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分享】Y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余泽兰

快乐老家

  • 余泽兰

    (1893—1956)

    余泽兰,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长期致力于大学的化学教育工作,编译了大量教材,培育了大批人才。他从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化学拓展到实用技术领域,在农业化学、食品化学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余泽兰,又名余兰圆,曾用名余馥庭,1893年6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路上乡一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10岁时便过继到在闽侯经商的族叔余祖裕(字仰山)家,他的籍贯亦随之改为福建闽侯。余祖裕夫妇待他如亲生骨肉,虽然经营的是小本生意,但是仍然供养余泽兰上学读书。余泽兰自幼聪慧好学,学习成绩优异,顺利地考入了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8年他于该校毕业,被选派到美国公费留学。在美国留学的4年半中,他先后在约翰霍布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从此开始了在化学领域里的辛勤耕耘。

    以教书为业,编译大量化学教材

    20年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在国际社会中均属落后状态。余泽兰决心振兴中国化学事业,他选择了教书育人的道路。1924年回国后,他一直奋斗在教育岗位,南北辗转受聘于十几所高等院校,讲授过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生物化学、营养化学、农产分析、农产制造、酿造学、土壤学、肥料学等多门课程,在当时化学教育界有较高的声望。在他所指导的学生和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了化学界的知名教授、学者。

    在教学生涯中,余泽兰翻译、写作了大量专业教材。在授课中,他注意到当时的教材多采用西文原本,中文的化学教材十分匮乏,学生往往因外文水平的障碍而费时多、收益少,于是,他在课余积极从事翻译工作,并结合自己教学和科研的实际经验,编写中文教材。正如他在《实用有机化学》一书的序言中所述:“东西洋各强国工厂林立,致力制造、输出之食品、织物、染料、炸药、药品及化妆品亦无一而非有机化合物也。吾国今日尚欲转贫弱为富强,非先发展化学工业不成功。欲图化学工业之发展,不可不先提倡及推广有机化学教育。吾国化学教育虽已兴办甚久,但有机化学教本尚付阙如。兰(余泽兰)在国内专任化学教授已十余年,当趁课余之暇,搜集泰西各名人之有机化学出版品,加以校读及比较,并择善者而译焉。”他所编写的教材,有不少已经出版并作为当时的适用教材或化学实验的指导用书,有的还被再版使用。如他在东北大学时编译的《实用化学》一书,自1931年出版后,连续5年,年年再版发行;1934年出版的《最新定性分析》也被两度再版。1935年出版的《农产分析与工业分析》是他在河北省立农学院时编写的。他写道:“分析化学之意义及用途甚为广大,需求日益增多。……西哲有言,农产分析及工业分析可为化学学生立身致用之砥柱,……近年来,吾国工商业及其监督机关已由萌轫时代而入茂盛时期。但分析化学人才及教材深感缺乏。兰本十余年之教学及研究经验,集成斯篇以为有志于斯道者之津梁。”(原书《序言》)。该书既可用做教材,又可作为农业研究所、商品检验所等化验室指导分析用书。再如,他与荣甫合译的《有机化学实验》一书,曾先后10余年被多所院校用作教科书及参考书。他一生共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大多数是为教学需要而编译、写作的。

    +关注 私聊
  • 黄鹤楼

    第1楼2007/04/02

    积极从事科研,改进分析方法

    余泽兰是中国早期化学界的专家之一,其工作领域涉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等多方面。生前为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学会会员。1933年在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年会上,他宣读了论文《羊角椒之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是大会宣读的7篇论文之一;会上他还提出了“请教育部在注重农医工案须先特别增加经费充实各化学室设备”的提案,为大会所提出的18项提案之一。他还被推举为《化学》杂志的第一批(12名)编委之一。

    在教学工作的同时,余泽兰很重视化学实验和研究工作。一方面,他及时地将国外的化学学术成果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同行,并不断吸取国外新知识充实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他又积极参与化学科研工作。为了学习和研究国外化学方面的新成果,他学习并掌握了英语、德语、日语、俄语4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进行翻译和写作。他所发表过的中、外文学术论文共计百余篇。文章涉及面较广,侧重于分析化学方面。

    早在1923年,余泽兰就提出了植物油的新的测定方法,并于同年在美国化学会志上摘要发表。

    1927年发表的《护生素》一文,表明了他是在中国介绍并阐述“护生素”(即今维生素)的先驱学者之一。

    1930年他提出的《分析铝铁组金属之新系统》,与诺伊斯(A.N0yes)系统比较,既节省时间,又不用另外手续除去磷酸根、钴根,鉴别法较诺伊斯快得多,且鉴别较为可靠、分析结果较为准确。

    在1932年发表的《酸根分析新系统》一文中,他改良了诺伊斯的酸根分析系统,将一切普通酸根分为5组,即碳酸根组、氯化根组、磷酸根组、硫酸根组及氯酸根组,并详细论述了各组内的酸根的区分及鉴定方法。

    在《羊角椒之分析》一文中,他根据大量实验事实,建议用无水酒精作为分析羊角椒的提取剂,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鉴定方法,来测定羊角椒各部分的含氮量。

    他还根据进出口及商品检验的需要,提出了关于花生油定量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6大优点,克服了以往铅皂盐和乙醚方法的弊端。

    将化学理论拓展到实用技术领域

    在教学和科研中,余泽兰一贯重视将化学理论运用于实用技术,密切关注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和技术问题。1935年他和张国维共同编译的《百种有机化合物之制法》,就是一部对制造有机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参考书。原文是德国著名化学家费歇尔(E.Fischer)的著作,共提出了有机化合物的90种制法。后来德国化学教授海费立(B.Helferich)删去原著中14种制法,又增进9种新的制作方法。余泽兰认为,有机化学在中国仅处于萌芽时期,方法的介绍不妨越多越好。故将原著的90种方法酌改为91种,再加上海费立所增加的9种,共计介绍了100种制法。

    在多年执教于农业院校的过程中,余泽兰将分析化学的知识用于农业和食品业,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发表过《北平及保定牛乳的化学分析》、《高梁制酒精及从高梁酒中提取酒精的方法》、《保定土壤之化学分析》、《哈斯蟆之糖磷化蛋白质》等多篇论文。

    余泽兰还亲自投身于化工实业,在担任教授工作的同时,兼职校外工厂,参与、指导过多种化工产品的制做。如1942—1943年,他兼任东直门内文化工厂化学顾问,为该厂各种化工产品的制造工艺提供咨询。该厂的产品有酸、碱、盐等无机药品,指示剂、显影剂等有机药品,以及用于制革或鞣皮的单宁膏。1944—1945年,他兼任位于北京天桥的利达制碱厂技师,指导该厂用西山石灰石、大同烟煤以及汉沽芒硝生产碳酸钠。1946—1947年,他曾在北平市公用局兼任技师,当时公用局接收了朝阳门外敌伪制冰厂(接收后改归北平市企业公司),便聘任他为该厂的厂长及工程师。

0
    +关注 私聊
  • 黄鹤楼

    第2楼2007/04/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余泽兰积极地参加了新中国的教学改革工作,并参与了国家卫生部主持的全国《生物化学名词汇编》的审定工作。1956年11月,正当他竭尽全力投入工作之时,却因患糖尿病医治无效,于1956年11月22日与世长辞。但是,他为化学教学与科研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留在人世间。

    简历

    1893年6月11日 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县。

    1918年 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

    1919年 获美国约翰霍布根大学科学学士。

    1920年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农艺化学硕士。

    1422年 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农艺化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研究人员。

    1923—1924年 美国嘉达惠公司研究师及分析主任。

    1924—1926年 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26—1927年 中州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

    1927—1931年 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

    1931—1935年 河北省立农学院化学教授。

    1935—1936年 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主任、教授。

    1936—1937年 北平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酿造学教授。

    1938—1939年 中国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

    1939—1945年 北京大学理学院、工学院化学系主任、教授。

    1945年 临时北京大学化学教授。

    1946年 北洋大学(北平部)化工系教授。

    1947—1948年 河北省立农学院化学教授。

    1948—1950年 河北省立医学院化学教授。

    1950—1956年 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教授。

    1956年11月22日 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A.W.Thomas,Chai-LanYu.Determination of The Mixture of Arachidic and Lignoceric Acids in Peanut Oil by Means of Magne-sium Soaps J.Am.Chem.Soc.,1923,45:113—128.

    2 A.W.Thomas,Chai-LanYu.New Qualitative Test for Rope and Tung Oils. J.Am.Chem.Soc.,1923,45:129—130.

    3 余泽兰.护生素.科学,1927,11(8):1098—1107.

    4 余泽兰.花生油的新的快的而且较准确的定量分析法.科学,1929,13(8):1073-1091.

    5 余泽兰.分析铝铁组金属根之新系统.科学,1930,14(6):810—820.

    6 余兰圆编译.勃—康(〔美〕Black and Connant)实用化学.沈阳:东北大学工学院,1931.

    7 余兰圆.酸根分析新系统.科学,1932,16(12):1784—1797.

    8 余兰圆.定性分析实验教本.保定:河北省立农学院,1933.

    9 余兰圆.荣甫.羊角椒之化学成分及生理作用.保定:河北省立农学院,1933.

    10 余兰圆.最新定性分析.北平:大学出版社,1934.

    11 余兰圆.印那林(余兰圆修改法).化学,1934,1(2):202.

    12 余兰圆.最新修改之铝铁金属之根之分析系统.工学季刊,1934,1(3):15—28.

    13 余兰圆.护生素(Vitamine)与农民健康之关系.河北通俗农刊,1934,创刊号:90—105.

    14 余兰圆.农产分析及工业分析.北平:大学出版社,1935.

    15 余兰圆,张国维编译.百种有机化合物之制法.北平:大学出版社,1935.

    16 余兰圆译.实用有机化学(〔美〕Hill,George Albert Kelley,Louise).北平:大学出版社,1935.

    17 余兰圆编译.实用化学.北平:大学出版社,1935.

    18 余兰圆,荣甫.羊角椒之分析.河北农林学刊,1935,1:103—114.

    19 余兰圆.高梁制酒精及从高梁酒中提取酒精之方法.河北农学院二周年及四周年纪念刊,1935.

    20 余兰圆.最新定量分析.北平:北京图书公司,1936.

    21 余兰圆.化学实验室中各种意外事故之救急及提防方法.北平: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40.

    22 余兰圆,荣甫译.有机化学实验(〔美〕Adans,Roger Johnson, John Raver).北平:北京大学工学院,1946.

    23 余兰圆,荣甫译.有机化学实验.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52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