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原创】《中国已丧失科研能力》一贴随想

物理知识

  • 那天看到这个转帖有些感触,但是没时间细想,闲暇下来,瞎写几句,大家共同讨论,聊以自慰,更为共勉!
    在我看来基础科技的良性发展需要很多条件,如果对这些条件加以分类,我们会发现,可能有如下几类:
    1、人:“科学”和“技术”本身,只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对于自然界而言,有的只是规律,法则和现象。而人通过对规律、法则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了解乃至应用形成了伴随着人类发展的“科技”。因此,科学技术良性发展所需要的首要的条件就是“人”。人的欲望、好奇心、乃至理想形成了“科技”的最初的种子。自古以来,人类总是会设法拓展自身以及群体的生存空间,增加自己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的掌控能力。荀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因此,如果可以对某一领域内的事物的掌控能力提高,就可以做很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制造很多别人做不出的东西。如果这些东西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便利,甚至可以使大部分人的生存以及生活更加便利舒适的话,那么这种能力,就可以被称为“技术”。如果存在适当的土壤和流通途径,这种技术会很好的推广乃至发展。老人们长说一句很朴实的话:“一技傍身,一辈子吃穿不愁”,由此,技术的重要地位已经在人的生活和发展当中体现出来了。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一种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个人的力量可能是渺小的,在同一时间段内,一类技术的操作很多时候需要很多人的分工和配合才能完成,在时间轴的角度来看,一个技术的成熟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甚至一个民族自古以来的积累来完成。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社会分工,专业化的发展,使人们对于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和“技能”更加的心应手,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下,可以使整个的工作过程更经济、更有效率。但同时,专业化的发展也使人们更加习惯于麻木的对待眼前不了解,不熟悉的“神奇”的事物,这些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好像更加可以接受了,因为我们生活当中,身边到处都是这些“神奇的产品”,而我学的不是这个专业,所以我不必关心,这方面有专门的人来关心。这样的人,对于人所创造出的“社会群体”的依赖性就越来越强,思维的惰性和观察力也会越来越弱。在很多方面,我们甚至比不上原始人,因为很多我们赖以生存的技能,好像实际上离生活很遥远,“只要搞好专业就可以,不必考虑吃喝拉撒,柴米油盐了,这些事情,只要用专业技能换来的钱去交换,是有专门的人来提供服务的。”世界是联系的,身边的生活是大自然给我们准备的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放弃了这个最平易近人,时时刻刻在身边关怀我们的老师,而只是在书本当中寻求前进的方向时,真正前进的方向实际上已经迷失。发现,发明,创造所需要的那些灵感需要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需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在抱怨“上学学的东西基本都没用”,绝大部分普通人对于数学的应用停留在小学和初中水平,非专业人士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的应用几乎为0,所学的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也微乎其微。难道我们所学习的这些“前人留下的经验”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没有价值的么?这些经验当然是有价值的,这些“经验”,“科技”,“思想”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讲证明了人类的发展程度。那么,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何在大部分人心里感受不到呢?这些价值的意义又如何体现?这一阵子看了一些关于现象学的书,书中坚持着这样一个观点——回到事情本身的最初现象当中。这句话也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只有我们习惯了从生活中的“现象”当中总结,归纳,推理,为现象赋予本质内涵,“本质”对于我们来说才有意义。如果一切的所谓“本质”都是别人告诉你的,或者书本上说的,而你却对承载这些“本质”的“现象”一无所知,那么,“本质”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就是断裂的,想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更无从谈起了。简而言之,“本质”本身可能并无意义,所有的“本质”只不过是人们在“现象”当中所抽取出来的他想看到的“线索”罢了,每一个“现象”都是由无数的“本质”构成的,如果说,一个班的孩子看到了一个“现象”之后,关注和联想到的“本质”是相同的,这种情况如果扩散到了整个世界,那么人类将停止发展,能做到的仅仅是高效的无限复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技术员的区别,也许和一个画匠与画师,一个演奏家与一位音乐家的区别一样,是需要灵感的迸发与思维的升华的,这种蜕变,往往最关键的是对自然界某一现象的自我提取,而前提就是敢于看到别人没有察觉的“本质”,而这个前提首先是有能力把别人总结出的“本质”还原到最初的“现象”当中,,,,胡塞尔在他的理论当中提到的“科学的危机”也许正在于此,如何看待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经验,到底是当做基础,还是束缚,这也许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当前的社会,经常出现外行给内行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谓的内行看“门道”的“门道”也是至酷。当前中国的整体教育国情,形成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号称“知识经济”的时代,实际上知识本身已经被广大中国民众在心目当中贴上了“无用”与“至酷”的标签,而大家更加关心的也许是“知识”所带来的“副产品”,金钱,地位,虚荣等等的一切,似乎作为功利的交换,人们麻木机械的接受着与他们生活早已断裂的“本质”,有才智者为可以在虚空当中构建起一套已有“本质”的体系而沾沾自喜,无能者为偶得的某个“本质”的片段而夸夸其谈,少有的关心这些本质与生活有何相关的人一部分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考虑着温饱的问题,另外一部分因为有此眼光和见识而成为大商人和投机者,成为这些新的“本质”的宣扬者和卫道士,由此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俯瞰众生,颇有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得意与洒脱。还记得大学的时候读过一篇很红的网络小说,名字叫《悟空传》,里面有一段词我一直记到现在——“我愿那天,再遮不住我的眼,我愿那地,再埋不住我的心,我愿那世人,都明白我意,我愿那诸天神佛,都烟消云散。”也许,用知识本身禁锢思想,比用迷信更加有效,这和用道德本身沦丧道德,堕落的也许更快(上的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用我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多少事,由他脑子当中自己的东西所占的比例决定。也许,有的时候,宁愿空空如也,也不愿乱七八糟吧,呵呵。——也许中国目前,至少从效果上看是十几年以前的教育国情,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吧。

    2、环境:人的人格与思想的形成的环境上面提到,在此不说了。这里就讨论就在我们自身现状情况下,可能做出科研成果所需要的“环境”,,,在这个“功利”的年代,所有可以变成“钱”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所有可以获得利润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接都把眼光望向了投入最少,收获最多的“焦点”。企业圈子当中,最有效率的研发是“山寨”,尊重知识产权的文明些的研发做法是“改头换面”,自己做实验,投入资金和时间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傻瓜,另外一种就是少数几个成功的人(能够挺到最后的几率和买彩票中大奖的几率差不多)。很多民间的发明家的发明成果与创新的想法,由于找不到“伯乐”而一个个胎死腹中(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了“炒作”的必要?)可怜的企业研发人员在老板,市场,国情的狂轰乱炸下能够耳根清净的搞“自主研发”?我只知道过来人都只会瑟瑟发抖,明白过来的人会让其他人替他们瑟瑟发抖,,,而刚刚毕业一腔热血的人大部分即将面临和迎接的也是瑟瑟发抖!在各大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学术圈子当中,权威者(最早的海龟和有水平的专家)在重走国外走过的路,翻译国外的“新思想”,“新方法”,,,其他跟风者(赚稿费的,混职称的,混文凭的)普遍奉行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原则,遇到什么实际的难题,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后,看到的是一片片充斥着陈词滥调,之乎者也玄乎又玄的称作“论文”的东西,这些论文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看似艰深难懂,满篇的专业名词,其实是狗屁不通。很多东西作者本身都不知所云就被“N手”的“拿来”了。第二类是看似浅显易懂,很是那么回事,看过之后再细想等于没看,说的都是真理,但同时也全是废话,与实际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也许在此当中,有少数的文章可以给你些许灵感,那你就要口年阿弥陀佛,深感“学术界”的恩德了。本以为“标准”的东西应该是常见的,易懂的,,没想到目前带有GB开头的东西谁都看不明白,,一个相关分析行业的国家标准弄到最后连做分析仪器的厂家和学化学分析专业的人都看不明白,一个人一个解释,,,难道这个“标准”还需要弄一个“最终解释权”来行骗吗?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也许有人能够做出东西来,也许很多心向真理的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攒斗”,然后会选择去国外爆发吧。俩字,悲哀,仨字就是,真悲哀,再加俩字就是真TM悲哀!生活的压力,学术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绝望,让每一个想找到出路,曾经心怀梦想的人,何去何从?

    3、也许也许,还有很多,也许有的时候,做比牢骚更重要,所以停嘴不说了,再多的牢骚,也不能把天变成红色的,我能做点什么呢?也许目前只能独善其身,古人也说过,要想“治国、平天下”,得先“修身”,“齐家”,,,,

    为了理想努力的各位,热爱自己祖国,热爱科学的人们,让我们首先,用自己梦想的力量,为后来人清出一片蓝天吧。以后的日子,我只知道,我并不孤独。
    余澍时
    2011年2月28日
  • 该帖子已被版主-机枪射手加1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震聋发聩
    +关注 私聊
  • qlmkk

    第1楼2011/02/28

    楼主写得很好很实在,同感!

0
    +关注 私聊
  • 默笙

    第2楼2011/02/28

    不敢评论,只是感觉写的很好~人人都会意识到就好了,佩服~

0
    +关注 私聊
  • 水星

    第3楼2011/02/28

    有点过于偏激了,以偏概全

0
    +关注 私聊
  • 初学者&九点虎

    第4楼2011/02/28

    我觉得其实基础科学因为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化为金钱,不能商业化,所以投入的越来越少。这也是中国不能出现诺贝尔奖的原因。

1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5楼2011/02/28

    看了看,感受颇深

0
    +关注 私聊
  • tutm

    第6楼2011/02/28

    是不是应该写个“简洁版”啊,太多了,有效内容和观点反而淹没其中,让人不容易看明白了!

0
    +关注 私聊
  • sjbsjbsjb

    第7楼2011/03/01

    怨妇!!!!!!

0
    +关注 私聊
  • qqqid

    第8楼2011/03/01

    1 人:每个人研究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面面俱到,这种方法没有错,社会分工绝对是一种巨大进步。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门学问研究透彻就很不错了,不要指望每个人都是全才。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只能取其一。

    2 环境:这个不是个人所能选择或者改变的,我们现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就是这样,经济不发达的时期科学技术就落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社会经济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科学技术落后的问题日益突显。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社会管理体制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理想和梦想都是空想,浮云而已。

0
    +关注 私聊
  • dongrui8000

    第9楼2011/03/01

    楼上简洁版 倒很容易懂

0
    +关注 私聊
  • yushushi

    第10楼2011/03/01

    不是要当全才,是对自己专业以外的事留一点点好奇心和思考:)这样思维不会被束缚,视野也不会被局限。社会分工本身是没有什么罪过的,因为分工本身,是为了更好的合作,不是为了分工而分工,只能分,而不能合的分工的意义是值得商榷的。而合作需要协调,构建,需要有具备大局观的人。思维是联系的,很多学科之间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灵感,创新不只是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的,当然,专业知识本身也是必要条件之一,但是没有必要神话这个必要条件,因为必要条件就是必要条件,永远不可能变成充分条件的。如果人创造出的思维财富——知识和人本身的思维能力相比,我认为人的思维更重要,因为知识是可以通过思维产生的,,,而知识本身产生不了思维,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至于环境,是一个场域,这个场域本身就是由身在这个场域当中的各位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组成的,我在文中已经说了,没有妄想螳臂当车,只是想自己对自己满意而已,如果每个人都能认真的并且敞开心扉的做好自己,也许会对这个“场”有一些影响?另外,有些东西你可能说反了,是科技的发展与推广推动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与三次工业革命对于社会形态与世界经济状态分布的作用也摆在那里了。当然,我没否认经济发展对科技有反作用,但主要矛盾在哪,不言自明,建立在以别人科技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能持续多久,中国目前真正的尖端东西有多少是有能力完全自主研发的?这些问题,也许在国防上稍有起色。但在民用产品上呢?电子,材料,冶金铸造,又有几项我们能够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为什么说中国的制造业全世界第一?这仅仅是荣耀么?中国的基础学科的研发状况是怎样的?在学术界走向神坛,而企业的研发渐渐流于形式的时候,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身边,不可能视而不见吧。社会体制,,,社会是人的社会,,,如果人没有能力完善或没有勇气完善社会体制的话,那这个“社会体制”就不知道会自己成长成一个什么样子的怪物了,很多事是事在人为的。这个世界,一半是阳光,另一半是黑暗,不存在一切光明的伊甸园,这我很明白,我这不是在发泄不满,只是说说事实罢了,本意是说,在生活当中多观察,多思考也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影响。呵呵,随便写个东西,博自己一乐,不想引发争论,也没想要通过随手写的东西说服谁认同我。如果因此引发讨论升级到不该升的高度的话,建议坛主或者版主直接把帖子锁了吧,,,让这个讨论到此为止吧,,那实在不是我的本意。抱歉!

    qqqid(qqqid) 发表:1 人:每个人研究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面面俱到,这种方法没有错,社会分工绝对是一种巨大进步。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门学问研究透彻就很不错了,不要指望每个人都是全才。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只能取其一。

    2 环境:这个不是个人所能选择或者改变的,我们现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就是这样,经济不发达的时期科学技术就落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社会经济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科学技术落后的问题日益突显。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社会管理体制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理想和梦想都是空想,浮云而已。

1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