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调控

仪器信息网微生物调控专题为您整合微生物调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微生物调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微生物调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微生物调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微生物调控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生物调控相关的资讯

  • PNAS:何群等人发现生物钟基因转录调控新机制
    跟动物一样,植物也有称之为昼夜节律的 24 小时“生物钟”。这一生物计时器赋予了植物即便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与生俱来测量时间的能力。例如,它们不仅仅是对日出产生反应,它们还知道日出就要到来,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分子水平上,生物钟的节律振荡由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转录和翻译形成的自主的反馈环路组成。在脉孢节律振荡器(Neurospora circadian oscillator)中,WHITE COLLAR 复合物负责节奏频率(frq)转录,而且被认为是唯一的 frq 转录激活因子。现在,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何群 研究组揭示出了一种之前未知的生物钟基因转录的调控新机制,这将对于了解 WC 非依赖性 frq 转录至关重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当转录共阻遏因子 rco-1 被删除的时候, WC 非依赖方式中 frq 能进行组成型转录。并且对于 rco-1 突变型来说,高水平组成型 WC 非依赖性 frq 转录还会导致 WC 复合物活性受损,失去昼夜节律功能。同时,这一结果还表明, rco-1 能与组蛋白修饰因子SET-2,染色质重塑因子CHD-1共同作用,调控 frq 正常染色质结构,这一位点确保了节律 frq 转录。
  • 广州生物院等在染色质高级结构调控细胞命运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成果发表于Cell Reports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形成染色质,并在染色质架构蛋白的作用下逐级折叠形成远距离的染色质相互作用(或染色质环)、拓扑相关结构域和染色质区室等染色质高级结构。远距离染色质互作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CCCTC结合因子(简称CTCF)最早被认为是绝缘子结合蛋白,随后发现CTCF在转录激活/抑制、基因印记、X染色体失活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CTCF被认为是染色质架构蛋白,与Cohesin复合物等在调控远距离染色质相互作用和维持染色质“成环”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CTCF是否在同一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其多重功能至今尚不清楚。4月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姚红杰课题组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付向东课题组,在Cell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CTCF functions as an insulator for somatic genes and a chromatin remodeler for pluripotency genes during reprogramm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体细胞重编程到诱导多能干细胞为模型,结合多维组学技术,并联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了CTCF介导的染色质绝缘和染色质结构变化协同调控干细胞多能性获得的新机制。研究发现,CTCF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表达逐渐升高,并发挥促进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CTCF具有同时抑制体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和促进多能性基因网络激活的双重功能。机制分析发现,CTCF通过发挥染色质绝缘功能抑制体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CTCF具有维持多能性基因染色质开放的作用,CTCF还结合在部分多能性基因启动子区,促进这些多能性基因增强子(Enhancer)和启动子(Promoter)之间的相互作用(EP互作)。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CTCF与染色质重塑因子SMARCA5形成蛋白复合物,有助于维持多能性基因的染色质开放和多能性转录因子的结合,促进多能性基因网络的激活。研究表明,在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过程中,CTCF发挥了介导染色质绝缘和染色质重塑的协同调控作用。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CTCF的生物学功能,并为后续研究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理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工作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和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本研究的模式图
  • 【专刊论文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研究员: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表征金属离子锰调控生物膜特征代谢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本期推荐的是发表在《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2020年第3期的 strong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研究员课题组 /strong 原创论文 strong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表征金属离子锰调控生物膜特征代谢”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a08beaa-f9b4-45f6-9d6c-a71acc5cbd57.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表征金属离子锰调控生物膜特征代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郭睿,吕海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近日,国内第一本国际性的英文分析化学期刊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JOAT) 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作为客座编辑,主持“Metabolomics: state of art in method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专题。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课题组受邀发表基于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表征金属离子锰调控生物膜特征代谢的最新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0edb75a-ab8d-4946-845d-843615694741.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生物膜是由多种微生物在外界压力环境下产生,表面被胞外聚合物(EPS)包裹的微生物群落,EPS的存在使细胞对杀虫剂,抗生素以及其他入侵力的抵抗力都明显高于其悬浮细胞。生物膜的形成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包括临床感染,环境污染,农业生产,食品工程和工业污染等。然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并且目前我们还缺乏解决这些问题以及破坏生物膜形成的有效手段。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探寻金属锰离子通过调节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关键功能代谢产物进而认知其调控生物形成的代谢模式与特征表型,以为后续生物膜形成机制研究奠定靶向调控物质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388cbcf4-2dfb-43a5-9b92-a42f7ac258e2.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本研究初步发现,金属锰离子能够调控大肠杆菌生物模的形成,与作用剂量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且对其微观内质结构具有明显的修饰作用,进而影响稳态生物膜的形成与解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74c56a0-1141-4ad9-9e1d-dbbc853c3ce4.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3fa82ea-6ee5-4c86-8297-1e88465fb16b.jpg"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进一步,经过精准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我们初步确证锰离子具有调控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特征分子代谢的潜力,而这些代谢直接关联生物膜的形成。由此,我们认为,锰离子或许能够成为抑制和调控生物膜形成的一种生物基质选择,而其靶向调控的功能代谢物,也具备调控生物膜形成的分子特征。未来可考虑从锰离子靶向调控功能代谢物角度,设计全新策略,清除生物膜的形成,彻底解决上述不同生命科学领域与生物膜相关的有害挑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1b30c68-5ce7-44a0-9bf3-b24f437699f4.jpg"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9426807-d3b6-47a6-988c-5dd2a5467724.jpg"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课题组正在基于上述代谢表型结果,聚焦具体有价值功能代谢物,结合生物合成调控修饰策略,开展相关机理研究,核心目标是从金属调控代谢维度阐明生物膜形成与解离的分子机理,为生物膜相关挑战性科学与转化应用问题的解决提供共性策略和方法参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课题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等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1.75em "   (感谢吕海涛研究员团队提供论文主要内容翻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下载本文: Guo, R., Lu, H. Targeted Metabolomics Revealed the Regulatory Role of Manganese on Small-Molecule Metabolism of Biofilm Form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J. Anal. Test. (2020). a href="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39-8" _src="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39-8"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39-8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7/attachment/73e7f637-5326-4057-aefe-d245e15b3247.pdf" title=" 10.1007@s41664-020-00139-8.pdf" 10.1007@s41664-020-00139-8.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研究员简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ac915f0a-4375-4c52-9eaa-b84c216234d0.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812.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07271158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吕海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教授)/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发计划课题负责人,权威的QUT Vice Chancellor’ s Research Fellowship校长特聘教授席国际人才基金获得者,交通大学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功能代谢组学科学实验室主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2009年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得生药学博士学位,师从王喜军教授。2009-2013年先后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研究方向为代谢组学、化学生物学和RNA Modifications, 合作导师为Irwin J. Kurland 教授, Jeffrey P. Henderson 教授和Peter C. Dedon 教授。2012年9月-2015年12月,任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院长)助理,功能组学与创新中药研究实验室负责人。2015年12月,加盟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任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领衔功能代谢组科学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先后在Mass SpectrometryReviews,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Molecular Cellar Proteomics,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和Liver International 等权威杂志发表SCI检索论文46篇,被Nature Chemical Biology, Chemical Reviews和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 等著名杂志引用1000余次,并发表会议论文3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科研机构特邀学术报告40余次,担任分会主席主持会议5次。目前担任自2013年7月起,兼任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校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世中联网络药理学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委会理事,中国药理学学会分析药理学专委会创会理事,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荣誉会员和国际代谢组学学会会员。同时担任著名SCI检索杂志Phytomedicine (JCR 1区,IF 4.2)副主编,Frontiers inMicrobiology(IF 4.1)副主编,以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IF 5.57)顾问主编,Scientific Reports (IF 4.1)和Proteomics-Clinical Applications (IF 3.5)编委,以及SCI检索杂志Acta PharmaceuticaSinica B (IF 5.7)和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IF 1.9)青年编委。并受邀为Mass SpectrometryReviews, NPJ Systems Biology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Biomacromolecules 等20余本SCI检索杂志审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澳大利亚NHMRC基金评审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近五年,吕海涛博士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2项,重庆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QUT Vice Chancellor’s Research Fellowships 1项(校长特聘教授席国际人才基金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计划项目1项(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重庆大学百人计划项目1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合作发明专利1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联系 Email: haitao.lu@sjtu.edu.cn /p p br/ /p

微生物调控相关的方案

微生物调控相关的论坛

  • EpMYB2激活紫锥菊中初级和特化代谢基因正向调控菊苣酸的生物合成

    菊苣酸是世界上广受欢迎的药用植物紫锥菊([b]Echinacea purpurea[/b] (L.) Menoch)的主要活性成分,被公认为商业热销紫锥菊产品的质量指标。虽然紫锥菊中菊苣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已被近期阐明,但其调控网络仍然不清楚。通过共表达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研究发现了[b]EpMYB2[/b],一个典型的R2R3型MYB转录因子(TF),对甲基茉莉酸甲酯(MeJA)刺激有响应,是菊苣酸生物合成的正调控因子。除了直接调控菊苣酸生物合成基因外,[b]EpMYB2[/b]还正向调控上游莽草酸途径的基因。我们还发现[b]EpMYC2[/b]可以通过结合其G-box位点激活[b]EpMYB2[/b]的表达,[b]EpMYC2-EpMYB2[/b]模块参与了MeJA诱导的菊苣酸生物合成。总的来说,我们鉴定了一个通过激活初级和特化代谢基因正向调控菊苣酸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b]EpMYB2[/b],连接了茉莉酸信号通路与菊苣酸生物合成之间的缺口。这项工作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紫锥菊药用质量开辟了新方向。 [align=left][b]前言[/b][/align]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使用植物来维持健康。天然产物分子是药物开发的重要资源)。紫锥菊([b]Echinacea purpurea[/b] (L.) Menoch)原产于北美,并在全球广泛种植。除了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外,它还被用作草药治疗口疮、感冒和蛇咬伤。现代药理学实验已经证明它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活性。紫锥菊产品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畅销,通常用于预防和治疗普通感冒。在紫锥菊中发现了许多不同的化学成分,包括咖啡酸衍生物、糖蛋白、烷基胺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菊苣酸作为一种咖啡酸衍生物,是这些多种化学成分中最具代表性的,广泛积累在整个植物中,已被用作紫锥菊产品和原材料的质量指标。许多研究报告已经证明,菊苣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病毒、抗氧化、抗炎、肝脏保护、肾脏保护和抗癌,这些生物活性已经在最近的综述中得到了介绍。到目前为止,紫锥菊一直是菊苣酸补充剂的主要来源。由于市场对紫锥菊及其菊苣酸的需求量大,有必要提高植物中菊苣酸的含量,这依赖于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网络的阐明。 我们之前已经阐明了紫锥菊中菊苣酸的生物合成途径。首先,苯丙氨酸通过限速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随后的一些酶(如肉桂酸4-羟化酶(C4H)和4-香豆酸连接酶(4CL))转化为对香豆酰CoA。对香豆酰CoA是多种苯丙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中间体,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和白藜芦醇类化合物(Vogt, 2010)。在菊苣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对香豆酰CoA通过羟基肉桂酰CoA:莽草酸/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CT)和对香豆酰莽草酸/奎宁酸3'-羟化酶(C3'H)转化为咖啡酰CoA。两种BAHD型酰基转移酶(羟基肉桂酰CoA:酒石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TT)和羟基肉桂酰CoA:奎宁酸羟基肉桂酰转移酶(HQT))利用咖啡酰CoA作为酰基供体,分别以酒石酸和奎宁酸为酰基受体,生成槲皮素酸和绿原酸。最后,一种特殊的丝氨酸羧肽酶样(SCPL)型酰基转移酶——菊苣酸合酶(CAS)催化菊苣酸的生物合成,以槲皮素酸为酰基受体,绿原酸为酰基供体(Fu, Zhang, Jin等,2021)。我们进一步描述了酰基转移酶的底物多样性,并描绘了紫锥菊中菊苣酸及其类似物的整个生物合成网络。毫无疑问,菊苣酸的积累是由其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决定的。与此同时,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通常受到转录因子(TFs)的调控。尽管我们已经阐明了生物合成途径,但菊苣酸的调控网络仍然不清楚。 植物的各种转录因子(TFs)家族已经被发现参与植物次生代谢的调控,例如v-Myb髓样细胞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B)、基础/螺旋-环-螺旋(bHLH)、WD重复、乙烯响应因子(ERF)、WRKY和基础亮氨酸拉链(bZIP)。其中,MYB转录因子被认为是苯丙素代谢的主要调控因子。它们包含一个保守的N端DNA结合结构域重复(R)和一个可变的C端调控区域。根据R的数量,MYBs可以分为四类,包括1R-、R2R3-、3R-和4R-MYB蛋白。R2R3-MYBs是植物MYBs中占主导地位的,被认为在功能多样化中帮助植物从水生环境适应到陆地环境。亚家族3、4、5、6、7、8、13、21、31、32、44和79的R2R3-MYBs主要被报道调控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通过直接结合启动子作为激活因子或抑制因子发挥作用。许多植物R2R3-MYBs识别DNA靶点的AC元件,这些元件富含腺嘌呤和胞嘧啶残基。例如,AtMYB12,亚家族7的成员,被报道直接结合启动子的MYB12BS位点(CACCTACC、TACCTAMC和TAGCWACC),调控蔗糖磷酸合酶(DAHPS)、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酶(CHS)和黄烷酮3-羟化酶(F3H)的表达。 此外,生物和非生物刺激也影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植物防御机制的诱导通常伴随着大量次生代谢物的产生。在此过程中,脂质衍生植物激素——茉莉酸(JAs)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JAs诱导了许多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如长春碱、青蒿素、尼古丁和紫杉醇。许多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对JAs有响应,并调控JAs诱导的次生代谢物积累。在茉莉酸信号通路中,茉莉酸ZIM域(JAZ)家族的抑制蛋白通常与转录因子结合并抑制其激活功能。在JAs存在的情况下,JAZ蛋白被SCFCOI1复合物降解,最终释放转录因子。该通路中研究最透彻的转录因子属于MYC家族(bHLH型TF),包括MYC2、MYC3和MYC4。例如,MYC2s直接和间接地调控次生代谢物的诱导,通过结合下游基因启动子上的G-box位点并激活其表达。 有趣的是,菊苣酸的生物合成在紫锥菊的毛状根、幼苗和细胞悬浮培养物中显著受到甲基茉莉酸甲酯(MeJA)的诱导。目前尚不清楚哪种转录因子参与了紫锥菊中MeJA诱导的菊苣酸生物合成。将转录因子与生物合成基因结合使用将显著提高目标代谢物的产量。因此,必须识别潜在的正向调控因子以实现高产量的菊苣酸生产。最近,我们建立了紫锥菊开花期不同组织的转录组,并鉴定了一个属于亚家族6的R2R3-MYB转录因子[b]EpMYB1[/b],该转录因子正向调控紫锥菊中的花青素生物合成。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共表达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了可能参与菊苣酸生物合成的转录因子。通过系统表征和体内转基因验证,鉴定出一个MYB转录因子,并阐明了其调控机制。进一步的研究还解释了其在MeJA诱导的菊苣酸生物合成中的作用。这项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菊苣酸的生物合成,并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紫锥菊中菊苣酸含量奠定了基础。 [align=left][b]结果[/b][/align] [b][b]参与菊苣酸生物合成的TF的筛选[/b][/b] 该团队之前已经阐明了紫锥菊中菊苣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图1A)。利用最近建立的多组织转录组数据集,我们通过BLASTP方法识别出了菊苣酸生物合成基因。通过对这些生物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层次聚类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表达模式相似,并且在根部高表达(图1B)。尤其是[b]EpPAL[/b]、[b]EpC4H[/b]、[b]Ep4CL[/b]、[b]EpC3’H[/b]、[b]EpHTT[/b]和[b]EpCAS[/b]具有紧密的共表达关系(图1B)。这些结果通过RT-q[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得到了验证。共表达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间代谢物、生物合成基因和调控因子的鉴定。随后,我们使用这六个高度相关的菊苣酸生物合成基因作为诱饵进行共表达分析。通过与这六个基因共表达且线性相关系数高于0.8的基因的交集,共获得了139个转录因子(图1C)。MYB转录因子已经被证明可以调控苯丙素代谢。在这139个转录因子中,21个被注释为MYB。在去除冗余序列后,我们将这21个[b]EpMYBs[/b]与[b]AtMYBs[/b]进行比对并用于系统发育分析。这些[b]EpMYBs[/b]分布在几个亚家族中,包括2、7、14、20和78。之前有报道指出,亚家族3、4、5、6、7、8、13、21、31、32、44和79的成员参与调控苯丙素代谢。在这10个[b]EpMYBs[/b]中,亚家族7的两个成员(即CL4945.Contig5_All和CL4945.Contig7_All)可能具有调控苯丙素的潜力。当这两个[b]EpMYBs[/b]在[b]Nicotiana benthamiana[/b]叶片中瞬时过表达时,CL4945.Contig5_All(命名为[b]EpMYB2[/b])显著增加了总酚含量(图1D)。总体而言,我们通过共表达、系统发育分析和异源功能研究确定了[b]EpMYB2[/b]为潜在的菊苣酸生物合成调控因子。 [b][b]EpMYB2[/b] 正向调控菊苣酸生物合成[/b] 对[b]EpMYB2[/b]与拟南芥亚家族7成员的多序列分析表明,[b]EpMYB2[/b]具有完整的R2和R3结构域,可被鉴定为R2R3-MYB。进一步对[b]EpMYB2[/b]与其他植物物种亚家族7成员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EpMYB2[/b]与[b]Gentiana trifloral[/b]的[b]GtMYBP4[/b]较为接近,后者已被报道能促进类黄酮生物合成(图2A)。RT-q[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分析表明,[b]EpMYB2[/b]在根、茎和叶柄中高表达,这与RNA-seq数据一致(图2B)。通过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表达[b]EpMYB2-GFP[/b]融合蛋白,发现[b]EpMYB2[/b]定位于细胞核中(图2C)。此外,[b]EpMYB2[/b]的表达对不同的胁迫处理(尤其是MeJA)具有响应(图2D),这表明它可能在环境胁迫与次生代谢之间起到链接作用。 为了探索[b]EpMYB2[/b]的体内功能,我们构建了[b]EpMYB2-OE[/b]紫锥菊愈伤组织。对照组和[b]EpMYB2-OE[/b]组愈伤组织的表型都呈现淡黄色,彼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图3A)。[b]EpMYB2-OE[/b]组的[b]EpMYB2[/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图3B)。采用基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高分辨率质谱(LC-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紫锥菊愈伤组织进行代谢物变化评估。在主成分分析(PCA)得分图中,对照组与[b]EpMYB2-OE[/b]组显著分离(图3C)。进一步的载荷图评估表明,主要的差异离子属于菊苣酸及其类似物甲基菊苣酸和其底物槲皮素酸与绿原酸,根据保留时间和质谱进行鉴定(图3D)。与对照组相比,[b]EpMYB2-OE[/b]组中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图3E)。此外,菊苣酸生物合成基因,包括[b]EpPAL[/b]、[b]EpC4H[/b]、[b]Ep4CL[/b]、[b]EpHCT[/b]、[b]EpC3’H[/b]、[b]EpHQT[/b]、[b]EpHTT[/b]和[b]EpCAS[/b],均受[b]EpMYB2[/b]上调(图3F)。这些结果表明,[b]EpMYB2[/b]是菊苣酸生物合成的正向调控因子。另一方面,鉴于亚家族7的成员被确认是类黄酮调控因子,我们进一步研究了[b]EpMYB2[/b]对类黄酮的影响。[b]EpMYB2[/b]对关键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和类黄酮代表性化学物质的水平没有表现出一致的促进作用。它显著增加了芸香苷的含量,但未显著增加紫茉莉苷的含量。菊苣酸的增加幅度远高于芸香苷,这表明[b]EpMYB2[/b]对菊苣酸生物合成的激活作用比对类黄酮的更强。所有这些结果表明,[b]EpMYB2[/b]主要在紫锥菊中促进菊苣酸的生物合成。 [b][b]EpMYB2[/b] 正向调控上游的初级代谢基因[/b] 许多转录因子被发现具有多个调控靶点,尤其是一些调控次生代谢的转录因子,它们也被发现参与初级代谢的调控。为了进一步评估[b]EpMYB2[/b]的功能,我们对转基因愈伤组织进行了RNA-seq分析。将上调的基因进行KEGG途径富集分析。令人感兴趣的是,除了苯丙氨酸代谢外,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也得到了富集(图4A)。这些芳香族氨基酸来源于莽草酸途径,属于初级代谢途径,并且是苯丙素代谢的上游(图4B;表S1)。我们使用RT-q[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评估了这些上游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几种结构基因,包括[b]EpDAHPS[/b]、[b]EpEPSPS[/b]、[b]EpCM[/b]、[b]EpPAT[/b]和[b]EpADT[/b],被[b]EpMYB2[/b]显著上调(P 0.05)(图4C)。因此,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5)(图4D)。综上所述,[b]EpMYB2[/b]被发现具有多个潜在的调控靶点,覆盖了初级和次级代谢途径。 [b][b]EpMYB2[/b] 通过直接结合激活关键的苯丙氨酸和菊苣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b] 为了探索[b]EpMYB2[/b]对菊苣酸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我们尝试克隆这些初级和次级代谢基因的启动子。使用之前报道的方法,我们成功克隆了10个启动子(图5B)。然后,我们采用双荧光素酶测定法来测试[b]EpMYB2[/b]对这些启动子激活的作用(图5A)。[b]EpMYB2[/b]对[b]proEpCM[/b]、[b]proEpPAT[/b]、[b]proEpPAL[/b]、[b]proEpC4H[/b]、[b]proEp4CL[/b]、[b]proEpHCT[/b]、[b]proEpC3’H[/b]、[b]proEpHTT[/b]和[b]proEpCAS[/b]表现出激活效应,但对[b]proEpHQT[/b]没有影响(图5C)。在菊苣酸生物合成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代谢基因[b]EpPAL[/b]、[b]EpHCT[/b]和[b]EpHTT[/b]被广泛激活(图5C)。[b]EpHQT[/b]在紫锥菊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其具有不同的调控网络。这些结果表明,[b]EpMYB2[/b]可以通过直接激活重要代谢基因的启动子来调控菊苣酸的生物合成。为了进一步识别潜在的结合位点,我们对这些启动子进行了分析,发现[b]proEpCM[/b]、[b]proEpPAT[/b]、[b]proEpPAL[/b]、[b]proEpHCT[/b]、[b]proEpC3’H[/b]和[b]proEpHTT[/b]在ATG上游500 bp内都包含[b]MYB12BS[/b]位点(图5B)。我们选择了[b]EpPAL[/b]、[b]EpHCT[/b]和[b]EpHTT[/b]这三个菊苣酸生物合成的关键代谢基因,来研究潜在的结合位点。在[b]EpPAL[/b]、[b]EpHCT[/b]和[b]EpHTT[/b]的启动子上突变[b]MYB12BS[/b]位点后,在双荧光素酶测定法中[b]EpMYB2[/b]对这些启动子的激活水平显著降低(图S7A;图5D、F)。此外,我们采用酵母单杂交(Y1H)实验来确认直接的结合效应。[b]EpMYB2[/b]显示出直接结合在[b]proEpHCT[/b]和[b]proEpHTT[/b]的[b]MYB12BS[/b]位点上(图5E、G)。由于[b]proEpPAL[/b]具有较高的自活性,因此难以验证[b]EpMYB2[/b]对其的直接结合作用(图S7B)。这些结果表明,[b]MYB12BS[/b]至少是[b]EpMYB2[/b]的一个结合位点。综上所述,我们发现[b]EpMYB2[/b]可以通过与启动子结合直接激活基因表达,并识别了一个结合位点。 [b][b]EpMYC2-EpMYB2[/b] 模块介导了MeJA诱导的菊苣酸生物合成[/b] 先前的研究表明,紫锥菊中菊苣酸的生物合成受到MeJA的诱导。在本研究中,我们注意到[b]EpMYB2[/b]的表达显著受到MeJA的影响(图2D),这让我们推测[b]EpMYB2[/b]是否参与了MeJA诱导的菊苣酸生物合成。由于[b]EpMYB2[/b]主要在根部表达(图2),我们处理了紫锥菊根部以进一步探索[b]EpMYB2[/b]在JA信号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b]EpMYB2[/b]的表达水平显著被MeJA处理所诱导(图6A)。此外,菊苣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化学物质的含量也均受诱导(图6B)。考虑到[b]MYC2[/b]在JA信号途径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BLASTP分析发现了[b]EpMYC2[/b],该基因是从[b]Artemisia annua[/b]中鉴定出的[b]AaMYC2[/b]的同源基因。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b]EpMYC2[/b]包含完整的[b]MYC2[/b]结构域,包括基础和HLH(螺旋-环-螺旋)结构域、JAZ结合域(JID)以及与MED25蛋白结合的转录激活域(TAD)。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EpMYC2[/b]与[b]AaMYC2[/b]较为接近,是bHLH亚家族7的典型成员(图6C)。为了探究[b]EpMYC2[/b]是否会影响[b]EpMYB2[/b]的表达,我们克隆了包含两个G-box位点的[b]EpMYB2[/b]启动子。[b]EpMYC2[/b]通过双荧光素酶测定法验证了其对[b]EpMYB2[/b]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图6D)。当启动子上距ATG 126 bp的G-box位点被突变后,[b]EpMYC2[/b]对[b]EpMYB2[/b]启动子的激活水平显著下降(图6D)。通过酵母单杂交(Y1H)实验确认了[b]EpMYC2[/b]直接结合[b]proEpMYB2[/b]–126 bp G-box位点的作用)。因此,[b]EpMYC2[/b]通过G-box位点激活了[b]EpMYB2[/b]启动子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b]EpMYC2-EpMYB2[/b]模块介导了MeJA诱导的菊苣酸生物合成。 [align=left][b]结论[/b][/align]该研究发现了一种 MYB TF,即 EpMYB2,它能通过直接激活涵盖初级和特化代谢基因的初级和特化代谢基因的表达,正向调控紫锥菊中的菊苣酸生物合成通过直接激活涵盖初级和次级代谢的初级和特化代谢基因的表达,积极调控紫锥菊的菊苣酸生物合成。次生代谢基因的表达。鉴定EpMYC2-EpMYB2模块还连接了JA信号途径与菊苣酸生物合成之间的联系。这些结果进一步解释了菊苣酸的生物合成,并为菊苣酸的工程生产铺平了道路。此外,与 CK 组几乎不产生菊苣酸相比,EpMYB2 过度表达的紫锥菊中的菊苣酸含量相当可观,可将其视为提取菊苣酸的原料。

  • 解析miRNA生成调控机制

    MicroRNAs (miRNAs) 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长约21到23个核苷酸的RNA分子,可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miRNA来自一些从DNA转录而来,但无法进一步转译成蛋白质的RNA(属于非编码RNA)。这些RNA从初级转录本(primary transcript),也就是pri-miRNA,转变成为称为miRNA前体(pre-miRNA)的茎环结构,最后成为了具有功能的miRNA。细胞借助于一种特殊的机器——“微处理器”复合物("Microprocessor" complex)将这些长链的miRNA前体切断,然后将它们转变为较短的功能性的miRNA形式。生成的miRNAs与特异性信使RNA(mRNA)分子结合,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在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生物体发育时序等方面起实验室耗材重要作用。在动物中,miRNAs通常可以调控成百上千不同基因的表达。然而微处理器复合物也可以切断其他类型的RNA,例如mRNAs,这些mRNAs有时会生成与miRNAs靶位点相似的不稳定结构。裂解这种错误的RNAs有可能对生物体带来灾难性后果。在近期发布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杂志的一篇论文中,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分子遗传学系的Eran Hornstein博士、Naama Barkai教授和前博士生Omer Barad与Mati Mann侧重了解了这种微处理器在miRNAs生成中平衡有效性和特异性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一方面,它不应该过于有效,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裂解不必要的非特异性RNA底物为代价。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太‘严格’因为过度的特异性会带来不充分加工真正miRNAs的风险,”Hornstein说。在一个跨学科研究项目中,科学家们利用数学建模确定了微处理器系统的特征,然后在细胞中测试了它们的理论。他们预测有效性和特异性之间的平衡是通过一个反馈回路维持,在这个人血清 混合反馈回路中微处理器检测到细胞内可用pre-miRNA的数量,相应地改变自身的生产。在小鼠和人类组织中检测这一假说,研究人员能够证实微处理器确实调控了miRNA前体的水平,当细胞充满miRNA前体时则提高自身的生产,或在前体量下降时作出反应停止生产。这是通过消化一种在结构上与miRNA相似的Dgcr8 mRNA而实现的。通过与miRNAs维持水平一致,微处理器由此减少了切断靶RNAs的机会。由于合成小RNAs是对于多种疾病一种可能的新疗法,这一研究或可直接促成未来有效的治疗。此外,许多其他的生物系统需要兼顾有效性和特异性,该研究小组的结果表明许多可能是细胞培养以相似的方式来实现的。

  • 上海应物所发展出基于酸碱调控的室温PCR新方法

    上海应物所发展出基于酸碱调控的室温PCR新方法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1/201611141442_616419_0_3.jpg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作,发展了一种新型的离子介导聚合酶链式反应(Ion-Media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M-PCR),通过精确调控溶液pH值(即质子和氢氧根离子),可以在室温下完成PCR扩增,相关结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杂志,并申请了美国和国际专利。 PCR是体外通过酶反应合成、高灵敏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的一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常规PCR是通过控制溶液温度来实现DNA分子的可逆变复性,从而达到复制扩增的目的。而这种升降温过程通常需要复杂的控温装置并消耗大量能源。从理论上来说,DNA变复性还可以通过酸碱变性来实现,然而如何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情况下精确控制溶液pH值则是一个难题。上海应物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樊春海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化学系刘冬生课题组合作,建立了一种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芯片,可以通过电压驱动快速、精确调控溶液pH值,并实现了对DNA分子机器的电驱动控制(Nano Lett. 2010,10,1393)。基于这一研究基础,上海应物所博士张一和副研究员李茜发现微流控电化学可以有效控制PCR反应体系的pH值,实现了室温下的酸碱驱动的IM-PCR扩增。与传统PCR技术相比,这一新型的集成化IM-PCR技术无需变温过程,所有反应步骤均在室温下进行。这一小型化、低成本、易于集成的PCR新技术有望在生物检测、临床诊断及环境监测中发挥作用。

微生物调控相关的资料

微生物调控相关的仪器

  • GMS150高精度气体调控系统可以将最多4种不同气体进行精确混合。每路输入气体的流量使用热式质量流量计精确测量,并由内置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进行精准控制,输出的是完全混合的均质气体。气体输入输出使用Prestolok快速安全接头,保证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与安全性。GMS150高精度气体调控系统可用于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甲烷、氨气以及其他气体的浓度控制。GMS150高精度气体调控系统分为GMS150版和GMS150-MICRO版,其中GMS150版精度更高,GMS150-MICRO版可调控流速更大。应用领域 与植物培养箱、光养生物反应器等联用,进行精确气体控制培养 模拟不同CO2浓度环境,研究温室效应对植物/藻类的影响 研究CO2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模拟烟气等有害气体对植物/藻类的影响研究植物/藻类对有害气体的处理与利用技术参数:测量原理:热式质量流量测量法可调控气体: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甲烷、氨气等干燥纯净、无腐蚀性、无爆炸性气体,气源需用户自备调控通道:标配为2通道,通道1为Air-N2,通道2为CO2,最多可扩展为4通道工作温度:15-50℃输入/输出接头:Parker Prestolok接头(6mm)输入压力:3-5bar密封:氟化橡胶显示屏:8×21字符液晶显示屏尺寸:37cm×28×15cm供电:115-230V交流电可联用仪器:FMT150藻类培养与在线监测系统、MC1000 8通道藻类培养与在线监测系统、FytoScope系列智能LED光源生长箱、用户自行设计的培养箱或反应器(可提供气路连接方案)等 与中科院海洋所自行设计的培养装置联用的GMS150GMS150版调控参数: 最小流量范围:0.02 - 1 ml/min最大流量范围:20 - 1000 ml/min可定制流量范围:可在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之间定制。标准配置通道1(Air-N2): 20-1000 ml/min;通道2(CO2): 0.4-20 ml/min;可调控CO2浓度0.04% - 100%(实际调控浓度与流量有关)精度:±0.5%,加全量程±0.1%(3-5ml/min为全量程±1%,<3ml/min为全量程±2%)稳定性:全量程±0.1%(参考1ml/min N2)稳定时间:1~2s 预热时间:30min预热达到最佳精度,2min预热偏差±2% 温度灵敏度:0.05%/℃ 压力灵敏度:0.1%/bar(参考N2)姿态灵敏度:1bar 压力下与水平面保持90°最大误差0.2%(参考N2) 重量:7kg GMS150-MICRO版调控参数:最小流量范围:0.2 - 10 ml/min最大流量范围:100 - 5000 ml/min可定制流量范围:可在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之间定制。标准配置通道1(Air-N2): 40-2000 ml/min;通道2(CO2): 0.8-40 ml/min;可调控CO2浓度0.04% - 100%(实际调控浓度与流量有关) 精度:±1.5%,加全量程±0.5%重复性:流量20 ml/min为全量程±0.5%,流量20 ml/min为实际流量±0.5%稳定时间:1s预热时间:30min预热达到最佳精度,2min预热偏差±2%温度灵敏度:零点0.01%/℃,满度0.02%/℃姿态灵敏度:1bar 压力下与水平面保持90°最大误差0.5 ml/min(参考N2)重量:5kg 应用案例:与FMT150藻类培养与在线监测系统联用研究蓝藻Cyanothece sp. ATCC 51142 的超日代谢节律(Cerveny, 2013, PNAS)产地:欧洲 参考文献:1. Sarayloo E, et al. 2018. Enhancement of the lipid productivity and fatty acid methyl ester profile of Chlorella vulgaris by two rounds of mutagenesi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50: 764-7692. Mitchell M C, et al. 2017. Pyrenoid loss impairs carbon-concentrating mechanism induction and alters primary metabolism in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68(14): 3891-39023. Hulatt C J, et al. 2017. Polar snow algae as a valuable source of lipid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35: 338-3474. Jouhet J, et al. 2017. LC-MS/MS versus TLC plus GC methods: Consistency of glycerolipid and fatty acid profiles in microalgae and higher plant cells and effect of a nitrogen starvation. PLoS ONE 12(8): e01824235. Angermayr S A, et al. 2016. Culturing Synechocystis sp. Strain PCC 6803 with N2 and CO2 in a Diel Regime Reveals Multiphase Glycogen Dynamics with Low Maintenance Costs. Appl. Environ. Microbiol., 82(14):4180-41896. Acu?a A M, et al. 2016. A method to decompose spectral changes in Synechocystis PCC 6803 during light-induced state transitions.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130(1-3): 237-249
    留言咨询
  • 温度调控箱 400-860-5168转1263
    仪器简介:经营范围 恒温恒湿箱 恒温恒湿机 湿热试验箱 高低温试验箱 恒温恒湿试验机 恒温恒湿试验箱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冷热冲击试验机 高低温冲击箱 精密烘箱 ;高温箱;工业烤箱;电热鼓风干燥箱;恒温箱;盐雾试验箱 盐雾试验机 盐雾腐蚀试验箱 蒸汽老化试验机 老化试验机 UV紫外线加速老化试验机 跌落试验机 振动试验机 试验箱专用控制器等技术参数:C系列高低温箱,高低温恒温试验机,低温箱,超低温试验机,东莞高低温恒温箱,温度调控箱的详细资料: 高低温恒温试验箱 微电脑触控式高精度控制器信高稳定度之白金测温抵抗体,配合合乎温度测试标准之风速循环系统,达到均匀、准确、稳定的恒温控制 二、型号: (H,R,L,S,U)C-80(120,150,225,306,408,800,1000) 三﹑技术参数: 1﹑温度范围:H:0℃(R:-20℃,L:-40℃,U:-60℃,S: -70℃)~+100℃(+150℃) 2、波动度/均匀度:&le ± 0.5℃/&le 2℃ 3、升降温速率:0.7~1℃/min (3℃/min、5℃/min、10℃/min) 4、电源:220V· 50Hz/380V· 50Hz 5、工作室尺寸(W× H× D)mm: 400X500X400 500X600X400 500X600X500 500X750X600 600X850X600 600X850X800 1000X1000X800 1000X1000X1000 6、外型尺寸(W× H× D)mm: 1000X1430X850 1000X1530X850 1000X1530X950 1100X1780X1050, 1100X1780X1250 1500X1930X1450 四﹑机台配置: 1、冷热交换系统 保温材料:岩棉及硬质PU发泡保温 冷却器:多级膜片式蒸发器 空气循环:单循环、加长轴、不锈钢离心风叶 制冷方式:单元制冷方式/双元(复迭)制冷方式 压缩机:法国&ldquo 泰康&rdquo 全封闭制冷压缩机 供水系统:风扇强制循环对流 加湿度稳定度:± 0.2℃ ± 2%RH 2、控制系统 安保装置:漏电保护、超温保护、快速保险丝、压缩机过压保护 标准配置:不锈钢可调式隔板两组,真空玻璃透视窗,测试孔,操作室内灯,移动轮,控制批示灯 五、结构特点: 1内、外壳采用SUS304#不锈钢,采用进口SUS油发纹板式宝钢钢板喷涂。 2、控制系统:原装进口高精密数显仪表,进口执行元器件。 4、原装进口的制冷系统。 5、多种安全保护装置。 产品相关关键字:高低温箱,高低温恒温试验机,低温箱,超低温试验机,东莞高低温恒温箱,温度调控箱
    留言咨询
  • LED可调控光源 400-860-5168转1895
    SL3500 LED可调控光源 SL3500 LED可调控光源由高品质LED阵列组成,可以实现从微秒到小时尺度上的精确定时控制,以及从1%到100%的光强控制。如果配备光源控制器或光源控制软件,可以实现多种给光制度:闪光,持续光照,简谐调制光,或者用户自定义的调制模式。光源控制器和光源控制软件都可以用来创建用户自定义的调制或定时的光暗转变程序以及给光模式、强度和定时给光的精确控制。 应用领域 ? 植物逆境研究,作为胁迫光源; ? 光合作用或者叶绿素荧光测定,对大量植物样品进行光适应; ? 植物培养研究,组建高光强植物生长箱,可模拟真实光照条件; ? 其它应用,可作为辅助光源; 带控制单元和光源控制器的LED光源 功能特点 高光强输出,距离光源500px处,光强可达3,000 μmol(photon)/m2.s光强调控从1%到100%可进行微秒(可选)到小时尺度上的时间设置调整可进行光强和时间的设定控制:-通过控制器手动调节-通过光源控制器或电脑软件的自定义程序控制 通过光源控制器或电脑软件控制给光制度(闪光,持续光照,用户自定义调制程序)可选标准光质光源:冷白光、暖白光、深蓝光、红橙光,其他颜色可定制LED寿命可达6-7年光源与控制器可自动制冷仪器型号与技术参数 SL3500-A 光源板面积:325px×325px高能LED灯数量:72标准光质:冷白光,暖白光,深蓝光(447nm),红橙光(617nm)可选其一,其他颜色可定制控制方式:标配为手动控制,可选软件控制或光源控制器SL3500-B 光源板面积:20 cm×20 cm高能LED灯数量:180标准光质:冷白光,暖白光,深蓝光(447nm),红橙光(617nm)可选其一,其他颜色可定制控制方式:标配为手动控制,可选软件控制或光源控制器SL3500-C 光源板面积:20 cm×20 cm高能LED灯数量:168(3×56)标准光质:三原色红绿蓝(627nm、530nm、447nm)控制方式:标配为手动控制,可选软件控制或光源控制器SL3500-D 光源板面积:30 cm×20 cm高能LED灯数量:104标准光质:冷白光,暖白光,深蓝光(447nm),红橙光(617nm)可选其一,其他颜色可定制控制方式:标配为手动控制,可选软件控制或光源控制器SL3500-E 光源板面积:30 cm×20 cm高能LED灯数量:240(3×80),4个额外远红光LED灯标准光质:三原色红绿蓝(627nm、530nm、447nm),远红光控制方式:标配为手动控制,可选软件控制或光源控制器 用户界面友好,四键操作。给光制度,光强和定时设置(从毫秒到小时)的精确控制。支持极短闪光(100微秒) 可支持高达4种光源或4种颜色每种光源(颜色)可以独立设置和控制根据特定预设程序进行光源调制(持续光照,脉冲光,正弦波,三角脉冲)高达3种光/暗相变无需PC 控制软件Light Studio(可选) 用户自定义设置程序给光制度,光强和定时设置(从毫秒到小时)的精确控制。支持极短闪光(100微秒)可支持高达4种光源或4种颜色每种光源(颜色)可以独立设置和控制根据特定预设程序进行光源调制(持续光照,脉冲光,正弦波,三角脉冲)无限种光/暗相变标准组件支架(可选) 参考文献: Solhaug K.A. et al. (2010): Planta 231: 1003-1011.
    留言咨询

微生物调控相关的耗材

  • 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FA-1型 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产品参数:捕获粒子范围 :第一级:>7.0μm 孔径 1.18mm 第二级:4.7μm –7.0μm 孔径0.91mm第三级:3.3μm–4.7μm 孔径0.71mm第四级:2.1μm–3.3μm 孔径0.53mm第五级:1.1μm - 2.1μm 孔径0.34mm第六级:0.65μm–1.1μm 孔径0.25mm 采样流量 28.3L/min可调节精度≤5% 噪声 ≤60 db 电子定时器 范围1-24小时,精度<1% 工作电源 220V/AC 功率 ≤45W 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 6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S6
    S6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安德森采样器)用于监测细菌和真菌的浓度和粒径分布。Westech通过40年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研究并不断革新使得Andersen采样器可以真实模拟人类肺部的沉积情况进行采集所有微粒,无论物理尺寸、形状或密度。 S6采样器(安德森采样器)每级中可放置一个装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用于收集采样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微生物粒子会随气流的撞击留在培养基上。随后培养皿可以取出,进行培养后,用菌落计算公式计算。 可以另选择 Sennon SW6 (进口型)空气采样泵控制单元 技术特点 数字式系统控制器(数字显示流量和时间) 连接移动电池匣,在野外环境采样 强化硅胶圈抗腐蚀和酸碱 延时采样时间最长999分钟 可最大采样时间设置999分钟 高位托盘架(大于2000-1875CM) 撞击法筛孔式工作方式 标准六级分层生物气溶胶采样 浮游菌和真菌采样 采样器可验证气流量 采样器防腐蚀 抗冲击携带箱 工作电压:DC12V 工作电流:3A 适用环境温度:-5-65摄氏度 湿度:小于85% 连续工作时间:1小时30分 工作噪音:小于65分贝
  • 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销售热线:15300030867,联系人:张经理FA&mdash 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是一种双功能阶式多级撞击采样器,可广泛地用于卫生防疫、生物洁净、制药、发酵工业等环境中的监测以及有关研究教学部门作空气微生物的采样研究,为评价空气环境微生物污染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FA&mdash 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能够测定空气微生物的数量之外,它独有的特性是还能测出这些粒子的大小,而后者是判定空气微生物危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由六个撞击器组合成一体,每一级实际是一个单级采样器,利用6次反复撞击原理,绝大部分粒子特别是在气管及肺沉降的粒子基本都撞击下来,因而它采集到的粒子大小范围自然比单级的广,这是一些单级撞击采样器所无法比拟的而且采样器的圆形喷口比裂隙等喷口有更高的采样效率。采样时相对湿度逐级地增高(由第一级的39﹪增至第六级的88﹪),这十分有利于脆弱的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粒子的存活。由于它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使它广泛而有效地应用于空气微生物的监测,自问世以来常用不衰。被专家推荐为国际标准采样器。 本采样器模拟人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和空气动力学生理特征,采样惯性撞击原理而将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分别等级地收集到采样介质表面上,然后供培养及微生物学分析。整个仪器是由撞击器、主机(流量计)、定时器、三脚架组成。撞击器是6层有微小孔眼的铝合金圆盘。圆盘下放琼脂平皿,每圆盘间有密封胶圈,在通过三个弹簧挂钩把圆盘牢固地联在一起。每个圆盘上有400个成环行排列、逐层减小、尺寸精确的小孔,标准采样流量为1立方呎(28.3L/min)。当含有微生物粒子的气流进入最上层的采样口后,由于气流的逐层增高,不同大小的微生物粒子按空气动力学特?%

微生物调控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