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方法论】科研故事:常被轻视的方法研究

  • 省部重点实验室
    2012/04/25
  • 私聊

其他仪器综合讨论

  • 科研故事:常被轻视的方法研究

    2012-04-22 22:14 来源:科学网 作者:徐 耀

    科研浮躁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只重视实验结果(或者数据),而对获得这些结果(或者数据)的方法重视不够,所以经常对别人发表的好结果望洋兴叹,而不去下辛苦掌握些方法论。

    举个例子,给定一层厚度在100-200纳米的有支撑透明光学薄膜,如何准确测量其厚度和光学参数(比如最根本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猛一看,这似乎根本不是个问题,甚至相关的商用仪器都有很多,但深入分析一下,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原则上,厚度和折射率、消光系数等参数均可通过椭圆偏振仪(椭偏仪)一次性获得,如果是光谱扫描型椭偏仪,则薄膜的色散曲线都可以获得。但是椭偏仪测量基于物理模型,这些模型因物质而不同,对于实际工作中千变万化的薄膜材料和结构,要么物质特殊,要么结构特殊,只要不符合仪器的模型库,测量就无法进行,当然也可以自己建立物理模型,但这个就不是购买仪器的初衷了。所以,不能指望商用仪器解决一切,还是要自己掌握其中的方法论。

    还是这个光学薄膜,我们建立了自己的方法论。首先,通过X射线反射谱准确测量薄膜的绝对物理厚度,这是不依赖于任何物理模型的,是由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光干涉引起的,只要量出反射率曲线中相邻震荡峰的间隔就可以获得薄膜厚度。然后,以这个厚度为初始参数,对薄膜的透射谱进行拟合,以获得薄膜的光学参数。基于分光法的透射谱很准确,而透明基底会给椭偏仪测量带来额外误差,因此我认为对透射谱进行拟合要比依靠椭偏仪靠谱。利用透射谱拟合也要涉及几种色散模型,但这些模型是通用模型,与薄膜结构无关,经过对比研究后应该可以确定最适合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薄膜区别对待,建立各自的测量方法。我们以前认为只要有了椭偏仪,薄膜测量就没问题了,没想到有了仪器,问题更多更让人烦恼,因为得到的数据常常超出正常。我们做的这些工作,不具备太多创新性,按理说不符合现在对科研的期待,但是我们掌握了方法,我认为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一旦方法建立,就像给火车铺设了轨道。因此,仪器重要,方法论是发挥仪器作用的保障。

    回过头来,我们为什么经常轻视甚至忽视方法论的研究呢?我认为原因有三。第一,科研考核注重结果的显示度,科研管理偏于目标管理,而非过程管理,科研人员只盯着最终数据。第二,科研人员眼界狭窄,方法论研究往往要深入理论,而理论是很多实验研究人员不愿意碰的。第三,谁都不是哪吒三头六臂,但科研合作不足使方法论研究难以开展。

    我国目前花大量外汇购买的高精尖仪器很多了,但用得足、用得好的并不多,以至于功能闲置,造成极大浪费,其中对方法论的掌握不足大概是主要原因。因此,科研人员应该多关注方法论研究。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1楼2012/04/25

    我国目前花大量外汇购买的高精尖仪器很多了,但用得足、用得好的并不多,以至于功能闲置,造成极大浪费,其中对方法论的掌握不足大概是主要原因。因此,科研人员应该多关注方法论研究。

0
    +关注 私聊
  • dawngdian117

    第2楼2012/07/31

    就是 啊,买来的AFM 原子力显微镜。
    连管仪器的老师都用不好。。。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