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栗蕨、四褶叶苔和丝藻 —自然界的拓荒者

  • luckyjiu
    2018/09/18
    饮水思源
  • 私聊

水质检测

  • 栗蕨、四褶叶苔和丝藻

    -—自然界的拓荒者



    受上游矿山的影响,这条溪流pH值3-5之间,清澈纯粹,少见生物,可在春夏秋天,水流较急的地方,会长出丝状的绿藻。因为河水酸性,接触后皮肤会发痒,平常采样我们会注意戴上手套,同时也会感慨一番:这些生物好坚强啊。除此之外,没有更多在意。

    图1
    去年5月,沿着这条小溪溯流而上,在一块内陷的山坳,红岩薄土流水,地上铺着一片毯子似的苔藓,而壁上的则象石笋一样悬挂着,滴着水珠,层层叠叠又错落有致,略带远古时代的神秘。土壤稍厚的地方,刚有蕨类嫩芽冒出来,婴儿似得握着小拳头,水流的地方绿丝藻长势茂盛。整个景观规模不大,但朴素、茁壮、怡然自得。我开始好奇,它们属于藻类、苔藓、蕨类的哪一种,怎么可以在酸性环境中生活这么好?

    图2
    一、 蕨类

    图3
    凤尾蕨为长绿草本附生蕨类,喜温暖半阴环境,适合散射光照。春季采来嫩茎,开水烫后可做菜,称“蕨菜”,清脆鲜嫩、风味独特,人们称其“山珍之王”,认为有防癌的功效。可是近年国内研究发现的六种砷超富集植物全是蕨类,有五种属于凤尾蕨,又开始有蕨菜致癌的说法。蕨类是非常古老的类群,具有独特的机制适应极度环境,一些重金属污染区的耐性植物,可望用于重金属土壤修复,而另有一些蕨类在环境监测中早就发挥作用,比如铁线蕨主要生长于钙质土生境,而芒萁是典型的酸性土指示生物。
    我们这次发现的耐酸性蕨类是凤尾蕨科栗蕨属(Histiopteris),陆生大型蔓性植物。本属约有7种,广布于世界泛热带地区,中国有一种:栗蕨。
    二、 苔藓

    图4
    请教苔藓专家,他们对酸性生境很有兴趣,做了种类鉴定、成分分析,还做成标本,收藏到中科院苔藓标本库。鉴定颇费了些功夫,和我联系的周博士起初就定为四褶叶苔,可是查以往资料,发现资料中的假根更多,又请教了更高级的专家,认为有可能雌雄株的差异。我和同事又去了现场寻找孢蒴(孢蒴即孢子囊,苔藓植物顶端膨大部分,一般呈球形、卵形或圆柱形,产生孢子,找到孢蒴就找到了雌株),没有找到。专家认为也许此处太适合它们生长,所以就行无性生殖,找不到雌株也不奇怪。科学家们严谨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我以前看藻类都是显微镜拍下照片,和图谱一比较就给它们写名字了。有一次水库发生甲藻水华,我写的报告中包含“**多甲藻”字样,藻类专家建议去掉,当时我还辩解说和图谱一样的。专家说:“按你们的设备和鉴别手段是鉴定不到种属的。”不知者无畏,这一次经历会教育我什么是专业和谨慎。

    图5

    图6(山东大学周博士鉴定)。
    苔藓植物的叶子大都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因此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存活,苔藓植物可当做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而这片区域是也有二氧化硫污染,长期酸环境没有对该种造成胁迫,相反长势良好。是因为有先天耐性的基因,还是长期生存进化产生适应机制抵御不良环境,或者它就是嗜酸体质?可惜查到的资料非常少。
    三、 藻类

    图7
    藻类取名字一般简单明了,色素体呈绿色入绿藻门,形状象细丝当然叫丝藻喽。绿藻门丝藻是常见的种类,湖泊的岸边、水井、海边的礁石,尤其流动的淡水,瀑布和急流的岩石上更多,是宽生态幅物种。因为生活在流水高氧环境,对其他营养要求很低,所以常常认为是水质良好的指标性藻类。
    丝藻固着丛生,单列细胞不分枝,细胞圆柱状,长大于宽,不收缢,色素体一个,侧位,围绕细胞内壁。不利环境下,可形成一串厚壁孢子或形成类似胶群体。一般情况行无性生殖,营养细胞产生动孢子,有鞭毛,从母细胞壁的小孔游出后,找到固着点,产生细胞壁,继续分裂产生新的丝状体。图6中显微镜照片中黑色颗粒就是孢子,可惜我的显微镜不够级别,看不到鞭毛,也没有足够耐心观察它们的生活史。有位生物化工专业的研究生,她每天观察细胞分裂,我暗暗思忖这工作多枯燥,没有说出来,年轻人自己说:“做研究嘛,要慢慢来。”
    生物分类不是为我专业,以上文字严格上不是原创,因为大都来自他人的研究成果。原创比赛旨在创新,但常规分析工作不允许偏离,我们总是怀着敬畏之心执行准则、标准、方法和各种规范,同时常常提醒自己保持专注和思考,在遵循和探究中保持工作的热情。除此之外,最好还保留一点点好奇心吧,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事情,枯燥的分析工作也可以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王宏镔;叶志鸿;蓝崇钰;;凤尾蕨属植物对砷的富集特征研究;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2006年
    胡鸿钧, 魏印心. 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670
  • 该帖子已被版主-郭景祎加1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支持原创
    +关注 私聊
  • wyl621

    第1楼2018/09/20

    感谢分享,涨知识了

0
    +关注 私聊
  • sgxy

    第2楼2018/09/21

    分享的好,长见识了

0
    +关注 私聊
  • luckyjiu

    第3楼2018/09/21

    为什么我的图那么大,正文字体这么小?字体多大比较合适?

0
    +关注 私聊
  • rr丿

    第4楼2018/10/08

    应助达人

    如果是我们的技术负责人看到自然水体PH是3,他又要说我们瞎搞。
    能在PH在3-5的水体生长的植物确实很强悍。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