,如果保存管的使用过于复杂,可能会增加操作的难度,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综上所述,游离DNA保存管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游离 DNA 保存管,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盛医学所研发的游离DNA保存管内含的保存液采用独特抗凝剂和保鲜剂,不仅具有常温下保鲜血浆中游离DNA(cfDNA,ctDNA),稳定有核细胞防止释放细胞基因组DNA而稀释目标游离DNA,还能抑制核酸酶降解游离DNA保障样品质量。常温保存时效可从普通采血管的6小时延长至7天,满足样本长距离运输、长时间保存的需求。此外,该款保存管还有PET和玻璃两种不同的材质,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玻璃材质气密性强,产品的保质期可以达到18个月甚至24个月的负压;PET是塑料材质,运输过程不会破裂,安全性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