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试路径绘制

其他仪器综合讨论

  • 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李亚琴
    1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
    在检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前,首先要明确其定义。目前涉及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检测的标准有很多,如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等。它们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基本相同,是如此定义的:
    爬电距离:“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器具的易触及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路径。”
    电气间隙:“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器具的易触及表面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
    2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路径
    在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标准中,例举了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试路径的几种图示,为了加深对标准的理解,下面以具体样品为例,对样品中各部位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试路径进行绘制,并加以详细说明。
    在确定爬电距离测试路径前,首先要明确一个开槽宽度X值,当槽或缝的深度小于X值时,则测量爬电距离时可忽略不计。X值的选取要依据污染等级而定,如下表1:
    表1

    污染等级

    开槽宽度X:最小值/mm

    1

    0.25

    2

    1.0

    3

    1.5


    3 下面具体分八个示例,依次对样品中某些部位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试路径进行绘制并说明,如下:
    (1) 描述F 1与F 2之间的爬电距离

    说明:因样品污染等级为2,开槽宽度X值按上述表1确定为1 mm, 通过实际测量,样品上带电部分F 1与F 2之间的窄槽宽度小于1 mm,故可忽略不计,爬电距离的路径直接跨过窄槽绘制。

    (2) 描述F 1与F 2 之间的电气间隙

    说明:电气间隙就是“视线”距离, F 1与F 2之间的电气间隙路径直接跨过窄槽绘制,与爬电距离路径相同。
    (3) 描述R 1与F 3之间的爬电距离

    说明:因R 1与F 3不在同一平面上,R 1在样品背面,而F3在样品正面,为了绘制它两之间的爬电距离,必须得想办法让它们处于同一平面上,才能方便测量。
    以样品背面(图 2)开始,将样品水平放置,从底面观察样品,并以底面为轴,将样品的上面部分向上翻转 90°,下面部分向下翻转成90°打开,展开一平面图。此时,R 1与F 3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便一目了然,是跨过窄槽的直线最短距离。

    (4) 描述R 1与F 3之间的电气间隙

    说明:R 1与F 3之间的电气间隙也是同上所述,与其爬电距离的路径相同。
    (5) 描述R 1与R 2之间的爬电距离

    说明:R 1与R 2之间的爬电距离要跨越一个宽度小于1 mm的窄槽,在穿越该槽时,用1 mm的连线短接至槽的另一边(即斜线长1 mm),再经最短距离到R1。
    (6) 描述R 1与R 2之间的电气间隙

    说明:R1与R2处于同一平面上,两者之间的电气间隙为空间最短距离.

    (7) 描述R 1与R 3之间的爬电距离

    说明:R 1与R 3之间要经过一尖角,即内角小于80° 的V形沟槽,爬电距离的路径在经过此沟槽时,不是从沟槽的尖角处通过,而是在沟槽底部用X mm(即1 mm)的连线短接,通过此短接的1 mm通路而跨过沟槽。

    (8) 描述 R 1与R 3之间的电气间隙

    说明:R 1与R 3处于同一平面上,两者之间的电气间隙为空间最短距离。
    4.结束语

    在日常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由于样品形状各异及测试部位的各不相同,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具体的分析判断,在分析时要将标准中例举的各种情形都要考虑进去,不能有遗漏,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
    +关注 私聊
  • STS团队

    第1楼2017/09/29

    科学,严谨,好文收藏

0
    +关注 私聊
  • guoxuetao

    第2楼2017/09/30

    难怪我院能在国家比赛中获一等奖,高手在此啊!

0
    +关注 私聊
  • STS团队

    第3楼2017/10/01

    你刚知道啊 ,谢谢提醒。

    guoxuetao(guoxuetao)发表:难怪我院能在国家比赛中获一等奖,高手在此啊!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