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推进仪器设备高端化跃升,《济宁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发布

导读:《济宁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发布,将围绕实施高端化跃升行动、智能化改造行动、绿色化转型行动、本质安全提升行动、优质设备供给行动等五大重点任务开展具体工作

近日,济宁市工信局等多部门发布《济宁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保持全省领先,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5%。

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明显提高。

《实施方案》将围绕施高端化跃升行动、智能化改造行动、绿色化转型行动、本质安全提升行动、优质设备供给行动等五大重点任务开展具体工作。

实施高端化跃升行动方面,《实施方案》聚焦工业母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农机装备、轻工纺织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促进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加快淘汰。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工程机械行业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等,仪器仪表行业精密制造加工、数控加工设备等,农机装备行业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轻工行业高速和高精度成套设备等,纺织行业棉纺、涤纶长丝、染整设备等更新改造。

聚焦新能源工程机械、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引导推动新能源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数控机床、精密焊接等核心装备;光伏行业更新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无主栅组件覆膜机、电池片侧边缘钝化等设备;新能源电池行业更新涂布机、模切机、卷绕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化成柜、AGV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聚焦化工、装备、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鼓励试验检测设备加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全文如下:

济宁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3部门《山东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快推动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稳增长、扩投资、促转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力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标准引领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全力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高水平技术改造,全面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保持全省领先,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5%。

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明显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高端化跃升行动

1.推动落后低效设备更新。聚焦工业母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农机装备、轻工纺织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促进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加快淘汰。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工程机械行业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等,仪器仪表行业精密制造加工、数控加工设备等,农机装备行业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轻工行业高速和高精度成套设备等,纺织行业棉纺、涤纶长丝、染整设备等更新改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推动高端先进设备应用。聚焦新能源工程机械、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引导推动新能源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数控机床、精密焊接等核心装备;光伏行业更新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无主栅组件覆膜机、电池片侧边缘钝化等设备;新能源电池行业更新涂布机、模切机、卷绕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化成柜、AGV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推动试验检测设备升级。聚焦化工、装备、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鼓励试验检测设备加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

4.加强数字赋能增效。深入实施“工赋济宁”行动,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加强政策宣贯解读、典型案例宣传展示和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等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山东省“工赋百景”项目8个,持续深化行业示范应用。力争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5个。(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5.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聚焦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增材制造装备、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智能化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更新改造。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围绕场景、车间、工厂等环节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力争到2025年,累计打造国家级智能工厂5家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规模化系统化部署,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5G独立组网,推动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实施“千兆入户、万兆入园”工程,加快第五代超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提高工业互联网网络互通能力。力争到2025年,建设开通5G基站1.7万个以上,实现5G网络全覆盖。争取国家级“双跨”平台落户济宁,培育省级平台30家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实施绿色化转型行动

7.加强重点行业降碳改造。研究出台《济宁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重点聚焦水泥行业,推广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烧成、窑炉优化控制、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等节能技术装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快绿色装备应用推广。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推动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定期遴选先进适用的工业节能降碳新技术、新装备,争取更多技术装备成果列入国家和省级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推广目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聚焦工程机械、化工、医药、建材、食品等行业,分级建立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库,健全梯次培育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遴选发布市级绿色制造名单。开展水效、能效领跑者行动,引导企业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加强废钢铁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化管理。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0家、绿色工业园区6个。(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实施本质安全提升行动

10.推动化工行业关键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全市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针对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分行业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重点推动煤化工行业煤气化炉,焦化行业焦炉,氯碱行业电解槽,轮胎行业炼胶机、硫化机,精细化工行业反应釜等重点设备更新改造。严格要求企业做好老旧装置排查工作,“一企一策”指导编制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改造方案,切实降低化工行业老旧装置风险隐患,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推进民爆行业安全改造。聚焦工业炸药生产线重要环节,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在关键风险位置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提升安全生产危险工艺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减人升级改造(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总数不大于3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加强安全装备应用推广。瞄准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需要,推动先进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提升安全生产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在监测预警装备、通信技术及装备,分析检测类设备,智能应急机器人、应急无人机等领域培育一批应急特色突出的企业与品牌,争取一批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省《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加大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在重点应用场景的推广和应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

(五)实施优质设备供给行动

13.强化先进设备推广。发挥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核心装备,定期梳理先进适用设备推荐目录,加强优质设备推广应用,支持装备制造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用户单位联合研制智能化成套装备,形成一批领跑行业的精品装备和整体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4.加强设备研发创新。持续加强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智能工程机械、智能机器人、医疗装备等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综合运用保险补偿、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创新产品进入重点产业链供应体系。深入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突破一批装备制造领域“卡脖子”技术和产品,每年推广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15项以上。在装备制造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中试熟化服务,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每年推选10项左右制造业领域“好品山东”品牌产品、5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制造”品牌。对依据法律法规、政策和品牌建设及相应技术标准产生的品牌,强化品牌帮扶,积极争取纳入“好品山东”品牌培育体系。积极参与“网行天下”云采销对接活动,争取更多设备纳入全省推介范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制造强市(新型工业化)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会,切实加大督导推进力度。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滚动实施1000项单体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转型升级。每年建立年度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和组织实施,市级重点跟踪推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县(市、区)级重点跟踪推进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建立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供给和需求清单,每条产业链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不少于2场。(牵头单位:市制造强市(新型工业化)建设指挥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强化行业标准引领。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主导或参与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强链工程,培育和发展企业联合标准,鼓励制定实施先进团体标准。优化升级节能标准、健全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加快研制低碳技术标准,开展农机等重点领域标准攻坚,强化安全应急标准研制实施,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市级工业转型发展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化设备购置补贴、技改项目贴息、工业技改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和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一次性扣除政策,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专用设备购置企业所得税抵免政策,以及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金融支撑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对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单列信贷计划。组织开展金融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结合“金融服务进万企提升年”活动,引导银行机构精准对接制造业企业,开通快捷审贷通道,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再贷款减碳引导专项额度,支持传统领域科技型企业改造升级和减污降碳。持续做大做强市担保集团,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见贷即保”,省级以上企业根据情况择优担保。(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济宁监管分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增强资源要素保障。对工业领域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推荐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等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积极争取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推动土地、污染物排放、用能等要素向重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集中。用足用好“增存挂钩”政策,分级分类保障重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用地需求。(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打开APP,掌握第一手行业动态
打赏
点赞

近期会议

更多

热门评论

写评论…
0

近日,济宁市工信局等多部门发布《济宁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保持全省领先,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5%。

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明显提高。

《实施方案》将围绕施高端化跃升行动、智能化改造行动、绿色化转型行动、本质安全提升行动、优质设备供给行动等五大重点任务开展具体工作。

实施高端化跃升行动方面,《实施方案》聚焦工业母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农机装备、轻工纺织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促进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加快淘汰。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工程机械行业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等,仪器仪表行业精密制造加工、数控加工设备等,农机装备行业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轻工行业高速和高精度成套设备等,纺织行业棉纺、涤纶长丝、染整设备等更新改造。

聚焦新能源工程机械、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引导推动新能源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数控机床、精密焊接等核心装备;光伏行业更新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无主栅组件覆膜机、电池片侧边缘钝化等设备;新能源电池行业更新涂布机、模切机、卷绕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化成柜、AGV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聚焦化工、装备、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鼓励试验检测设备加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

全文如下:

济宁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3部门《山东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快推动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进一步稳增长、扩投资、促转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力制造强市首位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标准引领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全力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高水平技术改造,全面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左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保持全省领先,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5%。

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明显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高端化跃升行动

1.推动落后低效设备更新。聚焦工业母机、工程机械、仪器仪表、农机装备、轻工纺织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促进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加快淘汰。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工程机械行业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等,仪器仪表行业精密制造加工、数控加工设备等,农机装备行业柔性剪切、成型、焊接、制造生产技术及装备等,轻工行业高速和高精度成套设备等,纺织行业棉纺、涤纶长丝、染整设备等更新改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推动高端先进设备应用。聚焦新能源工程机械、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发酵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引导推动新能源工程机械行业更新数控机床、精密焊接等核心装备;光伏行业更新多合一镀膜设备、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无主栅组件覆膜机、电池片侧边缘钝化等设备;新能源电池行业更新涂布机、模切机、卷绕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分容化成柜、AGV等设备;生物发酵行业实施萃取提取工艺技改,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续离子交换设备等。(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推动试验检测设备升级。聚焦化工、装备、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鼓励试验检测设备加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

4.加强数字赋能增效。深入实施“工赋济宁”行动,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加强政策宣贯解读、典型案例宣传展示和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企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等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山东省“工赋百景”项目8个,持续深化行业示范应用。力争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5个。(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5.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聚焦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增材制造装备、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智能化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更新改造。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加快无人运输车辆等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围绕场景、车间、工厂等环节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力争到2025年,累计打造国家级智能工厂5家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规模化系统化部署,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5G独立组网,推动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实施“千兆入户、万兆入园”工程,加快第五代超高速光纤网络建设。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提高工业互联网网络互通能力。力争到2025年,建设开通5G基站1.7万个以上,实现5G网络全覆盖。争取国家级“双跨”平台落户济宁,培育省级平台30家左右。(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实施绿色化转型行动

7.加强重点行业降碳改造。研究出台《济宁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重点聚焦水泥行业,推广低阻旋风预热器、高效烧成、窑炉优化控制、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等节能技术装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8.加快绿色装备应用推广。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推动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定期遴选先进适用的工业节能降碳新技术、新装备,争取更多技术装备成果列入国家和省级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推广目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聚焦工程机械、化工、医药、建材、食品等行业,分级建立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库,健全梯次培育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遴选发布市级绿色制造名单。开展水效、能效领跑者行动,引导企业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加强废钢铁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化管理。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0家、绿色工业园区6个。(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实施本质安全提升行动

10.推动化工行业关键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全市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针对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分行业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重点推动煤化工行业煤气化炉,焦化行业焦炉,氯碱行业电解槽,轮胎行业炼胶机、硫化机,精细化工行业反应釜等重点设备更新改造。严格要求企业做好老旧装置排查工作,“一企一策”指导编制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改造方案,切实降低化工行业老旧装置风险隐患,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推进民爆行业安全改造。聚焦工业炸药生产线重要环节,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在关键风险位置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提升安全生产危险工艺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重点对工业炸药固定生产线减人升级改造(生产线现场操作人员总数不大于3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加强安全装备应用推广。瞄准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需要,推动先进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提升安全生产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在监测预警装备、通信技术及装备,分析检测类设备,智能应急机器人、应急无人机等领域培育一批应急特色突出的企业与品牌,争取一批企业和产品进入国家、省《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加大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在重点应用场景的推广和应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

(五)实施优质设备供给行动

13.强化先进设备推广。发挥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核心装备,定期梳理先进适用设备推荐目录,加强优质设备推广应用,支持装备制造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用户单位联合研制智能化成套装备,形成一批领跑行业的精品装备和整体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4.加强设备研发创新。持续加强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智能工程机械、智能机器人、医疗装备等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综合运用保险补偿、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创新产品进入重点产业链供应体系。深入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突破一批装备制造领域“卡脖子”技术和产品,每年推广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15项以上。在装备制造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中试熟化服务,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每年推选10项左右制造业领域“好品山东”品牌产品、5项左右“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制造”品牌。对依据法律法规、政策和品牌建设及相应技术标准产生的品牌,强化品牌帮扶,积极争取纳入“好品山东”品牌培育体系。积极参与“网行天下”云采销对接活动,争取更多设备纳入全省推介范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制造强市(新型工业化)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会,切实加大督导推进力度。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滚动实施1000项单体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转型升级。每年建立年度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加强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和组织实施,市级重点跟踪推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县(市、区)级重点跟踪推进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建立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供给和需求清单,每条产业链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不少于2场。(牵头单位:市制造强市(新型工业化)建设指挥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强化行业标准引领。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主导或参与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强链工程,培育和发展企业联合标准,鼓励制定实施先进团体标准。优化升级节能标准、健全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加快研制低碳技术标准,开展农机等重点领域标准攻坚,强化安全应急标准研制实施,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市级工业转型发展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化设备购置补贴、技改项目贴息、工业技改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和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一次性扣除政策,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专用设备购置企业所得税抵免政策,以及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金融支撑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对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单列信贷计划。组织开展金融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结合“金融服务进万企提升年”活动,引导银行机构精准对接制造业企业,开通快捷审贷通道,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再贷款减碳引导专项额度,支持传统领域科技型企业改造升级和减污降碳。持续做大做强市担保集团,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见贷即保”,省级以上企业根据情况择优担保。(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济宁监管分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增强资源要素保障。对工业领域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推荐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等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积极争取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推动土地、污染物排放、用能等要素向重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集中。用足用好“增存挂钩”政策,分级分类保障重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用地需求。(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