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科技文献出版之陋习

  • 省部重点实验室
    2014/01/09
  • 私聊

论文写作和投稿

  • 科学研究需要直言不讳的批评,这样才能去芜存菁。因此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Randy Schekman )一旦下决心批评科学期刊的运作方式,便毫不留情。

    谢克曼博士选择了发放奖品的这一周(奖牌和支票在12月10日发放)宣布,他领导的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将抵制他所谓的“奢侈期刊”,即通常人们认为最负声望的期刊,如《细胞》、《自然》和《科学》。

    谢克曼博士对类似的杂志提出两项指控。首先是他们明白自己的超群地位并不遗余力地加以维护,他们人为地限制接收论文的数量。在接受英国报纸《卫报》采访时,他将其比喻成就像“时装设计师推出限量版的手袋或套装……因为知道稀缺性会推高需求“。他说,他们的行为更有助于订阅销售而不是刊登最优秀的研究成果。

    其次,他认为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正在被悖理动机,尤其是“影响因子“的专制所扭曲。”影响因子“是用以衡量任一刊物的重要性的数据。能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像上面提到的三个——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有望获得升职、加薪及专业荣誉。反之则恐将默默无闻甚至于被扫地出门。这就是学术人员熟知的”不发表就淘汰“的进化论体系。

    谢克曼博士或许还不是最不买账的人。除了在伯克利分校任职,他还主编一份开放性期刊eLife。换言之,这份期刊不收取读者的费用。期刊的资金由三个富有的科学慈善团体提供,其雄心是同业界佼佼者一决高下。不过,也许在喝了两杯之后,前线科学家会告诉你,谢克曼博士的观点远不止一家之言。在一个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在网上发布的世界里,版面的稀缺性根本不值一提。同时许多人担心,在大名鼎鼎的期刊上发表华而不实的研究,其压力会鼓励炒作和赶时髦,鼓励争先而不是寻根究底。朝不保夕的科学家或许不愿多言,以免因自找麻烦而让自己的事业蒙受损失。但是作为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其诸多额外待遇之一便是不用再为这类事情担心。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