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科学

仪器信息网分子科学专题为您整合分子科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分子科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分子科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分子科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分子科学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子科学相关的资讯

  • 分子科学从这里起源——记化学所分子科学创新历程
    开栏寄语:  2016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将迎来60周岁生日。60年来,几代化学所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创新、求是、团结、奉献”的优秀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化学所以基础研究为主,正在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我国最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之一。本报即日起将推出系列文章,以纪念为化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前辈,也向正在“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要求下,为化学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奋战的科研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化学所规划图▲化学所分子楼  化学,是研究物质形成、结构、性能和变化的科学。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已经在认识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本质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彼时,化学家已瞄准了新的科学目标,即从需求出发设计并合成具有特定化学、物理特性的分子。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自1956年成立以来,一直把握着世界化学前沿的脉搏,引领中国化学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  当化学学科逐渐走进“分子时代”时,化学所在国内率先提出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分子科学研究计划。多年来,化学所依靠深厚的历史积淀,以扎实的基础研究,突破了诸多关键技术,培养了一大批分子科学领军人才,成为我国分子科学领域的高地。  “弄潮”分子科学  上世纪9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决策,决定由中科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根据该项试点工作的部署,1999年3月,中科院化学所首批进入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并启动了分子科学中心的建设,希望办成世界上有影响的、国际一流水平的分子科学中心,成为国际交流的窗口,同时建设和完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该中心由中科院化学所与当时的感光化学所相关部分整合而成,时任化学所所长朱道本被聘任为该中心的主任。  中国科学家“弄潮”分子科学的蓝图就此展开。  朱道本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才能把分子科学中心建好。”启动伊始,他带领化学所多名研究人员详细调研了德国马普研究所、日本分子科学中心等世界一流的化学研究机构。  1999年4月初,经过详细论证,由14名院士和科研、管理专家组成评委会,在化学所原有研究单元的基础上,论证首批进入中心的单元。分子动态学、有机固体、工程塑料、高分子物理、纳米科技、光化学、胶体和界面等实验室和研究组入选。  “首批进入中心的196人,平均年龄是39.8岁,‘杰青’获得者有10名,‘百人计划’9名。”朱道本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这些在世纪之交时种下的分子科学“种子”,在十多年里不断开花结果。以有机固体实验室为例,朱道本带领研究小组创造了新的高效合成方法,筛选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性能优异的电子/空穴传输材料 李永舫带领研究小组构建了高性能有机器件,使单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提高到10%以上,始终保持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李玉良首次在铜表面上合成了具有本征带隙sp杂化的二维碳的新同素异形体石墨炔,开辟了人工化学合成碳同素异形体的先例。  如今,中科院化学所已在分子科学的多个领域位列世界前沿。  “奠基”分子纳米科技  纵观历史,观测手段的每一次进步都能推动人类认识世界的步伐。例如,在生物学上,X光衍射技术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天文学上,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则极大地拓宽了天文学家观测的视野。  分子科学领域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纳米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以STM为代表的纳米表征技术的发明揭示了纳米尺度的微观世界,有力地推动了分子科学的发展。  1987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专攻扫描隧道显微学技术(STM)的白春礼,携带STM的研制资料和关键元器件回国,在中科院和化学所领导的支持下创立了STM实验室。  当时,STM仪器尚未实现商业化,自行研制STM仪器成为该实验室成立之初的主要目标。1988年,白春礼和同事们在科研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只花了不到半年时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STM仪器。  “因为实验用房紧张,研制工作在化学所4号楼的一间地下室里开展。”参与STM仪器研发的实验室人员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1988年4月12日,实验室的日历永远记住了这个时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上一任所长万立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有了STM这个利器,中科院化学所纳米科学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支撑。”  1989年初,研究团队还开发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助力分子科学研究直接观察非导体的表面原子结构。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等纳米检测仪器也陆续成功研发。  研究人员正是依靠这些自主研发的仪器,对有机导体、有机铁磁体、非线性光学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矿物和生物大分子等一系列物质开展了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2001年,以白春礼、王琛、万立骏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标志着实验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年后,该实验室正式被批准为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在科研领域方面,该实验室已从STM研究拓展到纳米材料科学、单分子科学、纳米器件、纳米生物学等广大的纳米学科领域。  从基础到应用:一个都不能少  在中科院化学所分子科学研究走过的历程中,研究人员基于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开展了丰富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探索,分子科学的创新链条也得到了充分延展。  纳米绿色印刷是化学所全链条创新的典范。宋延林带领的团队先后实现了包括绿色制版、绿色版基和绿色油墨在内的完整纳米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从2010年起,该团队与企业合作,推动项目产业化示范和制版中心建设,已经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机光导鼓关键技术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王艳乔等科研人员完成技术研发后,于2000年建成我国首条有机光导鼓自动化生产线,结束了我国有机光导鼓的技术与产业空白局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聚丙烯催化剂研发方面,肖士镜、谢光华和胡友良等研究人员成功制备出高活性、高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催化剂,并于1992年在辽宁营口实现了催化剂的产业化,替代了进口催化剂。而在甲醇/一氧化碳羰基合成方面,袁国卿等带领研发团队研制出系列新型的螯合型催化剂。2004年起,该类催化剂陆续被大型企业广泛应用,共生产醋酸1100万吨,创造利润40多亿元。  中科院化学所所长张德清指出,多年来,在分子科学领域,化学所形成了分子合成、分子组装与功能及与材料、环境、生命、能源等交叉的全覆盖研究领域。  2013年,中科院发展规划局组织国际知名科学家对化学研究所进行了现场专家诊断评估。“国际评估专家认为化学所是中国最好的化学研究机构,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让我们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大的空间。”张德清表示。
  • 科学家首次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实现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白春礼小组合作,在超冷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首次实现三原子分子的相干合成。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在钾原子和钠钾基态分子的Feshbach共振附近利用射频场将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相干地合成了超冷三原子分子,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和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2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不仅能够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处理的计算难题,还能有效揭示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新材料设计等提供指导。量子计算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构建通用型量子计算机,但实现该目标需要制备大规模的量子纠缠并进行容错计算。当前量子计算的短期目标是发展专用型量子计算机,即专用量子模拟机,其能够某些特定问题上解决现有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利用高度可控的超冷量子气体来模拟复杂的难于计算的物理系统,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精确的全方位的研究,因而在化学反应和新型材料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超冷分子将为实现量子计算打开了新思路,并为量子模拟提供理想平台。但由于分子内部的振动转动能级复杂,通过直接冷却的方法来制备超冷分子十分困难。超冷原子技术的发展为制备超冷分子提供了新途径,可绕开直接冷却分子的困难,从超冷原子气中利用激光、电磁场等来合成分子。利用光从原子气中合成分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出现使得光合成双原子分子得以快速发展,并在高精度光谱测量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在光合成双原子分子成功后,科研人员开始思考能否利用量子调控技术从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在2006年发表的综述文章[Rev. Mod. Phys. 78,483, (2006)]中,美国国家标准局教授Paul Julienne等人回顾了光合成双原子分子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并指出从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是未来合成分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光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气存在密度低、温度高等缺点,无法用来研究三原子分子的合成。随着超冷原子气中Feshbach共振技术的发展,利用磁场或射频场合成分子成为制备超冷双原子分子的主要技术手段。从超冷原子中制备的双原子分子具有相空间密度高、温度低等优点,并且可以用激光将其相干地转移到振动转动的基态。自2008年美国科学院院士Deborah Jin和叶军的联合实验小组制备了铷钾超冷基态分子以来,多种碱金属原子的双原子分子先后在其他实验室中被制备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超冷化学和量子模拟研究中。   2015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Olivier Dulieu等在理论上分析了从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的可行性 [Phys. Rev. Lett. 115, 073201 (2015)]。 但由于三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复杂,无法精确计算,因而理论上无法预测三原子分子的束缚态的能量以及散射态和束缚态的耦合强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小组在2019年首次观测到超低温下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Feshbach共振[Science 363, 261 (2019)]。在Feshbach共振附近,三原子分子束缚态的能量和散射态的能量趋于一致,同时散射态和束缚态之间的耦合被大幅度地共振增强。原子分子Feshbach共振的观测为合成三原子分子提供了新机遇。但由于原子和分子的Feshbach共振十分复杂,理论上难以理解,能否和如何利用Feshbach共振来合成三原子分子成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该研究中,合作研究小组首次实现了利用射频场相干合成三原子分子。在实验中,科研人员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冷原子混合气出发,制备了处于单一超精细态的钠钾基态分子。在钾原子和钠钾分子的Feshbach共振附近,通过射频场将原子分子的散射态和三原子分子的束缚态耦合在一起。在钠钾分子的射频损失谱上观测到射频合成三原子分子的信号,并测量了Feshbach共振附近三原子分子的束缚能。该工作为量子模拟和超冷化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道路。超冷三原子分子是模拟量子力学下三体问题的理想研究平台。三体问题十分复杂,即使经典的三体问题由于存在混沌效应也无法精确求解。在量子力学的约束下,三体问题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如何理解和描述量子力学下的三体问题是少体物理中的重要难题。此外,超冷三原子分子可以用来实现超高精度的光谱测量,为刻画复杂的三体相互作用势能面提供了重要基准。由于计算势能面需要高精度地求解多电子薛定谔方程,超冷三原子分子的势能面也为量子化学中的电子结构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安徽省、上海市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我国科学家在单分子精密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精确测定分子的化学结构、识别其化学物种一直是表面科学的核心问题,即使在单个分子层次上,分子结构、电子态及其激发态、化学键振动、反应动力学行为等多维度的内禀属性也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分子多维度内禀参量的精密测量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前沿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发展了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成像联用技术,实现了对单分子在电、力、光等外场作用下不同内禀参量响应的精密测量,在单化学键精度上实现了单分子多重特异性的综合表征,突破了单一显微成像技术的探测局限。研究人员利用这一高分辨的综合表征技术,以并五苯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模型体系,结合电、力、光等不同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电子态、化学键结构和振动态、化学反应等多维度内禀参量的精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纳腔等离激元激发是导致特定吸附构型下C—H键选择性断裂的原因,阐明了Ag(110)表面吸附的并五苯分子转化为不同衍生物的机理。此外通过集成高灵敏度的单光子计数器,把拉曼光谱的实空间成像速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成功地实现了并五苯分子化学反应前后的动态跟踪与测量。该多维度表征技术方法将为表面催化、表面合成和二维材料中的化学结构与物种识别,以及构效关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在表面化学、多相催化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2月发表在Science上。

分子科学相关的方案

分子科学相关的论坛

  • 【我们不一YOUNG】风味分析--分子感官科学

    [align=center][font=DengXian]风味分析[/font]--[font=DengXian]分子感官科学[/font][/align][font=DengXian]分子感官科学[/font](MolecularSensory Science)[font=DengXian]是近年来提出来的,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感官质量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分析化学、感官鉴评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科学,通过仪器分析([/font][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GCMS[/color][/url][font=DengXian],[/font][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font=DengXian]分离测定等)和感官评价(气味和口味等)相结合,系统地对食品风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找到决定食品风味的关键分子,从分子水平上描述风味。采用分子感官科学,最后可以实现用少数的风味分子精确地构建出食品的风味重组物。[/font]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的二维同分异构现象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的二维同分异构现象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9/200609240957_27637_1627011_3.jpg[/img] 分子电子学是当今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通常情况下,具有共轭结构的巯基多芳环有机化合物是分子电子学研究的首选材料。通过强的Au-S相互作用,这些分子被发现能够在金表面上形成一层单层。但是,迄今为止,这些分子在表面的吸附构像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也是分子电子学研究中必须首先加以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江鹏副研究员与Denis Fichou领导的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巴黎第六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合作,对巯基萘酚自组装单分子膜在Au(111)表面的自然组装行为进行了STM高分辨成像研究,首次揭示了巯基萘酚分子在表面存在旋转同分异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所导致的两种共存的有序超晶格结构被清晰地观察到。这一研究发现对分子电子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研究成果被发表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06, 128, 12390-12391 )上。J. AM. CHEM. SOC. 评委给予本项研究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样一个研究解决了具有简单结构的巯基多芳环有机化合物在金表面的构像问题,为进一步的分子电学特性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双边合作计划、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及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的支持。[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7638]JACS 128 12390.pdf[/url]

  • 【转帖】科学家发现光敏分子能够在黑暗中恢复荧光能力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被激光过度照射而失去发荧光能力的分子,能够通过在黑暗中的“休息”而恢复其发荧光的能力。这种恢复在30分钟内开始,并在8小时后基本完成。他们的结果发表在4月15日的《Optics Letters》上。科研小组的领导人,物理学家Mark Kuzyk说:“这就像一张随着时间而变黄的纸,把它放在黑暗中一天,它就变得全新了。”这个科研小组是在对一种双光子吸收所使用的染料AF455的研究中,发现这种“自修复”性质的。Kuzyk说,任何材料曝露在高强度的光下都会随着时间而退化。白纸会变黄,染料会被漂白而退色,而荧光分子——根据目前的化学研究结果——会停止荧光。直到最近,这种退化仍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在他们的研究中,染料被嵌入到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中。每个分子的位置都被固定,因此在整个实验中聚焦在同一点的激光能够始终照射同一些分子。在实验中,科学家们以最大强度(每个脉冲4.5焦耳)的激光对荧光分子进行持续照射200分钟后,分子的荧光水平下降到开始的60%。然后关闭激光器,之后每相隔30分钟,用激光对分子作短暂的照射来测量分子的荧光水平。结果发现,在处于黑暗30分钟后,AF455分子就已经开始恢复了,并且在之后的8个小时中分子的荧光水平都持续上升。

分子科学相关的资料

分子科学相关的仪器

  • Creoptix总部位于瑞士。拥有基于光栅耦合干涉技术(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 ,GCI)的光学生物传感器专利,以及外置的微流控的设计和Google公司研发的自动化软件。Creoptix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动力学数据,拥有业内高度灵敏准确的WAVE 系统,使全球生物科学研究者可以做以前不可能做的事情,看到以前看不见的数据。避开了SPR的限制,突破无标记技术的局限。Creoptix公司于2022年1月被马尔文帕纳科公司收购。WAVE分析互作仪 创新的无标记检测技术配合防堵塞微流控芯片和自动化检测软件,为您提供高质量的结合动力学数据,并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高信噪比&灵敏度专利的光栅耦合干涉(Grating-Coupled Interferometry,GCI)技术,赋予WAVE系统超越传统SP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和时间分辨率。不同于SPR技术,Creoptix WAVE GCI产生的消逝波(evanescent field)仅在芯片表面与样品溶液接触,并且延长了其与样品相互作用的长度,以确保更低的信噪比(0.015pg/mm2)。凭借WAVE分子相互作用仪的低检测限,可轻松获取无标记互作分子高精度的动力学速率,亲和常数及浓度数据。即使检测丰度较低的样品,仍可确保数据不失真。创新型微流控芯片防堵塞设计微流控芯片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样品,确保样品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节约了纯化步骤所需时间以其他设备脱机、堵塞等问题可能耗费的时间。高时间分辨率准确的表征解离速率大于10s-1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灵活的组合兼容48,96,384板任意组合,120h无人值守运行。智能软件从方案建立,数据分析到报告生成的每一步均可利用向导设计来简化,让您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应用范围 分析领域:分子相互作用模式的研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亲和常数测定,浓度的测量及构象变化的速率等。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蛋白质组学研究、癌症研究、新药研发、信号传递、分子识别、热力学分析、免疫调节、免疫测定、疫苗开发、瞬时结合、配体垂钓、结合特异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酶反应等。 分析样品类型: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寡核苷酸、寡聚糖到类脂、脂质体,噬菌体、病毒样颗粒和细胞等。
    留言咨询
  • 生命科学 400-801-8117
    赛默飞生命科学仪器研究产品,包括基因扩增(PCR仪)、测序仪、流式细胞仪等。凝胶成像系统细胞分析(细胞成像、流式细胞)细胞计数器/细胞计数仪其他生物/生化分析仪核酸纯化系统/核酸提取仪凝胶电泳仪/电泳仪/电泳槽DNA测序仪/基因测序仪基因扩增仪(PCR)蛋白印迹仪RNAi实验材料生物分子详情请登陆: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308
    留言咨询
  • 色谱、质谱、数据管理和实验室工作流程的一体化平台沃特世UNIFI科学信息系统平台突破性地将LC与高性能MS数据(四极杆和飞行时间质谱)融合入一套解决方案中,数据采集、处理、浏览、报告生成和可配置的法规依从性工具完美整合在一个网络化的实验室工作组内。 简省培训并增强合作UNIFI科学信息系统专为满足分析研究人员、QC分析人员、QA/QC评审员和IT部门的共同需求而设计。平台创建自一个可扩展的软件架构,能够满足未来内部和外包功能的需求,同时可应对多种需求:采集、处理、报告、存储以及对UPLC/MS和UPLC/MS/MS系统生成的复杂科学信息的权限限定访问。 充分满足您的发展需求UNIFI软件可部署在工作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中,它将与您的实验室同步发展,可支持多用户、基于服务器的工作组完成LC、LC/MS和LC/MS/MS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UNIFI可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共享,能够大大提高您的协作效率。此外,其开放式结构可实现与沃特世仪器和软件系统的完美衔接,UNIFI的打印和文件捕获功能则可以将不同的科学信息进行兼并整合。 最大限度提高系统使用效率鉴定复杂样品的关键在于通过正交检测方法、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分析样品。流程中的多个分析方法需要一个集成的工作流程,使分析人员能够通过这个流程采用常规方法可靠地采集全面的分子鉴定信息。UNIFI解决方案的创新功能可应对日常实验室中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软件管理分析方法和分析工作时,即使在用户退出登录的情况下也可在活动工作区中保留正在进行的工作。 定制化工作区“我的工作”是一个用户保护型活动工作区,可以临时保存正在进行的工作,与自动备份相似。临时的信息独立地保存在科学信息系统中,直到用户执行一个数据点或操作。通过该工作区可对日常任务、最近查看的项目、仪器系统和工作流程通知进行快速访问。 分析方法UNIFI保存了采集、处理和报告数据所用方法的全部参数。此功能解决了其他软件中存在的方法管理问题:使用其他软件时,用户必须分开记录使用的色谱、质谱、处理方法和报告方法。 完整分析UNIFI将分析任务视为一个完整分析,或一个自定义的独立集合,它包含全部结果、分析方法和所有审计追踪,可在分析中进行数据和结果的浏览,并可进行数据的再分析。用户可方便地进行数据共享、查看或生成报告。同时,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登陆的时间,地点及浏览或生成的分析的内容,满足实验室管理、故障排除或法规要求。 数据可追溯性适用于研究和GXP实验室UNIFI使用嵌入式关联数据库架构对所有的系统数据进行安全管理,实现数据追溯功能。所有的原始数据、结果、报告和方法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只有通过登陆用户帐户才能进行访问,有效阻止其他用户通过操作系统进行访问,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UNIFI软件可根据GLP、GMP、法规或要遵循的其他质量标准进行配置。UNIFI软件的“验证中心”,可帮助科学家们确定仪器、计算机和软件是否满足厂商的指标,同时可对仪器及电脑的维护进行记录,并且可显示仪器验证状态。这些GxP管理工具有助于实验室对法规性问题做出快速反应,并使对数据和记录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留言咨询

分子科学相关的耗材

  • 沃特世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大分子分离产品查询表
    沃特世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大分子分离产品查询表 生物技术的持续发展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沃特世公司持续为科学家们提供全方位的方案来解决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难题,从蛋白组学研究、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到新型分子诊断试剂以及生物药物的分析和特性验证,我们致力于提供生化分离和分析的有效工具。 沃特世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大分子分离产品 查询表 生物分子 蛋白质 肽 DNA/RNA /寡核苷酸 氨基酸 多糖 类型产品目录 整体解决方案 UPLC蛋白质分析方案 UPLC肽分析方案 UPLC寡核苷酸 分析方案 UPLC氨基酸 分析方案 UPLC Glycan 分析方案 样品制备 滤膜         MassPREP在线脱盐小柱 Sep-Pak C18 小柱   &ldquo 血浆或尿样中多肽药物的LC/MS/MS分析&rdquo 方法开发包 Oasis HLB 小柱 MassPREP 糖蛋白分析包 HPLC 分析 反相色谱 蛋白分析专用柱:Xbridge BEH300 C4 肽分析专用柱:Xbridge BEH130和BEH 300 C18 寡核苷酸分析专用柱:XBridge OST C18 AccQ· Tag氨基酸分析方法包   Symmetry300 C4柱 Atlantis T3 柱   Pico· Tag柱 BioSuite pC18/pPhenyl Symmetry300, C18柱   Delta-Pak, 300Å , C4 柱 Delta-Pak, 300/100 Å , C18/C8柱 离子交换色谱 BioSuite 离子交换柱 BioSuite 阳离子交换柱 GenPak Fax 阴离子交换柱 Protein-Pak HR 系列柱     Accell Plus 离子交换包 Accell Plus 离子交换包 体积排阻色谱 BioSuite体积排阻柱 沃特世Insulin HMWP柱 Protein-Pak和Shodex体积排阻柱  疏水作用色谱 BioSuite疏水作用柱:苯基 蛋白HIC和Protein-Pak苯基柱 亲和色谱 Protein-Pak亲和包 空玻璃柱 耐压空玻璃柱和配件 ACQUITY UPLC分 析方案 反相色谱 蛋白分析专用柱ACQUITY UPLC BEH300 C4 肽分析专用柱ACQUITY UPLC BEH130 C18 ACQUITY UPLC BEH300 C18 寡核苷酸分析专用柱ACQUITY UPLC OST C18 氨基酸分析专用柱AccQ· Tag Ultra   MassPREP µ Elution 96孔板 ACQUITY UPLC HSS T3柱 大分子DNA/RNA分析:ACQUITY BEH300 C18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         Glycan分析专用柱ACQUITY UPLC BEH Glycan 毛细管 液相 色谱 反相色谱 蛋白分析专用柱XBridge BEH300 C4 多肽分析专用柱ACQUITY UPLC BEH130 C18 ACQUITY UPLC BEH300 C18         Symmetry C18捕集柱/色谱柱 Atlantis dC18柱 NanoEase 纳升级色谱柱和毛细管柱 阳离子交换色谱 SCX 捕集柱   实验室规模的分离 和纯化 Protein-Pak HR离子交换玻璃柱 多肽分离专用柱Xbridge BEH130 C18和BEH 300 C18 寡核苷酸分离技术 专用柱     Accell Plus离子交换填料 Delta-Pak径向加压柱         Symmetry300 C18柱 Delta-Pak300Å ,C4   BioSuite 离子交换,体积排阻,疏水作用和反相柱 标准品/试剂分析方法包 RapiGest SF试剂 MassPREP肽混合 标准品 MassPREP寡核苷酸标准品   MassPREP糖蛋白分析包   MassPREP磷酸肽 标准品     MassPREP蛋白水解物标准品
  • 小分子/多肽/寡核苷酸分析色谱柱
    PLRP-S 色谱柱 耐用的弹性填料提供重现性结果,寿命更长 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高 遵循USP L21 标准 用于生命科学、化学、临床研究、能源、环境、食品和农业、材料科学和制药行业 宽孔径范围(100?-4000?),适合于分离小分子到大分子复合物和多核苷酸PLRP-S 系列色谱柱包括各种孔径和填料尺寸,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和基本吸附特性。这些填料本质上是疏水的,因此不需要键合相、烷基配体来进行反相分离。因此,能得到无硅醇基、无重金属离子的高重现性填料。该色谱柱拥有多种产品系列,适用于纳流/微量分离,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型分离以及制备级纯化。此外,Process 色谱柱可以用大量散装填料进行装填。订货信息:
  • 通用准分子激光器
    PulseMasterR840系列通用准分子激光器 应用于工艺开发、科学研究和轻工业的品种齐全的先进的准分子激光器 TMCTM(全金属陶瓷)设计延长气体寿命 多种模、重复频率和平均功率 EasyClean自动光学密封,以保持填充气体,减少维护时停机时间 优秀的光束质量和稳定性 可选的高亮度镜头,适用于要求低光束发散或延长相干长度 PulseMaster PM-840 系列激光器广泛应用于工艺开发、科学研究和轻工制造业。TMCTM(全金属陶瓷)设计确保气体寿命延长和低运行成本。强大的微处理器控制允许对激光运行参数的精确控制,即使在突发模式下输出功率依然稳定,并简化日常保养程序。EasyClean自动阀门安装在光学端口,当因为清洗和维护而移动谐振腔时,允许激光腔被密封和保留填充钝化气体。规格 PM-840 系列设备 电源: 型号 PM-848,PM-846:3相4线,208V30A或400V20A,50/60Hz 型号 PM-844,PM-842:单相,200-240V,50/60Hz,15A冷却水: 10 liters/minute,5℃-20℃,40-60psig激光气体: Kr或Xe惰性气体,F2或HCL卤素气体,Ne和He保护气,或预混合气体

分子科学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