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尺度检测

仪器信息网原子尺度检测专题为您整合原子尺度检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原子尺度检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原子尺度检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原子尺度检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原子尺度检测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原子尺度检测相关的资讯

  • 我国学者在“可视化”原子尺度制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借助电场调控原子扩散获得两种不同异质结构的原位制备过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525415,61601116,51420105003)等资助下,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团队在“可视化”原子尺度制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通过调控原子扩散实现不同异质结构的原位制备(Tailoring atomic diffusion for in situ fabrication of different heterostructures)”为题,于2021年8月10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具有优异性能的异质纳米结构对于新型电子器件的开发与制造尤为重要。扩散被认为是制备异质纳米结构的主要技术方法,然而现有方法很难实现原子尺度扩散的精准调控,也很难实现单一异质纳米结构的可控合成,这严重制约了未来纳米器件的制造精度与制造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孙立涛教授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可视化”原子尺度制备方法,通过电场调控实现了同一体系两种不同异质结构纳米单体(核壳结构和分段异质结构)的原位制备(图1)。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不但制备的可控性好,整个制备过程还实现了原子尺度上的实时观测,原子的扩散迁移机制和结构相变过程等一目了然。该方法通过电场方向控制原子发生定向扩散的方向,焦耳热引起的温度变化调控原子扩散方式(表面扩散或体扩散),从而制备不同异质结构的纳米单体。该研究成果表明电场调节原子扩散是一种可控制备单一异质纳米结构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材料间原子扩散方向和扩散方式的微观驱动力和相关机制,让原子尺度制备方法更精准、更可控。  “可视化”原子尺度制备是孙立涛研究团队提出的基于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集力、电、光、热等多种加工手段于一体,实现原子尺度下材料与器件的精准制造与实时表征的新方法,不但可以直接揭示原子制备过程中的新原理、新机制,对实现稳定、可控的原子尺度制造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纳米温度计可揭秘原子尺度热散逸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小组开发出一种纳米级的&ldquo 温度计&rdquo ,能从原子尺度测量热散逸,并首次建立了一种框架,来解释纳米级系统的热散逸现象。这一成果为开发体积更小、功能更强的电子设备扫除了一项重要技术障碍。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电流通过导电材料时会产生热,理解电子系统中热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助于工程师设计性能可靠而高效的计算机、手机和医疗设备等。在较大线路中,人们很容易理解热是怎样产生的,但对纳米尺度的终端,经典物理学却无法描述热和电之间的关系。这些设备可能只有几个纳米大小,或由几个原子构成。 原子与单分子接点代表了电路微型化的最终极限,也是测试量子传输理论的理想平台。要描述新功能纳米设备的电荷与能量传输,离不开量子传输理论。在今后的20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员预期可能会在&ldquo 原子&rdquo 尺度开展工作。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人们对原子设备的热散逸与传播还了解甚少,也为开发新型纳米设备带来了很大障碍。 该研究领导者、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副教授普拉姆德· 雷迪说:&ldquo 目前晶体管已经达到极小量度,在20或30纳米级别。如果该行业继续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发展下去,线路中晶体管体积缩小的速度是其密度的两倍,如此离原子级别已经不远。然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理解热量散播和设备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真正掌控原子级设备,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一领域。&rdquo 雷迪实验室博士生李宇哲(音译)等人开发出一种技术,特制了一个稳定的原子设备和一种纳米大小的温度计,将二者结合做成一种圆锥形工具。在分子样本线路中,圆锥形工具和一片黄金薄片之间能捕获一个分子或原子,以研究其热散逸。他们通过实验显示了一个原子级系统的变热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与宏观尺度变热过程的不同,并且设计了一个框架来解释这一过程。 雷迪解释说,在可接触的宏观世界里,当电流通过导线时,整个导线都会发热,与其相连的所有电极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当&ldquo 导线&rdquo 是纳米大小的分子,而且只和两个电极接合时,温度升高主要发生在二者之一中。&ldquo 在原子级设备中,所有热量集中在一个地方,很少会到其他地方。&rdquo 雷迪说:&ldquo 我们的研究还进一步证实了物理学家列夫· 朗道提出的热散逸理论的有效性,并深入理解了热散逸和原子尺度的热电现象之间的关系,这是从热到电之间的转变。&rdquo
  • 孙立涛教授团队在可视化原子尺度制造方向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团队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郑海梅教授团队和华东理工大学方海平教授团队合作,结合实验和分子模拟,首次从原子尺度揭示了刻蚀过程中完整的固-液-气三相反应的机制。2022年5月26日,相关研究以“Solid–liquid–gas reaction accelerated by gas molecule tunnelling-like effect”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研究团队也以此文献礼东南大学120周年华诞。该工作的通讯作者是东南大学的孙立涛教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郑海梅教授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的方海平教授。王文博士(现工作单位为郑州大学)、徐涛副研究员、陈济舸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团队基于原位电子显微学系统实时观察了纳米气泡可加速(~20倍)湿法刻蚀的全过程,首次从原子尺度揭示了刻蚀过程中完整的固-液-气三相反应机制,为发展高效、高精度制造工艺与方法提供了新的实现手段和制造原理。湿法刻蚀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重要领域,但湿法刻蚀方向选择性有限,很难得到尺寸精确可控的微纳结构。微纳尺度的固-液-气反应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还涉及晶体管加工中的清洗、抛光等关键工艺。当前7nm、5nm等先进晶体管器件对于内部金属、半导体和介电层等结构的几何尺寸具有亚纳米级的严苛精度要求。受限于表征手段,上述工艺研发仅能依靠离线检测手段表征。该研究结果对建立工艺参数-结构尺寸模型,加速工艺研发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该项研究中涉及的固-液-气三相反应在自然界和工业界广泛存在,除湿法刻蚀外,还有如大气腐蚀、生物有氧呼吸、光催化、燃料电池等。由于在纳米尺度追踪单个颗粒以及三相界面的演变非常困难,所以一直缺乏对反应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和对三相界面处气体传输机制的准确理解。孙立涛教授团队利用电子束辐解水产生氧气气泡,构建并实时观察了溴化氢水溶液中氧气气泡刻蚀金纳米棒的固-液-气三相反应(如图1所示)。图1:液体池内建立的固-液-气反应示意图。观察发现,当金纳米棒周围没有纳米气泡时,该纳米棒逐渐被氧化刻蚀演变成表面光滑的椭球形并最终消失;但当金纳米棒周围存在纳米气泡时,靠近纳米气泡的位置的纳米棒会被加速刻蚀,并演变成局部凹陷的结构。值得指出的是,当发生局部凹陷时,纳米棒和纳米气泡并非是直接接触的,二者之间存在超薄液膜(如图2所示)。大量实验结果定量分析可知,仅当纳米气泡与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临界尺寸(~1 nm)时,刻蚀速率才显著提升(一个量级以上);否则,刻蚀速率几乎不变。纳米气泡参与刻蚀反应存在临界距离的这一发现,颠覆了一般认为“气泡越靠近固体反应物反应越快”的传统认知。图2:存在氧气纳米气泡时金纳米棒的刻蚀过程。图3:纳米棒顶部有氧气纳米气泡时的刻蚀过程。华东理工大学方海平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陈济舸副研究员等,利用经典分子动力学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指出,纳米气泡的存在并未影响溴离子在金纳米棒的表面的吸附位置,而纳米气泡中释放的氧气分子在金纳米棒表面吸附是加速反应的关键。当纳米气泡与金纳米棒表面之间液层的厚度大于~1 nm时,纳米气泡所释放的氧气分子通过浓度梯度主导的扩散穿过液层到达金纳米棒表面,此过程速度较慢。但当纳米气泡与金纳米棒表面之间液层的厚度减小到~1 nm以内时,氧气分子的输运过程具有“类遂穿”效应,氧气分子以极高速度穿过液层吸附到金纳米棒表面,从而极大地加速了刻蚀反应。该研究首次从原子尺度揭示了完整的固-液-气反应路径:(1)当液层厚度大于临界值时,氧气分子在液层中经历浓度梯度主导的扩散;(2)当液层厚度小于临界值时,氧气分子在范德华力作用下迅速吸附在固体表面上;(3)氧气分子在固体表面参与化学反应(如图4所示)。该成果使得湿法刻蚀技术在刻蚀方向、尺寸的可控性大幅提升成为可能,也极有可能发展为未来微纳加工领域的新技术。此外,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适用于不同场景提升三相反应的方法,对未来调控涉及固-液-气三相的微纳加工、多相催化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图4:金纳米棒的固-液-气刻蚀机理。为了验证该机制的普适性,孙立涛教授团队还在溴化氢水溶液中研究了氧气气泡对钯纳米立方块的刻蚀,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该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2-01261-x

原子尺度检测相关的方案

原子尺度检测相关的论坛

  • 纳米原子尺度,衬度成像机制,信息提取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结构在纳米-原子尺度的细节,需要采用何种衬度成像机制;在霍地图像信息的同时,在纳米尺度综合分析方面,还有哪些信息可以同时提取出来?

原子尺度检测相关的资料

原子尺度检测相关的仪器

  • 蔡司跨尺度超高分辨率显微镜Elyra 7以更丰富的成像模式满足您各种样品、各种尺度、各种分辨率的成像需求。无论是组织样品的快速光学切片成像,还是60nm活细胞超高分辨率成像,甚至是用于分子水平研究的TIRF和SMLM(单分子荧光定位,Single-Molecule Localization Microscopy)。您可以采用多种成像方式探索样品,并将多尺度的成像数据进行关联,获得从组织-细胞-亚细胞结构-蛋白的多尺度信息。产品特点&bull Lattice SIM成像解析低至 60 nm 的超微结构&bull 使用 SMLM 探索分子细节&bull 在同一设备上实现组织-细胞-亚细胞结构-蛋白图像的多尺度关联应用领域&bull 单分子荧光定位&bull 活细胞快速动态超高分辨率成像&bull 固定样品的超微结构应用案例小鼠小肠切片,在 A-ha 聚合物中标记血管(Alexa 488,橙色)和神经(Alexa 647,青色),以10x/0.3物镜拍摄样品全貌,以63x/1.4物镜拍摄局部细节。样品来自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暨医学系 Shiue-Cheng (Tony) Tang 教授。固定的小鼠睾丸联会复合体,三色荧光标记,蓝色为SYCP3 SeTau647,红色为SYCP1-C Alexa 488,黄色为SYCP1-N Alexa568,两通道间距离60nm,成像物镜:63x/1.4 Oil。样品来自Marie-Christin Spindler,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Germany.Cos-7细胞双色2D STORM, 品红色标记微管(anti-tubulin-Alexa Fluor 647),黄色标记线粒体(anti-TOMM20-CF568).
    留言咨询
  • 关于INSTEMS系统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方法是实时观测和记录位于电镜内部的样品对于不同外场如力、热、电等激励信号的动态响应过程的方法,是当前物质结构表征科学中最新颖和最具发展空间的研究领域之一。受限于透射电镜样品室狭小的空间及特殊的结构,目前商业化的透射电镜原位力学样品杆多采用探针式力场加载,无法实现双轴倾转,大大限制了研究者从原子尺度下原位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变形机制。针对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百实创公司专项开发的INSTEMS系列透射电镜用原位原子尺度双轴倾转力、热、电一体化综合测试系统拥有独特创新设计的MEMS芯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微驱动系统,保证了样品在透射电镜毫米尺度空间内实现力场与热场或电场耦合加载条件下,同时具备大角度正交双轴倾转功能,进而实现在多场耦合加载下材料原子尺度显微结构及其性能演化的原位观察与记录。该系统可实现1200℃高温下力热耦合加载,最大驱动力大于100mN,驱动行程大于4μm,最小驱动步长低于0.5nm,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极大的扩展了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原位研究领域的应用。本系统与各大品牌电镜有优异的机械及电磁兼容性,稳定性高,保证电镜原有的分辨能力。整合了独特创新设计的MEMS芯片与微型驱动器的高集成Mini-lab原位样品搭载平台,保证了不同形状、性质的样品在TEM中有稳定的力、热、电加载实验环境,并能精确控制参数变量;通过更换不同Mini-lab实验台,可以灵活的实现力、热、电单场或任意两场耦合加载,并能做到互不干扰。精密的结构设计保证样品能在场加载条件下实现大角度双倾,结合皮米级超高精度控制系统,确保显示的原子像无抖动、分辨率高。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控制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加载模式,并实时收集与处理数据,满足用户不同条件下的实验与测试设计要求。可实现多场耦合加载:ISTEMS系列产品具有高度集成的可定制化微型实验系统。通过更换不同功能的微型实验台(Mini-lab),该系列可灵活施加力、热、电等多种外场组合。Mini-lab独特的MEMS芯片设计和新颖的集成策略解决了小区域多场耦合加载兼容性难题。可独立控制多场加载,避免相互干扰。 原子尺度分辨率:INSTEMS系列结构紧凑的微型实验台和特殊设计的β轴倾转机构完美融合了多场耦合施加和双轴倾转功能,可轻松实现原子尺度分辨的动态观察。 高精度控制与测量:超灵敏微型驱动器稳定的四电极MEMS芯片 可靠的电学连接无干扰的电路布局 强大的高精度多通道源表确保INSTEMS系列产品可同时实现高精度加热、pm级驱动控制和pA级电信号测量。 适用范围极宽、功能易于扩展:INSTEMS系列适用于多种形态尺寸的材料(适用于块体以及一维、二维纳米材料);可实现多种类型的多场耦合施加(热-力-电耦合);加载灵活,可对样品进行拉伸加载、压缩加载、弯曲加载,也可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扩展。适用于大部分固体无磁材料的研究。 关键技术指标与参数:热场指标温度范围室温~1200℃*加热速率>10000℃/s温度精度≥98%测温方式四电极法EDS兼容性√力场指标驱动精度<500pm最大驱动力>100mN最大位移4μm电场指标最大输出电压±50V电流测量范围1pA-1A*电压测量范围100nV-50V双倾指标α角倾转范围±25°β角倾转范围±25°*驱动精度<0.1°分辨率极限稳定性<50pm/s*空间分辨率≤0.1nm* * 列出参数取决于Mini-lab型号与电镜状态。 硬件说明:样品杆部分包含双轴倾转样品杆与配套的Mini-lab实验台,MET型号样品杆可兼容所有类型的Mini-lab实验台。软件控制:力、热、电三场都具有丰富的加载模式可供选择:力场可选择单向拉/压加载或循环加载;电场拥有7种可供选择的波形加载;热场可自由设置温控程序。 应用范围1. 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在力场与热场条件下原位实时观察材料原子像,并能获取成分信息。可应用于加速蠕变、高温相变、元素扩散、高温塑性变形、再结晶、析出相与位错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原位原子尺度研究高温合金相在高温下(1150℃)的形变机理原位观察超级合金在400℃与750℃下塑性变形过程2. 高温环境下的电学行为 在热场与电场条件下原位实时观察材料原子像,并获取电场数据。可应用于热电材料、半导体、相变存储、电场可靠性分析、介电材料等领域的研究。 热电耦合条件下SnSe原位原子尺度失效分析3. 力与电场的交互行为在力场与电场条件下原位实时观察材料原子像,测量和控制样品电信号。可应用于压电材料、铁电材料、锂离子电池、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的研究。 4. 力场、热场、电场单场条件下的材料组织变化可定量的控制单力场、热场、电场施加于样品,并实时原位的观察样品原子像及成分信息。高熵合金900℃条件下观察元素扩散
    留言咨询
  • INSTEMS系列为用户提供了7种原位TEM实验平台。其中包含三种单外场施加平台,三种双外场耦合平台和一种三外场耦合平台。三种单外场产品为INSTEMS-M(力学加载)、INSTEMS-E(电学加载)和INSTEMS-T(热场加载);三种双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力电耦合)、INSTEMS-TE(热电耦合)和INSTEMS-MT(力热耦合);一种三外场耦合产品为INSTEMS-MET(力热电耦合)。产品介绍:INSTEMS-ME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的电学施加和高精度的电学测量。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倾转需求选择不同驱动方式。该产品可实现拉伸、压缩、弯曲等多种力学加载模式。借助于独创的力电耦合模式,INSTEMS-ME完美保存了TEM样品杆的双轴倾转功能,成为市场上首个可实现原子尺度力电耦合研究的实验平台。突出优势:1、力场施加条件下高温加热能力超宽加热范围( RT-1200 oC ) 超高加热精度( 0.1 oC ) 可程序化加热四探针测量2、优异的电学施加和测量能力多种通电程序pA级电学测量3、双轴倾转α 轴倾转最高至±25° β 轴倾转最高至±25°4、稳定的原子尺度成像极限样品漂移<50 pm/s空间分辨率≤0.1 nm技术指标:最大驱动力 100 mN最大驱动位移4 μm驱动精度 500 pm 最大电压± 50 V电流测量范围1 pA-1 A空间分辨率≤0.1 nmEDS兼容性√应用领域:压电材料铁电材料驱动/传感光电伏材料锂离子电池纳米器件柔性电子器件 … …
    留言咨询

原子尺度检测相关的耗材

  • 高灵敏度检测池
    高灵敏度检测池 安捷伦高灵敏度检测池——使灵敏度提高一个数量级的技术飞跃——为毛细管电泳中常见的灵敏度不够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从而大大增强毛细管电泳在手性药物杂质分析、生物样品和环境中的目标化合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宽线性范围可在一次分析中对主成分和 0.1% 的杂质同时进行定量。这将有助于对所有杂质进行测定,特别是分析手性剩余物。Agilent CE 系统的高灵敏度检测池与标准毛细管相比,不仅提高了10 倍以上的灵敏度,而且将线性范围扩展到2000 mAU 以上,提供了卓越的光谱功能。这些改进受益于专利微型机电技术,它将检测光程从75 μm 扩展到1200 μm,同时大大减少了杂散光。高灵敏度检测池的设计包含熔融石英池体和可拆卸的毛细管。通过检测池的光路使用黑色熔融石英制造,这大大减少了杂散光,确定了二极管阵列光谱仪的通光孔。此外,内部反射功能就像一个“光管”,保证进入检测池的光几乎100% 都被传导。这些特性大大增强了线性范围和卓越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光谱性能。安捷伦高灵敏度检测池的特点信噪比提高10 倍检测器线性范围超过2000 mAU,可用于准确定量分析可拆卸的设计有利于快速更换毛细管,并降低操作成本特殊的毛细管几何尺寸保证了峰的对称性完整的二极管阵列光谱功能适合于所有安捷伦的CE 仪器订户信息:高灵敏度检测池说明G7100 CE部件号G1600 CE部件号高灵敏度检测池工具包G7100-68723G1600-68723包括检测池、一对内径为75μm的入口毛细管(72cm)和出口毛细管(8.5cm)、毛细管支架盒、装配用具(3个具有密封垫的装配螺丝,2个装配帽)、清洗溶液和CE附带的CD-ROMCE 池接头工具包—G1600-63200包括 3 个接头螺丝、2 个接头帽更换检测池—G1600-60027检测池清洗溶液,1 L—5062-8529
  • 高灵敏度检测池
    产品特点: 安捷伦高灵敏度检测池是一项技术上的飞跃,它使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mdash 为解决CE常碰到的灵敏度不够问题提供了新途径。这一改进会大大增强在各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如手性药物的杂质分析、生物样品以及环境中的目标化合物等。线性范围扩大以后,可以在一次分析中对0.1%的杂质和主成分同时定量。这将有助于对所有杂质进行测定,特别是分析手性剩余物。安捷伦高灵敏度检测池可以在所有安捷伦CE 系统上使用。帮助提示:提高灵敏度也意味着增加了杂质的可见度。要确保最佳性能,必须使用最高质量的缓冲液和溶剂。安捷伦的所有缓冲液和试剂都是电泳级的,可以满足系统的需要。 订货信息: 高灵敏度检测池 说明     部件号 高灵敏度检测池用具盒 包括检测池、一对内径为75&mu m 的入口毛细管(72cm) 和出口毛细管(8.5cm)、 毛细管支架盒、装配用具(3个具有密封垫的装配螺丝,2个装配帽)、 清洗溶液和CE附带的CD-ROM G1600-68723 CE 池接头工具包包括3个接头螺丝、2 个接头帽 G1600-63200 更换检测池 G1600-60027 检测池清洗溶液 5062-8529 高灵敏度检测池用毛细管附件包 说明   有效长度(cm) 部件号 带有8.5 cm 出口端的75 &mu m 毛细管工具包 56 G1600-68716 72 G1600-68715 88 G1600-68714 PVA 涂层75 &mu m 毛细管试附件包,出口为8.5 cm 56 G1600-68319
  • 高灵敏度检测池G1600-68723
    产品信息: 高灵敏度检测池G1600-68723 订购信息:高灵敏度检测池说明g7100 CE部件号g1600 CE部件号高灵敏度检测池工具包包括检测池、一对内径为 75 μm 的入口毛细管(72 cm)和出口毛细管(8.5 cm)、毛细管支架盒、装配用具(3 个具有密封垫的装配螺丝,2 个装配帽)、清洗溶液和 CE 附带的 CD-ROMG7100-68723G1600-68723CE 池接头工具包包括 3 个接头螺丝、2 个接头帽 G1600-63200更换检测池 G1600-60027检测池清洗溶液,1 L 5062-8529

原子尺度检测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