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技术

仪器信息网核能技术专题为您整合核能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核能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核能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核能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核能技术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核能技术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先进核能技术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
    不久前,中科院发布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先进核能技术是重点攻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各类减少碳排放的清洁能源中,核能是令人又爱又惧的存在。作为清洁能源,核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希望,但它也是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三英里岛核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一次次核事故给核电发展蒙上阴影。怎样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让核电技术更安全可靠、更可持续?这是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核裂变能技术:榨净核废料,丰富核燃料2016年,中科院院士詹文龙曾前往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畔的汉福德镇参观。那里是美国发展核武器后最大的放射性核废料处理厂区。那里存放着含强化学腐蚀、强放射性核废液的锈迹斑斑的大罐子。詹文龙至今记得当时触目惊心之感:“美国现在一年要用20亿美元去维持那里的安全。”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在我国发展一种能够更安全、更经济地处理核废料的技术。在科学家眼中,核废料并不是“废料”,而是可以继续利用的“乏燃料”。早在2011年,中科院就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ADS先导专项),目标是利用加速器产生高能质子,驱动乏燃料继续“燃烧”。由于加速器停止运行时,燃料就能停止“燃烧”,这一技术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前景的利用嬗变安全处置长寿命核废料的技术途径。到2016年詹文龙赴美参观时,科学家们已经突破了一些ADS的关键核心技术,并且完成了一种新方案的设计,即一种能把乏燃料“吃干榨净”的、具有更高性价比的“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ADANES)。新方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将已有的ADS技术工业化,二是研制乏燃料再生循环利用系统(ADRUF)。前者相当于“造炉子”,后者相当于“造燃料”。詹文龙介绍,根据这一方案,铀资源的利用率将由目前的不到1% 提高到超过95%,最终只需处置少于5%的核废料,其放射性寿命将由数十万年缩短到五百年内,还可燃烧30%的钍资源,这将支撑核电发展成千上万年。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还能产生可用于精准靶向放疗及核移动电源的珍贵同位素。就在ADANES方案如火如荼地推进之时,与ADS先导专项同时启动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先导专项也初见成效。“在2011年启动‘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先导专项前已经明确,中科院要做核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我们分析形势之后认为有两个切入点,一个针对核废料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发核废料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将需要地质处置的核废料最少化;另一个针对铀—235核燃料匮乏问题,研发将钍—232用作核燃料的技术,以实现核燃料来源的多样化。”中科院重大任务局材料能源处时任处长、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纪委书记彭子龙在回忆先导专项立项经过时对《中国科学报》说。TMSR先导专项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上首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应用,同时建立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相应的科技队伍。2017年11月,中科院与甘肃省签署四代先进核能钍基熔盐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至2021年5月,TMSR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核聚变能技术:东方超环与神光在发展核裂变能的同时,中科院还有一批科研人员在探索另一类未来先进核能技术——可控的核聚变能技术。“聚变能是核能发展的最终目标,聚变能可以为碳中和的实现作出重大贡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核聚变相当于用力把一堆原子捏到一起,然后释放出能量。核聚变反应条件苛刻,不仅需要达到千万甚至上亿摄氏度的高温,还需要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触发反应,是核聚变能技术的一大难点。彭子龙告诉《中国科学报》,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核聚变能技术上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磁约束的核聚变,二是惯性约束的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是通过托卡马克装置产生强大的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将其持续加热并维持在数千万甚至上亿度的高温,以达到核聚变对温度的要求。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位于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就开始了核聚变相关研究,并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磁约束的核聚变能技术——超导托卡马克的研究。2006年,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正式建成,成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同年,以中科院为主导的中国团队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成为全球探索“人造太阳”新能源队伍中的重要一员。2021年12月30日,东方超环实现7000万摄氏度下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56秒,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人造太阳持续脉冲过千秒。惯性约束核聚变,是将聚变材料制成仅约一两个毫米的靶丸,然后从四面八方均匀射入高能激光束以持续压缩并最终引爆小球,形成微型“氢弹”爆炸,产生热能。为了验证这种原理,美国在2009年建成了国家点火装置(NIF)。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启了我国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能的研究历程。上世纪80年代,为了追赶国际研究的步伐,上海光机所开始了大型综合性激光装置——“神光”的预研工作,并于1986年建成,1994年装置退役后被称为“神光—I”。2000年和2015年,我国又先后建成神光—II激光装置和神光—III主机激光装置并投入使用。面向2060:科学家们的梦想从2011年至今的10多年里,“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先导专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让彭子龙看到了中科院在开展先进核能技术方面的优势。“当初,我们酝酿研讨先导专项的时候,内心瞄准的是30年以后的事情。”彭子龙说,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必须更加前瞻分析需求和挑战,基于科学本源、科学规律思考解决方案。在明确目标之后,中科院动员起了规模大、学科全的综合创新力量。“每个先导专项都是十几个研究所共同参与的。”彭子龙回忆。他感慨,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的使命定位决定着其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欲望。“国家要创新,中科院能创新。”彭子龙说。面向碳中和目标,科研人员又一次鼓足了干劲。作为先进核裂变能的研究者,詹文龙有一个梦想:在广袤无人的沙漠戈壁滩上,建一片清洁能源的绿洲,将太阳能、风能与更安全可靠的核能技术整合在一起,源源不断地向千家万户输出清洁无污染的电力能源。詹文龙介绍,他们已突破ADS关键核心技术,2020~2027年将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针对ADRUF,同期建成模拟燃料示范的乏燃料干式处理生产线。同时,实现ADANES整体方案优化;突破强辐照下稀有同位素量产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展精准放疗同位素的量产。按技术进展,到2032年,他们将突破ADRUF关键核心技术,完成热室系统建设并进行再生核燃料研发,并完成基于CiADS的燃烧示范;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密度能源燃料研究装置”完成立项,建设超强宽谱辐照设施及相关核材料研发平台。到2035年后,他们将完成ADANES集成优化与工业应用示范,为碳中和提供硬科技支撑,并实现产业化。作为先进核聚变能的研究者,宋云涛也有一个梦想:10年内建成未来核聚变发电站的示范工程,真正实现聚变堆发电。“时间紧迫,中国有自己的‘时间路线图’。按照现有技术,用10年时间建成核聚变发电示范工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用不了多久,人类就可以点燃核聚变这个‘大煤球’。”宋云涛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一直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的核能技术努力。正是这些延续了10年、20年、半个多世纪的坚持,让中国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有望,让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未来可期。
  • 先进核能技术:向更安全、更可靠努力
    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不久前,中科院发布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先进核能技术是重点攻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各类减少碳排放的清洁能源中,核能是令人又爱又惧的存在。作为清洁能源,核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希望,但它也是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三英里岛核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一次次核事故给核电发展蒙上阴影。怎样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让核电技术更安全可靠、更可持续?这是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核裂变能技术:榨净核废料,丰富核燃料2016年,中科院院士詹文龙曾前往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畔的汉福德镇参观。那里是美国发展核武器后最大的放射性核废料处理厂区。那里存放着含强化学腐蚀、强放射性核废液的锈迹斑斑的大罐子。詹文龙至今记得当时触目惊心之感:“美国现在一年要用20亿美元去维持那里的安全。”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在我国发展一种能够更安全、更经济地处理核废料的技术。在科学家眼中,核废料并不是“废料”,而是可以继续利用的“乏燃料”。早在2011年,中科院就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ADS先导专项),目标是利用加速器产生高能质子,驱动乏燃料继续“燃烧”。由于加速器停止运行时,燃料就能停止“燃烧”,这一技术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前景的利用嬗变安全处置长寿命核废料的技术途径。到2016年詹文龙赴美参观时,科学家们已经突破了一些ADS的关键核心技术,并且完成了一种新方案的设计,即一种能把乏燃料“吃干榨净”的、具有更高性价比的“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ADANES)。新方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将已有的ADS技术工业化,二是研制乏燃料再生循环利用系统(ADRUF)。前者相当于“造炉子”,后者相当于“造燃料”。詹文龙介绍,根据这一方案,铀资源的利用率将由目前的不到1% 提高到超过95%,最终只需处置少于5%的核废料,其放射性寿命将由数十万年缩短到五百年内,还可燃烧30%的钍资源,这将支撑核电发展成千上万年。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还能产生可用于精准靶向放疗及核移动电源的珍贵同位素。就在ADANES方案如火如荼地推进之时,与ADS先导专项同时启动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先导专项也初见成效。“在2011年启动‘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先导专项前已经明确,中科院要做核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我们分析形势之后认为有两个切入点,一个针对核废料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发核废料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将需要地质处置的核废料最少化;另一个针对铀—235核燃料匮乏问题,研发将钍—232用作核燃料的技术,以实现核燃料来源的多样化。”中科院重大任务局材料能源处时任处长、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纪委书记彭子龙在回忆先导专项立项经过时对《中国科学报》说。TMSR先导专项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上首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应用,同时建立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相应的科技队伍。2017年11月,中科院与甘肃省签署四代先进核能钍基熔盐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至2021年5月,TMSR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核聚变能技术:东方超环与神光在发展核裂变能的同时,中科院还有一批科研人员在探索另一类未来先进核能技术——可控的核聚变能技术。“聚变能是核能发展的最终目标,聚变能可以为碳中和的实现作出重大贡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核聚变相当于用力把一堆原子捏到一起,然后释放出能量。核聚变反应条件苛刻,不仅需要达到千万甚至上亿摄氏度的高温,还需要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触发反应,是核聚变能技术的一大难点。彭子龙告诉《中国科学报》,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核聚变能技术上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磁约束的核聚变,二是惯性约束的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是通过托卡马克装置产生强大的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将其持续加热并维持在数千万甚至上亿度的高温,以达到核聚变对温度的要求。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位于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就开始了核聚变相关研究,并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磁约束的核聚变能技术——超导托卡马克的研究。2006年,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正式建成,成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同年,以中科院为主导的中国团队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成为全球探索“人造太阳”新能源队伍中的重要一员。2021年12月30日,东方超环实现7000万摄氏度下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56秒,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人造太阳持续脉冲过千秒。惯性约束核聚变,是将聚变材料制成仅约一两个毫米的靶丸,然后从四面八方均匀射入高能激光束以持续压缩并最终引爆小球,形成微型“氢弹”爆炸,产生热能。为了验证这种原理,美国在2009年建成了国家点火装置(NIF)。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启了我国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能的研究历程。上世纪80年代,为了追赶国际研究的步伐,上海光机所开始了大型综合性激光装置——“神光”的预研工作,并于1986年建成,1994年装置退役后被称为“神光—I”。2000年和2015年,我国又先后建成神光—II激光装置和神光—III主机激光装置并投入使用。面向2060:科学家们的梦想从2011年至今的10多年里,“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先导专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让彭子龙看到了中科院在开展先进核能技术方面的优势。“当初,我们酝酿研讨先导专项的时候,内心瞄准的是30年以后的事情。”彭子龙说,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必须更加前瞻分析需求和挑战,基于科学本源、科学规律思考解决方案。在明确目标之后,中科院动员起了规模大、学科全的综合创新力量。“每个先导专项都是十几个研究所共同参与的。”彭子龙回忆。他感慨,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的使命定位决定着其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欲望。“国家要创新,中科院能创新。”彭子龙说。面向碳中和目标,科研人员又一次鼓足了干劲。作为先进核裂变能的研究者,詹文龙有一个梦想:在广袤无人的沙漠戈壁滩上,建一片清洁能源的绿洲,将太阳能、风能与更安全可靠的核能技术整合在一起,源源不断地向千家万户输出清洁无污染的电力能源。詹文龙介绍,他们已突破ADS关键核心技术,2020~2027年将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针对ADRUF,同期建成模拟燃料示范的乏燃料干式处理生产线。同时,实现ADANES整体方案优化;突破强辐照下稀有同位素量产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展精准放疗同位素的量产。按技术进展,到2032年,他们将突破ADRUF关键核心技术,完成热室系统建设并进行再生核燃料研发,并完成基于CiADS的燃烧示范;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密度能源燃料研究装置”完成立项,建设超强宽谱辐照设施及相关核材料研发平台。到2035年后,他们将完成ADANES集成优化与工业应用示范,为碳中和提供硬科技支撑,并实现产业化。作为先进核聚变能的研究者,宋云涛也有一个梦想:10年内建成未来核聚变发电站的示范工程,真正实现聚变堆发电。“时间紧迫,中国有自己的‘时间路线图’。按照现有技术,用10年时间建成核聚变发电示范工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用不了多久,人类就可以点燃核聚变这个‘大煤球’。”宋云涛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一直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的核能技术努力。正是这些延续了10年、20年、半个多世纪的坚持,让中国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有望,让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未来可期。
  • 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7月21日在京宣布,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在当天上午9点50分达到首次临界。这一我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快堆研发技术的国家之一。   快中子反应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其形成的核燃料闭合式循环,可使铀资源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也可使核废料产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发展和推广快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问题。   位于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的中国实验快堆是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和中核集团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的重点,采用的是已在美、法、俄、日等8个国家有多堆运行经验的钠冷快堆技术,其热功率为65兆瓦,电功率20兆瓦。   在多年的快堆建设过程中,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完成了快堆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及建筑、安装调试工作,初步建立起了钠冷快堆技术的研发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全面掌握了快堆物理、热工、力学以及总体、结构、回路、仪控、电气设计技术,取得了以钠工艺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申请了百余项专利,设备国产化率高达70%。通过快堆项目实施,中核集团所建立的快堆工程研发中心成为我国唯一的快堆技术研发基地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平台,为我国快堆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快堆技术是中核集团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于快堆未来发展,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实验快堆领导小组组长杨长利表示,我国快堆发展拟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从实验快堆,到示范快堆,再到大型商用快堆,建造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快堆发展第一步。未来,中核集团将加快推进第四代核电机组“中国示范快堆”的建造,并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铀钚混合燃料制造技术等配套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先进核能体系。   据了解,我国核能应用开发将采取“三步走”的基本方针,其技术路线为“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变堆”。中核集团力主的“应用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策略,有力地保障了中国核电技术不断有计划地向前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核集团已具备了30万千瓦、60万千瓦、100万千瓦核电站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能力。

核能技术相关的方案

  • 港珠澳大桥为何能120年滴水不漏?揭开建筑牢固的秘密
    2018年开通运行的大港珠澳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为何能在水下40米的海底隧道,却能保证在120年的设计寿命中“滴水不漏”呢?可见,建筑防水肯定做的“天衣无缝”!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物渗透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因此,我们除了做好建筑防水,定期检查也是十分必要的!今天小菲就给大家推荐几款检测建筑湿度的“给力助手”!
  • 岛津扫描探针显微镜在能源电池材料中的应用
    扫描探针显微镜,它是各种显微镜的统称,通过多功能一体化后,可以实现材料表面的结构与性质的测量,如对材料表面的形貌、粗糙度、电流电势分布以及磁畴分布情况进行测量,可以说它是材料科学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表征仪器。说起材料,就不得不提它的重要性。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生产技术每一次的革新都离不开材料的突破,材料决定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这材料中,新能源材料与功能材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发展像太阳能、氢能、核能、风能等新能源;单一功能的材料也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了,需要开发出具有特殊、多功能性的新材料,如万能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以及具有无限可能的高分子材料。目前的新能源材料主要集中在绿色二次电池、氢能、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核能方面,当前的研究技术前沿包括了高能储氢材料、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材料、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等。在自然能源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领域,人们努力去提高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经过十年的发展,其光电转化效率从最开始的3.8%到今天的24.2%。能源的获取很重要,如何去低损耗存储和可控释放同样重要,为了灵活应对电力需求,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可充放的大容量二次电池,这些都离不开材料的发展。扫描探针显微镜具有纳米级的分辨率,在生物、医学、材料、微电子等应用学科均有它的用武之地,它在新材料的应用以及今后的新材料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EA3100元素分析仪对石墨中碳元素的测定
    99%)石墨具有耐高温、高化学稳定性、导电率高、结构致密均匀、易加工、耐磨性好、自润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子、航天、机械、核能等领域,也包括近十年新兴的石墨烯材料。

核能技术相关的论坛

  • 中华环保联合会关于征集“核能核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团体标准项目”的通知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有关单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为积极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华环保联合会在环保产业团体标准化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我会拟启动核能核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团体标准立项征集工作(2024年度),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一、征集范围与专业领域[/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一)职业、医疗、公众照射控制与防治;[/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健康促进;[/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三)核能核技术应用与推广;[/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四)双碳减排在核技术中的应用。[/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二、申报要求[/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一)申报的团体标准应紧紧围绕核能核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符合国情,具有可行性,与现行标准无交叉、重复。[/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二)申报的团体标准应当具备扎实的前期科研基础、主要技术内容科学,并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申报书应当包括编制标准的必要性和目的、主要技术内容、国内外情况说明、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情况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内容对比、涉及专利情况,以及尚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和适当补充的相关试验、研究内容等。[/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三)申报时需注明标准起草单位(不少于3家),标准起草单位应当为相关领域科研机构、技术机构、管理机构、本领域企业,具有标准研制相关工作经验,能够提供相应保障条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标准起草工作。[/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四)标准起草人原则上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熟悉标准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制修订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工作严谨负责。[/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三、申报程序与时限[/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申报单位需填写《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书》(见附件),电子版发到指定邮箱,签字盖章纸质版材料(一式两份),报送至中华环保联合会秘书处。[/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合会论证立项后,统一组织编制,具体工作按《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执行。[/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团体标准制定周期一般为1年,特殊情况下向联合会秘书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可延长。[/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团体标准申报后,根据申报情况,联合会秘书处适时组织审查。审查批准的团体标准,统一编号,并在联合会官网(www.acef.com.cn)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www.ttbz.org.cn)网站发布。[/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电子版申报材料以电子邮件日期为准,纸质版申报材料以邮戳日期为准。[/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四、联系方式[/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华环保联合会核能核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系人:梁巧英 18330686008[/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邮 箱:[/size][/font][email]acef_nec@163.com[/email][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附件: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书[/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华环保联合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4年1月29日[/size][/font][/align][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202/6384246917967313877817464.pdf]关于征集“核能核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团体标准项目”的通知.pdf[/url][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202/6384246917936812137847182.docx]附件: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书.docx[/url]

  • 我们究竟该不该放弃核能?

    牛津大学能源部主任:放弃核能不明智 从切尔诺贝利到福岛,核能的安全问题一次次揪扯着全世界人民的心。也许早在60多年前,从美国把原子弹投向广岛与长崎的那一刻起,核能就已经在人们心头播下“恐惧的种子”。然而在权威物理学者看来,就此放弃这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有些因噎废食。9月26日,英国牛津大学能源部主任克里斯·卢埃林·史密斯与来自意大利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罗·卢比亚做客2011年诺贝尔获得者北京论坛,畅谈新能源开发,一解民众对核能的畏惧。危险系数被高估原子弹爆炸与核电站事故都会造成大面积核扩散,并在以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里,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然而,曾负责英国核聚变项目和联合欧洲环运转的核能大师史密斯却认为各国应该扩大核能利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服役时间已经有40年,机组比较陈旧。在这种情况下,还受到强震与海啸的影响,但是核泄漏并没有造成一人死亡,2.5万人的死亡是由海啸造成的。如果说核能危险的话,其他能源也同样存在危险。”史密斯说。较之其他能源,核能作为一种大规模使用的能源,危险系数往往被大众所高估。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全球各地,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煤矿事故,也有人因为呼吸煤炭燃烧后的粉尘而忍受肺病折磨;水电能在很多人眼中是最安全的能源,但大坝坍塌会一次性夺取更多生命,比煤矿事故的危险程度更甚。但历史上的核泄漏事件却屈指可数。史密斯介绍,在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英国民众对核电没有产生负面印象,支持核能开发的人反而有所增加。一些保守的英国环保人士甚至撰文称,事故改变了他们对核能的看法。因为福岛核电站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并且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全都出现了,但却没人因为核泄漏丧生。“我们一方面应该继续扩大现有反应堆,另一方面还应开发能耗低却更安全的新反应堆。”史密斯说。应继续研究核反应技术福岛核泄漏并未导致人员死亡,专家对核能安全也持肯定态度,但这次事故依然让德国决定在2020年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对此,史密斯认为,从环境角度来说,放弃核能不见得是明智之举。看好中国新能源早在卡罗·卢比亚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已经开始与中国科研机构合作,在能源、基础物理学等领域与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有交流。卢比亚认为,中国过去30年在新能源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指出中国现在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减少二氧化碳排量,中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使用电力驱动车。这种车不会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但电本身却是通过燃烧煤炭转化而成的。与传统的汽油驱动相同,电动车对地球的破坏性也很大,并且只能承担短途运输。对于如何解决车辆高污染的问题,卢比亚认为可以“一方面生产更小、更便宜、更加简单的汽车;另一方面开发生物质能等其他新型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解决污染和全球变暖的问题上,卢比亚认为中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他指出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有两大方向,首先是自给自足,用最低成本开发可替代性能源,获得最高利润;其次是营造能源市场,将研发的能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我对于中国新能源的未来还是非常乐观的。一方面,中国的领导层十分重视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中国的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风能与水电资源,这些都是开辟新能源的重要保证。”卢比亚说。“如果德国在2020年关闭全部核电站,就会出现能源短缺。为了补充这部分能源,他们会从法国进口煤、从波兰进口天然气,燃烧更多的自然能源,这会产生严重空气污染,从而导致肺癌等重病。”他说。卢比亚将各种能量的清洁度进行了对比:生产100万卡的热量,需要350万吨煤炭,会排放1000万吨二氧化碳;若用铀来生产同样的热量,需要200万吨这样的核能源,并且只释放少量二氧化碳;若选用钍基核能,1吨的钍基就可以产生同样多的能量。“虽然目前尚不能说核能100%安全,或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核能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继续研究核反应技术,开发新的核能源。”史密斯说。

核能技术相关的资料

核能技术相关的仪器

  • NM200ECore Verification System新型的核燃料测绘系统 NM200E的精确度来源于精细的牛顿成熟软件,补偿了视觉上扭曲热扰动,并利用堆芯 围板作为位置参考。除了精确度,NM200E突出了相当快速的绘图,时间两小时甚至更少。影响系统速度的主要因素,除了软件处理时间,是扩充的视野。 NM200E系统结合坚固的工业等级硬件和电子学到设计中,这样既能承受辐射照射又 能在反应堆断电期间进行严格部署。 精确测量在一次运行中断结束时,PWR反应堆内燃料组件的位置。 满足核能工业需求 组件 NM200E绘图头附带一个高分辨率录像机和一个高强度LED环形阵列 控制台单元包括相机控制单元,机架式PC,平面板屏幕和带轨迹球的无线键盘通信线是一个标准长150ft(45.72m) 长度达300ft.(91.44m)需要特别定制。牛顿实验室核心绘图软件。 组件被封装成两个耐冲击可航空运输行李箱 1. 2. 3. 4. 5. 建筑和建材 1.9lb(4kg)绘图头是6061T6 硬阳极氧化铝。 2.所有紧固件和连接器是316 不锈钢。 3.窗口由高强度石英玻璃制成。 3.O型环和垫片是丁晴橡胶,电 缆外壳是LLDPE是聚氨酯。 4.绘图头是设计建造用来承受辐 射,并且在伽马辐射水平5kR存在 下表现良好。 5.头部大部分面上配置有交替安 装点,并且防水深度达150ft (45.72m) NM200E堆芯验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使得核电站操作员能够由牛顿实验室和一个重要美国核能单位合作研发的NM200E,制造了一个燃料组件S孔位置的精确位置,包括任意程度的不对准或者上喷嘴旋转并将他们与工厂工程师确 定的理想位置相比较。 堆芯测绘序列:操作员命令桥达到堆芯之上的预 定位置(燃料组件N3) 操作员指示系统开始绘图到使用者 的界面。 NM200E在位置取了一系列图 像,用多重技术加工,为视野内所 有燃料组件精确形成挡板和S形孔 位置。 每个S孔位置的总体估算产生,利用 检测的挡板位置作为固定参考点。软件不仅识别非标准间隙,还识别 堆芯内旋转和移动的燃料组件。 堆芯图自动更新,将所有数据保存 到多余存储设备。 摄像机头移动到下一位置,在使用 者界面上鉴定,维持视野内一个部分重叠。过程进行重复。 软件结合并关联所有以前视野内和 当前视野识别的S孔位置,以此来说 明摄像机里旋转和校准的变化,改善S孔位置估算。 到达一个挡板后,在起始点对面, 摄像机横向转移,维持一些视野重 叠。这个过程反方向重复,持续一个曲折模式直到所有燃料组件都在 系统内可见。 屏幕上显示的堆芯图形象地表明了 每个绘图燃料装置用三个之一颜色 的最终结果: 绿色:公差范围内 黄色:公差范围内,但是大于规定间隙红色:超差 NM200E软件覆盖一个图形识别的S孔位置于实时图像之上。堆芯图(右上角)显示当前绘图位置和每个燃料组件的公差内或者超差状态,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在这个例子中, 在这个扫描区域的燃料组件都在公差范围内。 若选择了,结果图(左边)显示一个生动的堆芯代表,识别找到的S孔位置, 涉及到他们的理想位置。结果标签(右下方)列出了所有S孔位的三角洲。照相机,安装在它制造的燃料组件上, 用特殊杆件夹住。 照相机视频直播是用从燃料布局图 产生的图解队列覆盖展示出来的。 这再次证实这个系统是灵活的,并 产生预期图像。NM200E在精确度和绘图时间方面 变化,限制操作者只能推断S孔的位置。喷嘴宽,导致相当长的绘图时间。 NM200E,登记三四个喷嘴区域并 且能在两小时内完全测绘一个堆 芯。 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相机方向,而NM200E处理的过程都是自动 且一致的。 远远优于传统视频测量法。 视频测量法仅仅是计量相关的喷嘴间隙 视频测量法扫描的精确度高度视频测量法视野没有一个半燃料牛顿实验室信息 牛顿实验室是一个私营的对于机器视觉、机器人和光学自动化的开发者和制造商。机驱动自动化。牛顿的产品设计使得计算机技术的质量、效率和成本效率取代了 基本每个工业的人为因素。牛顿实验室在全世界部署了超过20000个机器视觉,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 牛顿实验室的一个核能相关产品 下激光扫描器,一个里程碑式技术通过 牛顿实验室与美国主要核能公共事业的 合作得到发展。扫描仪输出的是一个如 NM200UW能够提供精确、可靠的和有竣工 特性的高效标示尺寸,还能能追踪周期 退化,这样的能力对于那些直到现在还 依赖间接的不精确的测量技术的核能单位操作员极其重要。 右边:相同已扫描螺栓的可测CAD文件表现 作为麻省理工学院衍生单位,公司发展和推广了18年的对工业过程高性能、计算 另一个工业产品是NM200UW原子能水 尽的点阵数据,用工业标准3-D软件进行 利用,一个完全可测量CAD模型即产生。 左边:NM200UW扫描出的水下螺栓的数据输出。
    留言咨询
  • 陶瓷悬臂梁冲击实验机,陶瓷悬臂梁冲击实验机价格,陶瓷悬臂梁冲击实验机设备一、硬质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机主要介绍: QJBCX硬质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机主要用于硬质塑料、增强尼龙、玻璃钢、陶瓷、铸石、电绝缘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冲击韧性的测定。符合GB/T1843《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以及ISO180、GB/T2611、JB/T8761标准的要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型美观,是化工行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质量检测等部门理想的试验设备。本机主要应用于计量质检、光伏行业、冶金钢铁、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汽车生产、电线电缆、医疗器械、民用核能、高等院校、科研实验所、商检仲裁、技术监督部门及其它行业。 二、陶瓷悬臂梁冲击实验机技术参数:1.冲击速度:3.5m/s2.冲击能量:1J、2.75J、5.5J、11J、22J、50J精度:0.001 单位:KJ/M23.摆锤预扬角:150°4.打击中心距:322mm5.冲击韧圆角:R 0.86.外型尺寸:550mm×300mm×900mm7.电 源:220V±10% 50Hz8.净重:约85kg三、陶瓷悬臂梁冲击实验机公司承诺:1.购机前,我们专门派技术人员为您设计合适的流程和方案2.购机后,将免费指派技术人员为您调试安装3.整机保修一年,产品终身维护4.常年供应设备的易损件及耗品,以确保摆锤冲击试验机能长期使用 QJBCX硬质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机主要用于硬质塑料、增强尼龙、玻璃钢、陶瓷、铸石、电绝缘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冲击韧性的测定。本机主要应用于计量质检、光伏行业、冶金钢铁、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汽车生产、电线电缆、医疗器械、民用核能、高等院校、科研实验所、商检仲裁、技术监督部门及其它行业。
    留言咨询
  • STWBC-I 立式全身计数器Stand-type Whole-Body Counter立式全身计数器主要用于核电站或相关核设施工作人员放射性内污染常规监测,可为人员的健康防护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立式全身计数器主要由硬件系统(包含全身测量单元、屏蔽结构、电子学单元等)和配套软件组成,能对全身进行γ射线(60~2000 keV)测量,并自动分析测量结果,给出体内放射性核素种类和活度的信息。在确认存在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的情况下,能给出人体所受的待积剂量。立式全身计数器使用两块大体积NaI(Tl)探测器作为探测单元,并采用自主研发的低分辨率γ能谱专用分析算法,实现了测量的快速性和高准确性。另外精心设计的测量和管理软件系统可使操作者实现“一键式”测量,并轻松进行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导出、报告打印等操作。产品参数q 测量部位:全身q 测量类型:γ射线q 测量几何:站立式q 探测器类型: NaI(Tl)q 探测器尺寸:7.6×12.7×40.6 cmq 探测器数量:2块q 屏蔽体厚度:10 cm(钢)q 典型测量时间:1分钟q 最小可探测活度(MDA):对屏蔽体内人体提供220 Bq(Cs-137)的MDA(视周围环境本底情况略有差异)q 总重量:4500 kgq 外形尺寸:150×100×240 cm (长×宽×高)q 供电电源:AC 220 V ±10%,50 Hz ±10%产品特性q 高探测效率:两块大体积NaI(Tl)探测器纵向排列可覆盖人体主要躯干部分,实现站立式几何下较高的全身探测效率;q 优化的谱分析算法:针对活体测量下的NaI(Tl)探测器γ能谱,专门研发了相应的寻峰、基底扣减、峰面积拟合等算法,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分析;q “一键式”操作:精心设计的软件系统可实现从能谱采集到数据分析直至剂量估算的全自动化;q 快速监测:通道式的屏蔽体结构、阵列型的探头分布和集成化的软件系统可满足快速人员监测需要,每小时能够连续监测约40人;q 其他:固定直立式的测量几何能节约占地空间,模块化的屏蔽体结构和探测器组件易于拆装。内照软件系统q Simple In-Vivo 谱获取与谱分析软件Simple In-Vivo是基于Gamma+开发的专用于内照射活体测量的PC端分析管理软件。该软件的主体功能主要包括人员信息录入、能谱采集与显示、能量与效率刻度、能谱分析(包括核素识别和活度计算)、历史数据查询、用户信息管理等功能。软件在使用Gamma+谱分析内核的基础上,增加了与活体测量操作相关的显示、存储、管理模块,为活体测量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q Dose Manager 剂量估算与管理软件Dose Manage是PC端人员内照射剂量计算、管理软件。该软件的主体功能主要包括人员信息录入、多核素内照射剂量计算、历史数据、历史数据查询、用户信息管理等功能。软件使用GB18871-2002推荐的ICRP60号报告的生物动力学模型,建立核素的生物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并由此解出任意时间点的核素全身、器官滞留函数;在此基础上,使用GBZ129和EJ375规定的方法计算得到待积有效剂量。
    留言咨询

核能技术相关的耗材

  • 南京高谦-可弯曲式多孔不锈钢滤材
    南京高谦-可弯曲式多孔不锈钢滤材于多孔不锈钢材料中,其不锈钢滤膜由粉末冶金法生产,具有过滤、除尘、曝气、消声等功能,广泛用于化工、医药、航天、核能、环保等。它机械强度高、可焊接、易安装、无毒、耐腐蚀,使用后可进行各种反洗、再生处理,使用寿命长。南京高谦-可弯曲式多孔不锈钢滤材除标准型316L之外,不锈钢材质种类繁多,适应各种苛刻工况。直径3-15mm,装填面积大、尤其适用于各种微系统;采用集束式过滤器可实现更高效率。在错流过滤时效果好且节能。具有不锈钢金属韧性,可弯曲成所需形状公司简介:主营特种金属过滤器、科学仪器、金属钯膜、氢气纯化器、高纯氢发生器等,并提供过滤、除尘、净化、检测等工程技术服务。依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膜工程中心,拥有以教授和博士为骨干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授权中、美、德发明50余件,技术成果源自欧盟、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科研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 多孔不锈钢片
    多孔不锈钢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气流分布、能源、食品、环保、稳流等行业,如催化剂过滤、药液提纯、气体除尘、牛奶果汁净化浓缩等。此外,多孔不锈钢还常被用作陶瓷、分子筛、高分子等功能材料的载体。金属膜材料于多孔不锈钢材料中。我公司可按客户要求定制、研发各种多孔金属材料、器件与设备。金属膜材料于多孔不锈钢材料中,其不锈钢滤膜由粉末冶金法生产,具有过滤、除尘、曝气、消声等功能,广泛用于化工、医药、航天、核能、环保等。它机械强度高、可焊接、易安装、无毒、耐腐蚀,使用后可进行各种反洗、再生处理,使用寿命长。除标准型316L之外,不锈钢材质种类繁多,适应各种苛刻况。多孔不锈钢片特点:1、机械强度高、韧性好;2、耐压性高,易于连接和密封;3、稳定性好,抗热震性强;4、孔径可控;5、使用寿命长,经济效益高。金属膜材料于多孔不锈钢材料中,其不锈钢滤膜由粉末冶金法生产,具有过滤、除尘、曝气、消声等功能,广泛用于化工、医药、航天、核能、环保等。多孔不锈钢片它机械强度高、可焊接、易安装、无毒、耐腐蚀,使用后可进行各种反洗、再生处理,使用寿命长。除标准型316L之外,不锈钢材质种类繁多,适应各种苛刻工况。
  • 多孔不锈钢细管
    金属膜材料于多孔不锈钢材料中,其不锈钢滤膜由粉末冶金法生产,具有过滤、除尘、曝气、消声等功能,广泛用于化工、医药、航天、核能、环保等。它机械强度高、可焊接、易安装、无毒、耐腐蚀,使用后可进行各种反洗、再生处理,使用寿命长。除标准型316L之外,不锈钢材质种类繁多,适应各种苛刻工况。多孔不锈钢细管,多孔不锈钢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航空航天、生物制药、气流分布、能源、食品、环保、稳流等行业,如催化剂过滤、药液提纯、气体除尘、牛奶果汁净化浓缩等。此外,多孔不锈钢还常被用作陶瓷、分子筛、高分子等功能材料的载体。我公司可按客户要求定制、研发各种多孔金属材料、器件与设备。特点:1、机械强度高、韧性好;2、耐压性高,易于连接和密封;3、稳定性好,抗热震性强;4、孔径可控;5、使用寿命长,经济效益高。特点:多孔不锈钢细管壁薄、渗透阻力小,组件体积小,可焊接制成集束式组件,具有更高的装填面积。外径:5~8mm壁厚:0.5~2mm长度:10~120cm

核能技术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