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探究CD64感染指数,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多指标动态分析——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进入 #流式细胞技术进展阅读更多话题内容

导读:仪器信息网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进行了采访,她就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初衷、临床检验热点关注领域以及检验人才培养等话题发表了看法。

“服务于临床,用于临床实践,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探究CD64感染指数,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多指标动态分析——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2023318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组长单位的全国范围二十余家分中心合作共同推动的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II期)启动仪式在天津圆满举办!仪器信息网就本次项目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进行了采访。王辉教授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初衷临床检验热点关注领域以及检验人才培养等话题发表了看法

探究CD64感染指数,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多指标动态分析——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您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重点关注的热门领域?

王辉:我们课题组主要聚焦在抗菌药物耐药相关的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新耐药机制的发现病毒形成传播机制相关研究。在临床微生物领域,我们非常关心如何提高临床病原送检、临床检验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此外,课题组在重金属测序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在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组中与各个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微免分会微生物学组以及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中起草了非常多专家共识,其中包括各种药敏实验血液培养方向的专家共识同时起草了一些行业标准,希望把包括临床和微生物送检的行业标准药品实验的行业标准还有性能验证的行业标准应用于临床,从而提高我们整体行业,特别是检验学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仪器信息网:请您分享下国内外临床检验的各自特点与差异?

王辉: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是促进我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就整体而言,国外临床检验的各种指南标准数量国内更多。其次,国外的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建设分支非常细其覆盖面更广,涵盖细菌、真菌、病毒方向,不仅仅是细菌培养鉴定药品的简单模式,还包括生物标志物研究分子生物学检测都是重要分支。此外,由于样本量从业人员均相对较,国内在实验建设布局方面与国外仍存有较大差距。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临床对于微生物学检验的认识,包括对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微生物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仪器信息网:请谈谈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II期)的初衷?对本次项目有何预期?

王辉:服务于临床,用于临床实践,我们最终的目标。该项目将探究鉴别细菌感染和非感染的早期、敏感标志物,为临床提供细菌感染初期敏感检测指标,及形成临床治疗方案、预后管理模式探索等具体方案。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CD64感染指数正常参考范围,并将深入研究感染标志物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感染、评估机体免疫状态、指导和规范抗生素使用等方面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新型标志物。

项目的上一期,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主要针对天津地区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果。对于本次临床研究项目,我们希望实现更大规模拓展和深入研究将设置更多相应组别,拓展跨区域跨人群年龄性别跨多中心的研究,预期最终可以获得临床CD64感染指数参考区间。

确定一项临床指数的正常参考区间就好比先设定一个标尺,而后才能作为该指数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预后评估中的依据。确定一项临床指数前,必须充分掌握其参考区间范围,以此为依据才能进一步应用在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时期诊疗和预后。在本次多中心实验期间关注参考区间的同时还会特别设置关注脓毒症患者人群的研究,希望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的多指标动态分析,为今后诊断、预后评估方面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虽然项目的完成与落地具有一定时间周期性(包括伦理审查、科学审查等各环节流程),但我们有信心基于多中心联合研究使项目尽快完成落地如果研究结果符合预期还要形成相应的诊断指南共识标准,继而推动其在临床的应用。

仪器信息网:您怎么看我国临床检验领域的人才发展?也请您给检验人后辈们一些建议。

王辉:我国检验医学发展早期,检验领域人才可谓凤毛麟角。近些年我们观察到临床检验领域的人才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已经涌现多位杰出的临床检验技术专家,这也反映出我国检验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当下由于质谱、NGSPCR、流式细胞术等临床检验技术突飞猛进,对检验人素质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是早期简单学会仪器的操作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检验人员具备包括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需要掌握如组学技术、蛋白技术等科研基础知识基础上,检验队伍还必须得有交叉学科/多学科人才以及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加入,才能更好推动整个检验行业的发展。所以对检验人才要求以及培养体系也越来越严

对于刚入行的检验人主要有两条建议第一条就是在领域内深耕细作强化技术;第二条是不断实践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让临床认可且被临床知晓这两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我们不断培养的,建议朝着这个两个方向努力

后记王辉主任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自从COVID-19大流行之后,感染性疾病已然成为临床检验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以核酸检测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已经家喻户晓,而且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防控意识在逐渐加强,这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理念认知发展一定推动作用。

采访编辑:刘立东(KOL主页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服务于临床,用于临床实践,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探究CD64感染指数,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多指标动态分析——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2023318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组长单位的全国范围二十余家分中心合作共同推动的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II期)启动仪式在天津圆满举办!仪器信息网就本次项目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进行了采访。王辉教授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初衷临床检验热点关注领域以及检验人才培养等话题发表了看法

探究CD64感染指数,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多指标动态分析——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您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重点关注的热门领域?

王辉:我们课题组主要聚焦在抗菌药物耐药相关的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新耐药机制的发现病毒形成传播机制相关研究。在临床微生物领域,我们非常关心如何提高临床病原送检、临床检验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此外,课题组在重金属测序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我们在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组中与各个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微免分会微生物学组以及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中起草了非常多专家共识,其中包括各种药敏实验血液培养方向的专家共识同时起草了一些行业标准,希望把包括临床和微生物送检的行业标准药品实验的行业标准还有性能验证的行业标准应用于临床,从而提高我们整体行业,特别是检验学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仪器信息网:请您分享下国内外临床检验的各自特点与差异?

王辉: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是促进我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就整体而言,国外临床检验的各种指南标准数量国内更多。其次,国外的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建设分支非常细其覆盖面更广,涵盖细菌、真菌、病毒方向,不仅仅是细菌培养鉴定药品的简单模式,还包括生物标志物研究分子生物学检测都是重要分支。此外,由于样本量从业人员均相对较,国内在实验建设布局方面与国外仍存有较大差距。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临床对于微生物学检验的认识,包括对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微生物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仪器信息网:请谈谈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II期)的初衷?对本次项目有何预期?

王辉:服务于临床,用于临床实践,我们最终的目标。该项目将探究鉴别细菌感染和非感染的早期、敏感标志物,为临床提供细菌感染初期敏感检测指标,及形成临床治疗方案、预后管理模式探索等具体方案。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CD64感染指数正常参考范围,并将深入研究感染标志物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感染、评估机体免疫状态、指导和规范抗生素使用等方面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新型标志物。

项目的上一期,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主要针对天津地区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果。对于本次临床研究项目,我们希望实现更大规模拓展和深入研究将设置更多相应组别,拓展跨区域跨人群年龄性别跨多中心的研究,预期最终可以获得临床CD64感染指数参考区间。

确定一项临床指数的正常参考区间就好比先设定一个标尺,而后才能作为该指数在临床疾病的诊断、预防、预后评估中的依据。确定一项临床指数前,必须充分掌握其参考区间范围,以此为依据才能进一步应用在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时期诊疗和预后。在本次多中心实验期间关注参考区间的同时还会特别设置关注脓毒症患者人群的研究,希望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的多指标动态分析,为今后诊断、预后评估方面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

虽然项目的完成与落地具有一定时间周期性(包括伦理审查、科学审查等各环节流程),但我们有信心基于多中心联合研究使项目尽快完成落地如果研究结果符合预期还要形成相应的诊断指南共识标准,继而推动其在临床的应用。

仪器信息网:您怎么看我国临床检验领域的人才发展?也请您给检验人后辈们一些建议。

王辉:我国检验医学发展早期,检验领域人才可谓凤毛麟角。近些年我们观察到临床检验领域的人才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已经涌现多位杰出的临床检验技术专家,这也反映出我国检验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当下由于质谱、NGSPCR、流式细胞术等临床检验技术突飞猛进,对检验人素质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是早期简单学会仪器的操作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检验人员具备包括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需要掌握如组学技术、蛋白技术等科研基础知识基础上,检验队伍还必须得有交叉学科/多学科人才以及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加入,才能更好推动整个检验行业的发展。所以对检验人才要求以及培养体系也越来越严

对于刚入行的检验人主要有两条建议第一条就是在领域内深耕细作强化技术;第二条是不断实践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让临床认可且被临床知晓这两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我们不断培养的,建议朝着这个两个方向努力

后记王辉主任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自从COVID-19大流行之后,感染性疾病已然成为临床检验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以核酸检测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已经家喻户晓,而且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防控意识在逐渐加强,这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理念认知发展一定推动作用。

采访编辑:刘立东(KOL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