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导读:10月20日,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分会场顺利举行。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生命科学、生物电镜技术4个分会场安排60多个学术、技术、经验交流报告,内容涉及球差电镜、光镜-电镜共用、样品制备等。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导:10月20日,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4个分会场一天的学术报告交流顺利举行: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生命科学研究;生物电镜技术。4个分会场安排60多个学术、技术、经验交流报告。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功能材料相关会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作《铁电异质界面极化巨大增强的像差校正电镜研究》报告,报告中分享了铁电异质界面相关科研成果和经验。马秀良还谈到,球差电镜在中国数量很多,球差电镜可能在功能材料领域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一些。功能材料存在阴阳离子,这就存在价态,这就让球差电镜高的空间分辨率发挥作用;但是,这些和价态相关的信息,在结构材料中就很少提及。对功能材料领域而言,球差电镜能解决许多以前以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了球差电镜,除了阳离子,还能看见阴离子,氢元素都可以成像。但是ABF、HAADF成像不能解决氧空位成像的问题,这对于透射电镜来说,很难;也许负球差电镜可能成功。此外,结构材料相关分会场安排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禹日成教授作《纳米材料及器件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夏卫星作《洛伦兹电镜和电子全息技术对材料磁畴结构的表征》等21个报告。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作《铁电异质界面极化巨大增强的像差校正电镜研究》报告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分会场现场

  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依然是今天的热点之一。既有丰富的学术交流,也有各技术平台人员进行了精彩的工作经验交流。如: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鸿的《钙离子参与化橘红分泌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扬州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飚的《银杏古树年龄效应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路艳蒙的《Endosome & lysosome》等。

  对于分泌囊的生产发育方式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裂生、溶生、裂溶生。吴鸿的研究结果表明,化橘红分泌囊发育方式为裂溶生型;化橘红分泌囊形成过程中的细胞降解属于典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钙离子的时空变化特点与化橘红分泌囊发育过程中核染色质以及核仁降解密切相关;化橘红中存在的钙离子依赖的核酸内切酶,钙离子信号通过调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分泌囊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核DNA的降解。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鸿作《钙离子参与化橘红分泌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何其华分享了《倒置双光子活体微血管血流成像系列方法的建立》。报告中提及,目前双光子显微镜活体成像技术多采用正置显微镜,普遍存在缩水难的问题,采用倒置双光子显微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一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血栓、高血压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In vivo活体成像变得越来越重要。 何其华认为,生物光学成像的未来发展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超高分辨成像,快速大尺度3D(活体模式动物成像),高速在体双(三)光子深度成像(活体深度成像),透明化组织成像,单分子成像与检测。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何其华作《倒置双光子活体微血管血流成像系列方法的建立》报告

  《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研究蛋白的定位》,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艳红所作。报告中说到,光镜和电镜具有尺度和信息互补的特点,借助自制的冷冻PALM系统,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和冷冻电镜,创建了“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成像技术”。荧光成像具有光学特异性标记和精确分子定位优势,电镜具有高分辨和结构解析的优势,二者结合衍生的光电融合成像技术有望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未来可用于光学导向的原位结构解析、单点生物分子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和分布。会议代表就该技术的技术要点、难点及未来发展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编辑从会场了解的信息来看,生物物理研究所这一光镜-电镜融合成像技术平台尚未完全成熟;但作为中国NO.1的光-电共联平台(主持人语),是否能引领中国光-电共联的蓬勃发展,需要后续高度关注。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艳红作《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研究蛋白的定位》报告

  生物样品制样作为生物电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电镜技术分会场安排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倪兵作《生物扫描电镜制样技术要点》报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英在也分享了扫描、透射电镜的制样及光镜-电镜联用成像方面的经验。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英作《样品制备方法探讨》报告

  学术年会历时3天,欲了解学术会议更多报道内容,请点击: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相关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导:10月20日,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4个分会场一天的学术报告交流顺利举行: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生命科学研究;生物电镜技术。4个分会场安排60多个学术、技术、经验交流报告。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功能材料相关会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作《铁电异质界面极化巨大增强的像差校正电镜研究》报告,报告中分享了铁电异质界面相关科研成果和经验。马秀良还谈到,球差电镜在中国数量很多,球差电镜可能在功能材料领域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一些。功能材料存在阴阳离子,这就存在价态,这就让球差电镜高的空间分辨率发挥作用;但是,这些和价态相关的信息,在结构材料中就很少提及。对功能材料领域而言,球差电镜能解决许多以前以为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了球差电镜,除了阳离子,还能看见阴离子,氢元素都可以成像。但是ABF、HAADF成像不能解决氧空位成像的问题,这对于透射电镜来说,很难;也许负球差电镜可能成功。此外,结构材料相关分会场安排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禹日成教授作《纳米材料及器件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夏卫星作《洛伦兹电镜和电子全息技术对材料磁畴结构的表征》等21个报告。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作《铁电异质界面极化巨大增强的像差校正电镜研究》报告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分会场现场

  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依然是今天的热点之一。既有丰富的学术交流,也有各技术平台人员进行了精彩的工作经验交流。如: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鸿的《钙离子参与化橘红分泌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扬州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飚的《银杏古树年龄效应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路艳蒙的《Endosome & lysosome》等。

  对于分泌囊的生产发育方式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裂生、溶生、裂溶生。吴鸿的研究结果表明,化橘红分泌囊发育方式为裂溶生型;化橘红分泌囊形成过程中的细胞降解属于典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钙离子的时空变化特点与化橘红分泌囊发育过程中核染色质以及核仁降解密切相关;化橘红中存在的钙离子依赖的核酸内切酶,钙离子信号通过调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分泌囊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核DNA的降解。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鸿作《钙离子参与化橘红分泌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何其华分享了《倒置双光子活体微血管血流成像系列方法的建立》。报告中提及,目前双光子显微镜活体成像技术多采用正置显微镜,普遍存在缩水难的问题,采用倒置双光子显微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一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血栓、高血压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In vivo活体成像变得越来越重要。 何其华认为,生物光学成像的未来发展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超高分辨成像,快速大尺度3D(活体模式动物成像),高速在体双(三)光子深度成像(活体深度成像),透明化组织成像,单分子成像与检测。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何其华作《倒置双光子活体微血管血流成像系列方法的建立》报告

  《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研究蛋白的定位》,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艳红所作。报告中说到,光镜和电镜具有尺度和信息互补的特点,借助自制的冷冻PALM系统,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和冷冻电镜,创建了“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成像技术”。荧光成像具有光学特异性标记和精确分子定位优势,电镜具有高分辨和结构解析的优势,二者结合衍生的光电融合成像技术有望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未来可用于光学导向的原位结构解析、单点生物分子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和分布。会议代表就该技术的技术要点、难点及未来发展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编辑从会场了解的信息来看,生物物理研究所这一光镜-电镜融合成像技术平台尚未完全成熟;但作为中国NO.1的光-电共联平台(主持人语),是否能引领中国光-电共联的蓬勃发展,需要后续高度关注。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艳红作《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研究蛋白的定位》报告

  生物样品制样作为生物电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电镜技术分会场安排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倪兵作《生物扫描电镜制样技术要点》报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英在也分享了扫描、透射电镜的制样及光镜-电镜联用成像方面的经验。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英作《样品制备方法探讨》报告

  学术年会历时3天,欲了解学术会议更多报道内容,请点击: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