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导读:9月4日,《Science》编辑部刊登的一则“编辑关切”震惊中国学术界,编辑部表示有两个独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此前一篇发表的论文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9月4日,《Science》编辑部刊登的一则“编辑关切”震惊中国学术界,编辑部表示有两个独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此前一篇发表的论文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目前,Science编辑部已向读者披露具体的情况,并等待作者机构的调查澄清。


  这篇涉嫌学术不端的文章,题为《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ate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中国地质大学宋怀兵与东南大学朱斌位该文的共同通信作者。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原文内容 On 10 July, Science published the Report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by Y. Wu et al. (1). After publication, we received emails from two independent sources alleging that figures S9B and S10 in this paper appeared to be manipulated copies of figures previously published by the same corresponding author, Bin Zhu, in two papers (2, 3) that reported different fuel cell compositions. The allegations were subsequently posted to PubPeer (4). While we await clarification from investigations by the authors' institutions, we are notifying readers of our concern about the paper's data integrity.


  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储能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是该论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讯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吴艳是论文的共同一作,地质大学宋怀兵副研究员是共同通讯作者。该文于2020年7月11日刊登于《Science》期刊。论文指出:在传统质子传导材料里,质子需要克服巨大的能垒,通过氧空位跳跃前行。研究团队利用半导体异质界面场诱导金属态,助推超质子实现又快又好地“跑起来”,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导率。这与传统电解质材料电导率相比,提升了 3 个数量级,并且实现了先进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示范。

  

    为什么被举报?依据是什么?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然而刊登一个月之后的8月10日,Elisabeth M Bik(著名打假学者,他也是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学术不端的质疑人)在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针对此文发帖,质询该文中的两则图例分别与两篇发表于2017和2018年的论文图例高度相似,而且,这两篇已发表论文的作者之一朱斌也是这篇 Science 论文的作者。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Elisabeth M Bik的质询

  (两篇文章的DOI分别为:10.1016 / j.ijhydene.2017.05.218和10.1016 / j.ijhydene.2018.03.184)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图(a)(b)(c)中可以看出,B.Zhu(朱斌)为三篇论文的共同作者

  此后,其他质疑者对两组图分别进行叠图,发现不同实验对象呈现出的图像效果“完美叠加”,依此质询该Sci文章涉嫌一图多用和篡改数据。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此后,Science也收到了关于这篇文章的质询,并于9月4日的杂志上发表了一则“编辑关切”。据著名学术公众号“iNature”所述,根据以往经验,“撤稿率几乎达到了100%,几乎不会有任何意外”。而一旦此论文被撤稿,这将是我国首次被撤稿的《科学》正刊文章。

  目前论文作者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东南大学的重磅研究

  被Science重点关注的这篇论文,全名是《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论文的研究课题属于燃料电池领域,按照论文摘要和地大(武汉),以及东南大学官网相关报道来看,这项研究提出了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方法,并完成了一种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开发。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储能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是该论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讯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吴艳是论文的共同一作,地质大学宋怀兵副研究员是共同通讯作者。

  一个月前,这篇论文在Science发表时,论文一作,朱斌教授所在的东南大学,和吴艳副教授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都以“重大突破”、“原创”为标题,刊发了这一消息。

  中国地质大学新闻

  在中国地大(武汉)新闻网的报道中,此研究被描述为:

  以往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方法,是通过低价阳离子取代高价阳离子,如掺杂三价铱离子取代结构的四价锆离子,从而产生氧空位,进而提高了氧离子电导率。

  但是结构掺杂的方法,并没有有效解决燃料电池电解质面临的百年挑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我校燃料电池创新研究团队,首次通过半导体异质界面电子态特性,把质子局域于异质界面,设计和构造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质子通道。

  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根据两个学校的官方报道,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东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来源于:网易号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9月4日,《Science》编辑部刊登的一则“编辑关切”震惊中国学术界,编辑部表示有两个独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此前一篇发表的论文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目前,Science编辑部已向读者披露具体的情况,并等待作者机构的调查澄清。


  这篇涉嫌学术不端的文章,题为《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ate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中国地质大学宋怀兵与东南大学朱斌位该文的共同通信作者。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原文内容 On 10 July, Science published the Report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by Y. Wu et al. (1). After publication, we received emails from two independent sources alleging that figures S9B and S10 in this paper appeared to be manipulated copies of figures previously published by the same corresponding author, Bin Zhu, in two papers (2, 3) that reported different fuel cell compositions. The allegations were subsequently posted to PubPeer (4). While we await clarification from investigations by the authors' institutions, we are notifying readers of our concern about the paper's data integrity.


  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储能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是该论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讯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吴艳是论文的共同一作,地质大学宋怀兵副研究员是共同通讯作者。该文于2020年7月11日刊登于《Science》期刊。论文指出:在传统质子传导材料里,质子需要克服巨大的能垒,通过氧空位跳跃前行。研究团队利用半导体异质界面场诱导金属态,助推超质子实现又快又好地“跑起来”,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导率。这与传统电解质材料电导率相比,提升了 3 个数量级,并且实现了先进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示范。

  

    为什么被举报?依据是什么?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然而刊登一个月之后的8月10日,Elisabeth M Bik(著名打假学者,他也是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学术不端的质疑人)在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针对此文发帖,质询该文中的两则图例分别与两篇发表于2017和2018年的论文图例高度相似,而且,这两篇已发表论文的作者之一朱斌也是这篇 Science 论文的作者。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Elisabeth M Bik的质询

  (两篇文章的DOI分别为:10.1016 / j.ijhydene.2017.05.218和10.1016 / j.ijhydene.2018.03.184)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图(a)(b)(c)中可以看出,B.Zhu(朱斌)为三篇论文的共同作者

  此后,其他质疑者对两组图分别进行叠图,发现不同实验对象呈现出的图像效果“完美叠加”,依此质询该Sci文章涉嫌一图多用和篡改数据。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此后,Science也收到了关于这篇文章的质询,并于9月4日的杂志上发表了一则“编辑关切”。据著名学术公众号“iNature”所述,根据以往经验,“撤稿率几乎达到了100%,几乎不会有任何意外”。而一旦此论文被撤稿,这将是我国首次被撤稿的《科学》正刊文章。

  目前论文作者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东南大学的重磅研究

  被Science重点关注的这篇论文,全名是《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论文的研究课题属于燃料电池领域,按照论文摘要和地大(武汉),以及东南大学官网相关报道来看,这项研究提出了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方法,并完成了一种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开发。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储能联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朱斌,是该论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讯作者。

  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吴艳是论文的共同一作,地质大学宋怀兵副研究员是共同通讯作者。

  一个月前,这篇论文在Science发表时,论文一作,朱斌教授所在的东南大学,和吴艳副教授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都以“重大突破”、“原创”为标题,刊发了这一消息。

  中国地质大学新闻

  在中国地大(武汉)新闻网的报道中,此研究被描述为:

  以往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方法,是通过低价阳离子取代高价阳离子,如掺杂三价铱离子取代结构的四价锆离子,从而产生氧空位,进而提高了氧离子电导率。

  但是结构掺杂的方法,并没有有效解决燃料电池电解质面临的百年挑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我校燃料电池创新研究团队,首次通过半导体异质界面电子态特性,把质子局域于异质界面,设计和构造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质子通道。

  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创性研究成果。

Science发函质询中方学者存在学术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根据两个学校的官方报道,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东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