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失去山林的孩子:那里才有电源插座

快乐老家

  • 《失去山林的孩子》小档案
    书名: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儿童
    作者: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
    出版社:野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页数:320页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1楼2009/04/22

    作者: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
    编按:长期关注自然与儿童议题的作者,在本书中点出了儿童与自然之间令人震惊的隔断,因而产生肥胖、过动、注意力不集中和抑郁等症状。
    明天422地球日,在大家愈来愈关心地球环境问题之际,作者敲响了另一记警钟:我们不仅在失去大自然,也正在流失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今年的地球日,我们兴奋于绿世代及绿经济的崛起,但是否有人思考:如何找回我们的绿孩子?找回人类与大自然的未来?今日起一连5天,我们将邀您先睹为快,一同来关心《失去山林的孩子》。
    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理所当然地把自然视为生命的贺礼,我们觉得下一代人也会和我们一样。但是时代变了,现代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我称之为「大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这不是一个医学诊断,不过它提供了一个视角,帮助我们思考自然对于儿童成长以及所有人的影响。
    我最早意识到这一变化,是在1980年代后期,当时我在为《童年的未来》(Childhood's Future)做研究,那是本有关家庭生活新趋势的书。我在全美的城市、郊区和乡村等地访谈了近3000名儿童和家长。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人们都会不时谈起孩子与自然的关系。我时常想起圣地亚哥一位4年级小学生保罗说的一句实话:「我喜欢在屋里玩,因为那里才有电源插座。」
    我在许多教室里听过类似的话。对一些孩子来说,自然的确还能带给他们惊奇感;但对其他孩子来说,在自然中玩耍似乎有点......没出息、古怪、搞笑、幼稚或危险,是电视上才看得到的。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2楼2009/04/22

    我在堪萨斯州的欧弗兰帕克市郊采访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区,小时候我就住在离那里不远的地方。在过去几十年,郊区规模不断扩展,许多林地都消失了,不过还是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于室外活动,但那里的孩子们还会在户外玩吗?有天晚上,我找了一些家长来讨论孩子的童年生活,问起他们这个问题,他们说:「很少。」虽然有几位家长来自同一个街区,但是那天晚上,却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一位妈妈说:「在我的孩子们上小学3、4年级的时候,我们房子后面有一小块荒地。有天孩子们抱怨说很无聊。我就说:「觉得无聊,是吗?到外边那块荒地上玩,出去待2个小时,找点好玩的。相信我吧,去试试,你们一定会觉得很好玩的。」孩子们将信将疑地出去了,很晚才回来。我问他们怎么样。孩子们说:『真是太好玩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那么有趣!』他们爬树、东张西望、嬉笑打闹、玩游戏,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第二天,我说:『嗨,你们这些小家伙又觉得无聊了,为什么不出去玩呢?』孩子们回答道:『不想去了──我们已经去那里玩过了。』他们不愿意出去玩第二次。」
    一位爸爸回应道:「我不确定我是否完全听懂了妳的意思。但是我的女儿们喜欢满月、美丽的落日或者花朵。她们喜欢树木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其它自然的东西。」
    另一位母亲摇摇头,说:「确实,他们会注意一些小东西,但是他们心不在焉。」接着她告诉给我们最近他们全家去科罗拉多滑雪的经历。「那天天气棒极了,四周很宁静。孩子们顺着着山坡往下滑,但是他们居然带着耳机听音乐。他们不会单纯欣赏自然的声音,不会自己玩,总要带点什么东西才行。」

0
    +关注 私聊
  • 无名

    第3楼2009/04/22

    一位一直没说话的父亲开口了,他从小在农场里长大。他说:「我小时候,人们都自然而然地待在户外。不论你朝哪边走,都是自然景观──田野、森林、小溪。可是现在不同了,欧弗兰帕克变成了一个大城市。孩子们并没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从不曾有过。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变化,正是我们这一代在自然中成长的人造成的。如今,自然已经不复存在。」
    家长们沉默了。没错,曾经是旷野的地区正被开发为城市──但向窗外望去,我们还能看见树林,自然还在这里。它的范围是减少了很多,但确实还在那里。
    第2天,我开车穿过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边境,去密苏里州境内雷镇的内森林小学,那里是我的母校。我惊讶地发现,秋千仍然在发烫的沥青地上吱吱嘎嘎地荡来荡去;走廊上还是那种闪亮亮的瓷砖;旧的小木板凳,排得歪歪扭扭地,上面用黑的、蓝的、红的墨水刻着学生的名字。
    当老师们去召集二到五年级的学生,而我在一间教室里等他们时,我拿出录音机,并朝窗外望去,看到蓝绿色的树林轮廓,可能是针栎、枫树、棉白杨,也可能是山核桃或者洋槐树,树的枝桠在春风里轻轻地晃动。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知有多少次看着这些老树发呆,做着我的白日梦。
    随后的1小时,我问起孩子们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他们告诉了我妨碍他们去户外一些的原因:没时间、看电视、有坏人......但这些理由并不代表孩子们缺乏好奇心。其实,这些孩子们谈到自然时,表现出来的是迷惑、疏离与渴望的复杂情感,还有偶尔表现出来的反抗。后来,我经常感受到这种反抗。
    「我爸妈觉得树林里不安全,」一个男孩说,「他们总是担心我,不让我走远。所以我就偷偷地溜出去,不告诉他们我去哪。这让他们很生气。其实我就坐在树后头,或者躺在田野里和小兔子玩。」
    有个男孩说计算机比自然重要,因为会计算机才有工作。还有几个说他们太忙了没空出去。但有个穿着素色洋装的5年级小女孩,非常认真地告诉我,她长大后想当诗人。
    「我有一个秘密花园。那里有一个大瀑布,旁边还有一条小溪。我在那挖了个大坑洞,有时我就带个帐篷过去,或者一条毯子,然后我就躺在坑里,看着上面的树和天空。有时我就这么睡着了。我觉得自由自在;那里好像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什么都可以,也没人会来烦我。我以前几乎每天都去那里。」
    说到这里,小诗人的脸涨红了,声音也变得低沉起来。「后来他们就把树都砍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也好像随之死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多少了解那个更喜欢电源插座的男孩和失去了林间秘密花园的小诗人所共同呈现的复杂性。我也渐渐明白:家长、老师、大人、学校,还有文化本身,都在一方面对孩子们说着自然的可贵,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知行不一,我们的实际行动和传递的讯息都和我们的说法背道而驰。有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什么。
    但孩子们可是听得清清楚楚。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