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前夕访袁洪福教授

  • 大耳朵兔兔
    2018/06/20
  • 私聊

近红外分会专版



  • 今年6月是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也恰逢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我国召开。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从粮食和饲料领域的应用开始,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和应用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近年来,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烟草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并且形成了包括科研、应用和仪器产业的完整体系。
    2018年6月21-24日,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即将在昆明召开。此次会议的亮点有哪些?本次大会的召开,将给中国近红外光谱带来怎样的促进及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 袁洪福教授

    Instrument:袁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预祝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即将在昆明顺利召开。借此盛会开幕之际,请您回顾一下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发展历程?

    袁洪福:谢谢信息网长期关心和支持近红外光谱的发展,非常乐意接受您的采访。

    我国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始于2006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饲料研究部门开始了应用研究。进入90年代,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和应用逐渐多了起来,集中在农业和石化等领域;国外近红外仪器厂家进行推广仪器,院校和研究院所开展方法和国产仪器技术研究工作。这样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到2000以后,从事其应用和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当时国内各领域的研究团队达到了40多个,大家普遍有一种强烈的学术交流愿望。

    当时近红外光谱在国内还属于新兴学科,还没有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陆婉珍院士倡议,并得到了科技部条财司王顺昌司长的大力支持,于2006年在北京西郊宾馆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从此,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同仁有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分别在长沙、上海、北京、桂林、武汉等地举行会议。

    今年6月是第七届会议,也恰逢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The 6th Asian NIR Symposium,ANS2018)在我国召开,因此,这两个会议一并召开,《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中国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The 6th Asian NIR Symposium (ANS2018) and the 7th Chinese National NIR Conference)。

    Instrument:作为近红外光谱领域一项重要的盛会,大会的主办方及组织团队为此做了哪些工作?

    袁洪福:这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和组织,大会得到了亚洲近红外学会原主席OZAKI教授和现任主席土川先生的高度重视,2017年两次出访中国,与我们近红外光谱分会进行讨论会议的筹备工作。2017年11月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特别邀请我、郭隆海和王立波老师去日本驻波对会议筹备工作进行细致了讨论。此后,我们与亚洲近红外学会召开了多次视频会议。

    目前,已报名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已超过了400人。从会议网站建立、会议场所准备、网上征文和审稿,邀请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教授等著名学者参会,到具体会议日程安排等,会议筹备工作量非常大。这次会议筹备得到了近红外光谱分会的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近红外光谱分会挂靠单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的大力支持。

    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仁们在会议场馆安排方面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仪器信息网对会议注册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这次会议使用英语交流,很多外国代表参会,投稿和注册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年轻学者郭隆海(北京化工大学)、修远(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王书雅(中粮营养研究院),还有王立波和宋春风(北京化工大学)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会议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Instrument:相比往届会议,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亮点有哪些?

    袁洪福:国内近红外光分析学科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技术开发都获得了长足进展。这次会议投稿踊跃,论文质量普遍提升,有些论文水平很高,许多创新成果都是国际首创,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充分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近年来发展的最高水平。

    参加会议代表呈年轻化的趋势,一批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的青年才俊踊跃参加,展示着我国近红外光谱学科未来发展前景光明。这次是国内和国际会议一并召开,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高度重视,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日本OZAKI 教授、澳大利亚Roger教授等将出席大会并做主旨报告。国外参会代表来自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度、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参会国家也是历年最多的。另外,这次参展的国内外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总数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接近上届的两倍。

    Instrument: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问题仍待解决?本次大会的召开,将给中国近红外光谱带来怎样的促进及影响?

    袁洪福: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在一些行业,如饲料行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获得了广泛普及应用,在提升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工业过程优化与控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内许多优秀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厂家不断地涌现出来,研制开发了许多近红外光谱仪器新产品,其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我国在近红外分析技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

    近红外光谱分会组织制定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通则国家标准;许多行业和仪器厂家也制定了许多应用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对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已从过去以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和写文章阶段,现在进入到更多地深入到解决各领域的实际问题阶段,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领域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其中有最重要的有三个:首先,是在技术方面,最重要的是近红外光谱仪器和光谱的标准化。由于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快速提供样品的多种质量信息,使得人们对它有很高的期望,如希望将仪器小型和微型化及低成本化,构建近红外大数据,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仪器和光谱标准化上有所突破;其次,是近红外光谱标准的制定。任何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来支撑,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不例外。因此,亟待建立大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标准,以满足各领域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需求;第三,即是大力培养熟悉和热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人才,以确保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健康发展。

    这次国内和国际会议一并召开,为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国际同行对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也可以有深入和直接的了解,因此,对于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分同仁与国际同行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2017年我国成功获得了2021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主办权,是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中的一大幸事。今年的这次会议无疑是一次预演、积累相关经验,对于2021年成功国际会议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所展示最新成果,对于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来源:仪器信息网】 编辑: 刘丰秋

    资讯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612/465811.shtml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