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看完这3条你才懂什么叫管理!

  • 物价真高
    2014/07/26
  • 私聊

实验室管理/LIMS

  • 组织管理观决定了人们如何进行管理活动,如何看待管理。回答管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管理观的问题。应该可以这样说,有了清晰的管理观,才会有清晰的管理行为,也才会有合适的管理标准。



    之所以关心管理观的问题,是因为在管理行为中我发现人们普遍存在一些误区,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一些行为是对的,另外一些行为是错的,而事实上可能这些理解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因此导致很多管理行为无法产生有效的结果。而我所提倡的组织管理观包含以下三个内容: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管理而言,我们需要有好的效益的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因此,无论你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是能够产生绩效的,我们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如果不能够产生绩效,这个管理行为或者管理形式就是无效的,我们可以确定后者就是管理资源的浪费。



    现象一:功劳与苦劳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虽然没有功劳,但是我也有苦劳。”“我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是我也是流血流汗的呀。”“我流汗的时候,企业里还没有你呢!”等等。人们只是关注自己对于企业的付出,但是不关心这样的付出是否真的产生绩效,很多人的衡量标准是他自己的付出,而不是付出的效果。所以常常看到的管理结果是有苦劳的人得到肯定;组织里熬年头的人得到重用。换句话说,人们常常以苦为乐,认为付出就是对得起组织,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现象二:能力与态度



    一家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员工,每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员工。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不会当选优秀员工。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其实,关心态度还是关心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对待能力和态度的关系,过多关注态度,结果就会导致组织中能干的人干死,不能干的人活得很好,原因是你关心态度而不是能力,让态度好的人得到肯定,结果导致大家关心态度,而不愿意真正地用能力说话。可是,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态度必须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现象三:才干与品德



    德与才的取舍中人们希望德才兼备,如果两者不可兼得人们选择先德后才。品德和才干一直是对于人才评价的两个基本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告诉我他们会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我很愿意同意这个选择,但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我们所面对的下属,一定不是德才兼备的,在这个前提下,我再问如何选择,结果80%左右的人选品德。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会更加注重才干的评价而非品德的评价。



    有人开始反驳我,问我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才干很好,但是品德极坏,那不是对组织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吗?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是我们需要澄清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人都会犯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我坚持这个观点是因为管理所面对的人,不能够用道德来评价,只能够用行为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价。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是自私和贪婪的;从行为学的角度看,人是懒惰的。这个自私、贪婪、懒惰的人,就是管理面对的人,他不是一个道德人,所以我们不能用道德来下赌注。看到今天这么多管理者犯错误,觉得这是管理的错误,我们的管理让他们有机会犯错误,但是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是品德教育不够所致,我感到很难过。



    对于品德与才干这个问题的选择上,在两种情况下却必须强调以德为先。第一种情况是招聘人员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考量这个人的品德,关注他的价值取向,才能不是优先考量的条件;第二种情况是提拔人员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首先考量他的品德,因为这个时候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否带领大家走在正确的路上。但是我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很少考量这个人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学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在提拔一个人的时候,也很少关心他的品德,更多的是关心过去的业绩、管理经验和经历。相反,在这两种情况之外,我反而发现在日常的考核和日常的管理中人们常常考量品德而忽略了才干。这样做就刚好做反了。



    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



    管理其实很简单,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就是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



    在管理上出错基本上都是没有把这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权力、利益留下,把责任分出去;好一些的管理者把权力留下,把利益和责任一起分出去;也有管理者认为责任和权力以及利益都应该留在自己的手上,根本不做分配。这些管理观点都是非常错误的。管理是在责任的基础上所做的行为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需要在界定责任的同时,配备合适的资源,并让人们可以分享到管理所获得的结果。因此,基于责任所做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就是最合适的管理行为。



    我强调把责任分下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只有分配责任,人才才会真正地被培养起来。没有责任,人是无法真正激发出能力和热情,也无法真正发挥他的作用。唯有把责任分配下去,让每一个成员承担起他们的责任,管理才会发挥实际的功能,再加上我们给予和责任相适应的资源和分享,管理的效能就会发挥出来。



    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国外倡导领导做仆人,管理就是服务,我也同意,只是我们需要确认管理到底为什么服务。不明确管理为什么服务,那么管理是服务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毫无意义。



    管理是服务,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假若你所处的组织不是以绩效评价的,比如我们的职能部门或者政府部门,那么管理始终为目标服务。因此管理是服务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含义,管理不是为任何人服务,它是为经营(目标)服务的。



    我们知道管理与经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能力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也就是我以前强调的管理不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因。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可以用这样一个比较来说明,当在经营上选择薄利多销的时候,管理上就要选择成本管理和规模管理;在经营上选择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在管理上就要做品质和品牌管理;如果像联邦快递一样在经营上选择“隔夜服务”,管理上就要进行流程管理;如果像戴尔一样用“直接定制”的策略,管理上必须做到柔性化管理。看看沃尔玛,沃尔玛的战略和许多中国企业的选择是一样的,“总是用最低的价格销售”,但是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沃尔玛成功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盈利和增长最好的企业,而我们的企业不是。其实沃尔玛和我们的企业在经营战略上没有差异,我们的企业和它的差异就是管理与经营战略的匹配水平上的差异。



    这些例子只是说明这样两个观点: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第二,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中国家电企业为什么这么容易亏损,并不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不行,反而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太高了,超过了它们的经营水平。我们的大部分企业还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水平上,但是很多这样的企业竟然开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结果一定是亏损!



    我以同样的理由开始担心很多企业的管理培训,因为我常常被企业邀请为员工讲解领导力或者企业战略,我想这样的培训会产生反作用的,因为你给员工的培训超过了员工所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培训我称之为“培训过度”。当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的时候,这家企业离亏损就不远了。



    (原标题:管理是一种分配)
  • 该帖子已被版主-Jason-lee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分享
    +关注 私聊
  • 一网打尽

    第1楼2014/07/26

    “管理其实很简单,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就好了,就是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把权力、责任和利益等分,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
    非常赞赏这句话。学习了

2
    +关注 私聊
  • 【四季风】

    第2楼2014/07/26

    “这些例子只是说明这样两个观点: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第二,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中国家电企业为什么这么容易亏损,并不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不行,反而是这些家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太高了,超过了它们的经营水平。我们的大部分企业还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水平上,但是很多这样的企业竟然开始了流程再造的努力,结果一定是亏损!”

    这一段话值得怀疑?

1
    +关注 私聊
  • abcpgf

    第3楼2014/07/27

    应助达人

    家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员工,每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员工。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不会当选优秀员工。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
    这段很好,我们就是这样的。

1
    +关注 私聊
  • xshi

    第4楼2014/07/29

    这个现象很普遍,

    abcpgf(abcpgf) 发表:家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员工,每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员工。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不会当选优秀员工。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
    这段很好,我们就是这样的。

1
    +关注 私聊
  • Jason-lee

    第5楼2014/07/30

    这种也只适合那种项目类型的 看你的完成度 如果是那种时间管理类型的 加班与否是不是会另外一种评价

    abcpgf(abcpgf) 发表:家企业里有一个小李、一个小刘。小李是一个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员工,每天都早来晚走,经常加班加点。小刘是一个准时上班准时下班,从不加班的员工。结果,小李得到表扬,成为优秀员工,而小刘从未得到表扬,更不会当选优秀员工。但是,如果你愿意好好思考,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小李的表现恰恰是能力不够的原因,而小刘的表现正说明他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完成任务。

    这段很好,我们就是这样的。

1
    +关注 私聊
  • abcpgf

    第6楼2014/07/30

    应助达人

    我们就是喜欢装样子的。

    Jason-lee(brain-lee) 发表:这种也只适合那种项目类型的 看你的完成度 如果是那种时间管理类型的 加班与否是不是会另外一种评价

1
    +关注 私聊
  • 委员长

    第7楼2014/07/30

    应助达人

    小刘和小李这种情况还是很普遍的,每天都在身边上演,有些就是靠这样得到领导的青睐。

1
    +关注 私聊
  • miss_fairy

    第8楼2014/08/30

    大家都是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如果从团队利益出发,很多公共事务也是要分担的,做得多、时间长不见得就是能力差,不能造成单一的评价。很多时候,公共部分是靠自觉来承担的,有责任心的人自然承担的回更多一些;还有很多时候是由于你能力强才承担了更多的任务,所以多做了很多不体现在绩效中的工作。那么由此造成的更苦更累时间更长,就不是能力差的问题了。比如是同一件工作,你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才开始具体工作,甚至收尾工作也是你做的,另一个人坐享其成只是做其中的具体工作,你们用的时间和精力肯定是不同的。强调苦劳的,不都是能力低的,很多都是大家差不多却最受累的那个,所以才会觉得不公平要抱怨。
    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要看实际,不是更累时间更长就一定是好员工,也不是结果看起来差不多的都一样,因为关系好坏、会不会表现来判断员工好坏都是武断的。

0
    +关注 私聊
  • 做个有用的人

    第9楼2014/10/07

    没有公平,其实看不到也不能全怪别人,也可能是领导无知的表现。

1
    +关注 私聊
  • zhangzhdi

    第10楼2014/10/09

    管理其实很简单,它只是需要做一个分配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