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仪量子扫描电镜在锂电池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锂电池失效分析

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高等优势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之一。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兴起,国内对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锂离子电池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失效现象,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甚至带来一些安全问题。为了避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衰减和一些潜藏的安全问题,研发具有更高性能和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需要对电池进行失效分析。

图片

图1 示意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现象包括容量衰减、内阻增大、倍率性能降低、析锂等,这些表层失效现象的根源往往与材料的失效有关[1]。从材料角度进行分析,造成容量衰减、内阻增大的失效原因与正极材料的结构失效、微裂纹与破碎,负极材料的损坏及表面SEI过度生长有关。借助于国仪量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5000的高分辨能力,我们可以将循环后的电池进行拆解,对其组成材料表面的精细形貌进行观察,帮助判断锂离子电池失效的原因。

正极颗粒中的裂痕主要有3个来源[2](1)电极颗粒中存在的原生缺陷;(2)极片加工过程中辊压引起的裂纹扩展;(3)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由于锂离子的脱嵌引起晶体的收缩和膨胀,导致晶粒间的分离和接触程度的下降,造成裂纹的进一步扩展。

将循环后的电池极片切开,可以观察到极片的内部截面结构(图2)。通过对循环后正极极片的截面观察发现,部分NCM正极颗粒晶间产生了裂纹和空洞现象,引起了锂离子路径的延长并导致了电池的失效,造成了电池容量的衰减。

图片

图2 NCM正极颗粒的晶间裂纹/15kV/BSED

裸露在电解液中的石墨表面会与电解液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电解质界面相(SEI)(图3)。如果SEI过度生长,会导致电池内部体系中Li+含量降低,导致能量衰减。如果SEI过厚,还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增大,并伴随能量密度下降、电压和功率下降、产热等失效问题。

图片

图3 石墨负极循环后表面的SEI/3kV/Inlens

图片


阅读23次
关注
最新动态
推荐产品
更多

相关产品

当前位置: 国仪量子 动态 国仪量子扫描电镜在锂电池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关注

拨打电话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