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学者称技术突破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导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指出,全球80%以上的风电、光伏的设备组件都来自中国。中国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累计投资已经达到3800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出现高温热浪、冰川融化、超强降水、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更趋严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严峻性、紧迫性进一步上升。11月3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经济每月谈”活动,与会专家围绕“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损害”这一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指出,过去10年,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的贡献者。“2012年到2021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约34.4%;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占全球1/3,水电、风电、光伏装机都超过3亿千瓦,都是世界第一。全球80%以上的风电、光伏的设备组件都来自中国。中国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累计投资已经达到3800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王一鸣指出,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形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这些事实都表明了,在一些发达国家政策回摆的情况下,中国推进‘双碳’行动坚定不移,取得的成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推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认为,关键在于在能源结构和相关技术上实现转型和突破。他认为,节能减排尤其是“双碳”目标,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推进技术进步带来巨大动力。 “像新能源产业,像光伏相关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绿色低碳领域新的增长点,也形成了新的动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今年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产销保有量还是新增量,发展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保有量我们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2。所以我个人理解,这两个(目标)可以做到协调,但关键是我们要在结构和技术上做文章。”

王一鸣也认为,推动技术进步对推动减排具有重大意义;在减排平台期,技术发展逐步积累,一旦量的积累转化为质变,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碳排放会进入一个快速下降的通道。“构建有利于减碳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我觉得尤为重要。从技术条件看,传统化石能源已经成熟了,技术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而可再生能源还处在技术发展前期,未来技术发展空间还很大。由此可以想象,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来源于: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写评论…
0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出现高温热浪、冰川融化、超强降水、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更趋严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严峻性、紧迫性进一步上升。11月3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经济每月谈”活动,与会专家围绕“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与损害”这一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指出,过去10年,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的贡献者。“2012年到2021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约34.4%;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占全球1/3,水电、风电、光伏装机都超过3亿千瓦,都是世界第一。全球80%以上的风电、光伏的设备组件都来自中国。中国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累计投资已经达到3800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王一鸣指出,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形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这些事实都表明了,在一些发达国家政策回摆的情况下,中国推进‘双碳’行动坚定不移,取得的成效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推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认为,关键在于在能源结构和相关技术上实现转型和突破。他认为,节能减排尤其是“双碳”目标,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推进技术进步带来巨大动力。 “像新能源产业,像光伏相关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绿色低碳领域新的增长点,也形成了新的动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今年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产销保有量还是新增量,发展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保有量我们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2。所以我个人理解,这两个(目标)可以做到协调,但关键是我们要在结构和技术上做文章。”

王一鸣也认为,推动技术进步对推动减排具有重大意义;在减排平台期,技术发展逐步积累,一旦量的积累转化为质变,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碳排放会进入一个快速下降的通道。“构建有利于减碳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我觉得尤为重要。从技术条件看,传统化石能源已经成熟了,技术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而可再生能源还处在技术发展前期,未来技术发展空间还很大。由此可以想象,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空间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