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重点

仪器信息网研究重点专题为您整合研究重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研究重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研究重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研究重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研究重点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研究重点相关的资讯

  • 海底矿产重点实验室运行 瞄准5个重点研究方向
    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在广州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行。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主要依托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验室设立海底能源矿产研究,大洋矿产资源研究,海底环境监测与研究,海洋地质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海洋地质、矿产资源调查技术标准与规范研究5个重点研究方向,通过设立开放研究课题,着力打造科研人员公共研究平台,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均可自由申请。实验室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等16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共同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评议实验室研究工作,审议实验室重大研究计划等。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杨胜雄介绍,实验室将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海底矿产资源探测研究、海底环境变化研究和其它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具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 17亿!“精准医学研究”等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公示
    p   6月2日,科技部再公示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2017年度项目安排,涉及“精准医学研究”、“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等,中央财政经费近15亿元人民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和“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赵凯利 /p p   联系电话:010-52325621 /p p   传 真:010-52325607 /p p   电子邮件:jzyxdcmst@vip.163.com /p p    strong 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宗晓琳 /p p   联系电话:010-88312280 /p p   传 真:010-88312271 /p p   电子邮件:szjk@dcmst.org.cn /p p   附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672f4917-c8c0-44fe-9b5d-5502431e648f.pdf" 附件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2547d314-56cc-433a-9503-0cf1f5ab372c.pdf" 附件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等3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张炜 /p p   联系电话:010-68207717 /p p   传真:010-68207707 /p p   电子邮件:zhangwei@idpc.org.cn /p p   strong  2、“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左奇伟 /p p   联系电话:010-68207725 /p p   传真:010-68207707 /p p   电子邮件:zuoqiwei@idpc.org.cn /p p    strong 3、“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郝木凯 /p p   联系电话:010-68207730 /p p   传真:010-68207707 /p p   电子邮件:haomukai@idpc.org.cn /p p   附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0511ceb0-1224-4718-bce0-56321d81a465.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585a759f-729b-4d69-af4b-17fef80db51f.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efff07b2-13c5-404f-a3cc-cfbcab30ddda.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 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a /p
  • 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经费配置政策研究
    本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年第11期“政策与管理研究”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明确提出对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完善支持政策。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背景下,研究新时期全国重点实验室资源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现实和深远意义。历史上,我国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配置存在经费配置与机构的使命定位关联性不强、竞争性经费占比较高等4方面问题。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具有定位清晰、使命导向等6项特征。为解决经费配置现状与重组后实验室目标特征、经费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借鉴欧美国家实验室体系科技经费资源配置的有益经验,立足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竞争前置、加强资源配置的横向统筹和纵向统筹等6条举措建议,以期为科技政策制定和实验室重组提供参考和借鉴。  科技资源配置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机构的经费资助体制和资助方式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技创新主体类型增多、规模变大,竞争性科研经费所占比重日趋增大。我国科技发展已经从“百花齐放”进入到“自立自强”的新阶段,更加需要以调存量的方式集中、定向、稳定支持特定领域方向和创新平台,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实现。  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创新企业聚焦使命定位进行综合改革、开展科研攻关的重要路径和抓手。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资源配置是全国重点实验室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是推动重大创新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的关键一步,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验室体系重组的成败。因此,研究新时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现实和深远意义。  在国际上,欧美国家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投入数额大、比例高,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且以非竞争性经费为主。在国内,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来自国家的直接稳定经费支持,又有来自地方、企业的横向经费支持。已有学者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配置的问题,例如,韩祥宗和杨泽宇等发现对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内部配置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随着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年限的增加而增强 李阳等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2009—2018年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据,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力资源投入、学术对外交流、基础设施投入等与科研项目产出之间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鲜有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前后差异变化的角度研讨实验室资源配置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全国重点实验室预算拨款机制为重点,探讨适合于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资源配置模式和经费管理方式,以期为政府制定全国重点实验室经费支持政策提供参考,为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与运行提供借鉴。  一、欧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  与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对应,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HGF)及其下属的研究中心、英国研究和创新署(UKRI)及其下属的理事会管理的实验室等均扮演了类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角色,其经费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  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科技经费来源  在美国创新体系中,从事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体包括联邦政府机构、企业、高校、联邦资助的研发中心(FFRDC)等。其中,美国国家实验室均属于FFRDC。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2023年2月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共有43个FFRDC,其中名称中带有“国家实验室”(National Laboratory)字样的有18个,大部分由美国能源部(DOE)管理。根据美国联邦政府采购协议,美国国家实验室接受的大部分资金(至少70%)必须来自联邦政府 在接受来自非联邦政府部门的资助前,需要通过主要资助单位的同意。例如,根据美国能源部发布的《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现状报告2020版》,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在2019财年的总运行经费为9728万美元,其中来自美国能源部的经费达9611万美元(约98.8%),仅有117万美元(约1.2%)通过“战略伙伴关系项目”(SPP)由非联邦政府机构资助,其中包括工业界赞助商等(图1)。又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2019财年的总运行经费为31.92亿美元,其中仅有3.35亿美元(约10.5%)来自美国能源部以外的拨款(图2)。图1 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2019财年总经费来源分布图2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2019财年总经费来源分布  德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科技经费来源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是由18家德国国家研究中心组成的科研机构,负责运行管理德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德国最大的研究机构团体,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研究中心在德国创新体系中扮演了类似国家实验室的角色。根据2023年3月亥姆霍兹联合会官方网站介绍,其年度预算约为58亿欧元,其中约70%的资金来自德国联邦和州政府。例如,根据2023年3月德国教育和研究部网站公布的数据,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DESY)2020年的年度预算为3.49亿欧元,其中90%的资金来自德国联邦政府,10%的资金由德国汉堡市和勃兰登堡州提供。  英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科技经费来源  英国的国家实验室包括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RAL)等。2018年英国成立研究和创新署之后,英国国家实验室主要由研究和创新署及其下属的7个研究理事会资助和管理。2022年7月,英国研究和创新署宣布向RAL拨款1.17亿英镑,用于支持RAL管理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此外,RAL也从欧盟、高校、企业和慈善机构获得经费支持。例如,王晋等调研指出,RAL管理的“钻石光源”设施由英国科学技术设施委员会(STFC)和威康信托基金会联合投资建造,二者分别承担了86%和14%的建设费用。  二、欧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从科技资源配置的模式上看,欧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模式可以分为对“事”的支持、对“物”的支持、对“人”的支持,还会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动态调整资助强度。具体而言,欧美对于切合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提供非竞争性的稳定经费支持,同时设立部分竞争性科研项目,实现对“事”的支持 通过向实验室管理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拨付稳定运行经费,实现对“物”的支持 通过设立科学家职业生涯奖项、人才项目等,实现对“人”的支持。  对“事”的支持——按项目配置经费  美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设置重大科研计划,再由科研人员自下而上地提出科研选题,辅以国家实验室对选题进行把关,实现了联邦政府对国家实验室科研项目的支持。根据《美国联邦资助的统一管理要求、成本原则和审计要求》,美国能源部“应尽可能以竞争性方式组织联邦财政资助申请”。根据美国联邦经费管理网站介绍,在战略规划阶段,经费管理机构和潜在的项目申请人都会参与规划过程。在制定战略规划后,经费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编制预算,并发布资助机会公告(FOA)。通过这一过程,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有机会参与到项目“出题”阶段,而不是只在项目指南发布后“揭榜挂帅”。  在项目申请人根据资助机会公告提交项目申请后,经费管理机构将组织审查活动。对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美国能源部科研项目选题的相关政策规定统一发布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规定由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负责审查所有项目申请的科学和技术价值。申请人、国家实验室管理者、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在选题过程中分别具有不同的职责和角色:  1. 申请人在“资助前阶段”可以使用美国联邦经费管理网站的“搜索资助”(Search Grants)功能浏览全部机会公告,并确定适合自己的机会公告,填写申请。  2. 国家实验室管理者的职责是在选题阶段阐明项目的使命及必要性,同时上报能源部。  3. 能源部科学办公室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审查,在形式审核完成后,组织人员对项目内容进行详细评审 之后,将进入项目审查立项的后续阶段,包括财务审查、拨款阶段、中标通知环节,最终拨款机构将向选定的资助实体发送资助通知(NOA),该通知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文件。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能源部在管理组织科研项目时,十分重视参照美国国家层面的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并在项目资源分配中充分贯彻。例如,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2012年6月发布的《先进科学计算研究(ASCR)高性能计算和网络设施管理计划》在“指导原则”中列举了4个层级的管理要求,涉及美国国会、美国能源部、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先进科学计算研究”计划办公室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制定了该计划的研究目标。因此,该计划文件体现了从国家战略目标的制定到具体研究计划目标的贯彻过程。  对“物”的支持——按设施配置经费  欧美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行,这些设施可直接从国家获取支持经费。例如,荷兰拥有国家可持续材料表征中心(NC2SM)、荷兰纳米实验室(NanoLabNL)等一批国家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仅运行荷兰本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参与建设欧洲许多跨国的重大设施,如欧洲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基础设施荷兰节点(ELIXIR-NL)等。荷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3种途径可以获得经费支持:  1. 荷兰研究理事会(NWO)的“直接拨款”(direct compensation)   2. 荷兰企业局(RVO)的“折旧成本支付”(costs of depreciation)拨款   3. 欧盟“地平线欧洲”等计划的拨款。其中,荷兰研究理事会通过2种工具向荷兰的重大设施提供经费:一种是荷兰“研究基础设施全国联盟”,另一种是荷兰“大规模研究基础设施国家路线图”(LSRI)。  在欧盟层面也通过2种工具对欧洲的重大设施进行资助:  1. 通过“地平线欧洲-研究设施”(Horizon Europe -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计划,它发布的资助机会分为4种类型:发展、巩固和优化欧洲研究基础设施以保持全球领先地位(INFRADEV) 建立可运行、开放和公平的欧洲开放科学云生态系统(INFRAEOSC) 下一代科学仪器、工具和方法及先进的数字解决方案(INFRATECH) 支持健康研究、加速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及推进前沿知识的研究基础设施服务(INFRASERV)。2022年,在发布该计划征集公告后,欧洲研究执行局(REA)共收到了79份提案的共计5.519亿欧元的资助申请。在经过评审遴选后,2023年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其中27个设施研究项目进行资助,共拨款1.8亿欧元,以确保欧洲科学家能够利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开创性的研究。  2. “欧洲研究基础设施战略论坛”(ESFRI),是2002年由欧盟理事会授权成立的组织,旨在通过多边倡议,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欧洲研究基础设施,鼓励在相关政策制定方面采取协调一致和以战略为导向的方法。根据荷兰特文特大学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2020年,在ESFRI的倡导推动下,欧洲各国已经立项了55个研究基础设施,其中37个已经运行,涉及所有科学领域,调动了近200亿欧元的投资。  对“人”的支持——按人才配置经费  欧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非常重视,制定了专门的人才计划支持实验室人才的发展,并在人才薪酬、发展路径等方面具有专门规定。例如,美国能源部设置了“能源部早期职业研究计划”,用于支持国家实验室的青年科研人员发展。该计划中所指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可以在8个项目中选择1个申请:先进科学计算研究、生物与环境研究、基础能源科学、聚变能源科学、高能物理、核物理、加速器研发和生产、同位素研发和生产。拟定的研究主题必须属于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计划优先事项,该优先事项在计划公告中提供。资金将在同行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性授予。  根据美国能源部2022年11月公布的2023财年“能源部早期职业研究计划”通知,该项目将在5年内为美国学术机构、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和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用户设施的80多名早期职业研究人员提供经费支持。要获得该项目的资格,研究人员必须是美国学术机构的终身助理或副教授,或者是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或科学办公室用户设施的全职员工。预计5年内,对高等教育机构入选者的奖励经费约为87.5万美元,对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入选者的平均奖励经费约为250万美元。  根据绩效评价动态调整科技资源配置  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进行动态调整,有利于实验室主管部门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提高实验室经费效率。例如,美国能源部设立了基于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和合同内管理的绩效管理制度。该制度是在1993年《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框架下,结合战略目标导向的项目绩效评估实现的,主要面向能源部通过“国有民营”(GOCO)模式管理的18个国家实验室,其中10个由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管理。在基于GPRA的绩效管理制度下,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在实验室的年度绩效报告中通过三色记分卡考察其是否达到预期的年度绩效标准、能否支撑科学办公室完成其使命目标。该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会直接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申请额度,因为在GPRA框架下,能源部向美国国会递交的年度绩效预算报告中既包括年度预算申请,也包括年度绩效计划,每个项目同时对应“预算”和“绩效”单元。  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还对其管理的10个国家实验室的合同承包商通过“绩效评估和考核计划”(PEMP)进行年度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为确定下一年经费额度提供了依据。PEMP设置了分级的量化评估指标,年度评价分值在0—4.3之间。该得分的分档将与第二年能源部向合同承包商拨付经费的比例挂钩。例如,若绩效评估的分值在2.5—2.7之间,那么来年能源部拨付的研发经费比例将降至原预算的85% 若评分在2.1—2.4之间,则将降至75%。  三、我国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特征  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到21世纪初,已形成涵盖包括国家研究中心、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种类型的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支持下,由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建设。经过数十年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产生了一批重大成果,在我国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国家需求、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难以快速响应国家紧迫需求和顺应科技发展最新态势,体系化布局不足,同质化发展,丧失创新活力,独立性不强,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功能重叠、边界模糊、衔接不够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并在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明确指出“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2019年,科学技术部开始研究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2022年方案正式印发,将重组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统称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总体上看,新时期全国重点实验室具有6个特征,这些特征之间相互关联,内在统一。  1、定位清晰、使命导向  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中,具备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同一领域方向上,原则上不重复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更加强调以国家使命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明确使命定位 对标世界顶级科研机构,提出机构发展目标 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提出更具挑战的科技发展目标。  2、领域集中、方向聚焦  全国重点实验室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特定领域瞄准关键科学问题,聚焦有限的科学目标、明确的主攻方向,重点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聚集优势力量、优质资源集中攻关,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3、立足基础、衔接紧密  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创新链条上处于中前端,与国家工程类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位于创新链条中后端的创新单元紧密衔接,深入行业、产业一线发现技术瓶颈、堵点痛点,深度挖掘、精准凝练重大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促进创新链条上中下游贯通。  4、边界清晰、机构独立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技创新单元,在其主攻领域方向上,能够开展以我为主、相对独立的科研攻关,不再依赖联合其他创新单元。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领域方向、科研任务、人才队伍、财务管理等方面与依托单位的其他创新单元之间具有清晰明确的边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非法人研究单元,基本后勤保障和科技支撑由依托单位提供。  5、人员精简、规模适度  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人员体量问题,是在机构目标、科研任务、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等要素中应优先确定的“元问题”。根据《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对于258个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均固定人员104人,流动人员57人,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比例接近2∶1。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特定领域方向的学术高地,高度聚焦,目标有限,应继续保持适度的人员规模体量,120人左右为宜。建设初期应保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应调整人员结构,以研究方向相关程度和研究水平高低作为人员选聘标准,不搞“拼盘”,不做“拉郎配”。  6、管理高效、能进能出  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由具有领导能力、德才兼备的科学家担任,通过健全主任负责制,赋予主任在研究方向、科研任务组织实施、经费和条件配置、工作人员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通过主任统筹负责、集中调度,实现扁平化管理,系统提升建制化科研组织和攻关能力。根据目标方向的调整和人员重大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人员动态调整,实现能进能出,保持创新活力。将研究方向与全国重点实验室不一致或缺乏创新活力的人员调整到室外,人员仍留在依托单位内部工作,而非被推向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相较于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发展定位更为明确,是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责使命方面,在原学科建设、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领域布局方面,对不满足新形势新要求、发展缓慢停滞的老旧学科方向进行调整或撤销,对满足国家紧迫需求、属于新兴前沿交叉和未来技术的领域方向加强布局。在学科方向、任务组织和资源配置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和一体化配置。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强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独立性,管理边界更加清晰。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配置的主要问题  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配置现状  近年来,国家不同部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投入逐渐加大,除了增加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外,部门、地方、企业对实验室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加,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竞争所获得的研究经费也在逐年递增。根据2021年公布的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2006每年14亿元逐渐增加到2019年的63.9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快速发展。根据《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底,正在运行的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522个,包括6个国家研究中心、258个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174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4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专项经费共计50.07亿元。其中,国家研究中心共获得4.2亿元,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获得45.87亿元。各类渠道获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总计104.48亿元,通过竞争获得各类科研经费总计506.35亿元,所有资金合计660.90亿元。  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学技术部以国家财政支持国家研究中心和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由3部分构成: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和仪器设备费。据不完全统计,对于单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以5年为周期的分领域评估结果、预算执行情况等,拨付的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总额度为700万—1400万元/年不等。科学技术部对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仪器设备费,用于实验室装置、设备购置及平台升级改造。该经费由实验室申报,财政部会同科学技术部审核确定,不同实验室额度差额很大。  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配置的现存问题  1、国家财政支持经费体量有限、类型单一  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科技经费需求旺盛,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汇集了本领域最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用人成本较高 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更加依赖尖端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科研成本较高 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其他创新主体开放合作,也需要以项目或其他形式进行资助和支持。目前,多数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仅能获得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的支持,仪器设备费视学科领域而定,且难以稳定支持。对于国家财政拨款的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仅依靠每年获得的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难以维持实验室正常运行,现行支持强度无法满足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需求,从而引起室内人员过多争取竞争性经费,导致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发散,不利于形成攻关合力,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领域集中、方向聚焦”的特征不符。  2、经费配置与机构的使命定位关联性不强、调整滞后  横向来看,在不同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支持额度差别不大。而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方向对科研经费的需求差异较大,现行经费未能个性化按需配置。纵向来看,对同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差别主要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每5年一次的考核评估。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会应对科技发展态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快速作出调整,对更加前沿、更有挑战和更具难度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发起冲击,这往往需要更加充足、更加稳定的经费支持。因此,国家财政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支持接近“一刀切”的现行做法,虽然为管理提供便利,防止激化矛盾,但与新时期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经费需求不相匹配,不利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快速应变、前瞻调整和深化改革,不符合全国重点实验室“定位清晰、使命导向”的特征。  3、竞争性经费占比较高,主任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调控能力不足  由于稳定经费有限,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未对室内人员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限制和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往往被各种基金项目的申请指南方向影响甚至主导。科研人员出于生存压力、个人兴趣,自由申请竞争性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对室内人员的约束和管理,也降低室内人员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归属感、认同感,不能满足重组后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高效”的特征。科研人员以资源导向盲目申请的科研项目往往“小而分散”,偏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责主业,导致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向不断扩张、发散,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不足。  4、经费使用的主体不明、边界模糊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独立性很差,与依托单位其他研究单元的边界愈发模糊,不分彼此。同一研究人员会出现在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研究单元之中,同一成果会向不同科技管理部门“多头交账”。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上没有体现室内外差别,部分室主任、 "  张渤1,2,3 王雪4* 孙从理5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 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4 中国科学院 发展规划局  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研究重点相关的方案

研究重点相关的论坛

  • 【建设新闻】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建设新闻】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5/201005150808_218493_1610969_3.jpg[/img]   为建设好“综合利用固废制备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5月12日,北京建材总院特邀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周文能处长就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对重点实验室政策等方面做了专项讲座。  周文能处长先对目前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情况,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政策进行了总体介绍,重点讲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尤其重述了“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定位,不能像高等院校一样做高精端的基础研究,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解决应用领域的难题,以及研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等项工作,从而推动行业进步。

  • 【分享】5大生物技术成未来15年前沿技术重点研究领域

    [center]5大生物技术成未来15年前沿技术重点研究领域[/center]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引发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五项生物技术作为未来15年我国前沿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  这五项生物前沿技术分别是:   ——靶标发现技术。靶标的发现对发展创新药物、生物诊断和生物治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研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的规模化识别,突破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识别、表达调控及靶标筛查和确证技术,“从基因到药物”的新药创制技术。   ——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是基于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分子对接、分子模拟以及分子设计技术。重点研究蛋白质与细胞动态过程生物信息分析、整合、模拟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虚拟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生长与药物代谢工程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组合化合物库设计、合成和筛选等技术。   ——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因操作技术是基因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蛋白质工程是高效利用基因产物的重要途径。重点研究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调控技术、染色体结构与定位整合技术、编码蛋白基因的人工设计与改造技术、蛋白质肽链的修饰及改构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蛋白质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   ——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干细胞技术可在体外培养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供临床所需,也可在体外构建出人体器官,用于替代与修复性治疗。重点研究治疗性克隆技术,干细胞体外建系和定向诱导技术,人体结构组织体外构建与规模化生产技术,人体多细胞复杂结构组织构建与缺损修复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   ——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主体。重点研究功能菌株大规模筛选技术,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技术,规模化工业生产的生物催化技术系统,清洁转化介质创制技术及工业化成套转化技术。   有关专家指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正在引领生物技术向系统化研究方向发展,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基因结构分析已转向功能基因组研究以及功能基因的发现和应用;药物及动植物品种的分子定向设计与构建已成为种质和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生物芯片、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孕育着诊断、治疗及再生医学的重大突破。我国必须在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干细胞与治疗性克隆、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 【建设新闻】宁夏国家种苗生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取得阶段进展

    【建设新闻】宁夏国家种苗生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取得阶段进展

    [size=3][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4/201004070806_210268_1610969_3.jpg[/img] [color=#fe2419] 宁夏国家种苗生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取得阶段进展[/color]银川,2010年4月6日 宁夏国家种苗生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取得阶段进展 4月6日,宁夏林业研究所接种实验室技术员吴建华(左)与课题组人员一起,观察组培苗生根培养情况。 宁夏国家种苗生物重点实验室是首批3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2009年9月通过科技部验收。该实验室围绕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化和园林绿化发展关键技术等问题,分别开展了种质资源的引进收集、驯化筛选、培育与应用,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及病毒检测技术,植物优新品种发育学与抗逆性生理机理,植物转基因技术和种苗贮藏技术等5个方向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实用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林业生态、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建成30公顷特色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圃和部分资源离体保存库,已收集84科263属603种(变种、变型、栽培种)植物。 新华社记者刘泉龙摄来源:新华网摘自《搜狐新闻》[/size]

研究重点相关的资料

研究重点相关的仪器

  • 一、 产品简介FT-WH01危化重点区域气象监测预警站是风途物联网根据市场需求,针对重点危化区域环境研发生产的一款一体化气象站。它集数据采集、存储、通讯上传于一体,通过有线的通讯方式与后台上位机管理软件或者中控室PLC、DCS对接,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此款预警站采用了防腐、防爆、防水、防震、防尘等高防护等级的设计理念,可满足化工厂、油库、隧道、矿井等危化场景的使用需求。二、 产品特点1、顶盖隐藏式超声波探头,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3215713.X)☆2、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0237536.5)☆3、风速、风向、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力五要素一体式传感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0 2 3215649.5)☆4、485接DCS传输三、 技术参数1、风速:0~60m/s(±0.1m/s);(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0237536.5)2、风向:0~360°(±2°);(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 1 0237536.5)3、空气温度:-40℃~85℃(±0.3℃);(北京市气象局校准证书)4、空气湿度:0~100%RH(±2%RH);(北京市气象局校准证书)5、大气压力:300-1100hpa(±0.25%);(北京市气象局校准证书)6、单机版数据存储:不少于50万条;7、功耗:1.75W8、生产企业具有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9、生产企业具有和计算机软件注册证书10、生产企业具有Ex ia IIC T4 Ga 高等级防爆证书11、生产企业为3A级信用企业12、设备通过GB3836. 1-2010 爆炸性环境 第一部分:设备通用需求13、设备通过GB3836. 4-2010 爆炸性环境 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设备四、 功能特点1、一体化结构设计,安装拆卸简单;2、传感器外壳ASA材质,耐腐蚀,抗氧化;3、支持定制,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配置监测要素;4、PC/LED防爆屏幕多种监测模式,有线传输5、五防设计:防水、防爆、防尘、防震、防腐;6、标准modbus协议,支持多种后台协议对接,为客户提供方便;8、低功耗设计,AC220V供电;五、上位机软件介绍1、PC单机版数据接收、存储、查看、分析软件2、支持串口数据接收、处理、展示3、支持json字符串、modbus485等通信方式4、可自设置存储时间,modbus485采集模式下可自设置采集时间5、支持自助增加、删除、修改监测参数的协议、名称、图标等6、支持数据后处理功能7、支持外置运行javascript脚本六、 设备安装1、确认现场工况,由本公司设定安装方案2、安装简单,无需专业人员操作,远程指导即可安装3、使用方无需自配零部件,由本公司精细化配置,设备到场即装即用
    留言咨询
  • HT-MRSI50-60KY(50mm)1.2T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系统(永磁磁体)小动物磁共振MRI成像是一门可以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等相关交叉领域有广泛应用的高新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疾病相关的应用研究中都极具广阔前景的新技术。以动物模型为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可以避免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带来的风险,克服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的缺点,并且可以严格控制动物实验条件、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影像学的手段,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动物模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目前欧美各国政府都大力支持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研究。该系统的购置充分考虑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可针对小动物进行形态学、波谱学和功能影像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将进一步提升科研单位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地位。高场强核磁共振小动物成像(Animal MRI)是衡量综合性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工作深度的标志性分析测试研究仪器,目前开始在国内发展,正在成为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分析测试研究手段。根据目前国内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实验要求推出1.2T永磁大鼠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和实验功能如下:主要技术参数1、磁场强度:1.2T ±0.05T 2、H共振频率:51MHz±2MHZ;3、磁极直径:300mm *4、有效样品直径(探头线圈)尺寸:Φ50mm*H75mm,*5、实验样品:大鼠全鼠全空间成像实验、造影剂体外体内实验*6、磁场均匀度:小于8ppm(50mm×50mm×70mm)*7、图形分辨率:普通模式 128×128×128 最高分辨率 256×256×128,*8、梯度磁场强度:10Gs/cm(1mT/cm或100mT/m)*9、绝对分辨率:0.08mm(以0.05mm水模为标准)10、图像线性度:X、Y、Z三个方向均优于98%(50mm×50mm×75mm)11、最大梯度磁场:X,Y、Z方向100mT/m12、温度控制稳定度:腔体控温精度为±0.005℃;显示精度1m℃.13、磁场稳定度:磁场稳定性每小时拉莫尔频率漂移小于100Hz/h14、空间分辨率:普通模式0.15mm  最高模式0.05mm主要实验功能:1、T1/T2核磁共振造影剂弛豫测量、造影剂的体外及动物体内成像方面的研究2、大鼠活体磁共振成像;3、二维自旋回波T1加权图、T2加权图;4、三维梯度回波(3DGRE)成像;,三维自旋回波成像实验,三维立体成像实验5、二维任意角度多层(MSE)成像;硬脉冲CPMG脉冲序列测量T2;反转恢复(IR)脉冲序列测量T1;硬脉冲测量T2*;6、三维成像数据采集和图像反演三维立体重建(伪彩色图像重建)7、能按DCOM国际通用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标准文件格式保存实验数据 主要实验内容1、可进行核磁成像原理性研究、成像技术实验、硬件结构实验和应用拓展实验。2、核磁共振影像实验,四维(分子影像)核磁共振谱成像,三维空间成像3、核磁共振影像提高及伪影研究实验,自旋回波序列各种参数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的研究:4、核磁共振成像科研性实验样品观察(小鼠,小动植物体等样品的三维、二维成像实验),小鼠分子影像科研实验研究;5、实验样品弛豫时间测量,实验样品图像多角度观察、任意角度保存,磁化率成像等相关实验,三维成像数据采集和图像反演三维立体重建(伪彩色图像重建)可以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影像,生物医药和医药临床前预实验等科研工作。
    留言咨询
  • HT-MRSI40-60KY(60mm)1.0T核磁共振(小动物成像)大鼠成像研究系统 (永磁磁体) 小动物核磁共振MRI成像是一门可以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等相关交叉领域有广泛应用的高新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疾病相关的应用研究中都极具广阔前景的新技术。以动物模型为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可以避免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带来的风险,克服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的缺点,并且可以严格控制动物实验条件、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影像学的手段,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动物模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目前欧美各国政府都大力支持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研究。该系统的购置充分考虑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可针对小动物进行形态学、波谱学和功能影像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将进一步提升科研单位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地位。高场强核磁共振小动物成像(Animal MRI)是衡量综合性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工作深度的标志性分析测试研究仪器,目前开始在国内发展,正在成为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分析测试研究手段。根据目前国内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实验要求推出1.2T永磁大鼠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和实验功能如下:主要技术参数1、磁场强度:1.0T ±0.05T 2、H共振频率:42MHz±2MHZ;3、磁极直径:300mm *4、有效样品直径(探头线圈)尺寸:Φ60mm*H80mm,*5、实验样品:大鼠全鼠全空间成像实验、造影剂体外体内实验*6、磁场均匀度:小于8ppm(50mm×50mm×80mm)*7、图形分辨率:普通模式 128×128×128 最高分辨率 256×256×128,*8、梯度磁场强度:10Gs/cm(1mT/cm或100mT/m)*9、绝对分辨率:0.08mm(以0.05mm水模为标准)10、图像线性度:X、Y、Z三个方向均优于98%(50mm×50mm×80mm)11、最大梯度磁场:X,Y、Z方向100mT/m12、温度控制稳定度:腔体控温精度为±0.005℃;显示精度1m℃.13、磁场稳定度:磁场稳定性每小时拉莫尔频率漂移小于100Hz/h14、空间分辨率:普通模式0.15mm  最高模式0.05mm主要实验功能:1、T1/T2核磁共振造影剂弛豫测量、造影剂的体外及动物体内成像方面的研究2、大鼠活体磁共振成像;3、二维自旋回波T1加权图、T2加权图;4、三维梯度回波(3DGRE)成像;,三维自旋回波成像实验,三维立体成像实验5、二维任意角度多层(MSE)成像;硬脉冲CPMG脉冲序列测量T2;反转恢复(IR)脉冲序列测量T1;硬脉冲测量T2*;6、三维成像数据采集和图像反演三维立体重建(伪彩色图像重建)7、能按DCOM国际通用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标准文件格式保存实验数据 主要实验内容1、可进行核磁成像原理性研究、成像技术实验、硬件结构实验和应用拓展实验。2、核磁共振影像实验,四维(分子影像)核磁共振谱成像,三维空间成像3、核磁共振影像提高及伪影研究实验,自旋回波序列各种参数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的研究:4、核磁共振成像科研性实验样品观察(小鼠,小动植物体等样品的三维、二维成像实验),小鼠分子影像科研实验研究;5、实验样品弛豫时间测量,实验样品图像多角度观察、任意角度保存,磁化率成像等相关实验,三维成像数据采集和图像反演三维立体重建(伪彩色图像重建)可以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影像,生物医药和医药临床前预实验等科研工作。
    留言咨询

研究重点相关的耗材

  • 内蒙古石墨烯材料研究院服务
    内蒙古石墨烯材料研究院以内蒙古石墨烯产业为己任,注重产学研合作。在了解国际发展前沿技术的同时,将调研全国石墨烯技术需求,编制产业发路线图,为政府决策及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研究院为石墨烯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提升内蒙古石墨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能力。研究院将根据调研情况,凝练行业公共关键技术课题,组织实验室、企业共同进行课题攻关,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科研特长和企业的市场灵敏性,开发出具有技术与市场前瞻性的产品。公共技术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为相关企业在石墨烯制备及应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团队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团队,吸引、支持相关团队来研究院开展研究活动、创业探索。孵化企业鼓励引进具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相关团队创办企业。通过研究院的资金、运营团队和下游实体企业的支持,孵化石墨烯相关初创企业。培育产业初创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积极帮助企业寻找下游用户,开拓市场,并通过各种政策如科技计划支持、税收政策优惠、科技金融贷款、创投公司融资等服务,支持初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达到培育产业的目标。服务模式共建研发中心:以我院科技力量作为技术支撑,共建企业研发中心,为企业服务共同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任务:以企业为主体或研究院为主体,共同承担国家创新基金,科技支撑以及地方科技攻关项目委托研究开发:由企业出题,承担全部的研发费用,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共同开发:由企业或研究所共同提出科技项目,双方共同投入,知识产权根据双方投入比例和前期技术积累而定技术转让和技术入股:将我院成熟的技术进行转让或以知识产权入股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以研究院的人力资源作投入,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石墨烯制备实验室石墨烯制备及表征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可控制备石墨烯薄膜大规模CVD制备及转片技术开发石墨烯储能实验室高性能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产品的开发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高性能负极材料开发与石墨烯负极相匹配的高电压和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高性能石墨烯基储能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实用化研究石墨烯复合材料实验室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开发石墨烯吸油材料的开发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开发 石墨烯分析测试中心石墨矿的分析测试石墨烯材料的分析检测石墨烯应用产品的检测石墨烯标准研究中心石墨烯材料标准研究石墨烯相关应用标准研究
  • 研究级倒置显微注射系统配件
    研究级倒置显微注射系统配件是全球首款使用导致显微镜的显微注射系统和显微注射器的全套显微注射系统,广泛用于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显微注射实验。研究级倒置显微注射系统配件包含我贵公司全球著名的显微注射器,脉冲宽度控制模块(PCM),显微注射针,顶级名牌倒置显微镜和显微设备的持针器。我们公司也可为用户集成其它品牌的类似系统,比如采用Narishige公司显微注射器和奥林巴斯显微镜或其它生产商(OEM)解决方案,以超级优惠价格为您集成显微注射系统。研究级倒置显微注射系统配件优势:包括为您订制载玻片支架,提供更好手动显微控制功能和精度,为您配备机械操纵杆式显微操纵器,与其他系统相比可以节省数千美元。研究级倒置显微注射系统配件特点: 底面积小。卓越的光学品质。包括我们以显著降低的价格为DIC类图像定制的霍夫曼调制对比度(HMC)光学系统,低用于照片和视频文件的三目头。备有用于检测绿色荧光蛋白,DAPI,罗丹明等的荧光系统一些研究人员很好奇一个低成本的专用显微注射系统是否将在质量,易于使用,或光学器件性能有保障。 答案是不。因为好的光学器件对你我而言同样重要。正如一个“好”DIC图像,是要正确的Wallaston棱镜与正确的数值孔径目标和正确的极化结合才能得到的,当这些项目不是最佳时,得到的DIC图像则质量差。我们设计并选择我们的HMC光学器件一起工作得到高质量图像。可以让您避免不与当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显微镜推销员有不愉快的经历,或是让他因为知道如何优化系统满足您的显微注射需求轻视您。
  • Specac 红外研究准备套装
    Specac 红外研究准备套装订购信息研究准备套件GS01190 研究准备套件包含以下三种 GS01140 液体准备包GS01150 基础固体准备包GS10802 Quest ATR附件 ZnSe晶体 可选择的气体准备包 GS01181 基础准备套件及气体准备包GS01181 基础准备套件及气体准备包GS01140 液体准备包(由以下组成)GS01110 2ml Luer注射器GS01800 Omni可拆卸液体池架,不包括窗片GS01811 液体池用KBr窗片(1对),长方形GS01812 液体池用CaF2窗片(1对),长方形GS01831 Mull池用KBr窗片(1对),圆形,直径25mmGS01864 液体池用聚四氟乙烯隔片,长方形,各种光程(10片)GS01871 Mull液体池用聚四氟乙烯隔片,圆形,直径25mm,光程0.1mm(5片) GS03620 石蜡油一瓶(25ml)GS03621 氟碳润滑剂一瓶(25ml)GS01150 基础固体准备包 (由以下组成)GS03940 迷你油压机(2T)GS03950 7mm KBr片磨具,包括支撑环GS03951 7mm KBr片支撑环GS03600 研钵和研杵GS03610 KBr粉末(50g,光谱纯)GS03960 7mm反冲压片支架

研究重点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