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适应光学

仪器信息网中科院自适应光学专题为您整合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科院自适应光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科院自适应光学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与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p   3月19日上午, 中科院光电所副所长饶长辉研究员和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主任王仲研究员分别代表中科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签署了双方战略合作协议, 旨在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天文观测大科学项目研究、天文观测科研仪器研发、天文台筹建工作等方面的合作,同时积极开拓各方发展契机,服务国家需求。 /p p   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在海外的独立研究机构,总部位于智利。该中心旨在通过与智利大学及智利国家科委的合作,搭建以智利为中心,辐射南美其他国家的长期、稳固、互利合作的天文科技平台,推动我国天文事业的长期发展。中心与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将基于智利拥有的国际先进望远镜观测平台、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光电天文仪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合作开展最前沿的天文观测和天文技术方法研究,促进天文观测装置的发展,培养我国的天文研究人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title=" " alt=" " src=" http://www.ioe.cas.cn/xwdt/ttxw/201803/W020180327618377930452.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br/ /p
  • 自适应光学仪器可以带来“超视力”吗?
    人类的视力有极限吗?最近,科学家在实验中运用新技术,通过光学仪器矫正人的视力,有的被试者的视力甚至达到了2.0。   新技术为“超视力”提供可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逸峰小组与中科院成都光电所张雨东小组合作,创造性地将视知觉训练与人眼自适应光学技术结合起来。在实验中,他们对20岁左右的正常被试者测量视力等视功能后,让他们每天参加一小时的视觉训练。这种训练,即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上,呈现一种高空间频率光波的黑白条纹图像,让被试者根据要求完成图像的检测任务。训练程序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自动调控图像参数,使之维持在一定的难度水平上。如此反复多次,坚持10—12天,每天1小时左右。   周逸峰指出,“这项实验反映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学习,成年神经系统对图像识别的能力可大大提高。即便是发育成熟后,正常成年视觉神经系统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不过,这些可塑性的发挥,受限于人眼的光学系统质量。”   据专家介绍,人眼的光学系统,除了存在近视、远视等“低阶像差”外,还存在难以用普通手段测量和矫正的“高阶像差”。研究小组对被试者进行高阶像差的矫正,使之拥有较理想的人眼光学系统,在此基础上配合视知觉训练,让被试者的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甚至达到了2.0及以上的视力。据介绍,他们的“超视力”在5个月后复测时仍可保持。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视力低下患者的视功能,也为达到“超视力”提供了可能。   目前还处于临床阶段   关于这项技术的最新应用情况,周逸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目前,我们与合作单位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一起正在进行面向临床应用的产品开发和推广,已经研制出自适应光学视力治疗仪,7月份进入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在国家药监局审批注册后即可上市用于临床。”同时,周逸峰还指出:“这项技术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从之前测试的结果来看,效果比较显著,但由于临床试验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保证每次试验都达到预期效果。”   对此,焦永红指出,“自适应光学技术属于高科技,作为一种辅助的装置,它主要从两个层面推动眼科技术的发展。其一,让使用设备的医务人员可以更清楚地分析数据;其二,可以让病人接受的手术更加精准。目前,它仍属于前瞻性的研究。”   关于视知觉训练,焦永红则认为:“视知觉训练主要通过锻炼肌肉的灵敏度,通过反复刺激的方法来训练人的能力。这项训练比较主观,而且需要坚持。因此,被试者的视力恢复水平可能因人而异。”   不过,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是不断尝试、不断推新的过程。屈光手术自90年代初期试用以来,已经发展成熟,这一技术通过改变人眼的光学系统,使得人眼视力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焦永红认为:目前,自适应光学技术还处在临床适应阶段,从原理上说,这项技术可以辅助临床试验,让手术更加精准。   是否具有“超视力”不重要   那么视力的优劣该如何测定呢?2.0的视力是怎样的“超视力”呢?   目前国内有两种视力表记录法:小数记录法、五分记录法。一般情况下,正常裸视力能达到1.0,也就是5.0。小数记录法的1.5,2.0分别相当于五分记录法的5.2,5.3。   对于视力有限性的问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肌科主任焦永红指出:“人的视力受限于最小视角,它是指视网膜视觉细胞能分辨的最近距离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制定的。正常人眼能看清最小物体的视角为1分视角,又称最小视角。   焦永红认为,“人的视力是有极限的,单纯通过视力表的指标来衡量人的视力的优劣并不是目的。1.5的视力已经是正常视力,不同衡量体系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衡量视力水平,不能光看指数,还要看眼睛各个方面是否协调一致。关键在于眼睛的健康,无各种眼科疾病,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至于是否是2.0这样的"超视力"并不重要。”   焦永红说:“视力检查是一种知觉检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检查结果。”常见的影响视力检查准确性的因素有:光线,比如灯箱老旧、光源亮度不达标、面板刮花、检测地点周围光线昏暗等;环境,如周边环境吵闹、噪音大等;此外,如果在感冒、发烧或服药期间,视力也可能下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蔡春梅介绍说:“目前所测的视力主要为远视力,被试者离视力表5米。视力达到2.0,说明远视力很好,不排除有其他眼睛问题的可能,没有一个评论视力优劣的绝对指数,普通人达到1.0的视力就是正常视力。”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成人的视力不具备可塑性。就此,蔡春梅认为:“如果一个成年人存在屈光不正的问题,如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通过镜片、手术矫正的方法,才可以矫正视力。”自适应光学技术也正基于此,通过仪器调整人眼的光学系统,才能够有效的矫正视力。
  • 中美联合研制自适应光学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像差问题一直困扰着光学领域的工作者。像差会使光波前发生形变,不仅降低成像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得很多时候我们只能&ldquo 雾里看花&rdquo ,更甚者,产生赝像,或无法获得有意义的图像。像差问题对双光子成像的影响尤为严重,因为在那里,荧光信号对入射光强度的依赖是平方关系,一旦入射光波前形变,不仅聚焦强度大幅下降,成像分辨率也急剧恶化。因此,如何解决像差问题,实现活体,例如小鼠大脑皮层,深层区域的高质量成像成为光学成像发展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美国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在Janelia Farm Research Campus的吉娜博士小组与来自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琛博士最近成功将一种新的自适应光学的方法和双光子显微镜结合,研制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光学双光子荧光显微镜。通过校正活体小鼠大脑的像差,在视觉皮层的不同深度处均获得了提高数倍的成像分辨率和信号强度,大大改进了成像质量,使得原来在活体鼠脑中不可见或者模糊的细节变得清晰可见,她们成功将该方法应用于老鼠视觉皮层第五层(约500µ m)的形貌结构成像和钙离子功能成像。这一新的自适应光学方法,首次使得在活体小鼠深层区域成像中获得近衍射极限的成像分辨率成为现实。这一成果以题Multiplexed aberration measurement for deep tissue imaging in vivo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Methods (自然· 方法)杂志上。   在该自适应光学双光子荧光显微镜中,她们将空间光位相调制器光学共轭到显微物镜的后焦平面,通过位相调制器将入射光分成若干子区域,每一块子区域的波前都可以被独立控制。同时,她们用数字微阵列光处理器,以不同的频率同时调制其中一半子区域的入射光强度,以另一半子区域作为&ldquo 参考波前&rdquo 。来自所有子区域光束会在焦点处会聚干涉,通过监测焦点激发的双光子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可以&ldquo 分解&rdquo 得到被调制的每一块子区域的&ldquo 光线&rdquo 的贡献信息,从而可以实现对一半子区域波前的并行测量。对另一半子区域重复这一测量过程,从而获得整个入射波前的信息并进行校正。该方法耗时很短,通常约1~3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像差的测量和校正,无需复杂的计算,适用于任何标记密度和标记类型的样品。更重要的是,得到的像差校正图案可以用于提高较大视场范围内的成像质量。该方法无疑为在体研究小鼠大脑皮层深层区域的生物、医学问题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相关的方案

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相关的论坛

  • 光电所“小型化视网膜自适应光学连续成像仪”研制完成

    近日,由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资助的“小型化视网膜自适应光学连续成像仪”研制工作在光电技术研究所顺利完成。该成像仪通过校正人眼像差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眼底视网膜图像,在临床疾病早期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变形镜作为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核心器件,其性能决定了成像仪的整机性能。光电所前期研制的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仪采用分立式压电驱动变形镜,受目前构造工艺的限制,其变形量小、口径大、成本高,难以适应临床大规模人群使用和产业化推广,寻求一种新型的变形镜以突破其临床应用限制已成为成像仪产业化推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双压电片变形镜具有构造简单、结构灵活多样且易于小型化等优点,在眼科自适应光学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光电所于2010年开展了基于双压电片变形镜的新一代小型化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仪研制。 项目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人眼像差特性,设计并研制成功35单元双压电片变形镜,其行程达到20微米,而口径仅有原来分立式压电驱动变形镜口径的一半。在变形镜研制的基础上,先后解决基于双压电片变形镜的AO系统优化设计、闭环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首套基于双压电片变形镜的小型化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仪,其体积仅为原来37单元成像仪的一半,但像差校正性能却得到大幅提升,大大降低了对人眼低阶像差预补偿的要求。 通过小规模人眼实验表明,新一代成像仪分辨率高、像差校正范围大、操作简单,这为其临床大规模人群使用和产业化推广走出重要一步。

  • 计算自适应光学技术可实现高清医学成像

    科技日报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本报讯 实时3D微观组织成像技术的出现不啻为癌症诊断、微创手术和眼科等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据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23日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用计算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光学层析成像的畸变技术,给未来医疗的“高清”成像带来前景。相关技术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在线版上。 美国贝克曼研究所高级科学和技术博士后研究员史蒂芬说:“该技术能够超越现在的光学系统,最终获得最佳品质的图像和三维数据。这将是非常有用的实时成像技术。” 畸变如散光或扭曲困扰着高分辨率成像。其会使对象细点的地方看上去如斑点或条纹。分辨率越高,问题会变得更糟糕。这是在组织成像中特别棘手的问题,而精度对于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自适应光学可以校正成像的畸变,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来校正当星光过滤器通过大气层的变形。医学科学家已经开始将这种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硬件应用于显微镜,希望能改善细胞和组织成像。 但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工程内科医学的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教授斯蒂芬指出,这同样富有挑战,将其应用于组织、细胞成像,而不是通过大气对星星成像,存在很多光学上的问题。基于硬件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复杂而昂贵,调整繁琐,故不太适用于医疗扫描。 由此,该团队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发现并纠正图像畸变,替代硬件的自适应光学,称为计算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人员用此技术演示了大鼠肺组织含有微观粒子凝胶的幻影。用光学成像设备干涉显微镜的两束光扫描组织样本,计算机收集所有数据后,纠正所有的深度图像,使模糊的条纹变成尖锐的点而特征显现,用户可用鼠标点击改变参数。研究人员说:“我们能够纠正整个研究体积的畸变,在其任何地方呈现高清晰度图像。由此,现在可以看到以前不是很清楚的所有组织结构。”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医院和诊所的台式电脑,可对任何类型进行干涉成像,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华凌)

  • 帮忙下载中科院博硕论文

    【序号】 1【题名】:高均匀复杂光刻照明系统技术研究【作者】:林妩媚【日期】2011【作者单位】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链接】http://search.gucas.ac.cn/PaperDetailInformation.aspx?xh=200418015120010【序号】2【题名】光学椭偏超薄膜测量方法研究【作者】陈艳艳 【作者单位】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日期】2007.03.30, 81P 【链接】http://dspace.imech.ac.cn/old/handle/311007/22865?mode=full【序号】3【题名】 光谱椭偏成像系统研究 【作者] 孟永宏 【作者单位】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日期] , 2007.03.30, 108P 【链接】http://dspace.imech.ac.cn/old/handle/311007/23587

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相关的资料

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相关的仪器

  • 变形镜波长范围122nm-10.6um有效直径10-600mm电极/激励器数600行程40um频率1kHz损伤阈值50kW/cm2 或 20J/cm2泽尼克系数24波前传感器波长范围122nm-10.6um有效直径4-600mm微透镜直径低至150um灵敏度Lambda/150 rms动态范围50 Lambda频率2kHz软件实时显示哈特曼和波前分析、泽尼克多项式、2D\3D条纹图、相位图、光强图、M2、PSF、波前P-V和RMS哈特曼计哈特曼计用于测量光学表面平整度,可取代菲佐干涉仪,具有同样的性能。通过一束激光照射到测量表面,然后用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测量反射回的波前。主要特点是实时测量,对振动不敏感。波长范围122nm-10.6um可测口径没有限制(扩束镜)可测曲率半径没有限制(补偿光器件)准确度Lambda/30 rms横向分辨率孔径的2/100软件实时显示哈特曼和波前分析、泽尼克多项式、2D\3D条纹图、相位图、光强图、M2、PSF、波前P-V和RMS自适应光学系统自适应光学闭循环系统由变形镜、波前传感器及软件组成,可用于高功率激光、同步辐射光束、天文望远镜、生物显微镜等。软件实时显示哈特曼和波前分析、泽尼克多项式、2D\3D条纹图、相位图、光强图、M2、PSF、波前P-V和RMS;实时参数监控;实时显示镜片上电压;测量镜片电极反应函数等
    留言咨询
  • 仪器简介:活体样本 ASOM中的快速扫描镜代替了许多显微镜应用中用到的传统扫描环节。由于不需要移动样品,在利用ASOM技术进行活体样本成像时,可以在检测的环境中植入传感器或控制器。ASOM同时还消除了机械平台的移动,而这种移动会限制扫描速度,并会引发许多活体样品使用的液体和粘滞介质产生破裂性振动[2]。由于图像到图像之间的移动时间小于5ms,使ASOM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机械移动显微镜的100倍,并且使用高速CCD相机 可以使合成图像的帧传输速率达到100帧/秒。高扫描速率的潜在应用包括毒品检测和大规模筛选等。 最初为望远镜开发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显微镜的性能,使之具有微米级的分辨率和更广的有效视场。 光学系统设计者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主动元件,推动着光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持续快速发展。主动元件包括转换器和传感器、主动和自适应光学元件,以及实时微处理控制器等。这种高动态光学仪器的性能和应用潜力,甚至远远超出了仅由静态光学元件构成的仪器的理论极限。 就自适应光学而言,天文学是其发展的最初推动力,1953年Horace Babcock建议采用主动光学补偿来解决穿过大气成像的内在挑战[1]。不同密度的大气层之间的湍流会产生动态的折射率梯度和随时间变化的入射光光程。如果不采取任何校正措施,在电磁波的波前上产生的振幅和相位畸变就会导致在形成的图像上产生闪烁的亮区或暗区,这严重地限制了地基望远镜的角分辨率。尽管Babcock建议的在一个带静电电荷的镜面上涂上一层油来改变局部油层厚度的方法从来没有实现过,但他的基本设计思想在现今的许多自适应光学应用中仍在使用。目前,可由计算机控制表面面形的变形镜被普遍用于校正由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 由Ben Potsaid 和Scott Barry领导的Thorlabs/RPI研究小组设计并构建的ASOM系统包含Nova Phase公司生产的定制扫描透镜组、一个定制的高速转向镜(该转向镜是Boston Micromachines公司生产的有140个静电控制器的MEMS变形镜)和一个Thorlabs公司的CCD相机。 20世纪60年代,自适应光学的早期发展是由国防工业资助的,然而直到80年代,自适应光学才因为改善了地基望远镜的性能而在天文学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自适应光学中最基本的设计包括利用波前传感器(Shack-Hartmann干涉仪或可变剪切干涉仪)进行波前的实时测量和波前校正(变形镜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结合以前发展的技术,目前自适应光学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其他领域。主要特点:2005年,伦瑟勒理工学院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中心(CATS)的Ben Potsaid、John Wen和Yves Bellouard开发了一种自适应扫描光学显微镜(ASOM),它基于MEMS变形镜来校正物镜的离轴波前像差。 成像镜扫描透镜的输入通光孔就可获得扩大的视场,其潜在的应用包括跟踪移动的样品,以及对突发事件成像。 这种新型的显微镜设计,配合高速物镜后振镜式扫描镜、空间光调制器和扫描透镜,就会产生具有微米级分辨率和较大有效视场的图像,因而提供了一种相对经济的办法来获得高质量图像,而传统上这只能通过很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才能实现。在后来由Thorlabs/RPI小组设计的ASOM中,总的合成视场超过1250 mm2,分辨率为1.5祄 在ASOM系统中设计一个远心扫描透镜用于获得具有40mm视场的有限共轭像。透镜组由七个光学元件组成,后向焦距为19mm,数值孔径为0.20。一个定制的75mm快速MEMS转向镜在3.3mm2的通光孔上分布着140个静电控制器。科学级CCD相机具有1024 768个像素,栅距为4.7祄。 传统的显微镜由于物镜的限制,其视场相对较小。为了得到大尺寸样品的高分辨率图像,物镜就必须对样品进行扫描(或者移动显微镜,或者移动样品)。在ASOM中,其扫描机制是一个质量较轻的高速转向镜,它可以通过物镜扫描整个视场。 在这种结构中,离轴光线经过物镜后会发生显著的波前畸变,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图像模糊,但是通过利用一个可实时控制的变形镜,系统会补偿波前畸变,因而能得到具有均匀分辨率的衍射图像。对样品扫描后再进行图像重构就会得到放大的视场。这在生物领域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在生物应用中常常需要获得细胞级的分辨率(约为1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个大的视场在厘米尺度上监测总的解剖信息,或者观测那些可能&ldquo 游到&rdquo 视场外的活生物体
    留言咨询
  • AOS-0是Alpao自主研发的一套完整的闭环自适应光学系统。它包括一个快速和大行程的可变形反射镜(DM69或DM97-15),一个高精度的Shack-Hartman波前传感器以及Alpao优异的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软件。 核心特点:l 覆盖可见光到短波红外波段l 可二次开发集成进相关系统l 支持100Hz~800Hz多种的闭环带宽l 安装简单,结构稳定l 支持多种配置 变形镜标配型号:ModelDM69DM9715Number of actuators6997Pupil diameter10.5mm13.5mmPitch1.5mm1.5mmMaximum mirror best flat (in close loop)7.0nm RMS (no print through effects)Minimum tip/tilt stroke (PV, wavefront)60μm60μmMinimum focus/astig. stroke (PV, wavefront)40μm40μmMinimum bandwidth 800Hz 800HzMinimum settling time (at +/-10%)800μs800μsCoatingProtected SilverOperating temperature-10 to 35 °C 波前传感器标配型号:ModelHASO 4 FirstWFS-VISResolution32 x 4023 x 23Absolute accuracyλ/100 RMSλ/20 RMSFrame rate100Hz1004HzRepeatabilityλ/200RMS10nm RMSWavelength range400-1100nm250-1100nmDetection area4.6 x 3.6mm23.1 x 3.1mm2Sensor typeCCDEMCCDConnectionUSB 3.0Camera Link 成像监测相机标配型号:ModelIDS UI-3240Resolution1280 x 1024Dynamic range60dBFrame rate60fpsSensor bit depth10bit
    留言咨询

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相关的耗材

  • Iris自适应光学系统
    产品信息Iris分段式可变形镜Alpao自适应光学系统ALPAO 可变形镜Iris自适应光学系统所属类别: ? 调制器 ? 可变形反射镜/自适应光学系统所属品牌:美国Iris AO公司产品简介基于分段式可变形镜的小型化自适应光学系统,在价格,尺寸,功耗,耐用性和灵活性,速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Iris,Iris AO,自适应光学系统,自适应系统,光学自适应,AO system,AO,Iris AO system adaptive optics system,wave front sensor, 大气湍流校正,像差校正,闭环自适应,开环自适应,波前传感器,变形镜,眼底成像,生物成像,便携式激光通信,水平成像,horizontal imagingIris变形镜及自适应系统美国Iris AO公司生产小型化,基于微机电技术(MEMS)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在价格,尺寸,功耗,耐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Iris 的自适应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了自适应系统新应用领域发展,尤其在眼底、生物成像,便携式激光通信和水平成像等领域,有卓越的表现。Iris的产品设计初衷就针对大行程,价格实惠,体积小巧且具有可扩展性等特点出发,以符合成像应用领域的所以要求。此为,Iris拥有自己的变形镜生产技术,为Iris的自适应系统生产可以校正高电压,高通道的驱动电路,自适应控制,和自适应开发系统。出厂校正让Iris 的自适应系统操作更简便,实现开箱即用,显著缩短开发时间。 技术介绍自适应光学系统(AO system)可以实时测量光的波前畸变,并用变形镜补偿畸变。 通过校正波前畸变,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可以极大改善。自适应技术最初发展起来作为军事用途,主要用来补偿大气湍流。 天文学家使用同样的技术显著改善地面望远镜的分辨率。过去的几十年来,基于变形镜的微机电系统(MEMS)得到长足发展,价格和尺寸都显著降低, 这给自适应技术应用开辟了更广泛的领域。眼底成像和生物成像正是新应用领域两个显眼的例子。其他,诸如波前校正,激光系统改善一提高光束质量,激光脉冲整形,波束整形等,也得到长足发展。需要光畸变校正,或者光波前控制等领域,都可以用自适应光学系统。由于光路偏差导致入射波前产生扭曲,该扭曲可能来自畸变媒介,如光学系统与成像物体之间,或者由光学系统本身带来的。 变形镜(DM)通过补偿光路偏差达到校正波前畸变的作用。由于光路偏差导致入射波前产生扭曲,该扭曲可能来自畸变媒介,如光学系统与成像物体之间,或者由光学系统本身带来的。 变形镜(DM)通过补偿光路偏差达到校正波前畸变的作用。下图动态呈现了典型的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 自适应系统的三个主要部件是变形镜,用于校正畸变;波前探测器,用于测量波前畸变;自适应控制系统,一般用电脑控制完成实时校正。 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在每一次采样测试中,自适应系统控制电脑计算波前校正量,从参考波前减去时测波前,反映当前波前误差给变形镜。然后,通过调整变形镜形状校正波前误差。采样和校正过程是实时的,可以校正时间变化带来的畸变。在生物成像应用里,刷新速率能达到数万赫兹。在天文和军事方面应用,采样速度可以到千赫兹到万赫兹。Iris AO engine是一款专门设计成可以集成到用户光学系统里的高性能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参数: 变形镜:选用111或489个驱动器数量的变形镜,5μm行程波前探测器:Shack-Hartmann与变形镜1:1配合相机采样率:60Hz相机动态范围:10bit波前分辨率: 15nm rms波前动态范围:±14 mradAO控制器:Zernike模式控制用户界面:AO Engine 工作台用户界面,AO Engine 控制台应用C/C++ SDK,方便用户应用和开发系统配置:*PTT111-5 变形镜系统,5μm行程, 111个驱动器的变形镜*Shack-Hartmann波前传感器*控制电脑*AO Engine工作台图形用户界面*AO Engine 控制台应用系统可选项: *开发包Kit: 带面包版和光学元件的完整AO Engine系统 *8μm 行程的变形镜 *PTT489: 489个驱动器的变形镜分享到 : 人人网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网易微博
  • ASA 自适应高压制备色谱柱
    性能优越的SSCTM的自适应高压制备色谱柱SSCTM自适应高压制备色谱柱及装柱机系列以其独特的创新设计和超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它是高通量药物,天然产物研发和生产的选择,ASATM自适应高压制备色谱柱广泛的应用于小分子药物、抗生素、糖类物质、核酸物质以及多肽和蛋白的制备分离,另外SSCTM自适应高压制备色谱柱独特的水浴夹套设计也非常适合手性化合物拆分。产品特性介绍部分
  • 渥拉斯顿棱镜
    欧洲和德国进口渥拉斯顿棱镜,涡拉斯顿棱镜,Wollaston棱镜适合高能量激光,广泛用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安徽光机所,西安光机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渥拉斯顿棱镜,别称涡拉斯顿棱镜或Wollaston棱镜,渥拉斯顿棱镜把非偏振光分成两个正交线性偏振的出射光束。涡拉斯顿棱镜由两个方解石棱镜粘合而成,因此Wollaston棱镜可以把两个光束对等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分开。渥拉斯顿棱镜标准参数 材料: 方解石, YVO4 或石英波长范围:方解石:350-2200nm, YVO4: 500-4000nm, 石英: 200-2300nm消光比:方解石:5x10^-5 YVO4:5x10^-5 石英:5x10^-4 表面质量:20/10 scratch and dig 光束偏移: 3 arc minutes 波前畸变:λ/4@632.8nm损伤阈值:500 MW/cm2 镀膜:Single Layer MgF2 外壳:Black Anodized Aluminu中国领先的进口精密激光光学器件旗舰型服务商--孚光精仪!渥拉斯顿棱镜,涡拉斯顿棱镜,Wollaston棱镜由中国领先的进口光学精密仪器旗舰型服务商-孚光精仪进口销售!孚光精仪精通光学,服务科学,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安徽光机所,西安光机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提供进口的涡拉斯顿棱镜,Wollaston棱镜.

中科院自适应光学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