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质疑:“检测无门”是不是问题食品的保护伞?

导读:“检测无门”是不是问题食品的保护伞?目前来看,让消费者能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最大障碍就是检测。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若想为已购的问题食品做个“体检”,会遇到什么样情形呢?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展开调查,普研(上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京检实力可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华测检测(300012,股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支机构等3家机构明确表示,不接受消费者任何形式的个人送检。谱尼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表示,不向消费者维权提供问题食品检测,建议去找司法鉴定机构。记者采访时发现,绿色京诚(北京)理化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农药残留检测分为四大类,每一大项又分为很多小项,“每一大类起步价是500元一项,之后每增加一小项加100元。也就是说,一个大类整个下来要上万块钱”。

  要么是干脆拒检,而能检测的,要上万块钱的价格,这岂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有的检了还不提供盖章检测报告,检了等于白检……真不明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问题食品个人送检为何还是如此之难?

  事实上,这种“检测无门”早就是一个大问题。犹记得,当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名录》,但是每个样品几百到1000元的检测费,分明是在为难百姓。有报道称,山东青岛平度居民李女士因担心孩子吃到“问题奶粉”,萌生自己送检的念头。李女士去过医院、质监部门、工商部门,都说检测不了。最后找到检验检疫局,一听检测费用要两三万元,她无奈放弃。

  对此,我们不禁要质疑,“检测无门”是不是问题食品的保护伞?目前来看,让消费者能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最大障碍就是检测。一年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处长许成磊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谈到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定罪入刑难与鉴定检测难。在执法实践中,这两个突出问题一直困扰着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看来,连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都会遭遇送检难,何况平头百姓呢?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但近年来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让民众对食品安全超级“敏感”。但若担心有问题,想自己去送检,却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让人望而却步的鉴定检测难,无疑已经成为打击食品犯罪的羁绊之一。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要花大力气解决送检难的现状—相关检测机构千万不能把安全检测作为创收手段,动辄几千上万的检测费,简直是在为问题食品“保驾护航”。这需要公共财政多向食品鉴定检测行业倾斜,使鉴定检测体现更多的公益性,降低问题食品的送检成本,让民众能及时发现、举报问题食品,从而大力弥补监管乏力的弊端。

(原标题:公共财政应破解“检测无门”)

来源于:上海金融报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据媒体报道,消费者若想为已购的问题食品做个“体检”,会遇到什么样情形呢?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展开调查,普研(上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京检实力可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华测检测(300012,股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支机构等3家机构明确表示,不接受消费者任何形式的个人送检。谱尼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表示,不向消费者维权提供问题食品检测,建议去找司法鉴定机构。记者采访时发现,绿色京诚(北京)理化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农药残留检测分为四大类,每一大项又分为很多小项,“每一大类起步价是500元一项,之后每增加一小项加100元。也就是说,一个大类整个下来要上万块钱”。

  要么是干脆拒检,而能检测的,要上万块钱的价格,这岂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有的检了还不提供盖章检测报告,检了等于白检……真不明白,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问题食品个人送检为何还是如此之难?

  事实上,这种“检测无门”早就是一个大问题。犹记得,当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名录》,但是每个样品几百到1000元的检测费,分明是在为难百姓。有报道称,山东青岛平度居民李女士因担心孩子吃到“问题奶粉”,萌生自己送检的念头。李女士去过医院、质监部门、工商部门,都说检测不了。最后找到检验检疫局,一听检测费用要两三万元,她无奈放弃。

  对此,我们不禁要质疑,“检测无门”是不是问题食品的保护伞?目前来看,让消费者能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共治的最大障碍就是检测。一年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处长许成磊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谈到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定罪入刑难与鉴定检测难。在执法实践中,这两个突出问题一直困扰着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看来,连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都会遭遇送检难,何况平头百姓呢?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但近年来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让民众对食品安全超级“敏感”。但若担心有问题,想自己去送检,却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让人望而却步的鉴定检测难,无疑已经成为打击食品犯罪的羁绊之一。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要花大力气解决送检难的现状—相关检测机构千万不能把安全检测作为创收手段,动辄几千上万的检测费,简直是在为问题食品“保驾护航”。这需要公共财政多向食品鉴定检测行业倾斜,使鉴定检测体现更多的公益性,降低问题食品的送检成本,让民众能及时发现、举报问题食品,从而大力弥补监管乏力的弊端。

(原标题:公共财政应破解“检测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