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转帖】北大教授与小学教师

  • apple天树
    2007/03/05
  • 私聊

快乐老家

  • 这年头,很多人都在哭 穷。北大新闻学院兼职副教授周忆平(即著名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阿忆),在博客上公布了自己在北大的工资单 ,他的月工资为四千七百八十六元。阿忆抱怨说,这点工资少得可怜。
    其实,这份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大学中同级 别的教师的收入。北大毕竟是政府重点扶植的“最高学府”,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门面,北大有充裕的教育经费。而 刚刚成立不久的新闻学院,教师待遇更是高出平均水平。阿忆自己也承认,有些“开源”能力比较弱的系科的正教 授,也拿不到此数目的工资。
    阿忆在北大仅仅是兼职,每周也就两个课时而已。他每天都在天上飞来飞去,穿梭 于各地电视台的演播室里。阿忆究竟花多少的时间在北大的教学工作上,只有他的学生知道。这年头,即便是大学 里那些全职的教师,也没有多少人真正巴心巴肝地对待学生,更何况只是兼职的阿忆呢?这年头,也没有多少学生 对他们的教授肃然起敬,教授们争先恐后地往钱眼里钻,或争博士点,或拿项目,或到校外兼课,“传道、授业、 解惑”的天职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照我看来,阿忆在北大的工资并不低。但阿忆本人却对自己的工资深表不满 ,因为他有一个迥然不同的参照系。在素有“黄金行业”之称的电视界,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他对这点收入根 本不屑一顾。据阿忆说,他在电视台任职,月收入至少可以达到八万元以上,他在北京购买的豪宅亦价值数百万,
    开的是豪华的别克轿车。北大的这点工资,连养车都不够,哪里能让他维持如此高标准的生活方式呢?
    阿忆的哭 穷,迅速得到若干北大著名教授的共鸣。某些北大教授正在蜕变成这个时代最无耻的人。在这些名动天下的教授当 中,有歌颂皇权鄙视民主的海归博士,有受宠若惊出席北韩使馆招待会的金家王朝的粉丝,有说官僚越腐败则经济 越有活力的经济学家。北大已经由一所“常为新的、与黑暗势力作战”的大学,沦为官与商的帮凶和帮忙。北大像 血吸虫一样贪得无厌地耗费着巨额的民脂民膏,却不曾想过自己应当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为深陷于苦难中的同胞做 点什么、说点什么。昔日,我曾经为北大人的身份而感到骄傲;今天,我却为此而感到深深的耻辱。
    就在“北大 教授哭穷”成为网民和媒体争议的话题的时候,我却看到另外一则关于一位小学教师的新闻。
    刘念友,重庆市开 县北斗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开县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县,北斗村是开县郭家镇北斗地区最偏远、最贫穷的 山区,北斗村小学距北斗中心校步行需两个多小时。在当地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背了时都莫到北斗去。” 刘念友却主动申请到这个“鸟都不屙屎的地方”去任教。整个学校就他一名教职工,要教一个三年级的所有学科,
    十七名山里娃。
    这份工作未必比阿忆在北大的工作简单。开学第一天,刘念友的心就被孩子们深深震撼了。“本 以为开学这天,娃儿再穷也要穿得光光鲜鲜的,可他们一个个都像叫花儿。几乎所有孩子都穿着极不合身的衣服,
    有的衣服是用其他布料接成几截,有的能明显看出是大人的。大多数没有文具盒、文具,有的只带二十块钱来交学 费。”刘念友当即从口袋里摸出仅有的二百多元,帮几个学生交清学费。当天放学后,他又匆匆赶回家,从家里仅 存的三百多元中拿出一百五十元,为几个贫困生买文具、买衣服。“总不能眼看自己的学生因为没钱而辍学吧!”
    刘念友在北斗村小学全职工作的年收入,还比不上阿忆先生在北大兼职工作的月收入。谁更穷呢?阿忆教授在网 络上高调哭穷,刘念友却如春雨润物默默无声。有人说,北大教授与小学教师之间,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学识不 同,精英与大众也许就应该有这样大的差异。北大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不就说过——如果北大教授个个都有了别墅 和豪华轿车,中国就实现了现代化吗?至于刘念友们的命运,那些高傲的教授们是根本不会放在心上的。
    在一对 儿女的眼中,刘念友是一个狠心的爸爸。两个孩子先后考上大学,父亲并未给他们准备充足的学费。两个孩子在学 校里连吃饱饭的钱都没有,只好在学校的食堂里打工,才换取到可以果腹的食物。 但是,在刘念友教书的班上,
    在他的学生们眼中,刘老师却是一位“很有钱”的老师。刘老师经常帮助那些家中十分贫穷、缴纳不起学费的孩子 ,甚至连很多孩子的生活费以及生病了买药的钱,都是由刘老师支付的。从一九七七年开始,从教二十八年,刘念 友每年都在资助自己班上的贫困学生,他的班上从来都没有因为钱而辍学的学生。以他那一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 可能承担这一笔又一笔的费用。那么,刘老师的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久而久之,学校里的同事和家人们发 现,刘念友在周末和寒暑假经常“人间蒸发”,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上哪里去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北斗村中心校校 长发现,刘念友的耳朵背后全是黑色的煤污。经过一番盘问,他这下才知道了真相:每逢假期,刘念友便到附近的 煤矿下井挖煤,靠挖煤换来的钱资助班上的学生。
    后来,一位记者跟随刘念友下井,他这样描写刘念友一天的挖 煤生涯:“清晨七时,开县郭家镇麒龙煤矿主井。天还没亮,四十八岁的刘念友便和工友一道背着电瓶、顶着矿灯 ,行进在狭长的主井甬道中。头顶不断淌下的水滴很快将衣服淋湿,空气也越来越差,鼓风机巨大的轰鸣声在井下 回响。二十多分钟后,他们来到距洞口一千五百米处的东大巷掘井口。掘井口空间矮,要猫着身子才能活动,地上 堆满先前凿下的原煤,被水泡得黝亮,潮湿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原煤气味和汗味。在昏暗的矿灯照射下,刘 念友麻利地躺在地上,娴熟地用凿子凿着头顶上方的煤层。煤块松动,煤碴掉在净是汗水的脸上,他用手抹了一把 ,再凿。二十分钟左右,他就地休息两分钟,继续。”
    这样的高强度劳动,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能够承受的。我建 议阿忆教授去亲身体验体验,他就知道自己仅仅靠嘴皮子吃饭实在是太容易了。刘念友却这样干了一年又一年。与 刘念友一起下井挖煤的农民工,都很佩服刘老师的吃苦精神,同时他们也感到十分困惑:“既然他是个老师,是个 文化人,有固定的收入,为什么还要来井下受这份罪,挣这点钱用命来换的钱呢?”然而,正是靠着这笔用生命换 来的钱,刘老师才让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所谓的“义务教育”。
    刘念友从来没有哭穷,即便他大声哭穷,也不会 像名人阿忆教授那样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刘念友一边在暗无天日、危险重重的井下挖煤,一边在课堂上告诉学生 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阿忆教授却在心安理得地哭穷,因为他傲慢地认为自己是精英分子,精英分子不该只有这 么少的工资,尽管北大副教授的职务只是他的一份兼职,他在电视台的那些肥缺并没有统统辞去。
    富人总是感到 不足和不满,穷人却自己动手改变现状。刘念友便是鲁迅说称赞的“埋头苦干的人”和“拼命硬干的人”。我不知 道阿忆在面对刘念友的时候会怎样。想来,这位巧舌如簧的电视人,在公众面前会虚情假意地赞赏刘念友一番,然 后又在背后说,这个时代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阿忆说出了许多北大教授的心声,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分配到更 多的利益。北大人已经不再为弱势群体而呐喊,他们只为自己的私利而呼吁。北大不幸地变成了自私自利者的天堂 。一群自私的老师,将一群全国最聪明的学生,教育成了新一代最自私的“精英”。这些年来,北大不断伸手向社 会“要”,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以文化和科学的创造以及对公平和正义的捍卫来反馈社会。
    北大教授阿忆和小学 教师刘念友,一个人高居金字塔的顶端,一个人匍匐在金字塔的底部。然而,在我看来,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不 是像周忆平这样学识渊博、口吐莲花、食有鱼出有车的高级知识分子;而是像刘念友这样默默无闻、春蚕吐丝、肩 起黑暗的闸门的普通公民。

    +关注 私聊
  • 核桃

    第1楼2007/03/06

    这年头芙蓉姐姐太多了

0
    +关注 私聊
  • 气质

    第2楼2007/03/07

    可是我们呢!也只是看过后感慨而已!
    有拿出实际行动向小学教师学习的人吗?
    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如何怪这个社会!
    让我们都不要继续做:
    语言的智者
    行动的矮子!

0
    +关注 私聊
  • 中国龙

    第3楼2007/10/02

    北大已经由一所“常为新的、与黑暗势力作战”的大学,沦为官与商的帮凶和帮忙。

0
    +关注 私聊
  • 高卧东山

    第4楼2007/10/02

    恕我直言,我觉得我们不能总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关于阿忆这个人,因为他从北大跑开了,他就不再是一个教授,对比不再成立。然而阿忆的话并不是全没道理。没错,刘老师是高尚的,从人格的角度讲,没什么人可以与刘老师相提并论;但“哭穷”的人一定就是无耻么?四千说穷当然夸张,但在北京生活也绝谈不上富裕。前两天我一个上海的同学抱怨说,他现在不算房贷,不算奢侈消费,每月固定开销4~5000。北大每年都有多少赞助,每年能招多少学生,国家每年能以各种形式拨给北大多少,难道北大教授的待遇不该是国内高校最顶级的了么?那些小一点的学校,经济状况差一点的学校,享受不到阳光雨露的学校,大到教授、小到一般老师,他们的待遇又能怎样?钱都到哪里去了呢?现在很多人都说教授富,可据我所知,富的人都是靠职位外的油水,光吃学校的饭可并不香那。

    所以我觉得阿忆可以哭穷,他虽然不是最有资格哭穷的,但是他哭穷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是最有力的,应该多出几个阿忆。这样也许能提醒一部分人来关注高校里的种种怪状,虽然很可能他们大部分人也无法参透,但迟早总会有人看出里面的问题所在,也许会扭转中国高校当前的不良倾向,也许是扭转中国教育界整体的风气,也许终究有一天刘老师也能成为阿忆哭穷的受益者。

    我们都讲奉献,于是富了那些领导和老板;我们都讲容忍,于是肥了那些奸商和流氓。

    我们在这里讲“良知”,可你知道这个词语早就被那些人从字典里抠掉了么?国家对它们又始终没什么有效的措施,难道不只能靠我们自身有限地制约一下他们?

0
    +关注 私聊
  • jun来也

    第5楼2007/10/03

    从littlewing兄的回帖看出其角度独特,分析不无道理,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都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可我们看到了“本质”又能够如何?又该怎么做呢?

0
    +关注 私聊
  • 闲鹤野云

    第6楼2007/10/03

    从我做起吧,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责任。有可能,更多的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从同事、亲戚,还有来论坛的人。兼职也好,全职也好,关键要创造价值,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hejun1984 发表:从littlewing兄的回帖看出其角度独特,分析不无道理,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都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可我们看到了“本质”又能够如何?又该怎么做呢?

0
    +关注 私聊
  • 中国龙

    第7楼2007/10/03

    littlewing老兄得却眼光独到,能够看到不同的一面。

    也许正是因为教授的工资不高,所以这些教授才不务正业,不专心教学工作,都跑出去捞油水。

    不过话说回来,以技术职称来说,教师的工资实际上和相应职称的其它行业差不多,比如高级工程师和副教授的工资差不多,同样不高。而相应的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都比高工的工资高。这样大家都是一门心思想当官,谁还有心思搞技术工作?

0
    +关注 私聊
  • 高卧东山

    第8楼2007/10/03

    待遇是一个方面,我觉得还有另一因素也许更重要。高校本来应该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现在我们也是这么鼓吹的;但其实在很多学校里,众多处级行政部门的势力极为膨胀。他们拍脑袋想出来的很多东西绝对荒唐的,但现在他们有实权,使得学校中所有其他人员实际上是在围着他们转,“教学中心”只是空谈。包括教务、设备乃至后勤,这些人的面孔,我想无论老师同学都见识过吧。我见过有句话总结得非常到位:中国高校当前的“行政化”倾向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既没钱,又处处受人掣肘,有门路的教授们选择“其他路线”至少还可以理解吧。其实我觉得阿忆的选择只是众多其他路线的一种,他既不是希望,但也绝不是恶势力,某些既得利益者才是最可恨的。但已经偏离原话题太远,我也不想说了。唉,基础教育又是另一块难题。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