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排阻色谱分离原理

  • Ins_b42b0c04
    2024/10/12
  • 私聊

光谱梦

  • 排阻色谱分离原理
    +关注 私聊
  • Insm_31bef7ef

    第1楼2024/10/12

    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也称为分子筛色谱,是一种基于分子尺寸大小来分离混合物的技术。其分离机制主要依赖于固定相孔径大小与流动相中溶质分子尺寸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排阻色谱的基本分离原理:

    1. **固定相的选择**:
    - 固定相通常是多孔性的凝胶颗粒,具有特定的孔径范围。这些孔隙允许一定大小范围内的分子进入。

    2. **分子尺寸效应**:
    - **大分子**:对于比固定相孔径大的溶质分子来说,它们无法进入孔隙内部,只能在固定相外部的流动相中移动,因此经历的路径较短,最先被洗脱出来。
    - **小分子**:对于能够进入孔隙内部的小分子来说,它们会在孔隙中扩散,经历的路径较长,所以后被洗脱出来。
    - **中间尺寸分子**: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分子可能会部分进入孔隙,部分在外流动,因此其洗脱时间介于大分子和小分子之间。

    3. **洗脱顺序**:
    - 样品注入色谱柱后,随着流动相的推动,不同大小的分子按照上述机制被依次洗脱。一般来说,从色谱柱中先出来的物质通常是最大的分子,接着是较小的分子,最后是最小的分子。

    4. **应用**:
    - 排阻色谱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聚合物以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分析中,因为它可以提供关于分子量分布的信息,并且不会像其他类型的色谱那样涉及化学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了对样品的破坏。

    5. **注意事项**:
    - 为了确保有效的分离,选择合适的固定相至关重要。孔径大小必须与待分离的分子尺寸匹配。
    - 流动相的选择也很重要,应避免使用会导致固定相膨胀或收缩的溶剂,以免影响分离效果。

    排阻色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在生物化学、制药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通过观察洗脱顺序和时间,可以推断出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