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

仪器信息网荧光原位专题为您整合荧光原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荧光原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荧光原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荧光原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荧光原位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荧光原位相关的资讯

  • 大连化物所研制的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和原位气相色谱仪海试成功
    由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耿旭辉研究员、关亚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原位微生物、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叶绿素荧光传感器,于2022年10月至12月在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原位实验室开展海试任务,最大潜深1384米,总工作时长超过40天,均工作正常、获得了有效数据,表明该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具有优良的长期连续在深海海底原位工作稳定性。此外,合作团队共同研制的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搭载深海原位实验室,于2022年11月在南海科考航次中进行了2次海底试验,最大潜深1384米,4次海底原位采样分析均获得了有效数据。上述研究得到了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和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新一代高效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制成功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曹罡、副研究员戴金霞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新一代效率高、特异性强、信号强和背景噪音低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p-FISH rainbow,突破了现有的技术壁垒,克服了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领域的缺陷和不足,可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和病原微生物中多种生物分子的高效检测、细胞亚群和空间图谱的原位注释、染色体变异原位验证、多重蛋白共同检测和短核酸序列的检测,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生命体的细胞功能多样性源于细胞的异质性和组织环境的复杂性,确定组织环境中细胞类型和分子特性对于解析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和组织的功能机制尤为重要。近年来,尽管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促进了细胞异质性的解析,却伴随着组织微环境和细胞空间信息的缺失,限制了对生命信息的深度解读。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通过特异性杂交解析生物分子的表达水平和空间位置,极大地促进了细胞中基因空间表达信息的探究,加速了我们对组织微环境和功能机制的深入理解。尽管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经过不断地改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当前方法通常需要大约1kb或更长的核酸序列用于多个靶标探针的杂交,才能产生足够的信号强度,限制了对短核酸序的检测;只能单独检测DNA、RNA和蛋白质,或共同检测RNA和蛋白质,还没有有效方法同时检测DNA、RNA和蛋白质;如何在实现高杂交效率和高信号强度的同时,保证低背景噪音仍然是原位杂交技术的一个关键挑战。针对当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面临的挑战,该团队开发了杂交效率高、信号放大能力强、背景噪音低、特异性好、检测通量高、应用范围广的新型荧光原位杂交方法—π-FISH rainbow。该方法具备高度创新性和优越性。新型π型靶探针(含2-4个互补碱基对)和U形放大探针的设计使该方法比目前主流的FISH方法,如smFISH和HCR等,杂交效率更高、背景噪音更低和信号放大能力更强。该方法可以实现DNA、RNA和蛋白质多重分子的共同检测,这一突破对破译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参与生命活动调控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方法还无法克服短序列的限制,难以实现对短序列RNA(如microRNA)、短序列DNA(如DNA突变、倒位、异位)以及可变剪接等分子的检测。π-FISH rainbow方法可以高效检测上述短核酸序列分子的空间信息。该方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样品的检测,并且不拘泥于样本制备的限制,可适用于冰冻样本、石蜡样本和整体胚胎样本的检测。该研究利用π-FISH rainbow方法探究了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并获得了新的发现。他们成功鉴定了前列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中雄激素治疗抵抗标志物雄激素受体剪接变体7 (ARV7),解决了前列腺癌治疗中缺乏精准诊断的难题,为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耐药性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指导。该方法通过4个荧光通道组合编码,每轮可同时实现15个基因的检测,从而在同一张小鼠初级感觉皮层(S1)组织切片上通过两轮杂交检测了21个神经元的标记基因,不仅再现了小鼠S1皮层不同亚层神经元的空间分布,而且绘制了小鼠S1皮层中13个抑制性神经元亚群的空间图谱由于π-FISH rainbow的高灵敏度,该研究首次发现肿瘤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因子lncRNA MALAT1具有三种不同的亚细胞定位模式。其中,MALAT1的核聚集模式显示与miR145-5p的高度共定位。这些研究展现了π-FISH rainbow技术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巨大应用潜力。曹罡、戴金霞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陶影峰和周小六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
  • 深圳先进院发展出可容错编码的序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3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戴磊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基于成像的空间微生物组最新研究成果(Spatial profiling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by sequential FISH with error-robust encoding)。   该团队发展了一种可容错编码的序贯荧光原位杂交(SEER-FISH)技术,用于解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该方法可识别复杂群落中的不同微生物物种,在单细胞尺度上原位解析微生物物种之间以及微生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探究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和功能的重要工具。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各种微生物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群落特定的空间结构。尽管现有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描绘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丰度,但缺乏解析群落空间结构的有力工具。由于传统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可分辨的物种数量受限于荧光基团的颜色种类,绘制高物种分辨率的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颇具挑战性。   基于此,研究发展了新的SEER-FISH成像技术并将其用于复杂微生物群落,在微米尺度上绘制了拟南芥根系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观测到不同物种在根表上的空间异质性定植以及在受到宿主代谢物扰动后的空间分布变化和物种空间关联改变。SEER-FISH技术可以精准解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为探讨植物根际、人体肠道等宿主共生微生物组的生态规律和生理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SEER-FISH通过序贯荧光原位杂交的方式实现微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解析。它的工作原理是为每种微生物分配特定的多色编码,每轮使用带有相应颜色荧光基团的寡核苷酸探针来标记对应的微生物,再通过多轮荧光原位杂交成像获取每个细胞的多色编码,从而确定其对应的物种(图1a-c)。该团队进一步对编码进行优化,使用不同汉明距离(HD,hamming distance)的纠错编码可以提高物种准确识别率,且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图1d)。   研究在不同微生物群落的体外成像实验中对SEER-FISH技术进行系统评估。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群落组成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能够准确量化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图2a-c),使用不同的编码方案所得到的群落组成高度一致(图2d-f)。   植物根际定植着高度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它们既受到植物宿主的调控又影响植物的生理健康。然而,科学家对于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却鲜有研究。研究将SEER-FISH应用于根表微生物的空间成像,勾勒了不同生理分区分布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组成 (图3a-c)。   研究发现,定植在根表的微生物群落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倾向于形成聚集体。这些微生物聚集体的尺度在几十到几百微米,并存在多个物种(图3d-f)。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的具体原因有多种假说,包括偏好性定植、提高在根际环境下的适应性等。此外,研究通过对群落中的微生物进行邻近关系分析,发现了显著的菌-菌空间关联(图3g)。   通过外源添加拟南芥根际分泌的代谢产物植保素(camalexin)和香豆素(fraxetin),研究发现根际微生物的组成和空间分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图4a-c)。例如,中华根瘤菌主要定植于靠近根尖的位置,而这种偏好性的定植在加入植保素和香豆素后发生改变(图4d)。农杆菌本身在根上的定植没有偏好性,但在受到香豆素扰动后表现出更多的定植于根成熟区(图4e)。根际微生物空间分布的高度异质性和物种之间的差异,与环境异质性、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均有关。   研究进一步对定植微生物的空间关联进行分析,发现植保素和香豆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改变了物种之间的空间关联(图4f)。微米尺度下的空间关联暗示了微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广泛存在的短程相互作用(如营养竞争与互养、接触抑制、群体感应等),对于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深圳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的支持。

荧光原位相关的方案

荧光原位相关的论坛

  • 【原创】荧光原位杂交(双色FISH)图片

    【原创】荧光原位杂交(双色FISH)图片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141626_266970_221502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141627_266972_2215024_3.jpg最近拍了一些原位杂交的图片,虽然原位杂交信号很弱,但拍摄系统的捕捉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荧光原位相关的资料

荧光原位相关的仪器

  • 产品简介通过MEMS芯片对样品施加力学、电场、热场控制,在原位样品台内构建力、电、热复合多场自动控制及反馈测量系统,结合EDS、EELS、SAED、HRTEM、STEM等多种不同模式,实现从纳米层面实时、动态监测样品在真空环境下随温度、电场、施加力变化产生的微观结构、相变、元素价态、微观应力以及表/界面处的结构和成分演化等关键信息。我们的优势力学性能1.高精度压电陶瓷驱动,纳米级别精度数字化精确定位。2.实现1000℃加热条件下压缩、拉伸、弯曲等微观力学性能测试。3.nN级力学测量噪音。4.具备连续的载荷-位移-时间数据实时自动收集功能。5.具备恒定载荷、恒定位移、循环加载控制功能,适用于材料的蠕变特性、应力松弛、疲劳性能研究。优异的热学性能1.高精密红外测温校正,微米级高分辨热场测量及校准,确保温度的准确性。2.超高频控温方式,排除导线和接触电阻的影响,测量温度和电学参数更精确。3.采用高稳定性贵金属加热丝(非陶瓷材料),既是热导材料又是热敏材料,其电阻与温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热区覆盖整个观测区域,升温降温速度快,热场稳定且均匀,稳定状态下温度波动≤±0.1℃。4.采用闭合回路高频动态控制和反馈环境温度的控温方式,高频反馈控制消除误差,控温精度±0.01 ℃。5.多级复合加热MEMS芯片设计,控制加热过程热扩散,极大抑制升温过程的热漂移,确保实验的高效观察。优异的电学性能1.芯片表面的保护性涂层保证电学测量的低噪音和精确性,电流测量精度可达皮安级。2.MEMS微加工特殊设计,同时加载电场、热场、力学,相互独立控制。智能化软件1.人机分离,软件远程控制纳米探针运动,自动测量载荷-位移数据。2.自定义程序升温曲线。可定义10步以上升温程序、恒温时间等,同时可手动控制目标温度及时间,在程序升温过程中发现需要变温及恒温,可即时调整实验方案,提升实验效率。3.内置绝对温标校准程序,每块芯片每次控温都能根据电阻值变化,重新进行曲线拟合和校正,确保测量温度精确性,保证高温实验的重现性及可靠性。技术参数类别项目参数基本参数杆体材质高强度钛合金控制方式高精度压电陶瓷倾转角α≥±20°,倾转分辨率<0.1°(实际范围取决于透射电镜和极靴型号)适用电镜Thermo Fisher/FEI, JEOL, Hitachi适用极靴ST, XT, T, BioT, HRP, HTP, CRP(HR)TEM/STEM支持(HR)EDS/EELS/SAED支持应用案例600°C高温下铜纳米柱力学压缩实验以形状尺寸微小或操作尺度极小为特征的微机电系统 (MEM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 对于尺度在 100μm 量级以下的样品 , 会给常规的拉伸和压缩试验带来一系列的困难。纳米压缩实验 , 由于在材料表面局部体积内只产生很小的压力 , 正逐渐成为微 / 纳米尺度力学特性测量的主要工作方式。因此 , 开展微纳米尺度下材料变形行为的实验研究十分必要。为了研究单晶面心立方材料的微纳米尺度下变形行为 , 以纳米压缩实验为主要手段 , 分析了铜纳米柱初始塑性变形行为和晶体缺陷对单晶铜初始塑性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铜柱在纳米压缩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程度的弹性变形。同时对压缩周围材料发生凸起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认为铜纳米柱压缩时周围材料的凸起将导致纳米硬度和测量的弹性模量值偏大。为了研究表面形貌的不均匀性对铜纳米柱初始塑性变形行为的影响 , 通过加热的方法 , 在铜纳米柱表面制备得到纳米级的表面缺陷 , 并对表面缺陷的纳米压缩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 结果表明表面缺陷的存在会极大影响铜纳米柱初始塑性变形。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铜纳米柱压缩点周围的位错形态进行了观察 , 除了观察到纳米压缩周围生成的位错 , 还发现有层错、不全位错及位错环的共存。表明铜纳米柱的初始塑性变形与位错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留言咨询
  • 产品概述&bull 基于微环流分析技术,试剂耗量小,并且可以实现有毒废液和清洗废液分离&bull 配备集成式的光纤式比色探测器和新型荧光计,检测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1台设备已支持5种营养盐因子原位监测&bull 作为一款便携式野外在线分析仪,可集成在浮标、浮台、浮船、走航等多场景使用产品特点&bull 一台设备可支持5种营养盐因子原位监测&bull 采用1.5 mL的微环流反应器 ,试剂消耗量低达0.12-0.24 mL &bull 引领行业单筒型设计,革新性的“插入式”试剂筒,便于浮标投放应用 &bull 具备超量程稀释再分析功能 &bull 具有有毒、无毒废液和废水分管路收集功能 &bull 使用水样清洗管路,减少纯水耗量 &bull 具有自动报警功能,如零部件故障、缺样报警、空气报警等 &bull 通过外接电脑,实现对设备的全功能操控 &bull 可读取状态参数,具有上传与远程反控功能&bull 外部13 V直流电源供电,支持太阳能电池供电工作&bull 0.1和25 μm的自清洗过滤舱可选 应用领域海水、地下水、地表水以及饮用水等
    留言咨询
  • 在线原位荧光光谱仪 400-860-5168转2332
    在线原位荧光光谱仪Max 1kHz 采样速率 / 400~1100nm 荧光覆盖 / 易集成InView-PL 在线原位荧光光谱仪 是一款专为钙钛矿成膜过程监控而设计的高性能在线原位荧光光谱仪。它具备超快的采样速率和宽波段覆盖范围,紧凑的体积使其能够轻松地集成到钙钛矿制造设备中。其独特的在线原位设计能够精准捕捉钙钛矿结晶成膜的动态过程,为研究工艺参数的影响机制和提升工艺优化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典型应用领域: 钙钛矿成膜过程监控 钙钛矿成膜均匀性直接影响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InView-PL 具备 1kHz 的高采样率,可以在线原位观察钙钛矿成膜的动力学过程,辅助成膜工艺机制优化。 外延片均匀性检测 光致发光是外延片缺陷检测的一个重要方法,InView-PL 具备紫外激发、宽荧光波段覆盖及易搭载的特点,能够很好地适于大部分外延片检测环节。 发光材料荧光表征 多数发光材料(如钙钛矿、有机发光材料等)在水氧环境呈现不稳定状态,需要在手套箱内进行存留,InView-PL 的紧凑设计使得其可以很方便的在手套箱内进行材料荧光表征工作。InView-PL 在线原位荧光光谱仪 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1kHz 高采样速率:InView-PL 采用 CMOS探测器,使其能够具备 kHz 级别采样率,可更精细地进行过程监控; 2,高保真数据:每一台 InView-PL 都经过辐照度标定,有效规避诸如探测器响应、光栅衍射效率差异引起的光谱失真,提供真实准确的光谱; 3,单光纤探头设计:易搭载 InView-PL 仅有单一光纤接口,激发区域即接收区域,从设计端保证了采样的原位性,使得在线原位方案的快速实施变得简单; 4,集成化:InView-PL 紧凑集成,可以通过尺寸为 150mm(φ)× 300mm(L)的过渡舱进入手套箱。
    留言咨询

荧光原位相关的耗材

  • SEM / TEM专用液体原位芯片
    TEM用液体原位芯片由于电镜需要真空环境的特点,正常情况样品只能做真空环境下静态电镜分析。运用新技术生产的液体芯片可将待测液体样品封闭起来,并通过氮化硅薄膜窗口做动态观测。基于氮化硅薄膜的液体原位芯片。它可以用作液体原位TEM观测。L-300液体芯片由上芯片和下芯片组合而成,芯片中间有10×50μm氮化硅薄膜观察窗口,下芯片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液体滴加口。上下两枚芯片由密封胶粘合在一起,中间有一个微型液体腔室。原位实验时首先在液体滴加口滴入待测液体,等待待测液体在浸润通过微型液体腔室并从另外一个液体滴加口渗出。再使用环氧树脂密封两个液体滴加窗口,待胶固化后即可进行原位液体观测。 ZB-NS0300 液体芯片使用说明 ZB-NS0300 液体芯片是用环氧树脂胶将上芯片和下芯片粘合在一起组合而成,中间形成微型液体腔室。芯片中间有 10um x 10um x 30nm 的氮化硅薄膜观察窗口,背面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液体滴加口。准备工作:待测液体、微量进样器、镊子、双面胶(固定芯片)、吸气装置(注射器针头带有橡胶圈)、胶(环氧树脂胶或指甲油)。待测液体封装流程: (示意图如第二页所示)1. 取出芯片,翻转芯片,使用双面胶将芯片固定在实验台上;2. 使用微量进样器向液体滴加口滴加待测液体;3. 将抽真空注射器插入另一液体滴加口;4. 向下按压橡胶使其尽量与芯片紧密贴合;5. 缓慢吸拉注射器, 观察左侧滴加口的液体是否减少,若没有减少,按住橡胶,继续缓慢吸拉注射器;6. 使用胶密封液体滴加口,胶干燥后即可进行原位液体观测。 ZB-NS0300原位TEM液体芯片剖面图 ZB-NS0300原位SEM液体芯片剖面图
  • TEM 原位液体芯片(可定位型)
    TEM 原位液体芯片产品说明产品名称:Nano-VIEW Cell 产品编号:ZB-CG0010用途:原位 TEM 观测化学反应过程,原位 TEM 观测生物活体细胞/菌落等,可封装液体,制样方便,结果清晰。简介及使用方法:本款产品为密封式芯片,由上下两片具有氮化硅薄膜窗口的芯片组成,氮化硅膜厚度为 50nm。制样时,将待观测液体滴加在“Out-frame”的“liquid tank”中,再将“In-frame”扣在“Out-frame”之上(Au spacors 朝下),组成上图中最右图所示结构;再使用 AB 胶绕“In-frame”外缘将其与“Out-frame”粘接在一起,完成密封过程。 芯片密封之后,其外切圆尺寸为 3mm。使用案例:在 TEM liquid cell 中原位观测 Ag 纳米线与 S 纳米颗粒的反应过程,配方如下:原料:Ag 纳米线(1mol/L 于乙醇中)、 S 的乙醇饱和溶液制样过程:将 Ag 纳米线/乙醇溶液与 S 的乙醇饱和溶液混合后,取约 1μL 溶液滴加在 liquid tank 中,将两片芯片叠盖在一起,用胶将其外缘密封,封片观察。结果:随着观测时间的增加,可明显观察到 Ag 纳米线的缺陷的产生、逐渐生成 Ag2S 的过程。
  • PIKE 原位漫反射样品杯
    PIKE DiffusIR原位漫反射附件的原装样品杯材质:多孔陶瓷直径:6mm OD, 4.7mm ID高度:4mm深度:2mm适用于: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