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B数学诺奖得主——彼得

快乐老家

  • 2005年数学诺奖得主——彼得




    彼得·拉克斯是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作为一名数学神童,他19岁时就参与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终于在79岁时,他获得了世界数学界的最高荣誉———阿贝尔奖。

    获奖后,拉克斯坦言说,他不会把它们乱花掉,因为他并不是很富。不过这些钱中的大部分将会花在科学研究上面。

    彼得·拉克斯引人注意,除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外,还因为作为原子弹的创造者之一,他保持了自己作为学者的批判风格,坚信“二战后期在日本投下原子弹是正确的”。

    数学界泰斗

    二战结束后,拉克斯重新返回大学深造,1949年,拉克斯在纽约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后他又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了一年。1951年,拉克斯在纽约大学获得教授职务,1963年任库兰特数学科学研究所计算及应用数学中心主任,1972年到1980年任库兰特研究所所长,其后任库兰特数学和计算实验室主任。

    在此期间,拉克斯在纯数学及应用数学方面均做出巨大贡献,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堪称世界数学界泰斗级的人物。拉克斯曾先后担任过美国数学学会主席、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计算和应用数学中心主任,他还身兼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黎科学院及苏联科学院等外籍院士等荣誉称号。

    1975年,拉克斯获得了美国数学会维纳应用数学奖,1983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应用数学奖,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7年因“在分析许多领域和应用数学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获沃尔夫奖,1993年获得斯蒂里奖的终身成就奖。

    今年,在拉克斯的荣誉室里又添加了耀眼的阿贝尔奖。

    5月24日,挪威首都奥斯陆,挪威王储哈肯亲王把2005年度的阿贝尔奖授予了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彼得·拉克斯。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并没有在数学领域设立奖项,而挪威的阿贝尔奖是世界数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这一奖项的奖金高达600万克郎(约78万欧元、98万美元)。

    感言数学开始走出封闭


    授奖典礼上,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指出了拉克斯获奖的原因———由于其“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中起到的奠基性贡献,以及在计算该类方程结果时做出的不懈努力。”

    挪威科学与文学院还表示,“拉克斯教授在数学领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研究贡献里,而且他的著作、他对教育事业付出的毕生心血,以及他在培养年轻一代数学家时体现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都在世界数学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接受阿贝尔奖后的致词中,拉克斯首先向挪威国王和挪威科学与文学学院表示了感谢,然后他高度赞扬了挪威人民创造了阿贝尔奖———“对普通人来说,数学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它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内生存,但阿贝尔奖为数学提供了一个窗口,可以让公众窥见它的力量和重要性。”

    坦言奖金不会“乱花”

    致词中,彼得·拉克斯还着重提到了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那里,我第一次加入到一个科学家团队中工作,也是第一次看到了数学的巨大威力。”拉克斯还提到了数学的无国界性,“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即使在冷战最黑暗的年代,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也都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我不知道该如何用这笔钱,”29日拉克斯在纽约曼哈顿的家中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不会把它们乱花掉,我并不是很富。不过这些钱中的大部分将会花在科学研究上面。”

    “厌烦”数学老师“无知”

    彼得·拉克斯,1926年出生于匈牙利。还是少年时代的他,就因为数学方面表现出的天赋而被称为神童。15岁时,拉克斯跟随父母移民美国,很快他的数学天分就展现出来,并在美国小有名气,同时他自己开始深深爱上美国的新生活。

    1941年11月,拉克斯与父母以及哥哥离开布达佩斯,那时他15岁。因为他们是犹太人,他们不得不离开纳粹控制下的欧洲。由于拉克斯的父亲是物理学家,美国大使馆发给了他们去美国的签证。

    他们全家坐火车穿过欧洲大陆,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上船到达美国。在火车穿越德国时,车厢里的德国军官曾让他们紧张万分。

    在纽约,拉克斯和哥哥上了当地的中学。拉克斯后来回忆说:“我在中学时根本不学数学,因为我比老师知道的要多很多。我当时最喜欢的是英文和美国历史,很快我就爱上了美国这个国家。当时我的历史课本上还配有精美的卡通插图,这是我在匈牙利从未见过的。”
    +关注 私聊
  • 醋老西

    第1楼2007/03/19

    19岁参与曼哈顿计划

    1943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启动,1945年,当时年仅19岁的“数学神童”拉克斯被特批参与“曼哈顿计划”,进入了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手下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当时的科学泰斗贝蒂、理查德·费曼,以及“氢弹之父”泰勒等人。与这些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共事的经历,为他后来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本人也因参与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而被载入史册。

    拉克斯说,当他拿到拉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报到通知时,他根本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当时的保密工作极为严密,没人知道未来的工作是什么。直到进了拉斯阿拉莫斯的大门之后,才有人告诉我,我们要用钚造一个炸弹,这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

    拉克斯还回忆说,“当我到拉斯阿拉莫斯时,原子弹的设计工作已进行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整个过程就像科幻小说一样,我此前读过的科幻小说并不多,但这一次我好像生活在科幻小说中一样。”

    坚持独特观点受关注


    拉克斯近期成为舆论关注的目标,除了他获得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外,还因为他近期一直在重复的一个观点:“我认为,二战末期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奥斯陆接受了阿贝尔奖后,拉克斯再次向路透社记者阐述了这种观点。此前,他还在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纽约时报》等有影响的媒体发表过类似观点。

    现在,第一代原子弹的创造者们大多已经去世,作为为数不多的“亲历者”,拉克斯的这个观点尤为引人注意。

    “1944年盟军在法国、挪威等地的登陆战进行得十分艰苦,希特勒的抵抗非常顽强,到1945年美军准备进行日本本土登陆作战的时候,美军已经意识到,接下来的战斗会‘更加血腥’。投下原子弹后,日本很快认输投降,一切也随之结束了。”拉克斯向路透社解释当时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的原因。

    拉克斯关于原子弹的说法见报后,引起了很大争议,但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观点。

    背景资料

    阿贝尔奖

    由于诺贝尔奖没有设数学奖,数学界长期以来没有一项荣誉能够与诺贝尔奖比肩,但2002年这一尴尬局面成为历史。

    2002年,挪威政府决定设立阿贝尔奖。阿贝尔是19世纪的挪威数学家,他的很多数学成就远远地走在了当时研究水平的前面。但因学术始终无法得到承认而贫病交加,未满27岁就因染上肺结核于1829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2002年是阿贝尔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阿贝尔,挪威政府出资设立了这一数学大奖,阿贝尔奖仿效诺贝尔奖,每年颁发一次,奖金额为600万挪威克郎,颁奖仪式在奥斯陆举行,以表彰世界最杰出的数学家。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虽然阿贝尔奖在评选规则及奖金数目上与诺贝尔奖已经很相似,但能否具有后者的权威性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