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国家公务员期刊言语理解:教你学会语句表达

论文写作和投稿

  • 第四章教你学会语句表达

    ◆ 本 章 导 读 ◆



      公务员考试的语句表达部分侧重于对言语基础知识的考查,包含的考点很多,涉及的题型包括句法结构、病句辨析、标点使用和修辞运用等。

      句法结构的考点同时也为难点的是把/被字句、兼语句、连谓句、存现句、双宾句以及句子成分的划分。病句辨析主要考查对六大病句类型的区分。标点使用的考点主要为几个易混标点的辨析。修辞运用则主要考查对修辞格类型的判断。

      本章将分四个专项对以上四种题型进行逐一讲解。

    专项一句法结构



      ■基础深度提升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了解句子的各种成分
    学习内容句子的六大成分


      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知识点 ——句子的六大成分

      1.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示例一】 中国人民奋勇向前。

      点拨:“中国人民”是主语,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

      【示例二】 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点拨:“公正廉洁”是主语,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事”。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示例一】 树叶黄了。

      点拨:“黄了”是形容词性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

      【示例二】 今天端午节。

      点拨:“端午节”是名词性谓语,说明主语“是什么”。

      3.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示例一】 班上走了两位同学。

      点拨:“同学”是宾语,回答“谁”的问题。

      【示例二】 他说他不来了。

      点拨:“他不来了”是宾语,回答“什么”的问题。

      4.定语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示例一】 (三杯)(美)酒敬亲人。

      点拨:“三杯”、“美”是定语,修饰名词“酒”,表示数量、性质。

      【示例二】 (中国)的政策符合(中国)的特色。

      点拨:“中国”是定语,分别限制“政策”、“特色”,表示所属。

      5.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示例一】 他〔已经〕离开了。

      点拨:“已经”是状语,修饰谓语“离开”,表示状态。

      【示例二】 〔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点拨:“在杭州”是状语,此处状语前置,限制谓语“游览”,表示处所。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示例一】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点拨:“过分”是补语,在形容词“聪明”
    Engineering Village后面,补充说明“聪明”的程度。

      【示例二】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

      点拨:“在田野里”是补语,在动词“游荡”后面,补充说明“游荡”的处所。

      综上所述,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示例】 (所有)(接受任务)的员工〔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迅速〕地做<完>了(这个)项目。

      ■阶段练习

      请用规范的符号划出下列各句的成分。

      1.我看见你在睡觉。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4.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5.大伙都散了。

      6.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渐成气候。

      7.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8.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

      9.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

      10.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11.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2.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草原上奔驰。

      14.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15.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参考答案



      1.我看见你在睡觉。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
    工程索引的稻草。

      4.(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5.大伙〔都〕散了。

      6.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渐成气候。

      7.(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8.(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图画。

      9.(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

      10.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11.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2.(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草原上〕奔驰。

      14.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15.(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直〕〔往下〕落。

    专项二病句辨析



      ■基础深度提升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了解病句的基本类型
    学习内容病句的六大常见病因


      知识点二 ——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实际上就是句子中出现了重复表达的内容。常见的容易出现赘余的情形有: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虚词多余等。

      【示例一】 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各种办法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点拨:“当前”与“当务之急”的“当”语意重复,应删去“当前”。

      【示例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点拨:虚词“所”多余,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示例三】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见状不禁噗嗤一声笑起来。

      点拨:“见状”的“见”与“看到”重复,应删去“见状”。

      ■知识点三 ——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起,
    科技期刊数据库造成结构混乱、语义不清的语法错误。

      【示例一】 一部影视作品,要想有高的收视率或票房价值,作品本身要有质量和必要的包装宣传缺一不可。

      点拨:“要有……”和“……缺一不可”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中,去掉其中之一。

      【示例二】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菜农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点拨:“由于……”与“……的结果”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中,去掉其中之一。

      ■阶段练习

      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有语病,若有,请指出并改正。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

      

      2.某国政府明令禁止取缔建立对冲基金。

      3.古人尚且能闻过则喜,今天有些人却常常讳疾忌医,这实在不应该。

      

      4.卫星遥感监测小麦品质这一成果成功后,可以用来确定一个地区适宜栽培的小麦品种,并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科学种植,提高小麦品质,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

      

      5.出席表彰大会的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人情绪高涨、精神振奋。

      

    参考答案



      1.宾语残缺。在“生活”后加上宾语“水平”。

      2.停顿歧义。“明令禁止取缔建立对冲基金”因停顿位置不同,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明令禁止取缔/建立对冲基金”,即“禁止”和“取缔”并列,共同支配“建立对冲基金”;二是“明令禁止/取缔建立对冲基金”,即禁止的是“取缔建立对冲基金”。

      3.正确。

      4.主语残缺。删去“成功后”。

      5.正确。

    专项三标点的正确使用



      ■基础深度提升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了解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学习内容各种标点符号的普通用法
    各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它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能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的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句意。

      公务员考试中考查较多的是问号、顿号、逗号、冒号、引号、省略号、括号、书名号八种标点。

      知识点一 ——问号的用法

      1.问号的普通用法

      (1)疑问句末尾用问号。

      【示例】 请问你在找谁?

      (2)反问句和设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已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示例】 是什么造就了他的辉煌?是他坚定的信念。

      (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示例】 请给老人让个座好吗?

      2.问号的特殊用法

      (1)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

      【示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你?

      (2)连续问句,各问句后均用问号。连续发问的问句,每句都要回答(设问、反问等修辞问句除外,因为那是明知故问),所以每句都要使用问号。

      【示例】 什么?你再说一遍!人救出来了?我弟弟呢?也救出来了?

      (3)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4)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哪里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种陈述语气,因而不能用问号。

      【示例】 我怎么知道你是谁。
    +关注 私聊
  • 委员长

    第1楼2011/10/25

    应助达人

    我的稿件经常就被编辑挑出语病。

0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2楼2011/10/25

    要学好母语也不容易

0
    +关注 私聊
  • yifan1117

    第3楼2011/10/26

    学习了才知道过去基本功不是太好。好多都一知半解。

0
    +关注 私聊
  • dahua1981

    第4楼2011/10/26

    应助达人

    全民考公务员本身就是说明社会有病

0
    +关注 私聊
  • 活到老,学到老

    第5楼2011/10/26

    不知道。。。。。。唉。。。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