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规范民用航空导航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的在用各类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的校准工作,近日,民航局发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面向各单位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2月4日。
仪表着陆系统在民航安全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民用航空导航技术应用政策》(AC-115-TM-2015-03),仪表着陆系统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作为提供精密进近引导服务的地面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作为关键仪器在设备的日常维护、测试以及飞行校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CCAR-115TM-R2)中明确规定仪器仪表需进行定期校准;但目前关于外场测试仪如何测试,仅有针对某一特定型号(《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即计量检定规程JJG(民航)0085-2005《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当前主用的其他多个型号设备无相关规范,缺乏对校准工作的统一指导与标准化。
为规范民用航空导航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的在用各类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的校准工作,提升规范的适用性、先进性、前瞻性,近日,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组织起草了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现面向各单位公开征求意见。
如果本项目规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能成功发布并实施,将代替该检定规程(JJG(民航)0085-2005),以解决当前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工作中无通用规范指导的问题,完善相关领域规范体系,提升空管运行保障能力,强化规范对运行的现实指导作用,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意见征集日期截至12月4日。
详情如下:
关于征求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通用)航空公司,各运输(通用)机场公司,各服务保障公司,局属各单位,各协会基金会:
我司组织起草了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现面向各单位公开征求意见。
请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按要求填写相应的意见反馈表。此外,其他个人对于该项标准征求意见稿有意见或建议,也可填写意见反馈表。意见征集日期截至12月4日,请意见提出单位或个人将有关意见反馈至邮箱mhbzh@mail.castc.org.cn,并分别注明邮件标题为“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表”。
该规范的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表和编制说明可从中国民用航空局网站“意见征集”栏目(http://www.caac.gov.cn/HDJL/YJZJ/)下载。
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
2024年10月30日
附件:
附件1:《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附件2:《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附件3:《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表.doc
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编制工作组
2024年9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计量技术规范(修订)为2022年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计划外项目,规范编制周期预期为12个月。该规范由民航空管技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中电科西北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牵头起草单位为民航空管技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装备公司”),主管单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归口单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
(二)主要起草单位和编制组成员
主要起草单位:民航空管技术装备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电科西北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编制组成员:唐凯、王巍、张阿里布米、郑金华、邓蓥川、刘正中、刘新宇、贾蓓、徐飞。
(三)规范制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仪表着陆系统在民航安全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民用航空导航技术应用政策》(AC-115-TM-2015-03),仪表着陆系统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作为提供精密进近引导服务的地面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作为关键仪器在设备的日常维护、测试以及飞行校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CCAR-115TM-R2)中明确规定仪器仪表需进行定期校准;但目前关于外场测试仪如何测试,仅有针对某一特定型号(《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即计量检定规程JJG(民航)0085-2005《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当前主用的其他多个型号设备无相关规范,缺乏对校准工作的统一指导与标准化。
综上所述,为了规范民用航空导航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的在用各类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的校准工作,提升规范的适用性、先进性、前瞻性,亟需开展计量检定规程JJG(民航)0085-2005《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的修订编制工作,如果本项目规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能成功发布并实施,将代替该检定规程(JJG(民航)0085-2005),以解决当前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工作中无通用规范指导的问题,完善相关领域规范体系,提升空管运行保障能力,强化规范对运行的现实指导作用,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工作过程
1.计划外申报立项
2000年1月,民航局空管局委托装备公司成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接收机(简称PIR)校验中心,根据民航空发[2000]167号“关于做好仪表着陆系统建设和运行保障工作的通知”,装备公司长期从事相关校准工作,2005年起草《JJG(民航)0085-2005 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计量检定定规程》经批准发布,具有强大的人员队伍、性能优良的检测设备、覆盖多种型号设备的校准程序等,具备CNAS有关资质,并具有编制相关规范的经验,完全有能力胜任相关规范的编制工作。
2022年8月1日,装备公司向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提交了“关于申报制定《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计量技术规范的请示”,包含项目情况说明表、《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修订草案。
2.组建编制组
2022年8月22日,成立规范编制组。
编制组研究制定了规范修订工作方案,通过相关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厂家手册研究、专家及厂商调查、用户需求调研等工作方法开展规范编制工作。
3.调研
2022年8月至2022年9月,开展规范修订前期研究工作,完成共计5种NM3710、NM7710、SELEX2237、THALES7010、THALES7020型外场测试仪相关技术手册研究。
4.立项评审
2022年9月13日,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召开了项目立项评审会。
评审组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装备公司的项目汇报,对编制组出具的材料进行了审核,评审组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内容、工作计划以及项目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评审。该项目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方案可行。项目成果对完善相关领域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提升空管运行保障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评审组一致同意该项目立项。
2022年9月19日,民航局批准同意立项。
5.规范修订
2023年2月至12月,开展规范修订工作。
(1)2023年2月22日至23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法规与标准化研究所组织专家针对《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修订草案开展第一次研讨工作,本次工作邀请了8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民航行业专家参与研讨,共收集意见建议68条。
(2)2023年3月至6月编制组对第一次研讨会专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对应整改,完成《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修订稿第一稿编写。
(3)2023年7月19日至20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法规与标准化研究所组织专家针对《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修订稿第一稿开展第二次研讨工作,本次工作邀请了6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民航行业专家参与研讨,共收集意见建议41条。
(4)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编制组对第二次研讨会专家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了对应整改,完成《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修订稿第二稿编写。
(5)2024年4月至2024年8月编制组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的意见,对《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修订稿第二稿进行了修订,完成《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期评审稿的编写。
6.中期评审
经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批准,于2024年9月3日,进行了《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的中期评审。
中期评审邀请了7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民航行业专家和国家计量专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组工作成果汇报,审查了有关成果文件资料,并进行了质询,经过专家组认真讨论形成3条评审意见。
评审组一致同意《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通过中期评审。
2024年9月19日,编制组根据中期评审组的意见,修改完善,并形成《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试验规则等)的编写论据(包括计算、测试、统计等数据),修订规范时应说明主要技术内容的修改情况
(一)规范编写原则
该规范以当前有效的计量检定规程JJG(民航)0085-2005《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为基础,参考了在用设备技术手册、用户的需求和意见,进行的修订。
1.提升计量规范的合理合规性
统一并规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方法。重点开展性能指标的选取工作,以设备手册、试验与数据分析为依托进行明确、细化和逻辑结构重组,做到每一个指标项有据可依。
2.拓实计量规范的适用性及先进性
结合二十多年对国内多个主用其他型号外场测试仪进行检测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我国首次提出修订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首次将民用航空导航运行保障与维护维修的在用各类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工作进行标准化,相关技术内容不仅对标国际主流设备指标,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体现了规范的适用性和先进性。
3.增强规范的实用性
本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民航导航设备运行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可以进一步了解校准规范,提升运行保障能力。
4.牵引计量规范的前瞻性
结合当前在用的5种进口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技术指标校准要求,引导国内产业界注重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性能指标的研究和开发。
(二)规范主要内容
本文件共包括9章正文和4个附录。
第1、2、3章,为规范的常规性描述,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第4章规定了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计量特性。第5章限定校准条件。第6章对校准项目和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第7、8章,分别为校准结果表达及复校时间间隔。第9章为管理要求。
附录A为技术性附录,引用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规定的航向和下滑频率对应表。
附录B为校准记录表格,用于校准时原始数据记录。
附录C为校准证书内页表格,基于附录B原始数据记录编排,为了更完善地表示测量结果的质量,修订校准证书内页格式并增加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
附录D提供了部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是对测量结果准确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方法,使校准结果更加科学、规范。
(三)修订规范新、旧版本主要技术内容改变的说明
对比原版本,新版本的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编排格式,本规范为校准规范(见全文,2005年版为计量检定规程);
——修订后名称为《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规范》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Field Test Set
——增加了引言内容(见引言);
——修改了范围,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范围为民用航空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的校准(见引言、第1章,2005年版的第1章);
——更新了以下规范性引用文件日期: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见第2章, 2005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以下规范性引用文件:MH/T 4003.1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台(站)设置场地规范 第1部分:导航、MH/T 4006.1—1998《航空无线电导航设备第1部分:仪表着陆仪表着陆系统(ILS)技术要求》、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航空电信-第Ⅰ卷无线电导航设备(见第2章);
——删除了以下规范性引用文件:《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技术手册》(见2005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概述内容(见2005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以下术语定义: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 (ILS)、外场测试仪 Field Test Set(FTS)、航向信标 Localizer (LOC)、下滑信标 Glide Path(GP)、调制度差 Difference in Depth of Modulation(DDM)、调制度和Sum of Depths of Modulation(SDM)(见第3章);
——删除了以下计量特性内容:测试仪电池电压、指针式表头、模拟电压输出(见2005年版的4.1、4.2、4.15);
——增加了以下计量特性内容:接收频率、电平幅度、LOC调制度和(SDM)偏移值、GP调制度和(SDM)偏移值、天线匹配、馈线插入损耗(见4.1、4.2、4.4、4.8、4.13、4.14);
——重新编排了以下计量特性格式:LOC调制度和(SDM)标称值、GP调制度和(SDM)标称值、GP调制度差(DDM)标称值(见4.3、4.7、4.9,2005年版的4.3、4.9、4.10);
——修改了以下计量特性内容: LOC调制度差(DDM)标称值、LOC调制度差(DDM)偏移值、GP调制度差(DDM)偏移值、接收机带宽、1020Hz幅度调制度(见4.5、4.6、4.10、4.11、4.12,2005年版的4.4、4.5、4.11、4.6-4.7及4.12-4.14、4.8);
——删除了通用技术要求内容(见2005年版第5章);
——修改检定条件为校准条件(见第5章,2005年版的6.1);
——修改了以下环境条件内容:相对湿度(见5.1,2005年版的6.1.1);
——增加了以下环境条件内容:室外环境温度、供电电源(见5.1);
——增加了校准仪器及配套设备应有有效的检定/校准证书要求(见5.2);
——修改了以下计量设备的内容及要求:规范调制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见5.2.1、5.2.2,2005年版的6.1.2.1、6.1.2.2);
——增加了以下计量设备内容及要求:矢量网络分析仪、稳相测试线缆、连接器等(见5.2.3、5.2.4);
——删除了项目表中的以下项目:指针式表头检查、模拟输出电压的检定(见2005年版的6.2.1表1序号3、18);
——合并修订项目表中的以下项目为校准前检查、工作正常性检查及校准预置: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及预热、电池电压检查、功能键的检查(见第6章表1序号1、2,2005年版的6.2.1表1序号1、2、4)
——增加了项目表中的以下项目:接收频率、电平幅度、LOC调制度和(SDM)偏移值、GP调制度和(SDM)偏移值(见第6章表1序号3、4、6、10);
——合并修订项目表中以下项目为LOC调制度和(SDM)标称值、LOC调制度差(DDM)标称值:航向SDM的检定、航向DDM的检定、航向SDM/DDM动态范围的检定(见第6章表1序号5、7,2005年版的6.2.1表1序号5、6、7);
——修订项目表中以下校准项目的名称:LOC调制度差(DDM)偏移、GP调制度差(DDM)偏移、1020Hz调幅度调制(见第6章表1序号8、12、14,2005年版的6.2.1表1序号8、15、11);
——合并修订项目表中以下项目为GP调制度和(SDM)标称值、GP调制度差(DDM)标称值:下滑SDM的检定、下滑DDM的检定、下滑SDM/DDM动态范围的检定(见第6章表1序号9、11,2005年版的6.2.1表1序号12、13、14);
——合并修订项目表中以下项目为接收机带宽:航向带宽的检定、航向选择性的检定、下滑带宽的检定、下滑选择性的检定(见第6章表1序号13,2005年版的6.2.1表1序号9、10、16、17);
——增加了项目表中的以下选择校准项目:天线匹配、馈线插入损耗(见第6章表1序号15、16);
——重新编排并修改了校准方法内容(见6.1-6.14,2005年版的6.2.2-6.2.20);
——增加了校准结果表达的内容,删除了检定结果的处理的内容(见第7章,2005年版的6.3);
——增加了复校时间间隔的内容,删除了检定周期的内容(见第8章、2005年版的6.4);
——增加了管理要求,明确限制使用、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见第9章);
——增加了LOC GP频率对应表,删除了检定证书封面格式、内页格式(见附录A,2005年版附录A);
——增加了校准记录表格,删除了检定不合格通知书封面格式、内页格式(见附录B,2005年版附录B);
——增加了校准证书内页表格,删除了检定记录格式(见附录C,2005年版附录C);
——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D)。
三、是否涉及专利,涉及专利的,说明专利名称、编号及相关信息
本规范不涉及专利。
四、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论证
组织开展规范修订前期研究工作,完成共计5部的国外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性能指标研究,完成国内导航运维专家、导航设备研发专家、民航计量专家研讨工作,根据研究和研讨意见作为本次修订工作的参考依据。
(二)预期的经济效益
《中国民航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通信导航监视专项发展规划方案(导航系统业务分册)(2021-2030年)》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空管系统将稳健有序的推进民用航空导航设备的国产化工作,以支持国内民用航空导航技术的发展。掌握核心技术,逐步实现设备国产化将实现“四强空管”打下坚实基础。
本规范的制定可以为国内导航设备研发厂家的外场测试仪研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三)预期的社会效益
本次修订着重用于规范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和不确定度评定,能够弥补完善当前民航陆基导航设备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校准工作的统一规范的缺失,完善相关规范体系建设,满足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及检测单位的实际需求。能够为检测单位实施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有利于提升导航设备运行的规范化水平。
五、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相关计量技术规范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规范水平的对比情况
(一)先进程度
该项目拟修订编制的规范是在结合不同型号外场测试仪的性能指标以及长年的检测工作经验积累形成,不存在版权问题。
该项目参考了美国无线电委员会机载仪表着陆系统信标接收设备最低性能标准。由于外场测试仪仅作为一台不可或缺的民航仪表着陆系统运行维护仪器,而非系统,因此向国际标准转化的可能性较小,但对于我国民航标准化工作是必要的。
(二)对比情况
规范的编制计量特性对比了美国无线电委员会RTCA/DO-195-1986《工作范围在108-112MHz的ILS航向信标接收设备最低性能标准Minimum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irborne ILS Localizer Receiving Equipment Operating Within the Radio Frequency Range of 108-112MHz》和RTCA/DO-192-1986《工作范围在 328.6-335.4 MHz 无线电频率范围内运行的机载 ILS 下滑道接收设备的最低运行性能标准Minimum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irborne ILS Glide Slope Receiving Equipment Operating Within the Radio Frequency Range of 328.6-335.4MHz》等两项国外标准,本文件所规定的计量特性不低于上述国外标准。具体情况如下:
1. 规范中计量特性“4.5 LOC调制度差(DDM)标称值” DDM最大允许误差±0.15%,优于RTCA/DO-195“2.2.1 Centering Accuracy ”的相关内容。
2. 规范中计量特性“4.6 LOC调制度差(DDM)偏移值” DDM最大允许误差±0.20%,优于RTCA/DO-195“2.2.3 Course Deviation Indication”的相关内容。
3. 规范中计量特性“4.9 GP调制度差(DDM)标称值” DDM最大允许误差±0.15%,优于RTCA/DO-192“2.2.1 Centering Accuracy ”的相关内容。
4. 规范中计量特性“4.10 GP调制度差(DDM)偏移值” DDM最大允许误差±0.25%,优于RTCA/DO-192“2.2.4 Course Deviation Indication ”的相关内容。
5. 规范中计量特性“4.13 天线匹配”<1.4,与RTCA/DO-195“2.2.15 Antenna VSWR ”和RTCA/DO-192“2.2.10 Antenna VSWR ”的要求一致。
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民航规章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的关系
该项目是在现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的总体要求下,自上而下形成的具体规范,涉及替代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JJG(民航)0085-2005《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的情况。
七、重大不同意见的处理和依据
无。
八、贯彻规范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
建议在本规范修订通过后,代替原有的JJG(民航)0085-2005《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
建议在本规范修订通过后,行业计量管理单位及时组织本规范的宣贯,强化规范技术内容对后续工作的指导。
建议在本规范修订通过后,作为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设备合格审定、新建系统的招标、测试和运行保障、计量校准的参考依据。
九、废止现行有关民航部门计量技术规范的建议
本规范发布后,建议原版本JJG(民航)0085-2005《NM3710型仪表着陆系统外场测试仪》废止。
十、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无。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热门评论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