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亚铟

仪器信息网碘化亚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碘化亚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碘化亚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碘化亚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碘化亚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碘化亚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碘化亚铟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碘化亚铟相关的资料

碘化亚铟相关的论坛

  • 亚铁氰化钾 和 碘化亚铜 的问题

    1.亚铁氰化钾 国标中:鉴别方法 本品应呈亚铁氰化物反应和钠、钾盐反应。  亚铁氰化物反应 取1%的试液10mL,加2.5%三氯化铁溶液1mL,生成暗蓝色沉淀,过滤。取滤液中和后浓缩至1/3,加高氯酸(1:10)溶液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溶于硫酸溶液。(1).....取滤液中和.....是中和滤液中的什么?用什么来中和?(2).....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所产生的白色沉淀是什么??2.碘化亚铜 本来这东西不溶于水,取样品(分析纯)少量与少量固体硝酸银混合,加水,有黑色沉淀,溶液部分变绿色,原以为是鉴别碘离子的反应,看现象估计银离子和亚铜离子反应了。。。。求一个碘化亚铜的鉴别反应谢谢~~!

  • 亚铁氰化钾 和 碘化亚铜 的问题

    1.亚铁氰化钾 国标中:鉴别方法 本品应呈亚铁氰化物反应和钠、钾盐反应。  亚铁氰化物反应 取1%的试液10mL,加2.5%三氯化铁溶液1mL,生成暗蓝色沉淀,过滤。取滤液中和后浓缩至1/3,加高氯酸(1:10)溶液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溶于硫酸溶液。(1).....取滤液中和.....是中和滤液中的什么?用什么来中和?(2).....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所产生的白色沉淀是什么??2.碘化亚铜 本来这东西不溶于水,取样品(分析纯)少量与少量固体硝酸银混合,加水,有黑色沉淀,溶液部分变绿色,原以为是鉴别碘离子的反应,看现象估计银离子和亚铜离子反应了。。。。求一个碘化亚铜的鉴别反应谢谢~~!

碘化亚铟相关的方案

碘化亚铟相关的资讯

  • 研究|具有超低热导率的宽直接带隙半导体单层碘化亚铜(CuI)
    01背景介绍自石墨烯被发现以来,二维(two-dimensional, 2D)材料因其奇妙的特性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兴趣。特别是二维形式的材料由于更大的面体积比可以更有效的性能调节,通常表现出比块体材料更好的性能。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具有优异性能的二维材料被报道和研究,如硅烯、磷烯、MoS2等,它们在电子、光电子、催化、热电等方面显示出应用潜力。在微电子革命中,宽带隙半导体占有关键地位。例如,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材料氮化镓(GaN)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电子设备和蓝光LED中。此外,氧化锌(ZnO)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透明电子领域的n型半导体,其直接宽频带隙可达3.4 eV。在透明电子的潜在应用中,n型半导体的有效质量通常较小,而p型半导体的有效质量通常较大。然而,人们发现立方纤锌矿(γ-CuI)中的块状碘化铜是一种有效质量小的p型半导体,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与n型半导体耦合的应用中很有用。例如,γ-CuI由于其较大的Seebeck系数,在热电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二维材料与块体材料相比,一般具有额外的突出性能,因此预期单层CuI可能比γ-CuI具有更好的性能。作为一种非层状I-VII族化合物,CuI存在α、β和γ三个不同的相。温度的变化会导致CuI的相变,即在温度超过643 K时,从立方的γ-相转变为六方的β-相,在温度超过673 K时,β-相进一步转变为立方的α-相。因此,不同的条件下,CuI的结构是很丰富的。超薄的二维γ-CuI纳米片已于2018年在实验上成功合成 [npj 2D Mater. Appl., 2018, 2, 1–7.]。然而,合成的CuI纳米片是非层状γ-CuI的膜状结构,由于尺寸的限制,单层CuI的结构可能与γ-CuI薄膜中的单层结构不同。因此,需要对单层CuI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全面研究。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预测了单层CuI的稳定结构,并系统地开展电子、光学和热性质的研究。与γ-CuI相比,单层CuI中发现直接带隙较大,可实现超高的光传输。此外,预测了单层CuI的超低热导率,比大多数半导体低1 ~ 2个数量级。直接宽频带隙和超低热导率的单层CuI使其在透明和可穿戴电子产品方面有潜在应用。02成果掠影近日,湖南大学的徐金园(第一作者)、陈艾伶(第二作者)、余林凤(第三作者)、魏东海(第四作者)、秦光照(通讯作者),和郑州大学的秦真真、田骐琨(第五作者)、湘潭大学的王慧敏开展合作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了p型宽带隙半导体γ-CuI(碘化亚铜)的单层对应物的稳定结构,并结合声子玻尔兹曼方程研究了其传热特性。单层CuI的热导率仅为0.116 W m-1K-1,甚至能与空气的热导率(0.023 W m-1K-1)相当,大大低于γ-CuI (0.997 W m-1K-1)和其他典型半导体。此外,单层CuI具有3.57 eV的超宽直接带隙,比γ-CuI (2.95-3.1 eV)更大,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在纳米/光电子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单层CuI在电子、光学和热输运性能方面具有多功能优势,本研究报道的单层CuI极低的热导率和宽直接带隙将在透明电子和可穿戴电子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以“The record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onolayer Cuprous Iodide (CuI) with direct wide bandgap”为题发表于《Nanoscale》期刊。03图文导读图1. 声子色散证实了CuI单层结构的稳定性。单层CuI(记为ML-CuI)几种可能的结构:(a)类石墨烯结构,(b)稳定的四原子层结构,(c)夹层结构。(d)稳定的γ相快体结构(记为γ-CuI)。(e-h)声子色散曲线对应于(a-d)所示的结构。给出了部分状态密度(pDOS)。通过测试二维材料的所有可能的结构模式,发现除了如图1(b)所示的弯曲夹层结构外,单层CuI都存在虚频。平面六边形蜂窝结构中的单层CuI,类似于石墨烯和三明治夹层结构,如图1(a,c)所示作为对比示例,其中声子色散中的虚频揭示了其结构的不稳定性[图1(e,f)]。因此,通过考察单层CuI在不同二维结构模式下的稳定性,成功发现单层CuI具有两个弯曲子层的稳定结构,表现出与硅烯相似的特征。优化后的单层CuI晶格常数为a꞊b꞊4.18 Å,与实验结果(4.19 Å)吻合较好。而在空间群为F3m的闪锌矿结构中,得到的优化晶格常数a=b=c=6.08 Å与文献的结果(5.99-6.03 Å)吻合较好。此外,LDA泛函优化得到的单层CuI和γ-CuI的晶格常数分别为4.01和5.87 Å,为此后续计算都基于更准确的PBE泛函。通过观察晶格振动的投影态密度,发现Cu和I原子在不同频率下的贡献几乎相等。此外,光学声子分支之间存在带隙[图1(g)],这可能导致先前报道的光学声子模式散射减弱。相反,在γ-CuI中不存在声子频率带隙[图1(h)]。图2. 热导率及相关参数的收敛性测试。(a)原子间相互作用随原子距离的变化。(b)热导率对截断距离的收敛性。彩色椭圆标记收敛值。(c)热导率相对于Q点的收敛性。(d)单层CuI和γ-CuI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函数关系。在稳定结构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单层CuI和γ-CuI的热输运性质。基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分析验证了热导率的收敛性[图2(a)]。如图2(b)所示,热导率随着截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出现了几个阶段。热导率的下降是由于更多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和更多的声子-声子散射。注意,当截止距离大于6 Å时,热导率仍呈下降趋势,说明CuI单层中长程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这种长程的相互作用通常存在于具有共振键的材料中,如磷烯和PbTe。通过收敛性测试,预测单层CuI在300 K时的热导率为0.116 W m-1K-1[图2(c)],这是接近空气热导率的极低值。单层CuI的超低热导率远远低于大多数已知的半导体。此外,计算得到的γ-CuI的热导率为0.997 W m-1K-1,与Yang等的实验结果~0.55 W m-1K-1基本吻合,值得注意的是Yang等人的实验结果测量了多晶态γ-CuI。此外,单层CuI和γ-CuI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完全符合1/T递减关系[图2(d)]。考虑到温度对热输运的影响,今后研究声子水动力效应对单层CuI热输运特性的影响,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可能是很有意义的。图3. 单层CuI和γ-CuI在300 K的热输运特性。(a)群速度,(b)相空间,(c)声子弛豫时间,(d) Grüneisen参数,(e)尺寸相关热导率的模态分析。(f)平面外方向(ZA)、横向(TA)和纵向(LA)声子和光学声子分支对热导率的贡献百分比。超低导热率的潜在机制可能与重原子Cu和I有关,也可能与单层CuI的屈曲结构有关。声子群速度[图3(a)]和弛豫时间[图3(c)]都较小,而散射相空间[图3(b)]较大。总的来说,单层CuI (1.6055)的Grüneisen参数的绝对总值显著大于γ-CuI (0.4828)。即使在低频下Grüneisen参数没有显著差异[图3(d)],单层CuI和γ-CuI的声子散射相空间却相差近一个数量级,如图3(b)所示。因此,低频声子弛豫时间的显著差异[图3(c)]在于不同的散射相空间。此外,单层CuI的声子平均自由程(MFP)低于γ-CuI,如图3(e)所示。因此,在单层CuI中产生了超低的热导率,这将有利于电源在可穿戴设备或物联网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热电性能。此外,详细分析发现,光学声子模式在单层CuI[图3(f)]中的较大贡献是由于相应频率处相空间相对较小,这是由图1(g)所示的光学声子分支之间的带隙造成的。图4. 单层CuI的电子结构。(a)单层CuI和(h)γ-CuI的电子能带结构,其中电子局部化函数(ELF)以插图形式表示。(b-d)单层CuI和(i)γ-CuI的轨道投影态密度(pDOS)。(e)透射系数,(f)吸收系数,(g)反射系数。在验证了CuI单层结构稳定的情况后,进一步研究其电子结构,如图4(a)所示。利用PBE泛函,预测了单层CuI的直接带隙,导带最小值(CBM)和价带最大值(VBM)都位于Gamma点。PBE预测其带隙为2.07 eV。我们利用HSE06进行了高精度计算,得到带隙为3.57 eV。如图4 (h)所示,单层CuI的带隙(3.57 eV)大于体γ-CuI的带隙(2.95 eV),这与Mustonen, K.等报道的3.17 eV非常吻合,使单层CuI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直接宽频带隙半导体。此外,VBM主要由Cu-d轨道贡献,如图4(b-d)的pDOS所示。能带结构、pDOS和ELF揭示的电子特性的不同行为是单层CuI和γ-CuI不同热输运性质的原因。电子结构对光学性质也有重要影响。如图4(e-g)所示,在0 - 7ev的能量范围内,单层CuI的吸收系数[图4(f)]和折射系数[图4(g)]不断增大,说明单层CuI在该区域的吸收和折射能力增强。相应的,随着透射系数的减小,单层CuI的光子传输能力[图4(e)]也变弱。当光子能量大于7 eV时,CuI的吸收和折射系数开始显著减弱,最终在8 eV的能量阈值处达到一个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与声子的吸收和传输能力相比,单层CuI对光子的反射效率较低,最高不超过2%。对于光子吸收,单层CuI的工作区域在5.0 - 7.5 eV的能量范围内,而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 3.11 eV之间。显然,CuI的主要吸收光是紫外光,高达20%。
  • 亚硝胺——生活饮用水中的“隐形杀手”
    导读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106项水质指标确保了饮用水的质量安全,但是作为消毒副产物经常存在于饮用水的亚硝胺类物质并不在106项之列。基于亚硝胺类物质的致癌性,近几年饮用水中亚硝胺类物质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和研究,这类物质可能会被考虑列入新修订水法之中。亚硝胺介绍 自来水中产生亚硝胺类物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水源受到污染,含有一定浓度的亚硝胺及其前体物;二是在水厂处理过程中,未去除的前体物在氯胺消毒过程中转化成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作为一类新型的消毒副产物,亚硝胺类化合物不但是一类存在于环境和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且因其较强的致癌性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亚硝胺类化合物能够与DNA反应使其烷基化,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判定为2A类致癌物。因此,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物质便可了解水体中亚硝胺的污染情况,对人体健康和水环境质量的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岛津解决方案 检测利器水中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通常含量很低,并且具有亲水性,难以从复杂的水体环境中分离出来,因此,亚硝胺类物质通常不能直接进行仪器检测,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一起来看看岛津的特色样品前处理技术:AOC-6000自动进样器的SPME Arrow功能。图1 岛津GCMS-TQ8050 NX+AOC-6000 取10 mL水样于顶空瓶中,使用长20 mm直径120 μm DVB/CarbonWR/PDMS萃取纤维,30℃条件下萃取50 min,250℃进样口解析2 min,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 方法学 11种亚硝胺标准品MRM图图2 11种亚硝胺标准品MRM图(2.0 ng/mL) 部分化合物质量色谱图 实际样品测试取某地区的自来水进行检测,未检出亚硝胺类物质。 小结 岛津提供生活饮用水中11种亚硝胺类物质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GCMS-TQ8050 NX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结合AOC-6000自动进样装置的SPME Arrow功能,方法简单方便,样品的处理与分析过程全自动进行,无需使用有机溶剂,绿色环保,具有较强的基质抗干扰能力。保障公众饮水安全,让“隐形杀手”无所遁形,岛津在行动。
  • 被忽视的水中“PM2.5” 饮用水亚硝胺阴影待解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142960c5-3a9c-45c5-b744-309560f81e44.jpg" title=" 107685.jpeg@660x440.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border=" 0" hspace=" 0" height=" 4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自来水厂沉淀池。饮用水中的亚硝胺,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水处理过程中可接受的“消毒副产物”。但作为2A类致癌物,亦有人担心,其长时间富集的病变作用。(视觉中国/图)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它像极了当年空气污染中被忽视的PM2.5。”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多数学者认为其不会影响安全,但亦有人担心,饮水长时间富集,可能产生一些病变。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尽管亚硝胺在水里含量极低,但饮用水太重要了,涉及所有的人群,特别是要考虑敏感人群,比如儿童、孕妇和免疫缺陷的群体。” /strong /span /p p   历时3年多,覆盖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从出厂水、用户龙头水到水源水,针对饮用水中亚硝胺浓度和种类的科研调查,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最全面的一次。 /p p   “调查结果出乎我意料:一是种类那么多,二是浓度比想象的高。”负责上述饮用水调查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陈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从事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研究已近十年,但人们最近才开始关注和重视饮用水中的亚硝胺。 /p p   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主持的这项全国调研报告,一系列颇有价值的数据正陆续被公之于众: /p p   “中国是世界上亚硝胺检出情况最为多样的国家,在水中检测出9种亚硝胺类物质,其中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浓度最高。” /p p   “中国的出厂水和龙头水中的亚硝胺检出情况要比美国严重,出厂水和龙头水中NDMA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和13ng/L(纳克每升),水源水中的亚硝胺前体物(母体物质)平均为66ng/L,除了NDMA之外的亚硝胺在中国的检出率是美国的数十倍。” /p p   “在全国范围内,长三角地区有最高的亚硝胺风险,出厂水和龙头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7和28.5ng/L,其中水源水中的亚硝胺前体物为204ng/L。” /p p   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把亚硝胺列为2A类致癌物,即人类很可能致癌,该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但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足。 /p p   目前,美国的两个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在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了亚硝胺类(NDMA)的最高浓度,但中国并未将其纳入饮水标准。 /p p   不过形势看来并不太过悲观。美国加州的指导值是10ng/L,加拿大卫生部的指导值40ng/L。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限制则要宽得多,达100ng/L。 /p p   “按WHO的标准,我国只有少量水样超标。但如果用美国加州标准则有26%的出厂水和29%的龙头水超标。”陈超说。 /p p   相比中国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物质含量,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大多数学者认为,“不会影响饮用水安全”。 /p p   不过,亦有不同意见。“癌症高发的致病原因很多,亚硝胺物质只是一个,但水每天都在不断地饮用,长时间富集的话可能产生一些病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王万峰说。这或许正是美国环境保护署力争将亚硝胺纳入标准的一个主要原因。 /p p   “它像极了当年空气污染中被忽视的PM2.5。”一位课题组成员说,“建议开展更加系统的水质调查来更好地评估中国供水系统中的亚硝胺风险。” /p p    strong 亚硝胺何来 /strong /p p   饮用水中的亚硝胺,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可接受的“消毒副产物”。消毒是保证饮用水安全最重要的一步。一直以来,环境学家都认为,与消毒不充分可能引起的风险相比,消毒副产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小,不能为控制消毒副产物而牺牲消毒效果。 /p p   饮用水处理,需要使用氯胺二次消毒,因而会产生亚硝胺的前体物,之后再与二氯胺反应便会形成亚硝胺。“由于亚硝胺前体物难以彻底去除,加上当前消毒手段有限,很难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避免亚硝胺的生成。”陈超解释。 /p p   1989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自来水中被首次检出亚硝基二甲胺。随后,美国在整个供水系统中都开始发现亚硝胺的踪迹。这引起了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重视,开始了全面的跟踪调查。 /p p   一些地区开始对亚硝胺的浓度设定限额。美国环保局确定NDMA为B2类致癌物质。其单位致癌风险对应浓度为0.7ng/L,远远低于受控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6μg/L的致癌风险浓度。同时,美国环保局已经将包含NDMA在内的6种亚硝胺消毒副产物列入国家非受控污染物监测法令。 /p p   科学界一直在企图寻找一种可代替氯的消毒剂,但至今没有发现。“你很难再找到一种消毒剂像氯一样廉价又相对安全。”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乃云说。 /p p   和西方主要由消毒剂产生不同,中国还存在另一个重要原因:饮用水水源污染加重。陈超团队的检测显示,原水中就已出现较高浓度的有机氮——作为亚硝胺生成前体物,这将导致出厂水亚硝胺浓度的升高。 /p p   “这主要和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关,我国的污水处理率比欧美低得多。”陈超说,他们分析了水源中亚硝胺的来源,发现来源中有多种药物,包括常见的胃药雷尼替丁。 /p p   报告写道:中国的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紧迫问题。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污染物在地下水源中十分普遍,特别是那些被农田和工业环绕的地下水源地。管网水中,亚硝酸盐的存在会发生亚硝胺化反应从而导致NDMA的生成。 /p p   “水源保护是我们的瓶颈。”陈超说。 /p p   公益机构中国水危机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产生近700亿吨废水(不含农业源)。近年监测调查显示,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污染,仅长江和松花江流域就检测出107种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而保障中国饮用水安全,就必须克服这一障碍:将世界上最复杂的水源水,变为符合世界上最先进水质标准的安全饮用水。 /p p   不过,研究了几十年饮用水处理的高乃云强调,现在的饮用水水质相比过去已有了质的飞跃,“现在水里能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已经大大减少。” /p p    strong 研究少,评估难 /strong /p p   “清华做了啊!”在听到清华教授做了相关的研究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郭晓燕感慨说——她几年前未完成的课题终于有人接续。 /p p   和欧美相比,中国对饮用水中的亚硝胺关注很晚,大规模调查极少,通过饮水暴露导致的健康影响研究也很不充分。 /p p   郭晓燕从2008年开始关注中国饮用水中亚硝胺类物质的问题。2009年,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地表水和饮用水中NDMA及其它亚硝胺类污染物的降解方法和机理研究》,但这个项目仅在实验室研究其降解方法和机理。 /p p   要真正深入,必须去实地调研,2010年,郭晓燕向有关部门申请实际水体中亚硝胺检出物的相关课题,但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他们非常看好这个课题,后来担心公众恐慌,这个项目基本就解体了。” /p p   相比环境领域,医学研究开始得更早些。多位学者都有论述:长期摄入不洁,特别是亚硝胺被检出的饮用水,很可能是促成居民消化道肿瘤高发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和她的团队曾用八年时间完成了《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p p   1996年,长春地质学院汤洁等人在广西调研发现,在肝癌高发县扶绥,居民饮用的塘水中含有严重污染的亚硝胺。他们采样的8份塘水都含有亚硝胺,且属于肝癌高发点,另16份河溪水及深井水则没有检出。“可以看出亚硝胺含量与肝癌死亡率呈平行关系,也首次证实了重病村中塘水存在致癌物”。 /p p   而在1995年,广西肿瘤研究所涂文升等人对广西某肝癌高发区食物及饮用水中二甲基亚硝胺调查也发现,该区域内14个饮用水样中检测出5个含二甲基亚硝胺,而且这5个饮用水样都是塘水,与文献报道饮用塘水(或宅沟、泯沟水)的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饮用其它水源水的结果相吻合。 /p p   “这可能只是一种相关性,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明。”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刘文君教授说,风险评估也是动态变化的。但他承认,低浓度的消毒副产物风险评估很难进行。“目前没有这类物质的标准评估程序。” /p p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亚硝胺化合物对人类致癌,但多个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人类某些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可能与亚硝胺有密切关系。其致癌机制研究显示,亚硝胺可引起食管上皮细胞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改变,大大促进癌变。 /p p   “动物实验结果很明确,但人群中数据不足,我们正在做相关实验。”长期研究消毒副产物健康影响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鲁文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正在和清华合作,利用之前的调查结果分析饮用水中亚硝胺对人生殖能力的影响,初步调查将会在一年后结束。但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需要相当大的数据和规模才有意义”。 /p p    strong 过于超前的目标? /strong /p p   但在众多学者看来,对饮用水中的亚硝胺制定标准是一个“过于超前”的目标。将一项指标纳入水质标准,需要有足够的毒理学数据和充分的科研成果。 /p p   “我们的水质标准是需要不断修改,如果这一类消毒副产物,已升级到比较重要的地位,那就要立标准。如果没有纳入,说明现在可能威胁还不大,或证据不充分。”年过八旬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是水质标准领域的权威,他曾为提高水标准奔走多年。 /p p   “我们的毒理学数据很少,基本上是参考国外的。有人会觉得,美国都没有全面设限,我们为什么要着急(纳入标准)?”陈超说,他们曾建议过有关部门可以纳入考虑。 /p p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则建议,“从科学角度来说,所有的消毒副产物都应该有标准,但并不是全国都要采用,而应该重点设立在水污染严重的地区。” /p p   设标准难,执行更难。中国现行的水质标准堪称世界最严,但检测手段却捉襟见肘。2012年7月,中国实施新饮用水标准,需要检测的水质指标从35项增至106项,被称为水质标准的历史性突破。 /p p   但并非所有水厂都有检测106项指标的能力。“现在很多水厂连42项都测定不了,它怎么去测106项?”王占生抱怨,国内现在连106项检测指标都没有做好,还去提标准之外的指标,有点“脱离实际”。 /p p   检测成本也是拦路虎。参与清华这项调查的硕士生贝尔说,亚硝胺类物质通常不能直接进行仪器检测,需要进行样品预处理。他们调查处理的水样,每一个样品的检测花费就高达500元到1000元。 /p p   而想要真正去除或控制这类复杂污染物,水厂需要采用深度处理包括膜处理技术。“如果都上深度处理技术,一吨水的投资会上涨200元,比常规处理投资高出三分之一,运行成本每吨要增加0.2元,即水费可能要涨2毛钱。”陈超计算过,这将会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p p   成本倒挂的水价,已让水厂亏损严重,想要水厂主动改善处理技术、加大投资,并不乐观。 /p p   争论同样出现在美国。美国水工业协会就一直持续反对将亚硝胺加入标准,理由是,“亚硝胺的来源那么多,为什么单单要限制水中的?” /p p   但美国环保署的回答是,“尽管亚硝胺在水里含量极低,但饮用水太重要了,涉及所有的人群,特别是要考虑敏感人群,比如儿童、孕妇和免疫缺陷的群体。” /p p   和空气污染指数一样,国家环保部正在计划发布城市的水质排名。届时,环保部将按月度、季度、年度公布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前十及后十的名单。根据6月出台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今后,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对应,城市水质指数(CWQI指数)也将走进公众视野。 /p p   但这并没有亚硝胺类指标的身影,课题组成员担心PM2.5的问题会重现,“万一国外机构再到中国检测怎么办?” /p

碘化亚铟相关的仪器

  • 西班牙MicruX的专注于开发和制造微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和微流控电化学芯片、微流控分析平台及便携式分析仪器。公司产品包括薄膜微电极,叉值电极、叉值阵列电极,丝网印刷电极,微流控电泳芯片,微流控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平台及便携式电泳系统等,在微流控电化学检测,微流控电极芯片的研发、制造、应用方面积累大量经验,产品应用于多种不同的领域,如电分析、微流控、流动系统、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器等,进行食品、医药、临床等领域物质检测及科学研究等。1、微流控电化学芯片MicruX开发了全集成的微流控电化学传感器,使得微流体与电化学传感器通过使用薄膜技术集成在单个芯片中。三电极系统与微流控芯片结合,工作电极位于微通道的中心以便获得高的性能,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和灵敏度。微流控技术与电化学传感器的结合提高了流体在电极表明的控制,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开发上具有很多的优势。微流控单电极芯片,含金属电极的玻璃表面上有SU-8树脂构成的微流控结构,最上层的SU-8 树脂有微流控的入口和出口。微流控叉值电极芯片2、微流控传感器电化学平台微流控平台包括一体化的平台(All-in-one platform), 8通道的多功能平台(Multi8X all-in-one platform), 微流控芯片夹具(microfluidic chip holder).其中一体化平台(all-in-one platform, AIO )提供多功能的接口和可移动的附件,可以在静态(液滴)或动态下(流动池)使用薄膜微电极,适合多功能的分析应用。电极简单易更换,使用寿命长,带有可移动的附件(add-on),PMMA 或PEEK 材质可选。不同可移动的附件包括:Drop cell (base cell) 适合标准薄膜电极下的微液滴,1-10ul 样品。Batch-cell add-ons 适合标准薄膜电极下的批次分析,适合更大体积的样品,400ul样品。Flow-cell add-ons 适合标准薄膜电极下的流动液体,例如流动注射分析,HPLC,微流控等,具有标准的流体接口((?-28UNF),低的死体积,高灵敏度电化学测量,低的样品量(20ul)。其中,微流控芯片夹具(microfluidic chip holder)方便用户使用标准的微流控电泳芯片,带集成电化学检测,可使用标准的微流控电泳芯片(38x13mm),用于单模式和双模式的安培检测。带有缓冲液孔,样品孔,废液孔及检测孔。可用于有机物、阳离子、阴离子、DNA、肽等的电泳分离。
    留言咨询
  • XY系列银 镉 总砷锑 钍 汞 铍水合肼 碘化物污水快检设备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监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排水等。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有些时候就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因为只有进行现场水质检测才能大限度的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而且现场进行水质检测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数据的变化。使用便携式水质检测仪时可以避免由于气温等因素变化导致的数据差别。便携式多参数现场水质检测仪该仪器适合于实验室或者野外等各种条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对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等各种水质中的多种参数进行分析测量,具有实验室级的精度,格的耗材和配置灵活等优点,同时适合实验室与野外现场使用,测量快速准确, 配置全面,精巧设计,便于携带。新业多参数水质快速测定仪,可快速测定水中COD、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铬、六价铬、铜、镍、锌、铁)等常规水质污染参数,在水质分析领域的成熟技术,使整个分析系统更加完善,操作更加简单。XY-800s水质检测系统采用级高强度防水手提安全箱一体化设计,360°旋转检测模块,双温区消解模块,微电脑智能系统,彩色液晶触摸屏,进口光源,进口检测传感器,内置高容量锂电池,仪器性能稳定、测量准确、测定范围广、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留言咨询
  • 一、西班牙micrux 公司 MicruX技术是一个创新技术为基础的公司,成立于2008,源自于西班牙的University of Oviedo两个研究小组的合作:由Agustin Costa Garc教授领导的免疫电分析小组(物理和分析化学系)和由若泽Rodr Guez GARC Ia(物理系)教授领导的光电子组。MicruX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芯片实验室技术,开发和制造微流控设备、电化学传感器和微型分析仪器的创新解决方案。MicruX 公司精通于微流控技术和电化学检测体系,在微流控领域,微流控电泳芯片的研发、制造、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电化学领域,对微型电化学传感器进行设计和系统集成。公司还提供利用微流控技术和电化学装置集成的新一代的分析设备,应用于食品、环境、临床领域的研究及工业中。二、micrux 产品介绍MicruX产品主要为电化学传感器,微流控平台以及便携式的分析仪器,用于科研及工业生产中。1、电化学传感器1-1、薄膜电化学传感器(Thin-film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1)单电极(Single electrodes,SE)薄膜电极的标准尺寸为10x6mm,以玻璃为基质,采用SU-8树脂作为保护层,电化学池的大小为2mm, 适合1-5ul样品。具有经济高效,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低试剂消耗,可重复使用等优势。金属单电极基于三电极体系,一个工作电极(WE)、参比电极(RE)和辅助电极,适用于电分析、流动系统、纳米技术或生物传感器开发。产品包括薄膜金电极,薄膜铂电极和薄膜双金属电极,具有良好的电极内和电极间的重现性。薄膜金电极可用作酶和生物传感器,适合硫醇类、DNA等物质的检测,薄膜铂金电极适合气体传感器的开发,如氧气、氨气的检测等。而双金属电极可用于工作电极表面选择性的修饰而不影响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的情况。薄膜技术用于生产定制化的电化学传感器,MicurX在不同薄膜电极设计和制造方面有大量丰富的经验,可提供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微电极。(2)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 MEA )MEA微电极阵列具有蜂窝状微结构的针孔,直径为1 mm的工作电极上有10或5μm微孔。通过快速达到稳定状态,提高灵敏度和检测限。(3)薄膜叉指电极(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IDE)金属叉指电极由两个独立的电极阵列构成,无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特殊圆形电池的设计更好的适应样品液滴(小于10ul),高的分辨率和精确性。用于阻抗、电容、导电性和燃料电池。叉指电极有铂金和黄金叉指电极,具有不同的宽度和缝隙。用于光学和电化学阻抗研究,光谱电化学等。(4)叉指阵列微电极(interdigitated array microelectrodes IDA)叉指阵列电微极具有四个电极,2个叉指工作电极,1个参比电极和1个辅助电极,可采用单模式或者双模式。包括铂金和黄金薄膜叉指电极阵列,其中铂金叉指阵列微电极适用于硫醇、尿酸、抗坏血酸、癌症生物标志物、杀虫剂等检测,铂金叉值阵列微电极用于气体传感器,氧气、二氧化氮、爆炸物等检测。(5)叉指环阵列微电极(interdigitated ring array microelectrodes IDRA)叉值环状阵列微电极采用四电极配置,两个环状叉指工作电极,可采用单电极模式和双电极模式,尤其适合流动分析系统。(6)定制化的薄膜电化学传感器MicruX可提供现成的金属薄膜微电极,以及根据需求预先设计的传感器,供应不同的定制化的传感器。可提供单电极或者多电极系统,集成一个或者多个工作电极,和一个参比电极、辅助电极。不同的线性和环状叉指电极,以及双叉指电极传感器,以及寻址微电极阵列系统,微电极阵列芯片(4套7个微电极,28个独立的寻址微电极),多电极芯片等。
    留言咨询

碘化亚铟相关的耗材

  • 掺铊碘化铯
    优质进口CsI:Tl晶体或掺铊碘化铯晶体作为闪烁晶体,可根据用户要求做成薄片的荧光屏,典型的直径范围为2mm到50mm,厚度范围为0.1mm到5mm.当然我们也可以提供其他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探测器,包括:棱镜型/球形或薄片型,并提供当面抛光,双面抛光和多面抛光。并提供铝、鋯或氧化铟锡的窗口等多种选择。Cesium iodide activated by thallium is a scintillation material with high absorption power. It can be used as an efficient gamma ray absorber. CsI:Tl is soluble in water, but is not hygroscopic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It has high resistance to mechanical and thermal shocks. CsI:Tl can be easily fabricated into wide a variety of shapes and geometries. It can also be fabricated into detection matrices.CsI:Tl晶体或掺铊碘化铯晶体可用于电子、X射线、伽玛射线、UV和EUV的探测,具有如下典型应用:荧光屏或成像屏 我们提供的闪烁屏或成像屏是由CsI:Tl晶体或掺铊碘化铯晶体晶体材料构成。目前提供如下三种选择:*标准的成像屏:直径可达50mm,厚度0.5-0.1mm.用于:X射线、电子、UV和EUV的成像。 *带衬底超薄屏:超薄CsI:Tl晶体或掺铊碘化铯晶体厚度可小到为0.005mm,耦合到光纤光学、玻璃、石英等衬底上使用。可用的规格是:厚度为0.010mm直径最大为40mm, 厚度为0.005mm直径最大为25mm. *独立薄成像屏: 这种超薄BGO晶体或锗酸铋晶体是独立使用的闪烁屏,不需要耦合到衬底上。目前可用的规格如下: CsI:Tl晶体或掺铊碘化铯晶体成像屏:厚度0.050mm的屏直径最大是50mm,厚度为0.025mm的闪烁屏的最大资金是10mm CsI:Tl晶体或掺铊碘化铯晶体成像屏:厚度0.1mm的屏直径最大是50mm, 厚度为0.050mm的屏的最大直径是10mm. 这种独立使用的闪烁屏非常脆,极易损坏,为此,我们为您提供了一种刚玉外壳用于保护成像屏,或者可提供陶瓷或钢铁外壳保护。 导光元件 我们为各种探测器提供不同的导光元件,根据不同的闪烁材料和应用,我们提供如下多种材料的导光元件: 有机玻璃(PMMA),近紫外的特殊有机玻璃,光学玻璃BK7, 石英玻璃,有机玻璃或石英玻璃光纤,蓝宝石,YAG 电镜探测器 我们提供独具特色的电镜探测器采用YAG:Ce,YAP:Ce,CRY18材料制成,特别适合电子探测和成像,并配备多样的导光元件,非常方便测量。 闪烁探测器:提供多种类型的探测器用于电镜,这些探测器具有工作寿命长,荧光效率好等特点,提供的标准产品有: 标准探测器:SE, BSE,TEM,Dark Field (ADF) 特殊探测器:带镜头的探测器,阵列探测器,阴极荧光探测器(CL)
  • 碘化钾-淀粉试纸
    【品 名】:碘化钾淀粉试纸【产品用途】:碘化钾能被氧化剂氧化而释出游离的碘,与淀粉作用而呈蓝色。 用于检验氯和亚硝酸等氧化剂的存在。一本80张 使用方法、撕下一试纸条,取一滴要测试的溶液滴于试纸条上本试纸需储存于避光干燥处
  • 淀粉碘化钾测试纸90754/90755/90756/90758
    淀粉碘化钾测试纸90754/90755/90756/90758德国MN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用来检测强氧化剂如亚硝酸盐和余氯的存在,也可用于控制重氮反应,测试过程既简单又快速。产品编号90754 / 90755(90754补充装)/90756/90758类型淀粉碘化钾试纸测试灵敏度NO2- / HNO2/O3/Cl2规格5 m(90754/90755);100条/盒(90756) 200条/盒(90758)颜色变化白色 → 蓝紫色

碘化亚铟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