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CNS_17.032_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食品添加剂

  • CNS_17.032_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闫育嘉

    CNS_17.032_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摘要

    对羟基苯甲酸酯,俗名尼泊金酯,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高效、广谱性食品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衍生物是指各类对羟基苯甲酸酯及其盐的总称。1924年首次报道了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抗菌活性,1932年就被应用于食品中我国2002年3月已经批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先后批准对羟基苯甲酸酯钠应用于食品,涉及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调味品、腌制品、饮料、糖果、啤酒等诸多食品但有报道称其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影响内分泌,在化妆品中添加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9]。故限制并检测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酯;防腐剂;检测


    正文

    一、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理化性质

    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又名尼泊金酯,常温条件下为无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包括了其甲酯、乙酯、丙酯、异丙酯、丁酯、异丁酯、戊酯、庚酯、辛酯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易溶于醇,醚和丙酮,极微溶于水,沸点270-280℃,随着烷基碳链增大,水溶性变差。



    二、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应用

    对羟基苯甲酸酯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高效、广谱性食品防腐剂。1924年首次报道了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抗菌活性,1932年就被应用于食品中。

    对羟基苯甲酸酯衍生物的毒性比苯甲酸钠低得多,且pH应用范围广, 使用量约为苯甲酸钠的1/10,在pH为4~8时,其抑菌作用基本不受pH值的影响[1.2],对霉菌、酵母、细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化妆品、胶片、造纸、印刷、塑料加工等诸多领域。缺点是使用时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水溶性较差,常用醇类先溶解后再使用,同时价格也较高。

    我国2002年3月已经批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先后批准对羟基苯甲酸酯钠应用于食品,涉及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调味品、腌制品、饮料、糖果、啤酒等诸多食品


    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生化性质



    3.1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抑菌效果[2]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作用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 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 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和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抗菌活性主要是分子态起作用, 由于其分子内的羧基已被酯化, 不再电离, 而对位酚基的电离常数较小,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酯钠的抑菌作用在较宽的pH 范围内均有良好的效果。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抑菌机理在于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各

    种酶, 只有分子态的苯甲酸和山梨酸能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细胞发挥抑菌活力

    对羟基苯甲酸酯或对羟基苯甲酸酯钠防腐剂在溶液pH为8时,仍有60%以上呈分子状态。在电离率为50%时,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酯钠防腐剂溶液的平均pH为8.2左右。苯甲酸和苯甲酸钠防腐剂的抗菌最适pH为2.5~4.0,山梨酸、山梨酸钾防腐剂的抗菌最适pH不高于5.0,而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酯钠防腐剂在pH4~8范围内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随着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酯钠中R烷基碳链的增大,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酯钠的毒性降低,抗菌活性增大,其中R为C11、C12的具有最大的抗菌活性。这是因为R烷基碳链越长,亲油性越强,菌体对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吸附量也越大,因而抗菌活性也越大。

    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酯钠对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由于它具有酚羟基的结构,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也较好。对羟基苯甲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酯钠的总体抗菌活性比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强得多,同时,克服了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对产酸细菌作用弱,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对细菌作用弱,特别是对厌气性芽孢形成菌及嗜酸杆菌几乎无效的缺点。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复配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酵母菌抑菌性能的影响。[1]

    于真菌与细菌,随着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浓度增大,抑菌圈也随之增大,且随对羟基苯甲酸酯中的烷基碳原子的增加,其抑菌强度也在增加,如结果所见其样品质量分数为0.5%尤其明显。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间复配对五种菌的抑制率比单酯要强,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两酯复配体系的广谱性与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三酯复配体系的相比,大部分并无多大差别,从侧面说明并不是三酯复配均大于两酯,抑菌性能更佳。在此次探究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212的抑菌广谱性相对最佳。[2]



    3.2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毒理学作用

    3.2.1代谢途径[9]

    皮肤吸收的对羟基苯甲酸酯被酯酶代谢,吸收效果随酯链长度增加而降低,脂溶性溶剂降低皮肤吸收效果,渗透促进剂增加渗透。吸收后,对羟基苯甲酸酯与其代谢物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主要代谢物是对羟基苯甲酸(PHHA),大部分以p-hydroxyhippuricacid(PHHA,PHBA的甘氨酸结合物形式排除体外。经口摄入后,对羟基苯甲酸酯在肠和肝中被酯酶代谢,通过尿液、胆汁和粪便排泄。

    对羟基苯甲酸酯作为母体化合物或代谢物PHBA的甘氨酸、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盐缀合物从尿液中排出。从长期给药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表明,苯甲酸酯不会在体内积累,即使在静脉给药后,苯甲酸酯的血清浓度也会迅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

    3.2.1毒理学作用

    有文献指出,血液中游离的对羟基苯甲酸酯和PHBA对雌激素的影响可能超过儿童的雌二醇水平,但是对羟基苯甲酸酯和PHBA的血液浓度的不好确定。[9]

    有研究表明,断奶后哺乳动物暴露于苯甲酸丁酯对睾丸激素的分泌和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有不利影响,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激素分泌和男性生殖功能也有不利影响。3周龄大鼠给予尼泊金丙酯,分为4组,每组8只,剂量分别为0.00、0.01、0.10和0.01。4周后死大鼠,测定睾丸、附睾、前列腺、精囊和包皮腺的重量。在任何研究小组中,苯甲酸丙酯对器官重量均无治疗相关影响。附睾尾精子储量和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0.10%及以上剂量时差异显著。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各组睾丸的日精子产量及其效率均显著降低。血清睾酮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且在最高剂量组下降显著。这种影响的暴露水平与欧盟和日本的苯甲酸酯可接受日摄入量上限(10mg/kg体重/天)相同。[6]

    有研究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酯在雌激素敏感性MCF7人乳腺癌细胞培养物中雌激素活性,其可以取代MCF7细胞质受体中的[3H]雌二醇,还能够促进雌激素基因的表达以及这些细胞的增殖,这种活性可以被纯抗雌激素ICI 182,780抑制,表明这种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在人体细胞中也可以检测到雌激素作用。[5]

    有研究指出,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可能与线粒体衰竭有关,依赖于诱导膜通透性的改变,伴随线粒体去极化和通过氧化磷酸化消耗ATP。当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的药物作用于受损的皮肤时,就会发生过敏。有报道摄入对羟基苯甲酸酯的过敏反应,但缺乏严格证据。[10]

    四、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检测

    目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12]、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等。已报道的文献方法大多针对基质较单一的样品,且只测定其中少数几种对羟基苯甲酸酯,同时测定基质复杂食品中多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报道较少。周建科等用液相色谱法检测食醋中的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取得不错的效果;曹淑瑞等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中6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以固相萃取对样品进行净化,成本较高。有关同时测定酱油、豆瓣、腐乳等基质发酵调味料中6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鲜见报道。[3,4]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使用方波伏安法和多路校准同时测定未进行预处理的甜味剂样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11]

    五、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标准

    5.1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3]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

    p-hydroxy benzoates and its salts (sodium methyl p-hydroxy benzoate,ethyl p-hydroxy benzoate,sodiumethylp-hydroxybenzoate)

    CNS号 17.032,17.007,17.036

    INS号219,214,215

    功能 防腐剂

    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04.01.01.02

    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

    0.012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04.01.02.05

    果酱(罐头除外)

    0.25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04.02.01.02

    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

    0.012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07.04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糕点馅)

    0.5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10.03.02

    热凝固蛋制品(如蛋黄酪、松花蛋肠)

    0.2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12.03

    0.25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12.04

    酱油

    0.25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12.05

    酱及酱制品

    0.25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12.10.03.04

    蚝油、虾油、鱼露等

    0.25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14.02.03

    果蔬汁(浆)类饮料

    0.25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

    14.04

    碳酸饮料

    0.2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

    14.08

    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0.25

    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

    5.2 GB30601—2014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14]

    5.2.1感官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或近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


    状态

    粉末

    5.2.2理化指标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以干基计),w/%

    98.5~101.5

    水分,w/%

    5.0

    pH(1 g/L水溶液)

    9.5~10.5

    氯化物(以Cl计),w/%

    0.035

    硫酸盐(以SO4计),w/%

    0.030

    杂质


    对羟基苯甲酸,w/%

    4.0

    其他单一杂质,w/%

    0.5

    其他单一杂质之和,w/%

    1.0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通过试验

    铅(Pb)/(mg/kg)

    2


    5.3 GB30602—2014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15]

    5.3.1感官要求

    检 验 方 法

    色泽

    白色或近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


    状态

    粉末

    5.3.2理化指标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含量(以干基计),w/%

    99.0~103.0

    水分,w/%

    5.0

    pH(1g/L水溶液)

    9.5~10.5

    氯化物(以Cl计),w/%

    0.035

    硫酸盐(以SO4计),w/%

    0.030

    杂质


    对羟基苯甲酸,w/%

    4.0

    其他单一杂质,w/%

    0.5

    其他单一杂质之和,w/%

    1.0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通过试验

    铅(Pb)/(mg/kg)

    2


    5.4 GB1886.31-2015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6]

    5.4.1感官要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色泽和状态,嗅其气味,尝其滋味


    状态


    结晶粉末


    气味


    臭或有轻微的特殊香气


    滋味


    微苦,灼

    5.4.2理化指标

    对羟基苯甲酸乙(C103含量(以干基计),w/%

    99.0~100.5

    熔点/℃

    115118

    游离酸(以对基苯甲酸计),w/%

    0.55

    氯化物(以Cl计),w/%

    0.024

    硫酸盐(以SO4计),w/%

    0.50

    干燥减量w/%

    0.50

    灼烧减量w/%

    0.05

    砷(As)/(mg/kg)

    1.0

    重金属Pb)/(mg/kg)

    10.0


    5.5 GB5009.3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17]



    5.5.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气相色谱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酱油、醋、饮料及果酱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测定。

    5.5.2 原理

    试样酸化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用乙醚提取,浓缩近干用乙醇复溶,并利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 相色谱法进行分离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5.5.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 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5.5.3.1 试剂

    无水乙醚 (C2H5OC2H5):重蒸。

    无水乙醇(C2H5OH):优级纯。

    盐酸 (HCl)。

    氯化钠(NaCl)。

    无水硫酸钠(Na2SO4)。

    碳酸氢钠(NaHCO3)。

    5.5.3.2 试剂配制

    饱和氯化钠溶液:称取40g氯化钠(3.1.4)加100 mL 水充分搅拌溶解。

    碳酸氢钠溶液(10g/L):称取1g碳酸氢钠(3.1.6),溶于水并稀释至100 mL。

    盐酸溶液(1∶1):量取50 mL 盐酸(3.1.3),用水稀释至100 mL。

    5.5.3.3 标准品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C8H8O3),纯度≥99.8%。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C9H10O3),纯度≥99.7%。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C10H12O3),纯度≥99.3%。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C11H14O3),纯度≥99.7%。

    5.5.3.4 标准溶液配制

    单个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储备液(1.00 mg/mL):准确称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标准物质各0.0500g于5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置4℃左右冰箱保存,可保存1个月。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中间液(100μg/mL):分别准确吸取单个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储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临用时配制。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工作液1~5:分别吸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中间液0.40mL、1.0mL、2.0mL、5.0mL、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并定容。此即为4.0μg/mL、

    10.0μg/mL、20.0μg/mL、50.0μg/mL、100μg/mL的标准工作液1~5的浓度,临用时配制。

    3.4.4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工作液6和标准工作液7(200μg/mL、300μg/mL):分别吸取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储备液(3.4.1)2.0mL、3.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临用时配制。

    5.5.4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天平:感量0.1 mg和1 mg。

    旋转蒸发仪。

    涡旋混匀器。

    5.5.5分析步骤

    5.5.5.1试样制备

    5.5.5.1.1 试样处理

    5.5.5.1.1.1 酱油、醋、饮料:一般液体试样摇匀后可直接取样。称取5g(精确至0.001g)试样于小烧杯中,并转移至125 mL 分液漏斗中,用1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次洗涤小烧杯,合并洗涤液于125mL 分液漏斗,加入1 mL1∶1 盐酸酸化,摇匀,分别以75 mL、50 mL、50 mL 无水乙醚提取三次,每次2 min ,放置片刻,弃去水层,合并乙醚层于25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再分别以碳酸氢钠溶液30 mL、30 mL、30 mL 洗涤三次,弃去水层。用滤纸吸去漏斗颈部水分,将有机层经过无水硫酸钠(约20g)滤入浓缩瓶中,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近干,用氮气除去残留溶剂,准确加入2.0 mL无水乙醇溶解残留物,供气相色谱用。

    5.5.5.1.1.2 果酱:称取5g(精确至0.001g)事先均匀化的果酱试样于100 mL 具塞试管中,加入1 mL

    1∶1盐酸酸化,10 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涡旋混匀1 min~2 min,使其为均匀溶液,再分别以50 mL、

    30 mL、30 mL 无水乙醚提取三次,每次2min ,用吸管转移至25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 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再分别以碳酸氢钠溶液30 mL、30 mL、30 mL 洗涤三次,弃去水层。用滤纸吸去漏斗颈部水分,将有机层经过无水硫酸钠(约20g)滤入浓缩瓶中,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近干,用氮气除去残留溶剂,准确加入2.0 mL 无水乙醇溶解残留物,供气相色谱用。

    5.5.5.2仪器参考条件

    色谱柱:弱极性石英毛细管柱,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30 m×0.32 mm

    (内径),0.25μm(膜厚),或等效柱。

    程序升温条件



    阶段名称


    升温速率℃/min


    温度℃


    保持时间min


    初始阶段





    100


    1.00


    阶段1


    20.0


    170





    阶段2


    12.0


    220


    1.00


    阶段3


    10.0


    250


    6.00


    进样口:温度220 ℃;进样量1μL,分流比10∶1(分流比可根据色谱条件调整)。

    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60 ℃。

    载气:氮气,纯度99.99 %,流量2.0mL/min,尾吹30mL/min(载气流量大小可根据仪器条件进行调整)。

    氢气:40 mL/min;空气450 mL/min(氢气、空气流量大小可根据仪器条件进行调整)。

    5.5.5.3标准曲线的制作

    将1.0μL 的标准系列工作液(3.4.3、3.4.4)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中,测定相应的不同浓度标准的峰面积,以标准工作液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5.5.4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1.0μL 的试样溶液(5.1.1.1、5.1.1.2)注入气相色谱仪中,以保留时间定性,得到相应的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液中组分浓度;试样待测液响应值若超出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应用乙醇稀释后再进样分析。

    5.5.6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对羟基苯甲酸含量按计算:

    式中:

    ——试样中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c ——由标准曲线计算出进样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

    V ——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f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转换为对羟基苯甲酸的换算系数;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说明:0.9078——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转换为对羟基苯甲酸的换算系数;0.8312——对羟基苯甲酸乙酯转换为对羟基苯甲酸的换算系数;0.7665——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转换为对羟基苯甲酸的换算系数;0.7111——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转换为对羟基苯甲酸的换算系数。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5.5.7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5.5.8其他

    当试样量为5g(精确至0.001g)、定容体积为2.0 mL 时,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方法定量限(LOQ)为2.0 mg/k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检出限(LOD)为0.6 mg/kg。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标准溶液色谱图



    说明:

    5.804 min——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6.284 min——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6.983 min——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7.722 min——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结论

    (不少于2500宋体小四1.5倍行距


    参考文献



    [1] 邓明玉,邓金生,彭仲瑶,禤颖怡,刘蕤,何秋星.尼泊金酯及其复配物的抑菌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9,46(14):51-54.

    [2] 杨寿清.对羟基苯甲酸酯衍生物的抗菌活性及其发展趋势[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4(04):25-29.

    [3] 李佳峻,杨春林,胡强,吴蔚.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发酵调味料中六种尼泊金酯类防腐剂方法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3,38(10):84-87.

    [4] 刘星,谢鹏,廖夏云,邓玉秀,冯婷,陈宁周,杨黎.不同方法检测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7):6034-6039.

    [5] J.R Byford, L.E Shaw, M.G.B Drew, G.S Pope, M.J Sauer, P.D Darbre,Oestrogenic activity of parabens in MCF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The Journal of Steroi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Volume 80, Issue 1,2002,Pages 49-60,ISSN 0960-0760,https://doi.org/10.1016/S0960-0760(01)00174-1.

    [6] S Oishi,Effects of propyl paraben on the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Volume 40, Issue 12,2002,Pages 1807-1813,ISSN 0278-6915,https://doi.org/10.1016/S0278-6915(02)00204-1.



    [7] Domínguez, J.R., Mu?oz-Pe?a, M.J., González, T. et al. Parabens abatement from surface waters by electrochemical advanced oxidation with boron doped diamond anodes. Environ Sci Pollut Res 23, 20315–20330 (2016). https://doi.org/10.1007/s11356-016-7175-2

    [8] Bahruddin Saad, Md. Fazlul Bari, Muhammad Idiris Saleh, Kamarudzaman Ahmad, Mohd. hairuddin Mohd. Talib,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reservatives (benzoic acid, sorbic acid, ethylparaben and propylparaben) in foodstuff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Volume 1073, Issues 1–2,2005,Pages 393-397,ISSN 0021-9673,https://doi.org/10.1016/j.chroma.2004.10.105.

    [9] Julie Boberg, Camilla Taxvig, Sofie Christiansen, Ulla Hass,Possible endocrine disrupting effects of parabens and their metabolites,Reproductive Toxicology,Volume 30, Issue 2,2010,Pages 301-312,ISSN 0890-6238,https://doi.org/10.1016/j.reprotox.2010.03.011.

    [10] M.G. Soni, G.A. Burdock, S.L. Taylor, N.A. Greenberg,Safety assessment of propyl paraben: a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Volume 39, Issue 6,2001,Pages 513-532,ISSN 0278-6915,https://doi.org/10.1016/S0278-6915(00)00162-9.

    [11] Maria S.R. Dantas, Anabel S. Louren?o, Amanda C. Silva, Kátia M. Bichinho, Mario C.U. Araujo,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ethyl, ethyl, propyl, and butyl parabens in sweetener samples without any previous pretreatment using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and multiway calibration,Food Chemistry,Volume 365,2021,130472,ISSN 0308-8146,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1.130472.

    [12] Xiaoyun Ye, Amber M. Bishop, Larry L. Needham, Antonia M. Calafat,Automated on-line column-switching HPLC-MS/MS method with peak focusing for measuring parabens, triclosan, and other nvironmental phenols in human milk,Analytica Chimica Acta,Volume 622, Issues 1–2,2008,Pages 150-156,ISSN 0003-2670,https://doi.org/10.1016/j.aca.2008.05.068.

    [13] 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14] GB30601—2014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

    [15] GB30602—2014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

    [16] GB 1886.31-2015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17] GB 5009.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