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库

仪器信息网骨髓库专题为您整合骨髓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骨髓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骨髓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骨髓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骨髓库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骨髓库相关的资讯

  • “北京方案”被写入国际骨髓移植权威教材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指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即指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复合体,包含200多个基因座,全长4000kb。在组织或器官移植中,供者与受者之间相容(不排斥)还是不相容(排斥)就是由MHC所决定的。 全相合和半相合:骨髓移植前,病人的HLA复合体和骨髓库或脐带血库中某供体骨髓HLA复合体匹配度达到10个位点时,称为全相合。然而,配对完全吻合的几率,只有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才是100%,而没有血缘关系人群,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只能达到6-9个位点时称为为半相合。医学上称为“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虽然手术本身有难度,但只要求供髓者、受髓者之间的HLA一半相同就可以,骨髓来源范围大大拓宽。人类的遗传基因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染色体有一半相吻合,这意味着有亲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甚至堂表亲之间的骨髓都可能符合半相合移植要求。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糖蛋白,含有174个氨基酸,主要由内毒素、TNF-α 和IFN-γ 可活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G-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系(lineage)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和分化。G-CSF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防白细胞减少可能潜在的感染并发症、以及使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加快。 1996年起,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带领的团队开始自主探索G-CSF在人体内抑制细胞排异功能的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原创的单倍体骨髓移植技术体系。2016年,该方案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正式命名为白血病治疗的“北京方案”,并推荐作为全球缺乏全相合供体的移植可靠方案。该方案还被写入国际骨髓移植权威教材,并被美国、英国等国骨髓移植协会相关指南引用。 目前在中国市场已有近20家企业生产短效G-CSF药物,而上市的长效G-CSF药物仅有石药集团百克(济南)生物制药的津优力和齐鲁制药的新瑞白两种。2013年和2014年G-CSF类免疫增强剂市场总体规模分别为31.11亿元和34.97亿元,2014年比2013年增加3.86亿元,同比增长12.4%。从各大终端来看,等级医院集落刺激因子类免疫增强剂的销售规模占整个市场近98%,其中城市等级医院占比竟高达84.2%,是集落刺激因子的最大消费终端。而零售药店、城市基层医院和农村基层医院的总体占比仅为2%(数据来源中康CMH)。原标题:中国方案突破白血病治疗难题据新华社北京电 中国医学团队的原创方案成功突破了白血病骨髓移植供体不足的世界性难题,成为全球一半以上单倍体骨髓移植患者的首选方案。 作为一种恶性血液疾病,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即骨髓移植。然而,骨髓移植须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100%全相合的情况下进行,否则极易发生严重排异反应。但即使是同胞兄妹,全相合概率也仅有25%,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全相合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因此,骨髓供体来源不足成为长期困扰白血病治疗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1996年起,由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带领的团队开始自主探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人体内抑制细胞排异功能的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原创的单倍体骨髓移植技术体系。如今,这种“人人有供体”的单倍体移植技术已成熟,其术后成功率达到70%,与全相合骨髓移植成功率相当,而英美等国同类移植技术的成功率仅40%。 2016年,该方案被世界骨髓移植协会正式命名为白血病治疗的“北京方案”,并推荐作为全球缺乏全相合供体的移植可靠方案。该方案还被写入国际骨髓移植权威教材,并被美国、英国等国骨髓移植协会相关指南引用。(上文来源北京日报)
  • 基因测序再显神通:鉴定出多个骨髓瘤致病基因!
    p   癌症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因为不同的癌症会存在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涉及不同的基因突变。最新研究证明基因检测通过预测病人罹患骨髓瘤的可能,检测导致癌变的关键基因,能用于骨髓瘤治疗。 /p p   8月17日在线发表于《th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一篇最新论文证明:有9个基因位点可用于检测骨髓瘤,让潜在患病可能性的病者受益于及早预防和治疗。 /p p   伦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将骨髓瘤细胞中基因突变与治疗联系,利用基因测序分析了463名骨髓瘤Ⅺ期病患的基因。共鉴定出与骨髓瘤相关联的15个基因突变位点。对其中特殊的9个基因检测,确定其与确定骨髓瘤病期的关联。 /p p   CCND1基因,调控细胞分裂,其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且出现多种病型。研究发现,存在CCDN1基因突变的病患中只有38%的患者存活超过两年,而其他在该位点没有突变的骨髓瘤患者中有80%的患者能存活超过两年。 /p p   TP53基因,参与DNA修复,在11%的骨髓瘤病者中发现该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存活时间缩短,约54%的患者能够存活两年以上。 /p p   骨髓瘤最常见的遗传突变发生在RAS基因家族中,且在ICR小鼠中已经发现。该基因家族突变在多种癌变细胞中均有发现。研究人员发现,43%的骨髓瘤病患存在NRAS、KRAS基因突变。这就意味着,RAS突变易导致细胞癌变。这一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靶点。 /p p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50%的突变位点是已经存在或者新的抗癌药物用于治疗其他癌症的作用靶点。这预示着,这些突变位点将成为骨髓瘤靶向治疗的新思路。 /p p   这份研究中在IRF4、EGR1基因同时突变的病患都能存活两年以上。但是,只有79%的IRF4突变患者能存活两年以上,78%的EGR1突变患者能存活两年以上。 /p p   研究团队领头人、癌症研究中心血液学教授Gareth Morgan希望他们的研究最终能够开创基因检测用于骨髓瘤筛选的先例,使患者能够接受及时治疗。 /p p   英国骨髓瘤研究首席执行官Eric Low说:“这种创新性基因检测疾病至关重要。骨髓瘤具有侵入性、高度危险且存活率低的特点,所以对此类病患的检测很重要。” /p
  • 检测证实人体骨髓中存在微塑料!或是血液肿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河南省肿瘤医院7月30日消息,医院肿瘤防办张韶凯研究团队在肿瘤病因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人体骨髓中存在微塑料。成果以“Discovery and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Bone Marrow(人体骨髓中微塑料的发现与分析)”为题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有害材料杂志》。研究成果于《有害材料杂志》发表“近年来,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而环境污染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诱发肿瘤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对于做好肿瘤的早期预防和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8月1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该论文通讯作者张韶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研究团队发现,微纳米塑料存在于人体的骨髓中,而这可能是血液肿瘤发生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废弃到环境中的塑料制品经过长时间的裂解形成小于5mm的颗粒,被称为‘微纳米塑料’。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在环境中通常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不可小觑。”张韶凯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动物研究发现微塑料暴露会抑制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重建能力,导致造血系统损伤。并且研究发现微塑料可在人体血液和多种器官,包括肺、胎盘和睾丸等中蓄积。但尚缺乏人体骨髓中微塑料的暴露和蓄积水平证据。为打破研究的局限性,张韶凯团队率先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y-GC/MS)仪器对骨髓样本中微塑料(MPs)的浓度进行测定,并通过激光红外成像光谱(LD-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评估MPs的尺寸范围以及形态特征。研究发现所有骨髓样本中均存在MPs,平均浓度为51.29 µ g/g。5种塑料类型包括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聚己二胺66)PA 66被检出。“目前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其实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谈到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张韶凯告诉记者,微塑料检测技术受限于操作流程易受污染的影响,他们的团队郭肖利博士等主要研究者们需全程进行无塑操作并使用净化试剂。在分析时则需要借助标准品及质谱、红外光谱和电镜等手段进行多维度评估。“骨髓中微塑料的存在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确切关系至今还不清楚,还需要更多的专家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后续也会进一步扩大研究,加深对研究结果的理解。”张韶凯说。“做公共卫生领域科研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引导公众重视环境因素或者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从源头进行预防。”张韶凯表示,研究也提示在国家持续推行 “限塑令”的政策导引下,后期可能还需要制定更严格的塑料管理政策和措施,以减少塑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塑料颗粒无法被轻易降解,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长期影响也很难被严格评估。”张韶凯提醒,这一发现提示塑料污染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日常生活应尽量避免接触微塑料,比如尽量避免使用外卖盒,少喝一些瓶装水等,避免自身微塑料的摄入;另外也应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

骨髓库相关的方案

  • 低氧/厌氧产品案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本研究旨在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低氧光感受器和实验性视网膜脱离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对缺氧的小鼠感光细胞661w 细胞和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细胞的形态、活力、凋亡和自噬进行了分析。在视网膜脱离模型中,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视网膜形态、外核层(ONL)厚度、视紫红质表达以及视网膜细胞凋亡和自噬。缺氧诱导661w 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自噬水平升高,并在缺氧后8 小时达到峰值。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缺氧状态下的661w 细胞形态较好,凋亡较少。自噬被抑制后,在缺氧条件下凋亡的661w 细胞增加,细胞活力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理的视网膜移植后,细胞凋亡显著减少,视网膜自噬被激活。早期自噬增加可促进661w 细胞在低氧胁迫下的存活。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可以保护661w 细胞免受缺氧损伤,这可能是由于自噬激活。在视网膜脱离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降低光感受器细胞的死亡并保持视网膜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和在移植后不久启动自噬的能力可能有助于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细胞在低氧和营养限制环境下的生存。
  • 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及注意事项
    大多数是早幼粒细胞、早幼红细胞、成熟B细胞、T细胞和单核细胞等,还含有少量的干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等,它们密度相近,因此可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液中分离出来。
  • 人骨髓抑制因子1(MPIF-1/CCL23)检测试剂盒
    人骨髓抑制因子1(MPIF-1/CCL23)检测试剂盒人骨髓抑制因子1(MPIF-1/CCL23)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检测范围: 规格:96T/48T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人骨髓抑制因子1(MPIF-1/CCL23)含量。实 验 原 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人骨髓抑制因子1(MPIF-1/CCL23)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人骨髓抑制因子1(MPIF-1/CCL23)抗原、生物素化的人骨髓抑制因子1(MPIF-1/CCL23)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人骨髓抑制因子1(MPIF-1/CCL23)呈正相关。 使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骨髓库相关的论坛

  • 骨髓移植改变了什么?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骨髓移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很多人都知道,如果人的骨髓出现问题,失去造血功能,就可能不得不接受骨髓移植手术。但是成功接受骨髓移植后,患者的身体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一般人恐怕都不了解。   像还是不像?  前些时候,有人提出:进行骨髓移植后,两个非亲非故的陌生人的相貌越长越像。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患者的性格会发生变化。  这些问题,大都源于一些媒体的报道。  说相貌越来越像的报道举了实例。第一个例子是1996年中华(上海)骨髓库第一个配型成 功,并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孙伟,据报道,当年26岁的他与11岁的小患者术后一直保持联系,通信、寄照片。上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所有见过照片的人,都觉得像极了。”而另一位捐髓者周海燕也是同样的情况。文章还提到,越长越像的是两位移植时间比较长的患者,因为孙伟和周海燕的捐髓手术分别是全国的第一例和第三例。  还有报道说:“一名皮肤白皙的女士成功地将骨髓捐给一名皮肤黝黑的女大学生,奇怪的是这名大学生的皮肤奇迹般地日渐白皙;脾气暴躁的一名患者在接受了骨髓移植后,渐渐地脾气如同骨髓捐献者一般温和了。在中国仅有的十几例骨髓成功移植案例中,这种奇迹不能仅仅用巧合来解释。”  这种说法有科学性吗?有的读者看到报道后告诉记者,生活中两个非亲缘关系的人越长越像是有可能的,“夫妻脸”就是一个例子,甚至还有说法认为孩子会长得像保姆或是奶妈,而血液,似乎比共同生活、奶水哺育等因素更“可靠”。  骨髓移植,移植的是造血干细胞,干细胞在揭示生命奥秘方面的巨大潜力叫人对这些问题产生疑惑。  骨髓移植到底改变了什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韩明哲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从事血液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已经近20年。  谈到骨髓移植,韩明哲博士更倾向使用的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他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1990年后这种治疗手段迅速发展,全世界1997年移植例数达到4.7万例以上,自1995年开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例数超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占总数的60%以上。同时移植种类逐渐增多,提高了临床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身体的确会发生一些变化。韩明哲博士告诉记者,根据现有的已经被普遍接受的研究资料,接受骨髓移植者,最常见的改变是血型,移植后患者的红细胞血型变为供者红细胞血型。比如供者是A型,移植后不论移植前患者血型为何型,均变为A型。内分泌系统也会改变:由于移植前预处理为大剂量照射和化疗,这种治疗对身体器官有很大的损伤。移植后很多器官组织短期内得到恢复,但是性激素分泌变化显著。男性患者出现精子数量减少,但其性功能(性生活)不受影响。女性患者常常出现闭经。另外,由于移植后的免疫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皮肤色素沉着。  典型的伪科学思维?  对于骨髓移植“移植”走了相貌、性格,某科技网站发表评论说:“这是典型的伪科学思维。即使所说的事例不是编造的,要在两个人之间找到某种无法定量测定的相似性有什么难的?为什么这一对是相貌相似,那一对是肤色相似,另一对又是性格相似?骨髓的影响会因人而异不成?怎么知道这种相似性就是骨髓引起的?如果统计表明大部分骨髓移植的结果是肤色都变相似了,还可以怀疑是否不是巧合。像这样因人而异的不同方面的相似性,连巧合都算不上。”  也有专家认为,报道中所谓的“像”与“不像”是缺乏科学定义的,因为相貌受遗传背景控制,涉及到皮肤、骨骼、毛发等上百种细胞类型及其空间结构,是个相当复杂的多基因性状。而骨髓移植,主要为了将造血干细胞输给患者,以重建造血功能,这些都只能在血液中表达,怎么可能改变相貌呢?  韩明哲博士告诉记者,近几年,研究结果表明造血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可以转变为血管、肝脏、脂肪、神经、肌肉等组织细胞。因此很多研究单位、医院研究用造血干细胞治疗冠心病、神经损伤、血管闭塞性疾病。但是他认为,因为成人患者骨骼生长已经停止,所以移植患者长相不会有大的改变。另外,同胞之间本身有一定的相似。他很肯定地说,据他所知,国内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国外的科学文献也没有报道过这样的先例。  韩明哲博士认为,接受捐赠者在性格方面的确可能会有改变,但是他强调这并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结果,而主要是因为患者通过一系列治疗后,对人生有另一种认识。并且移植后一段时间免疫力低下,在饮食、社交活动中需要注意避免感染,故很多患者会变得小心谨慎。  至于其他方面,如异性之间的骨髓移植是否会改变患者的性别,韩明哲博士很明确表示绝对不会。他说,骨髓移植只是替换造血系统,尽管有的器官当中存在少量的供者细胞,但其他器官没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性器官。人的一生很多关键的生长发育是在胎儿期间完成的,一个器官的形成需要非常复杂的发育过程。因此,单纯通过骨髓移植改变人的性别是不可能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专家都对此持怀疑态度,上海市血液中心专门从事白血病研究的仇志根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也许有“越来越像”的可能,他说:传统观念认为,不同组织种类的干细胞是“世袭终身制”,不可逆转,然而在1999年,美国科学家首先证明人体干细胞具有“横向分化”的功能,比如造血干细胞可能转化为肌肉细胞、神经细胞、成骨细胞等等,反之亦然。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立即轰动世界,两年后,《科学》杂志评出“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干细胞列十项之首。美国科学家曾将黑鼠的骨髓移植给白鼠,白鼠长出了黑毛发;英国科学家将骨髓植入心脏病人的心脏,结果骨髓干细胞分化构建成小的毛细血管,改善了心脏功能。在他看来,相貌的“移植”恐怕不仅仅是猜测或者空想。  讨论还将继续。也有专家表示,关于国内的骨髓移植,可能这些话题都还不应该是“主角”,尽快解决国内骨髓库捐献者资料稀缺的问题才是目前最迫切的事情。

  • 【原创大赛】“洗髓伐骨”——骨髓粉的前处理

    【原创大赛】“洗髓伐骨”——骨髓粉的前处理

    “洗髓伐骨”——骨髓粉的前处理 骨髓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保健品,中医讲究以骨入骨,以髓补髓,所以骨髓粉就有了补骨髓, 壮筋骨的功效。但个人认为要常具慧眼,保持理性,认清产品,不盲目推崇或者过度依赖。尤其是在食品、药品问题比较严重的今天,毒大米毒胶囊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我们只能被迫长存警惕之心。 在产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之前,可能需要进行前处理,下面我们进行骨髓粉的微波消解实验。商品骨髓粉成分一般较为复杂且有机成分占据比重大,除了人为加入的各种添加剂、调味剂、食用明胶等,还有从骨头中提取的各种胶原蛋白、氨基酸、脂肪、有机钙磷等,所以在微波消解中,罐内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取样量大于1 g时,消解难度和复杂程度都会升高。 我首先进行了小剂量的微波消解实验。取样0.6 g左右,加入8 mL硝酸和2 mL双氧水,静置反应一段时间,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样品粉末逐渐溶解,成为均相溶液,棕黄色,之后进入微波消解仪,梯度升温至180 ℃保温15 min,最高压力300 psi。所以消解过程中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同时实验证明,过氧化氢的加入,降低了消解过程中的压力,减少了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产生,而且能够加速该样品的消解速率。 随后我试着把取样量增加一倍,称量1.2 g样品,加入硝酸和过氧化氢,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试验,进行了艰苦卓绝和前赴后继的努力,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压力过大,全部消解罐均发生泄压。但是我发现,样品在达到160 ℃左右之前,温度和压力变化都比较平稳,而继续升温到160 ℃左右时,温度和压力会瞬间不可控的增大,然后发生泄压。于是我选择了先进行预消解,1.2 g样品加入20 mL硝酸和5 mL过氧化氢,在160 ℃下预消解3h。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121457_609300_3106976_3.jpg 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预消解,剩余10 mL左右的溶液,样品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开始的棕黄色。转入微波后,还是程序升温至180 ℃保温15 min,最高压力也在300 psi左右,澄清透明,没有发生泄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121457_609301_3106976_3.jpg 另外,如果消解过后还存在少量沉淀的情况时,可稍加适量氢氟酸。 一般的,在微波消解中,像这种有机成分含量很高的样品,建议取样量是尽可能的少,尽量在0.5 g以内,以免压力过高发生爆罐危险(而且是禁止使用高氯酸的)。但是假如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实在太少,那只有相应的增加取样量,如果压力过大,可以像这样先进行预消解,然后再进行微波消解。但是如果取样三五克还嫌少的话……尽量石墨消解吧,毕竟取样量真的是他的软肋。

  • 骨髓细胞的提取

    名 称:骨髓细胞的提取目的: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理:先分离出单核细胞然后再通过培养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容:步骤一:小鼠骨髓细胞的获取1. 断颈处死小鼠(7-12周,雌雄均可),投入盛有250ml左右的0.1%新洁尔灭或75%酒精中浸泡3-5分钟,拎出后将小鼠仰面翻铺于超净台上一个消毒托盘上。2. 用眼科镊小心捏起小鼠两髋关节之间的腹部皮肤,用眼科剪小心剪开皮肤,并分离两下肢的皮肤,往下在脚踝处剪断,往上在髋关节处剪断,这样可以游离出小鼠的两条下肢。将它们放入另外一个消毒托盘中,并换一套新的剪子和镊子。手术器械事先均必须消毒。3. 小心剥离肌肉,分别剪下Femurs and Tibias, 剪去两端软骨,露出红色的骨髓腔。注意尽可能少的剪走骨髓腔。4. 拿两支5ml无菌注射器,每支吸取5ml IMDM(10%FBS, 50/50u/ml Pen/Strep),换装一个4号针头(又称皮针)或1ml注射器的针头,并用无菌的针头套管将之轻轻拧弯。轻轻插入骨髓腔,对准一个无菌15ml离心管,将细胞冲出。每根骨用2.5ml IMDM培养液左右即可基本冲下骨髓腔内的细胞。5. 300C下离心,1200转/10分钟,去上清,但留1ml,以便用于在振荡器上悬浮细胞。6. 加进氯化铵溶液(NH4Cl: 8.99g/L, KHCO3: 1g/L, Na4-EDTA: 0.037g/L ,过滤灭菌, 40C储存)裂解红细胞,按1: 9比例,即1ml 细胞悬液,加进9ml氯化铵溶液,混匀,冰上10分钟。 7. 300C离心,1200转/10分钟,去上清。步骤二: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小鼠骨髓细胞1. 按步骤二方法采集小鼠骨髓细胞,并破红细胞2. 细胞用4ml培养液悬浮,缓慢留置于8ml淋巴细胞分离液液面上,2000rpm for 20min.3. 小心吸取云雾状底层的基质细胞约1.5ml的体积,置于1个盛有1ml无菌细胞培养用PBS的15ml离心管中,颠倒混匀,1200rpm for 10min, 去上清4. 如果是注射用细胞,则用5ml PBS洗涤细胞2次;5. 离心沉淀下来的细胞用50-200ul PBS,计数细胞,并计算所需细胞体积数铺板培养

骨髓库相关的资料

骨髓库相关的仪器

  • 仪器简介:CryoMed 程控降温仪是一种高性能、安全可靠的温变速率可调节的冷冻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轻工、农业、医药、基础生物研究等各个领域中,用于淋巴细胞、组织库、骨髓细胞、干细胞、脐带血库、动植物细胞等的冻存。 CryoMed 程控降温仪有三种尺寸:0.6 cu. ft., 1.2 cu. ft.,和1.7 cu. ft. ( 17.0, 34.0和 48.1 liters) - 将打印机和控制面板整合在主机上,还有两款IVF 专用的程控降温仪,率先通过美国FDA批准,能用于IVF领域。 2008年9月19日,美国《工业周刊》杂志将第19届年度&ldquo 最佳工厂&rdquo 的称号办法给了Thermo Scientific Forma Marietta 工厂,以表彰其为全球科学家和用户做出的卓越贡献!技术参数:第三方认证: UL, CSA, CE Mark 降温速率 : 0.1 to 99.9 C每分钟 升温速率 : 0.1 to 10.0 C每分钟 温度偏差: 2 C. 控制器: 微处理器 控制方式 : 样品或腔体 显示屏 : 4 X 20 LCD显示 程序 : 6 个预设程序,10个用户定义程序主要特点:专利的液氮注射环设计 (US 专利号 6044648) 双电磁阀门设计,控制精确 运行安静 原位发泡绝热设计 密码保护 连续显示腔体/样品温度 可选择由Windows PC 控制 或由仪器自带的控制器控制 数字显示 8 1/2 X 11 表格 编程界面 无限制的编程和数据保存 有比较功能,将几次运行结果进行比对 附加的时间/温度 分辨率调整功能
    留言咨询
  • 仪器简介:CryoPlus 系列液氮保存箱,根据程序自动补充液氮,可对仪器进行精确和准确的参数控制,不需要复杂编程。可分别保存6,318, ; 13,000 ;24,000 到 38,500 支2ml冻存管.为您实验室的珍贵样品提供最好保护。16种预设报警状况,确保仪器最好性能。也可选用手动添加方式,灵活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广泛应用于轻工、农业、医药、基础生物研究等各个领域中,用于淋巴细胞、组织库、骨髓细胞、干细胞、脐带血库、动植物细胞等的冻存。技术参数:型号 容量(L) 静态蒸发率(L/D) 冻存管量(2ml) 7401 90 3 6318 7403 200 5 13000 7405 340 8 24000 7407 552 10 38500主要特点:Thermo Scientific Forma CryoPlus 系列液氮储存箱,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确保精确和准确的控制。可采用冻存架、吊桶或冻存框等各种保存容器,用户可选择气相或液相保存方式。 可保存的2ml冻存管容量从 6,318,;13,000 ;24,000 到38,500 支,满足不同实验室的储存需求 专利的通气孔设计(US 专利号 5779098)为用户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标配的保温套筒,确保采用气相储存时,箱体内最高温度也低于-135C,确保样品生物活性 整个箱体结构设计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机身不高,方便开关箱盖取放样品 液位传感器和液氮输送口位于双层真空内,增加储存空间,同时防止冻存架取放过程中对传感器造成伤害 数字式显示箱盖下方温度,及时告知用户箱体内的最高温度 独特的24位三色LED显示,持续纤细箱体内真实液位,高低液位报警,方便用户及时知晓箱体内部状况 箱体外部采用粉末涂层的材料,盐喷实验超过1000小时,ASTM1标准17B-85;箱盖为原位发泡的高密度聚亚胺酯绝热材料 通过美国UL权威认证,符合欧盟指令,加贴CE标志,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书SFDA
    留言咨询
  • 产品概述ClinCap 1000毛细管电泳仪专为临床检测而设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高分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仪,突破了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仪器具有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操作便捷、结果分析智能化等特点,能够开展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分型、血红蛋白电泳、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检验项目。仪器已经取得了医疗器械备案证(浙杭械备20211180号)。产品特点自动化:支持全自动原始管上样,实现一键全自动分析,过程中无须人为干预高分辨:准确分离多种蛋白及其变异体,有效识别异常病理性信号 智能化:智能化辅助判读功能,异常结果自动提示,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多功能:适配多种血清、血红蛋白相关检测项,满足不同临床检验需求灵活性:可拓展外接加样器,兼容触屏或PC操作模式,适应不同通量需求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多发性骨髓瘤:支持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分型的检测,是多发性骨髓瘤筛查和诊断的重要依据。地中海贫血:支持血红蛋白电泳检测,是地中海贫血筛查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支持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相比传统HPLC等方法,能够排除异常血红蛋白的干扰。
    留言咨询

骨髓库相关的耗材

  •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模具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模具由聚乙烯制造,一次性使用,其主要配套海德公司的Head&trade 塑料包埋切片试剂盒使用。通常称为骨髓包埋模具;或骨髓包埋盒;或小样本包埋模具。用以下包埋剂进行包埋时也可以选择使用此模具:GMA、MMA、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石蜡、OCT等,尺寸15*8*18mm。货号产品名称规格H76400-10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模具100个/包
  • 18孔硅胶包埋模具
    国产18孔硅胶包埋模具淡绿色的18孔硅胶模具,板长宽为130X100m孔大小为20X10,深10m,可以与骨髓塑料切片试剂盒配套使用,也可以用于JB 4等树脂包埋。订购信息:货号产品名称规格H7621018孔硅胶包埋模具6块/包
  • Head 塑料包埋切片试剂盒
    这是一款丙烯酸类塑料包埋切片试剂盒,媲美于传统的865塑料切片。本试剂盒含有动物组织样品塑料包埋时所需的整套试剂,使用本试剂盒可以方便快速地完成组织固定、组织包埋、组织染色等系列操作。本试剂盒适合包埋各种动物组织:脑、肺、皮肤、肌肉、胃、肠、胰、肝、心、脾、骨髓、骨骼、神经、胆等。由于本试剂盒采用低温、常温反应,故采用本试剂盒包埋的样本,其组织中细胞完整,不会被破坏,因此可广泛用于病理检验、动物检验时的标本制备。使用本试剂盒制成的切片,无需脱钙,可直接染色,适合于常规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及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 试剂盒内容物:塑料包埋液A: 10ml×10瓶塑料包埋液B:8ml塑料包埋剂C:1×10支订购信息H76100Head&trade 塑料包埋切片试剂盒100ml详情请至官网或拨打01052571502问询

骨髓库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