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讨论】请重视应用分析化学研究

周锦帆教授专版

  • 请重视应用分析化学研究


    作者:周锦帆
    (《检验检疫科学》编辑部)




    国内分析化学工作者按其工作性质是否可如下分类:
    1.分析化学前瞻性研究
    。汪尔康院士、俞汝勤院士、陈洪渊院士等在这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1月初,院士们在杨州的“2009分析化学报告会”上的报告,真正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从而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尊敬。
    2.分析化学仪器研制。国内首创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专家以及金钦汉教授等在分析化学仪器研制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吉天仪器公司的原子荧光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应是民族分析仪器研制的典范。
    3.分析化学教育。全国近百所高校的分析化学教师在勤勤恳恳地培养下一代分析化学工作者。清华大学邓勃教授是我国分析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其著作——仪器分析、数据处理、分析化学辞汇和英汉分析测试字典是难得精品。另外,分析化学类杂志编辑对我国分析化学的学术交流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4.分析化学应用研究。分析化学的俗名是“眼睛”。中国检科院庞国芳院士在食品安全、农残和兽残的检测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AOAC奖,制定了3项国际标准及141项食品检测国家标准,为实用分析化学树立了一面旗帜。
    5.分析仪器性能解读者。外资仪器公司的技术支持及国内一些分析化学教授,及时地介绍国外最新推出的分析仪器,并将新仪器用于实际的样品分析。
    6.分析化学常规分析人员。他们在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上,以标准分析方法为依据长年与酸、碱及仪器打交道,每天实实在在地报出样品分析结果,可谓分析化学界的老黄牛。



    现在是2009年,明年是2010年。分析化学工作者的工作及研究思路是否该有变化?笔者谈一点看法。
    11月17日7时45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复旦大学负责人在谈到研究生的培养时强调,“要重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笔者受此启发,分析化学工作者的研究是否应向“应用分析化学”倾斜甚至转移?自己1963-1990年在核工业部铀矿冶研究所、1990年至今在检验检疫系统工作,可谓都是当时应用分析化学研究最实际的部门。我的体会是:分析化学工作者最大的快乐是自己建立的(有一定创新性)方法正在为其他实验室所采用,即产生了生产力。同时,在解决诸多实际分析化学问题的同时是有可能在原创性方面作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贡献。例如,作为复杂物质的首选方法——离子交换分离,笔者在F.W.E.Strelow分配系数Kd测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约20多年的离子交换应用研究及所建立的40多个实用的分析方法,提出了“阳离子交换分离时淋洗剂浓度速查表”,引起国内外学者注目。


    对“应用分析化学”的研究,有如下建议:
    1.密切关注J.AOAC杂志的论文内容及世界食品安全研究者等的研究方向。如果我们能真正在食品安全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作出高水平的成果,这对社会、对人类是项实在的贡献。2.客观回顾并评估自己多年来曾作过的“前瞻性分析化学研究”的效果,谨防“先天不足的前瞻性”。10月25日晚,中央新闻台面对面节目,李开复先生接受董倩采访时说,“无用的创新是不可取的”。这对分析化学工作者来说,或许有参考价值。3.不了解国外同行的研究进展是不可能作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但是,有的分析化学工作者可能一年甚至数年不看外文文献。原因很多,但外文文献必须被高度重视以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为应用分析化学研究的方向及选题提供依据。4.外资分析仪器公司有不少分析化学精英,他们接触并掌握最先进的分析仪器,请他们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其应用分析化学研究更上一个台阶。5.请高校教师加强对学生、研究生重视应用性的教育。6.欢迎分析化学专家与检验检疫分析化学工作者密切合作,为应用分析化学的深入研究作实在的贡献。
  • 该帖子已被版主-魅力星光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好文章!值得提出和重视的问题
    +关注 私聊
  • 土老冒豆豆

    第1楼2009/11/30

    应助达人

    太短了,读得不过瘾,还有吗?

0
    +关注 私聊
  • 魅力星光

    第2楼2009/11/30

    6.分析化学常规分析人员。他们在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上,以标准分析方法为依据长年与酸、碱及仪器打交道,每天实实在在地报出样品分析结果,可谓分析化学界的老黄牛。
    有的分析化学工作者可能一年甚至数年不看外文文献。原因很多,但外文文献必须被高度重视以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为应用分析化学研究的方向及选题提供依据。4.外资分析仪器公司有不少分析化学精英,他们接触并掌握最先进的分析仪器,请他们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其应用分析化学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分析得很好这些建议不错

0
    +关注 私聊
  • 〓疯子哥〓

    第3楼2009/11/30

    等有新的我会增加的

    土老冒豆豆(土老冒豆豆) 发表:太短了,读得不过瘾,还有吗?

0
    +关注 私聊
  • 太白金星

    第4楼2009/11/30

    应用不等同研究1

0
    +关注 私聊
  • wanttofly

    第5楼2009/11/30

    我自己感觉:
    应用分析化学是在实践中得来的,而不是在研究所研究出来的.我认为我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分析应用没什么帮助.
    用了先进仪器的不等于应用水平高,从我接触的外资仪器应用工程师来看,他们英语水平比分析水平高,查不到应用实例,可能就想不出解决办法,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功利性因素不想花太多时间.

0
    +关注 私聊
  • kankan

    第6楼2009/11/30

    严重支持,我经常听我老师讲这些内容,他摸索创立的一个个分析方法,最主要他是分文不收的,敬佩!
    好些人现在摸索一个方法或传授一个方法都要相对“巨额”费用的,我见过开发气相或者液相方法发家的,这些人我也很佩服,但不是技术上的.

0
    +关注 私聊
  • seafling

    第7楼2009/11/30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高于实际,但不能脱离实际。
    分析工、分析科研工作者、分析家是不同的概念,

    做研究必须知己知彼,因此阅读文献非常重要,质检系统所缺的就是这一点。

0
    +关注 私聊
  • 渔长老

    第8楼2009/11/30

    现在不少高校分析专业本科生、大专生的实际分析操作经验很少很少,跟检测实际工作脱节很严重,若能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分析工作者能到大学中开课或采用其他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经验,这对分析行业或分析专业学生的就业均很有益,学校的老师相当部分理论丰富,但实际操作就有所不足了。

0
    +关注 私聊
  • 初晶古恒

    第9楼2009/12/01

    中国整体氛围对分析化学重视程度不够。现代科学的奠基是从分析化学开始的,17世纪、18世纪及至19世纪,国外大量的分析化学工作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而中国的现代科学则是从国外中途学来,追求效率效果,而忽视基础研究的能力及人才的发展,导致我们的科研工作,只学到其形而未学到其神。

    在科研中,分析化学工作者沦落为次要的辅助配角;在生产中,分析化学工作者沦落为被动的质量控制者。鼠目寸光的人,总觉得分析化学工作者只是消耗社会资源和生产价值,而不产生价值。而实际上,分析化学工作者间接的产生的价值比其消耗的要大的多。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对科研工作起到灯塔的作用,避免了错误的判断和多余的弯路;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对社会和生产企业起到门卫的作用,看好了质量大门,提高了产品档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0
    +关注 私聊
  • hefei1986413

    第10楼2009/12/01

    感觉在学校时,分析仪器缺乏,以至于我们在毕业找工作时,单位一问这个仪器会不会用,结果只有干瞪眼,归根到底还是资金的问题,大学里提供给学生用的太陈旧了。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