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关于农药与环境问题的反思

噪声/辐射等检测

  • 一、关于农药与环境

    环境,简而言之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土地和水域。环境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是因为自从人类开始有了生产活动以后,逐渐对环境引发出一系列可能不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城市大气污染、工业废水污染、汽车废气污染等所引起的一些典型事例,提高了人们的警惕。还有不幸的是原来认为对人畜十分安全的滴滴涕及其相关的有机氯杀虫剂的污染以及后来氯氟烃类化合物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有机磷的一些高毒、剧毒品种在使用中发生的中毒事件等,特别引想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因为这种中毒是直接发生在人体身上。由此进一步引起了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农药残留问题、对有益生物的危害问题等,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于是被突出地提到议程上。近年甚至发展到了对于棉花这类非食用作物农产品也要求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担心农药、化肥会通过织物污染人体。

    农药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可能会对特定环境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变化引起某种冲击;同时农药又是一类化学活性物质,能够同环境中的某些其他物质或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或在特定的环境中扩散分布,最后也表现为对生物的影响。有许多学者对于农药在环境中的扩散分布和归趋做了大量研究,并用各种图式来表示这种情况。其中Edward的图被引用得最多。此图显示的是滴滴涕从土壤、大气、雨水等多种不同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辗转迁移到人体中,可被富集到很高的浓度。

    这种生物富集过程已有许多学者利用模型试验加以证实。生物富集理论所提供给人们的主要信息是,农药能够在很大的环境范围内漫游并广泛扩散分布,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以及其他生物的正常发展。
    +关注 私聊
  • 乐果

    第1楼2010/11/01

    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农药在环境中的沉积,可能使环境受到污染,包括土壤、大气和水,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中的农药渗入量已引起高度重视。在土壤中的沉积是田间喷酒农药时的药液流失、土壤药剂处理或化学灌溉(chemigation)、以及使用后所抛撒的废弃农药所造成。上层土壤中的农药沉积物如果继续向下层移动即可能进入地下水。进入大气的农药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农药的超细微粒,在大气中能飘是很长时间难以降落;二是蒸气压较高的农药的散发的蒸气可以混存在大气中。

    农药对环境的这几种污染途径和污染方式,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卫生科学中都引起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业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达到了“谈‘药’色变”的地步。特别对于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以及饮用水,几乎人人都担。已有“农药污染”问题。在市场、广告上也大力宣传这种污染问题,并推销一些据说能够“洗掉”农药残留物的药水和检出农药残留物的快速检测纸。可是这种宣传只不过给了消费者以一种安慰而已;实际情况是很可疑的,因为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清洗剂能够清洗掉任何农药残留物,或快速检测出任何农药残留。

0
    +关注 私聊
  • 乐果

    第2楼2010/11/01

    二、对农药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分析

    造成社会上对农药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宣传中对于农药污染环境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没有加以区别.对于可能性也缺乏定量的阐述和相关条件的说明 污染是一个定量的概念,是相对于人类、畜禽类和其他有益生物的安全性、生物群落的稳定性以及其他环境质量指标而言的。这些指标对于冲击因素的耐受能力都有一个相对的阈值,这种阈值实际上还要受到当时环境条件的强力制约,如温度、湿度、光照、雨露、气流运动以及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这些因素既制约了农药,也制约了受冲击生物本身。所以,这种阈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实际变动的幅度很大。只需根据一般的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知识便很容易得到这样的认知。由此可见,农药污染环境只能说是一种必须加以重视的可能性,应当加以认真研究;但农药污染绝不是无条件的必然性,并非“凡使用农药必污染环境”。

0
    +关注 私聊
  • 乐果

    第3楼2010/11/01

    2.部分药剂所发生的问题被不恰当地扩大为全部农药的共性问题 例如火丁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富集现象的研究是从滴滴涕开始的,是用滴滴涕为典型材料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结果。滴滴涕是一种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在环境中不容易降解的杀虫剂,是一种长残留药剂。此外,其亲油/亲水比值极高,问此极易从水相转移到脂相中,使它成为一种生物富集能力很强的杀虫剂。但此类长残留药物主要集中在以滴滴涕为代表的几种有机氯杀虫剂中。其他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类杀虫剂中药物的半衰期一般都比较短;除草剂、杀菌剂中虽然有少数品种半衰期较长,但对人畜的毒性却比较小,而且“包们的亲油/亲水比值也与滴滴涕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它们通过食物链而富集到人畜和其他有益生物体内的可能性小得多,即便发生富集作用,其历程和在体内的蓄积时间也不可能与滴滴涕问日而语。所以,不宜用滴滴涕这种特殊的生物富集作用来概括全部“农药”。但直到近年国内外一些专著和论文中讲到“农药与环境”的问题时仍然继续用滴滴涕作为典型事例。这就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起一种误导作用,把滴滴涕的强大生物富集作用误认为是“农药”的普遍现家,从而增加了人们对各种农药的畏惧感。

    又例如火了农药的毒性问题。绝人多数高毒或剧毒药剂出现在杀虫剂及杀鼠剂中,因为高毒药剂主要都是动物的神经毒剂和体内代谢系统毒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很少此类药剂。如果把某些药剂的高毒性概括为全部农药的共性,在群众中会造成认识上和舆论上的混乱,实际上这种混乱已经对人民群众日常饮食生活上的安全感和某些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

    这种状况也表现介对生态平衡问题的认识上,这也是有关农药环境问题的重要焦点之一。批评较多的是“农药的使用会引起害虫的再增猖撅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丁所用的农药品种杀伤了防治对象的天敌。众所周知,不同生物种群之间可能会存在某种“相生相克”现象。有益生物对有害生物的“相克”作用有助于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从而成为一种可利用的天然生物控制因子,是应当加以保护的。若农药选择不当可能危及有益生物。然而这种现象并非在任何有害生物防治中都必然存在,并且再增猖撅现象的出现也决定丁多种因素和条件。例如两种种群的数量比和各自的种群发展速度,对所用农药的敏感度差异,当时的环境条件,农药的种类和剂型、剂量以及农药的使用技术等。所以再增猖极现象也不是使用任何农药的必然给果,而是有条件的。实践早已证明,这个问题通过农药的重新选择和组合、改变农药剂型和配方、改进农药使用技术是克全可以解决的。抗药性捕食螨的选育成功证明厂科学家运用科学技术进步战胜自然现象的能力。运用基因工程培育成功的抗除草剂作物又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不妨顺便提一个抗药性的问题。所收“化学农药容易引起抗药性”,也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论断。例如“国际农药研究顾问小组”(CGIAR)1995 年的一份报告中说,“自40 年代末对滴滴涕首次大规模地观察到抗药性以来,抗药性已加速了”。我国一个研究机构1992年的一份立项报告中说“我国已面临抗药性大爆发的严峻形势”。在农民中也往往把所用农药的药效不好统统归之于抗药性。其实,所谓“抗药性加速”、“抗药性大爆发”的说法都是不恰当的。抗药性观象在20世纪初即已有发现(HCN),在滴滴涕之后抗药性事例之所以日益增多同有机合成农药的迅速发展有关。农药毒理学研究早已阐明,药物在生物体内经过各种方式的生化代谢后可能使毒力消失或衰减从而使生物体产生了获得性抗药性。这种经过生化代谢而失毒的现象对于有机化合物最容易发生。滴滴涕作为一种高效有机杀虫剂是揭开有机合成农药世纪的一种代表性药物,之后有机合成农药迅速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末杀虫剂中即达到99%,除草剂92%,杀菌剂75%,而在此之前国际农药市场是以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体的。所以,从毒理学上说,不存在所谓抗药性“加速”、“大爆发”的问题。从另一方面看,也并非任何农药都必然发生抗药性。许多种农药已使用数十年至今尚未出现抗药性问越。也有许多农药在发生了抗药性问题以后,经过暂停使用一段时间抗药性也会消失;。此外必须明确,抗药性的发生也是有条件的。例如药剂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使用时有害生物的状态和发育阶段、环境条件、农药的使用技术水平和药剂在农田中的沉积分布状况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有害生物对农药的耐受能力。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注意到,由于使用技术的不得当,致使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沉积分布不均匀,是造成农药在田间对有害生物产生选择压力的重要原因。

0
    +关注 私聊
  • 乐果

    第4楼2010/11/01

    3. 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 “破坏生态平衡”是对农药破坏环境的主要批评之一。

    所谓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转换的一种动态平衡。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所研究的是以作物为小心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人的干预和调控下的一种生态系统,其特点是农田环境内所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农产品)不断地被移出农田用于人类生活的需求。这一移出过程就是对农田生态平衡的一种实质性破坏。但是又可以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断地向农田输入商业能源,包括石油、化肥、农药等以矿物原料生产的生产资料。使之恢复平衡或达到更高级的平衡。所以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物种群之间种群数量消长方面的平衡。如果这种数量消长所发生的变化很大以至于影响到农田的物质和能量平衡,而且是人力所无法加以调控的,则可以说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就“农药―害物―天敌―作物”这4者之间的关系而言,真正影响农田生态平衡的是害虫,尤其是迁飞性害虫。防治害虫的目的就是为厂保护农田的生态平衡。依靠天敌控制害虫和利用农药防治害虫,其目的是相同的。如果实行化学防治又不伤害天敌,这是上策,是综合防治的最理想境界;但是如果能有效地控制害虫,却不幸而伤害了天敌,这并不属了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通过重新选择农药品种或剂型,或改变农药使用技术,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这里还有必要着重说明一点:所谓农田,它是人类营造的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完全是在人力调控之下的一种不稳态系统,包括土地的耕作、灌溉和排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包括喷洒农药和释放或利用天敌)以及其他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也就是说,农田是完全按照人类的主观意志和要求而加以调控的一种封闭式环境,尽管它受到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但也要受到人力的抵御;所以它完全不问于开放式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草原、未开垦的土地等。现代农业已经完全产业化,成为“农业产业”(agricultural industry),目的是大幅度提高土地的生产率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现代农业由于输入了大量商业能源,其土地生产量(用生物能表示)每平方米土地可高达1000大卡/年以上,而传统农业或“有机农业”的土地生产量只有 250 大卡/年。一个高产出的农业无疑是世界人口迅猛增长情况下的迫切需要。

    以上三方面都涉及农药是否还应该继续存在这样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也涉及农药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此,对于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应当在质和度两个方面都交代清楚,不可采取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从而引出一个以一概全的结论,如:“滴滴涕能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而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滴滴涕是农药;所以农药会污染环境并危害人类。”这种形式的逻辑推理方式在农药环境问题上的误导作用是很大的。无论在科技界还是在群众的评论性文章或媒体报告中,批评的对象往往部是抽象的“农药”或“化学防治”,而不是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种具体的农药品类所发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讨,这样往往得出全盘否定农药或化学防治法的错误结论。

    对于一种科学技术的褒或贬,观点不一致是正常现象。但对了一切科学技术的褒贬都应立足了“两分法”,因为一切科学技术没有例外地都包含正反两方面。我们的任务是在开发其对人类有益方面并把它变为生产力的问时,研究解决防止其对人类不利或有害的消极方面。农药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农药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三、我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中问题比较多。根据联合的粮农组织对第三世界国家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AGSE,1998)以及我国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的都是农药使用中的问题。但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年来农药生产和销售中的许多混乱现象和问题,诸如不合格农药商品、不合理的复配农药以及伪劣农药等,使得农药本身所直接造成的污染也成为我国的一个特殊问题,这种情况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中是很少见的。

0
    +关注 私聊
  • 乐果

    第5楼2010/11/01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农药使用者缺乏必要的农药使用科学知识,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因而不能科学地使用农药这是第三世界国家普遍存在的问越,但在我国尤为突出。因为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农药销售商的售后技术服务活动常活跃,包括对使用者的技术培
    训和现场技术指导。而在我国这方面特别缺乏,农民盲目混用农药、过量使用农药以及任意抛撒废弃农药的现象几乎司空见惯。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极易造成中毒事故。

    2.使用手段严重落后是我国造成农药污染问题
    的重要技术原因 众所周知;喷洒农药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即施药机具。我国农村至今所使用的施药机具仍然是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老式传统喷雾器,进行大水量粗雾喷洒。这种施药方法几乎有70%以上的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并且由于药液容易泼溅滴漏,也容易对施药人员发生污染和导致中毒事故,工效也极低。因此这种机具在工业化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淘汰。我国农村所使用的这种传统机具已有50多年历史,机具结构和性能至今没有变化。社会保有量达5000万-6000万台,每年的产销量还有约1000万台。据有关方面预测,在“十五”期间还将发展到1500万台的年产量。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传统喷雾器如不加以根本改造或基本淘汰并进行更新换代,农药污染问题以及施药人员中毒问题恐怕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看来只有依靠国家的大力干预才有望得
    到根本解决。

    3.农药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一方面是对农药生产、销售方面的管理不够严密,以至于伪劣农药至今屡禁不绝。有些早已明文禁止生产的高毒农药如杀虫眯、工业六六六等在某些地方仍在进行非法地下生产。另一方面是农药的使用,可以说尚处于完全无管理的状态。这里不妨举美国为例来作一比较。美国EPA规定,农场施药人员和施药后进入田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在衣阿华州农民必须通过笔试合格才能购买和使用规定的农药。美国1976年实施的著名法案FIFRA明确规定,农药使用者必须懂得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凡违反该规定者处以5000美元以下的罚款;若属于明知故犯者则可按刑事犯罪课以25000美元以下的罚款或处以一年监禁。可以想见,在这样严厉的强制性管理下农药污染环境的现象必然会得到很好地控制。在德国则强制性要求农药生产商负责回收农药空容器,并禁止在田间和农场里燃烧空容器。英国、荷兰、意大利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采取类似的方法。

    总之,农药的环境问题实际上是“入”的问题,而不是“药”的问题。只要做好人的工作,提高认识,加强责任。乙,加上严格的管理(包括强制性管理),农药的环境问题是会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的。

0
    +关注 私聊
  •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第6楼2010/11/01

    应助达人

    农药有影响,如果培养基因的话也会有影响,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0
    +关注 私聊
  • 菲菲问问

    第7楼2010/11/01

    这都是不和谐造成的,

0
0
    +关注 私聊
  •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第9楼2010/11/04

    应助达人

    有没有考虑过假如虫有抗体了,结果如何?

    xing-xing(xingzhenhai) 发表:吃有虫的青菜

0
    +关注 私聊
  • 乐果

    第10楼2010/11/05

    现在吃什么,都不安全,到处都是危害。

    xing-xing(xingzhenhai) 发表:吃有虫的青菜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