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转帖】金相学发展阶段

快乐老家

  • 金相学发展阶段

    索氏虽然创建了钢铁的金相学, 但他毕竟主要是地质矿物学家而不是冶金工程师, 他在冶金界的活动范围及影响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因此他在1863年的杰出贡献一直要到二十几年后才引起冶金界的重视。在这期间, 德国的Adolf Martens (以下简称马氏, 请注意这不是平炉炼钢法发明人马丁Martin)和法国的Floris Osmond 分别在1878 及1885 年独立地用显微镜观察钢铁的显微组织。他们都是与钢铁生产与使用有关的工程师。马氏在东普鲁士铁路局工作十年, 修建桥梁, 在这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钢铁的金相观察。Osmond 曾在法国的著名合金钢厂Creusot (邓小平当年曾在这家钢厂做工) 工作十年, 从1880 年起这个钢厂就开始了金相检验。因此, 他们的金相观察结果很快就在冶金界传播开来, 影响深远, 功绩不亚于索氏, 在德国及法国甚至有一些学者[11, 12 ]还认为他们也是金相学的创始人。在十九世纪的六十到八十年代, 三个杰出的科学家分别在三个国家独立地开始了钢铁的金相观察, 这是那个时期钢铁工业大发展的必然结果, 不足为奇。

    马氏是一位严谨的正统金相学家, 他的哲学是金相学家的任务是改进金相试验方法, 进行细致观察, 认真记录, 少做推论。他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一方面与蔡司光学仪器厂合作设计适于金相观察的显微镜(这对金相技术的普及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对钢铁的金相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研究, 发现了低碳钢的时效变脆现象。由于他过于强调观察细节, 论文有时显得烦琐, 在理论分析方面建树不多。但是, 马氏在改进和推广金相技术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认为对钢铁厂来说, 金相检验是最重要的检验方法之一, 其重要性决不亚于化学成分分析。在他的影响下, 到本世纪初不少钢厂都有了金相检验室。为了纪念马氏在改进和传播金相技术方面的功绩,Osmond 在1895 年建议用他的姓氏命名钢的淬火组织——Martensite, 即马氏体。

    如果说马氏是金相技术方面的一位先驱, 那么Osmond 可以说是金属学或物理冶金方面的一位伟大科学家。首先, 在实验技术方面他不限于金相观察, 而是把它与热分析、膨胀、热电动势、电导等物理性能试验结合起来。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创举,把金相技术扩大到更广泛的范畴里去, 这在后来已成为金属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了。其次, 在理论分析方面他也不限于显微组织结构, 而是把它与化学成分、温度、性能结合在一起, 注意研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 他把金相学从单纯的显微镜观察扩大、提高成一门新学科。从这个角度来看,Osmond的贡献是非常卓越的。

    Osmond 在实验技术上精益求精, 图4 是他拍摄的珠光体的高倍显微像, 就是在今天用先进的实验仪器与照相器材, 要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也非易事。




    图5 冷却曲线, 左图是习惯作图法, 右图是Osmond“反冷却速率”法, 给出明显的转变点在测量冷却曲线时, 他采用当时新发展出来的Pt-Rd 热电偶; 在绘制曲线时, 他不用温度(Θ)随时间(t) 的变化, 而用温度(Θ) 随dt/dΘ的变化, 突出转变点(图5)。他在1887 年发表的“铁、钢与白口铸铁中铁与碳的相变”一文中明显测出三个转变点, 即900, 750 和700℃。这就是我们今天铁的三个转变点:

    910℃: C→A相变

    768℃: 铁磁转变

    723℃: 碳从固溶体中析出, 共析相变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1楼2007/03/14

    后来他还发现在镍含量高的合金钢中γ可以保留到室温而不转变, 为发展奥氏体不锈钢指明了方向。他不但首先发现了铁的α、β、γ三种同素异构体,后来还在“铁的晶体学”一文(1900) 中用晶体生长形态及蚀坑证明:α、β、γ三种同素异构体都属于立方晶系; γ生长成八面体, 滑移面是{111};α、β生长成立方体, 滑移面不是{111}及{100},孪晶面是{112}。

    这与后来的X 射线结构分析完全一致, γ有面心立方结构, α、β有体心立方结构。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到, 在X 射线衍射实验出现之前, 得出这些晶体学结论是多么不容易。由此也可以看出Osmond 才华横溢, 想像力非常丰富。

    顺便提一句, 我们今天使用的转变点符号都是沿用当年Osmond 用过的, 如A (法文驻点A rrestation 的第一个字母) 代表转变点, 下标c (法文加热chauffage 的第一个字母) 及r (法文冷却refro idissement 的第一个字母) 分别代表升温及降温的转变点。显然, α、β、γ也是延用Osmond 的符号。

    Osmond 还有谦逊的美德。一方面不让在他逝世的讣告中说明他在金相学方面的业绩; 另一方面把荣誉让给别人, 如他推崇索氏为金相学的奠基人,马氏为伟大的金相学家, 分别用他们的姓氏命名索氏体和马氏体。他还把他自己发现的碳在γ铁中的固溶体命名为Austenite, 即奥氏体, 以纪念在Fe-C平衡图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W. C. Roberts-Austen(以下简称奥氏)。甚至他还用物理化学家L. J.Troost (巴黎大学教授, Osmond 曾受过他的指教,但他本人从未在金相方面做过研究) 的姓氏命名钢中的一种共析相变组织—Troostite, 即屈氏体。

    伟大的科学家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Osmond在发现β铁后, 认为这是钢在淬火后有很高硬度的本质。易言之, β铁很硬, 在高温生成后在急冷的淬火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了。显然, 这是错误的。但是Osmond 及奥氏, 后来还有Sauveur, 为此舌战群儒,斗争非常激烈, 我们在金相学史话(2) 中将对此作专门报道。但是, 这个失误与Osmond 的伟大贡献相比, 只不过是一块美玉中的一点瑕疵罢了。

    除了一百多篇论文外,Osmond 还写了两本有关金相的专著(1895, 1904) , 对金相学的普及推广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到了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 金相学就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了。下面从几个侧面举例说明:

    1. 学报开始出现

    金相学家 M etallograph ist (1898- 1903)

    国际金相学杂志 Internat ionale Zeitsch riftfubr Metallograph ie (1911- 1918)

    2. 大学中设金相学讲座或教授

    柏林工业大学在1910 年设金相学讲座, 1919年聘请H. Hanemann 任教授, 并出版金相图谱 Atlas MetallographICus, 影响深远。

    3. 金相学专著陆续出版

    H. Beh rens: Das m ik ro skop ische Gefubge derM etalle and L egierungen (1894). F. O smond, J. E.

    Stead: TheM ICro scop IC A nalysis of M etals (1904).

    P. Goerens: Einfubh rung der M etallograph ie ( 1906,战后版1948).

    C. H. Desch:M etallography (1910, 第六版1944).

    H. M. How e:M etallography of Steel and Cast Iron (1915).

    A. Sauveur: The Metallography and Heat Treatment of Iron and Steel (1916, 第六版1943).

    4.Fe-C 平衡图在1899 - 1900 问世(W. C.Roberts-A usten, H. W. Bakhuis-Roozeboom ) , 钢铁的相变与热处理有了理论的指导。

    5. 金相的研究从钢铁逐步延伸到其它合金系统中去, G. Tammann 开始按周期表系统地研究二元系合金(1903) , 把金相学进一步发展为金属学(即M etallkunde, 俄文的Металлкпиде) , 在德国哥丁根大学建立学派, 并出版“金属学教程”L eh rbuch derM etallkunde (1914, 第四版1932)。

    金相学的诞生已经一个多世纪了, 并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金相学也在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和扩大它的领域.

    首先, 观察手段的改进使金相学起了明显的变化。光学显微镜虽然有简单方便的优点, 但是它的分辨率不高, 仅能观察金相组织中几十微米尺度的细节。目前, 它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定量金相学, 也就是把光学显微镜配上电子计算机, 对显微组织的一些特征进行定量的分析。为了获得更高的分辨率以观察更细微的内部结构,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在三十年代初研制成功,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它的分辨率已接近或达到分辨单个原子的水平。后来, 为了观察凸凹不平的大块试样, 扫描电子显微镜又应运而生。这些电子光学仪器不但有极高的分辨率, 并且能进行微区电子衍射分析, 给出有关的晶体结构数据。不仅如此, 在配上X 射线谱仪及电子能量谱仪后, 还能进行小到几纳米范围的化学成分分析。由此可见, 这些电子光学分析仪器已经使我们对金属的显微组织结构的研究深入到原子的层次, 成为现代金相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现将金相学杂志Metallography 中1982 年发表的文章按主要观察手段及实验方法分类如下:

    光学显微镜:

    传统方法  5

    定量金相  4

    其  它  2 共11 篇

    电子显微镜:

    透射型   9

    扫描型    7

    电子探针  2 共18 篇

    当然, 在使用电子显微镜为主要观察手段的文章中也有一些用光学显微镜做低倍辅助观察。但是,使用电子光学仪器进行金相研究的趋势已经是无庸置疑的了。

    其次,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 金相学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并渗透到其它材料领域中去, 发展成为材料科学。在半导体材料的早期发展中, 不少金相工作者参予其事。位错等晶体缺陷的概念主要是在金属研究中形成的, 现在不但已经是半导体等晶体材料的一项质量指标, 并也在地质矿物学中开始受到重视。G. P. 区是合金的固溶体中在予沉淀过程中生成的溶质原子偏聚区, 现在这一名词也已在矿物研究中得到应用。合金强化也已应用到高分子材料中去。

    材料科学是新开辟的领域, 天地宽阔, 金相工作者肯定会为此作出应有的贡献。历史在发展, 金相学还在前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金相学也会不断以新的姿态出现!

0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加2积分,加2声望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