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科技成就奖

仪器信息网杰出科技成就奖专题为您整合杰出科技成就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杰出科技成就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杰出科技成就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杰出科技成就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杰出科技成就奖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杰出科技成就奖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2011年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发
    北京1月18日讯 “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今天在京颁发。经过严格评审,1名个人和9个研究集体从43个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获奖个人和集体代表颁发了奖章和奖杯。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是唯一一名获奖的优秀个人。张润志与中科院院士张广学共同提出“相生植保”害虫防治思路,主持创制利用棉田边缘苜蓿带作为害虫天敌自然繁殖库控制棉蚜的生态治理模式,研究并参与实施了入侵害虫马铃薯甲虫综合控制技术,为保护马铃薯等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拓扑绝缘体研究集体、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沙尘暴发生发展机理及监测预测和灾害评估研究集体、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集体、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神经发育与可塑性研究集体、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团队、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上海光源团队,以及电子学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3个专用研究集体获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优秀集体。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于2002年设立,2012年为第五次颁奖。本着以人为本、注重原创、分类评价的原则,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奖励近5年内完成或产生影响的重大成果的完成个人或研究集体。该奖项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的原则,每两年推荐、评审一次,每届奖励不超过10个个人或集体。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左)为获奖代表颁发“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 中国科学院2009年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
    中国科学院颁发2009年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科院网站段煦/摄)   2010年1月27日,中国科学院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在北京揭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获奖个人和集体颁奖章和奖杯。   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评审情况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办院方针,激励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大力营造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经过严格评审,奖励做出重大创新贡献的科研集体: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研究集体、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研究集体、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神舟七号”伴随卫星研究集体和金属研究所的可视化铸锻技术研究集体等。   这些获奖集体敢于创新、无私奉献、团结合作,在近五年以来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当中,有的在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有的为我国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或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的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全院推荐并提交4个专业评审组初评的候选个人或集体41个(10名个人,31个集体)。经过4个专业评审组初评,共有18个候选个人和集体提交本届评审委员会评审。   经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2010年第1次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决定授予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奖个人和集体科技贡献   1、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2000年至2007年,完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的预研、设计、建造与调试。CSR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大规模、高能量、全离子加速的重离子冷却储存环系统,属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实施对开展更广范围更高精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重离子治癌方面有着重要意义。CSR是利用原有的回旋加速器系统作注入器,采取双环结构,将重离子束的能量从低能区提高到中高能区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空心电子束对高能重离子束的冷却 并首次对100毫秒量级的短寿命滴线核素63Ge、65As和67Se的质量进行了高精度测量 同时还实现了储存环高能重离子束变能共振慢引出,使每个引出束团能量可调,为深部肿瘤临床治疗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詹文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作为工程经理组织完成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实验终端及实验设置,提出的高精度质量测量方案已取得初步成果。   夏佳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总工程师,提出了兰州冷却储存环CSR概念 完成了总体设计及物理设计 主持完成了CSR总体调试与试运行。   原有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完成注引系统建设、控制物理设计。提出并完成剥离注入,变谐波加速,多虚拟加速器等关键技术。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袁平、乔为民、高大庆、杨晓天、满开第、赵红卫、肖国青、魏宝文、杨晓东、蔡晓红、徐瑚珊、宋明涛、马力祯、何源、周忠祖、许哲和刘勇。   2、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坚持为国家重大地域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服务的科研道路,建立了以点轴系统、地域功能和空间级联系统等理论构成的地域开发理论体系,主持完成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影响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大规划,创建了我国区域规划技术流程和功能区划技术规程。地域开发理论体系和区域规划技术规程成为我国当今开展地域规划的核心理论基础和重要技术方法。连续出版《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对我国地域开发重大战略进行科学论证和咨询,为我国调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模式、支撑汶川灾后重建方案制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陆大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 促进了城市化政策调整 指导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与重大区域规划工作的开展。   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构筑了区域发展均衡模型,主持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研制、汶川灾后重建承载力评价工作。   金凤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出了空间级联系统组织模式和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理论,主持了东北地区振兴的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刘毅、陈田、刘卫东、方创琳、刘彦随、张文忠、毛汉英、蔡建明、董锁成、甘国辉、徐勇、刘盛和、吴绍洪、李丽娟、王英杰、王传胜和刘慧。   3、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在小试技术和模试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完成了煤制乙二醇技术的百吨级中试和万吨级工业试验,成套技术于2009年3月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鉴定,技术世界首创,领先国际同类水平。成套技术包括:(1)氨氧化技术用于补充草酸酯合成中的氮氧化物气体。(2)高活性工业CO气体脱氢净化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3)高活性的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4)NO氧化酯化工艺技术。(5)消除排放气体NO污染的工艺技术。(6)高活性的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乙二醇产品各项理化指标符合GB4649-93优级品的标准。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陈贻盾(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主要专利发明人之一,负责制定了百吨级中试的试验方案、脱氢催化剂和合成草酸酯催化剂的研制和生产。   姚元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百吨级中试及万吨级工业试验的实施,确定试验方案并负责新型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技术鉴定工作。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和工作单位:王斌(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李国方(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兆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张叶飞(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周张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晓金(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潘鹏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黄当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毛金明(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林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刘志刚(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覃业燕(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张辉平(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和石伟川(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神舟七号伴随卫星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伴随卫星,在神舟七号任务中圆满完成在轨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1)突破对非合作目标接近与绕飞技术,成功实现对轨道舱伴随飞行,为我国未来空间交会对接、卫星编队和空间协同等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2)突破对空间目标跟踪观测技术,首次获取飞船在轨多角度全景图片和清晰视频,为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天基目标监测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3)成功应用的GaAs高效太阳电池和Li+蓄电池实现了我国高效空间电源应用零的突破,高功能密度卫星、液氨推进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研究成果达到同领域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推广应用到多个在研航天型号,“是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取得的新跨越。”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朱振才(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技术负责人,负责提出神七伴星设计、研制和试验的总体方案。突破微小卫星在轨释放、对飞船照相观测和对空间目标接近与伴飞等关键技术。   周依林(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项目副总师,负责伴星总体技术方案和研制技术流程。设计测控通信方案、提出数传测控功能融合一体化设计。   沈学民(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SZ-7伴星系统指挥,负责伴星总体计划与技术流程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负责伴星各分系统技术与计划及质量管理工作,为保障伴星圆满完成任务起关键作用。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和工作单位: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余金培、陈宏宇、曹彩霞、李东、李华旺、诸成、孙宁、张锐、付碧红、何涛、白雪柏、余勇、袁明、蒋桂忠、许美娟、李志勇和陈蕞。   5、可视化铸锻技术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面向核电、水电、造船、高铁等重大装备工程,对大型铸锻件等加工技术进行系统创新,开发了国际先进的X射线实时观察、计算机模拟与中试实验相结合的可视化铸锻技术,与骨干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在行业推广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与创新:1. 突破三峡大型水轮机铸件制造技术瓶颈,并牵头制订三峡水轮机转轮铸件制造技术规范,实现700MW水轮机不锈钢铸件国产化 2. 开发了大型船用曲轴、大型铸钢支承辊、百吨级空心钢锭、高速列车转向架铸件等铸锻件关键制造技术,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3. 可视化铸造技术在规模化铸件上应用,显著提高产品合格率和材料利用率,实现节能降耗。该研究集体突破了若干关键铸锻件受制于人的技术瓶颈,为重型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金属热加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李殿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负责人。结合计算机模拟与X射线实时观测创建了可视化铸锻技术研发平台。开发大型轧辊等铸件的关键技术。   李依依(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提出了可视化铸造思想,倡导并促成可视化平台的建设。提出三峡水轮机组铸件国产化的整套技术规范。   陆善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将可视化铸锻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开发了大型船用曲轴锻造工艺和高速列车转向架焊接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和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柯伟、夏立军、康秀红、肖纳敏、孙明月、傅排先、王雪东、董文超、刘奎、李秀艳、罗兴宏、王培、桑宝光、张二林、胡小强、李世键和王春莲。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简介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2年设立,2003年首次颁奖,今年为第三次颁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不同于以往的科技成果奖,它的奖励对象、奖励标准、奖励周期和奖励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一)奖励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新的奖励制度要能够有效激励科学家个人的工作热情、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而且还要奖励做出重大科技成果的优秀集体,鼓励和倡导科研团队协作攻关的精神   2、注重原创的原则:院的奖励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激励科技人员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世界第一的原创性科技成就 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工作中,做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创新与集成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化的科技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基础性、公益性科技活动中,做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贡献并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的科技成就。   3、分类评价的原则: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是以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发明及其影响等指标为主 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主要以对国家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对国家GDP的增长贡献和经济或社会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价 社会公益研究以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和社会效益影响等指标进行评价。因此,针对的不同的研究工作,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各类科技人员持续创新能力。   (二)奖励标准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奖励近5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的完成个人或研究集体。   对于重大成果的认定,明确规定:“(一)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 (二)在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或高技术产业化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或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显著社会效益 (三)在基础性、公益性科技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显著社会效益”。   (三)奖励对象:做出重大成果的优秀个人和集体   奖励对象由评价科技成果转变为评价优秀个人和集体的主要科技贡献,这是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点。   “个人”指在推荐期间为院属单位的聘任人员。对于同一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的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般只授予一个个人 但对于确属两个及两个以上项目组(可以分属不同院属单位)独立工作并形成同一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最多可同时授予两个个人。   “集体”指由同一重大成果中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组成的团队。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应主要是院属单位的聘任人员,也可包括国(境)内院外单位人员。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人数最多不超过20人,其中“突出贡献者”指在同一重大成果形成过程中提出主要学术思想、技术发明方案、技术实施路线和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人员,最多不超过3人 “主要完成者”指在同一重大成果形成的各个关键环节中做出可认定的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四)主要奖励优秀个人和集体的亮点工作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是对科技人员所做的重大科技创新亮点的评价,而不是对所做科技工作的积分式评价。坚持评价候选者的业绩应以近期“亮点”为主,充分肯定实施知识创新以来科技人员的重大科技贡献。   (五)开放式的评价机制   建立了开放式的推荐、评审的模式。体现四个方面:一是5名院内外具有研究员(教授)职称的同领域知名专家可以联名向院推荐院属单位的候选个人和集体 二是评委组成上,2005年院外科技专家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借鉴国家科技奖的评审方式,聘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对候选者进行书面评价,作为评审工作的重要参考 四是评审结果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六)坚持高标准、宁缺勿滥,每届奖励数量不超过10个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评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勿滥的原则。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为每2年推荐、评审一次,每届颁奖不超过10个个人或集体。
  • 2011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开始推荐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相关消息,2011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现已开始推荐,有关事宜如下:   一、推荐标准   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应严格按标准推荐院属单位在近5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的个人或集体。   “个人”指在推荐期间为院属单位的聘任人员。对于同一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的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般只授予1个个人,但对于确属两个及以上项目组(可以分属不同院属单位)独立工作并形成同一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最多可同时授予两个个人,否则作为集体授奖。   “集体”指由同一重大成果中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组成的团队。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应主要是院属单位的聘任人员,也可包括国(境)内院外单位人员。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人数最多不超过20人,其中“突出贡献者”指在同一重大成果形成过程中提出主要学术思想、技术发明方案、技术实施路线和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人员,最多不超过3人 “主要完成者”指在同一重大成果形成的各个关键环节中做出可认定的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被推荐个人或集体应做出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重大成果:   (一)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   (二)在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或高技术产业化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或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显著社会效益   (三)在基础性、公益性科技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显著社会效益。   二、推荐数量   院直属单位可推荐1名候选个人或1个候选集体。5名及以上具有研究员(教授)职称的同领域知名专家可联名推荐1名候选个人或1个候选集体。   三、材料报送   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应填写《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并于2011年3月31日前将纸质推荐书一式15份(其中1份须加盖推荐单位公章或推荐专家亲笔签字,其余14份可复印)、电子版文件(WORD格式)等送交相应专业评审组。暂不需要提供附件材料。   专业评审组挂靠部门:   1. 院基础科学局(综合规划处)(院机关339房间,联系人:杨辉,电话:68597339):评审范围为数学、物理(含核物理)、核科学技术、化学、纳米科技、天文学和空间科学、力学、大科学工程等。   2.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综合规划处)(院机关518房间,联系人:陈浩,电话:68597518):评审范围为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与医药、农业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   3. 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综合规划处)(院机关521房间,联系人:沈伟,电话:68597580):评审范围为地球科学、农业项目、国土资源与利用、遥感、大气海洋、生态环境等。   4.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综合规划处)(院机关218房间,联系人:闫杰、江丽霞,010-68597216、68526693):评审范围为信息科技、先进制造、材料科学、化工过程、先进能源、工程科学、交通、空间技术、光电科学、专用项目等。专用项目的候选个人(或集体)材料,须按有关规定报送,电子文件以光盘形式报送,不得通过网络传送。   推荐书电子文件(WORD格式文件)可从中国科学院主页(http://www.cas.ac.cn)“通知公告”栏下载。   联 系 人:吕连清、甘泉   电   话:010—68597360/40   传   真:010—68597311   电子信箱:lqlv@cashq.ac.cn   原文请见:关于推荐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通知

杰出科技成就奖相关的方案

杰出科技成就奖相关的论坛

  • 【分享】中国科学院颁发2007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国科学院二○○八年度工作会议二十六日下午在北京闭幕,该院二○○七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在闭幕式上揭晓并颁奖,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和该院六个科研集体共获殊荣。  获奖集体包括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大科学工程研究集体”、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强场物理若干前沿问题研究集体”、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高端硅基SOI材料研究集体”等。据介绍,此次获奖个人和集体近五年来均为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有的在世界科技前沿有重大科学发现,有的为中国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或高技术产业化做出重大贡献,有的则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作为这次唯一一位获奖个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学明不仅科研贡献突出:成功设计、建造出中国第一台“里德堡态飞渡时间谱仪”;创新成果“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突破解决了三十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国际公认难题等,其堪称传奇的工作经历也备受瞩目:赴美留学、加入美国国籍、在中国台湾从事科研工作八年、放弃美国国籍、重新申请中国国籍、进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学科前沿研究。杨学明接受采访时说,从事科研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因为喜欢也就乐在其中,选择“回归”是因为在中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他将继续致力于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争取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于二○○二年设立,翌年首次颁奖,该奖每两年推荐、评审一次,每次奖励不超过十个个人或集体。

  • 三箱冲击箱科技成就完美巅峰

    三箱冲击箱科技成就完美巅峰

    原文来源:三箱冲击箱科技成就完美巅峰 编辑:林频仪器  [b]三箱冲击箱[/b]是科技工业化的传奇,三箱冲击箱可以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定制,经常用于航空、电工等产品的整机和零部件的高低温冲击试验和高低温环境下的储存试验,以方便客户对于整机或者是部件等作出相应的环境加速试验,最终对于试品试验行为作出评价,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科技迷,小编觉得三箱冲击箱简直勾起了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它在人们眼中正渐渐塑造成一个巅峰传奇![align=center][img=,348,34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7/201707110833_01_1037_3.jpg[/img][/align]  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料,为了使读者更加了解三箱冲击箱,下列资料请详看!  1、本冲击箱采用上、中、下箱体结构,它的上部为高温箱,下部自然就为低温箱,中箱体为试验箱体,而它的低温系统在工作室的左部,而电器的控制柜放在试验箱的右侧,这样的原因是很方便操作  2、试验箱内壁均采用SUS304#不锈钢板制造  3、低温箱底部有冷凝水排水口  4、冲击箱箱体上有1个φ25测试孔。  三箱冲击箱控制系统  它的低温区和高温区转换时间小于等于15秒。  其次它的温度恢复时间小于等于5分钟。  扩大试验箱的使用范围(一箱三用)。  试验箱的门与循环风机,可以保护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但是一旦打开箱门的话循环风机和提蓝传动的电源就会被自动切断,在箱顶有一根标准的引线孔,方便用户在箱内引入传感器线,检测电缆等类型的引线。  上海林频是一家顶尖的环试企业机构,凭借不断进取的意识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走到了今天,在此感谢支持我们的客户!

  •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来“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url=http://www.861718.com]仪商网[/url]www.861718.com  40年来,中科院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部署和组织开展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建议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创新贡献。  在这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15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高温[url=http://www.861718.com/zixun/search.php?kw=%E8%B6%85%E5%AF%BC%E4%BD%93]超导体[/url]研究、拓扑物态领域系列研究、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15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列卫星研制、空间科学实验系列卫星等;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10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黄淮海科技会战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核心技术和工业示范、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及装备研制等。  据悉,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经中科院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已收录于《改革开放先锋 创新发展引擎——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书。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15项)1 高温超导体研究超导电性是荷兰科学家卡莫林昂纳斯(H. Kamerlingh Onnes)在1911年发现的。指某些材料在其临界温度以下表现出电阻为零和完全抗磁性的现象,相应的材料称为超导体。临界温度高于传统理论认为的“麦克米兰极限”(40K)的超导体被称为高温超导体。探索和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特别是液氮温区以上的超导体并研究其物理机制是各国科学家们长期追求的目标。[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653_42620.png[/img][/align]1987年,物理所在铜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独立发现了液氮温区铜氧化物超导体,并首次在国际上公布其元素组成为Ba-Y-Cu-O。获198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年,中国科大和物理所在铁基超导体研究方面先后在国际上首次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温度,分别发现43K的SmFeAsO1-xFx超导体、41K的CeFeAsO1-xFx超导体和系列50K以上的REFeAsO1-xFx及REFeAsO1-x(RE=稀土元素)超导体,并创造55K的超导体临界温度纪录。确定铁基超导体为新一类高温超导体,并在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科院在国际上仅有的两次高温超导研究重大突破中,都作出了先驱性和开创性贡献,在该领域多个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国际高温超导研究发展。2 拓扑物态领域系列研究物理所在拓扑物态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2009年,理论发现Bi2Te3、Bi2Se3、Sb2Te3族三维拓扑绝缘体,并获实验验证,成为最为广泛研究的拓扑绝缘体材料体系。2010年,理论提出Cr或Fe磁性离子掺杂的Bi2Te3等拓扑绝缘体薄膜是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获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验证了理论方案。2012—2014年,理论预言并实验发现了两个狄拉克半金属Na3Bi和Cd3As2,将凝聚态中电子态的拓扑分类从绝缘体推广到了半金属,发现了新物态——拓扑半金属态。2015年,理论预言TaAs家族材料是外尔半金属,并首次实验证实了其中手性电子态——外尔费米子的存在。该研究被英国物理学会《物理世界》评为“2015年十大突破”,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为“2015年八大亮点工作”。2018年1月,入选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论》系列期刊诞生125周年纪念论文集,是收录的49项重要科学成就中唯一来自中国本土的工作。2017年,理论预言并首次实验发现了三重简并点半金属WC家族材料,发现其中的三重简并费米子型准粒子激发,为在凝聚态物质中探索非常规费米子激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654_31211.png[/img][/align]2018年,首次在铁基超导体铁碲硒材料中发现了拓扑超导表面态,并在该材料中发现了零能的马约拉纳束缚态,对构建稳定的、高容错、可拓展的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中科院依托相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牵头重大国际合作,在强子物理、核物理、中微子物理、高能量前沿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1990年以来,高能所依托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北京谱仪(BES)实验精确测量了τ轻子质量及R值,发现了X(1835)新粒子。2013年,北京谱仪Ⅲ实验发现了“四夸克物质” Zc(3900),是对传统夸克模型中物质只含2个或3个夸克的重大突破,在美国物理学会《物理》评出的当年度物理学领域11项重要成果中位列榜首。[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654_66667.png[/img][/align]1992年,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上海原子核所(现“上海应物所”)获得了新核素铂-202,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新核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代物理所合成了34种新核素,首次高精度测定一批短寿命原子核质量,建成国际核质量数据评估中心。这些新核素的产生是中国科学家在远离稳定线核的合成和研究中取得的重大成果。2011年,上海应物所在参加RHIC-STAR核物理国际合作研究中,与美国科学家合作,为首次发现迄今最重的反物质粒子——反氦核,发挥了关键作用。2012年,由高能所牵头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中微子振荡新模式,精确测得中微子混合角θ13值,标志着我国中微子实验研究从无到有步入世界前列。该成果入选美国《科学》 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获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度国际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由高能所牵头的中国研究团队在2012年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国际合作实验中,为发现希格斯粒子及其性质研究作出了直接贡献。4 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物理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结构、介质和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上海有机所经过近20年努力,围绕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填补了该奖项此前连续4年的空缺。[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654_91037.png[/img][/align]有机分子簇集和自卷研究成果,对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某些生命现象及设计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理论启示。自由基化学研究建立了当时国际上最完整、最可靠的反映取代基自旋离域能力的参数,被国际同行认为是里程碑式的工作。这两个方面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效应和介质效应,是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5 [url=http://www.861718.com/zixun/search.php?kw=%E7%BA%B3%E7%B1%B3]纳米[/url]科技创新在纳米表征领域,1988年,化学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集计算机控制、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系统于一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我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AFM),奠定了我国纳米科技研究的物质基础。2001年,中国科大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低温STM获得能够分辨碳-碳单键和双键的C60单分子图像,并于2013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获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年,国家纳米中心利用AFM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分子间氢键的直接成像,为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氢键本质”问题提供了第一个直观证据。在纳米材料与器件领域,物理所、金属所等单位在碳纳米管的制备、纳米结构及其物性调控、表面纳米化等方面,20多年来产出了一批国际引领性成果,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2017年,上海微系统所联合相关企业设计出低功耗、长寿命、高稳定性的钪-锑-碲(Sc-Sb-Te)新型高速相变材料,对于我国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自主开发存储器芯片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所基于长期基础研究,发展了纳米绿色印刷的完整产业链技术,并于2016年建成世界首条免砂目纳米绿色印刷版材示范线。[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902_30853.png[/img][/align]在纳米催化领域,2011年,大连化物所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Pt/FeOx单原子催化剂,并提出了单原子催化新概念,入选美国化学会2016年度十大科研成果。2014年,基于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首创甲烷无氧制烯烃和芳烃催化过程,实现一步高效转化,获2015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6 人工合成生物学研究继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获198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之后,1981年11月,由上海生化所、上海细胞所、上海有机所、生物物理所和院外相关单位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历时13年,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包含76个核苷酸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完整分子。该成果获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对揭示生命起源和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意义重大,为进一步了解遗传和其他生命现象、研制和应用多种核酸类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18年8月,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采用合成生物学“工程化”方法和高效使能技术,以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天然含有16条线型染色体)为研究材料,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造出仅含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是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之后,我国科学家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学策略回答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基础问题,将加深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902_27186.png[/img][/align]7 非人灵长类模型与脑连接图谱研究[align=center][img]http://www.861718.com/member/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1225/20181225032902_94321.png[/img][/align]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与脑连接图谱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原创成果。2017年年底在国际上率先攻克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核克隆这一世界性难题,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这是继1997年英国克隆羊“多莉”后克隆生物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将有力促进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为探究众多复杂疾病机理、建立有效诊治和干预手段及新药创制带来光明前景。  2016年,该卓越创新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食蟹猴模型,构建了非人灵长类自闭症行为学分析范式,为观察自闭症的神经科学机理研究提供了一扇重要窗口,为深入研究自闭症的病理与探索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6年,该卓越创新中心成功绘制了更精确的人脑功能分区图谱,即人类脑网络组图谱,突破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的瓶颈,提出了“利用脑连接信息绘制脑图谱”的思想,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更多成果请看www.861718.com[url=http://www.861718.com]仪商网[/url]

杰出科技成就奖相关的资料

杰出科技成就奖相关的仪器

  • 科电检测仪器公司成立于2002年,属于国家认证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铃先的检测仪器生产制造商。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专业提供上等的检测仪器与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总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公司厂区占地面积18800多平方米。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完善的生产工艺、精湛的技术开发及生产实力。科电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用心制造、成就精品”的产品开发目标,秉承“科学管理、精心制造、优质服务、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全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展壮大成为资产过亿、员工上百,并拥有3家控股公司及多家办事处的企业,产品涉及超声检测、涂装检测、埋地管线检测、红外检测、气体检测等多个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型经济实体。公司目前生产产品有:HCH系列超声波测厚仪、MC系列涂镀层测厚仪、MCW涡流测厚仪、FJ系列埋地管线检测仪、DJ系列电火花检漏仪、TM系列红外线测温仪、YD系列里氏硬度计等。“科技成就未来、用心制造精品”,科电公司将与时俱进,为民族工业品牌走向世界而不懈奋斗!
    留言咨询
  • Nature Shaper零重力跑步机Nature Shaper零重力跑步机是一种独特的新型设备,它融合了护肤的功能到有氧运动中。反重力跑步机结合了真空环境下淋巴系统的功效和红外热疗,因此用户可消耗皮下脂肪以达到减重的效果。一起另具香氛治疗、臭氧治疗、LED色彩治疗和胶原蛋白灯,不论是初用者还是进阶用户,设备都能简易地进行过程设置,并带来无与伦比的健身体验。结合科技和工艺,我们制造出了胜过竞争者的优质设备,并使得传统健身器材黯然失色。通过我们的先进的真空压缩技术和红外技术,仪器可以激发你的身体潜能,对准并燃烧特定区域的赘肉和皮下脂肪,轻松让你的身体减重。经测试和实验验证,在10个疗程内,仪器就可逐步地让你减重并带给你紧致、光滑的肌肤。1.功能齐全:零重力跑步机将多种创新科技合而为一,包括身体康复、减重消除脂肪、排毒和放松。仪器尤其适应女性减脂,安全、简易,其定制化选项和程序可帮助我们在数次使用内就达到效果。2.效果显著:仍在尝试节食健身?仍在追求更美好的体态?现在起不必再烦恼了。使用Nature Shaper跑步机,一个疗程就能燃烧500-5000卡。结合各种最新科技,助您将脂肪转化为能量。跑步机可以让您不需要节食就能达到减重、塑形、复健的效果。让您花最少的时间,得到最显著的效果。3.操作简易:依靠仪器的(人性)直觉化菜单,只需使用一次,您就能完全了解并操作所有的功能。4.设计前沿:在健身设备行业多年的专业经验指导下,为吸引和服务各类不同的客户,我们研发出这款极具未来感和黑科技的产品。其设计来源于洛杉矶的PERFECT BODY LAB。集合了所有的健身行业的科技成就,使这款创意跑步机在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5.主要优势:消除脂肪团,塑形,消耗多余卡路里,加速血液循环(紧致、光滑的肌肤),改善淋巴系统循环,加强体制,改善四肢寒冷,带来更好的身心状态,帮助身体释放压力等。如有兴趣,请直接与我们联系,谢谢。
    留言咨询
  • Body Shape零重力跑步机Body Shape零重力跑步机是一种独特的新型设备,它融合了护肤的功能到有氧运动中。反重力跑步机结合了真空环境下淋巴系统的功效和红外热疗,因此用户可消耗皮下脂肪以达到减重的效果。一起另具香氛治疗、臭氧治疗、LED色彩治疗和胶原蛋白灯,不论是初用者还是进阶用户,设备都能简易地进行过程设置,并带来无与伦比的健身体验。结合科技和工艺,我们制造出了胜过竞争者的优质设备,并使得传统健身器材黯然失色。通过我们的先进的真空压缩技术和红外技术,仪器可以激发你的身体潜能,对准并燃烧特定区域的赘肉和皮下脂肪,轻松让你的身体减重。经测试和实验验证,在10个疗程内,仪器就可逐步地让你减重并带给你紧致、光滑的肌肤。1.功能齐全:零重力跑步机将多种创新科技合而为一,包括身体康复、减重消除脂肪、排毒和放松。仪器尤其适应女性减脂,安全、简易,其定制化选项和程序可帮助我们在数次使用内就达到效果。2.效果显著:仍在尝试节食健身?仍在追求更美好的体态?现在起不必再烦恼了。使用Body Shape跑步机,一个疗程就能燃烧500-5000卡。结合各种最新科技,助您将脂肪转化为能量。跑步机可以让您不需要节食就能达到减重、塑形、复健的效果。让您花最少的时间,得到最显著的效果。3.操作简易:依靠仪器的(人性)直觉化菜单,只需使用一次,您就能完全了解并操作所有的功能。4.设计前沿:在健身设备行业多年的专业经验指导下,为吸引和服务各类不同的客户,我们研发出这款极具未来感和黑科技的产品。其设计来源于洛杉矶的PERFECT BODY LAB。集合了所有的健身行业的科技成就,使这款创意跑步机在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5.主要优势:消除脂肪团,塑形,消耗多余卡路里,加速血液循环(紧致、光滑的肌肤),改善淋巴系统循环,加强体制,改善四肢寒冷,带来更好的身心状态,帮助身体释放压力等。
    留言咨询

杰出科技成就奖相关的耗材

  • 石墨接触柱
    石墨接触柱用于HGA石墨炉的石墨接触柱在设计上可实现精确贴合,从而使可能影响分析性能的电气接触偏差降至最小。石墨接触柱的形状经过了专门设计,以使其能完全嵌入石墨管内。这样,石墨管就定位于一个明确的惰性环境中,从而可确保加热条件一致并且石墨管持久耐用。石墨接触柱用于HGA-900/850/800/700/600/300石墨炉包括左侧接触柱、右侧接触柱和屏蔽环订货信息:产品描述部件编号1套B01284955套B3130086用于塞曼炉包括左侧接触柱和右侧接触柱订货信息:产品描述部件编号1套B01168235套B0180361
  • THGA石墨接触柱
    THGA石墨接触柱这些石墨接触柱在设计上可实现精确贴合,从而使可能影响分析性能的电气接触偏差降至最小。进样孔区域得到改进的接触柱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冷凝并改善对复杂基质的分析性能。标准THGA石墨接触柱产品描述部件编号1对B05040355对B0504036 改进型THGA石墨接触柱产品描述部件编号1对B30021035对B3002102配件和备件产品描述部件编号O形圈(接触柱后面、正面和背面)B0500748接触柱拆卸工具B3120405THGA滤筒(50件)B0509065用于通风系统的备用石墨头B0506722
  • 美国PerkinElmer石墨接触柱B0504035
    我司是美国PerkinElmer授权代理商,所有产品都含有防伪标签,扫码可查询真伪THGA石墨接触柱这些石墨接触柱在设计上可实现精确贴合,从而使可能影响分析性能的电气接触偏差降至最小。进样孔区域得到改进的接触柱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冷凝并改善对复杂基质的分析性能。标准THGA石墨接触柱产品描述 部件编号1对 B05040355对 B0504036改进型THGA石墨接触柱产品描述 部件编号1对 B30021035对 B3002102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