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号

仪器信息网天舟一号专题为您整合天舟一号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天舟一号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天舟一号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天舟一号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天舟一号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天舟一号相关的资讯

  • 天舟一号升空的幕后“安全智慧大师”
    p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第一个“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从海南岛升空,开启它的太空初探索。它将要和特别能坚守的天宫二号尝试新的合作方式,进行三次交会对接。 br/ /p p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这个“安全智慧大师”对天舟一号进行了全流程、更安全的技术升级和改进,确保日后运送的货物安然无恙地到达。 /p p   设备组装:全国产、更安全的系统组件 /p p   天舟一号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主要承担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太空在轨补加工作。其货物运载量是国外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p p   为了让这一“高重量级”的“快递员”安然升空,中国电科为其配备了全国产、更安全的全新“神经系统”、“神经网络”和“神经元”等,绝对是精彩亮相。 /p p   本次天舟一号任务中,中国电科研发了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这一“神经系统”,首次在航天工程上应用,完成飞船舱内视频、监控、语音信号数据的传输。 /p p   “数字光模块好比人的神经系统,控制着数据的发送、传递、接收。比如飞船从宇宙空间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地面控制台与飞船之间的通话、交汇对接时的传感数据都是由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完成。”中国电科数字光模块专家罗洪说。 /p p   据悉,以往飞船通常应用铜缆传输信号,但因为体积大、重量大、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一直制约飞船发展。“在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中,由于数据吞吐量的急剧加大,不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空间站将不堪重负。” /p p   中国电科研制的数字信号传输光模块与传统铜缆传输系统相比,重量降低到原有的十分之一、体积减小五分之一、传输速率从兆比特量级提高到吉比特量级、空间抗辐射能力达到高轨运行能力等优势,实现了产品的抗辐照、小型化、温度适应性强、高灵敏度和高速率性能,成功解决了空间飞行器信号传输设备的小体积与小重量设计需求,提高了信号传输速率,有效提升了空间飞行器信号传输性能,可靠保障空间飞行器运行。 /p p   在天舟一号的推进舱和货物舱内遍布电子控制系统,这些犹如它的的“大脑”和“神经”,精准控制着天舟的每一个动作,捕获、缓冲、拉近,分毫不差、精准无误。在精细、庞杂的电子控制系统中,中国电科贡献了两颗重要的核心芯片――抗辐射加固1553B总线控制器,应用于天舟数管分系统,作用功能是实现数据命令的可靠传输及部分设备的有效控制,犹如天舟一号的部分“神经网络”,发出无数的支线数据命令,实现各个神经、器官的数据通信,共同完成天舟的各种动作。 /p p   中国电科专门针对芯片中的存储器、触发器等薄弱、敏感单位进行逻辑层面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同时在版图设计中进行单独全定制设计,实现了最终抗总剂量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相当于在无尽的太空中,从各个方向、各个距离的带电粒子的打击,而经过抗辐射加固的芯片则是一个肌肉发达的“拳击手”,能够承受多次打击而屹立不倒。 /p p   同时,中国电科为天舟一号配套了100%全国产自主研发的10余种70余只传感器、多组光缆及光纤连接器这些关键“神经元”,实现了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其中,传感器遍布飞船的热控、推进、环控生保等分系统,配套种类包括压力、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离子感烟、差定温等传感器,可实现环境监测与控制及飞行姿态调整等。光缆及光纤连接器用于光端机和光探测器之间光路的通信互连及数据的高速双向传输,保证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p p   此外,在“天舟一号”任务配套中,中国电科立足自主创新,研制出了国内首款应用频率达到40GHz的微波传输端子及外壳,首次研制成功100VDC/DC电源和EMI滤波器,使载人航天工程中将航天器母线电压提升到100V,有效提升了载荷能力和供电总效率。 /p p   物流监控:海陆空互联的全方位测控 /p p   在运送过程中,为了实时捕捉、监控“快递员”的运送轨迹,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视觉盛宴,中国电科安插了“火眼金睛”、“太空侦查员”等,进行全流程“追踪捕捉”,随时查阅“物流”进展。 /p p   在物流运送的第一站箭船发射阶段,中国电科安装在运载火箭上的脉冲相参应答机这个“火眼金睛”,可与地面雷达协同完成运载火箭全程实时航迹测量并判定飞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离,提供精确的外测数据。该产品是中国电科为“天舟一号”任务专门研制的新型产品,在吸取其它型号运载火箭所配套的脉冲应答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海南靶场特殊的应用环境采用了全新的三防设计,大大增强了产品对潮湿、盐雾、霉菌等环境的适应性,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性好等诸多优点,为“天舟一号”发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火眼金睛”。 /p p   第二站是箭船分离,正式开启升空之旅。这时候,地面雷达、测控站、天链卫星、船载统一测控系统这些“太空侦查员”纷纷扮演太空运行的数据“中转站”,开始了新一轮的“物流侦测”。地上,在三亚有我国首部雷达探测和遥测一体化测量雷达,从海南发射中心到祖国最南端,从浩瀚的太平洋到非洲西南端,再回到祖国西部重镇,遍布中国电科部署的统一测控系统 海上,在远望五号、六号、七号船上,遍布中国电科船载统一测控系统。其中,在“远望七号”上安装了中国电科新研的最新一代精密测量雷达和远望七号测量船卫星通信系统,首次参加天舟一号任务保障。精密测量雷达突破了雷达与C频段统一测控系统一体化设计、船摇稳定、高精度测量等多项关键技术,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卫星通信系统新研制的宽带终端、监控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测试系统,首次实现了宽带数据传输、设备自动化智能管控、信号自动化监测和测试,提升了整船的管控能力和技术水平 天上,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通过四颗在轨卫星、三个地面终端站组网运行,突破了单星跟踪双目标、双星接力跟踪、多星组网运行等关键技术,能够对全球200公里以上、2000公里以下空间的全轨道近100%覆盖。由此,通过海、陆、空三地通信测控网的配合互联,实现对飞船位置和姿态的掌控,完成指令上注。 /p p   第三站就到了图片回传阶段。这一阶段是向国内外各关注物流进展的“用户”提供图片欣赏。中国电科研制的天地数字电视地面系统,承担着飞船和地面图像的编解码任务。在飞船的待发段、运行段、交会对接段、组合体运行段的舱内外工作场景,对接段的整个对接过程、飞船撤离的过程图像均由天地图像终端完成。在天舟一号任务中,天地图像终端将首次实现全高清图像(1920x1080)的实时解码显示,提供天舟一号运行期间全部高清图像的解码显示。清晰的图像最终由实况电视系统传出,它是各级指挥员对载人飞船实施可视化指挥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况电视系统可以在飞控大厅观看发射实况,及时了解发射过程,并将高质量的图像素材提供给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转播。实况电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载人飞船待发段和上升段关键场景实况信息的获取、处理、显示和记录,同时完成相关图像至北京飞控中心的传输任务,为指挥员提供清晰直观的现场信息。 /p p   到达验证:更广的视角、更精准的测量 /p p   到达太空后,对“天舟一号快递员”的考验才刚开始,为方便日后送货“摸清门道”,此次,“天舟一号”要与天宫二号进行为期半年的合作与驻留,并完成三次交会对接,为后续货物顺利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p p   第一次对接是“天舟一号”发射两天后,进行首次交会对接,跟天宫二号形成组合体,测试飞船对组合体的控制能力 二次对接是绕飞对接,飞船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二次对接,完成绕飞试验 三次对接是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要求两个航天器在6个小时左右实现对接。 /p p   在交会对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中国电科研制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 /p p   “在对接过程中,两个飞行器飞行速度为7.9公里/秒,要在如此速度下完成绕飞对接和快速交会对接,这就要求激光雷达始终保持较为宽广的视角和更高精度的测量跟踪。”中国电科激光雷达总师屈恒阔说。 /p p   在交会对接过程中,激光雷达作为作为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穿针引线的“眼睛”,在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交会对接接近段和靠拢段及绕飞过程中,必须迅速准确地完成对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的搜索、捕获、跟踪测量,确保飞船空间交会自动对接、组合体飞行、绕飞、快速交会对接等任务的成功实现。飞行器太空对接要做到百步穿杨,特别是在绕飞过程中实现“不眨眼”,更是难上加难,这就要求激光雷达作为天舟一号的“眼睛”,具备广阔的视野,精准的测量。 /p p   基于此,中国电科对激光雷达进行了两大技术改造,首先增加了多对接口和绕飞过程中的目标识别功能,根据绕飞任务的特点,提出了目标能量匹配和目标空间站布局相结合的目标识别方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在二期技术基础上以最小的更动完成了激光雷达新扫描体制、多目标切换和多目标识别功能的实现,并设计了室内、室外、高点等试验验证方案,从机理、绕飞静/动态过程、极限条件等各个方面对绕飞方案设计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完成了绕飞功能的设计、相关试验验证。 /p p   其次,对雷达的空间长寿命进行提升。本次天舟一号任务为期半年左右,对激光雷达的在轨寿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电科对空间环境下的薄弱环节进行反复查找,加强了技术状态管理控制,在满足对目标快速跟踪和高精度测量的基础上,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全面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用数据确保在航天动平台上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 /p p   在同等体积重量功耗下,中国电科的激光雷达工作范围比国外同类产品增大了两倍以上,实现了全范围内高精度测量跟踪。 /p p   “激光雷达是交会对接接近段、靠拢段、绕飞过程中精密测量不可缺少的手段,将直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研制阶段。后续,激光雷达将广泛应用于各飞行器交会对接领域,为未来空间站、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任务保驾护航。” /p p br/ /p
  • 浙大科学家在天舟一号上做太空实验
    p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拟于4月20日19时41分发射,随后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 br/ /p p   记者获悉,一个精细的太空科学实验将在天舟一号本次飞行期间完成。它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福教授团队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 /p p   天舟一号升空前夕,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王金福,他说,团队的一些科研人员及学生近2个月前就进驻航天发射基地,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多次操练,经常通宵加班,直到发射前最后一刻,以确保在轨科学实验的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798dea4d-b8f2-4dd0-b94a-8d22f2a9df87.jpg" title=" 1.jpg" / /p p   王金福团队在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太空这样的微重力环境下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p p   宇航员这个职业有诸多风险,遭受严重的骨质疏松就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宇航员在太空中一个月的骨质流失丢失相当于孕妇近一年的骨质流失。正常人的骨质处在一种动态平衡中,每天骨质流失和生成的量大致相当。王金福说,既有研究表明,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会使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加剧,同时骨质生成减少,从而造成骨质疏松。不过这些研究多数都是在地面模拟微重力条件完成的,缺乏真实的太空实验验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802e4eaf-8a9b-48f3-bfda-9176181867b9.jpg" title=" 2.jpg" / /p p   2016年4月,王金福团队在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上就做了一个验证微重力如何导致宇航员“腿软”的实验。“实验表明,微重力环境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骨细胞的能力被抑制,反而转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王金福说,“实验结果充分说明了失重环境导致骨生成减少是宇航员骨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p p   通过对“实践十号”卫星返回舱回收细胞的研究,王金福团队发现了细胞内与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但是细胞外面的力学信号变化是如何导致细胞内部信号通路的改变尚缺乏进一步的解释。本次在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实验,王金福团队准备再进一步验证。 /p p   “天舟一号搭载了可进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显微图像传输的生物反应器,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王金福说,“特别是细胞膜内侧有没有形成粘着斑、大小如何变化等,都可观察到。”这种粘着斑的形成以及大小变化就能反映胞外力学信号如何改变胞内化学信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e1b50f33-bd01-4628-a097-39a976ea8026.jpg" title=" 3.jpg" / /p p   在太空中开展干细胞实验并不容易。“与在地面上做实验的感觉完全不同。”王金福感慨地说。在天舟一号飞天过程中,细胞的培养及诱导分化无人操作,全程自动化,这就需要研制生物反应器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科学实验人员不断磨合。生物反应器是一个微波炉大小、15千克重的匣子,里面装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殊材料制成的支架、盛满培养液的瓶瓶罐罐和密集的管道与线路。进入太空后,一个程序将控制匣子里的装置自动运作,使培养液流动起来,为干细胞提供养分,并排出代谢废物。为了找到最佳的细胞培养密度、培养液换液量和换液速度、显微图像的最佳摄录时间和频率以及图像的最佳分辨率,王金福团队及合作伙伴进行了数以百计的匹配实验。为了了解细胞粘着斑以及细胞骨架的变化,王金福教授团队反复实验不断筛选,构建出了高质量的细胞样品。 /p p   王金福说,天舟一号太空实验的研究成果,与前期科学卫星研究成果结合,可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太空微重力环境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潜能的影响以及相关分子机制,为今后骨质疏松类疾病预防和治疗以及针对相关分子靶点研发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edc6dac3-3ef4-4ca5-a195-4d8b3ab0ce9d.jpg" title=" 4.jpg" / /p p   【链接】 /p p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它能独立飞行3个月,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 /p p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胜利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任务,为空间站建设任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p p   按计划,天舟一号发射入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3次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多领域的实(试)验项目。期间,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约2个月,天舟一号独立飞行约3个月。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 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 /p p br/ /p
  • 中科院牵头在天舟一号开展4项科学任务
    p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向天空,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虽为货运飞船,它将开展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两相系统实验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等4项科学实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试验。这些任务都着眼未来,或为未来航天事业发展验证更加高精尖的技术,或为未来太空驻留甚至星际移民做科学方面的准备。 br/ /p p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主要力量之一,中国科学院是这些科学任务的牵头单位。其中,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的总体单位,代表中科院抓总负责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的规划、实施及成果产出与推广,具体承担工程研制的组织管理,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可靠性保障,在轨技术支持,有效载荷运控管理,数据获取及应用成果的推广服务等系统技术支持、支撑、保障、服务工作。其他多家院属单位分别研发有关科学实验载荷,承担了相关科学实验研究。 /p p   干细胞生物学是21世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上游学科。干细胞的重要功能是维持和控制细胞的再生能力,它具有自我更新复制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它可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类型。空间微重力效应是否影响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否利用空间微重力独特的条件开展干细胞大规模扩增和组织工程构建呢?这些问题是目前空间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的问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承担的“微重力环境下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项目,将研究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特征,同时与1G和模拟微重力效应条件下的同步实验结果比对,全面了解微重力对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同时探索(微)重力在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预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太空微重力对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作用情况,将为更好地实现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大量扩增,更好地利用多能干细胞分化潜能提供一种新思路,为多能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探索一种新途径,最终为未来利用多能干细胞服务于人类健康提供帮助。 /p p   肝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肝细胞及胆管细胞,被认为是细胞治疗及生物人工功能治疗理想的种子细胞。细胞治疗的前提是体外能够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而在肝实质细胞中具有强大体外扩增能力的只有肝干细胞。以往的平面培养肝干细胞的方法可导致细胞一些关键性的表型及功能消失,改变细胞生物学特性,且增殖较缓慢,因而不能满足肝干细胞扩增的要求。研究发现,地面模拟微重力作用可促进肝干细胞的增殖,而真实的微重力环境对于肝干细胞的三维培养及其增殖的影响未曾可知。中科院动物所承担的“微重力环境对肝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将在太空进行肝干细胞的三维培养,观察太空中微重力环境对肝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大鼠肝干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将肝干细胞贴附在微载体表面,通过空间显微摄影和图片传输技术,观察细胞形态、密度与绿色荧光蛋白的变化,监测太空微重力条件下肝干细胞的三维培养与增殖情况。同时,与地面对照图片作比较,以期初步揭示微重力影响肝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建立肝干细胞扩增培养体系提供依据。 /p p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空间生物反应器,攻克了基于原位的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复杂微流量多通道液体输运管理、多模式自动搜索捕获识别显微(荧光)成像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24路相互独立的间歇式灌流培养系统,实现对十种不同类型细胞开展空间贴壁、悬浮培养实验的仪器平台。仪器可使细胞样品无需返回地面,在轨实时获取细胞的原位显微(荧光)图像,协助“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各研究课题科学家开展系列在线研究,为我国载人空间站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型实验模式和技术手段。 /p p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牵头开展的“两相系统实验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是我国首次开展的空间冷凝与蒸发相变传热科学与热控技术实验研究。在一个高约半米、重达50多公斤的装置内,安放着红外观测仪、高清相机以及测量温度和热流量的传感器等,借助它们,科学家可实现对空间蒸发与冷凝过程的实时观测,摸清微重力环境下蒸发冷凝相变传热的特殊规律,为丰富流体科学理论知识、研发出更高效更优质的太空热设备奠定基础。 /p p   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在天舟一号上开展了“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研究”,在轨进行六自由度磁悬浮主动隔振关键技术验证,可以实现0.1Hz~100Hz范围内0~40dB的主动隔振能力。该项目同时为“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的关键技术验证”项目提供支持,保障在飞船平稳期达到10ug以下的微重力水平。未来空间磁悬浮主动隔振技术可为更多空间应用载荷服务,例如空间光学相机、激光通信等,助力它们达到更高的指标水平。同时,这一技术也可在航空光学吊舱、工业精密加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p p   天舟一号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我国将正式踏上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征程,中科院将组织国内外相关力量,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将空间站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及应用实现跨越式发展。 /p p br/ /p

天舟一号相关的方案

  • WET便携式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测量仪 在太空种植中的应用
    我国在之前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中,带去了生菜的种子以及专门定制的蔬菜培养箱,在对接的天宫二号中首次当起了“太空菜农”。
  • 精确的提升至百万分之一毫巴升每秒!
    定制检漏系统之路德国GSR阀门公司(GSR Ventiltechnik GmbH & Co. KG)是一家专门从事研发与生产高压电磁阀的企业。普发真空(Pfeiffer Vacuum GmbH)开发并生产了一套完整的氦气检漏系统。这套系统是为了配合GSR生产高压电磁阀定制的。高压电磁阀的工作压力一般在200-360bar之间。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工作压力可能更高。普发真空是非常乐于接受这样一个挑战,并且把这个项目作为我们的新的标杆。在项目设计阶段,我们很快就发现整套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GSR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在将来我们能够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中,测试更多不同的阀门。这个项目有如下的技术要求:1. 阀门的压力在 0.5-360 bar之间。所有的测试要求在全自动的环境下完成。2. 可持续测量和自由选择测试气体浓度的测试气体回收系统。技术要求背景:如果一个阀门被填充了氦气,则随后持续充入的氦气将减少。大约180升的氦气会在一个压力在360 bar和一个内在的阀容量在0.5升的一个单循环测试系统中被释放。由于该气体制作工艺复杂以及成本的问题,氦气是一种昂贵的测试气体。测试气体回收系统可以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带来更多的利益。并且循环再利用率可以达到95%以上。3. 为了确保校准的测试压力在360 bar以上以及避免任何可能的压力峰值,就必须开发一个压力高达500 bar的高压对比系统,其测试气体需要一个特殊装置的缓冲容器存放,以便逐步向下释放气体。4. 此外,还需要一个额外的功能阀测试系统:在氮气压力在100bar以上时,压力从阀门能流入大气。这个过程中流量的速度会达到音速的2.5倍,结果就是产生极大的噪音,这就必须需要一个特殊的静音装置。
  • LIBS技术:土壤元素测量的“未来之星”
    2020年7月1日,LIBS国家标准(GB/T-38257-2019)正式实施。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中国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其中将完成火星土壤元素测量的任务的,便是火星车所搭载的LIBS元素测量系统。

天舟一号相关的论坛

  • “天宫一号”将助力生物医药科学研究

    http://www.bioon.com/organization/UploadFiles_5226/201109/2011092920202285.jpg“天宫一号”结构示意图生物谷 BIOONNEWS 讯:“天宫一号”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就绪,将于今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择机发射。笔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了解到,其主要任务目标:一是,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二是,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三是,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因此,“天宫一号”的发射也值得生物医药及植物学研究领域人士的关注。“天宫一号”有利于开展生物医药的科学研究“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前夕记者专访时说,空间站作为大型载人设施,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研究和开发平台。太空的高位置和微重力等独特环境有利于开展地球科学、天文学、材料、生物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空间站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科学研究平台,其微重力资源、高真空等条件对材料学、生物学、制药具有特殊意义,有望促进科学研究的突破。白延强:天宫一号将进行大量全面的医学实验近期,“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将相继发射并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接受采访时表示,天宫一号任务增加了大量的、全面的航天医学实验,包括神经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质量测试、气体采集以及一些锻炼的装备。相关设备是专门研制的,体现了高科技的特点。白延强说,比如在失重状况下人体肠道微生态有何变化、在太空中航天员的质量,也就是说类似我们地面体重的变化等。通过这些研究会增加我们生物学、人的生理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天宫一号”将搭载四种濒临灭绝植物种子“天宫一号”不仅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新突破,更将成为绝佳的太空育种平台。上海市闵行三中几位高中生提交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方案”已确定被采纳,4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将搭载“天宫一号”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 搭载对象为四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珙桐、普陀鹅耳枥、望天树和大树杜娟。航天育种,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通过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对植物、微生物的诱变作用,使种子生成变异,科研人员再从中筛选出需要的变异品种。据报道,从“神一”“神七”,农作物种子一直出现在搭载物名单中,此次“天宫一号”和“神八”飞船也不会例外。与传统育种相比,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是变异几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大批优质的种质资源。“天宫一号”从此次升空更带有4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分别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现仅存一株的特有珍稀植物普陀鹅耳枥;仅分布于云南局部海拔2,100至2,400米常绿阔叶林中的濒危种大树杜鹃;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珙桐;只在中国云南才生长的特产珍稀树种望天树。

  • 【建设新闻】我国将在明年发射"天宫一号" 建成空间实验室

    [color=#fd1289]我国将在明年发射"天宫一号" 建成空间实验室 [/color]来源:武汉晚报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并在2年时间内逐步实现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的三次交会对接试验。 此后,“天宫一号”可以被改造为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通过神舟五号、六号已圆满完成,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飞行,而且能准确回到预定地点;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这一阶段要攻破四项技术关键;为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做技术准备。 戚发轫介绍说,空间实验室阶段是目前正在进行的阶段。它的第一个技术关键是出舱活动,神舟七号完成了这个任务;第二个技术关键是交会对接,通过“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2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的太空对接,突破并基本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目前,国外交会对接技术已趋成熟,开始应用在大型航天器组装上。第三个技术关键是补加,为飞行器补给推进剂、空气、水、食品等;第四个技术关键则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戚发轫透露说,神舟八号是无人飞船,神舟九号、十号是载人飞船,将搭载2到3名航天员。届时,飞船上不排除搭载来自台湾的种子。 戚发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天舟一号相关的资料

天舟一号相关的仪器

  • 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介绍首先,我们要知道低值易耗品是什么?它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并且使用期限不满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不计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包装容器等。从目前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看,由于低值易耗品具有数量大、品种多、易耗损、购置和报废较频繁的特点。导致企业在管理低值易耗品的实际工作中出现账实不符、盘点困难、损耗严重、重复购置以及闲置浪费现象。是不容易做好的一项工作。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就是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企业低值易耗品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企业低值易耗品日常业务的日常业务管理,包括易耗品的采购入库、领用、退库、报废、盘点、调拨、等管理工作。全面反映易耗品的采购情况、使用情况、耗损情况、以及部门领用情况。强大的查询统计报表功能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及时、全面了解所需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有效解决资产管理难题,更加轻松便捷的管理企业易耗品。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的功能:1、易耗品申请管理:企业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填写易耗品采购申请单,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各部门提交的采购计划单进行审核,并对通过审核的采购计划执行采购。2、易耗品库存管理:对购入的低值品、易耗品填写详细入库单进行入库管理,入库信息可以由已执行的采购计划生成,系统自动提取相关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3、易耗品领用申请:员工通过登陆系统填写领用申请单,如果领用的数量超过现有库存,系统会给出警告提示;填写完成的领用申请单提交给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打印领用申请单,可根据管理需要由相关领导签字后或直接到易耗品管理部门领用所需物品。4、易耗品出库管理:管理员在易耗品出库时,记录其详细的领用信息,包括物品的出库情况,以及领用物品是否需要归还的信息,如果需要归还必须录入计划归还日期。不允许仓库管理员手工调整。系统支持一张申请单领用多次,一个物品在通过审批的数量范围内领用多次。5、易耗品归还管理:管理员通过系统查看归还物品与领用时状态,可以快速了解从系统调出归还物品的出库详细信息,生成归还物品明细表。系统支持一次领用多次归还的功能,并实时更新物品库存以及领用人名下的物品领用信息。6、易耗品提醒管理:对于超出归还期的已领用物品实时生成的催还信息,可以根据仓库、物品、部门、领用人检索信息,可以形成报表,打印催还单。对于逾期未还的物品一目了然,方便、规范了领用物品的归还管理。7、易耗品查询管理:系统提供自定义条件筛选信息功能,包括易耗品购置计划查询、易耗品入库信息查询、易耗品退货信息查询、易耗品领用申请查询、易耗品出库信息查询、易耗品归还信息查询、易耗品存放位置信息查询。并提供导出信息功能。8、基础信息设置:系统中相关的基础信息设置,包括人员、部门、供货商、存放位置、物品分类等信息的管理与维护。
    留言咨询
  • 一、系统概述 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品等没有较好的建立开放查询信息库,不利于了解这些试剂耗材的状态和对这些实验室试剂耗材的维护;对耗材的领用、借用、采购、归还、报损、调拨的处理处于手工阶段,处理过程繁琐,容易出现纰漏,造成损失;实验室耗材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容易造成耗材浪费,库存得不到很好得统计,统计过程中占用大量得工作时间,耗材消息清库不能够得到很好统计。 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管理日常业务:建立库房档案信息、档案分类和二级分类、采购入库、退库、领用、报损、调拨、库存查询、库存低值预警、有效期预警等管理工作为目的,全面反映低值易耗品得采购情况,耗损情况,以及人员和部门的领用情况,同时借助功能强大的查询以及报表东南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的了解所需的信息,为高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正确、便捷的支持平台,帮助管理者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低值易耗品。二、瑞熙贝通 - 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 功能介绍耗材分类:以科学的分类方式进行管理。耗材分类:通用耗材、电脑配件、仪器配件、试验器材、医疗器械、玻璃器皿、生活用品试剂分类:分类:普通试剂、危化品、药品二级分类:普通试剂:有机试剂、无机试剂、生物试剂、化学试剂基础管理:主要维护系统上线前的基础数据(试剂分类、耗材分类、库房管理、试剂档案、耗材档案)试剂档案/耗材档案 支持一键同步的库房台账中并支持档案库EXCEL批量导入。支持按不同维度的条件导出档案信息。采购管理:主要实现(采购申请、采购审核、采购批准、采购验收)基于试剂耗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管理思想,对试剂耗材从申购,采购,验收入库,库存管理,领用,出库,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验人员可以新增采购申请,提出采购申请的需求,支持从试剂档案中选择;采购单新增后,需要提交审批,走审批流程,才能形成采购需求:采购审核中,支持查看审核步骤和历史:部门领导审核通过的采购单,可流转到高领导层批准审批后生成采购单。入库:管理入库记录,一次入库可以加入多项耗材;每次入库前都先填写入库单,并选择要入库的耗材及数量,并同时更新库存。出库:填写耗材出库单,并选择要出库耗材,或者根据实验项目进行物资出库,每次出库都会有记录,并同时更新库存退库:由于所领取耗材没有使用或者有剩余时,需要进行退库,管理人员清点耗材质量和数量,然后填写入库单、选择退库耗材并填写数量,提交退款单并完成耗材退库。库存预警:对于仓库中的耗材,大多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量的,因此可以设置低库存预警,当库存量接近或低于低值时,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内消息或小程序推送的方式发给负责人或管理员。库存盘点:由于存放环境或者人为因素造成了耗材的数量损耗,实际库存数据和系统数据无法有效匹配时,需要库管人员对现有库存进行盘点,根据实际数量调整系统数量,并登记相关原因,确保库存数据与系统数据一致。基础数据管理、用户角色权限管理、字典维护管理、系统参数维护和工作流管理等功能,实现智能实验室运行环境,初始化与访问安全的设置;1、基础数据管理:提供对基础数据进行导入、维护等管理工作;2、用户角色权限管理:平台采用基于RBAC模型权限管理,并加以扩展,能够根据部门角色进行权限控制;3、平台参数维护:对平台运行的相关参数进行维护管理;4、字典维护管理:维护平台内各种数据字典信息,包括通用字典、业务字典、用户字典等;5、工作流管理: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平台中的各类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配置;6、日志管理;对系统登陆日志、操作日志进行管理;供应商管理:维护所有试剂耗材的供应商信息试剂耗材档案中关联供应商信息。支持供应商评价。报表管理:系统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报表、检品收费报表、图表,也可以将不同数据表中的数据通过算法和编程来进行终结果的展示,确保数据的直观呈现和灵活应用,各类报表可以自定义查询,查询结果可以导出、打印等。
    留言咨询
  • 海峡1号水下机器人产品概述:工业级便携式水下机器人海峡1号,超大动力,抗流4节,续航4小时。海峡1号水下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深海养殖、桥墩检测、水下搜救、港口安防、水下管路线缆检查、船底检查、国防军工、水下测绘等领域,可实现100m水深身临其境的水下观测,适合于水库、河流、近海、以及小孔径的水箱、水罐、长水管,辅助/替代潜水员,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风险。 产品特点:1. 超大动力,前向推力10KG,巡航Max速度4节。2. 超长续航4小时。3. 深海作业,夜视高清1080P摄像头。4. 便携式设计10KG我们的优势:1. 优异的性价比,产品发售全球16个国家,替代欧美老一代机型,稳步占领全球市场。2. 现货发售。3. 全球快速售后反应,免除客户后顾之忧。 查湃介绍:上海查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查湃智能,高科技水下智能设备和服务供应商,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 1. 水下机器人产品:工业级6轴水下机器人“海峡1号”,“海峡2号”,“海峡3号”,消费级3轴水下机器人“海岛1号”,水下探测机器人(浑浊水质下的水下结构物检查)、水下机器人定位系统(用于高精度的水下测绘调研)。产品远销全球近20个国家。2. 水下摄像头销售:海鸥系列水下摄像头,100m、1000m、3000m三个耐压等级。 3. 水下检测服务:依托水下机器人平台的水下探测、水质监控、桥墩检测、深海养殖、海底管路/缆线检测、船底检查、工业水罐检测、打捞救援、水库大坝、科学实验等。
    留言咨询

天舟一号相关的耗材

  • 农残一号专用毛细柱︱色谱柱
    毛细管柱 农残一号专用柱 30m× 0.32mm× 0.5um 1800 有机氯农药残留 毛细管柱 农残一号专用柱 30m× 0.53mm× 0.5um 2600 有机氯农药残留
  • 上海华辰医用仪闭口闪点一号温度计(闭口闪
    水银温度计Mercury i hermometer .高温温度计High temperature thermometer .低温温度计 Cold spot thermometer 红水温度计Red waler thermometer 农田温度计Tarm t hermometer. 一、概况及用途: 以上几种温度计都属于棒式玻璃液体温度计,是实验室、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其它部门常用的租略测温的仪器。但由于形状不同、所注入的介质不同以及使用毛细孔玻璃管的软化点不同,因此在具体用途上各有它的专门要求。高温温度计是用于工业生产圆量高温计量用,低温温度计是用于测量零下的低温温度的测量。红水温度计是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浸种、育秧用,由于它的工作介质是填加颜色观察温度更为方便。农田温度计是用于农村积肥、育秧、土壤温度测量用,所以这种温度计的毛细玻璃管较其它温度计的毛细孔玻璃管要粗,以增加其率固性。 棒式温度计为了读数的方便,除将毛细孔玻璃管制成透明的以外,还在背面村白.蓝、黄、红等彩色釉带,同时还将毛细孔玻璃音的截面作成圆形、三元棱形或椭圆形,其生产工艺见本章第一节。 高温温度计的生产是用硬质毛细玻璃管,在灯工上加工,管的下端作成储液泡,毛细孔顶端有安全泡,在注入介质后再将温度计中的空气抽出,充以情性气体(如氨气、氩气、氦气等),若测温上限是在550C时充入氮气的压力为25 kg /cm2 ,测温上限750C时充入氮的压力为70kg/ cm2,充入惰性气体提高工作介质的沸点,以保证工作进行。 二、造型及其原理: 玻璃液体温度计是根据充灌的液体介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原理制造的。它测量温度的范围高、低亦是根据充灌的液体介质的沸点和凝固点的高、低以及玻璃料的软化温度来决定的。 棒式温度计的造型,是取一根中间有均匀毛细孔的玻璃管,管下有一个长圆形的储存工作介质的储液泡与毛细孔相连接,在内径毛细孔的上端有一个放大的球形空隙称为安全泡,毛细玻璃管上端作成环形的圆團或作成圆形的玻璃滴,作为挂勾用。在毛细玻璃管的表面有刻度线是用以计量温度范围的标尺,它的特点是毛细孔玻璃管与刻度标尺同为一体,可以减少读数误差。 三、使用方法: 使用前先检查温度计有否断线和炸裂现象,按照温度计背面所标明的标志完全漫入式、全浸入式或局部浸入式进行使用。 使用时只要按照温度计使用规定的形式,局部浸入温度计应浸入到漫设线,全浸入式温度计浸入到要测温度高于液面1公分即可。將温度计插入预测的温场中,即可进行测量温度。读取温度时双眼应与液面成水平线,避免读数的误差。如是长管温度计不能按规定浸入到规定的深度时应按第一节讲的补正方法进行补正。
  • 天津市北方天医密度具塞比色管密度比色管
    比色管纳氏COLORIMETER.TUBES, Nessler 具赛比色管纳氏COLORIMETER TUBESNessler. Wil h ground in glass st opper 一、概况及用途: 该仪器是用优良的钠钙无硼玻璃,在灯工加工、刻度(具塞应配塞磨砂)制成,分具塞和不磨砂二种,它常六_支十支、五十支和一百支组成组进行分析试验。适用于冶金钢铁、地质勘探、环境保护、医疗卫生、防疫站等单位,用标推色阶对比方法,对化素含量较低的物质用目视作简易快速定量分析。 二、造型及原理: 它是用优良的钠碱无硼、无色玻璃管制成平底细长管状,管身上刻有二条标线,常以六支、十二支及多支组成一组,在每一组的比色管中,它们相互之间的刻线高低都是一致,并编有同一号码。具塞比色管在比色管的上口配置磨砂玻塞,它适合于制作标准色阶的色列管,在塞口周围用石腊封闭,作较长时间保存和使用,能防止溶液挥发。其原理:利用待测元素的离子本身具有颜色或在添加显色试剂的作用下生成鲜明颜色.颜色的深浅是随着待测元素的离子浓度增加而加深,通过事先已知浓度的标准色阶与街测样品对比,就能测出样品中该物质的含量。 三、使用方法: 它不需要精密仪器,凭肉眼观察就能进行比色分析。取一组比色管,如六支组的,分别编好号码,在第一管加入待测溶液,其余的按顺序递增加入标准液1~5ml,按标准液已知浓度含量每ml为0.1mg,最后一支是5ml则为0.5mg,再用刻度吸管分别都加入一定量的显色剂,再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标线,摇匀,就得-组颜色逐渐加深的色列(或称色阶),再将待测管的颜色与色阶比较,根据目测相同的颜色,测出被测物的含量,如被测管的颜色介于二管之间的,则取二管含量的平均值即等f被测溶液的含量。观察颜色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自上而下,从管口内向底部观察颜色深度,也可以平行的观察颜色的深浅,或者用在有灯光背景的场合下观察,50支组以上比色管,适用于色阶范围大的制备以及在使用中正常消耗,作补充备用。必须注意:比色的溶液,不应有沉淀物和妨碍比色的其它颜色,不要将其它组号的比色管相互混和掺杂使用,以免造成误差。

天舟一号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