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荧光成像

仪器信息网近红外荧光成像专题为您整合近红外荧光成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近红外荧光成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近红外荧光成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近红外荧光成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近红外荧光成像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近红外荧光成像相关的资讯

  • 深圳先进院拓展近红外荧光成像光谱范围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团队发现一类分子染料在NIR-1a和NIR-1b区域中都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并通过植物绿萝叶脉和动物脑胶质瘤模型证明NIR-I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in the largely unexplored window of 900–1,000 nm为题,发表在Theranostics上。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波长主要集中在700-900 nm波段(NIR-1a)和1,000-1,700 nm波段(NIR-II),其波段中自发荧光低、散射率小和生物组织吸收弱。近年来,尽管近红外荧光成像发展迅速,但科学家很少关注900-1000 nm(NIR-1b)区域的近红外荧光成像,一方面是因为NIR-Ib区域存在水吸收峰,科学家认为它会影响这个波段的近红外荧光成像质量,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几乎没有在NIR-1b区域荧光发射峰的分子探针。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植物绿萝的叶脉成像和动物的脑胶质瘤成像实验评价NIR-1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性能,结果表明,与NIR-Ia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相比,NIR-1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能够产生更清晰的叶脉和脑胶质瘤图像。此外,研究人员设计了植物叶片和动物肌肉组织的模拟实验,利用线性光谱分离方法分析,发现在NIR-1b区域中自发荧光、散射率和生物组织对光吸收均减少,说明NIR-1b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些发现拓宽了近红外荧光成像的光谱范围,对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广东省纳米医药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等的资助。深圳先进院研究员蔡林涛和龚萍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成员邓冠军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2a98611d-132f-4e61-bde9-06c89b45ae9a.jpg" title=" W020180802392944094930.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七甲川菁染料分子探针在NIR-1a和NIR-1b区域中具有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及其在植物绿萝叶脉成像的应用 /p p br/ /p
  • 近红外荧光成像导航手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近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团队合作,利用近红外探针实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导航卵巢癌实体瘤和转移灶的精准切除,此方法有望在临床上用于腹腔恶性转移肿瘤的精准手术导航。7月24日,相关研究论文以《活体内自组装的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用作增强卵巢癌转移灶的手术导航》(“NIR-II Nanoprobes in-vivo Assembly to Improve Image-guided Surgery for Metastatic Ovarian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 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2898)。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生王培园为论文第一作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手术切除通常是恶性肿瘤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外科医生触诊和目视检查并不足以确保区分恶性和正常的组织类型,因此可能导致不完全切除或健康组织不必要切除。相比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手术中视觉检查及触诊,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其即时性、高分辨率、高特异性等检测优势,为精准手术导航技术领域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可见光区(400 - 750 nm)和近红外一区(NIR-I, 750 - 900 nm)荧光,由于其组织穿透深度较浅和严重的自体荧光干扰,极大地限制了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以及淋巴结转移病灶在手术导航中的应用。此外,手术切除过程中需要荧光探针具有长效的肿瘤内滞留时间和光稳定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8e54b7f-2dec-4f1c-a053-3576dfab39d8.jpg" title=" 20180725复旦.jpg"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图1. 表面分别修饰配对DNA(L1/L2)和修饰靶向蛋白的近红外探针。对于这两种配对DNA修饰的探针采用两针注入法,通过肝脏、肾脏的快速代谢,体内正常组织的荧光信号可以降到最低;肿瘤内的探针自组装可以对肿瘤实现长达6小时的稳定标记,确保精准的手术导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张凡课题组与徐丛剑团队合作,利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NIR-II, 1000 - 1700 nm)的深组织穿透和低自体荧光优势,结合化学自组装设计实现了探针在肿瘤内的长期稳定标记,极大地提高了光学成像的信噪比。初步实现了卵巢癌腹膜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肿瘤在荧光成像指导下精准切除(图1),为该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提供了可能。 /p p & nbsp & nbsp 该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化学系、聚合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妇产科学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学者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上海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p p br/ /p
  • 干货|​近红外二区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和应用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近红外二区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技术和应用的文章,本文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的钱骏教授。传统的荧光成像技术是基于可见光波段(40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波段(760~900 nm)实现的,但是由于受生物组织散射和自发荧光的影响,这些波段的光对厚样本、活体样本成像时,成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近红外二区波段(1000~1700 nm, NIR-II)的光受生物组织散射和自发荧光的影响大大降低,因而用这个波段的光成像时,成像的深度和信噪比都显著提高。近年来,NIR-II荧光宽场显微术在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信背比和大深度组织穿透方面获得突破性发展,这些得益于荧光探针和成像仪器设备的开发和改进。作者在本文中通过介绍NIR-II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的机制特点、演进历史、系统进展以及在不同生物模型上的最新应用,展现其临床试验的巨大潜力,使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普及。1、NIR-II荧光活体生物成像近年来,研究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的NIR-II荧光成像研究,实现了对活体生物样本的深层和功能性成像,尤其伴随着探测器性能的提升和荧光新探针的开发,NIR-II的活体荧光成像迅速成为热点。尽管NIR-II荧光成像应用日趋广泛,但其成像窗口的定义却并不统一。长期以来,NIR-II在学术界被定义为1000~1700 nm。然而,工业领域认可的典型短波红外波段为900~1700nm。浙江大学钱骏教授团队模拟了NIR区域(至2340 nm)中的光子传播,确认了活体成像中适度利用水对散射光子的吸收能提高信背比,并将NIR-II窗口扩展为900~1 880 nm,定义了2080~2340 nm为近红外三区。其中,1400~1500 nm和1700~1880nm分别被定义为NIR-IIx和NIR-IIc区域。图1:定义并扩展NIR-II窗口为900-1880nm2、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系统活体成像研究中,NIR-II的宏观成像不仅可以实现主动脉和微小血管循环检测,也可以实现各类器官的成像,如心、肝、脾、肺、肾、肝、肠、胆道等。但是,组织的微结构观察和检测需要更大倍率的成像系统,以提高生物组织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实现生物微结构的清晰成像。钱骏教授团队与宁波舜宇仪器(SOPTOP)公司合作,开发出新型NIR-II荧光正置显微成像系统,将短波红外探测器与传统的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可实现宽场激发、面阵探测,具备成像深度大、时间分辨高、空间分辨好、操作简便等优势,可实现深层组织的高倍探测,已满足商用要求。此系统先后被相关科研院所购置,已在宫颈癌靶向化疗、小鼠脑血管研究等领域得到应用和报导。图2:舜宇仪器 NIR II-MS 近红外二区活体显微影像系统3、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的应用基于NIR-II荧光成像的大深度、高分辨率等优势,诸多生物医学应用得以开发。其中,活体大深度显微成像不仅能够对脉管系统、组织器官清晰破译,而且能够获取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细微过程的动态信息,具有对生理和行为动态观察的巨大潜力。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提供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可实现脑血管实时解析成像,以及血流速度和心跳周期的测量。作者团队针对血流测速开展工作,静脉注射IR820(0.5 mg/mL, 200 μL)后,使用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监测小鼠脑血管结构和实时血液流动,实时获取150 μm深度处的毛细血管血流速度为725 μm/s。同时,研究人员使用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记录开颅小鼠头骨下方0 ~800 μm深度下脑血管图像,并在800 μm的深度下区分出直径仅6.1 μm(半高全宽)的毛细血管。图3:小鼠活体脑血管成像血管造影方法可提供血管状态的有用信息,用于监测疾病过程。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能以高时空分辨率实现深层组织血管可视化。作者及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近红外聚集诱导发射(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纳米颗粒,借助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系统,对小鼠大脑中的光致血栓形成缺血(Photo-Thrombotic Ischemia, PTI)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损伤过程实现了精确监测。图4: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系统用于血流动力学研究和小鼠脑血栓性缺血的实时跟踪肿瘤和炎症性病变的检测和诊断仍是临床的巨大挑战,而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亦可用于肿瘤的精准检测。唐本忠院士、钱骏教授等将AIE纳米颗粒TQ-BPN注射进入具有旧肿瘤(4周)和新肿瘤(2周)的小鼠体内,使用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来识别不同生长阶段的肿瘤。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凭借穿透深度大和成像实时的优点,能够清晰地原位显示肿瘤部位的EPR效应,这将有利于早期肿瘤检测和转移研究。图5:使用NIR-II荧光成像在肿瘤部位原位显示高渗透长滞留(EPR)效应除普通小鼠、大鼠外,大型灵长类动物(如狨猴)的NIR-II荧光成像技术的探索更有利于临床转化,对于这些动物神经活动和脑血流调节的研究,有利于揭开人类大脑疾病的神秘面纱。钱骏教授、高利霞教授及唐本忠院士等首次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进行了穿薄颅骨大深度脑血管显微成像。图6:高空间分辨率的狨猴穿颅脑血管显微系统NIR-II荧光宽场显微系统拥有高时间分辨率以监测动态生物过程,提供高空间分辨率以观察微小生物结构、精准定位药物分布,还具备大成像深度。同时,该系统对比其他显微成像系统(如共聚焦显微术、光片显微术)易于上手使用并且成本适中,便于在活体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推广。通过相关研究团队的努力,实现了从小鼠、大鼠、狨猴到猕猴,从脑血管、肿瘤血管到炎症组织及离体细胞、组织切片等的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证明了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的巨大潜力。综上所述,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技术不断在更大的成像深度、更优的信背比、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快的成像速度上得到创新、改进和突破。NIR-II荧光宽场显微成像系统有望在各种生物和材料研究实验室推广,甚至在医学机构和医院临床获得普及和应用。以上便是今天为大家分享的近红外二区荧光宽场显微活体成像技术与应用,其中所采用的实验设备均为宁波舜宇仪器的NIR II-MS活体显微影像系统。作为全球首款近红外二区活体正置显微成像系统,可以实现对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的光学表征以及活体生物样品、厚生物组织等的大深度、高时空分辨成像,选择25X红外水镜时,活体成像深度≥1.4mm,空间分辨率≤2μm。其操作简便的系统,具备在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领域作为活体成像的基础工具的潜力。本文为SOPTOP舜宇显微系统供稿。如有技术干货、科研成果、仪器使用心得、生命科学领域热点事件观点,欢迎广大相关行业朋友投稿。投稿邮箱:lizk@instrument.com.cn

近红外荧光成像相关的方案

近红外荧光成像相关的论坛

  • 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介绍

    [url=http://www.f-lab.cn/vivo-imaging/fluobeam-imaging.html][b]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b][/url]是开放式[b]活体荧光成像系统[/b]和[b]体内荧光成像系统[/b],是非侵入性[b]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品牌[/b]中具有适中的[b]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价格[/b],也可用于术中荧光成像.[b]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b]fluobeam提供各种活体动物实时荧光图像和荧光成像视频,适合各种大小活体动物无创荧光成像,也可用于及手术或切除手术术中荧光成像.[b]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b]fluobeam超级小巧而紧凑,适用于各种实验室研究,广泛兼容各种荧光探针,适用于不同的活体研究领域。[b]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b]应用领域包括:• 肿瘤学淋巴结定位• 的分布和发展• 靶向探针• 心血管研究• 免疫学和传染病 [img=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http://www.f-lab.cn/Upload/fluoptics_system_imaging.jpg[/img][b]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b]fluobeam不同波长选择:• fluobeam800• fluobeam700• fluobeam650• fluobeam600• fluobeam500[img=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http://www.f-lab.cn/Upload/fluobeam-results.png[/img]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系统:[url]http://www.f-lab.cn/vivo-imaging/fluobeam-imaging.html[/url]

  • 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简介

    [url=http://www.f-lab.cn/vivo-imaging/imaging-head-rc2.html][b]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b][/url]专业是实验室[b]近红外荧光成像[/b]而设计的[b]近红外荧光成像仪[/b],非常方便[b]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b]应用。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参数Full FLARE(4)独立的视频流重量只有2磅只有10x3in大小易于抓握的人体工学设计光学定制:大的工作距离为9到15″″可变视场从2.8平方厘米到20厘米对角线完美的Full FLARE通道焦点分辨率为35 µ m所有的FLARE光子控制单元(PCUs)带锁的母榫,可快速稳定地连接到支架上。集成、防水10′光电脐带可选的VESA安装,可自己动手安装可选的sterile drapes[img=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http://www.f-lab.cn/Upload/Flare-imaging-RC2.jpg[/img]手持式近红外荧光成像仪:[url]http://www.f-lab.cn/vivo-imaging/imaging-head-rc2.html[/url][b][/b]

  • 苏州纳米所等在硫化银近红外量子点活体成像研究中获进展

    随着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其中,近红外二区(1000 nm-1400 nm)荧光对生物组织穿透能力强,成像信噪比高,该区域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活体成像领域已展现出巨大潜力。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荧光探针,具有亮度高、光稳定性强、光谱可调等传统荧光染料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生物标记、成像与传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开发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发射、生物相容性好、量子产率高的QDs是当前其用于活体荧光成像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研究员课题组在“单源前驱体制备Ag2S近红外量子点”(J. Am. Chem. Soc. 2010, 132, 1470–147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制得了量子产率更高、生物相容性更好、尺寸均匀可控的Ag2S近红外QDs。通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戴宏杰教授课题组合作,利用Ag2S QDs进行了细胞成像与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性Ag2S QDs表面修饰不同的生物识别分子,可实现对不同细胞系的特异性标记,并且该Ag2S QDs几乎没有细胞毒性(ACS Nano 2012, 6, 3695–3702)。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王强斌课题组与戴宏杰教授课题组继续合作,进一步将Ag2S QDs用于动物活体成像研究。结果表明,因肿瘤组织对大分子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简称EPR效应),肿瘤对QDs具有很高的摄取(图2),该现象为肿瘤早期诊断以及手术的可视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同时,他们对导入小鼠体内QDs的命运进行了追踪,发现除了富集于肿瘤部位的QDs外,其它QDs大部分在注射24小时后不断的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一周后,体内各个器官(肝和脾除外)的QDs均已基本排出(图3)。 该工作已在国际著名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对Ag2S QDs的长期体内代谢、分布和毒理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此项工作得到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等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ky/kyjz/201209/W020120921399246236683.gif 图1:(a)Ag2S QDs成像示意图,(b)和(c)分别为Ag2S QDs的实物和暗场中的荧光照片,(d)和(e)分别为吸收和荧光光谱,(f)为Ag2S QDs的TEM照片。http://www.cas.cn/ky/kyjz/201209/W020120921399246247360.gif图2:4T1肿瘤对Ag2S QDs的高效摄取http://www.cas.cn/ky/kyjz/201209/W020120921399246242640.gif图3:Ag2S QDs的活体滞留和排泄情况

近红外荧光成像相关的资料

近红外荧光成像相关的仪器

  • 无线近红外光谱仪来了。MicroNIR OnSite-W无线手持近红外光谱仪产品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结构紧凑,坚固抗震。无论生产现场还是野外应用,OnSite-W均是理想的近红外解决方案,其软件功能强大,用户界面直观,可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方便使用。操作人员仅需极少的培训即可在现场完成快速检测及分析。MicroNIR OnSite-W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全集成近红外光谱仪,该产品的核心技术是美国VIAVI Solutions公司的线性渐变技术(LVF),其优势是整机无任何移动部件,符合IP65 / IP67防尘防水等级要求。MicroNIR OnSite-W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医药和安防领域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特点? 快速,实时,无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无线传输,超紧凑,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 具有用于一键式数据采集的多功能按钮;? 内置可充电电池,工作时间大于10小时;? IP65和IP67等级,适用于潮湿和多尘的复杂环境;? 可通过蓝牙或USB接口与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连接,操作方便;? 与原装MicroNIR OnSite配件兼容;? 用户界面直观,方便用户使用。
    留言咨询
  • Asiagene NIR2020 近红外I区和近红外II区生物医学荧光成像系统是上海亚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高端设备。 主机包含:1.暗箱2.科研一级CCD相机(光谱范围:400-1700nm)3.近红外探测器4.荧光光路及照明系统5.小动物麻醉系统6.操作分析软件7.电源线和数据线8.操作说明 其中暗箱:1.内部铺有吸光性能良好的材料;2.可以装配近红外探测器配备;3.多位波段滤光片及切换装置;4.可装配多个波段光源,并分别控制及采集5.可以支持小动物麻醉系统6.配备自动升降台,可以随时调整样品台高度7.配备小动物恒温模块,保证成像时动物体温8.配备明场光源 近红外探测器:1.探测器芯片:铟镓砷探测器2.分辨率:640(h)×512(v);3.带宽:900-1,700nm;4.峰值量子效率(peak QE):85%;5.保持信号完整性:65,535灰度值;6.扫描频率:4×18 MHz;7.InGaAs探测器运行能力:99.5%;8.输入像素尺寸:15×15μm;9.输入传感器尺寸:9.6×7.68 mm;10.读出杂讯:High gain mode 27-35 电子
    留言咨询
  • 别名:NIR-II红外相机,NIR-II红外制冷相机,NIR-II红外低温相机,NIR-II红外成像,NIR-II红外制冷成像,NIR-II红外低温成像,NIR-II近红外成像相机,NIR-II近红外制冷成像相机,NIR-II近红外低温成像相机NIR-II近红外科研成像相机,NIR-II近红外科研制冷成像相机,NIR-II近红外科研低温成像相机,NIR-II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相机,NIR-II近红外二区荧光制冷成像相机,NIR-II近红外二区荧光低温成像相机,相机部分:1、InGaAs 成像模块采用TEC电制冷方式,芯片工作温度达到-60℃或更低,且芯片工作温度可调;2、InGaAs成像模块有效像素数量不少于640 x 512,每个像元尺寸不小于15微米;3、InGaAs成像模块在900-1700nm具有高灵敏度,量子效率不低于70%;4、对于微弱信号可实现不短于99秒的连续曝光;5、能够实现近红外二区与彩色可见光的实时同步成像,且精确融合图像能够实时展示。6、近红外二区成像具备过曝光预警功能。成像窗宽窗位可手动自由调节。且具备灰度图像自动增强功能。7、可见光成像部分具备自动增益,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功能,能够自动进行伽马矫正。融合算法先进,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确定近红外与可见光融合的有效阈值。8、红外图像、可见光图像和二者融合图像可以同时显示。拍照和录像数据可一键采集,且拍照和录像保存后可再次进行后续数据分析并不失融合。9、成像参数与激光激发参数能够自动保存。激光部分:1、荧光激发光源采用两种波长激光光源(808nm, 980 nm),功率可调且总功率≥20瓦;2、每种荧光激发光源各采用两根液芯匀光光纤,分布两侧,保证无死角照射。3、每根光纤末端配备准直器,可调整荧光激发光的均匀照射。4、可通过系统软件实现激光控制。5、激光参数自动保存在成像参数中。暗室及控制系统:1、标配软件具备成像参数设置功能,如曝光时间、增益、相机工作温度、内外触发等,具备红外成像窗宽/窗位手动和自动调节功能;2、可通过软件去除背景,实现成像的平场校正等功能;3、能够实现100μs寿命材料的荧光寿命成像;4、可同时装载至少5个发射光滤片,标配滤片数量不少于4个;5、具备荧光寿命成像专用软件模块,可通过软件调节激发光照明时间、相机曝光时间和激发光与相机曝光间隔时间,具有延时成像能力;6、寿命图像与材料单光子寿命分析结果误差在10μs以内;7、具备5通道以上小动物气体麻醉功能;8、能够实现小鼠全身成像和局部成像,视野范围可调,最大视野范围不小于10cm x 8cm;9、动物载物台可电控升降,行程不小于50cm;10、动物载物台具有加温保暖功能;应用:适合从事生物学、医学、天文学等科研工作者,特别适用于生物医学荧光成像、材料学荧光成像、荧光偏振成像、荧光寿命成像、天文成像和激光光斑分析等多种科研领域及军事、高端安防等应用领域。荧光寿命成像展示:左图:荧光成像 右图:荧光寿命成像NIR-I区与NIR-II区,成像范围、深度、清晰度对比:近红外二区成像在不通波长下成像比较: 通过尾静脉注射PBS溶液中的NM-NPs雌性BALB/c小鼠。用1000LP、1250LP、1400LP滤光片进行160mW cm&minus 2808 nm激光激发,当波长在1000~1400 nm之间变化时,血管的清晰度明显提高,1400LP滤光片NIR-II荧光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清晰度显著提高。 近红外二区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RENPs应用于近红外二区脑血管成像)稀土纳米颗粒(RENPs)是一类稀土离子掺杂的荧光纳米材料,能够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发射出位于第二近红外区的荧光。且其具有长荧光寿命、窄发射谱带、高光/化学稳定性、低毒性和可调谐荧光发射波长等优势,有望在生物分析和疾病诊断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染料敏化RENPs的复合材料,成功实现了非侵入性、高分辨率脑血管成像,清晰观察到脑血管网络结构及细小的毛细血管结构,并可实时监测生理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及血管结构的变化。(比率型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监测脑卒中示意图)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导致长期残疾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时间依赖性,及时评估IS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比率型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可有效富集在脑缺血病灶位点,可视化氧化应激水平用于及时评估IS。利用近红外二区成像的优势,该探针具有深层的脑组织穿透深度;基于目标物调控染料敏化RENPs发光的原理,该探针对高活性氧物种呈现优异的响应性能。综合以上功能,该探针通过可视化探针在病灶位点的富集程度以及氧化应激水平,在IS发生30min时即可对其进行监测,并评估其严重程度(传统磁共振成像则在IS发生24h才可观察到显著的信号变化)。近红外二区成像用于慢性肝脏疾病无创监测(a、高脂饮食小鼠模型中,体内肝脏处的自发荧光 b、离体肝脏的荧光成像)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由于缺乏用于监测炎症和肝纤维化进程的无创方法,肝活检仍是临床诊断NAFLD的金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发展中氧化应激是关键驱动力之一,肝损伤和坏死性炎症由驱动纤维化的活性氧簇(ROS, 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介导,内源性脂褐素(lipofusion)是ROS的副产物,在808nm激光激发下,能够在近红外范围内被检测到,因此脂褐素的红外成像用于无创评估坏死性炎症活动和纤维化阶段,实现慢性肝病的无创监测。近红外二区成像联合酶激活的纳米探针用于术中进行快速组织病理学分析准确的分析病理组织是肿瘤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一种可被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激活的NIR-II纳米探针A&MMP@Ag2S-AF7P,可用于体内外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非破坏性的组织病理学分析。(1)A&MMP@Ag2S-AF7P在正常组织中的荧光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其荧光信号会由于过表达的MMP14抑制了Ag2S量子点和A1094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过程而被快速激活。(2)与此同时,暴露的膜渗透多肽R9 (TAT-peptide)可以使得该纳米探针被癌细胞有效地内化,进而产生优越的T/N组织信号比值。该探针可以对病灶进行富集定位通过红外二区实时成像描绘出明确的肿瘤边缘,用于癌症手术或组织活检。
    留言咨询

近红外荧光成像相关的耗材

  • 高对比度近红外(NIR)偏光膜
    &bull 在 700Nm-1600nm 之间的消光比1,000:1&bull 是近红外成像应用的理想选择&bull 是传统玻璃偏振片的经济型替代品&bull 另有 超宽带近红外偏振膜 可供选择通用规格涂层:Uncoated消光比:1000:1 (700nm-1600nm) 10000:1 AVG (400nm-800nm)基底:Polymer Film on TACP 偏振传输 (%):532nm: 65830nm: 701550nm:80S 偏振传输 (%):532nm: 0.002830nm: 0.041550nm: 0.1表面质量:80-50厚度 (mm):0.50 (Nominal)构造 :Polarizing Film注意 :Outer 0.3mm edge is not functional due to loss of transparency during laser cutting波长范围 (nm):415 - 1600Heat Resistance (°C x Hours):85 x 500 (dry)耐寒性(°C x 小时):-40 x 500环境承受能力:DIN ISO 9022-2-10-07 DIN ISO 9022-2-11-05 DIN ISO 9022-2-12-07 DIN ISO 9022-2-14-05 存储温度 (°C):15 - 25产品介绍高对比度近红外(NIR)偏光膜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中可提供出色的对比度,是传统玻璃偏光片的经济型替代品。这些偏光膜设计用于在工业成像应用中通过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帮助管理杂散光和减少眩光。这些偏光膜在近红外波长下的对比度为1,000:1,在可见光下的对比度为10,000:1,因此具有优异的宽带性能。高对比度近红外(NIR)偏光膜在 415-1600nm之间具有高透过率,并且可以很轻松进行尺寸切割。这些偏振膜是用于传感、近红外成像和短波红外应用的理想选择。产品信息标题产品编码High Contrast NIR Polarizing Film, 12.5mm x 12.5mm25-107High Contrast NIR Polarizing Film, 25mm x 25mm25-106High Contrast NIR Polarizing Film, 50mm x 50mm25-105High Contrast NIR Polarizing Film, 76mm x 76mm 25-104
  • 近红外 (NIR) 线性偏振膜
    &bull 特别适合 NIR 偏振应用&bull 800 - 2200nm 下的消光比 400:1&bull 在各种波长范围内均拥有高效率&bull 采用耐用的聚合物基片通用规格涂层Uncoated消光比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基底Polymer Film on TAC工作温度 (°C)Heat Resistance 85°C DryCold Resistance -55°C厚度 (mm)0.50厚度容差 (mm)±0.1透射率 (%)Single: 29 (400 - 760 nm), 39 (761 - 2200nm)Crossed: 0.02 (400 - 760nm), 0.11 (761 - 2200nm)尺寸容差 (mm)±0.25构造Polarizing Film注意Protective Film on Both Sides波长范围 (nm)400 - 2200Polarization Efficiency (%)99.83 @ 400 - 760nm99.63 @ 761 - 2200nm Transmission, Single (%)29 @ 400 - 760nm39 @ 761 - 2200nmTransmission, Crossed (%)0.02 @ 400 - 760nm0.11 @ 761 - 2200nm产品描述近红外 (NIR) 线性偏振膜由耐用的聚合物基片组成,特别适合从可见光到近红外 (400 - 2200nm) 的成像应用。该偏振聚合物薄膜的平均透射率为 39%,在 760 和 2200nm 的入射随机偏振光下的偏振效率大于 99.6%。多种矩形尺寸可用于容纳从光束直径较小的低功率 NIR 激光器到较大 LED 光束的所有光源。近红外 (NIR) 线性偏振膜用于工业成像和实验室应用,即减低输出近红外激光器和 LED 的强度,或减少近红外光电检测器记录的图像中的眩光。偏振轴标记在偏振聚合物膜的保护性挡板上。注意: 在第一次使用前,请移除保护罩。技术数据订购信息消光比波长范围 (nm)Dia. (mm)尺寸 (mm)尺寸容差 (mm)厚度 (mm)产品编码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10.00 -±0.25 0.50 18-936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12.50 -±0.25 0.50 18-937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12.5 x 12.5 ±0.25 0.50 12-472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15.00 -±0.25 0.50 18-938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20.00 -±0.25 0.50 18-939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25.00 -±0.25 0.50 18-940 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25.0 x 25.0 ±0.25 0.50 12-473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30.00 -±0.25 0.50 18-941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40.00 -±0.250.50 18-942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50.00 -±0.25 0.50 18-943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50.0 x 50.0 ±0.25 0.50 12-474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75.00 - ±0.25 0.50 18-944400:1 (Average @ 800 - 2200nm) 400 - 2200 -76.0 x 76.0 ±0.25 0.50 12-475
  • 近红外PbS&Ag2S量子点
    近红外量子点具有玻尔半径大、禁带宽度小、能量转换率较高等特点,在光电器件、通讯、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其发射的近红外波长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性和低背景高分辨率的生物成像性能,因此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应用独特专有技术合成近红外量子点具有粒径分布窄,色彩纯度高,发射近红外光,稳定性好等优异特性,且成本低,易于大规模量产。技术参数:NIR QDs发射峰半峰宽表面基团形态PbS QDs780-1600 nm120-150 nm油酸(或客户指定配体)固态Ag2S QDs850-1250 nm80-200 nm正十二硫醇(或客户指定配体)液态我们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表面基团、溶剂、浓度、780-1600nm间任一发射波长的近红外PbS量子点和850nm-1250nm间任一发射波长的近红外Ag2S量子点。由于此款产品为定制款,标价为参考价,具体价格请联系在线客服发射峰 & 吸收峰 TEM测试图

近红外荧光成像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