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积极参与国际互认 打造标准物质行业“领头羊”——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物质研究与管理中心主任马联弟

导读: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计量研究机构,中国计量院已经有40多年研制标准物质的历史,其产品更是成为量值溯源的源头保证。

仪器信息网讯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很多人都奋不顾身投入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彼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也投入到这场战役里,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成功研发出核酸系列、免疫系列和分析仪器检定校准三大系列共21种新冠病毒检测相关的标准物质,并第一时间应用于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25个省市的400多家疾控中心、医疗结构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从而保证了核酸试剂盒检测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溯源性。

该系列标准物质的推出,也得到了全球各国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中国计量院率先提出新冠核酸以及单抗蛋白的国际比对建议,并与美国、英国一起主导了这次比对,共计18个国家的22个实验室参与其中,相关成果被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会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国计量院的研究成果,不仅支撑了国内抗疫工作,还为推动国际共同进行核酸检测做出了贡献。

近期,在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1)期间,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物质研究与管理中心主任马联弟,请他跟我们介绍中国计量院标准物质的研发历程。

马联弟介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也是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1986年,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成立,主要开展标准物质研究工作,并于2005年并入计量院。2020年,计量院成立标准位置研究与管理中心,用于提升标准物质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来促进标准物质的研发与社会共享,以及开展与市场化对接的对外服务。

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计量研究机构,中国计量院已经有40多年研制标准物质的历史,其产品更是成为量值溯源的源头保证。马联弟提到,1999年,中国计量院代表中国签署了国际计量委员会多边互认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标准物质管理体系。此后,中国计量院接受并通过了4次国际计量委员会组织的标准物质国际评审,其质量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此外,中国计量院还先后参加和主导标准物质相关的国际比对约200多项,截止2021年3月,该院已经获得国际互认的标准物质相关校准检测能力达946项。“通过比对,足以说明我们标准物质研发定制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国际等效,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马联弟自豪地说。

据了解,截止目前,计量院已经研制了2017种有证标准物质,其中一级标准物质800多项,占全国一级标物的30%;二级标准物质1100多项,占全国二级标物的9%,涉及环境、食品、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在此基础上,计量院还积极完善了标准物质管理水平并开展了市场化应用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标准物质需求的剧增,国内标准物质种类增速迅猛。马联弟告诉我们,目前国内以及标准物质已经有近2900种,二级标准物质种类更是达到13000多种。虽然生产厂家众多,且其中不乏一些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但仍然良莠不齐,尤其是在定值能力、研发能力和可持续供应能力方面。

今年3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国家标准物质专项监督检查方案》,提出将强化国家标准物质事中事后监管,督促落实国家标准物质研制和生产机构主体责任。这在马联弟看来无疑是对标准物质行业一大利好。他提到,总局这项活动,有利于规范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的体系,会打击那些伪劣造假,以及没有持续研发生产能力的这些企业。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是促进保护和支持那些合格的标准物质研制和生产机构的利益,起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他还提到,标准物质中心成立以来,就一直积极配合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标准物质改革、监管和市场秩序的完善。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兴起,特别是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发国际格局和政治治理的重构。“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的战略特别强调产品的质量提升、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我想这些都离不开化学生物的检测,而检测又离不开标准物质,国家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今后标准物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下一步,计量院将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带领全国标准物质研制机构一起合力做与国际接轨的、更高溯源量值等级的标准物质,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国家标准物质体系及量值溯源体系。”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查看:


相关仪器与技术,请点击专场 : 食品标准物质/标准品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仪器信息网讯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很多人都奋不顾身投入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彼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也投入到这场战役里,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成功研发出核酸系列、免疫系列和分析仪器检定校准三大系列共21种新冠病毒检测相关的标准物质,并第一时间应用于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25个省市的400多家疾控中心、医疗结构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从而保证了核酸试剂盒检测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溯源性。

该系列标准物质的推出,也得到了全球各国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中国计量院率先提出新冠核酸以及单抗蛋白的国际比对建议,并与美国、英国一起主导了这次比对,共计18个国家的22个实验室参与其中,相关成果被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会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国计量院的研究成果,不仅支撑了国内抗疫工作,还为推动国际共同进行核酸检测做出了贡献。

近期,在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1)期间,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物质研究与管理中心主任马联弟,请他跟我们介绍中国计量院标准物质的研发历程。

马联弟介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也是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1986年,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成立,主要开展标准物质研究工作,并于2005年并入计量院。2020年,计量院成立标准位置研究与管理中心,用于提升标准物质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来促进标准物质的研发与社会共享,以及开展与市场化对接的对外服务。

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计量研究机构,中国计量院已经有40多年研制标准物质的历史,其产品更是成为量值溯源的源头保证。马联弟提到,1999年,中国计量院代表中国签署了国际计量委员会多边互认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标准物质管理体系。此后,中国计量院接受并通过了4次国际计量委员会组织的标准物质国际评审,其质量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此外,中国计量院还先后参加和主导标准物质相关的国际比对约200多项,截止2021年3月,该院已经获得国际互认的标准物质相关校准检测能力达946项。“通过比对,足以说明我们标准物质研发定制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国际等效,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马联弟自豪地说。

据了解,截止目前,计量院已经研制了2017种有证标准物质,其中一级标准物质800多项,占全国一级标物的30%;二级标准物质1100多项,占全国二级标物的9%,涉及环境、食品、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在此基础上,计量院还积极完善了标准物质管理水平并开展了市场化应用和推广。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标准物质需求的剧增,国内标准物质种类增速迅猛。马联弟告诉我们,目前国内以及标准物质已经有近2900种,二级标准物质种类更是达到13000多种。虽然生产厂家众多,且其中不乏一些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但仍然良莠不齐,尤其是在定值能力、研发能力和可持续供应能力方面。

今年3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国家标准物质专项监督检查方案》,提出将强化国家标准物质事中事后监管,督促落实国家标准物质研制和生产机构主体责任。这在马联弟看来无疑是对标准物质行业一大利好。他提到,总局这项活动,有利于规范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的体系,会打击那些伪劣造假,以及没有持续研发生产能力的这些企业。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是促进保护和支持那些合格的标准物质研制和生产机构的利益,起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他还提到,标准物质中心成立以来,就一直积极配合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标准物质改革、监管和市场秩序的完善。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兴起,特别是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发国际格局和政治治理的重构。“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的战略特别强调产品的质量提升、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我想这些都离不开化学生物的检测,而检测又离不开标准物质,国家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今后标准物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下一步,计量院将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带领全国标准物质研制机构一起合力做与国际接轨的、更高溯源量值等级的标准物质,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国家标准物质体系及量值溯源体系。”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