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其他 > 方案详情

能见度传感器中测量前向散射光强度检测方案(激光产品)

检测样品 其他

检测项目 测量前向散射光强度

关联设备 共2种 下载方案

方案详情

能见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物理现象,主要受制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引起的大气消光系数;消光主要由光的散射而非吸收所造成。其估计值依从于个人的视觉和对可见的理解水平而变化,同时受光源特征和透射因数的影响。因此,能见度的目测估计值都是主观的。?当观测者估计能见度时,并不仅仅是取决于所理解的或应当理解的目标物的光度测定的和尺度的特征,还取决于观测者的对比阈值。

智能文字提取功能测试中

大气与 环境光学学报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ENVIRONMENTAL OPTICSVol.11NNo.1July, 2006第1卷 第12006年7月 大 气 与 环 境 光 学 学 报601卷 前向散射型能见度仪的研制 程寅,陆亦怀,连翠华,王 缅,方武,陈军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测量前向散射光强度,确定大气的消光系数,进而获得大气的能见度值。基于上述原理,考虑雾天大气散射特性,研制了一台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样机。通过样机室外雾天散射光强测量值与实地能见度值的比较,给出之间的修正计算公式。样机还在外场与国外同类仪器进行了实测数据对比实验。 关键词:大气光学;能见度仪;前向散射;雾天 中图分类号:P41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673-6141(2006)01-0059-05 Investigation on the Forward-scattering Visibility Sensor CHENG Yin, LU Yi-huai, LIAN Cui-hua,WANG Mian, FANG Wu, CHEN Jun (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Hei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t: The intensity of forward-scattered light is measured by the forward-scattering visibility sensor,which determines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air, then the visibility can be obtained. Based on thedescribed principle and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s of the light scattering in fog, a forward-scattering visibilitysensor is constructed. A modified calculation formula between the measured intensity and visibility is given bycomparing the intensity measured outside in fog and visibility recorded. Comparison test on the constructedvisibility and a foreign one is also carried out outside in fog. Key words: atmospheric optics; visibility sensor; forward-scattering; fog 1 引 言 能见度是气象观察的一个重要项目,它反映了当时大气的物理光学状态,提供天气参数信息,预示天气的变化;它还反映大气的浑浊程度,近地表的大气污染状况,有重要的环境监测意义;在机场航海高速公路上,以及气象台站上广泛使用能见度,能提供交通安全、空气污染和质量的重要信息. 目前,较为普遍的能见度测量仪有透射型和散射型,透射式能见度仪是基于光的透射率来确定能见度,其体积大、基线长、安装复杂、价格昂贵,难 以在高速公路以及气象部门普及。散射式能见度仪是根据大气微粒汉光的散射特性来确定能见度的,仪器成本低、安装方便、便于普及,所以其研制受到国内外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见. 2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测量原理及结构 2.1气象能见度 气象学上对能见度的定义是:标准视力的眼睛观察水平方向上,以天空为背景的黑体目标,能从 ( 收稿日期:2006-02-17; 修改日期:2006-04-04 ) ( 基金项目:863课题: “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光学监测技术系统与示范”(2005AA641010);重点基金 (NSFC-50534050) ) ( E-mail: c henyin@aiofm.ac.cn ) 背景上分辨出目标物轮廓的最大水平距离。人们在对能见度做出估计时,常因觉察、分辨能力、光源特性等差别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能见度的任何目视估测往往带有主观性。为了客观地对能见度进行定义,反映不以人的视觉而变化的大气的光学特征, WMO(世界气象组织)于1957年提出用大气透明度对能见度进行衡量,用气象光学视程 (MOR)表示,并定义为“白炽灯在色温2700K时发出的平行光束,光通量在大气中衰减至初始值的5%时所经过的路径长度”,[2] 根据柯西密德(Koschmieder)定律3,以水平天空为背景的黑体目标物,目标物和背景视亮度的对比度可以表示为 即 式中,y为目标物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Ee 为视觉对比阈值, o为大气水平消光系数。 由此,按世界气象组织规定,对于“气象光学视程”表示的大气能见度,视觉阈值取e=0.05,即 (3)式为仪器测量能见度的基本公式,若获得了大气消光系数0,就能得到能见度值。由于人眼对绿光(入=550 nm)最为敏感,该波长被用来作为测量能见度时的参考波长。 2.2测量信号与能见度的关系 大气消光系数o为散射系数K。与吸收系数Ka之和,而大气粒子吸收效应远比散射小,可以忽略不计4为 由(3)式可以得到 根据 Mie 散射理论[4],大气散射光强I与散射系数K,的比值近似为常数5] 当取视觉阀值e=0.05,由(5)式得到 由于输出的测量信号S是散射光强Is经过电路放大N倍之后,其关系为 代入(7)式后得到 其中K=2.9963N,为常数。 2.3仪器的基本结构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光路简图如图1,发射器采用红外 LED 作为光源,发出的950 nm 近红外光照射到采样体,采样体内的大气粒子对光产生散射,位于发射器 (IR LED) 和接收器 (IR detector)同一平面的固定散射角(33°)的散射光束照射到光电探测器上,通过对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进而测量到散射光的强度。 图1 前向散射能见度样机光路简图 Fig.l Optical scheme of the forward-scatteringvisibility sensor 根据图1光路图,我们研制的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样机框图如图2,由发射器、接收器、电源、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环境对测量有影响,各种背景光和杂散光,对分辨实际的散射光强测量有干扰,在电路设计时,对测量光采用2.3k的方波进行调制。测量中,给出的信号值是发射端发射红外光与关闭时的电信号之差,这样消除了背景光的影响。为了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探测到的信号转化成频率的形式。电信号经处理后送至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电路,经 CPU 计算得到大气能见度值,并通过 RS232 接口输出。 图2 样机框图 Fig.2 Block diagram of the visibility sensor 3 测量公式的修正 公式(9)适用于前向散射仪的理论计算,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须考虑对其进行修正。这是因为:1)采用的是近红外入=950 nm光源,而能见度测量的参考波长是入=550 nm, 对应这两个波长的消光系数不同,它们之间有固定的转换经验公式[6];2)散射光在各散射角度上均有分配,尽管在雾天主要是大尺寸粒子引起的前向散射,但也存在小粒子,在红外光源下,它们会造成总散射光强的变化八. 为了获得能见度与样机的信号值之间较准确的换算关系式,在室外雾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每天对合肥地区的实际能见度值通过气象局获得,每半小时提供一次合肥地区的实时能见度数据(小于10 km), 而能见度仪样机可以进行实时的观测,输出测量电信号值。为了获得最佳的观测效果,对样机输出的是10 min 的平均信号值,并在软件中剔除了由电噪声引起的极端值。 通过合肥地区能见度与样机的总共69个采样值,对这些采样值进行了比较、拟合,得到如下曲线(图3)。分析该曲线的形状,其关系符合幂指数的表达形式,对其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以下公式 由(10)式,根据能见度仪测量到的散射光强信号S,便可以获得大气能见度值Ⅴ.这在样机中是经 CPU 计算得到大气能见度值,通过 RS232接口输出。 图3 信号值与能见度的拟合曲线 Fig.3 The fitting curve of visibility and signal 4 样机与芬兰 PWD22 能见度仪外场对比实验 2005年10月至12月,我们对样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外场实验,直接测量输出大气能见度值;为了检验其准确性,在外场与芬兰 VAISALA公司的产品 PWD22 能见度仪(该仪器已经为高速公路及气象部门提供业务服务)进行对比实验,两台仪器被放置在室外相距 10m 的位置,以保证采样条件的一致性。 图4、图5给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组对比实验数据,实验时间分别选在有雾和晴空的天气,仪器对能见度值进行对比测试,纵坐标是能见度数值,横坐标是采样点,对应是时间,每小时15个采样点,对所有的测试点都给予了保留。 图4 样机与 PWD22 测量结果的曲线对比(2005,12月13~15日) Fig.44Curve comparison of measured data from PWD22 and sample sensor(Dec 13~15,2005) 如图4所示,2005年12月13日至12月15日这几天始终有薄雾,能见度在14日中午有升高的趋势,但在下午起雾,直到次日上午6点雾增加到极值,能见度仅有100 m 左右。由于这几天总的 是气象条件不好,实际的能见度值很低,但样机与PWD22测量的能见度值的走势基本一致,实验数据经处理后显示良好的相关性[,如图6. 图5 样机与 PWD22 测量值的曲线对比(2005,12月17~18日) Fig.5)Curve comparison of measured data form PWD22 and sample sensor(Dec 17~18,2005) 第二组数据,我们是选择了从有雾到晴天的天气,进行对比实验, 2005年12月17日凌晨有薄雾,但从上午随着日照升高雾开始减小,能见度逐渐升高,如图5所示,在18日晚上,天气放晴,能见度达到近8000m, 在18凌晨又开始起雾,能见度值下降,两台仪器都体现了该趋势。 在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到,样机和 PWD22能见度仪的总的趋势一致,但在高能见度值的时候,样机的数据与 PWD22 相比就波动较大,特别在高能 见度值上数据较为分散。这是因为空气中粒子浓度低,散射光的强度弱,仪器的接收端接收的光信号弱,信噪比小造成。实验数据走势的一致性尚好,经处理后也显示好的相关性,如图7所示。 5 结 语 通过前向散射能见度样机在合肥地区雾天进行外场实验,对样机测量信号S 和实时能见度值V进行了数据拟合,得到了V=42a的修正计 图6 2005年12月13~15日测试数据相关性 Fig.6 Relativity of the measured data for samplesensor and PWD22 (Dec 12~15,2005) 图72005年12月17~18日测试数据相关性 Fig.7 Relativity of the measured data for samplesensor and PWD22 (Dec 17-18,2005) 算公式。样机与芬兰 VAISALA 公司的 PWD22 能见度仪还进行了外场对比试验,两台仪器测试数据呈现良好的相关性,表明该样机的设计原理及算法分析基本正确。本工作为进一步研制产品化的能见 ( 参考文献: ) ( [1] Zeng Shu’er, Wang Gaili. Observation and instru-ment of visibility[J] . Quarterly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99,10(2):207~212. 曾书儿,王改利.能见度的观测及其仪器[J].应用 气象学报, 1999,10(2):207~212. ) ( 2 WMO.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 nstruments andmethods of observation [ S]. WMO, 1983. ) ( 3] Zhang Chengchang, Zhou Wenxian. AtmosphericAerosols Tutorial[M].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 ical Press.1995.296~298. 章澄昌,周文贤.大气气溶胶教程[M].北京:气象 出版社. 1995. 296~298. ) ( [4] Zhou X iuJi. A dvanced A t mosphere Physics[Mj.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1991.750~760. ) .周秀骥.高等大气物理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750~760. ( 5] Tonna G, Shfrin K S. Reliability of the polar nephelometer for t h e m e asurement of visibility in Fog J. Applied Optics, 1992,31(15):2932~2941 ) ( 6 Nebuloni R. E 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 x-tinction c oefficient and visibility in fog[J]. A ppliedOptics,2005,44(18):3795~3804. ) ( [7] Si Fuqi, Liu Jianguo, L iu W enqing, et al. N on- dispersive i nfrared instrument based on ga s fi l tercorrelation technology for atmospheric CO moni- toring[J]. Chines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 2004, 21(4) : 425~428. ) ( 司福祺,刘建国,刘文清,等.基于气体相关滤波技术的非分散红外 CO 气体监测系统的研究[.量子 电子学报, 2004,21(4):425~428. ) ( 作者简介: 程 寅 (1972-),男,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 )       能见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物理现象,主要受制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引起的大气消光系数;消光主要由光的散射而非吸收所造成。其估计值依从于个人的视觉和对可见的理解水平而变化,同时受光源特征和透射因数的影响。因此,能见度的目测估计值都是主观的。 当观测者估计能见度时,并不仅仅是取决于所理解的或应当理解的目标物的光度测定的和尺度的特征,还取决于观测者的对比阈值。在夜间,取决于光源强度,背景照度,若由观测者估计的话,还取决于观测者的眼睛对黑暗的适应能力和观测者的照度阈值。夜间能见度的估计存在着特殊的问题。夜间能见度的第一种定义是通过与昼间能见度等效方式给出的,以保证在黎明和黄昏估计能见度时不出现人为变化。第二种定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航空要求,但与第一种定义不同,通常得出不同的结果。两者显然都是不精确的。      实际上,作为区分目标物和背景的主要依据,目标物与背景的亮度对比会影响到的实际值,典型的情况是夜间能见度的测量。如在夜间机场,跑道灯光的亮度等级直接决定了背景灯光所形成的照度,这种情况下需通过使用背景亮度表实时测量天空背景的亮度,从而用实际确定的跑道和天空亮度对比值来代替固定的值。或消光系数(如透射仪、望远光度计等);而散射法是测量一个小体积空气对光的散射,依据所测量的散射角不同具体又可分为前向散射仪、后向散射仪和总散射仪。严格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总散射仪,只是其测量的角度范围很宽,因测量精度差、反应不灵敏,已经很少在实际中应用。

关闭
  • 1/5
  • 2/5

还剩3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产品配置单

北京博伦经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您提供《能见度传感器中测量前向散射光强度检测方案(激光产品)》,该方案主要用于其他中测量前向散射光强度检测,参考标准《暂无》,《能见度传感器中测量前向散射光强度检测方案(激光产品)》用到的仪器有能见度传感器NWD-10 、Vaisala PWD20能见度传感器。

我要纠错

推荐专场

相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