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各家原子力显微镜的优劣势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AFM

  • 现在原子力显微镜的市场太混乱了,貌似很多品牌,各家优劣势都哪些,大家都说说呗。Veeco,Park,Agilent,AR,JPK,精工等等。
    +关注 私聊
  • 丁小丁

    第1楼2013/02/04

    额,为什么呢?没人理,桑心。。。

0
    +关注 私聊
  • tomdreams

    第2楼2013/02/18

    按市场占有率,bruker第一,接手于veeco,MM8经典型号影响面非常广,dimension系列也挺有市场。但比较限制样品尺寸(dimension是大样品台,但太贵了,18万$)。
    AR的崛起速度很快,得益于其宣称的五年质保(也有说终身质保的)。但在国内也是很贵的,基本没有20万$以下的。据说因为质保承诺太狠,公司经营不太理想,2012年AR被牛津收购了,不知今后会怎样。
    Park是个老牌子,但是90年代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埋头于三轴分离和闭环技术,02年后推出了XE系列,最近又推出NX系列。由于是三轴分离,支持大样品,大尺寸扫描,线形好,性价比不错。就是品牌认知度还不够。
    Agilent收购的品牌,5500和6000两个型号我没接触过,但据说稳定性不尽如人意。
    精工被日立收购了,对精工而言是个好消息,之前他的AFM无论扫图效果还是售后都挺受诟病。
    JPK没用过,据他们说在液池方面自己有独特的技术,我问怎么独特却不说。
    NT价格优势很强大,其他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再谈一下技术。AFM这个圈子很小的,自80年代中期斯坦福Quate发明开始,从硅谷诞生了三家公司:PSI(Park前身)、Topometrix(Agilent技术来源),DI(大部分传到了Veeco)。技术基本可以分为两代,压电陶瓷管扫描器和三轴分离扫描器。压电陶瓷管扫描器自AFM发明沿用至今,90年代中后期是其技术成熟期,问问那时候使用AFM的人就知道操作AFM的痛苦。因为压电陶瓷管扫描器的球面效应,稳定扫图和拉平都很让人崩溃。DI和Veeco主要从软件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三轴分离扫描器将XYZ三个方向的运动分配给三组压电陶瓷堆,从原理上解决了平面扫描的问题。因为三轴分离专利在Park和AR手里,所以只有这两家有这种新技术。Park的Z轴设计更精巧,使这个方向的扫描器响应带宽提升很大,配合闭环技术,扫描更精确。这两家仪器结构、组成都很像,连主动减震台都是一样的。

1
  • 该帖子已被版主-unht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分析得不错哦
    +关注 私聊
  • 丁小丁

    第3楼2013/02/18

    终于盼来了高手!

    这位老师很专业啊,受教了!

    那是不是以后AFM发展趋势,会将陶瓷管扫描器淘汰呢?

    tomdreams(tomdreams) 发表:按市场占有率,bruker第一,接手于veeco,MM8经典型号影响面非常广,dimension系列也挺有市场。但比较限制样品尺寸(dimension是大样品台,但太贵了,18万$)。
    AR的崛起速度很快,得益于其宣称的五年质保(也有说终身质保的)。但在国内也是很贵的,基本没有20万$以下的。据说因为质保承诺太狠,公司经营不太理想,2012年AR被牛津收购了,不知今后会怎样。
    Park是个老牌子,但是90年代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埋头于三轴分离和闭环技术,02年后推出了XE系列,最近又推出NX系列。由于是三轴分离,支持大样品,大尺寸扫描,线形好,性价比不错。就是品牌认知度还不够。
    Agilent收购的品牌,5500和6000两个型号我没接触过,但据说稳定性不尽如人意。
    精工被日立收购了,对精工而言是个好消息,之前他的AFM无论扫图效果还是售后都挺受诟病。
    JPK没用过,据他们说在液池方面自己有独特的技术,我问怎么独特却不说。
    NT价格优势很强大,其他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再谈一下技术。AFM这个圈子很小的,自80年代中期斯坦福Quate发明开始,从硅谷诞生了三家公司:PSI(Park前身)、Topometrix(Agilent技术来源),DI(大部分传到了Veeco)。技术基本可以分为两代,压电陶瓷管扫描器和三轴分离扫描器。压电陶瓷管扫描器自AFM发明沿用至今,90年代中后期是其技术成熟期,问问那时候使用AFM的人就知道操作AFM的痛苦。因为压电陶瓷管扫描器的球面效应,稳定扫图和拉平都很让人崩溃。DI和Veeco主要从软件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三轴分离扫描器将XYZ三个方向的运动分配给三组压电陶瓷堆,从原理上解决了平面扫描的问题。因为三轴分离专利在Park和AR手里,所以只有这两家有这种新技术。Park的Z轴设计更精巧,使这个方向的扫描器响应带宽提升很大,配合闭环技术,扫描更精确。这两家仪器结构、组成都很像,连主动减震台都是一样的。

0
    +关注 私聊
  • tomdreams

    第4楼2013/02/20

    短期内是不会的,首先三轴分离的专利属于AR和Park,其他厂商很难开发相似的产品;其次,在极小尺寸(几十纳米到一二百纳米)内的扫描,压电陶瓷管扫描器因为其一端固定的结构,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Bruker的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很多人之所以买dimension是因为他之前接触过MM,或者教他AFM的人用的是MM。纳米研究相关圈子里的习惯你也是知道的,为了研究的延续性,大部分人都愿意沿用相似的设备。

    所以陶瓷管扫描器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主力产品。

    丁小丁(v2680616) 发表:终于盼来了高手!

    这位老师很专业啊,受教了!

    那是不是以后AFM发展趋势,会将陶瓷管扫描器淘汰呢?

1
    +关注 私聊
  • unht

    第5楼2013/02/25

    我觉得veeco稳定性比较好,仪器不容易坏,扫描范围大,减震效果可以。售后也可以

0
    +关注 私聊
  • kqlj

    第6楼2013/03/02

    tomdreams(tomdreams) 发表:短期内是不会的,首先三轴分离的专利属于AR和Park,其他厂商很难开发相似的产品;其次,在极小尺寸(几十纳米到一二百纳米)内的扫描,压电陶瓷管扫描器因为其一端固定的结构,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Bruker的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很多人之所以买dimension是因为他之前接触过MM,或者教他AFM的人用的是MM。纳米研究相关圈子里的习惯你也是知道的,为了研究的延续性,大部分人都愿意沿用相似的设备。

    所以陶瓷管扫描器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主力产品。

0
    +关注 私聊
  • hanks_han

    第7楼2013/04/22

    正好碰到类似的问题 学习了

0
    +关注 私聊
  • pupple

    第8楼2013/08/15

    三轴分离扫描和单轴扫描各有各的优势,正如楼上所说的。其实三轴分离的设计在很多厂家都有,Bruker的Catalyst,JPK的Nanowizard系列采用的都是三轴分离式设计。如果从计量方面来看的话,当然是带闭环的三轴分离设计更有优势;但是如果是为了成像效果,扫描管设计还是更好。

    tomdreams(tomdreams) 发表:按市场占有率,bruker第一,接手于veeco,MM8经典型号影响面非常广,dimension系列也挺有市场。但比较限制样品尺寸(dimension是大样品台,但太贵了,18万$)。
    AR的崛起速度很快,得益于其宣称的五年质保(也有说终身质保的)。但在国内也是很贵的,基本没有20万$以下的。据说因为质保承诺太狠,公司经营不太理想,2012年AR被牛津收购了,不知今后会怎样。
    Park是个老牌子,但是90年代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埋头于三轴分离和闭环技术,02年后推出了XE系列,最近又推出NX系列。由于是三轴分离,支持大样品,大尺寸扫描,线形好,性价比不错。就是品牌认知度还不够。
    Agilent收购的品牌,5500和6000两个型号我没接触过,但据说稳定性不尽如人意。
    精工被日立收购了,对精工而言是个好消息,之前他的AFM无论扫图效果还是售后都挺受诟病。
    JPK没用过,据他们说在液池方面自己有独特的技术,我问怎么独特却不说。
    NT价格优势很强大,其他的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再谈一下技术。AFM这个圈子很小的,自80年代中期斯坦福Quate发明开始,从硅谷诞生了三家公司:PSI(Park前身)、Topometrix(Agilent技术来源),DI(大部分传到了Veeco)。技术基本可以分为两代,压电陶瓷管扫描器和三轴分离扫描器。压电陶瓷管扫描器自AFM发明沿用至今,90年代中后期是其技术成熟期,问问那时候使用AFM的人就知道操作AFM的痛苦。因为压电陶瓷管扫描器的球面效应,稳定扫图和拉平都很让人崩溃。DI和Veeco主要从软件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三轴分离扫描器将XYZ三个方向的运动分配给三组压电陶瓷堆,从原理上解决了平面扫描的问题。因为三轴分离专利在Park和AR手里,所以只有这两家有这种新技术。Park的Z轴设计更精巧,使这个方向的扫描器响应带宽提升很大,配合闭环技术,扫描更精确。这两家仪器结构、组成都很像,连主动减震台都是一样的。

0
    +关注 私聊
  • 景行

    第9楼2013/09/03

    觉得你这个关于成像效果扫描管设计更好不太合适。成像效果是由仪器的整体设计决定的,但理论上来说三轴分离式的效果会好点,可能有些厂商在某些细节方面做得还不够而已,比如在噪音控制上。

    三轴分离扫描和单轴扫描各有各的优势,正如楼上所说的。其实三轴分离的设计在很多厂家都有,Bruker的Catalyst,JPK的Nanowizard系列采用的都是三轴分离式设计。如果从计量方面来看的话,当然是带闭环的三轴分离设计更有优势;但是如果是为了成像效果,扫描管设计还是更好。[/quote]

0
    +关注 私聊
  • 朱九零

    第10楼2013/09/09

    [求教楼主联系方式,求交流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