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讨论】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应聘搓澡工?

人在职场

  • 不久前,北京一家大型休闲健身集团面向在校大学生招聘实习生,要求报名者将13家下属企业,包括洗浴中心、酒店的20个岗位轮番体验一遍,每个岗位需做足40小时。短短4天,企业收到5000多份上岗申请,其中约四成应聘搓澡实习生。
    5月9日天津电视台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有观点的冲突,总结一下观点:
    1.欣慰型: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而高兴,我们一直呼吁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成为普通劳动者,要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而大学生去应聘搓澡工,正表明他们正在转变就业观念,确定自己合理的就业定位吗?

    2.另类思考型:认为这不是大学生在转变就业观念。一方面,是洗浴中心在用“大学生”进行“炒作”,否则聘请一个“搓澡工”,用得着打出“要求大专以上”的学历吗?另一方面,大学生原本可能根本就不愿意从事这等“活计”,只不过看在每小时补助58元的“高价”份上,为这五斗米折了腰——每小时58元,一天8小时,就可补助464元!

    3.悲哀型,认为所谓的“观念进步”,还不如说是“悲哀”。其“悲哀”范围包括大学生自身、学生家长、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大学生要为自己因为58元一小时的补助去工作从而“失去崇高理想”而悲哀,学生家长要为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出息”却没料到孩子最终做了这样的事情而“悲哀”,高等教育要为自己培养的人才不去成为社会知识精英、经济精英却在澡堂搓澡而悲哀,社会要为大学生人才资源的浪费而悲哀。

    你是那种观点呢?请讨论!!!
    相关报道如下:
    +关注 私聊
  • 风行

    第1楼2007/05/10

    不久前,北京一家大型休闲健身集团面向在校大学生招聘实习生,要求报名者将13家下属企业,包括洗浴中心、酒店的20个岗位轮番体验一遍,每个岗位需做足40小时。短短4天,企业收到5000多份上岗申请,其中约四成应聘搓澡实习生。

      大学生愿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是件好事,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真正踏上搓澡岗位的却只有一人。

      报名人数和上岗人数为啥反差这么大?大学生应聘搓澡实习生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上周,记者费尽周折,终于在北京西郊一家洗浴中心,“守”到唯一的“大学生搓澡工”小周。

      看重企业的整个职业培训体系

      下午3时,小周从洗浴中心“男宾区”走出来。白马褂、裤衩、拖鞋,胳膊上搭一块毛巾,双颊通红。如果不是胸前挂着“大学生实习生”标牌,看上去跟服务生没什么两样。

      一听说记者的身份,小周皱眉,转身就走。走出几步,他又回头,说:“我是来实习的,不是来工作的。”知道记者等了2个小时,他换好衣服,坐回原位,称“马上要回学校上课,只有半小时”。

      小周是一所农业大学管理系的大三学生。1个月前,他在网上看到招聘启事,觉得轮岗实习很新鲜,就报名了。他很排斥“大学生当搓澡工”这种说法。“我看重企业的整个职业培训体系。当搓澡工只是第一步,是一种锻炼方式。”

      说着说着,他拿出一张报纸,头条新闻是“上千大学生争当搓澡工”。“我收集了很多报道,大部分只说大学生想当搓澡工,对轮岗实习的计划一笔带过,甚至根本不提。这误会了我们的想法。”小周折好报纸,放进背包。包里,还有一本《卡耐基职业指导》。

      “网上讨论得很激烈,有不少人骂我们。当初我要求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还觉得挺自豪的,怎么现在好像成了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他不解地问。

      这点事都做不好,将来做不了大事

      尽管被各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宁,小周并不打算放弃实习计划。没课的时候,他就坐40分钟的公交车赶到洗浴中心上班。

      小周的老家在河北,他是家里的小儿子,平时很少做家务,连衣服都不洗,“攒起来带回家让妈妈洗”。学当搓澡工之前,他“只给自己搓过背”。刚进搓澡房,很不适应。“客人们都光着身子,我很怕看他们,更怕他们看我。”

      先熟悉环境。换衣区、消毒区、休息区、用品区一一分清。“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拿什么东西,都有规定。”进搓澡房后,先用热水反复冲几次大木板床,然后铺上浴巾。

      再学缠毛巾。搓澡前,先在胳膊上缠条毛巾,再往毛巾上套一次性搓澡巾。“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一开始我怎么都缠不好,缠松了,搓澡巾容易掉下来;缠紧了,自己又不舒服,没法用力。”小周说,“师傅手把手示范了好几遍,我花了2个小时才勉强过关。”

      小周说,学当搓澡工锻炼了意志力。“一站就是几小时,重体力劳动。有时花了很大力气,客人也未必满意。我一直告诫自己,要是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将来肯定做不了大事。”

      被客人说“脑子有病”,差点落泪

      最难堪的,不是客人不满意,而是被人认出来。

      有一次,一个客人发现小周戴的标牌,突然大声嚷嚷:“你一个大学生,到这里给别人搓脚丫子,脑子有病吧。”小周当时差点哭了出来。“我跟他解释,自己只是想多一次锻炼的机会。后来,他说很佩服我的勇气,第二天还专门点我帮他搓澡,可惜我当时还没有学会。”

      小周说,当了几天搓澡工,他已经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有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也有普通公务员。跟他们聊天,收获蛮大的。”他现在觉得,搓澡房就是一个既现实又精彩的“小社会”,“里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将来参加工作后,我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能提前接触社会,挺好的。”

      渐渐地,小周发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强了。“刚开始把实习标牌别在衣角,生怕被别人看见。现在,大大方方别在胸前。进搓澡房也不扭扭捏捏了,别人议论什么,我不在乎。”

      实习单位太难找,当搓澡工不是为钱

      “实习单位太难找了。”大二暑假,小周想找单位实习,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以前只听说工作难找,没想到实习也这么难。”有些单位一看他是农业大学的,问也不问,直接拒之门外。“招聘会上,有的企业当着我的面把简历扔进了垃圾桶。”

      小周做搓澡工,每小时能赚58元。这是所有实习岗位里待遇最高的。这家企业实行“倒金字塔”补助方案,职位越高补助越低,总经理助理每小时补助只有1元。有网友认为“这么多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就是奔着钱去的”,小周对此愤愤不平:“我当搓澡工不是为了钱。”

      “我计划好了,先做搓澡工,再做前台接待、文案或者采购,然后试试总经理助理。反正要把企业各个岗位都体验一遍,这是多么难得的经历。假如我现在不好好实习,不多积累一些经验,将来很可能找不到喜欢的工作。”

      小周介绍,按规定修满20个工种、800个学时后,可获企业颁发的认证证书,以后再来应聘,可享有优先权。“这也是吸引我来实习的原因。”

      【记者手记】

      请尊重大学生自己的选择

      每到求职季节,常会听到两种声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时,“眼高手低”“期望值太高”的指责不绝于耳;大学生放下身段,做搓澡工、卖糖葫芦、修自行车时,又有人说“丧失尊严”“浪费资源”“辜负国家培养”。

      一些大学生为了找工作,不辞辛苦,毫无怨言,他们认为“付出努力才能收获经验”。资深人事经理窦先生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正在改变,变得更务实、更理性。大学生愿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合理规划未来,是好事。

      然而,当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时,一些不健康的、偏激的、甚至歪曲事实的舆论却阻碍他们做出理性选择。媒体的片面报道,网友的随意评论,压力大得让大学生迈不开脚步。

      大学生当搓澡工,是个人的选择,别人不能妄加指责。如果在网上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批评,对人,缺乏起码的尊重,于己,缺乏起码的素质。

      而一些媒体,也应该尊重大学生的选择,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这也许是“大学生当搓澡工”这则新闻带来的更现实的意义。

      【焦点关注】

      许多应聘大学生为啥改变初衷?

      这家集团的负责人宋女士称,一些媒体的报道给招聘计划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来有些大学生已排好上岗时间表,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学生,但现在,大部分人退出了。不少大学生跟企业再三强调:千万不能向媒体透露学校名字和自己的联系方式。

      在采访小周前,记者打过很多电话,试图联系应聘大学生,都失败了。一名在北京花园路浴场学当捏脚工的女大学生通过企业告诉记者:“媒体登了我的照片,生活全被打乱了,现在最担心被父母知道。”

      招聘会当天,大学生的表现不是这样。《新京报》记者王荟对本报记者说,当天她采访了20多名大学生,大都乐意接受采访。他们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看重轮岗实习的机会;二是愿从基层做起,包括搓澡工、捏脚工、洁厕员等。“他们虽然对工作难度估计不足,想法较简单,但都很有热情和干劲。”

      短短几天,反差为何如此大?原因是:

      ■有些报道曲解了大学生的用意,单纯把大学生与搓澡工画等号。报道只说“大学生想当搓澡工”,而对整个实习计划、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故意避而不谈。

      ■网上的议论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网友认为,搓澡工是低贱的工作,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不应该放下尊严。还有人直接说:“大学生做搓澡工是作践自己。”家长也给孩子施加了很大压力。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女大学生本来在报名当天就要上岗,结果媒体报道后,她的父母打电话到这家集团说:“我女儿没那么不值钱。”

0
    +关注 私聊
  • 风行

    第2楼2007/05/10

    一种评论:
    几千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其中不乏名校才子,全社会一片叫好,我却实在不明白好在何处,是我思想落后,还是其他什么……

    如果大学生是去参加搓澡工,那为什么要花去不菲的学费和十几年的含辛茹苦,如果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话,现在应该有了一笔说的过去的存款了,更为重要的是比现在一定更为胜任搓澡工的职责,那上大学的意义何在?我们也没发现西方或那个国家让他们的大学生去做搓澡工,那么说是中国特色了?
    文明社会讲求效率,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社会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让一个接受十几年的大学生去做搓澡工,不是教育的失败,那就只能说是社会的失败,前者是教育没有给他们有用的技能(至少是只有接受这样的教育才能得到的技能),后者只能说社会在浪费人才,没有使我们的大学生发挥应有的才能服务社会。
    但我们的媒体,政府,社会都对这一现象赞声不段,不能不叫我们产生疑问,为什么?

    首先说政府,因为他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受益者,至少说在短期内如此。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一大问题,既然人家愿意低资态就业,那是好事啊,至少就业率提高了,社会稳定了,那何乐而不为呢?那好啊 ,不但要赞成,还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大力宣传,以把更多的未就业学生拉过来(甚至是这一现象的制造者),于是我们得所说媒体了媒体----被控制和操纵的机构,就自然要为这现象找各种理由,好处,去鼓动我们可爱的单纯的大学生参加到搓澡工诸如此类的工作,媒体有的能力就是制造理由,他们将继续发挥他们的这种特长。于是在我们媒体的呼声中,我们的社会--这个一直被媒体左右的社会,就这样,把这种呼声继续传播,而且是更大范围更为迅速传播

0
    +关注 私聊
  • 风行

    第3楼2007/05/10

    第二种评论
    我单位一位老同志读了“大学生应聘搓澡工”的消息后,叹息道:“真是人为财死呵!”我读了这消息后,内心却涌上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滋味。说实在的,谁都不愿意让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去当搓背工。然而,现在已经出现了大学生应聘搓澡工的现象!

    我经过一阵的梳理思绪后,顿时感到大学生应聘搓澡工的现象,就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理由以下两条:

    其一,各行各业都少不了张飞和诸葛亮。

    大概是今年初,我表弟途经上海约我共进晚餐。晚餐后,表弟带我去他在沪工作时经常光顾的洗足店洗足。我们一进了该店,就有两位美女笑迎上来。不过,表弟却不要他们洗足,偏偏点了坐在一角的其貌不扬的小伙子为他洗足。事后,我表弟告诉我:“这小伙子对各国历史地理很熟悉,我每次要去一个新
    地方出差之前,总要让他为我洗足,并听听他的谈天说地。”

    是呵!澡堂的搓背工如果有像张飞一样大的劲为你搓背,却又像机器那样与你没有精神沟通。那么,这并百是你所欢迎的。因此,一些被传统观念视为下等的工作岗位,也需要有素养的人。即:招聘诸葛亮当搓背工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但是,这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说真话,现在上海这类工作都是学历很低的农民工干的。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大学生已经愿意应聘搓澡工,或许还会去应聘更“下等的活”,这不仅仅是转变观念的问题,而且会使这些行业的科技和文化含量因为有诸葛亮而腾飞。这难道不是可喜的成果?

    其二,“按劳分配”中的“劳”有了明确的质和量。

    “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什么?是指“劳动量”,即: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量大小的衡量标准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撇开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的“按劳分配”就是一句空话。

    然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客观而准确的反映出来。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中,我们没有客观而准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干多干少的人都是拿一个样的工资。这就就使得那时的一些知识青年非常不愿意干服务行业的工作和重体力的工作,然而,在那时,人们的工作又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因此,谁一旦被国家分配到服务行业,或重体力单位都会闹情绪的。事实上,在计划经济年代,上海的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最差。凡是有商店、饭店的街,就一定是吵架的街。我知道:老泥头和高山美俩位网友最爱计划经济的,如果上海现在仍然是那一个年代,那么,他俩逛南京路后必然会被气得“老泪纵横”。

    然而,现在这些澡堂经理经过几十年市场经济的实践,已经把握了搓背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对他们实行了完美的“按劳分配”原则。这就吸引大学生应聘搓澡工的原因呵!是呵!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能够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完善,这不是可喜的成就?

0
    +关注 私聊
  • 风行

    第4楼2007/05/10

    很多人为“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不断叫好,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无奈?


    “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无奈的选择,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我无意贬低洗浴业,因为每一行业都应该无贵贱之分的。但实际是,每一行的工作所需要的学历都不同

    ,有些工种低的学历都可以从事,为什么要浪费高学历人材呢?大家一味的为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叫好,甚至端出“象一些发达国家,名牌大学的学生开出租车的有之,端盆子扫地的有之。”这样的例子来忽悠读者,这不是很悲哀的吗?


    有人说大学生就业难,是他们自设就业门槛,“高不成、低不就”,告诫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要么考取硕士以上学历,要么把眼光放低点,这样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经济学家就曾指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知识型劳力过剩”的结果,但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已不是一句“转变观念”完全能够解决
    的。过去都说学生爱挑工作,现在大学生已经扭转了观念,可目前一个大学生的合理报酬往往还不如农民工,这就很不正常。说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显现出“脑体倒挂”的趋势并非危言耸听。照一些人的说法,大学生能放底姿态当保安、应聘交通协员,就业形势自然会好很多,而且体现了一种社会进步,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国家培养本科生花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本科生从事“低附加值”的工作,自然就无法通过再分配的流程向国家回馈“高附加值”。从这个角度来说,“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就是地地道道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用工方面,几乎所有的企业招人都喜欢注明“有工作经验者优先”,仅此一项,便扼杀了许多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工资待遇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不是大学生们要求高,而是一些私营企业太不规范。不跟你签合同,没有社会保险不算,工资待遇还很低。再者,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问题。一些高校只顾招生敛财,盲目扩招专业,结果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一片茫然,找不到就业的方向——在几者的合力之下,大学生的就业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人才储备远没有富足到大学生非得应聘搓澡工、当保安、扛沙袋、看厕所、做裁缝的地步,

    “2000名大学生应聘搓澡工”的背后是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的无奈之举,颇有“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味道,所以我们不要认为这是社会进步。

0
    +关注 私聊
  • 风行

    第5楼2007/05/10

    文汇报时评

    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上已经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但是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却尚未从精英教育真正转入大众教育。大学生群体已经发生变化,但社会与大众对大学生的期待未变,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和人才观从根本上说也尚未摆脱劳动等级观念与人才身份意识,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定位的“上下不是”、“左右为难”

    ●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看,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一成不变、终老从事一个工作的。大学生毕业第一份工作选择搓澡,并不意味着他一辈子就干这样的工作,这是他们职业发展的起点——经历这样的锻炼,说不定对未来人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就这件事本身而言,社会舆论不妨对大学生宽容些,让他们自主去选择自己未来可以从事的工作,而不能一味地指责,或者代替学生进行思考与选择

    ●大学生竞聘搓澡工引发众多争议这种情形,正深刻反映出我国教育、人才培养所处的尴尬处境,教育观与人才观正面临转型中的激烈冲突与重新定位。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进行合理的教育定位,由此引导受教育者对教育进行理性的投入,并回报给受教育者相应的能力与素质;而社会人才观的变化,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对行业与劳动的歧视与等级划分,让360行均能得到人才的青睐

    北京某洗浴中心招聘搓澡工等职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洗澡工职位开出每小时补助58元的高价,吸引了近2000名毕业生投递简历。

    不少媒体来问我,究竟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因为他们被那么多的不同的议论,搞得也糊涂起来。

    有的议论认为,该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而高兴。我们一直呼吁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成为普通劳动者,要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现在大学生去应聘搓澡工,不正表明他们正在转变就业观念,确定自己合理的就业定位吗?

    有的议论认为,这根本不是大学生在转变就业观念。一方面,是洗浴中心在用“大学生”进行“炒作”,否则聘请一个“搓澡工”,用得着打出“要求大专以上”的学历吗?另一方面,大学生原本可能根本就不愿意从事这等“活计”,只不过看在每小时补助58元的“高价”份上,为这五斗米折了腰——每小时58元,一天8小时,就可补助464元!

    还有的议论则认为,与其说是“观念进步”,不如说是“悲哀”。其“悲哀”范围包括大学生自身、学生家长、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大学生要为自己因为58元一小时的补助去工作从而“失去崇高理想”而悲哀,学生家长要为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出息”却没料到孩子最终做了这样的事情而“悲哀”,高等教育要为自己培养的人才不去成为社会知识精英、经济精英却在澡堂搓澡而悲哀,社会要为大学生人才资源的浪费而悲哀。

    媒体记者告诉我,当他们去洗浴中心采访时,一些就业实习的大学生,听闻社会的众多议论——他们没有想到社会会有这么多的议论——已经开始打起退堂鼓,准备不干了。学生们心中有很多的疑问:我们找不到工作,就说我们期望高,我们找到了工作,又有那么多指责,说我们令人失望,还要不要我们活?

    在笔者看来,这种情形,正深刻反映出我国教育、人才培养所处的尴尬处境,教育观与人才观,正面临转型中的激烈冲突与重新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上已经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国际公认的大众教育标志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我国早在2002年已经达到这一比例——但是,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却尚未从精英教育真正转入大众教育。由于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主要表现为学费过高)以及情感投入(主要表现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过高,社会民众对所有大学生的定位依旧是“精英”,希望他们学成之后,从事“精英”工作。可现实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供给数大大提高,目前在校大学生有2300多万,每年有500万左右大学生毕业,这与以前一年只有几十万大学毕业生相比,就业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学生群体已经发生变化,但社会与大众对大学生的期待未变,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定位的“上下不是”、“左右为难”。

    我国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和人才观,从根本上说,也尚未摆脱劳动等级观念与人才身份意识。所谓劳动等级观,就是将劳动分为三六九等、高低贵贱、体面与不体面;所谓人才身份意识,就是按人的学历、出身,对应相应等级的“劳动”岗位——你是大学生,最好就去干怎样的工作,否则,就是错位、就是浪费、就是学不致用——这样的观点,直接导致我国有的行业大学生人满为患,而有的行业却很少有大学生,遭遇技术发展与管理水平提高的人才瓶颈,由此影响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笔者曾经与一位留学生探讨,为什么中国留学生一到美国,可以排队去抢一个美国餐馆的洗盘子的工作,他告诉我两点,一是在美国社会,认为靠自己劳动挣钱很光荣,富人的小孩从小在街边为人擦皮鞋,到海滩为他人抹防晒油很正常,而一到18岁成年,大多会以再用家里的钱为耻;二是到餐馆洗碗薪水并不像国内想象中那么低,是一份很不错的收入——这可能是国内与美国相比,各种劳动之所以有强烈差别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薪酬待遇、社会保障有很大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洗浴中心用这样的薪水来吸引人才,并没有什么不妥。那些认为大学生总是不愿意去工作的地方和岗位,你们也可以拿出招聘大学生的诚心来,给大学生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毕竟如果大学生认为在某个地方,根本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根本不具备事业发展空间,他怎么可以选择呢?

    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看,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一成不变,终老从事一个工作的。大学生毕业第一份工作选择搓澡,并不意味着他一辈子就干这样的工作,这是他们职业发展的起点——经历这样的锻炼,说不定对未来人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我们很多时候议论一个人回收垃圾没出息、在超市当收银员没有出息,而就在这样的议论中,走出了靠收废纸发家的女首富,走出了百货商店的大老板。一位500强总裁告诉我,他不赞成大学生一毕业就到一个高高在上的“好工作”岗位,而应该到最基层做起,也许很多大学生担心一旦沉下去就浮不上来,那么,这是对自己缺乏足够信心、对未来缺乏长远规划所致,这是他自身没有具备“浮上来”的能力与素质所致——这与他们接受的教育有密切关系,教育是否回报给学生发展自我的能力与素质。

    对大学生争相应聘搓澡工的纷纷议论,包含着各种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正是高等教育转型、社会用人观念转变,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进行合理的教育定位,由此引导受教育者对教育进行理性的投入,并回报给受教育者相应的能力与素质;而社会人才观的变化,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对行业与劳动的歧视与等级划分,让360行均能得到人才的青睐。就这件事本身而言,社会舆论不妨对大学生宽容些,让他们自主去选择自己未来可以从事的工作,而不能一味地指责,或者代替学生进行思考与选择。

0
    +关注 私聊
  • 风行

    第6楼2007/05/10

    有人可能看了天津台的争论,那天偶尔看到,没有看完整。

0
    +关注 私聊
  • 智慧的弟弟

    第7楼2007/05/11

    专业不对口很正常

    想混口饭吃真是不容易啊

0
    +关注 私聊
  • shitou2007

    第8楼2007/05/15

    莫名的心寒,若是贫穷家的孩子,读了几年大学後再做这个早把家庭压垮了。可叹里面往往很多家庭不富裕,富裕的早有门路

    caozk 发表:不久前,北京一家大型休闲健身集团面向在校大学生招聘实习生,要求报名者将13家下属企业,包括洗浴中心、酒店的20个岗位轮番体验一遍,每个岗位需做足40小时。短短4天,企业收到5000多份上岗申请,其中约四成应聘搓澡实习生。
    5月9日天津电视台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有观点的冲突,总结一下观点:
    1.欣慰型: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而高兴,我们一直呼吁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成为普通劳动者,要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而大学生去应聘搓澡工,正表明他们正在转变就业观念,确定自己合理的就业定位吗?

    2.另类思考型:认为这不是大学生在转变就业观念。一方面,是洗浴中心在用“大学生”进行“炒作”,否则聘请一个“搓澡工”,用得着打出“要求大专以上”的学历吗?另一方面,大学生原本可能根本就不愿意从事这等“活计”,只不过看在每小时补助58元的“高价”份上,为这五斗米折了腰——每小时58元,一天8小时,就可补助464元!

    3.悲哀型,认为所谓的“观念进步”,还不如说是“悲哀”。其“悲哀”范围包括大学生自身、学生家长、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大学生要为自己因为58元一小时的补助去工作从而“失去崇高理想”而悲哀,学生家长要为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出息”却没料到孩子最终做了这样的事情而“悲哀”,高等教育要为自己培养的人才不去成为社会知识精英、经济精英却在澡堂搓澡而悲哀,社会要为大学生人才资源的浪费而悲哀。

    你是那种观点呢?请讨论!!!
    相关报道如下:

0
    +关注 私聊
  • 风行

    第9楼2007/05/15

    在资源占有不成比例下,你你落后意味着你以后会落后更多。

0
    +关注 私聊
  • 中国龙

    第10楼2007/09/26

    一小时就58呢,工资这么高我也愿意去,混口饭不容易哦。

    说什么崇高的理想,这么多大学生,大家都为了崇高的理想去科研部门,那科研部门里不是人满为患了?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