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司长

仪器信息网科技部司长专题为您整合科技部司长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技部司长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技部司长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技部司长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技部司长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技部司长相关的资讯

  • 科技部张晓原司长解读“十二五”科技投入
    用好科技投入 给力自主创新——访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张晓原   优化配置、科技金融、科研条件、监管服务……科技投入的得与失,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等战略性全局问题。   “十二五”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全面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各项任务,需要统筹配置科技投入资源,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发挥科技投入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在《规划纲要》颁布之际,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张晓原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专访,解读“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讲述“十二五”科技投入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针对《规划纲要》各项任务,“十二五”科技投入将做出怎样安排?   张晓原:现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科技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十二五”科技发展成效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十二五”期间,为推动科技投入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我们将聚焦科技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科研条件建设三条主线,加强宏观配置和统筹协调,为“十二五”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将在继续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强监管、提高绩效 强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发挥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对科技金融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金融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加强科研条件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加大科研条件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那么,“十二五”科技投入会聚焦哪些重点方面?   张晓原:科技投入配置必须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撑和储备。   《规划纲要》已经确定了未来一段时期的科技发展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科技投入配置要紧密围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进行安排,切实保障各项任务的完成。   在“十一五”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重点是扶弱壮强,弥补投入短板。   一是重点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环节的投入力度,尽快形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投入机制,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二是重点加大对科研机构基本运行、重点科技创新基地以及科研条件资源建设和平台开放运行等的稳定支持力度。三是加大科技人才投入,重点是加快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实施,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科技计划经费中加大对科研人员智力投入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培育的支持力度,引领经济增长。五是加大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   创新科技投入方式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日报: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科技投入方式会有何创新?   张晓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和不足,分析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十二五”期间首先将继续完善无偿资助方式。在前资助方式的基础上,实施后补助、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方式,形成无偿性资助体系。其次是完善包括投资引导基金等在内的权益性资助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等社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 第三是完善包括税收加计扣除、快速折旧、高企优惠等在内的政策性优惠体系。   科技日报:“十二五”规划将科技和金融结合作为优化创新环境、支撑和保障规划实施重要措施之一,要如何落实?  张晓原:“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通过发挥科技资源对金融资源、地方政府资源和民间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融合。   首先是要健全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通过深化试点示范,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发挥试点地区对全国科技金融工作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国家高新区内建立一批主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色专营机构等。三是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进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工作,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进入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等。四是深化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五是继续深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与创业投资的对接。   加大科研条件投入 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科技日报:科技条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十二五”开发和利用科研条件资源将分几步走?   张晓原:科研条件资源的水平往往决定着自主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达国家都把科研条件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加大科研条件投入,持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加强科研条件资源总量建设的同时,切实增强战略性科研条件的自主研发和装备自给能力,促进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大幅提升科研条件的保障支撑能力。   首先,进一步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实验台站、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等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条件体系。加强创新方法、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研试剂、实验动物等方面的科研基础条件资源的建设。加快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加强军民科研条件的共建共享工作,推动一批军用技术向民口转移。   第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也将是重点。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研发若干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一批重大通用科学仪器,提升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科技文献信息知识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和实验动物新品种新品系的研发,提高科研条件的支撑服务能力。   第三,大力推进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布局,强化面向科学研究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探索推进绩效评价 健全监管服务体系   科技日报:在“十二五”科技投入全过程中,科技经费监管的角色和定位又是怎样的?   张晓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建立健全面向结果的,职责明晰、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科技投入监管服务体系。   首先是深入推进“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坚持和完善科技计划(专项)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简化优化预算管理程序和要求,建立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渠道,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服务和绩效评价,深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公示,逐步形成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符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体系。形成由国家财政和审计部门、科技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经费监管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合力。   探索推进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将同步开展。我们将会积极探索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完善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在以后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应用,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 科技部条财司王伟中司长听取吉大小天鹅汇报
    2008年12月23日下午1.30时,科技部条财司王伟中司长一行在吉林省科技厅李建华副厅长等领导的陪同下,风尘仆仆赶赴吉林大学就国产仪器自主研发问题进行工作调研。此调研会由吉林大学韩晓峰副校长主持,吉林大学新任校长展涛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调研会。 长春吉大&bull 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王振德总经理以&ldquo 产学结合 自主创新 努力推进现场速测技术的进步&rdquo 为题,汇报了公司依托吉林大学,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开展自主创新食品安全、水质分析、空气质量等现场速测仪器的工作情况。 王伟中司长对&ldquo 吉大&bull 小天鹅&rdquo 自主创新工作以及为汶川地震及时提供检测仪器均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公司新研发项目的内容与企业新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希望。
  • 科技部司长: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何玩转基础研究?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中特别提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让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理事长吴玲很是振奋,“《意见》不仅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部署,也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那么,我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如何?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路向何方?怎样激活企业投身基础科学研究的新动能?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创新先行& nbsp 有成绩也有烦恼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7年9月,科技部对已通过验收的99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吴玲所在的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开始接受为期5年的“评估大考”。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其意在发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导向作用和科技创新能力。”吴玲告诉记者,成立于2012年的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依托联盟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个体制机制完全创新的公共研发平台上,企业以项目资金投入,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以研发人员和设备的使用权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先进技术标准研制紧密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同时,她也并不避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长中的烦恼”,“首先,发展过程中缺乏国家和部委政策层面的稳定支持和资金层面的可持续投入。其次,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布局。”她解释说,民营企业、中小型创新企业等特别是依托产业联盟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比很小。对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变革而带来的新兴产业来说,创新主体弱小,以民营中小企业居多,尤其需要依托产业联盟、产业链条上优秀企业共同投入的联合研发模式。更为深层次的是,对于大企业来说,目前实验室研发经费主要用于完善自身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前瞻性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支持不足。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表示,从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来看,基础研究依然是短板,体现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较匮乏、投入总体不足、环境待优化四方面的问题。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面向行业& nbsp 尚存三大难题待解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意见》强调,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而现实中,国内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天然断电”却是常态。基础研究成果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然而,当企业进入行业技术前沿领域后,要解决卡脖子难题,又必须沉下心从源头创新,攻关行业共性问题。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有三大难题待解。”吴玲坦言,一是缺乏可操作且开放共享的研发和中试平台,无法实现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缺乏行业共性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链和创新体系,目前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的机制不成熟,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人才支撑还不够,无法聚集战略性、引领性的全球创新资源。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以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为例,该产业不仅涉及基础材料和芯片技术,还涉及光、电、热、化学、装备等领域,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然而,我国现阶段半导体照明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研究机构力量分散,没有统筹协调的机制,无法围绕产业链打通技术链,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而支撑产业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创新机制& nbsp 推动各主体对接融通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通过应用研究衔接原始创新与产业化,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意见》在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中强调的部分。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意见》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打造成为融通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转制科研院所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程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中,政府投入占90%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较低。”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透露,随着《意见》发布实施,中央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将进一步加大,除继续大幅增加稳定支持外,2030年的重大项目实施将考虑基础研究的长期部署,并且引导地方财政和企业社会力量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那么,哪些具体举措将助力企业投身基础科学研究?为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意见》提出了多个创新举措。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比如完善分类评价机制,调动科学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撑组建人才团队国际化、投入模式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研发、中试、应用各环节贯通的创新体系,激发基础研究的需求和活力。”在吴玲看来,《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尤为重要,在政策、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合力,将使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行业创新体系和环境建设上成为重要力量。 /p

科技部司长相关的方案

科技部司长相关的论坛

  • 10亿元!!聚光科技上报科技部条财司的2011年销售合同额

    [b][size=3][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今天,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副司长吴学梯,在2012[/font][/size][size=3][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的大会特邀报告中提到,聚光科技报给他的2011年度销售合同额10亿元,不知道他们实现了没有………………[/font][/size][/b]

  • 工信部或合并科技部 前期讨论已展开

    新一轮大部制改革的调研工作正悄然展开。这一次,命运面临改变的是科技部。“前期讨论的焦点是科技部的撤并问题,调研中有人主张将科技部的一部分职能并入工信部,更为激进的方案是撤销科技部,将其现有职能并入相关部委。”5月17日,一位接近工信部、参与调研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上述人士称,激进的方案认为科技部没有单独成立的必要,其职能与工信部、发改委、农业部、教育部一直有交叉,而且做的都是“擦边球”的工作,应该将科技部经济领域的科研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并入工信部。记者采访工信部、科技部等多个信息源显示,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一些前期工作已经展开了。工信部将迎新“客人”位于西长安街13号的工信部,正在大兴土木,预计明年年底前,又一座长安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将拔地而起,与著名的西单图书大厦遥相呼应。以前在工信部大院内办公的司局,现在已经“兵分多处”:中小企业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产业司、规划司寄居在旁边的民航大厦,原材料司、运行局、装备司、消费品司则远迁至万寿路办公区,通讯司和电信局也搬到了联通东业务楼里。“大院里的3栋办公楼都拆了,连食堂都没留,是今年年初开始动工的。”工信部消费品司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据这位官员介绍,消费品司曾驻在大院内一座类似“筒子楼”的4层小楼里面,没有电梯,要步行上下楼,线路老化,宽带升级都成问题,外面的人来工信部都半开玩笑地说,“工信部只有工业没有信息化。”但这种情况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改变,明年底建成的办公大楼不仅可以实现24小时的无线上网,而且集成了物联网等高新科学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除了上面“背井离乡”的几个司局要“回迁”,这座崭新的大楼还将迎来新的“客人”——科技部。“如果大部制改革的可行性方案获得国务院通过,也就是科技部经济领域的科研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划入工信部,那么就意味着科技部大部分人马将进入工信部,工信部的名称也将会有所变化,由现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改成‘工业和信息技术部’,实现‘工业、科技、信息化’三者的合力。”上述参与调研的人士透露。一位研究机构改革的社科院专家也认为,有必要对上层建筑进行一次调整,使其更适合调结构转方式这个经济基础,在国家机构层面,把科技和工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这个新成立的部能有的放矢、更有效率地发挥作用,真正使科技起引领作用,很好地使产学研结合,有利于科技成果更快地实现产业化。而主张撤销科技部的方案建议:将科技部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发展计划司和社会发展科技司的大部分职能划归工信部,农村科技司并入农业部,基础研究司、国际合作司以及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一同归并教育司。

  • 喻海良:“科技部撤并”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几大影响

    最新消息,科技部可能被撤并进工信部,原因是科技部职能与工信部、发改委、农业部、教育部一直有交叉,而且做的都是“擦边球”的工作。就科技部撤并这样的国家发展大事,本人不敢妄自评论,但是,如果科技部被真的“撤并”了,其对我国科研人员来说还真的有很多关系,因此还是必须说说自己的看法。谈谈科技部撤并后对我国教育界的影响。(1)不再有国家三大奖。国家三大奖,我和大多数教育科研工作者一样,觉得应该取消。的确,申报国家奖花费了我国“领军教授们”太多的时间。首先,凡是申请国家科技奖励者,必须已经获得了省部级奖励的特等奖或一等奖。在申报省部级奖励过程中,先找单位开效益证明,然后要找一群“领军学者”进行鉴定,最后上报到科技厅,此后,又是一群“领军学者”进行评审,通过函评后,对于有资格被提名为一等奖以上者需要进行答辩。这些“教授们”又要准备PPT,到会上答辩。一年到头,似乎就是围着这件事就可以了。获得省部级特等奖或一等奖后,为了申请国家奖,通常在省部级基础上,完全重新来一次。如果评奖过程中,完全公平还可以接受,但是,似乎就没有公平的时候。以今年报奖而言,烟草奖就被大家质疑。如果没有大家的质疑,是不是又真的获奖了。于此同时,本人曾指出某些奖项中申报人选存在很大的争议。如果没有国家各种奖励的评定与鉴定,我估计“领军”科研人员可以多花1/3以上时间用在科研上。(2)不再有“973”、“863”和“科技部支撑”等重大项目。国家设立“973”、“863”和“科技部支撑”等重大项目的目的是非常好的,通过国家的引导与支持,解决一批重大问题,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建设,增强国家科教实力。然而,现在这些项目已经完全变味,公然成了某些“院士”、“长江”等人群的瓜分品。在设立重大项目的时候,通常由一些“院士”、“长江”等学者牵头起草申请框架,这些人为了自己或者自己集团、单位的利益,只选择有利于他们的领域。因而,最后成了,谁提议,谁承担,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玩意。为此,很多年轻的老师、学者为了有机会参与到这些“大项目”中,很多都“投靠”到那些“领军”学者身后,然后,他们失去了成为独立学者的机会。(3)不再扎堆科研。现在国内科研、新兴企业有一个很大的不好,就是扎堆很严重。前些年,科技部在新能源方面投入巨资,因而,一时间太阳能电路板、风电等行业无序发展。几年下来,该行业出现产业过剩,国内市场消化不掉,大家转向海外,因而,美国等国家也对相关产品开始征收高的关税。当然,科研导向有时候还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如“非典”病毒等方面的研究,就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4)或许不再评“工程院院士”。现在工程院院士的评选的基本依据是:担任“973”等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得者。如果“973”等项目没有了,国家奖也没有了,也就没有“工程院院士”的评定标准了,或许,几年之后,大家也就不再有“工程院院士”的评选了。或许,以后大家就没有“烟草”院士等方面的讨论了。当然,聪明的国人或许又会想出很多其它方面的评定标准。(5)职称评定少了很多科目。现在大学里面教授评定很多都有“获奖”一项。如果奖励项目都没有了,这一条肯定是不会再增加了。这样,可能会促使国内大学职称往“学术”为唯一标准的真理靠近。

科技部司长相关的资料

科技部司长相关的仪器

  • 产品概述 Mars-610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基于现有色谱质谱技术平台,在“十一五”科技部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下,推出的国内首款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室离子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拥有12项发明型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产品特点1.出色的灵敏度 专利的脉冲式内离子源技术和专利的样品区域驻留技术,减少了离子在传输时的损失,保证了样品在离子阱内最大时间的驻留,提高仪器灵敏度。2.优越的定性能力 专利的增强型碰撞诱导裂解(ECID)技术和经典四极场3D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实现多级质谱串联功能和较高的裂解效率,提升仪器定性能力。3.操作简便 图形化人机交互界面,内置常规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和方法数据库,只需四步骤完成向导式设置;全自动的方法开发,提供复杂物质的结构级研究,降低了质谱仪器使用和研究中方法的开发难度。4.维护成本低 专利的自锁式气质接口技术轻松实现气质接口部分的装配和精确的定位,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关键部件和耗材均系国产部件或自主研发,大幅度降低了仪器的维护成本。典型用户 高校、研究所、精细化工企业研发中心、环境监测站典型应用点 石油石化、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轻化工、制药与刑侦产品获奖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奖
    留言咨询
  • NooneLost-1000型自动菌落计数系统--专为基层单位而打造--全自动菌落计数器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品质和卫生检验、水质分析、乳及乳制品的检测、医院临床检验、化妆品检验和药品的品质和质量检测等工作,主要用于对微生物的菌落计数和计算等。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是分析仪器行业知名厂商,承担了科技部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形成了业界较好的图像处理技术,并推出其产业化项目产品:NooneLost-1000型自动菌落计数系统。 NooneLost-1000型自动菌落计数系统是国内性能最强大的全自动菌落计数系统,可以使用多种白色光源与强大的成像设备,基本解决了菌落计数系统计数不准的问题。性能超过进口产品。是对计数速度有较高要求的药品与食品生产检验机构的理想选择。主要优点1、计数速度快,准确率高,完全可取代手动计数;2、内置计数软件,使用方便;3、使用全中文界面,符合国内使用人员习惯;4、可对抑菌圈的直径进行测量,并计算抗生素的效价(管碟法);主要特点1、采用1200万像素的高清晰图像传感器,极大提高斑点识别能力;2、内置底部白光照明设计,能对最大直径120mm培养皿进行计数;3、快速读取各种涂布模式的菌落数;4、测定结果重现性和准确性好,避免人工计数所带来的人为误差;5、方便简单输出扩展到excel,方便进一步分析或记录等项目操作;6、增加了手动功能,可手工校正加减菌落;7、可使用软件对亮度、对比度和灵敏度进行调节;8、自动切去培养皿周边图像,图像更清晰;9、自动标记每一个被计数的菌落;10、带有背景优化系统,去掉杂质;仪器组成1、主机(包括成像组件、光源组件);2、分析软件(菌落分析软件);仪器指标1、光 源:透射白光;2、成像组件:像素为200万;3、培养皿直径:60、75、90、100、120mm;主要应用1、 全自动菌落计数;2、 抑菌圈的测定和抗生素效价(管碟法)的计算。 由于技术不断进步,本公司保留设计更改之权利,更改恕不通知敬请谅解。
    留言咨询
  • 方案背景  湖泊、水库水体作为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水,其水质的好坏关系到亿万民众饮水健康。然而,现有的站房式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过程用地审批、站房建设等工作,手续繁杂,建设周期长。同时,受现场条件限制站房选址难度大,采水工程复杂,也大大增加了项目建设费用。此外,受管路滋生的微生物影响,经过长距离输送采集的水样氨氮、溶解氧、浊度等参数易发生变化,导致结果缺乏代表性。以上诸多问题大大限制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湖库水体水质保障领域的应用。  为满足湖泊、水库,及河口等水体水质的自动监测和安全保障应用需求,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多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研发和集成经验,研制推出了Buoy-3000型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Buoy-3000型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集成探头式化学法氨氮、总磷、总氮分析仪,电化学法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光学法COD分析仪,以及气象多参数监测仪,监测指标涵盖氨氮、总磷、总氮、COD(UV)、pH、溶解氧、浊度、温度、叶绿素A、蓝绿藻、水中油等参数,并可根据现场应用灵活配置。系统组成  Buoy-3000型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综合先进监测传感器、自动化控制、无线通讯传输、智能信息化等技术,对现场水域水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真实、系统地反映水域水质、气象等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水域水体污染情况进行准确、及时预警,为湖泊、水库和河口等水体环境保护和污染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系统特点  集成探头式化学法营养盐分析仪,实现总磷、总氮等营养盐参数的原位准确监测,填补浮标站不能监测总磷、总氮等营养盐参数的空白;  采用探头式化学法氨氮分析仪,相比于离子选择电极法氨氮分析技术,仪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测量结果能更真实反映水质情况;  系统配备4个仪表安装孔位,采用可编程式数据采集系统,支持多种不同厂家仪表接入,可扩展性强;  系统支持无线远程登录管理,可在办公室或者岸站远程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和仪器调试,维护方便;  太阳能供电,支持外接备用蓄电池,有效保障持续阴雨天气的连续运行;  浮标采用聚脲弹性体材料,具备良好的抗冲击、防腐蚀特性,皮实耐用。 系统应用场景图系统原理图
    留言咨询

科技部司长相关的耗材

  • 北京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疏水填料Toyopeal Butyl-650C 100mL
    北京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疏水填料Toyopeal Butyl-650C 100mL 关键词:疏水填料,ToyopealButyl-650C ,100mL,7478,大分子聚合物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疏水填料Toyopeal Butyl-650C,货号7478,粒径50-150&mu m,孔径1000A。疏水填料Toyopeal Butyl-650C是利用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域进行分离,用它来分离等电点和分子量接近的成分,效果更佳。ToyopealButyl-650C疏水性范围广,标准的1000A孔尺寸适合于大分子的生物聚合物。北京绿百草科技可提供有关Toyopeal Butyl-650C的详细信息,现货供应。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和绿百草科技联系: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 北京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疏水填料Toyopeal Butyl-650M 100mL
    北京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疏水填料Toyopeal Butyl-650M 100mL 关键词:疏水填料,Toyopeal Butyl-650M ,100mL,7477,大分子聚合物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疏水填料Toyopeal Butyl-650M,货号7477,粒径40-90&mu m,孔径1000A。疏水填料Butyl-650M是利用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域进行分离,用它来分离等电点和分子量接近的成分,效果更佳。Toyopeal Butyl-650M疏水性范围广,标准的1000A孔尺寸适合于大分子的生物聚合物。北京绿百草科技可提供有关Toyopeal Butyl-650M的详细信息,现货供应。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和绿百草科技联系: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 梓梦科技 过滤装置 过滤瓶/过滤器 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仪用
    中国药典CP0903规定不溶性微粒的测试有两种方法,第一法为光阻法,第二法为显微计数法.第二法中明确规定了采用25mm或者13mm的滤膜进行过滤,过滤中使用的过滤器显得尤为重要,上海梓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25mm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过滤器可以很好的适用于此测试过程.

科技部司长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