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导读:为帮助相关领域的用户了解生物成像前沿技术及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4月28日举办“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

生物成像是了解生物体组织结构,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引进,生物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目前主要的成像方式有: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CT)、拉曼成像(RI)、超声成像(USI)、光声成像(PAI)还有质谱成像技术(MSI)等。此外,生物成像技术在医学转化及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帮助相关领域的用户了解生物成像前沿技术及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4月28日举办“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本届网络研讨会将邀请多位行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相关研究领域的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平台。点击下方图片快速报名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20)

热门报告主题一睹为快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业内专家在线直播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扫码进群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如若过期,请扫码关注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公众号【3i生仪社】

后台回复0428,拉你进生物成像会议交流群哦~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3i生仪社

后记:

多项诺贝尔奖与显微成像有关

早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就有多项诺贝尔奖与显微成像技术相关。近几年来,成像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2014年诺贝尔化学家被授予德国马普学会、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及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科学家,获奖理由是“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这项成果将荧光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带入到“纳米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超高分辨率成像作为一类很新的技术,突破了光学成像中的衍射极限,把传统成像分辨率提高了10~20倍,是研究细胞结构的利器。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再次落到生物成像领域,被授予三位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领域的学者,肯定了他们对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冷冻电镜在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使得其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生物探索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至于被科学家们称为“诺奖助手”。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对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分辨率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关方法学突破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结构解析结果也层出不穷,例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研究组与李梅研究组合作,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首次揭示人类γ-分泌酶(一类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的蛋白)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该团队对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解析,不仅初步解答了这一基础生命科学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又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

我国在高端成像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

我国在生物成像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起步较晚,关键核心技术匮乏,关键大型仪器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自主研发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产业化进程缓慢。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国在前沿生物成像技术研发领域发展迅猛,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直线增长趋势,高端成像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促进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

如何发展?

我国应紧紧抓住生物成像领域发展机遇,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平台和示范的布局,将产业发展战略与创新科技发展战略紧密衔接。组建国家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与产业化协调机构;加快生物成像创新体系构建,完善创新基地建设布局;建设国家级生物成像重大基础设施和利用平台,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研究骨干基地。以生物成像领域新兴技术为核心,加强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实现学科集群化发展,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建立生物成像领域多学科背景的一流人才队伍,高效推进生物成像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开发多种新材料并推进其全面走向实际应用,例如具有独特光学性质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各种金属纳米材料等,设立生物成像重大专项基金,尤其是在超分辨率成像、冷冻电镜成像等前沿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大幅提高影像科学仪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撑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影像设备产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我国生物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丁陈君,陈方,吴晓燕,陈云伟,郑颖(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18.07.002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生物成像是了解生物体组织结构,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引进,生物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目前主要的成像方式有: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术(ECT)、拉曼成像(RI)、超声成像(USI)、光声成像(PAI)还有质谱成像技术(MSI)等。此外,生物成像技术在医学转化及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帮助相关领域的用户了解生物成像前沿技术及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4月28日举办“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本届网络研讨会将邀请多位行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相关研究领域的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平台。点击下方图片快速报名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生物成像技术在肿瘤早期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20)

热门报告主题一睹为快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业内专家在线直播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扫码进群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如若过期,请扫码关注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公众号【3i生仪社】

后台回复0428,拉你进生物成像会议交流群哦~

4月28日要注意!肿瘤早期检测的生物成像技术会议来袭

3i生仪社

后记:

多项诺贝尔奖与显微成像有关

早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就有多项诺贝尔奖与显微成像技术相关。近几年来,成像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2014年诺贝尔化学家被授予德国马普学会、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及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科学家,获奖理由是“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这项成果将荧光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带入到“纳米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超高分辨率成像作为一类很新的技术,突破了光学成像中的衍射极限,把传统成像分辨率提高了10~20倍,是研究细胞结构的利器。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再次落到生物成像领域,被授予三位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领域的学者,肯定了他们对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冷冻电镜在过去几年的迅猛发展,使得其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生物探索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至于被科学家们称为“诺奖助手”。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对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分辨率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关方法学突破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结构解析结果也层出不穷,例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研究组与李梅研究组合作,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在3.2埃分辨率下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超级膜蛋白复合体(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三维结构;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首次揭示人类γ-分泌酶(一类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的蛋白)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该团队对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的解析,不仅初步解答了这一基础生命科学领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又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指导。

我国在高端成像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

我国在生物成像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起步较晚,关键核心技术匮乏,关键大型仪器设备主要依靠进口,自主研发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产业化进程缓慢。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国在前沿生物成像技术研发领域发展迅猛,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直线增长趋势,高端成像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促进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

如何发展?

我国应紧紧抓住生物成像领域发展机遇,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平台和示范的布局,将产业发展战略与创新科技发展战略紧密衔接。组建国家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与产业化协调机构;加快生物成像创新体系构建,完善创新基地建设布局;建设国家级生物成像重大基础设施和利用平台,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研究骨干基地。以生物成像领域新兴技术为核心,加强计算机科学、纳米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实现学科集群化发展,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建立生物成像领域多学科背景的一流人才队伍,高效推进生物成像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开发多种新材料并推进其全面走向实际应用,例如具有独特光学性质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各种金属纳米材料等,设立生物成像重大专项基金,尤其是在超分辨率成像、冷冻电镜成像等前沿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大幅提高影像科学仪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撑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医学影像设备产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我国生物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丁陈君,陈方,吴晓燕,陈云伟,郑颖(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18.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