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董
第1楼2007/02/01
硫酸二甲酯
分子式:(CH3)2SO4
分子量:126.13 (按1987年国际原子量表)
1、 性质:
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可燃,剧毒,溶于醇、醚、苯、丙酮,微溶于二硫化碳、脂肪烃。
2、 质量:执行Q/ZXL001—2001标准
指标名称 优级品 合格品
外观 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 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
含量%(重) ≥98.5 ≥98.0
酸度(以H2SO4)% ≤0.7 ≤1.0
密度20/4℃, g/cm3 1.3322 1.3322
沸程182~192℃时馏出量 ≥90% ≥90%
3、 用途:
硫酸二甲酯系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在有机合成中用于代替卤代烷作为甲基化剂,在化工、医药、农药、军工、染料、香料、橡胶、皮革等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制造二甲基亚砜、咖啡因、可得因、香草醛、氨基比林、甲氧苄氨嘧啶以及农药乙酰甲胺磷等。
4、 包装及贮运:
硫酸二甲酯系剧毒物品,故包装储运应慎重,包装容器上应涂有 “剧毒”物品标志,包装容器应密封,坚固,无漏。远程运输可装于钢制槽车或铁桶中,每桶装200公斤。
硫酸二甲酯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库房,不可在露天堆放,搬运时须轻拿轻放,防止摔破包装容器,不可与氧化剂、氢化物共储运。
硫酸二甲酯; Dimethyl Sulfate; Methyl sulfate; Sulfuric acid dimethyl ester; DMS; CAS:77-78-1
理化性质
无色或微黄色,略有葱头气味的油状可燃性液体。分子式C2-H6-O4-S。化学式(CH3)2SO4。分子量126.14。相对密度 1.3322(20℃/4℃)。熔点-31.8℃。沸点 188℃。闪点 83.33℃。自燃点 187.78℃。蒸气密度 4.35。蒸气压2.00kPa(15mmHg76℃)。溶于乙醇和乙醚, 在水中溶解度 2.8g/100ml。在18℃易迅速水解成硫酸和甲醇。在冷水中分解缓慢。遇热、明火或氧化剂可燃。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吸入。
毒理学简介
硫酸二甲酯属高毒类,作用与芥子气相似, 急性毒性类似光气,比氯气大15 倍。对眼、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强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脱落,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 穿破导致纵膈或皮下气肿。此外,还可损害肝、肾及心肌等,皮肤接触后可引起灼伤,水疱及深度坏死。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该物质的甲基性质,它在体内水解成甲醇和硫酸而引起毒作用,这已由动物实验和死亡病例的血液和内脏中检测甲醇证实。 Ghiringhelli 认为对眼和皮肤的局部作用, 部分是由于硫酸所致, 而全身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肺水肿是由于硫酸二甲酯分子本身的毒性作用, 因它能使体内某些重要基团甲基化所致。硫酸二甲酯对皮肤的损害,除其腐蚀作用外,还可能引起接触性过敏性皮炎。近年来,国外动物实验报告,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后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用大鼠进行实验还证实有致癌作用。
临床表现
中毒时受损的主要靶器官是眼和呼吸系统,表现为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重症表现为肺炎、肺水肿。吸入后至出现中毒症状有 30 分钟至 48 小时的潜伏期。轻度中毒时有明显的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表现为羞明、流泪、结膜充血、咳嗽、咳痰、胸闷,两肺可闻及散在的干罗音或少量湿性罗音;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两肺下野较明显,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时表现为明显咳嗽、咳痰、气急、 伴有胸闷及轻度紫绀,两肺散在干罗音或伴有局部湿性罗音或两肺散在喘鸣音;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 两肺中下野可见斑片状阴影或肺野透过度降低, 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时则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明显呼吸困难,紫绀,两肺散在湿性罗音; 胸部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均匀、 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 多分布于两肺中下野,少数呈蝶翼状阴影,符合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同时还可伴发窒息,气胸、纵膈气肿、皮下气肿。严重者出现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处理
迅速脱离现场。对刺激反应者需观察24~48小时。中毒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严密观察病情,急救治疗包括合理吸氧,给予支气管舒缓剂和止咳祛痰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要早期、适量、短程;早期给予抗生素, 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